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顼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强c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t r a f f i cs y s t e m ,p e d e s t r i a nd e a t h r a t ei sv e r yh i g ha m o n gt r a f h ea c c i d e n t s a n d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伍c 埘础b e h a v i o r so f p e d e s t r i a n sa r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a c c i d e n tc a u s a t i o nf a c t o r s o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s p e c i a l l y s t u d y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蹯cb e h a v i o r s b a s e do nt h ep s y c h o l o g yt h e o r y , p e d e s 埘a nt r n f 五ob e h a v i o r sa a n a l y s e da n d s t u d i e db a s e do nb o t h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r o u g ht i a f n o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s t a t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e a s u r i n gd a t a ,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p e d e s t r i a n t r a f f i cb e h a v i o r si se x p o u n d e d ,t h e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o fp e d e s t r i a ns n a r eb e h a v i o r s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e d e s t r i a n d e l a y a tu n c o n t r o l l e dc r o s s w a l ka r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i nt h i sd i s s e r e a t i o n , 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p e d e s t r i a nc o g n i z i n gp s y c h o l o g ya n db e h a v i o r si sa n a l y s e d ,c o n c e p tm o d e lo f t h ep r o c e s so fp e d e s t r i a n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i sp u tf o r w a r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t r a f f i c p s y c h o l o g ya n db e h a v i o rc h a r a c t e r , a sw e l la si n f l u e n c eo fg r o u pb e h a v i o ro nt r a f f i c s a f e t ya r ea n a l y s e d f u r t h e r m o r e ,p e d e s t r i a nu n s a f et r a f f i cb e h a v i o r sa r ea n a l y z e di nd e t a i l c a u s e so f p e d e s t r i a nu n s a f et r a f f i cb e h a v i o r sa r ea n a l y z e db a s e do np e d e s t r i a nu n s a f ep s y c h o l o g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a u s a t i o nf a c t o ra n dm o t i v a t i o n m o t i v a t i o no fp e d e s t r i a nu n s a f e b e h a v i o ri sc o n s i d e r e da c c o r d i n gt o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n e e do f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佑c a n d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o fp e d e s t r i a n s p e r c e p t i o nt od a n g e ri s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n gf a c t o r f o rp e d e s t r i a nt m s a f eb e h a v i o r u n c o n t r o l l e dc r o s s w a l ki saw e a kp o i n t w i t h i n t r a f f i cs y s t e m b a s e do na c t u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p e d e s t r i a nc r o s s i n gb e h a v i o ra n ds a f e t yp s y c h o l o g ya tu n c o n t r o l l e d c r o s s w a l ka r cm a i n l ya n a l y s e da n ds t u d i e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p e d e s t r i a nb e h a v i o r sa t u n c o n t r o l l e dc r o s s w a l ki ss u m m a r i z e d ,a n dc r o s s i n gs p e e di sa n a l y s e d p e d e s t r i a nd e l a y i sa n a l y s e da n ds t u d y e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b ye s t a b l i s h i n gd e l a y i n gm o d e l f u r t h e r m o r e , t w ou n c o n t r o l l e dc r o s s w a l k si nb e i j i n ga r ea n a l y s e da st y p i c a lc a s e s ) m o d e lp r e c i s i o ni s v a l i d a t e d ,s a f e t yp s y c h o l o g yd i s t a n c eo f p e d e s t r i a ng e t t i n ga c r o s ss t r e e ti sf i g u r e do u t b a s e do l l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b e h a v i o r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sd e s i g n e dt oi n v e s t i g a t ea n d a n a l y s e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s a f e t ya w a r e n e s s f i n a l l y , b a s e do nt r a 衔cp s y c h o l o g y , r e p r o v i n g1 1 l e a s u r c 5o f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伍c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b e h a v i o r sa l ep u tf o r w a r df r o mp r o s p e c to fs a f e t yi n s t r u c t i o n , s e t t i n gc r o s s w a l ka n d o t h e rc r o s s i n gf a c i l i t i e s r e a s o n a b l y , a sw e l l a sh u m a n i s t i c p e d e s t r i a n u a f 五c m a n a g e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n a 硒cp s y c h o l o g y ;p e d e s t r i a ns a f e t y ;u n s a f eb e h a v i o r ;c r o s s w a l k c l a s s n 0 ; 致谢 在经过了两年半的努力,毕业论文完成在即,此时的心情不能只是用高兴或 兴奋来形容,心中更多是感激和留恋。 我要感谢导师肖贵平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构思、初稿,修改及最后的定稿 都是在肖教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肖老师在学习上和研究上都给予 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肖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独到的学术见解、 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德、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工作的全身心投 入,这一切都将永远铭记于心,成为我今后学习的楷模。在论文完成之际,向尊 敬的肖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完成期间,我也得到了聂磊教授的热忱关怀和悉心指导。 我要感谢聂老师,感谢她在思想和学术上对我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对我论文提出 的宝贵意见。她敏锐的思维,严谨的学术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 了我。将使我终身受益。她对学生亲切随和又不失严格要求的风范,更给以我学 习观、人生观、世界观上的指引。 感谢经管学院的王莉老师,她传授的心理测量知识给我的论文提供了思路, 王老师对我的问卷调查和论文内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 感谢同学吴利军、张恩亮、宋祥波、贾明涛、王招贤,师妹谢美全、郭嘉、 师弟肖志民等。论文数据采集期间,是他们冒着严寒帮我作交通和问卷调查工作, 他们的真诚态度、团结协作意识、无私精神将使我永远铭记。 在实验室工作及撰写论文期间,马玉春、管小伟等同学对我在学习和研究工 作上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感谢各位同窗好友日常给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和他们在一起共同 学习生活的日子充满了欢乐和感动,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愿我们 的友谊天长地久! 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工作者的智慧, 我将难以完成这篇论文。因此,特别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和文献的出版者致以 衷心的感谢! 感谢读研期间,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l 另外也感谢我的家人和原单位同事,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 完成我的学业。 谨以此文献给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过我的所有入f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问题的提出 1 1 1 道路交通事故特点概述 1 绪论 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系统中,因人、车、路、环诸要素的配合失调而偶然突 发的事件。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是四大要素中唯一的自主型变量,因此,人是 交通事故的核心。国内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有8 0 9 0 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 因素造成的,包括驾驶员的操作失误、麻痹大意或违章行车等,还包括行人和非 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等。表1 - - 1 为我国2 0 0 2 年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的统计 结果。由表可以看出,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当年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 8 8 9 8 姑,其中机动车鸳驶员为主要原因的占7 8 5 6 ,非机动车驾驶人占4 2 0 , 行人和乘车人占6 2 2 。因此,对交通事故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的因素的研究。 表1 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分布( 2 0 0 2 年) t a b l e l - im a i nc a u s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r o a d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i nc h i n a ( 2 0 0 2 ) 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元) 项目 数量占总数数量占总数数量占总数数量占总数 合计7 7 3 1 3 71 0 0 1 0 9 3 8 11 0 溉 5 6 2 0 7 41 0 0 3 3 2 4 3 8 1 0 7 8i 0 傩 机械故障 2 0 9 2 52 7 0 4 1 5 03 7 8 1 7 3 3 73 0 9 1 6 6 3 4 7 3 8 95 0 0 机动车驾驶员 6 7 5 4 4 98 7 ,3 7 8 5 9 1 67 8 5 雠4 7 9 4 5 28 5 2 9 3 0 1 7 0 7 5 0 2 89 0 7 9 非机动车驾驶人 2 2 1 1 42 8 7 4 5 8 94 2 0 9 1 9 2 3 83 4 4 3 2 1 2 0 4 1 20 9 5 行人乘车人 2 1 2 3 82 ,7 4 糯6 7 9 86 2 2 1 6 1 4 42 8 7 2 4 1 2 7 1 2 90 7 1 道路9 3 70 1 2 1 8 90 1 7 6 6 90 1 1 3 0 9 4 4 0 40 1 0 9 其它 3 2 4 7 44 2 0 7 7 3 9 7 0 7 2 9 2 3 45 2 0 8 1 6 1 6 7 1 62 4 5 资料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2 0 0 3 1 1 ,2 行人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人是道路交 通事故中的最弱者,所以应对其予以特别关注。只有解决好行人问题才能构建更 加完善的交通系统。行人是城市交通三大交通流的主体之一,同时,行人又是交 通参与者的多数。行人交通秩序管理得好坏,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很大。据统计,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行人直接有关的约占总数的1 3 左右,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 中,步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为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 5 左右“1 ,另据国外和北京市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统计资料,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人数在各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平均为 2 7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行人事故尤为突出,表1 2 显示出长沙市行人死亡人数 所占比例很高,平均超过了3 0 。从1 9 7 4 年世界几个大城市行人死亡人数的统计情 况看,其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纽约6 0 ,西柏林7 0 ,巴黎5 0 , 东京4 0 :而我国的北京市,1 9 7 9 年行人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3 2 ,1 9 8 0 年则为2 7 ,其中行人负主要责任者占1 4 。表i - - 3 是2 0 0 5 年我国因过街行人三 种主要违章形式而造成行人交通事故情况。以上资料说明,研究行人的交通行为 特性,特别是不安全行为,对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应变能力,强化交通管理人员 对行人的科学管理,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行人的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i - - 2 长沙市各交通方式伤亡人员占总伤亡人数的比例 t a b l e l 一2a 1 1k i n d so ft r a f f i cc a s u a l t yr a t ei nc h a n g s h a 年份 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 0 4 年2 0 0 5 年( 1 9 月)年平均 占死亡占受伤占死亡占受伤占死亡占受伤占死亡占受伤占死亡占受伤 交通方式 总数总数 总数总数总数总数总教憩数总数总致 机动车 l o 3 69 6 67 9 11 4 8 77 1 91 2 8 98 4 11 0 1 38 4 7l l - 8 9 二轮摩托2 2 8 l3 5 1 92 6 2 53 0 2 22 9 4 53 6 0 32 9 4 63 1 8 72 6 9 93 3 3 2 非机动车 0 6 2 1 3 10 8 41 o o1 7 l2 4 03 4 74 6 91 6 62 3 5 自行车 8 4 4 9 8 55 0 05 8 36 5 85 9 14 4 5 4 7 4 6 1 46 5 8 步行 3 3 4 1 9 5 43 2 9 22 0 0 43 3 0 51 7 8 22 9 9 52 1 7 63 2 3 31 9 7 9 乘车2 1 5 6 2 3 4 82 3 。7 5 2 4 6 51 9 0 12 3 ,0 92 3 ,0 22 5 ,8 52 1 8 42 4 2 7 其它 2 8 l 0 9 73 3 33 3 92 9 1 1 8 61 2 40 9 6 2 5 7 1 8 0 资料来源:蔡果,刘江鸿等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 0 0 5 , 2 ( 4 ) :6 0 6 5 表l 一32 0 0 5 年行人交通事故 t a b i e i - 3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i n2 0 0 5 资料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 0 0 6 1 ,1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我国每年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中,因行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亡 人数占有较大比例。行人不安全行为在我国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社会现象,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有必要对行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引 2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的交通事故开展深入研究,从而降低行人违章率和伤亡人数。 尽管已经普遍认识到人为因素占交通事故致因的大部分,但已公开的资料中 往往仅将事故原因归于人为失误,而很少见到对发生人为失误的根本原因进行系 统的分析。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在行人交通行为安全性的研究方面却相对发展 较慢,研究成果较少,还主要偏重于行人过街交通仿真研究和用行人碰撞假人进 行碰撞事故再现研究。1 目前在基于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城市行人交通行为研究方面更是很少涉及而 行人行为及安全性研究在国际上也属于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任 务比较艰巨。在一些道路条件比较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车辆相 互碰撞的事故占汽车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大,因此行人受伤比例相对较小,而在我 国,由于道路交通具有道路密度低;人,车平均道路少,道路等级低;行人及自 行车多;混合交通比例大等特点,行人的受伤、死亡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以2 0 0 3 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为例,因行人交通违章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造成2 5 6 7 3 人死亡,6 8 0 4 0 人受伤,分别占亡、伤总数的2 4 6 和1 3 8 。由此可 见,行人违章已经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国对行人交通违 章的处理很少,而全国每年发生的行人交通违章总数则更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虽然因行人违章引发的事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其死亡率则很高。因此, 深入开展行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降低因行人违章引发的事故率是十分必要和迫 切的。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之一,无论其出行量、出行颏率都是高于乘坐汽车、 自行车、铁路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人交通行为也是出行者在 上述各类交通工具之间、交通工具与目的地之间进行“换乘”的重要方式由此 可以看出,根据我国交通的特点,开展行人交通行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从行 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行人交通安全行为研究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 国内外关于行人交通行为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厂矿企业等生产领域,主要是 分析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关系和原因嘲;以及人的可靠性研究删方面。对于人的行 为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无论在理论与方法上都似乎由于人的复杂性而未得到应 有的进展。 1 2 1 国内关于行人交通行为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行人交通行为研究较少,很多行人的交通设施在设计、规划时未 3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能细致考虑行人的交通特性,因而缺乏科学性。广东工业大学的林思能运用计算 机建立人行横道上行人步行穿越车流过街的交通模型伽,以及行人的仿真模型。1 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行人和车辆的运行,获得行人过街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林思能采用微观交通仿真中的事件扫描法,所建立的模拟模型框图如图1 - 1 所示。 模型采用的销量参数有行人平均延误、最大等候人数、延误人时、平均等候人数、 最大阻滞人数。该模型揭示了行人到达量、车流量、行人密度、行人过街速度与 行人过街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我国通过交通仿真研究有关行人的交通特性开了先 例。近年来人们对行人研究关注不够,有关论述也比较少嘲 囹 l 八系统参盏i l ! 竺型竺i , 置行人可穿行进 街的起点时问 行人到选 奈 街? 产生下一辆芈剑达事件ll 重置穿行时刻 剽葛荐麦备塞黧,蓦躲爱煞l 也埤塑塑 1 人敷,过街人教和阻滞人散l 重置穿行时刻ll 结束模型 图卜1 行人仿真模型框图 f i g 1 一lp e d e s t r i a n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d i a g r a m 1 2 2 国外关于行人交通行为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的一些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拟行人流模型阻埘 以及行人行为模型n 1 1 4 。g i p p sa n dm a r k s j o 开发了一种类似于c a ( c e l l u l a r a u t o m a t a ) 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利用反重力规则模拟行人的运动规律。h e l b i n g 和m o l n a r 改进了模拟行人动力特性的社会影响力模型1 h e l b i n g 创建了行人惊恐 状态下的模型“”h o o g e n - d o o r n 和b o v y 建立了行人气体动力学模型h i m a n e n 和 k a l m a l a ( 1 9 9 8 ) “町利用离散选择模型来研究司机和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相遇时的选 择行为。他们的研究表明,行人数量、城市规模、车辆速度、车辆排队长度以及 行人与路缘石的距离亦影响行人过街决策。约旦的m o h a m m e dm h a m e d ”1 对行人在 交叉口的等待时间t 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行人在路缘石边的等待时间模 型。除此外,h e l b i n gd 和p m o l n a r 就交叉口有无行人过街安全岛情况下的行人 4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街特性进行了研究。还有利用心理学原理,采用交叉口和人行横道区域着色 的方法以提高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啡1 方面的研究。 另外,国内外对行人的研究还有关于行人的安全保护随棚以及行人交通事故原 因分析方面的研究咖 目前对行人安全性研究主要有用行人碰撞假人进行事故荐现和计算机模拟仿 真两种方式。 1 2 3 无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行为研究 对于混合交通中路段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的行为和心理研究,鲜 见于国内外学者的论述。路段上行人与机动车争抢的现象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原因是人口密度大、城市化进程迅速、驾驶员和行人都缺乏安全意识。国外学者 大多从研究机动车特性的角度衡量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1 ,a d a m s 啪1 早在1 9 3 6 年 就开始研究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延误问题,提出一系列a d a m s 方程。u n d e z w o o d ”1 确定行人过街设施的依据,建立起行人穿越机动车流的最小间隙公式。w i l s o n u ” 发现,5 5 岁以上的老年人过街时更为谨慎,观察来往车辆频率大大增加,步速却 降低。还有学者t 盯。研究了人行过街横道处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行为、机动车 驾驶员让路概率、人行横道过街处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冲突,以及环境因素( 路 宽、行人过街安全岛等) 、道路使用者因素1 ( 年龄、性别、收入状况、婚姻状 况,目的地、是否有过交通事故经历等) 。相关行人行为建模是依据西方国家行 人交通特性为标准建立的。由于人种、地域的差别,文化传统的不同,交通背景 也各有差异,这些结论公式不适用于描述国内城市行人出行特征。 国内学者中,赵恩棠“从交通安全角度描述t j l 童和老人的过街行为。同样, 段里仁3 订概括了行人特征和步行时的心理活动。刘兆祺分析行人和机动车驾 驶员之间的相互影响,阐述了道路上儿童的行为特征。其它学者对行人过街行为 的研究,或者只考虑机动车流量对行人延误的影响:或者仅从单个行人穿越的角 度考虑行人穿越车流间隙,忽略行人穿越车流间隙的群体性;或者将所有车道的 交通量简单叠加,当作一条车道上的交通量来考虑行人安全穿越间隙。作者认为 只有综合考虑行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才能发现行人交通的内在规律,这也 正是本研究的目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 3 f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以步行为主要形式的出行者参与交通出行的行为称为行人交通行为,其可以 是独立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行人交通违章是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一种行人 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不 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 2 ) 自身违章行走:( 3 ) 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 动态及道路、气候、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措施不当等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交通系统中,在人、车、路、环境四要素中。对行人进行研究时也要将驾 驶员、车辆和道路、环境各个部分统一在一个交通系统中,探索各自的内在规律 性及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由于道路交通系统的复杂性, 交通事故的原因经常是错综复杂的,交通工程学将事故原因最终归结为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且指出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之所以是决定性的因 素是由于人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因此按照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本文将行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行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 人的个性特性和各方面素质及其它因素,从行人的交通行为角度考虑以保证道路 交通安全,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提供科学的依据。 1 3 2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定性分析是决 定研究方向的,而定量分析提供了系统行为的数量表示。由于安全本身就是一个 模糊的概念,道路交通系统不发生事故并不表明该系统是安全的,行人没有发生 事故也不表明行人的行为就是安全的,而且道路交通系统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多样 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尤其在涉及到行人的交通行为因素时,很难完全定量化,因 此,这是系统工程方法在行人交通行为研究的实际应用。 本论文拟通过使用现代交通流理论、交通心理学,出行行为学、安全行为学、 交通工程学、概率统计学、事故致园分析方法,基于交通心理学角度,试图利用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特别是过街行为的 各种因素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交通调查,问卷调查 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影响行人交通行为的心理等因素,最后针对调查分 析结果提出改善行人过街行为的控制、矫正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行人交通事 故发生率的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交通安全管理理念。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1 行人出行行为分类、出行认知心理和影响因素 2 1 1 行人出行行为分类 行人出行行为按目的可分为四类:通勤、购物、社交和娱乐及其它目的,其 各自所占比例如- f 表2 - i 惭示: 表2 - - 1 在不同规模城市中步行交通占有率( 括号中数字为平均出行距离) t a b l e 2 一l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r a t ei nd i f f e r e n tc i t i e s 城市人口 1 0 0 万城市入口 i 0 0 万 城市人口 1 0 0 万 ( 无铁路)( 有铁路) 出行目的 中竺彗区 市郊居民 中竺耋区 市郊居民中竺彗区 市郊居民 和模式居民 ”一 居民 ” 居民 一 9 0 8 8 8 7 6 6 1 3 8 1 3 4 通勤 ( 0 7 英里)( 0 8 英里)( 0 9 英里)( 1 1 英里)( 1 0 英里)( 1 1 英里) 2 9 锻1 7 6 2 9 8 2 8 4 4 1 5 3 2 8 购物 ( 0 5 英里) ( 0 8 英里)( 0 6 英里)( o 5 英里)( o 6 英里)( 0 6 英里) 社交和娱 3 8 5 4 7 9 3 5 4 4 0 2 2 5 5 3 0 9 乐( 0 7 英里)( 0 ,8 英里)( 0 ,8 英里)( 0 6 英里)( o 6 英里)( 0 6 英里) 2 2 9 2 5 7 2 6 1 2 4 8 1 9 7 2 2 9 其它 ( 0 7 英里) ( 0 8 英里)( 0 7 英里)( o 4 英里) ( o 6 英里)( o 6 英里) 2 1 2 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 信息输入) 一判断( 信息加工处理) 一行为( 反 应) ”构成了人体的信息处理系统,行为失误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失误。行 人失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行人感觉过程失误:对交通信息判断过程 失误:行人的行为过程失误。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从行人感知觉、注意、记忆 等特征出发,通过行人的适应性分析,可得出行人对交通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 型,如图2 - - l 所示。 由图2 1 - i 知:行人接受来自交通系统的各种信息,主要有道路信息( 交通 标志,路况、行人设旋等信息) 、车辆信息( 行驶状态) 和环境信息( 天气状况 等) 。这些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主要是视力和听力传入行人的中枢神经。 行人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将当前情景与心理的学习和经验情景相匹配作出 判断,该判断可能是深思熟虑或者是反射产生的判断。如熟悉交通安全知识的行 7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人会迅速对信号标志作出正确反应。但若行人置身于情况复杂且无信号控制的道 路环境,或行人心理具有的是错误经验,则会反射产生失误的判断。 医面丽 判断l 简i 复 与选l 单i 杂 择反l 反 反 应i 应l 应 苎堕里堡i,信息反馈 图2 1 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 f i g 2 - 1c o n c e p tm o d e lo f t h ep r o c e s so f p e d e s t r i a n sd i s p o s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行人依据判断决策会产生个体行为,如何时何处过街等,且行为反应的结果 会反馈到交通系统中,同时行人不断接受道路和环境信息,确保出行的省时省力 和安全性。 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 如表2 2 所示) ,对行人出行行 为的安全性影响重大。 行人的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的构成关系见下表。 表2 2 行人的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构成表 t a b l e 2 2s t r u c t u r eo fp e d e s t r i a np s y c h o l o g ya n d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 s 心理状态事故件数构成率( ) 未发觉1 3 95 8 6 判断错误5 82 4 5 动作错误4 0 1 6 9 合计2 3 71 0 0 2 1 3 影晌步行出行发生的因素 人们有出行需求时,会对各种出行方式进行比较,其选择符合最小原则。所 谓最小原则,是指人们在选择交通手段及交通路径时往往以费用、时间、体力最 省为目的,选择路径最短、成本最低,最省时、省力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路径。 行人对交通方式的要求有:经济性、安全性、快速性、独立性、连续性、舒 适性。而步行交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性、独立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当行人对 经济性,独立僬和连续性要求较高时,有可能选择步行的方式。由此分析,影响 步行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出行时距、费用、行人年龄及健康状况,心理、周围环 境、土地使用性质等。 8 感知觉 信息输划 一交通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2 行人交通行为与心理特性 2 2 1 行人的交通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行人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行人空间要求、步行时的步幅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教养、心境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生活的 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 行人的交通特性是由行人的心理特性决定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伽:行 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根据国外的 调查,如果车速为3 0 3 9 k m h ,行人开始横穿道路时,与驶近的汽车平均距离为 4 5 m ,当车速为4 0 4 9 k m h 时,平均距离为5 0 m 。行人结伴而行时步速较单人慢, 在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而导致事故。多数 行人横穿道路时,只注意右方交通而忽视左方交通,往往使自己闯入了驾驶员的 空间,也会导致交通事故。有时只顾躲避第一辆车而忽视后边还有第二辆车,或 者不注意双向来往车而使自己处于两车流相会的夹缝中而导致交通事故。行人 的自由度大,与车辆行驶速度差距很大,在行人捷径心理的支配下,往往会突然 闯入驾驶员的空间,特别是上下班怕迟到或有急事的行人,表现得更突出。部分 行人对汽车性能不甚了解,在“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支配下,错误地认为汽车不 敢不会撞人,不知汽车常会失控而导致行人事故。此外,有的行人心不在焉,注 意力分散或思想高度集中在其他事件上,边走边低头沉思,对过往车辆的行驶声、 喇叭声和复杂的交通环境听而不闻,视面不见,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据日本一项调查,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乱穿道路时的心理活动如表2 3 所示。同为东方人,认知方式相似,可以作为理解我国行人心理的参考。 2 2 1 1 行人步行速度特性 步行速度为行人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步行速度的分布范围较宽,从 0 5 0 2 1 6m s ,成年人般集中在1 o 1 3 m s 水平路段步行速度一般在 0 5 1 5m s 间。中国现行规范采用1 o 1 2 = s 。 行人过街步行速度较人行道上的步行速度高,原因是行人想尽快穿过车行道 的危险区行人横穿道路时的平均步行速度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嘲一般情况下, 1 3 1 9 岁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为2 7 m s ,2 0 4 9 岁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为 i 8 m - s ,5 0 岁以上为l5 m s 。从整体看,男性平均为1 5 7 m s ,女性平均为1 5 3 m s 。 9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2 1 2 行人步行幅度特征 步幅的分布区间因性别、年龄丽稍有差别。9 5 的男性和9 4 的女性步幅在 0 5 o 8 m 之间。步幅受入行道面铺装平整程度的影响,但与步速快慢几乎无关。 表2 - - 3 行人违章时心理活动 t a b l e 2 3p e d e s t r i a np s y c h o l o g yi nd i s o b e y i n gr u l e s 心理活动 所占比例( ) 嫌麻烦4 8 0 平时的习惯2 2 o 想走近路 1 6 5 路上汽车不多,没关系1 8 不知道附近有人行横道 o 9 到对面有急事0 9 汽车不敢撞人8 4 其他 1 5 2 2 1 3 行人空间要求 行人空间要求可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阀和心理缓冲空闻。 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指行人的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的空间范围。国外将成年 男子身体所占面积模拟成一个短轴为4 5 7 c m ,长轴为6 1 o c m 的椭圆,其面积大约等 于0 2 1 m 2 。 行人动态空间需求可分为步幅区域、感应区域、行人视觉区域以及避让与反 应区域等。步幅区域平均为6 4 c m 。感应区域主要受行人知觉、心理和安全等因素 影响。通常情况下,行人视觉区域为2 1 m ,在此距离下。视觉感到舒服,也适合 正常速度下人的步行。步行者以常速行走时,也会在自己前面预留一个可见的区 域,以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采取避让行为,这个区域可通过反应时间和 正常速度相乘得出,约为0 4 8 o 6 0 m 。心理学家所做的人类心理缓冲区域测量实 验,确定了个人空间的低要求范围,约为0 2 2 0 2 0 m 。 行人交通特性m “1 表现在行人的步速,人均空间及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受教育程度、心境、体质等因素有关,也 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归纳如表2 4 所示。 1 0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2 1 4 其他步行交通技术特性 ( 1 ) 可穿越空当 行人穿过无信号控制的行人横道时,要利用车辆的安全可穿越空当通过。行 人的安全穿越,必须以最近到达车辆的距离与车速来判断是否通过。可穿越空当 是计算人行横道上通行能力中需用的参数之一行人在穿越车辆空当时的步速会 随到达车辆的车速或到达时间而改变。 ( 2 ) 可接受等待时间 通常情况下行人需等待车流中可穿越空当的出现。根据实际观澳0 ,行人过街 等待时间若超过4 0 s ,就有人冒险穿越街道,所以认为行人的等待时间容许限度 为4 0 s 为宣,设置行人信号灯时,应努力缩短行人等待的时阎。 表2 4 行人交通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t a b l e 2 4c h a r a c t e ro fp e d e s t r i a nt r a f f i ca n dc o r r e l a t i n gf a c t o r s 因素 行人速度 人均空间行人注意力 成年人正常步速为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要求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 1 o _ 1 s 之间,儿在0 9 - 2 5 a 2 p 儿童个人安全,注意根据环境调 年龄 童步速随机性大空间要求比较小,老年人 整步伐和视线,儿童 老年人较慢 要求较大喜欢任意穿梭 性别男性比女性快男性比女性大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 目的 步行速度较快, 复杂意力较集中,生活性出 生活性出行较慢 行,注意力较分散 受教育高的人一般要求高,为受文化教育高的人比 文化素养复杂自己也为别人。反之,要求较注意文明走路,交通 低,也不顾及他人安全 城市人口生活节奏 城市人口步行时速度 快,步速商乡村人 区域复杂比较集中,乡村人口较 口生活节奏慢,步速 分敬 慢 心情闲暇时速度正 心情闲暇时个人空间要求正 心情闲暇时注意力容 心境常,心情紧张,常,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易分散,紧张时比较 烦恼时速度较快 烦恼时要求较大。集中 锸景革富时速寝藏衡景车富时个人空闯小,单谓 锈景车富对注意力分 街景 慢,单调时速度加快。 时个人空问大散,单调时集中 交通状况拥挤时速度慢拥挤时空间小拥挤时注意力集中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人交通行为及特性分析 2 2 2 不同行人的行为心理特点 1 ) 儿童行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儿童由于法规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上对复杂 交通情况应变能力差,穿越道路时,不懂得观察和确认是否安全,判断常有失误。 因此在行走中也常出现捷径心理和停顿心理以及行停不定心理,常常跑步穿越道 路,会突然出现在行车道上,或靠汽车前后穿越。在家庭住址附近,儿童的胆子 会更大,经常在道路上玩耍,会冲动性地跳出到公路上,敢于冒险在汽车前后穿 越,导致事故发生。有成人带领时,儿童对成人有依赖性,认为有成人保护可任 意行动。据英国的一些研究估计1 0 岁以下儿童发生行人事故的可能性比成人发生 行人事故的可能性多8 倍啪1 。对儿童行人的安全行为研究国外有相关论述删。 ( 2 ) 青壮年行人的行为心理特征:青壮年由于生命力旺盛,感知敏锐,反应 快,应变能力强,对交通法规较熟悉,一般不易发生行人事故。但他们的社会工 作和家庭负担较重,出行时间多,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且有较强的 好胜心,不甘示弱、有的人在汽车临近时敢强行横穿,有的在公路上并排行走, 经常任意穿越道路,听到喇叭声也不在乎,更有甚者,车刚进站就蜂拥而上,一 跃抓住车门,有的吊在车上随车前进等。据统计,青壮年在车祸中的死亡率,约 占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 0 以上“1 。 ( 3 ) 老年行人的行为心理特征:老年人视力不足,耳朵不灵,行动迟缓,常 常不能正确估计车速和自己横穿马路的速度,准备横穿时犹豫不决,有时行到中 途看到车来又突然退回,使驾驶员措手不及而造成事故。由于腿脚不灵,所以躲 避不便,特别是老年妇女更是如此。老年人喜欢穿深颜色的衣服,在夜间或傍晚 时,不易被发现。但老人比较谨慎,胡乱穿马路的不多,在与车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铸件打磨车间管理制度
- 静态分页储存管理制度
- 韩国冷冻仓库管理制度
- 钢材仓库管理制度看板
- 退休人员兼职管理制度
- 跨国夫妻资金管理制度
- 银行机构管理制度办法
- 部门管理制度发布制度
- 食品配送仓库管理制度
- 车间统计仓库管理制度
- AI驱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
- 整本书阅读《林海雪原》【知识精研】六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五四制2024)
-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 健康日用品设计与研发趋势
- 【化学】常见的盐(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
- 公园物业管理
- 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至九年级全部课本单词
- 宜宾市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新
- 龙游经济开发区下属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14 材料分析题(世界史部分)-教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