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doc_第1页
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doc_第2页
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doc_第3页
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doc_第4页
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农委抗旱减灾工作报告 抗旱救灾和秋季农业生产金融联席会 汇报材料 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县信用联社抗旱救灾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支持抗旱情况 经我社统计部门统计,XX县因旱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53756亩,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38161亩,农作物绝收面积17366亩,受灾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随着旱情的发展,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逐渐凸显,受灾人口达78507人,饮水困难39590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xx头。灾情发生后,XX联社积极的投入到抗旱救灾的行列中,目前发放贷款主要是支持农户开展建造饮水工程,以及水稻引水工程。截止xx年8月,XX县联社全辖共计发放农户抗旱资金贷款3363笔,金额3247.4万元,其中:累计发放灌溉贷款713.8万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426.5万元,饮水救助贷款133.6万元,其他抗旱救灾贷款1973.5万元;缓收受灾农户利息154.06万元。 通过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老百姓的积极生产自救,抗旱工作取得一定效果,老百姓购买了抽水器械、修建了小型水库、维修维护沟渠,保确了引水顺利,使得灾情得到缓解和控制。截止目前累计提供抗旱水量837万方,灌溉农田面积15510万元,受旱农田已播种面积17387亩,解决饮水困难涉及城乡居民22771人,解决饮水涉及牲畜数6175头(只),预计8月份以后需发放抗旱救灾贷款金额2000万元。 xx年8月20日,XX县信用联社班子成员到帮扶村谷硐镇大冲村调研抗旱情况,并在现场捐赠5000元抗旱资金帮助大冲村做好抗旱工作。 二、金融运行情况 虽然我县旱情在持续加重,但我社已启动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维护稳定工作预案,明确抗旱期间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保证支付工作稳定。目前我辖现金2202万元,可用资金2.9亿元,资金备付率为29.83%,各营业网点现金供应充足,支付清算畅通,辖内营业网点经营运行良好,社会公众无异常信息反应。 三、下一步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安排 1.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主动深入受灾村寨,进一步了解村民受灾最新情况,了解受灾村民抗旱资金缺口,积极引导受灾村民进行生产自救, 2.为村民出谋划策,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和水源情况,建议他们种植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确保农民增收。 3.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社信贷投放已达到今年信贷控制规模数,希望能得到人民银行的政策支持,增大部分信贷投放规模,为抗旱救灾工作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xx年8月23日 凝心聚力共抗旱灾确保向阳跨越发展 向阳乡抗旱救灾工作报告 泸西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xx年3月12日) 受三年持续性干旱天气影响,近日,向阳虽偶有雾雨,但人畜饮水形势更趋严峻。面对严酷的生活用水问题,我乡认真做好抗旱救灾统筹规划工作,在做好旱情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实施旱情监控工作,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做好现有水源点调控及干枯水池管网的管护清淤工作,绝对保障干旱时期群众人畜饮水需要,并举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破解春旱难题。 一、向阳乡基本情况 向阳乡1987年撤区设乡,地跨东经1035052-1035819,北纬24261124345,境内东西横距25.6公里,南北纵距15.2公里,幅员面积216.3平方公里。该乡地处泸西县城东部方向,距县城25公里,距南盘江云鹏电站35公里,东北部与曲靖地区师宗县接壤,东部与文山州丘北县隔南盘江相望,居于红河、文山、曲靖三地交汇处,俗有“鸡鸣三地州”之称。现辖旧寨、沙马、习峨、阿盈里、歹鲁、勺布白、足马、法土8个村民委员会62个村民小组。境内1 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峭壁参天,最高海拔2328米、最低海拔820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最高温度32,最低温度-12,年平均气温为12,形成了集寒带、亚热、热带于一体的气候特征,属典型的高原立体型气候,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主要水源有南盘江、大河水源、足马至勺布白河、沙马小龙潭泉眼、犀牛洞提水工程、阿盈里提水工程。 xx年底,全乡共有居民7283户29364人,其中:农业人口28464人,占总人口的96.94;有耕地32954亩,其中:水田520亩,水浇地655亩,旱地31779亩。境内居住着彝、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539人,占总人口的25.7%(其中:彝族占23.6%,苗族1.3%,壮族占0.8%),辖区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3.2。目前,仍属全国506个贫困攻坚乡之一。 二、全乡水源分布及受灾情况 全乡建有大小泵站5个,水源管理所5家,正常年份,年供水量达47.1万立方米;建有田间水池117个、村内水池180个、田间水窖1542口、家用水窖2122口(25M3),水窖全年蓄水量可达13.74万立方米;有坝塘或泉眼11个,有足马到勺布白河1条,年供水量20.73万立方米。但目前,田间露天小水池85口几乎无水、近1000口小水窖蓄水量一半不足。建在小龙潭泉眼的沙马饮水工程由2个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串联组成,形成1号、2号两个不同走向的供2 水支流。近段时间,小龙潭每日出水量在160方左右,成为目前全乡人畜饮水主要的供给点。 (一)3个水源点枯竭,现有水源点供给负荷加重旧寨水情:有水源点4个。但原供旧寨、安迫迫2个村组215户807人、645头大牲畜及乡中心小学、幼儿园800余师生的赖子房水源点、供旧寨、白泥塘、拖落3个村组的杉木林场水源点均已枯竭。新建的路新水源点尚能勉强供应路新、岩峰洞和白石岩人畜饮水管网区。大河水源点尚未被开发利用,预计需要投资150万元用于周边环境整治、消毒净化和库塘建设。目前,已调沙马饮水工程勉强解决含旧寨、安迫迫、白泥塘和拖落4个村组的269户1040人及中心小学、幼儿园、向阳中学3所学校2300余师生的饮水问题(乡中学1500余师生,供水形势严峻)。 沙马、法土水情:有水源点5个,都在沙马。其中沙马饮水工程(小龙潭)、偏头山泉眼、大沙马泵站、鲁黑泵站4个供水点,主要供沙马村委11个村组(小得乐靠村子一泉眼供应)、阿盈里村委的握择和阿盈里村、法土村委的木塔、木衣、白泥井和既以坎村、勺布白村委的得冲上寨、新庄科、塘房、老街子和小六队村。鲁黑泵站还供应白水镇平田、直益等村组,负荷太重。 习峨、阿盈里、歹鲁水情:习峨村委下辖习峨、华国两个村小组,有牛鼻子洞水源点。华国村建成1450立方米的坝塘1个,但蓄水严重不足。习峨村委主要由沙马饮水3 工程2号支流供应,管网老化,水流量小。阿盈里村委建有阿盈里、犀牛洞2个泵站。犀牛洞泵站已彻底枯竭一个多月,原供应的阿盈里、三家村、独家、所西格(含:乡烤烟育苗基地)4个村组,转由沙马饮水工程2号支流供应。阿盈里泵站供歹鲁村委会8个村小组及所西格烤烟育苗基地1700个母棚、4400个子棚用水,现母棚日用水量达400吨左右(人畜饮水和春耕备耕保苗用水矛盾加剧)。 足马、勺布白水情:有水源点7个,足马至勺布白河、绿荫塘水源点已经枯竭。其中,足马村委的大桥泵站可供大桥、大足马2个村组,南盘江畔的窄丫口、黄栎树、很坎靠泉眼供水。勺布白村委的阿矣坎、大石盆、杨家寨和足马村的小足马、温饱、中六、小横箐靠家用水窖供水。目前,已组织群众对水窖进行灌装抗旱。 (二)小春作物受灾面扩大,三七户种植户抗旱形势严峻。 由于持续干旱、霜冻和少雾,全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495亩,成灾7395亩。其中,小麦受灾3000亩;啤酒大麦受灾15000亩;油菜受灾2000亩;三七受灾2500亩。今年新增三七种植面积达3000亩,到年底有2000余亩进入采收期,这些七地主要集中在上半乡,需要大量水用于喷洒农药。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612.8万元,新增需救济人口达2258人(其中:缺水缺粮408户)。 在水资源供不应求的条件下,我乡本着先确保人畜饮4 用水原则,把小龙潭、犀牛洞、阿盈里3大水源工程、偏头山泉眼及部分家庭水窖蓄水共约12.93万立方米,用于确保全乡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不足的7.9万立方米靠雨水补给;把部分家庭水窖、田间水窖蓄水及足马河河水共24.47万立方米,用于全乡各族人民农业生产用水,不足的 9.9万立方米靠58月份的雨水补给。 目前,向阳乡8个村委会62个村组中,受旱人口达 1.3万人,全乡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着力解决6所小学3000余师生、2225户群众8000余人和0.2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对新增需救济人口2258人实施邻里相助、民政救济、志愿解困工作。 三、抗旱救灾采取的措施 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会以物资帮扶、发放抗旱补助金、帮助购买抗旱抽水设备及蓄水马桶、结合大面积三七、小春作物生长习性及面临的烟区整墒、烟苗移栽、万寿菊育苗整墒及包谷栽种等大春生产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保增收、保稳定措施,帮助受灾群众开展好抗旱自救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抗旱工作责任。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任副组长,水利、农业、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抗旱救灾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认真开展抗旱工作。目前,我乡各项抗旱备耕紧密结合“四群”教育、“抗旱救5 工作汇报-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县元月至8月8日降雨量为973.1mm,为历年平均降雨量的95.2。自6月6月28日至8月10日的44天内,全县降雨量仅为29.9mm,是历年同期的18.72;日均气温30.7,比历年同期高2,其中35以上的高温天气达32天,比1998年多14天;蒸发量高达457.6mm,平均日蒸发量达10.4毫米,全县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夏秋连旱已成定局,旱情比1998年更为严重,全县正面临着一场抗旱救灾的严峻考验。据统计,全县17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特别是坦坪、肖家、石羔、普满、石桥、龙潭、泮头、袁家、莲荷等乡镇受灾较为严重。至8月10日止,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5.61万亩,占总面积的73.22。其中中稻受旱面积达2.85万亩,占中稻面积的71.43,0.61万亩绝收;晚稻计划12万亩,有1.71万亩无水下插,占计划面积的14.25,已插晚稻中有3.92万亩不同程度受灾,占实插晚稻面积的38.1,其中枯苗0.82万亩;旱土作物8.84万亩全部受旱,其中2.8万亩绝收。 全县66座小型以上水库蓄水3726万方,比去年同期减少44,比1998年同期减少13。县管水利工程盘江水库蓄水1423万方、泮头水库蓄水513万方、千家洞水库蓄水200万方;小型水库已干涸6座;8932口山塘蓄水仅260万方,为汛末控制蓄水的23.64,已干涸6002口,占67.21;溪河断流42条;水井干涸512口,203个村民小组、4.6万人已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部分村庄出现了外出几公里找水源的情况。 面对夏秋连旱、十年难遇的严重旱情,县委、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重民生、促的高度,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实现“遇连续40天高温干旱,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遇特大干旱,确保城镇生产生活用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抗旱工作总目标。前段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1、未雨绸缪,立足早字抗大旱。去年抗击“715”特大洪灾,我县实现了“不死一人、不溃一堤一坝”的目标,总结其中的经验,就是要早预测、早预防,抓实各项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今年,我们综合分析气候特征,认真落实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超前谋划作准备,严阵以待防大灾。一是防大旱、抗长旱思想动员早。按照“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指导思想,在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之后,我县层层抓贯彻落实。特别是针对大洪灾后容易伴发大旱灾的气候特点,5月份全面排查水库山塘隐患时,既严格落实汛期水库防汛蓄水的度汛计划,又保证水库安全蓄水以确保必需的灌溉用水,作好了抗大旱准备。6月15日在全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会议上,我县再次提出了“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6月28日雨季一停,县委、县立即把抗旱工作列为大事来抓,精心安排各项抗旱工作。二是准备措施落实早。对重点渠段进行非常规修复,如泮头水库跃进段长100多米,由于处在煤炭开采区,渠道近年来总是下沉十到几十厘米不等,渠道年年维修年年修,今年4月由老板垫资40多万元完成了每跨6米长的可吊装配式预制渠道。另外,继续实施“万千畅通工程”,组织劳动力在6、7月完成了清修各类灌溉渠道132.4公里。7月中下旬,县委、县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线察看泮头水库、盘江水库干渠,就盘江高涵总干山体滑坡120米和泮头水库草塘开裂变形150米等56处险工险段筹资100多万元进行了抢修加固,确保了在7月20日前盘江、泮头灌区干渠全线畅通,为抗大旱提供了良好的。同时,结合为民办8件实事工作,在4月初启动了田心集中供水等10多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10多座水库的保险保安和维修工程。在市委、市的关心和重视下,完成了陶家河流域马家坪等11处人畜饮水解 困工程。今年旱灾发生后,陶家河流域未出现新增饮水困难人口。三是抗旱物质准备早。旱情来临前,我们立足长远,拨付了数万元用于添置人工增雨器材如火箭弹等,贮备了一定的抗旱救灾物质,县财政安排了救灾专项预算。旱情发生后,县里专门新购了300多台水泵等农机具,贮备了20吨抗旱用油。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1300余万元、抗旱提水设备2669套、运水车2台、电排145座,有效确保了抗旱救灾的物资和供给。四是预案制订完善早。我县制订完善了县重大旱灾应急预案,明确了旱灾分级、发布、目标、措施和责任等,并在7月底全面启动预案,落实了抗旱救灾的各项措施,做到了抗旱工作有准备、有对策,有条不紊地开展。县水利局依据抗旱应急预案,制订了县水利局抗旱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规程,并于8月6日至10日启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责任,立足合字抗大旱。县委、县分别于7月20日、8月4日、8月6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全县抗旱救灾紧急会议、县直联乡包村单位负责人会议,明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县级领导绝大部门精力要花在督促指导抗旱救灾上,县直机关绝大部分干部要下乡帮助抗旱救灾,乡村两级干部绝大部分要投入组织群众抗旱救灾,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11日,全县共派出县乡干部6500余人次上渠守水和下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全县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抗大旱的合力。一是领导率先垂范抗大旱。县委、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调研和安排部署,多次到有关部门和乡镇督促指导抗旱救灾。联系乡镇的30多名县五大家领导纷纷深入乡镇,督促指导乡镇抗旱救灾工作,协调解决乡镇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推进了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二是部门联动、合力抗大旱。县农办、财政、水利、气象、农业、农机、民政、卫生、宣传、政法等有关部门立足本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做到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直联乡包村单位迅速组建抗旱救灾工作队,深入乡镇指导帮助抗旱救灾。县农机部门全天24小时开通农机“110”抗旱服务热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线后一小时到达,并组织了40余名干部职工成立5个农机抗旱服务队。目前,在第一时间赶赴田间地头抢修农机具共1400多台套,更换配件1200多件次,投入抗旱 4.54万元;县气象局对两门737高炮和火箭炮分别在龙潭、盘江水库等地方进行了安配调试。并于8月1日在龙潭进行了作业,发射30发碘化银炮弹后一个小时内影响区域内普降中到大雨:行廊降雨15.2mm,龙潭降雨36.5mm,增雨效果明显,群众说:“人工增雨为我们打下了黄金雨”。另外,县直联乡包村单位筹集23万余元支持重灾区群众开展抗旱工作。三是乡镇干部进村到组抗大旱。各乡镇均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副职分片包干、一般干部包村的抗旱工作责任制,组织引导群众抗旱救灾。袁家、龙潭、钟水、石桥、坦坪等乡镇安排干部轮流上渠道值班,全天候护水、守水,确保农田灌溉到位;田心乡筹集1万元,紧急清淤重点淤塞渠道1.5公里。四是乡村党员干部包组包户抗大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群众抗旱自救,激发群众自主抗旱积极性。普满乡组织群众疏导水渠、修缮电排和购置提水设备,确保了烤烟田晚稻插播。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群众投入劳力4.6万人次,全面掀起了抗旱救灾热潮。 3、科学调度,立足管字抗大旱。前一段按照科学调度、统筹兼顾的抗旱水量调度制度,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一是管好水,科学调度水源。由于旱情发展汛速,全县山塘水库蓄水十分有限,给全县的抗旱救灾工 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我县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用水、管水措施。一是分级管理。中型水库的管水、用水由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采取轮灌“先重点、后一般,先远、后近”和间灌“7天灌输、5天间歇”等灌溉制度;乡镇负责小型、小型水库和骨干塘放水管水,严格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制度。二是严管重罚。对于盘江水库下游灌区盘江乡、石羔乡等6个乡镇和泮头水库下游灌区泮头乡、袁家镇等6个乡镇严格按照“按亩配水,按方收费,流量包段,上送下接,节约有奖,超用重罚”的24字方针科学管水用水,取得了明显成效。自7月26日泮头水库放水以来,泮头、袁家、钟水、田心严格按供水协议,团结治水、团结抗旱,讲风格、讲原则,县水利局和各乡镇组织干部3200多人次在一百里长的渠堤上100多个放水口,日夜守水护水,不准乱开放水口,在整个灌区形成了团结管水、治水氛围。在8月初,确保了近十年来泮头水库的渠道水首次流进了水库尾灌溉区石桥镇的田间地头,流量达到了0.5方/秒以上,确保了灌区5000多亩晚稻顺利下插。二是管好人,科学调配力量。县里根据实际,成立了机修组、机抽组、管水组、救险组。根据各地出现的灾情,紧急调配力量支援抗旱。目前,机抽组实行一机一人工作,下派了120多人驻村负责提水灌溉;机修组技术人员分片检修抗旱设备900多台次;县乡村干部2000多人上渠道、进田间,管水分水,协调抗旱工作。三是管好事,科学调配物资。由县领导率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核灾救灾、抗旱物资调配、重点险情处置、抗灾补损指导工作。对已经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白茅村等及时派出送水车送水。对灾情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