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上个世纪8 0 年代兴起的自我决定论(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h e o r y , s d t ) 从辩证的 角度对动机进行了新的阐释。s d t 将动机视为具有外部调控和内部动机两个端点的 连续体。这一连续体体现了“自我决定”的整个过程或者说是自我调控由外部调 控一投射调控一认同调控一整合调控的发展过程。而自我决定就是有关经验选择的 潜能,以及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做出自由的选 择目前,s d t 已广泛运用于心理咨询、情绪、行为障碍和学校教育等现实问题中 国外有关自我决定论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较为匮乏。 研究业已证实,自我决定对个体的积极发展结果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当 前大学生的在校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日渐引起个体和教育者的关注。 希望能够借鉴s d t 的理论观点,寻求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 施,以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业和人际交往是个体的两个重要发展领域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大学生学业和社会交往( 友谊关系) 入手,探讨做为一种动机 形式的自我决定在这两个领域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原始的自我 调控问卷进行修订;第二根据修订的问卷考察选取武汉高校大学生在学业和友谊领 域的自我决定状况,及其与相应领域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 1 ) 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对于本研究的被试而言,特定领 域的自我调控存在两维的结构:自主和外控。即在自我决定的连续体上存在 外部和内部两个动机端点。 ( 2 ) 大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自我决定对个体在该领域的功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 用。学业自我决定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g p a 和学业能力;友谊关系领域的 自我决定对其社交能力有正向预测力。 ( 3 ) 大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自我决定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主调控水平要高于男 生。在g p a 、友谊能力两个方面,女生的得分也要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我 报告的学业能力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 4 ) 大学生不同领域的自我决定间存在显著相关。 ( 5 ) 大学生的友谊自我决定对学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但学业自我决定对友谊 能力的预测不显著。 关键词;自我决定;学业;友谊;能力 硕士擘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t h e o r y ( s o a 3 ,h u m a n m o t i v a t i o ni sa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c o n t i n u u mw i t ht w oe x t r e m e sb e t w e e nw h i c ht h e r ea r ev a r i e dt y p e so f m o t i v a t i o n i n t r i n s i c a l l ym o t i v a t e db e h a v i o r sc o n d u c t e do u to fi n t e r e s t sa n dm e e tt h e i n t e r n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n e f x i sf o rc o m p e t e n c ea n da u t o n o m ya r et h eo r i g i n a lf o r mo f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e db e h a v i o r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st h em o s t a u t o n o m o u sf o r mo fm n t i v a t i o n t h a tg a l lp r e d i c tp o s i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o u t c o m e s n o w a d a y s , s d th a sb e e nb r o a d l y u s e di n e d u c a t i o n , p a r e n t i n g , m e n t a lh e a l t h h e a l t h c a r e a m o n gw h i c hs t u d e n t s a d j u s t m e n t ss u c h 嬲a c a d e m i cl e a r n i n ga n ds o c i a lc o m p e t e n c ea r em o s tf o c u s e d h o w e v e r ,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c o n c e r n i n gs d ta n ds t u d e n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i sn o ts u f f i c i e n t b a s e do nr e v i e w so fs d t ,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s h y p o t h e s i z e da sa na l t e r n a t i v e m e a nt oe x p l o r et h ec o n s t r u c to fa u t o n o m yi n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ap r o p o s e dm o d e lo f t h er e l a i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a c a d e m i cl e a r n i n ga n d s o c i a lc o m p e t e n c e ( f r i e n d s h i p ) a n ds p e c i f i ci n d i v i d u a lo u t c o m e sw a se x a m i n e da n d c o n f i r m e d t h i ss t u d yw a so ft w op a r t s :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o r i g i n a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n d e s t i m a t i n g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o m a i n s p e c i f i c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a n ds p e c i f i c i n d i v i d u a lo u t c o m e s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 1 d o m a i n - s p e c i f i c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e db e h a v i o r sa r eo u to ft w od i f f e r e n tm o t i v a t i o n s :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u l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l e dr e g u l a t i o n 2 d o m a i n s p e c i f i c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c o u l dp o s i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s t u d e n t s f u n c t i o n s w i t h i nt h ed o m a i n s a c a d e m i c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w a sa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f o r s t u d e n t s p e r c e i v e dc o m p e t e n c ef o rl e a r n i n ga n dg p a ( g r a d ep o i n ta v e r a g e ) 3 s i g n i f i c a n tg e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c e sw e r ef o u n d o ns c o r e so f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s e l f - d e t e r r a i n a f i o ni n f r i e n d s h i p ,g p aa n df r i e n d s h i p c o m p e t e n c e f e m a l es t u d e n t ss c o r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m a l eo n e so n a b o v ev a r i a b l e s s c o r e so fp e r c e i v e dc o m p e t e n c ef o r l e a r n i n go ff e m a l es t u d e n t s w e r eh i g h e rt h a nm a l eo n e sb u tt h o s ew e r e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4 t h e r e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 o n c i s i o nb e t w e e n s t u d e n t s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a n d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nf r i e n d s h i p 5 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n f r i e n d s h i pc o u l dp o s i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a c a d e m i c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8 c o m p e t e n c ew h i l ct h ep r e d i c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of r i e n d s h i p c o m p e t e n c ew a s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k e y w o r d s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c a d e m i c ;f r i e n d s h i p ;c o m p e t e n c e i 硕士擘住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诒,呜疋日期:即哥s 月j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稻、嘈疋 日期:a 。叩年月;1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丞论塞埕童卮澄卮i 旦坐生;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像两连 日期:a 9 节年f 月3 f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硕士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8 1 s 1 1 选题的意义 1 绪论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领域早期的研究多关注人类行为背后的本能 和驱力,强调本能的力量、需求的满足对于行为动机的影响;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研究开始转向个体的认知信念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作用普 遍认可的动机类型观是将其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作为一种动机理论,自我决 定论(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h e o r y :s d t ) 自上个世纪8 0 年代确立以来,就引起了心理 学界的广泛关注。s d t 将动机视为外部调控和内部动机两个端点间的连续体。这一 连续体被称为“自我决定(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的过程或者说是自我调控由外部调 控一投射调控一认同调控一整合调控发展的过程( r y a n & d e c i , 2 0 0 0 a ) ,以自我决 定的不同程度来划分动机内化的不同水平,向我们展现了动机由表及里,从量变到 质变的内化过程。 s d t 认为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就要考察行为目标的两个内容:一是“是什么”; 二是“为什么”。“是什么”指的是目标的外显内容,即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指 目标隐含的动机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构成了动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侧 面。因此就有了对目标的所谓内源目标( 如情感亲密性、个人成长等) 和外源目标 ( 如金钱、社会声望或名誉等等) 之分( c r o c k e r , p a r k , 2 0 0 4 ) 研究表明,人们对 外源目标越重视,幸福感就越低,这是因为追求内源目标可以带来自我满足感且有 意义,而外源目标则不能带来这种直接的满意效果,因为追求外源目标只是为了达 到一种外部结果,如获得积极社会比较或肤浅的社会奖赏( s h e l d o n ,2 0 0 4 ) 。追求 目标到底是出自自主原因( a u t o n o m o u sr e a s o n s ) ( 如兴趣、认同感、个人信念等) 还是出自外控原因( c o n t r o l l e dr e a s o n s ) ( 如压力、负罪感或者迫于权威) 是s d t 的 一个研究方向。s d t 认为目标追求越是出于外控原因而不是自主原因,他们的幸福 感会越低。行为出于自主原因,实现了自我决定可以正向预测后继的积极适应。 s d t 对个体行为背后动机的解释,使得其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国外有关自我 决定论的研究正在形成一种趋势。目前在国内,有关s d t 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s d t 的引入和介绍还不够充分,而且国内s d t 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较为匮乏。探 讨s d t 的理论适用性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 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是了学校、家庭和社 会普遍关注的问题。s d t 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应对这一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借 硕士擘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助s d t 的动机论,我们可以找出各种适应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帮助个体健康发展,这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2 研究目的 自我决定这一概念源自哲学,在哲学中有着深厚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心理学作 为- f - j 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自我决定被视为一种心理结构,用于人格理论中, 再后动机理论借用了自我决定以解释人类行为的起因( w e h m e y e r ,1 9 9 9 ) 人类行 为的“决定因素”( d e t e r m i n a n t s ) 就成为了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 领域。 自我决定与很多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心理分析论认为自主性是迈向更高人格 功能的重要一步( b l o s ,1 9 7 9 ) 有关自我决定的研究也在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以自我决定和适应能力研究最为普遍。很多研究 从父母和教师自主性支持入手考察其对个体各种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显 示,个体的特殊领域自主性在自主性支持和适应能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个体的 自主性可以对其学业和人际领域的结果起到正向预测作用,而例如投射调控等自我 决定水平较低的调控形式更多地和学校焦虑、适应不良等消极事件相关。这些研究 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决定和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背景,但在该领域也存在一 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 1 ) 现有研究大都侧重对儿童和青少年自主性和适应能力的考察,有关大学 生自我决定和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有必要拓展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 丰富对自我决定的研究。 ( 2 ) 大学生的学业和适应能力( 如人际交往、社会技能) 是教育和社会非常 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从自我决定的角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 参考,帮助大学生达到良好的心理和行为适应,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 ( 3 ) 目前,国外对自我决定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涉及人格心理学、发展心 理学、教育、社会生活( 如卫生保健、环境、宗教、政治) 等各个方面。诞生于西 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决定论,其跨文化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我决定论的介绍,考察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 两个发展领域的自我决定状况,以及自我决定对这两个领域的预测作用,为大学生 在这两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理论指导。 2 硕士肇住论文 i 从s t e r s t h e s i s 2 文献综述 2 1 自我决定论 自我决定论( s d t ) 是美国心理学家d c c i 和r y a n 等提出的一种有关人格发展 和自我动机行为的理论( m a r k l a n d 等,2 0 0 5 ) ,从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提出以来,经 反复修改,于2 0 世纪8 0 年代最终确立( v a l l e r a n d , 2 0 0 0 ) 目前s d t 已广泛运用于 心理咨询、情绪、行为障碍和学校教育等现实问题中s d t 中的自我决定是有关经 验选择的潜能,并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做出自 由的选择( r y a l l d e c i , 2 0 0 0 ) 2 2 理论背景 2 2 1 基本概念 d e a l 等指出s d t 是一种有机辩证理论( d c c i , e g l i f a r i , p a t r i c k 等, 1 9 9 4 ) ,强 调了个体人格发展和行为自我调控的内源因素( r y a l l ,k u h l d c c i ,1 9 9 7 ) 。该理论 视人类为前摄有机体,人类的本质或内在功能会受到社会情境的促进或阻碍,机体 过程与社会情境的关系是灵活辩证的。考察人类的与生俱来的成长倾向和内部心理 需求,这些心理需求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整合的基础,是获得积极发展结果的前提。 实证研究发现有三种基本需求:胜任感( c o m p e t e n c e ) 、归属感( r e l a t e d n e s s ) 和自 主性( a u t o n o m y ) ( r y a n & d c c i ,2 0 0 0 b ) 。 自我( s e l f ) :是s d t 的一个核心概念。d e c i 和r y a n ( 1 9 9 4 ) i l a 为自我有着比认 知更为深层的东西岂不是认知图式和认知结构的集合,而是伴随了大量同化和 调控功能的一系列动机过程。而且,自我不仅仅反映了影响个体的种种社会力量, 也代表了个体能够知觉自我和他人自我的关系,借此引导个体经验和行为的整合, 实现内部成长的过程。因此,自我不单是社会评价和社会压力的结果,也是个体和 社会环境发生互动,努力整合的过程。自我的概念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为区分代 表自我决定的内部动机行为和非自我决定的内部动机行为提供了框架。当个体能够 从自我出发,在社会情境下发挥能力、乐其所好、与人相处,自我就得到了发展。 只有当个体充分整合外部元素时,这一元素才能代表自我。 胜任感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情境的即时互动中体验到自身是有作为的,个体 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具备胜任感意味着个体会挑战自己能力,并借助各种活动维 持和提高自身应对挑战的技能。胜任感不是一种已有的能力或者技巧,而是个体在 活动中对自信( c o n f i d e n c e ) 和成效( e f f e c t a n c e ) 的感知( d e c i & r y a n , 1 9 9 5 ) 。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归属感指的是个体感知到和他人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关爱,体验到自身归属于特 定群体( d c c i r y a n 1 9 9 5 ;l e a f y , 2 0 0 3 ) 这也是个体对生活的一种整合倾向,对 人际关系的渴望这种需求反映了个体期望体验和他人建立某种安全,完整关系的 心理感受,而非一定要得到某种实质结果( 如成为某个团体的成员,和他人建立法 定关系等) 自主性就是个体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调控行为,有益于 各个阶段的发展,能够带来良好的适应结果。一个自主的个体指,个体是参照了其 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进行自我组织,能体验到其行为是自我( s e l f ) 的一种 表达而不是受外部压力或非整合过程的控制( d e c kr y a n , 2 0 0 0 ) 。自主的个体能 够感知自己是其行为的源头,即使当行为受到外源因素影响时,行为者也能接纳外 源影响,体验到主动性和价值感。 自主性要区别于独立性(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独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外部因素或者 外部影响。s d t 不认为自主性和独立性是相互对立的事实上,个体可以自主地接 纳他人期待、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但个体也同样可以以一种非自主的形式依 靠他人的力量获得指导和观点,即单纯的服从( m e r ec o m p l i a n c e ) 而独立性一般是 借助自己的力量所为。 人类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适应,就需要对各种过程、需求和机制 进行分类和组织,而不是单纯的机体反应。行为如果受非整合的他律过程的控制, 就会造成适应不良。借助自主性,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各种能力和需要更好地调控 行为。自主性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可以协调不同领域的需求。自主性的 发展可以使个体免受适应不良等消极结果的影响。 以上三种基本需求对促进个体发挥最大潜能、达到成长和整合、实现社会性发 展以及提高个人幸福感至关重要。这也构成了自我决定论的分支理论之一:基本心 理需求理论( b a s i c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e e dt h e o r y ) 。值得注意,s d t 的基本心理需求和 广义上的个体动机( p e r s o n a lm o t i v e s ) 、奋斗( s t r l v i n g s ) 是不同的。个体的动机和 奋斗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但也有很多动机对于实现幸福感没有帮助。换言之, 许多动机都可能分散人们在实现基本需求满足的活动中的注意力,从而不利于体验 幸福感。因此,达成目标不是保证心理幸福感的充要条件。 无动机( a m o f l v a f l o n ) :指当个体察觉行为与结果之间缺乏联结时,将感到无动 机的存在( r y a n d e c i 。2 0 0 2 ) 。换言之,无动机状况下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掌控某项 活动的事件一增加了自我知觉的无能力感( p e r c e i v e di n c o m p e t e n c e ) 会破坏内部 动机,产生无助感。 4 硕士擘住论文 m a s t e r s1 1 i e s i s 2 2 2 分支理论 自我决定论包括四个分理论:有机整合论( o r g a n i s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 o r y , o r r ) 关注个体对价值观和规则的内化和整合,用以解释外部动机的发展和动力机制、个 体在实施某些外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时体验到的自主程度以及个体接纳团体和文化 推崇的价值观与传统的过程;基本心理需求理论( b a s i c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n e e dt h e o r y , ) 用以阐释动机、目标与健康和幸福感的关系,描述在跨时间、跨性别、跨情境、跨 文化条件下价值结构和调控方式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 c o g n i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t h e o r y , c e t ) ,探讨社会情境对人类内部动机的影响,描述了自主性支持 ( 有关情境信息的) 、控制感( c o n t r o l l i n g ) 和无动机等情境因素及其和不同动机间 的联系;归因倾向理论( c a u s a l i t y o r i e n t a t i o n st h e o r y , c o t ) 描述支持自主性、控制 自己的行为或者无动机的条件下适应社会环境所体现的个体差异;0 1 t 、c e t 和c o t 可以使我们从个体的一般倾向性预测其行为和体验 有机整合论( o i t ) 和b a n d u r a ( 1 9 9 6 ) 等人的内化理论不同,它认为内化不是一 个二元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规则( 价值) 内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成 为整合的自我的一部分,也越体现了行为的自我决定基础。 s d t 强调整合的自我感,强调个体对于自我组织( 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的一种统 一性追求。不仅仅对人类而言,所有生物体都有着整合自身功能的倾向。自主性, 做为人类的一个特征,是这种生物本能的拓展,即人类具有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控 和整合机体行为目标的本质( d c c i a y a n ,2 0 0 0 ) 。个体的自主性反映了对意志力和 伴随自我调控行为( s e l f - r e g u l a t e da c t i o n s ) 的动力等经验的整合。这种自主调控和 迫于强制力量的调控等他律调控是相对的他律调控( h e t e r o n o m o u sr e g u l a t i o n ) 则 体现了个体的压力和受控经验。个体要对行为进行有效地自我调控就必须觉知到事 件的起因,这种觉知对个体的健康和整合行为有重大影响。 具体而言,s d t 认为;( 1 ) 人类生来会受动机驱使去内化无趣但重要活动的规 则:( 2 ) 内化有两个不同的过程,其一是投射( i n t r o j e c t i o n ) ,指包含某种价值或规 则过程却不将其纳为己有;其二是整合( i n t e g r a t i o n ) ,通过整合将规则内化为自我 的核心意义,从而产生本质不同的自我调控方式;( 3 ) 不同社会情境会影响内化过 程和调控方式。其中,投射就是受自尊的条件性( 条件性自尊) 驱使而产生的行为, 可以使个体产生自我提升( s e l f - a g g r a n d i z e m e n t ) 和自豪感,进而形成价值感( r y a n d e c i ,2 0 0 4 ) 。s d t 区分了两种动机行为,即自我决定行为( 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e d b e h a v i o 娼) 受选择过程的控制,是自我产生的行为;和受控行为( c o n t r o l l e d b e h a v i o r s ) 受服从过程的控制,是迫于某些人际力量和内部心理力量的压力而 5 产生的行为。d e c i ( 2 0 0 6 ) 等的研究也证实了有关s d t 的理论假设:社会情境支持 自我决定时,就会发生整合;当社会情境不支持自我决定时,就会发生投射。 投射指通过借助其它新的决定因素达到对环境规则依赖的最小化( s c h a f e r , 1 9 6 8 ;m c i s s n c t , 1 9 8 1 ) 但投射仍然具有压力和冲突的色彩,无法形成对自我的彻底 整合投射只是规则的“半成品”形式( i n t e r m e d i a t ef o r m ) ,介于外部控制和依照 价值观或者已认同、同化的规则行事之间借鉴了k e l m a n ( 1 9 5 8 ) 提出了个体采 纳某种价值观或者习俗的三个不同过程:服从( c o m p l i a n c e ) 、认同(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 、 内化(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 ) 。s d t 提出了自我决定发展观( r y a n d e c i ,2 0 0 2 ) 如图1 所示: 行为 动机 调控 类型 p l o c 非个人 外 誓誓 内 内部 外内 一” 部部部部 图1 自我决定连续体 最左边一端是无动机( m o t i v a t i o n ) ,表示缺乏行为意向性。随后四种不同的动 机水平了代表个体自我决定的连续发展,其中外部调控涉及强迫、外部奖赏、外部 惩罚等;投射调控包括自我介入、内部奖赏和内部惩罚;认同调控涉及个人重要性、 价值感等;整合调控则有关自我觉知、自我统和等内容;实现了内部调控,意味着 个体从自身的兴趣和满足感出发实施行为。个体未必会经历内化过程的每个阶段, 他们可以根据既往经验和即时人际情境,采纳自我调控连续体上的任何一种调控形 式( d e d r y a n ,1 9 9 1 ;r y a n ,1 9 9 5 ) 。随着认知和自我的发展,自我同化的行为会增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加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总体调控形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体现更多内化特征 ( c h a n d l e r c o n n e l l ,1 9 8 7 ) 。r y a n 和c o n n e l i ( 1 9 8 9 ) 提出了一个测量课堂行为的 调控风格的方法他们发现,按照拟单纯模型来看,不同的调控风格问是相互关联 的,和临近调控风格有较强的相关不同个体对调控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构 成了个体差异的一部分有些个体更有能力发起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维持较高水平 的自我决定和内部动机,而较少关注事件的客观条件另外一些个体对寻找环境中 现有的控制很敏感,以此来组织自己的行为他们表现出较少的自我决定,虽然有 时他们学会操控条件或者规则后,也可能变得很有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其它人容 易受到自我知觉的能力和自我感的影响;他们倾向于认为很多事情都是无动机的 r y a n 和c o n n e l l ( 1 9 8 9 ) 的研究为考察其它应用领域( 如儿童的养育、健康、亲密 关系、体育锻炼、政治行为和环保活动等等) 的o i t 提供了方便研究有助于帮助 个体形成自主动机更有效行为,在社会团体中建立更协调的人际关系,提高健康和 幸福感水平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指出需求是普遍现象,需求满足和幸福感的关系可以推广至 所有文化。但特定行为和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存在文化差异,因为文化的不同价值 观和习俗决定了行为有着不同的意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贯穿于s d t 各分支理 论。 有研究对亚洲和欧洲文化背景的考察发现了和美国样本类似的结构。h a y a m i z u ( 1 9 9 7 ) 采用自我调控问卷测量了臼本初中生的动机水平,结果发现自主动机和积 极应对相关;控制动机和不良适应相关,验证了r y a n 和c o n n e u ( 1 9 8 9 ) 在美国的 研究结果。 c h i r k o v 和r y a n ( 2 0 0 1 ) 对俄国和美国学生的研究发现,认为家长和教师提供 更多自主性支持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幸福感。虽然有学者称俄罗斯的政体和美国等 西方国家存在差异,自主性不适用于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但重复验证的研究结果 显示了同样的自主支持和控制类型,说明类似的文化或者历史差异不应忽略这种人 性的基本动力。 虽然上述观点在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有着重大影响,但却少有实证研究考 察有关某种既定价值观、行为规则等的内化以及相对自主性水平。s d t 整合了以上 观点,为今后考察个体的内外部动机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认知评价理论( c e t :d e c i ,1 9 7 5 ;d e c i & r y a n ,1 9 8 0 ) 可以追溯到d e c h a r m s 对自我知觉的因果源( p e r c e i v e d l o c u s o f c a u s a l i t y , p l o c ) 的分析,用以说明奖赏对 内部动机的影响以及相关现象。c e t 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自主一能力假设,关注奖 7 硕士擘位论史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励带来的消极作用r y 柚和d c c i ( 2 0 0 0 a ) 认为“有了胜任感未必就会提高内部动 机,除非伴随着自主感或者说一种知觉的内部因果源( p l o c ) 因此,根据c e t , 个体不仅要体验胜任感或者效能感,还必须体验到他们的行为是自我决定的,因为 他们有着显著的内部动机”对胜任感和自主性的需求涉及内部动机,各种情境因 素( 如奖赏、提供的积极反馈等) 都可能影响内部动机,进而影响了基本需求是否 得到满足人们受到内部动机驱使而行事会产生胜任感和自我决定奖励或者反馈 就可以通过影响他们的胜任感和自我决定来影响内部动机加强胜任感和自我决定 的奖励和反馈能够提高内部动机;削弱胜任感和自我决定的反馈会降低内部动机。 实验证实,没有引发p l o c 发生变化的积极反馈会提升内部动机;消极反馈会降低 内部动机( d c c i ,c a s c i o ,k r u s c l l , 1 9 7 3 ) p l o c 最早由h e i d e r 提出,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一般用以解释个体推论他人的意 图和动机。d e c h a r m s ( 1 9 6 8 ) 细化并拓展了h e i d e r 对行为的解释和分析。d e c h a r m s 认为应进一步区分个人起因或者说是意图行为( i n t e n t i o n a l b e h a v i o r ) 和内部p l o c 。 d c c i r y a n ( 1 9 8 5 ,1 9 8 9 ) 把内部p l o c 中的行为者视为其行为的一个“源头 ( o r i g i n ) ”;而在外部p l o c 中,行为者成为了他律力量( h e t e r n o m o u s f o r c e s ) 的一 个“卒子( p a w n ) ”。,因此,对外部p l o c 和内部p l o c 的划分有助于我们考察内 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以及自我知觉的自主性。此外,还可用以解释归因过程、归因差 异以及涉及自我知觉一些现象。 有学者认为人际归因和对个体自身行为原因的了解之间有很大区别,这也是整 个动机理论的核心( d c c h a r m s , 1 9 6 8 ,p 3 1 9 ) 。而核心的差异就是行为者对自身内部 状态的感知途径与观察者借助外部条件来理解他人行为两者间的关联。但又有学者 认为,个体自己发起的行为,所以当然能够直接了解其行为的动机状态。然而,观 察是推论他人动机和自主性的第一手信息,无法对他人内部状态有直接了解。因此 一般来说,个体更多地还是依赖情境因素及其与行为的联系来解释行为( b d d g m a n , 1 9 5 9 ) 自我了解的p l o c 与自我( s e l f ) 相关,而自我是个体经验和动力的核心, 和人或者做为一个存在的生物体有着本质不同。做为核心的自我,发起某种行为到 何种程度代表了该行为的相对自主性( r y a n & c o n n e l l , 1 9 8 9 ) 。从自我的角度看, 个体可能体验到自身内部各种力量是受迫或者他律的,这种情况就不会被视为具备 内部的p l o c ,即使环境压力不显著。出于负罪感或者类似原因而行为的个体会感 觉有力量( f o r c e s ) “作用于( a c to n ) ”自我之上,自己不是行为的源头。 归因倾向性理论( c o t ) :纵观s d t 的发展可以看出,特定情境下个体的动机、 行为和经验是即时的社会情境和作为与环境产生互动的个体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结果。c o t 关注的就是这些和环境产生互动的个体内因素个体对社会情境的动 机倾向存在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归因倾向分为三类: 自主倾向:发起和调控自己的行为时体验到高度的选择感自主倾向的个体就 会寻求自我决定和选择的机会,而这种倾向性具有泛化的特征,即d e c h a r m s ( 1 9 6 8 ) 所言的内部自我知觉的因果根源( p l o c ) 这样的个体喜欢富有主动性的工作,会 按照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兴趣来组织自己的行为较少受到外部奖赏的控制,更多受 内部动机驱使。 控制倾向:个体的行为因外部环境因素或者是自身的各种控制而产生决定行 为、认知和情绪的一个中心环节是来自发起或者调控事件引起的压力高度控制倾 向的个体行事是由于他们认为他们“应该( s h o u l d ) ”这样做,他们依赖有控制力的 事件( 如最后期限) 或者监督来激发自己。例如,报酬和地位是决定他们承担何种 工作的重要因素。其它的决策都受到类似外部因素的约束。约束也可能引起反抗行 为不论是受控行事还是受迫而反抗,都反映了压力和冲突的特征 非个人倾向:个体认为其行为超出了自身意图的控制。他们相信自己不能调控 行为,也无法达到一种满意的结果高度非个人倾向的个体视自己没有能力,无法 掌控局势。任务对他们而言太难,即使去做,结果也不是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的。 他们会相信控制的来源是未知的或者是某些不确定外部动力。非个人倾向通常反映 个体对既有情境的抑郁感和对新情境的强烈焦虑,表现为遵从前人所做,不是因为 他们受到前人的控制,而是他们缺乏独创的意向性( i n t e n t i o n a l i t y ) 类似于自我调控的四种类型,以上三种归因方式也处于自我决定的连续体上。 自主倾向反映了人格的自我决定高水平的自主倾向会产生自我决定行为。控制倾 向不支持自我决定,虽然个体可能施加控制达成某结果,并有意为之,个体的行为 还是受到结果的调控而产生,行为不是出自个体的选择。 此处,要区分p l o c 和r o t t e r ( 1 9 6 6 ) 提出的“控制点( 1 0 c u so fc o n t r 0 1 ) ”不 同。控制点指的是个体是否相信结果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结果是否视行为而定。 p l o c 指的是个体为何这样或者那样行事( d e c h a r m s ,1 9 8 1 ) 诚然,结果的控制点 会影响行为的产生和对行为的调控。r o t t e r 依照个体对行为和强化的观点区分了内 部和外部控制点。内部控制点指相信行为和强化有关;如果个体期待特定行为会导 致满意的强化,个体就是内控的。外部控制指行为和强化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个体 认为强化是命运、运气或者某些外部的不可预测的动因决定的,他们就属于外控。 由于相信强化会伴随特定行为产生而控制强化,可以视为自主产生、选择的行 为,也可以视为感到压力或者受到条件控制而行事。两种情况在r o t t e r 的理论看来 9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都是可能的,都包含内部控制。但在s d t 看来,前者属于自主倾向而后者属于控 制倾向。自主倾向的行为是受内部动机驱使的行为( 与强化无关) ,这类行为不属 于内控点的概念范畴。而r o t t e r 的外控和非个人倾向有一定的相似性行为一结果 相互独立( 如外控点) 是非个人倾向的决定因素之一;行为结果独立属于非动机的 一种形式。 2 3s d t 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s d t 自创始至今,已经过了3 0 多年的发展历程理论基于有机辩证观,认为 人类是一个主动的有机体,有着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内部需求,积极应对外界的挑战 并能够将个体经验整合,形成统一的自我感;且人类这一有机体能够和社会互动, 发挥最大潜能。该理论是有关动机和人格的系统理论,为考察人类心理发展也提供 了一个可选的科学依据。因此,s d t 也逐渐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迄今,有关s d t 的测量工具已经日益发展成熟,其中主要包括一般动机倾向 问卷( g e n e r a lc a u s a l i t yo r i e n t a t i o n ss c a l e ) 、自我知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