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二战以来,各国的关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与此同时,伴随着世界多边贸易自 由化程度的加深,在w t o g a t t 规则允许下,各种区域性贸易组织与自由贸易协定大 量涌现。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世界兴起了新一轮的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浪潮。自由贸易 区虽然在实践中发展很快,但是对优惠贸易协定的理论研究却大都集中在关税同盟领 域。 在阐述了自由贸易区理论及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了多个国家、 多种产品的寡头垄断模型分析了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扩张及其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福 利和世界自由贸易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多国模型中,单个国家的纳什均衡关税水平与 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无关,但却与世界规模成反比。对自由贸易区来说,各国将自行选 择本国的外部关税水平,由于关税减让的溢出效应,将导致各国外部关税水平的降低, 从而使得自由贸易区的外部关税水平低于纳什均衡水平。在动态模型部分,分析了自由 贸易区规模的扩张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非成员国福利的影响,以及自由贸易区与世界 自由贸易的关系。最后还利用了一个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研究了各国遵守自由贸易区协 定的临界条件。 在利用模型对东盟扩张及东亚经济合作的构想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东盟自由 贸易区的形成与扩张对自由贸易区成员福利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总的效果取决于正 反两方面影响强度大小的对比。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对区外经济力量有着很 强的依赖性,且东盟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因此,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建立所造成的竞争效应要小于关税溢出效应,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模的扩 张,会增加区外国家的福利。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博弈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t h ew e l f a r ee f f e c ta n a l y s i so ff t ai nam u l t i - c o u n t r i e sm o d e l a b s t r a c t t h eo v e r a l lt a r i f fl e v e lh a sb e e nf a l l i n gd r a m a t i c a l l ys i n c et h es e c o n dw o r l dw a r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t h en u m b e ro fp r e f e r e n t i a l t r a d i n ga 伊e e m e n t s ( p t a s ) a p p r o v e db yt h e g a r “w t oh a si n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n e ww a v eo fr e g i o n a lf r e et r a d eh a sb e e n s p r e a d i n g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s i n c et h e19 9 0 s a l t h o u g hf t a sa r ef l o u r i s h i n gi np r a c t i c e a l m o s ta l l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np t a sf o c u so nt h ef i e l do f c u s t o m su n i o n s o nt h eb a s i so fe x p a t i a t i n go nt h et h e o r yo ff r e et r a d ea r e aa n dc o r r e c t i n gt h ee x i s t i n g m o d e l ,t h i sp a p e ru s e sam u l t i c o u n t r i e s ,m u l t i - g o o do l i g a r c hc o m p e t i t i o nt r a d em o d e lt o a n a l y z eh o w 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e x p a n s i o no faf t aa f f e c t st h ew e l f a r el e v e l so f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t h en o n - m e m b e rc o u n t r i e s ,a n dg l o b a lf r e et r a d e t h ep a p e rs h o w st h a t ,i na m u l t i c o u n t r i e sm o d e l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c o u n t r y sn a s he q u i l i b r i u mt a d f fl e v e li sn o tr e l a t e d w i 也t h et a r i f f si m p l e m e n t e db y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b u tn e g a t i v e l yr e l a t e dw i t l lt h em t m b e ro f c o u n t r i e si nt h ew o r l d c o u n t r i e si naf t aw i l lc h o o s et l l eo p t i m a lt a x i f fb a s e do nt h e i ro w n w e l f a r e b e c a u s eo ft h es p i l l o v e re r i e c to ft a r i 行r e d u c t i o n ,t h ee ) ( t e m a lt a f t f fl e v e io ff t a s m e m b e rc o u n t r yi sl o w e rt h a ni t sn a s he q u i l i b r i u mt a f t f f1 e v e l t l l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h o wt h e e x p a n s i o no faf t am q e c t st h ew e l f a r el e v e l so f m e m b e rc o l i n 砸e s ,t h en o n - m e m b e r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f t aa n dg l o b a lf r e et r a d e t h i sp a p e ra l s oa n a l y z e st h ec r i t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f o ra b i d m gf 下aa g r e e m e n tb yu s i n ga ni n f i n i t e l yr e p e a t e dg a m em o d e l a t i e ru s i n gt h i sm o d e lt oa n a l y z et h ea f t aa n de a s ta s i ae c o n o m yc o o p e r a t i o n , w e f i n dt h a t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e x p a n s i o no f a f t ah a sb o t h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w e l f a r ee f f e c t s o nm e m b e r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f i n a le f f e c td e p e n d so n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1 1 e m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f t ac o u n t r i e sd e p e n d so nt h eo u t s i d ee c o n o m y 。m o r e o v e r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a f t ac o u n t r i e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n t r i e s i s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s o 也ee f f e c to f t a r i f f r e d u c t i o ne x c e e d st h ee f f e c t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 t h ew e l f a r e o fn o n m e m b e rc o u n t r i e si n c r e a s e sa l o n gw i t hm ee x t e n s i o no fa f t a k e yw o r d s :f r e et r a d ea r e a ;w e l f a r ee f f e c t ;c u s t o m su n i o n s ;f r e et r a d e ;g a m e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 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醯丕壶日期:乏翌圭:三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 规定”,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 文。 作者签名;匪盥 导师签名: 型型年l 月丝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加突出了。目前,各国都在集中力量促进经济发展,都在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加强与其他经济的合作。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已比过去大大加强。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各国经 济都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战以来,各国的关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与此同时,伴随着世界多边贸易自 由化程度的加深,在w t o g a t t 规则允许下,各种区域性贸易组织与自由贸易协定大 量涌现,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序幕。2 0 世纪7 0 年代到8 0 年代初期,两次石油 危机发生,多边贸易体系失灵,世界各国把自由贸易的希望再度寄托在区域性经济集团 身上,于是推动了第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出现。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地区 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继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以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 亚太经合组织的启动标志着区域贸易自由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 据世界贸易组织( w t o ) 关于优惠贸易协定的一份报告统计,截至2 0 0 4 年,已经生 效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已经达到1 5 0 个,在1 0 年问增加了三倍。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刻 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谋取更大利益而加入各类区域性经 济集团之中。这些自由贸易协定的分布是如此的广泛,以至于所有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国都至少加入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协定的复活和繁荣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贸易体系向区域贸易集团化格局转 化的担忧。因此,这些歧视性的贸易安排对建立在非歧视、普惠制原则基础上的多边贸 易体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与冲击,自由贸易安排的兴起是否会危害多边贸易体系,以 及这些自由贸易协定或互惠贸易区的形成究竟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世界自由贸易等诸 如此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区域性贸易组织的 形成与扩张,对区域内成员国以及区外国家的福利造成了哪些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 题。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不管其名称如何,实际上都属于自由贸易 区类型的经济一体化合作。然而现实却是自由贸易区虽然在实践中发展很快,但是学者 们对优惠贸易协定的理论研究却大都集中在关税同盟领域。虽然自由贸易区理论起源于 关税同盟理论,但二者之间却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采用与现实更相符合的多国模型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对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扩张及其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福利和世界自由贸易的影响进行 定量分析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希望本人的研究会对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1 2 理论研究综述 目前,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正朝着层次更高、规模更大的方向发展,这种 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按其发展的程度不同,经济一体化有 多种形式,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 在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也是最为完善的部分,该理论主要研究关税同盟的 贸易效应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后来人们将其扩展到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1 2 1 关税同盟理论 实际上,在二战前就已经有人对关税同盟进行了分析,当时的主张是以比较利益为 基础的,自由贸易可扩大各国的经济利益,带来生产和消费的有益变化。最早提出关税 同盟理论的是德比尔斯( d eb e e r s ) h 】,但是真正开始系统地对关税同盟进行研究的是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 j a c o bv i n e r ) 。1 9 5 0 年,维纳在其代表性著作关 税同盟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关税同盟理论。他指出早期关税同盟理论关于关税同盟 定可以增加成员国福利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2 1 。 ( 1 ) 维纳的3 2 ( - 个国家两种商品) 模型 在维纳的理论框架里,他提出了贸易创造( t r a d ec r e a t i o n ) 和贸易转移( t r a d ed i v e r s i o n ) 两种效应。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 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替代,来自成员国的低廉进1 :3 取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新的贸 易得以创造。贸易转移是指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使得原来从外部世界较 低廉的商品进口变成来自成员国的较昂贵的进口,贸易发生转移,从外部世界转向关税 同盟成员国。维纳认为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关税同盟成员国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因为关 税同盟的建立使国内生产的产品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所替代,提高了资源 配置效率,扩大了生产盈利;而贸易转移效应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了社会福 利。至于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相互比 较的实际结果。 维纳的研究集中于贸易创造的生产效应而忽视了消费效应。米德( jm e a d e ) 于1 9 5 5 年发表了关税同盟理论并且首次提出考虑它的消费效应。后来约翰逊( hgj o h n s o n ) 的研 究增添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得到了关税同盟的全部福利所得 3 1 。这可以用图1 1 的三 个国家两种商品模型进一步说明。 人连理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模型假设: 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要素只在各国国内而不在国家间自由流动; 运输成本忽略不计; 关税是贸易管制的唯一形式为了研究方便,假定通常只考虑从量关税,而 非从价关税: 价格能准确反映生产的机会成本; 贸易收支平衡( 出口等于进口) ; 资源被充分利用。 图1 1 描述某种商品在两国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情况。h 表示本国,p 表示伙伴国。 s ,是世界其他国家在无关税情况下的完全弹性的供给曲线;s 。、d 。、s ,、d ,分别是 本国( h ) 和伙伴国( p ) 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s 。是签订关税同盟协定后成员国h 和p 在无关税条件下的供给曲线。当h 国对外征收非歧视性关税p w 王时,h 国面对的是 p w c a b 的有效供给,此时h 国的国内价格是t h ,需求是0 q ,而自身供给是o q :,有q z q 。 的需求需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p 国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故q 2 q ,全部从其他国家进口, h 国为这些进口量所支付的成本为q 2 h i q ,国内的消费者应支付q :a b q 3 ,两者差别a b i h 为关税收入,这项收入为h 国政府所得。 当h 国与p 国组成关税同盟后,区域内取消了关税,对外征收共同的关税p wt ,。 此时h 国面对的是p w r f 有效供给,商品价格下降到c e t ,引起国内供给下降到o q , 需求增加到o q 。进口增长为q ,q 。,进口全部来自p 国。 在分析关税同盟的损失时,我们可以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来说明。对h 国来 说,总进口量q l q 。可以分成三部分表示:q ,q :是由于国内生产的下降所引起的,原来 国内自己生产的成本为q i c a q :,现在从p 国进口需要支付的成本为q l c d q :,因此福利 增加了三角形c a d ,此三角形又称为雅各布维纳三角形:q ,q ,最初从w 国进口需 要支付的成本为q 。h l q ,现在从p 国进口需要支付的成本为q 2 d e q ,因此出现了一个 福利损失长方形h d e i ;q s q 。是由于国内消费增加所引起的,原来国内消费者所承担 的成本为q 3 b f q 。,现在从p 国进口以后消费者所承担的成本为q ,e f q 。,因此福利增加 了三角形e b f ,此三角形又称为米德三角形 4 1 。因此对h 国来说,关税同盟的损益应视 为贸易创造( q 。q :+ q ,q 。) 与贸易转移( q :q ,) 比较的结果。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本国h | | c 么 一 f e _ -_ ;一 一曼,二7 , g hij 伙伴国p 图11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f i g 1 1 t h e t r a d ec r e a t i o na n d t r a d ed i v e r s i o no f c u s t o m su n i o n s 量 在p 国,关税同盟使国内的商品价格由t p 上升到c e t ,p 国的需求下降了q s q 。,供 给增加了q 6 q ,供求差额q s q ,出口到h 国。因此,p 国获得出口收益p l m n ,但是,其 中p l k 是由于价格上升、消费减少所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k m n 是由于以高于原 先成本多生产的、增加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损失,所以p 国加入关税同盟的净收益为l k m 。 关税同盟建立之后究竟是形成贸易创造还是贸易转移,其福利效应取决于哪些因素 呢? 维纳在关税同盟理沧一书中做出了经典性的论述。他指出,一体化组织的“净 经济效应”取决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经济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区域的大小、地理上的 相邻及运输成本,以及关税的高低等因素。 成员国经济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i t i e sa n d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 以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都认为,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而言,成员国经济互补性是 有利的,竞争性是不利的,因为互补性经济的生产成本差大于竞争性经济,故互补性经 济组成自由贸易区会节约更多的生产成本。而维纳则提出相反意见。他指出,互补性越 小( 即竞争性越大) 的国家组成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利益越大。因此,就如何界定国家 间的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经济学界引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论。本文引用的是被学术界广 为接受的维纳的有关论证。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维纳提出以产品结构的“相似”与“不相似”来区别经济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即“竞 争性”指有关国家产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互补性”是指它们的产品结构很 不相同。从而,竞争性经济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正生产效应”大于可能产生的“负 生产效应”;反之,互补性经济组成的自由贸易区,除非包括了生产成本最低国,否则, “负生产效应”为大。维纳还指出,竞争性经济的商品单位生产成本越大,则组成自由 贸易区的“正生产效应”越大1 2 j 。 一体化区域的大d 、( s c o p e ) 维纳、丁伯根等认为,一体化区域越大,其贸易创造效应越大。因为,第一,区内 部分分工的潜在范围随同区域而增大;第二,一体化区域越大,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 【2 ,5 1 。那么一体化区域大小如何度量? 一种观点主张以人口来度量,另一种主张按地理范 围来度量,但其缺陷都是无从显示国际分工。比较合理的方法,是阿林杨( y o u n g ,a n y n ) 提出的按产量( 国民生产总值) 多少来度量【6 1 。因此,现代的经济学家以国民收入来大体 估计市场的大小。巴拉萨表述过这样的观点: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体化区域越大, 其对世界总体的潜在利益越大,带给这些国家和世界的利益也越大1 7 j 。 地理上的相邻和运输成本( p r o p i n q u i t y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c o s t s ) 由相邻国家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好处是:相互联系的距离短;嗜好很可能相似;往往 有共同的历史,认识共同利益,易于协调政策。总的来说,相邻国家组成自由贸易区, 容易实现“净经济效应”。 一般地说,邻国间运输成本低于非邻国间运输成本。然而,事实上决定运输成本的 不仅是地理距离,而且包括运输方式和手段。所以,经济学家区分“地理距离” ( g e o g r a p h i c a ld i s t a n c e ) 和“经济距离”( e c o n o m i cd i s t a n c e ) ,后者取决于地理距离及其跨 越地理距离的运输方式f 铁路、公路、水路或空运) 及其成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两国 问经济距离越短,其经济交往的潜力越大,其一体化带给世界的利益也越大。 关税的高低( h e i 蛳o f t a r i f o 一般地说,如果成员国在组成自由贸易区前的关税越高,对第三国的关税越低,第 三国对它们征收的关税越低,那么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 2 1 雷格尔、利普塞的可替代性商品关税同盟理论 在维纳的理论中,基本假定进出口商品彼此独立,不会相互替代,但是在现实的国 际贸易中,是存在商品的替代效应的,因此贸易转移是否一定减少了国际福利,即各国 的消费水平,还取决于商品间有无替代性。雷格尔( g e h r e l s ) 和利普塞( l i p s e y ) 把关税 同盟效应区分为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充分补充强调了消费的替代效应。进一步把替代 效应区分为“国家替代”效应和“商品替代”效应,前者指维纳定义的贸易创造和贸易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转移,是作为商品供给来源的国被另一国所替代;后者指商品间的替代,当商品相对 价格发生变化时,一种商品被另一种商品所替代【s ,9 l 。 如图1 2 所示,如果a 国的诸商品没有替代性,那么贸易转移确实可能降低实际消 费水平。图1 2 中,x ,y 为两种消费品,直线o z 表示两种消费品的比例始终不变,即 没有替代性。因此,消费水平只能随所得增长而在o z 线上外移。假定a 国的y 产品产 量为o a ,当在世界市场上进口产品x 时,y 与x 产品的价格比为a c 线,即单位产品 y 可换得较多产品x 。但当与b 国进行贸易时,如果b 国产品价格高于世界市场,因而 交换比为a b 线。所以a c 线与o z 线的交点e 是a 国从世界市场进口产品x 时国内两 商品的消费水平,这是用a g 量商品y 交换g e 量商品x 的结果。同理,a b 线与o z 线 的交点f 是a 、b 两国结盟,a 国改从b 国进口产品x 时的国内两商品的消费水平。在 f 点上的y 与x 的量都低于e 点,因而贸易转移使a 国的x 、y 商品的消费水平降低了。 x 图1 2 商品间无替代的情况 f i g 1 2n os u b s t i t u t i o nb e t w e e nc o m m o d i t i e s 如图1 3 所示,a 国在自由贸易下专业化生产y 产品,与b 国交换x 产品,在e 点实现福利最大化,但它采取了非禁止性关税政策,国内交换线为a c ,与a c 交于h 点,实现均衡,福利水平为i 。如果我们以a 为顶点做一条i 的切线a b ,可以得出以 a b 为交换线进行贸易时,a 国的福利水平与h 点相等。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 图1 3 商品间有替代的情况 f 瑭1 3c o m m o d i t i e ss u b s t i t u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 那么,如果a 国与b 国组成关税同盟后,两国的贸易条件线在a b 与a c 之间,则 贸易转移也能增加福利。这是由于贸易转移产生两个效果,一是购买成本上升,有必要 出口更多产品以获得同等数量的进口产品;二是同盟形成后,国内和国际价格差异消失, 使消费者能够调整消费结构,增加福利【l l u 。 ( 3 ) 米德、瑞泽曼、巴格拉斯的3 3 ( 三个国家三种商品) 模型 维纳的3 2 ( - - 个国家两种商品) 关税同盟理论的隐性假定:无论在关税同盟形成前 还是在关税同盟形成后,关税同盟成员国p 与非关税同盟国w 不存在贸易;一个国家 只拥有两种商品,一种出口,另一种必须是进口,这使得贸易模型过于简化。且形成关 税同盟后一国的出口必须是另一国的进口,贸易模式是对称性的,使得模型与现实距离 遥远,不利于分析较为复杂的实际贸易情况。 从米德开始,先后有维纳克( v a n e k ) ,科登( c o r d e n ) ,瑞泽曼( r i e z m a n ) 等提出3 3 模型,并由麦克米兰( m c m i l l a i n ) ,麦克兰( m c l a n n ) 芹n 劳埃德( l l o y d ) 力l :l 以总结归纳,这些学 者分别提出了在3 3 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贸易模式,并对这些贸易模式中关税同盟 的福利效应加以分析。 在图1 4 中,米德、维纳克、利普塞模式假定每个国家只出口一种产品,进口两种 产品,每种产品均可供出i z i ,产品1 、2 、3 分别是a 、b 、c 三国的出口产品,不考虑 贸易条件的变化。在瑞泽曼模式中,假定每个国家进口一种产品,出口两种产品,产品 1 、2 、3 分别是a 、b 、c 三国的进口产品。以上两种贸易模式是对称的,在巴格拉斯模 式中则是不对称的,形成同盟的a 、b 两国每个国家都有一种产品出口,两种产品进口,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但是a 国向b 、c 两国出口,也从b 、c 两国进口,b 国仅向a 国出口,分别从两国各 进口一种产品。而科登则假设关税同盟形成前后贸易模式会发生变化【4 】。 彦夕一 b = 2 ;c丝二叁 b 生2j 亡 a 图1 43 x 3 ( - - 个国家三种商品) 关税同盟理论模型 f i g 1 43 3 ( 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 ,t h e r ek i n d so f c o m m o d i t i e s ) e m t o m su n i o n st 1 1 e o r ym o d e l 劳埃德在关税同盟的3 3 理论中指出“3 x 3 模式的特点产生了不同于3 2 模式的分析效果,相对价格变化的众多可能性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通过不同途径,每 个3 x 3 模式产生不同于3 x 2 模式的效果和建议”t i l l 。假设条件的不同导致了这些3 x 3 模型在分析形成关税同盟之后的福利效应时得出许多含糊不定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 如米德模式认为成员国之间较小幅度的关税减让可以增加福利,并且形成同盟前关税越 高越容易在形成关税同盟后获利:但在巴格拉斯模式中认为关税减让幅度小,会使其中 一国受损;在瑞泽曼模式中认为形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变化将有益于一国,但以另一国受 损为代价,如果形成同盟前双边贸易额小,则形成同盟两国均可获利。 ( 4 )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静态效应,还带来动态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分析是讨论 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会造成什么影响。从动 态角度看,关税同盟通过形成规模经济、竞争加强带来的效率变化和投资变化来影响成 员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的静态分析都假定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均未考虑规模经济的福利效应。科 登( c o r d e n ) 在规模经济与关税同盟理论一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关税同盟形成后规模 经济产生的福利效应,从而在理论上说明规模经济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 力【l ”。他在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经济的两个效应:成本降低效 应( c o s t - r e d u c t i o ne f f e e o 和贸易抑制效应( t r a d e s u p p r e s s i o ne f f e c o 。科登假定各国生产成本 曲线向下倾斜,规模经济存在于公司内部,传统理论的自由竞争不存在。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图1 5 中,d 。、d ,和p h 、p p 分别为h 国和p 国某种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和价 格,d 。+ p 为两国的总需求曲线,a c 。和a c ,分别为两国的平均成本曲线,p w 为世界价 格。组成关税同盟前两国征收禁止性关税p w p p 和p w p h ,h 、p 两国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为 o q ,两国间无相互出口。关税同盟建立后,假定共同关税为p w p u ,关税同盟内的市场 价格为p u 。 价格 h 国 价格 p 国 图1 5 规模经济与关税同盟 f i g 1 5e c o n o m i e so f s c a l ea n dc u s t o m su n i o n s 关税同盟成立后,假定p 国生产者占有同盟内市场,h 国生产者退出该行业,p 国 生产成本下降,p 国的产出量扩大到o q ,。此时对h 国来说,昂贵的国内生产被p 国的 出口所替代,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 三角形a + b ) ;而对p 国来说,由于生产规模扩大, 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减少,同时专业化分工使生产更有效率以及大规模采购带来的 较低的原材料价格等,使得p 国以较低成本供应国内市场,产生成本降低效应f 区域c + d ) 。 若组成关税同盟前只有p 国能生产某种产品,形成关税同盟之后,h 国将从其他国家的 进口转向从p 国进口,后者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高,此时对h 国来说存在贸易转移效 应,但p 国获得成本递减效应。若关税同盟形成后,h 国因关税保护出现生产者f 此种 可能性较小) ,并且因其成本比p 国低,完全占据了同盟内的市场,此时对p 国而言存 在贸易创造效应,对于h 国,由于关税同盟带来的规模经济而生产某种商品,取代了从 昂聆 o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低成本的区外国家的进口,从而产生贸易抑制效应。贸易抑制效应所带来的损失类似于 贸易转移效应,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这是高成本的供给被相对较低成本的供给所替代。 事实上,科登的贡献在于修改部分假定条件之后引入了成本递减和贸易抑制效应。巴拉 萨则认为关税同盟除了给成员国的生产厂商带来内部规模经济外,还带来外部规模经 济。 竞争促进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打破了各成员国对市场的保护,使厂商面临空前激烈 的竞争,从而促使这些厂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的加强使经 济资源得以更有效地配置,整个区域的经济福利增加了。同时,竞争的加强还将刺激公 司改组和产业合理化,推动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加强研究与开发,促使科技进步以及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西托夫斯基( s c i t o v s k y ) 认为,高关税会促进垄断,使一两家公司统辖为数众多而效 率低下的生产者【l 引。成立关税同盟以后,由于成员国之间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限额,大公 司则不得不进行竞争,而小公司则可能通过兼并、联合来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投资刺激效应 投资刺激效应是指关税同盟的建立引起投资增长而产生的效应。关税同盟的建立使 成员国所面临的市场扩大,竞争加强,这迫使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改进技术、提高竞 争能力。同时,由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有利于生产要素更加合 理而有效地配置。所有这些会促进投资的增长,这一方面表现在本国资本的投资增加, 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其他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资本进入本国。 投资的增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原有厂商会增加投资,以 改进产品品质,或是产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是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设置共同 关税,使非成员国商品受到歧视,为了绕过关税壁垒,区外厂商会通过各种方式到区域 内投资,进行生产和销售。 除了上述的效应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使技术革新步伐加快,而且“如果区域 安排能够超出减少关税壁垒的范围,转向提高其他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包括取消对商品 和劳务自由流动的其它障碍,保持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和宏观经济和其他有关政策的协调 一致,则区域安排对成员国的潜在动态利益会更大”u 4 】。 1 0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从单一国家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大多数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都是以关税同盟作为理论框架,对于自由贸易区,也 完全可以采纳类似的分析方法。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本质特 征: ( 1 ) 对从世界其余地区的进口,成员国各自有权决定关税税率; ( 2 ) 自由贸易区适用原产地原则,只有原产于区域内或主要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 能进行自由贸易【l “。 原产地原则的目的是限制“贸易偏转”( t r a d ed e f l e c t i o n ) ,所谓贸易偏转是指利用成 员国之间的关税差异,从关税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以便在其他成员国销售。与关税同盟 的情况一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也存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但是这两种不同 形式的一体化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重要差异。 假设两个国家,h 和p ,对一种特定的商品两国各自实施不同关税,两国都是完全 在国内进行生产,p 国实旋较低关税p w t p ,h 国则实施较高关税p w t h 。两国组成自由 贸易区后,用原产地原则避免世界其余地区的商品通过p 国流向h 国。 如图1 6 所示,h 表示本国,p 表示伙伴国。s 。是世界其他国家在无关税情况下的 完全弹性的供给曲线;s 。、d 。是h 国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s h + p 是签订自由贸易协 定后成员国h 和p 在无关税条件下的供给曲线。为使问题简化,假设组成自由贸易区前 h 国的关税是排他性的,当h 国对外征收非歧视性关税p w t h 时,h 国产量为l 。 价格 t h p h t p p w o 图l6 自由贸易区对一个成员国的影响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f i g 1 6 t h ee f f e c t o f f r e e t r a d ea r e ao n o n e m e m b e r c o u n t r y 如果建成自由贸易区,只要整个自由贸易区仍为净进口方,在h 国,原产于区内的 商品的价格就永远不会下降到t p 以下;同时价格也绝不会超过t h 。结果,从h 国方面 看,包括区内、区外商品的有效供给曲线是t p b f g k ,自由贸易区内p 国愿意供给的商 品数量将取决于价格水平,而价格水平又可以由h 国的需求曲线决定。 图1 6 考虑了两种可能性,分别与需求曲线d 。和d ;相对应: ( 1 ) 如果h 国的商品需求为d 。( 在t h 的价格水平上与d ;相比更缺乏弹性) ,h 国的 价格水平将是t 口,在这一价格水平上p 国供给l r 数量的商品。此时,三角形a 表示贸 易创造效应,三角形c 表示自由贸易区带来的h 国消费的商品价格下降所形成的消费效 应。 ( 2 ) 如果h 国的商品需求为d ;,h 国的价格水平为p h 。此时h 国本国供给为n , p 国供给为n n 。图中以d ;和s 。下方、水平线p h 上方的一块较小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 贸易创造。总体来看,自由贸易区中p 国可以以高于t p 的价格供给h 国市场,直到达 到其全部供给能力为止,而国内市场随之发生的供求缺口被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弥 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h 国商品最终价格是多少,p 国市场价格将保持在t b 以下。这 种贸易流动称为间接贸易偏转( i n d i r e c tt t a d ed e f l e c t i o n ) ,即p 国以区外商品替代区内商 品,这种偏转也不可能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原则加以限制或消除 1 ”。 1 2 3 自由贸易区对两个国家的影响 ( 1 1 自由贸易区内商品价格相同 在图1 7 中,p w t h 和p w t p 分别为h 国和p 国对商品征收的关税,p w 为商品的世界 价格。h 国在成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前,需求量为o n ,其中l n 为h 国从世界其他国 家的进口量。当h 国与p 国组成自由贸易区以后,假定p 国的生产能力能够完全满足h 国的需求且全部出口到h 国,区内价格为o t p ,那么h 国的需求增加到o n ,区内的 总需求量为o n + o m ,p 国向h 国出口l 勺订( l ”m = l n ) ,而p 国需要以世界价格从区 外进口l ”m 。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价格 h 国 v “ 么八 ? b - 0 ulnn 数量 价格 t p p w p 国 l 珥夕 遴 l 0 l ”m 数量 图i 7 自由贸易区对两个成员国的影响( 区内一种价格) f i g 1 7 t h ee f f e c t o f f r e e t r a d ea r e a o n t w o m e m b e r c o u n t r i e s ( t h es a m ep r i c e i n t h ea r e a ) 对h 国来说,三角形生产效应,即维纳三角形) 与三角形c ( 消费效应,即米德三 角形) 是h 国成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矩形b 是产生的贸易转移 效应。对p 国来说,其生产量和消费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反而得到了阴影部分的关税收 入,获得了净福利。 ( 2 ) 自由贸易区内商品价格存在差异 在图1 8 中,假设p 国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h 国的需求。在加入自由贸易区前,h 国和p 国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分别为o m 和o n ;加入自由贸易区后,h 国的供给曲线为 s 。+ p ,由于在o t p 价格下,p 国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h 国的需求,于是在h 国形成了一 个高于o t p 的价格o p ,在此情况下,p 国的产出全部出口到h 国,其本国的需求全 部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价格仍然为0 l 。 基于多国模型的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分析 价格 t h h 国 p b s h + p 0l 7n n 数量 价格 p 国 l dp s p i t o m m 数量 图1 8 自由贸易区对两个成员国的影响( 区内两种价格) f i g 1 8t h ee f f e c to f f r e et r a d ea r e ao i lt w om e m b e rc o u n t r i e s ( d i f f e r e n tp r i c e si nt h ea r e a ) 对h 国来说,h 国加入自由贸易区只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即三角形a ( 生产效应,即 维纳三角形) 与三角形c ( 消费效应,即米德三角形) ;p 国虽然消费量没有变化,但其生 产量却增加了v i m ,两国均获得了净福利。 1 3 本文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和创新性探索 1 3 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 本文先介绍了现有自由贸易区理论及模型,并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贸易模型进 行修正。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在案例 分析部分,本文以东亚经济合作构想为例,就东盟自由贸易区规模扩张对东盟国家及其 他东亚三国的福利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分析,以客观检验的结果对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进行判断。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本文将历史分析与现状概括、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研究 等具体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与图表进行分析与研究。 1 3 2 分析框架 本文的思路是:首先阐述了自由贸易区理论及现有模型研究,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 理论基础。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国模型进行修正,使用了一个寡头垄断模型,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了多个国家、多种商品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扩张,及其对世界自由贸易的影 响。最后结合东亚经济合作的构想,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共分五章,各章具体内容如 下: 第一章是本文绪论部分。该部分对本文研究背景、现有国内外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 介绍。 第二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