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pdf_第1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pdf_第2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pdf_第3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pdf_第4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并将集群的发展过程分为 起源和发展期、独立增长期、合作增长期和稳定成熟期等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 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提出了政府在各阶段中应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依据产业 集群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 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特别是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以形成诱因、形 成机制、政策环境,价值链、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成员特征、竞争优势、典型实 例为条件,可将我国的产业集群划分为内源传统型、内源品牌型和外商投资型等三 种产业集群模式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依赖于很多特殊的要素条件,诸如:有充足 的科技和智力资源、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有良好的环境 以及政府的支持等。而上述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还必须通过要素流动和企业竞合机 制、技术创新机制、政府机制以及集群根植机制等,才能对高新区产业集群演进起作 用。我国高新区现有的产业集聚是政府主导的结果,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向高级阶 段演进必须通过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机制来完成。注重要素的培育和完善是政府实施 集群导向的主要手段,是促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向高端演进的主要策略。培育的基本 思路是:制定和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创新和优化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创新;构建以 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仓4 新体系;培育根植文化。 关键词: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l l i sa r t i c l e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f r o mt h em o s t g e n e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a n dd i v i d e s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i n t of o u rs t a g e s : s u c h 笛t h ep d i o c lo fo r i g i na n de x p a n s i o n , t h ep e r i o do fi n d e p e n d e n ti n c r e a s i n g ,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i n c r e a s i n gp e r i o da n dt h es t a b l em a t u r ep e r i o da n ds oo n a n dp r o p o s e d g o v e r n m e n ts h o u l dp a y a t t e n t i o nt ok e y p o i n ti nv a r i o u ss t a g e sb ya n a l y s e da n dd e s c r i b e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v a r i o u ss t a g e s b a s e d0 1 1t h i sa n dt h ee l e m e n t a r yt h e o r yo f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s ,t h ea r t i c l eh a sd i s c u s s e dt h ef o r mm e c h a n i s mo f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o u rc o u u u y s h i - t e c hd e v e l o p m e n tz o n ee s p e c i a li n d n s t r i a lz o n ef t o mm a c r o ,m e d i u ma n dm i c r o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 ,b r i n g i n gt o g e t h e rt h er e a l i t i e s o fo u rc o u n t r y ,a n dd i v i d eo u rc o u n t r y s 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i n t ot h r e ei n d u s t r i a ld u s t e r sp a t t e r n sa se n d o g e n i ct r a d i t i o n , e n d o g e n i c b r a n da n df o r e i g ni n v e s t m e n t ,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c a u s e ,f o r mm e c h a n i s m ,p o l i c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v a l u ec h a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 tl e v e l ,m e m b e rc h a r a c t e r ,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a n dt y p i c a le x a m p l e ss o o n b e c a u s et h eh i - t e c h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 d e v e l o p m e n te v o l u t i o nr e l i e so nm a n ys p e c i a l 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c o n d i t i o n , s u c ha sa d e q u a t e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n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r e s o u r c e s , d i v e r s i f i e df i n a n c i n gc h a n n e l s ,p e r f e c ts y s t e mo fs e r v i c e - s u p p o r t , g o o d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g o v e r n m e n t ss u p p o r t s b u to n l yt h r o u g ht h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s y n e r g i s ma n df l o ww i t h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c o - c o m p e t e s , 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m a c h i n e r y , a b o v ev a r i o u s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c a np l a yar o l eo fh i - t e c hc l u s t e r se v o l u t i o n t h ee x i s t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i nc h i n a sh i - t e c hz o n e si sar e s u l tw h i c ht h eg o v e r n m e n tl e a d s ,t h i s m o d e lo fc l u s t e re v o l u t i o nt oah i g h e rl e v dm u s tb et h r o u g ht h e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o f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t oc o m p l e t e f o c u so i l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 t h ec o n s u m m a t i o na r et h eg o v e r n m e n ti m p l e m e n t st h em a i nm e t h o da n dt h em a i n s t r a t e g yw h i c hp r o m o t e sh i t e c hz o n e s 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e v o l u t i o nt ot h eh i g h - e n d t h e b a s i cm e a s u r e st of o s t e r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a r ea sf o l l o w s :f o r m u l a t i n ga n di m p l e m e n t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i n n o v a t i n ga n do p t i m i z i n gm a r k e t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n o v a t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r e g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c mw i t he n t e r p r i s e sa st h e m a i nb o d y ;n u r t u r i n gr o o t e dc u l t u r e k e yw o r d s :h i g h - t e c hd e v e l o p m e n t z o n e s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i n gm e c h a n i s m 独创性声明 y 1i o i f l t l l b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起劭 1 日期:伊缉,月矿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墨势若 日期:,二年f ,月孑i t 指导教师签名锤杉也 日期;乒纳6 年f f 月g 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意义 1 导论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域生产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己成为经济 学、管理学、地理学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热门话题o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 u n c t a d )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 c d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 n i d 0 ) 和世界银行等都把发 展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英国、意大利、澳 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积极实施集群计划,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国内,产业集群也 受到了理论界,企业界与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简称高新区)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方政府组织 实施的、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是我国的科技工业 园区。高新区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创新 和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以及政 府和其他相关机构( 姗: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等) 构成 的竞争合作的地理集合体。产业集群的空筒集聚优势可以从3 个不网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其大大降低了生 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 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第三从技术经济 学角度,集群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 高新区的发展动力是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县有促进创新的能力,产业集群所产生 的区域创新优势是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利益来源。一方面。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 创新与扩散,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 融合,使得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 :- - - - 一 。乇缉慈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0 4 ( s ) 。魏守华土缉憨,赵稚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 】,经济经纬。2 0 0 2 ( 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 会,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交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 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同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薪产 品开发秘技术创新的成本。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多数位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 大公司r & d 部门等较为密集的地区,其原因正是这些地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 富含大量的创新知识源。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已经越来 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上成功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不难 发现,在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组 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由于园区各主体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使得科技园区成为高技 术综合体或柔性生产综合体,并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群体在园 区的集聚,形成了高新技的产业集群,产生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因此,高新区产 业集群化发展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高新区,由于本地供应商、专业化研究和培训机构等相关组 织发展的相对滞后,产业集群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集群网络化程度不高,创新能 力也相对有限。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加强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 所等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我国高新区由现在的基于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自 然资源的简单集群,向基于投资的标准化产品集群及创新集群转变 1 2 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模式作为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乃 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运用。2 l 世纪经济发展将是产业集群支配 的经济时代。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 略模式。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崛起,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必须以工 业园区( 高新区是工业园区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载体加速产业集聚,借助产业集群 模式,通过政府的促进,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 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 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的研究成了地区( 或国家) 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 济研究重要的前沿课题。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形成机制、 集群特征、集群与仓新、区域经济自立型发展模式等方面。在集群形成机制研究方 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从后福特制的组织范式和市场与企业间中间组织角度的分析 后福特制的组织范式是由非等级制组织来取代那种权力是从上到下的、在市场上交 易的是资源或契约、企业间联系是由效用最大化驱动所支配的等级制组织。这种非 等级制组织,主要依靠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不同于这种后福特制的观点,一些学 者是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角度进行分析的。威廉姆森( 1 9 7 5 ) 最早关注这种 组织形态,他用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轨制结构。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的经济活动互补性和资源依赖观点促使这种中间( 网络) 组织理论进 一步趋向完善。2 0 世纪9 0 年代,卡登斯( 1 9 9 7 ) 又把社会关系纳入到网络组织中。 随着产业集群的深入研究,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试图 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从企业角度上看,许多企业都通过相互分 包或加强同大型企业的联系等方式,建立密切的生产网络作为其主要的竞争战略。 因而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也就主要集中在合作与竞争的相互关系上迈克尔恩赖特 ( 1 9 9 6 ) 认为,有关集群的合作与竞争不相容问题的争论是多余的。他认为,合作意 味着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共享资产、营销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好处,但企业还得进 行竞争,因为在市场中将遇到许多国内外竞争者。对企业而言,合作就是在向竞争 者提供有价值的专用信息和得至4 大量资源之间的权衡问题:而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就 是在无偏地支持合作和激励竞争促使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问题。尽管波特的产业集 群研究强调了竞争,但在他的产业集群理论中包含许多有关合作的思想。 与此不同,藤田和克鲁格曼( 1 9 9 9 ) 等是从产业间、产业内的联系以及交易费用 ( 运输成本是主要的交易成本) 角度分析的。他认为产业间联系大于产业内联系,企 业聚集不会持续下去o ;如果产业内联系大于产业间联系,且交易费用比较低,财出 现企业聚集如果产业内联系比产业间联系越大,则促使企业聚集的交易费用门槛范 日也越广,出现更大范围的企业聚集。然而这种解释忽略了区位的社会经济环境和 制度性安排。 。g o r d o nf m u l l i g a n t i m o t h yj f i k p r i c ea n dl o c a t i o nc o u j t a r e si nm e d i u m - l i n dl o n g - t i ms p a t i a lc o m p e t i t i o n m o d e l s ,j o u r n a lo f r e g i o u a ls c i e n c e - 1 9 9 4 3 4 ( 2 i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国外专家观点认为:“非经济性”因素,尤其是企业家的 偏好、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起很大自争作甩( 理查森,1 9 8 7 ) ,且企 业规模越大,其影响更显著o 。因此,除了这种制度创新以及企业组织演变以外,区 别于其他区位的某些要素禀赋和人文特征,将是集群出现的重要因素有些观点还 认为,撇开经济或区位因素,这些经济活动的出现可能与当地的习性( 文化) 或者 行为者的偏好是有关系的,并非是偶然的从本质上讲,产业集群是企业问联系网 络这一抽象空间和区位察赋网络( 包括经济、社会、人文因素) 这一具体空间叠加而 成的网络组织。在这种叠加过程中,具体空间的异质特征可能起主要作用o 。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解释产业集群的理论,首先是杨小凯的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他 设计了m 个消费生产者、m 种消费品的生产系统,并假设交易费用包括单位产品 运输费用和交易单位产品时的劳动费用,并把均衡贸易产品种数视为一个经济分工 水平的标志,然后经过严谨的数学推来证明,如果分工水平高,则所有交易都在同 一地点进行的。要比分散在多个地点进行多个双边交易更有效率。但杨小凯的分析 框架与传统框架不同,理论也很深奥、因而很少有人涉足。 较为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与创新体系的学者为王辑慈,她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 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竞争环境, 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她分别讨论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集群, 同时讨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的关系,也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另外,刘军国 在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说服力的研究。他认为产业集聚是报酬递增 的加速器,构建了报酬递增的微观机制模型,同时较为成功地对河北清河羊绒市场 进行了案例分析杨洗( 1 9 9 6 ) 认为,聚集经济是创新集群形成的内在依据,他阐述 了聚集经济和外部性对创新集群形成的作用。许仁祥( 1 9 9 8 ) 也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分 析产业集群的。仇保兴( 1 9 9 8 ) 对集群的形成过程、制约因素及其创新意义和演化趋 oa s h e i mb a n dc o o k ep l o c a l 咖咄a n di n t e r a c t i v ei n n o v a t i o nn e t w o f l 岱i nag i o b a le c 埘哪,i nm a l c c k iea n d g i n ap ( e d ) :m a k i n gc c c “o =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l e a r n i n ga n d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c h a n g e ,a l d e r sg o t :a s h g a t e , 1 9 9 9 1 4 s 1 7 & oa u d t r e t s c h d b a n df e l d m a n 。m p n e t e l e c o n m m n i c a t i o n sr e v o l u t i o na n d t h e g e o g r a p h y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c i t i e s i n t h e t e l o c o m m u n i c a t l o n s a g e ( c d s ) j o w h e e l e r ,y a o y a m a ,b w 打cr o u t l e d g e ,l o n d o n 2 0 1 8 1 - 1 9 9 o 骆静,聂鸣产业集群及兑政策研究述评 j 】科学管理研究,2 0 0 3 ( 2 )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势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他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 制,从产权、市场结构、产品和要素市场以及人文环境分析了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 的制约因素,同时分析了小型企业集群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叶建亮 ( 2 0 0 1 ) 是从知识溢出角度分析聚集现象的,他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集群的重要原因。 宁钟( 2 0 0 1 ) 的集群研究也属于这类研究。还有一些学者( 谢思全,刘刚,2 0 0 2 ) 认为, 我国一些集群的形成与“国退民进”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从制度创新角度的解释, 这种解释对我国一些集群的形成而言,很有说服力。然而,并非所有国退民进的产 业部门或地区都出现这种集群。 从国内、国外的研究方法比较来看,目前国外对产业集群机制的研究,主要从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演化历史去分析的。这种分析注重制度创新、企业组 织变革、或历史性事件,同时注重定量与实证分析。所以国外研究能够深入到对产业集 群机制的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能够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但国内多数的机制研究严格 来讲是集群的经济性分析,这种经济性分析往往是事后分析而不是事前分析。 综上,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相当滞后,尽管近年来大量发表有关 集群的研究论文,但多数仍是介绍性文章,定量与实证研究也很少。突出的问题表 现在: ( 1 ) 缺少对产业群形成机理的研究,特剔是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下产业集群的培 育和形成阿题。这一研究与我国进行的长期的、大范围、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实践不 相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设立特区、国家、省级等各级开发区,浦东开发、 西部开发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实质上都是一种集群战略的体现;而且,针对各级开发 区所建立的完善的统计体系和资料,都为我国学者研究地域性非常强的产业集群机 制提供了样本和条件。加之我国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产业集群不论从区位特征,还 是产业特征,都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案,而且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这些都 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空间。 ( 2 ) 由于缺乏对我国产业集群机制的研究,就不能解释“我国产业集群为什么 发生? ”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这两个问题是把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予区域政 策的制定,特别是解决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等重大的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几乎是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现在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广东和江苏最为集中。但我国产业集群存在显著的区 域差异,大多数已经成型的集群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较为少见。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产业集群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总量少,技术水平 偏低。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低端。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凡是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好 的地区,一般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与促进,即有利的制度和政策供给环境。所以, 研究总结产业集群的识别、方向选择和发展策略问题,为各级政府提供在转型期市 场经济环境下的政策干预依据,就成了迫切的要求。本文研究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 的识尉、方向选择和发展策略问题,刚好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同时由于集群战略作 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及各区域、园区的必然战略选择,所以本文的研 究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依托河南省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和洛阳) 的调查资料, 作为高新区现状的样本。由于在产业集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虽然相 对予专门把高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但经过对理论的收敛研究,能够满足 本文的研究目的要求。本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适性理论研究与具体案例分 析相结合,研究高新区实施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有无识别、阶段识 别、动力和目标识别和培育政策制定等等。 由于产业集群发生和发展演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发展演 化的过程进行研究,对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研究,以期使高新区政 策制定者树立“本地虽然发展较为落后,但并不是“存不存在产业集群? ”的问题, 而是产业集群发展所处的阶段较低”的观念。然后,进行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其 中最为关键的是分阶段研究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和目标,这是制定政策时最为关键 的问题接着,本文研究产业集群识剔的问题,前面对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和阶段划 分的研究可以认为是一种定性鉴别的方法;而在本部分,将研究定量鉴别的方法。 最后,提出高薪区产业集群培育的一般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 1 所示: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 产业集群高新区产业集群机理研产业集群 发展过程、 究:包括每一发展阶段的 识别问题 发展阶段、驱动因素:政府、产业,研究,包括 阶段特征 企业三个层面的动力因 不同层面 研究。素和目标;一般集群机理的识别方 研究等法 i i 研究总结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条件及作用机制 调查研究高新区发展中的产业聚群问题 研究提出高新区实施产业集群培育的基本思路 研究结论 图1 1 本文的研究思路 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2 1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划分 a h o k a n g a s 和r a s a n e n l 9 9 9 年提出一个演化模型,将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分为起源和出现、增长和趋同、成熟和调整三个阶段。本文考察国内外典型产业 集群的发展过程;识别并比较分析时间序列的集群关键特征变化;并同时考虑到产 业集群的演化发展并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成长阶段,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在其演化过 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过早夭折回。因此,本文将集群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和发展、 独立增长期、合作增长期和稳定成熟期等四个阶段:如图2 1 ( 图中实线为生存路径, 虚线为死亡路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豳2 j 产业集群的发晨过程 。于秀停,史占中产业集群的演化和阶段性成因探讨上海管理科学,2 0 0 5 ( 1 ) :5 9 - 6 1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特征描述 第一阶段,起源和出现。表现为由于某种原因,同类或相关产业的几家企业在 一个地方出现了集聚,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此时,企业数量少,彼此之间的联系合 作不多,更多的是自我摸索,企业间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很少发生,集群可能朝多个 方向发展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很多企业在某一特定空间的集聚,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产业集群。 第二阶段,独立增长期或者过早夭折。在这一阶段,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薄弱, 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组织生产,企业快速成长,规模 小,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技术水平低。纯粹性的模仿远远大于创新活动。集群发挥 的效应主要是与企业大量扎堆而共享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规模供给带来的外部性。企 业之间的联系不大,政府的作用比较弱。在第二阶段的后期,有些企业脱颖而出; 一些企业通过学习从失败中站起来;还有一些企业慕名前来;也有些企业在激烈的 竞争下倒闭。初步集聚起来的企业群可能有多个发展方向这一阶段两个有代表性 的结果;过早夭折、进入合作增长期。 第三阶段,合作增长期。这是一个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区域内企业合 作竞争和相互学习为特征。此时企业群规模迅速壮大,仓4 新活动多于纯粹性模仿, 企业问除了竞争外更多的是相互协作,产业集群的高速增长期。企业稳步成长,产 品的技术含量增大,生产、管理方式柔性化。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有合作, 又有竞争,政府的作用比前一阶段强。企业问在长期非正式的交流和合作中形成协 作关系,大量的中介组织、研发机构、劳动力培训机构不断完善。区域品牌开始形 成,创新网络逐步形成。此时,集群生命力强,群内创新活动频繁;技术网络、信 息网络、供销网络迅速发展;配套设施和服务也不断完善。 第四阶段,成熟稳定期或者快速消亡。处于合作增长期的产业集群可能会由于 某些原因而突然消亡,如企业间更多的是模仿性活动和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等。如 果产业集群能顺利渡过合作增长期,就会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稳定期。在这一阶段, 大量的企业和机构在空间和信息层面相互连接,集群进入趋同阶段此时,企业经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营活动模仿性增加,生产过程和产品实现了标准化,市场已趋饱和,企业增长率趋 向稳定。集群效应显现,区域内产业集群本身( 内部优势) 成为了吸引外部企业和 投资的关键引力回。集群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成长主要依靠长期形成的区域社会资本和 社会文化,区域品牌已经形成,企业间的合作机制顺畅,创新网络植根于当地社会 文化之中,政府对集群的推动作用较弱,主要任务是繁荣社区文化。企业开始向外 扩张或转移,企业规模大,该区域的产业产值己占世界较大比重,或成为跨国公司, 形成国际品牌,集群已形成一个发展极,发挥的主要效应是辐射效应或扩散效应, 政府作用很弱,主要任务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营 造良好氛围鼓励创新。 2 3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 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条件,市场内力和政府等外力在集群的不同阶 段也起着不同的作用。甚至对于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也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 第一阶段,起源和出现期。该阶段表现在某区域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企业由最 初的一个不断增加,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开始在这这里扎堆。有很多人认为产业集 群在萌芽阶段是偶然发生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个阶段人为因素很重要,或者说是偶 然中的必然。因为在此区域生产这种产品的第一个企业可以是当地原有企业进行新 产品生产,也可以是原有家庭手工作坊的深化而新建起来的企业( 如浙江童装集群) , 还有可能就是当地政府发掘本地自然资源直接投资或者招商引资兴建起来的企业。 再如有的县域特有的“回乡投资”,因为我国人有着天然的、潜在的报效家乡的愿 望o 而在该地生产该产品的企业由于更多利益驱使,加上工艺简单以及进入壁垒较 低,使当地资本能较快进入该行业的生产。严格上讲,在这个阶段是生产同种产品 的中外企业在某地的简单集聚;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有时候甚至可能造成恶 性竞争。不过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市场需求较大,进入该产业的中小企业大于退出 的企业,属于该地区企业集聚的上升阶段。政府部门的作用,主要就是为本地资本 4 ) 丰上宇,赵艺学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问素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5 ( 7 ) :1 3 9 - 1 4 1 。刘林青,谭力文基于波特理论的产业集群鉴别方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0 4 ( 1 2 ) :1 5 一1 8 l o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通过政策优惠手段帮助、鼓励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企业生 产过渡。回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外的交通设施。 第二阶段,独立增长期。在这个阶段,除了原产品生产的企业不断增加外,出 于对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要求,加上“向前联系”和“向后联系”优势的凸 现,从原有产品生产企业不断分离、裂交出上下游企业。比如投入品生产企业和专 业贸易企业。这个阶段也是该产业超越某个最低l i 每界规模、获得自我持续成长能力 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适合于产业集群。集群发展模式需要的核心条件是产 品或服务必须具有较长的价值链,易手分解,可以实现分工合作;产品或服务有非 地理局限化的市场,具备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基于大范围价值链协作的可能性( 许 庆瑞,2 0 0 3 ) 在有的高新区,同时还存在着硬件上的阻力,由于土地、资本等的 限制,集群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工业用地需求的不断加大,政府在制定战略 规划时要不断调整,积极配合产业集群的发展;在资本方面,强化金融对区域经济 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还可以参考发达国家支持社区金融活动 的办法,拟定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有关法规或指导性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寻找发展 机会。同时,企业问竞争更加激烈,政府要帮助原有企业家转变经营观念,改变家 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合作增长期。正如产业集群从一开始就一直面i f 缶着对立面的阻力一 样,由于原有市场趋于饱和产业整体竞争力受到挑战,企业间竞争也更加激烈。 不可移动因素如土地、自然资源等,以及外部不经济性等离心力也越来越削弱集群 的竞争优势。还有就是一些企业本着自身条件限制出发而反对进行产业升级,继续 进行原有产品的生产由于信息不对称,产业升级力量不断受至q 侵蚀,开拓新市场 的努力也受到限制。往这个阶段,该产业集群的维护力量和削弱力量势均力敌集 群内企业不断进进出出。总的来说,该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或转型,以及新 市场的开拓,核心是区域内企业问的竞争与合作阿题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特色产 业区域,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导致产品供给单一而过于饱和,最终使 该地区产业集群衰退甚至消亡。该阶段,当地政府的关注重点是通过各种措施有选 择地引进、发展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培育为核心企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和相关支撑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形成产业群落帮助创立行业协会,帮助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对产业升级企业 提供政策优惠等。 第四阶段,成熟稳定期。在这个阶段,产业集群己经基本形成,由其产生并释 放出由聚集效应、联合行动效应和制度效应共同构成的集体效率( c o l l e c t i v e e f f i c i e n c y ) ( n a d v i ,1 9 9 6 ) ,达到了理想状态。产业内的相互分工、企业问的合 作与竞争也达劭了一个协调发展的程度。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当地信息服务中介、 职业培训等辅助机构也已经建立。总之,该地区的产业集群己经基本形成自我增强 的协调有机系统。 在这个阶段有人认为既然产业集群已经达到了“自我增强”状态,那么产业 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或者产业升级问题就应该通过市场的“无形的手”,让集群自己 调整,任何人为的行动都将苍白无力。有的政府看到好好的一个特色产业突然分崩 离析,就好像看到一个强壮的巨人突然痛苦倒地身亡,而自己却不知所措眼睁睁看 着他死去其实通过市场自身调整的前提条件是理性人假设,而在现实中由于个 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不同以及信息获取与消化的不完全性,常常会产生非理性行为。 因此,在产业集群第四阶段时,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更宏观、长远角度及早发现问题, 对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较为困难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使产业集群顺利更新换代, 保持产业集群在该地的持续发展。 1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产业集群是一个多种因素作用形成的集合体,单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谈,都不可 能圆满地解释集群的成因,但是从宏观、中观,微观对产业集群的控制,分析产业 集群形成的有关因素,能够抓住产业集群根本性的问题由于现在集群成因的复杂 化,而在一定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偶然性的影响因素也是我们始料不 及的,因此,深入研究一定区域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和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是今后应 当重视的关键问题母 3 1 现有产业集群理论中驱动因素分析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即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 优势理论。 3 1 1 外部经济理论中的驱动因素 外部经济理论的概念是马歇尔在t 8 9 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认为产业集聚的本质就是把 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来实现作为 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而驱动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共享、专 业性附属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表现为一些主导产业、支持性 产业、附属机构在一定的空间集聚,形成产业群。 3 1 2 集聚经济理论中的驱动因素 集聚经济理论是韦伯最早提出的,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 的形成。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 。王今,侯岚等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 0 0 4 01 ) :l1 7 1 2 1 1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阶段贝i j 主要是靠大企业出现并以已完善的组织方式运行。 而引发许多回类企业形成明显的地方性聚集效应他把产业集群归结为4 个因素,即 技术设备、劳动力( 包括劳动力组织) 及市场化的发展和经常性开支成本 3 1 3 新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驱动因素 波特总结了产业集群的理论并将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产业竞争 优势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认为,一国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 力,一些国家的特色产业之所以能持续创新与升级,取决于该国在以下4 个方面的因 素,即生产、需求、相关支撑产业和企业战略与竞争。4 个因素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 “钻石模型”,并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以至于最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综合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的学者都从自己所奉献的学科出发,基于不同 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因此,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出现 厚此薄彼的状况,不能全面地、多视角地对集群的因素进行分析。故本文在分析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三维 度影响因素的设想。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宏观产业成长环境( 包括自然与人文因 素) 、中观产业发展角度与微观集群内企业主体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或者不正常都将影响集群的形成 3 2 三维度因素分析 3 2 1 宏观维度产业成长环境 宏观环境因素为产业集群提供集群成长的适宜环境,它包括要素条件、地区的 产业氛围、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 1 ) 要素条件 以波特的观点来看,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和知 识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要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由于要素在空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分布上存在差异,产业发展为降低索取这些资源的成本表现为在一定优势资源的 地方集群发展。 早期的产业集聚得益于各地在一般要素( 指不需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 如非熟练劳动力、自然资源等) 方面存在的差异,像在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候 宜人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农业集聚,如美国的玉米带、法国的香槟省等;在自然矿藏 丰富的地区形成的工业集聚,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经济和工业 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及其他相关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在选址上首先考虑的就是资源 的供应是否便利。 在以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经济时代,以人力 资本、高科技等为代表的知识资源,亦即高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此时作为 知识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主体的人以及从事知识研究和创新的学校及科研机构 成为区域发展中重要的知识资产,新型产业区日益向大学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靠 近。一方面,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大量丰富稳定的高级研究和管理人 才以及熟练工和大量的创新成果,从而使该产业区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并且这 种人力资源供给上的便利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大量相关产 业的进入为大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资金等方面的赞助,这种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产业 区建立的双向关系,已经成为新型产业区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说传统生产要素的 某个方面纯资源优势促成的产业群,只是获得了一定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以高级要 素为主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则建立了具有生命的动态竞争优势正是这种动态竞争 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