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doc_第1页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doc_第2页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doc_第3页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doc_第4页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摘 要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以此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研究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不仅有助于解释不同经济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各自特征,而且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及利率政策的操作效率,强化利率政策传导效果,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先简要回顾我国利率政策的实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分析,并指出利率政策效应的不足,提出增强利率政策效果的建议措施。关 键 词: 利率政策 利率市场化 效果分析 建议措施 精品资料AbstractInterest rate polic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netary policy, also the one main instruments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monetary policy needs in a timely manner, use of interest rate tools,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and interest rate structure in order to affect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funds, micro-economic regulation of the main acts, and to achieve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Take China for objec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will not only help expla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oper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features of their own, but also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and strengthen interest rate policy transmission eff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all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firstly brief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current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is, find out the shortages of current research method, point of view and est. And propose the suggestions of increasing the interest rate policy s effect.Key words: interest rate policy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effect analysisproposed measurements精品资料 目 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 11 我国的利率政策实施回顾 21.1利率及利率政策简介 21.2我国利率政策实施的回顾 42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 42.1利率政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42.2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运行影响 72.3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 103 增强利率政策效果的建议措施 . 113.1阻碍利率政策正常传导的因素 113.2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123.3促进货币市场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联动 143.4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5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致谢 18精品资料绪 论自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利率政策就成为中央银行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工具,通过利率水平的变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居民储蓄和消费意向、企业及银行的成本和利润等。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作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其重要性及作用日益明显。研究利率政策的效果,不仅有助于解释不同经济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各自特征,而且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及利率政策的操作效率,强化利率政策传导效果,实施对宏微观经济的调控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分析1996年以来我国利率政策操作的特点及对经济运行的效果。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时间不是太长,利率政策效应不是很强,阻碍利率政策正常传导的因素很多,那么我们应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加强利率政策效果,使我国经济能更为持续健康的发展呢?文章思路是首先回顾我国利率政策的实施;其次对我国经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后指出我国利率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增强利率政策效果的建议措施。 1 我国的利率政策实施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内容,而1996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贷款利率调整的频率和力度都是历史少有的。本章主要是对1996年以后我国利率政策的回顾。1.1利率及利率政策的简介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政策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2我国利率政策实施的回顾 1980-2008年央行存款利率调整表调整日期活期(%)3月6月1年2年3年5年8年1980-04-012.164.325.766.847.929.001982-04-012.884.326.847.928.289.001985-04-012.885.46.847.928.289.001985-08-012.886.127.208.289.3610.441988-09-012.886.488.649.189.7210.8012.421989-02-012.887.569.0011.3012.2013.1414.9417.641990-04-152.886.307.7410.1011.0011.8813.6816.201990-08-212.164.326.488.649.3610.0811.5213.681991-04-211.803.245.407.567.928.289.0010.081993-05-152.164.867.209.189.9010.8012.0614.581993-07-113.156.669.0011.0011.7012.2413.8617.101996-05-012.974.867.209.189.9010.8012.061996-08-231.983.335.407.477.928.289.001997-10-231.712.884.145.675.946.216.661998-03-251.712.884.145.225.586.216.661998-07-011.442.793.964.774.864.955.221998-12-071.442.793.333.783.964.144.501999-06-100.991.982.162.252.432.702.882002-02-210.721.711.891.982.252.522.792004-10-290.721.712.072.252.703.243.602006-08-190.721.802.252.523.063.694.142007-03-180.721.982.432.793.333.964.412007-05-190.722.072.613.063.694.414.952007-07-210.812.342.883.333.964.685.222007-08-220.812.613.153.604.234.955.492007-09-150.812.883.423.874.505.225.762007-12-210.723.333.784.144.685.405.852008-10-090.723.153.513.874.415.135.582008-10-300.722.883.243.604.144.775.132008-11-270.361.982.252.523.063.603.872008-12-230.361.711.982.252.793.333.60数据来源:利率政策理论与中国利率政策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利率政策的变化,1996年以前利率呈上升阶段;1996-2002年利率呈下降阶段;2004-2007年利率呈上升阶段;2008年以后到现在四次下调利率。每一次利率的调整都是与当时国内经济形势相关的。由于1996年开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本人主要谈谈1996年之后的利率政策。第一阶段1996-2002年:央行8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在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降低利率是很正确的.1有效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与投资,使得经济能稳定快速增长。2. 降息推动了股市的发展:a.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使企业很容易获得必须的资金,导致企业的未来利润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上涨。b.利率下降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下降,股票价值因此会上涨,从而股票价格上涨。c.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大量资金从银行和债券市场流向股市,增大了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第二阶段2004-2007年利率上升阶段: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加工厂。2004、 2005 2006年三年,实际GDP的增长率分别是10.09%、10.43%、11.09%,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8%、0.8%、1.0%,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为了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2004年10月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8%提高到2.25%,2006年4月贷款利率再次提高到5.85%,2006年8月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再次提高,提高后的利率分别为2.52%、6.12%。经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进入2007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势头。2007年8月CPI涨幅达到创纪录的6.5%,为了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的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再次动用利率政策,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07年9月1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3.87%、7.29%,在随后半年多里又有多次调整。经过央行的努力,我国经济逐步稳定下来。第三阶段2008-: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在2008年四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不足,即货币持有者持观望态度将货币抓牢;降息后,货币持有者把持有的货币用于消费或者投资,让货币进入市场,由此使得市场上的货币量增加,缓解整个市场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降息也导致我国楼市价格疯狂飙升、居高不下,使得楼市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2 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本章主要研究利率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效果的强弱,包括对GDP、证券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进行研究。2.1利率政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年份GDP(亿)实际GDP增长率(%)CPI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9783645.2100.70.73.242.5219794062.67.57102.02.03.781.7519804545.67.84107.57.55.04-2.2919814889.55.24102.42.45.402.9319825330.59.06101.91.95.673.7019835985.610.85101.51.55.764.20年份GDP(亿)实际GDP增长率(%) CPI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9847243.815.18102.82.85.762.8819859040.713.47109.39.36.72-2.36198610274.48.85106.56.57.200.66198712050.611.58107.37.37.20-0.09198815036.811.28118.818.87.68-9.36198917000.94.06118.018.011.12-5.83199018718.33.84103.13.18.645.37199120826.29.18103.43.48.014.46199226937.314.24106.46.47.561.09199335260.013.96114.714.79.54-4.50199448108.513.08124.124.110.98-10.57199559810.510.92117.117.110.98-5.23199670142.510.01108.38.39.210.84199778060.89.30102.82.87.174.25199883024.37.8399.2-0.85.035.88199988479.27.6298.6-1.42.934.39200098000.58.43100.40.42.251.842001108068.28.30100.70.72.251.542002119095.79.0899.2-0.82.052.872003135174.010.03101.21.21.980.772004159586.710.09103.93.92.03-1.802005184739.110.43101.81.82.250.442006211808.011.09101.51.52.360.852007246619.07.32104.84.83.29-1.442008314045.010.70106.16.84.14-2.562009335353.08.7099.3-0.72.252.98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在1979-2009年的变动情况。从1979-1990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从1990到200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呈负相关关系。用excel计算得出:1979-198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094824;而1990-200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64718。所以1979-198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呈正相关,1990-200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为负相关。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1979-1989,实际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有相同发展趋势,即较高的实际利率推动了实际经济的增长。可见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有效的。但是1990年后,低实际利率却促成了实际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实际利率使实际经济长期低迷。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商品短缺、资金紧张、市场均衡利率水平高,而实际利率却被低估。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低估的实际利率水平符合金融深化理论的前提,从而理论对实际情况的解释有力。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摆脱了短缺经济,从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由于多数传统产业严重供大于求,投资利润率降低,市场资金逐渐过剩,市场均衡利率无形中已经降低,加上近几年我国物价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造成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偏高,此时实际利率已被高估。在这样的微观条件下,提高实际利率只可能导致投资意愿下降和储蓄意愿的继续上升。利率偏离均衡点越高,则资金供大于求的缺口越大;投资意愿下降、产业回报率低又是直接导致增长乏力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的中国虽然仍具备“金融抑制”的一些特点,但是在“利率低估”问题上显然不属于金融深化理论研究的范畴,它也不再具有解释现实指导政策的意义了。2.2 利率政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影响按投资学来讲,利率是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股票价格与市场利率是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明,假设预期利率下调是短期行为,则利率下调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那么股东从企业那所得实际收益上升。因此就会有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股票供不应求,从而股价上升。从长期来讲,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市场的影响受到其他很多因素诸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人们未来的预期、经济周期的制约。因此,在长期条件下,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边际效率与市场利率的对比来实现的。企业在获取相同收益的条件下,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率时,企业才会进行投资。在经济所处的不同阶段,利率的下调对股价影响是不同的。1. 当经济由低迷转向复苏的过程中,经济加速增长,货币供给增加下调利率投资扩大产出增加(股票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大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时即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资金的进入股价的上升2. 当经济由繁荣转向衰退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或是出现负增长,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利率的下调不能使实际投资明显上升,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收益增长小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即资本的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导致资金退出,股价下降。据上所述,将利率政策对股市运行效果影响分为短期和长期。1. 短期分析。本文以1996年以来我国利率的八次下调为依据,在数据上选取八次利率下调的幅度、下调当日的股价波动幅度,以及利率调整前五个交易日和后五个交易日、前十个交易日和后十个交易日的股价波动幅度,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利率调整时间96.5.196.8.2397.10.2398.3.2598.7.198.12.799.6.1002.2.23存款利率下调幅度(%)-0.98-1.5-1.1-0.16-0.49-0.5-1-0.25贷款利率下调幅度(%)-0.75-1.2-1.5-0.06-1.12-0.5-0.75-0.5当日股价波动幅度(%)-8.6-2.57-0.48-1.33-3.43-2.04-0.49-0.66前五日股价波动幅度(%)3.18-4.01-0.880.46-3.19-1.134.751.14前十日股价波动幅度(%)9-7.643.250.66-4.73-2.074.788.16后五日股价波动幅度(%)1.140.970.434.910.090.361.71-1.75后十日股价波动幅度(%)1.191.980.647.983.54-4.119.875.47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八次降息政策公布的前五个和是个交易日,股票价格的波动均显示出不规则性,而在降息政策公布的后五个和十个交易日内,股价波动则显示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即短期内存在价格粘性,利率的下调会带来股价的上升。在利率政策公布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的波动也呈现出规律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投资者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对降息的预期已有充分的炒作,因而在消息正式公布后股价出现一定速度的回调。但由于短期降息这一实质性利好的存在,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利率的下调便造成了我国股市的上扬。可见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短期内利率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即利率的变化与我国证券市场有明显的反向关系。2. 长期分析。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GDP7.012.813.411.810.29.78.87.87.18.07.3股票走势129.41165.673.95-22.66-12.9366.6530.64-4.5219.3651.4920.76 把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的11次利率调整与上面两个表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利率政策从1991年开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1年4月的降息。这一次降息是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实施的,其随后带给我国股市的结果是从1991到1992年上半年的牛市。 第二阶段是1993年5月和7月两次上调利息。两次升息的背景是由于经济过热,我国开始实行经济软着陆政策。利率的上调显示出了中央银行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我国的股市随后的一段时期也就相应的进入了调整阶段。 第三阶段是1996年5月和8月的两次降息。这两次降息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软着路的成功,经济增长过热的状况被抑制住,GDP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同时也预示着我国的政策导向开始出现转变,由紧缩的经济政策开始转向积极的经济政策,正是基于这一预期,我国股市随后也出现了持续一年的上涨行情。 第四阶段是1997年以后的五次降息。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遇到了新的问题,即出现了GDP的增长率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学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1993年以来的紧缩货币政策力度过大,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滞,造成了我国随后经济增长的萎缩。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阶段我国股市的表现是先有段调整期,而后则产生了长达三年的牛市,之后又于2001年下半年出现了报复性下跌。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是很多的,但我认为利率政策在其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GDP增长率、股票市场走势、利率调整阶段三者的结合分析,发现我国利率调整的前三个阶段,利率的降低会刺激股市的上扬,在经济过度繁荣时期利率的升高会使股市下挫,在经济预期的低迷转向复苏时利率的下调会使股市回暖。但在第四阶段股票市场的走势却与理论分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歧,即经济增长持续放缓,GDP增长率持续下降,从实际经济状况上看利率的下调并没有名校刺激有效需求与投资的上升;利率的下调并没有使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实际市场利率,利率政策的经济效果并不明显,股指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也应该有一调整过程,但我国上证股指却保持了较高的上涨幅度,并出现了持续的三年牛市。这种现象是能说明我国利率调整对股市产生的政策效应远大于其通过实际经济对股市产生的影响。通过利率政策对我国股市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分析,可认为我国利率政策对股市的短期效应非常明显,而长期效应上则与理论的分析有所出入。这与我国股市的现状有一定联系。需要规范我国股市,构建正确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我国股市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具体措施与建议将再第三章给予说明2.3 利率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楼价的居高不下,节节攀升,本人认为与我国现行的低利率政策有关。由于金融危机,避免经济萧条,央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消费,本应该是股票债券市场很热,可是大量的热钱却涌入了楼市,形成了泡沫。同多数学者一样,本人也认为低利率是房价不断高涨的罪魁:先谈一下人们保有资产的目的所在。人们之所以保有各种资产(房产、股票、债券),是为了从中获取收益。如果我们假定各类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及风险一致,那么各类资产之间如果有收益差的话,人们就会通过卖掉收益率低的资产,购入收益率高的资产来进行资产调整,最后达致资产收益的平衡。那么,什么样的资产被看成是风险最小的呢?在发达国家一般认为国债的风险最小。除非整个国家破产,一般来说这钱是跑不了的。而且,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巨大,保证了其充分的流动性。所以,发达国家的长期国债所代表的长期利率往往是人们衡量资产价值的最终杠杆。最终,人们从保有资产的收益率中扣除流动性溢价及风险溢价后将与长期利率持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美联储调高联邦基金利率时人们并不是很紧张,可是随着美国的长期利率也跟着慢慢上升时,人们就开始担心这会导致美国房市降温,拖累整体经济的原因。反过来,在长期利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刚经历过泡沫崩溃的打击,资产价格的上涨将是不可避免的。最近几年出现的全球资产价格暴涨的现象,与这几年各国均采取低利率政策导致长期利率储蓄走低有直接关系。而在实行低利率政策的国家中,如果考虑到中国近几年的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那么中国这几年的利率之低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就是我国当前房价节节攀升的大背景。在当前房地产泡沫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只有通过利率政策即加息,提高存贷款利率,与相应的其他的政策相互配合,才有可能使房地产降温,是投资者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实体产业,调整结构,是我国经济更为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大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国企以及地方政府,低利率只会对那些拿到贷款的部门有利,这些势力显然比中央强大。央行加息必然会触动其利益。可见利率政策的实施会遇到很多阻碍。3 增强利率政策效果的建议措施在我国现阶段,利率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是很强,影响利率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很多。利率政策的正常传导的阻碍因素及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也有很多,通过分析,给出增强利率政策效果的建议措施。3.1阻碍利率政策正常传导的因素一是为了实现人民币升值的稳健性和可控性,央行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已经把利率和汇率捆绑在了一起,即汇率没有大的变动,利率不可能出现大的动作; 二是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中国投资者对利率的敏感性并不高,利率很难产生合理有效的传导效应,即中国的利率政策在经济中的传导出现了体制性阻塞; 三是与政府调控的思维和习惯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更愿意运用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行政调控手段,而对价格杠杆型调控工具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拿捏。就拿现在中国政府调控楼价来说,采取的都是行政手段。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就认为我国应该利用利率政策即加息才能有效调控楼市的过热现象。如果利率政策的效果受制于传导阻塞,那么,即使央行最终选择了加息,对于降低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也要大打折扣。本人认为阻碍利率政策正常传导的根本性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外向型经济特征和日益突出的外贸依存度问题是影响中国利率政策有效传导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货币流动性问题,整个金融市场被不断累积的流动性过剩所压抑,客观上将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投资受到复杂的市场准入制约和国内投资品种缺乏、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论金融机构和掌握有大量资金的私人投资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压抑问题;二是过剩的货币流动性客观上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此同时投资者也压低了自身的收益预期。这将使得整个市场对资金成本即利率的变化具有了较强的承受力,而央行不痛不痒地小幅加息根本难以改变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的倾向。另外,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使得市场更具资金规模的易获性,资金的易获性给市场所带来的规模优势和效应将使其更容易承受资金高成本的压力。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规模易获性最终使得央行不痛不痒的小幅的且不稳定的加息政策根本难以有效传导起来,即央行的这种小幅加息政策的传导当前很难走出金融市场,更不用说加息政策能够影响到实体经济。其次,制约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目前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央行基准利率体系。目前,央行一直把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一个替代性的央行基准利率。央行基准利率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一方面,存款利率虽然可以直接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但随着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突出,实际上使得依靠存款利率调整来传导的利率政策难以有效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国债市场在交易品种和期限上还不完善,使得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使得央行的基准利率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平均收益率水平。这也在根本上阻碍了央行利率政策的正常传导。 当然,制约央行利率政策正常传导的因素还有很多。以上分析的两个因素是制约中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两个深层次的根本性因素。央行也在不断完善央行基准利率体系,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创造条件。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杠杆。但迄今为止,中国的利率仍未达到完全市场化,同时利率理论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理论基础。 2007年仅一年之内,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6次加息政策以及十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然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刹车反而越来越快,中国再次出现利率政策悖论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同步。如此调控带来的附带效应包括物价的上涨与汇率的上扬,也引起了诸多争议。数据表明,中国的利率政策几乎没有市场响应和政策效率。利率政策作为调整经济的信号,在中国政治驱动和投资转换机制下,资本价格成本过于低廉,而必然无法真正达到警示效果。3.2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3.2.1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有: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虽然我国近几十年发展很迅猛,但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4、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3.2.2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平抑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我国经过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2)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这就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最后,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2)明确利率调整目标。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3.3构建货币市场体系,促进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增强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要求金融市场必须具备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法律和经济为特色的监管体制等。特别是货币市场作为央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作为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在完善利率政策职能的过程中,必须把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要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发展跨市场产品,逐步放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间资金流通的管制,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3.4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立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就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金融市场来影响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使企业对投资、生产、销售做出选择。目前,企业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适应性差,发现和解决问题滞后,其关键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健全,缺少利益制约机制。为此,应尽快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在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改善管理以及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进行重组等措施,将企业改造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产权明晰、财务健康、有活力的经营主体。使银行和企业间借贷活动能在资源、平等、公平、 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才能真正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真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最大限度地给双方带来利益,并以此调节供给,使借贷双方共同决定的利率能及时地反应市场规律和引导资金流向,促使企业同银行的经济行为能真正按市场要求运作。 结 束 语总之,1996年以来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