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武宁一中张小群,第三章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什么是能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按性质,权威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之多。占同期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0;累计调出原煤45亿吨,占到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80。山西省的煤炭除了供应国内26个省市之外,还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孟加拉国等20余个国家。出口占到全国的70。,山西中国的“煤海”,储备条件,市场条件,运输条件,一、资源开发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特点:,山西煤炭,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埋藏浅,广、全、优、浅,河东煤田黄河东,沁水煤田沁水中,霍西煤田霍州西,宁武煤田北大同。,储量丰富,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大同优质动力煤河东优质主焦煤,大同煤矿,平朔露天煤矿,如图1、图2所示,200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是煤炭21、石油40、天然气23、水电5、核电10、其它1%;同期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煤炭66、石油24、天然气3、水电6%和核电占1%。从2003年开始,煤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上升,预计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将超过70%。,市场广阔,(l)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还会继续增加。(3)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便利,多条铁路线经过京包线、石太线、太焦线、大秦线、神黄线,三横五纵,山西煤炭开发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咸阳,山西煤炭开发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大秦线京包线神黄线石太线太焦线,阅读: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第11位,天然气可采储量居第14位,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但是人均煤炭、石油的探明可采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2和1/10左右。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是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美国的1/10,人均生活用电约为美国的2%。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我国的能源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仅占1/4略强,而我国却占2/3。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30%,预计2050年将达到50%。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二、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河东,霍西,西山,平朔,大同,沁水,扩大煤炭开采量,能源基地建设,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日铁路,能源基地建设,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1.由右图可知,山西能源的加工转换主要的方式有哪两种?2.由能源的转化率来看,其变化特点是?说明了什么问题?,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山西能源工业的经济发展。,活动:山西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从价格来看从环境效益来看从运输成本来看从山西省水资源状况看,输电好输煤好输电好输煤好,活动:阅读P44资料,分析山西煤炭的市场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山西煤炭的市场面临的挑战:,天然气的冲击水电的竞争能源结构的调整自身成本的提高,可见,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C,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B.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C.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B,3、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唐地区B.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C.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唐地区D.山西省交通便利,有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4.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A.京包线B.包兰线C.太焦线D.神黄线,C,B,5.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煤炭,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而且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石油,天然气,核能,水电,1、改革开放初期的山西省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效益低下,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二、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的综合利用,2、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产业结构的调整,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读图思考:山西省是在哪些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构建这三条产业链的?,3、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进行能源的深层次开发,煤炭,能源的综合利用,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太原、大同、朔州,活动:结合着图文材料,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相同点:储量都很丰富不同点:但山西探明储量比内蒙古东部丰富,且山西煤种齐全,而内蒙古东部主要是褐煤。,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地处我国中部,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较便利,位于我国北部边陲,与南方的许多大区联系较差,但东部紧邻我国东北重工业区,南部与天津、北京的距离较近,有京通线联系京津地区,有滨洲线通往东部地区,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露田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处理不当会造成生态问题,已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煤炭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三、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东部沿海领跑中国经济大势,西部大开发紧追其上,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中国经济格局中,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个能源大省,作为中华复兴战略棋盘上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山西该如何走出污染大省的阴影?山西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子,山西该何去何从?,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洁净煤技术,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重化工业为主,3)“三废”的治理,废渣,废水,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废气,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沉淀净化,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煤矸石灭火,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原因:能源的开发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原则: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方法:(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读图完成13小题:1关于山西省万家寨引水工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工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引水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