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是中古专书词汇研究,其目的是一方面 系统整理出搜神记书全部名词同义词的相关关系,详细解释词语 在什么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并且进行词义辨析,然后再择定出名词同 义词组中新出现的组员,有助于人们认识东晋刊汇面貌,为中古专书研 究提供经过整理的文献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 采用数学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对比总结出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的特 点,从专书角度窥见词汇发展的一些特点。表现为:一是搜神记词 汇口语化得到加强。语言运用更加严谨、精密。同义词结构组成模式的 细致灵活性、多样性有了新发展。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大大加强。二: 是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组中新增组员的主要生成方式是原有的单音词 构成双音词,这种双音词的出现,使词义表达更为精确。搜神记有 新增组员的同义词组,大部分都流传卜来了,另一部分改变了构成模式 流f 卜米,戊为现代相对应的同义洲组员的自“身。二是发现搜神址 词汇是双音化大趋势的一个不完全反映,新产生的双音词并未大量进入 同义词组,单音词数量反而大大上升,许多双音词在搜神记同义词 组中消失,在后世同义词组中又出现。应该说搜神记时期是双音词 发展反复磨合的时期,双音化过程在此时期不是一直加快和直线发展, 而是螺旋式发展的。 关键词:搜神记名词同义词辨析模式 a b s t r a c t n o u ns v n o n v mr e s e a r c hi st h em i d d l ea n c i e n t s p e c i a ld o c u m e n tr e s e a r c h ,o n eo ft h eg o a li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r a i g h t e n i n g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n o u ns y n o n y m ,e x p i a i n i n gi nd e t a i l i nw h i c hm e a n i n gp o s i t i o na l lc h ew o r d sc o m p o s en o u ns v n o n v m ,a n d d i f f e r e n l i a t m gt h ew o r d sm e a n i n 昏t h e nc h o o s i n gt h en e wa p p e a r e dm e m b e r o ft h en o u ns y n o n y mt e a m ,a l lt h e s ec a nh e l pp e o p l ea c k n o w l e d g et h ew o r d s i t u a t i o no fd d 盯gj 加,p r o v i d i n ga r r a n g e dd o c u m e n t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f o r r e s e a r c ho ft h em i d d l ea n c i e n ts p e c i a ld o c u m e 卅:t h ea n o t h e rh a n dj s 。0 nt h e b a s i so ft h ea b o v ea 1 1w o t k ,m m u 曲m a t h e m a t i cm e t h o d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c o m p a r i n gm e t h o d ,c o m p a r i n ga n dc o n c l u d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f l o u ns y n o n y mw h j c h 、l a n df o ri h a tt i m e s ,a n ds e e i n g 上0 r ms p e c i a l d o c u m c n tp o i n to fv i e w ,f i n d i n go u ts o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w o r d :f i r s ti st h eo r a ll e v e lo f w o r de n h a n c e d a p p l vo f i a n g u a g em o r er i g o r o u s j ya n dp r e c j s e l y v h r j t yo fn o u ns y n o n y ms t r u c t u r e m o d e ld e v e l o p e d p r e c i s e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l a n 譬u a g ee n h a n c e d s e c o n di s t h em a i ng r o w i n 譬s t y l eo ft h en e wn o u ns y n o n y mt e a mm e m b e ro f i s 嘶画n a ls i n 出s y l l a b l ec o m p o s i n gt h ed o u b i es y l l a b l e ,t h e d o u b l es v l l a b l ew o r d sm a d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l a n g u a g em o r ep r e c i s e m o s t o ft h e s en e wn o u ns y n o n v mt e a mm e m b e r sh a l l d e dd o w n ,b e c o m i n gt h e f o r e r u n n e ro ft o d a vw o r d s t h i r d ,t h ew o r d so f i st h ep a r t r e n e c o no ft h et e n d e n c v0 fd o u b l es y l l a b l e ,t h en e wn o u ns y n o n y mt e a m m e m b e re n t e r e di n t ot kt e 锄硼【n l v ,t h en u m b e ro fs t n g l es y l la _ b l ei n c r e a s e d o nt h ec o n t r a c t ,m a n yd o u b i es y l i a b l ew o r d sd i s a p p e a r e di nt h en o u n s y n o n y mt e a mo f ,w h i l ei nt h ef u t u r e ,t h e ya p p e a r e do r d j s a p p e a r e dt h o r o u g i l ly t i m e so f ( s e a r c hc h eg o d s i sd o u b l es y i i a b l ew o r d s d e v e l o p i n gp e “o d ,i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t n o ta l w a y sq u i c k l ya n ds t r a i g h t l y , b u ts p i r a l l y k e yw o r d s : s e a r c ht h eg o d s n o u ns y n o n y m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m o d e l 弟一草刮昂 1 1 甘宝与搜神记 众所周知:作为文学样式或称为体裁的“小说”,产生在魏晋南北 朗时期,志怪小说是当时两大类小说之一( 另一类是志人小说) ,志怪 小醴的代表作是搜神记。 k 搜神记撰者甘宝,字令开,东晋新蔡( 今属河南新蔡县) 人。 元帚( 司马睿) 时( 约3 17 年前后) 在世。他年少勤学而博览,以才器 闻名。元帝召为著作郎,受王导荐拳领修国史,著“晋纪( 记西晋五 十三年史事) ,被称为良史。书已散佚,唯晋纪总论为文选所 录存。他以家贫求补山阴令,历任始安太守,司徒左长史,官至散骑常 侍。他性好阴阳数术,有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和其兄气绝而复苏,自言 见天神事,乃搜集民间神怪灵异故事,编撰成搜神记三十卷。有晋 书甘宝他记其生平。 搜神记三十卷,原书到宋代就已散佚,今存二十卷本,可能是 明朝人胡元瑞等重新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中辑录而成,初刊于 秘册汇函,后又收入津逮秘书和学津讨原两丛书。现有已 故的汪绍楹先生校注本( 中华书局1 97 9 年版) 精而完备。书中所记故 事4 5 4 则,附佚丈6 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甘宝编撰此书的目的,是用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以证明鬼神之 实有,“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自序) ,”书 中内容夹杂着不少封建迷信观念、方术巫觋和佛教教义。但其主流是优 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意识,具 有深刻和深远的社会价值。1 本文选用的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刘琦、梁围辅注译的( 搜神 记) 、( 搜神后记) 译注。这本书是在汪绍楹先生版本基础上又增加了 译i :,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1 2 专书选取原则与搜神记的语料价值 我们知道研究汉语的发展史,首要工作是进行断代研究。2 在目前 的研究对象中,大多把重点集中在先秦一段,这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从 丈献典籍的历史来看,先秦离我们最远,语言的障碍最大。许多先秦丈 献,如果不加注解,可能根本就读不懂。比较而言,汉魏以降的作品就 1 见刘骑、粱罔辅沣详搜神记) 、( 搜神后记) 译津,占林文盘版 l ,1 9 9 7 年皈,序言第 1 虹。 ! 虻馀,f 考( 论衡) 吐望涮研究中图社会科学院f h 版 l 2 0 0 4 年版,第2 叽。 要好懂一些。但是,在实际阅读汉魏六朝的作品以后可以发现,许多先 秦使用的词语,在这一时期又产生了新的意义,许多看似普通易懂的词 语却往往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唐宋以后近代汉语作品中流行的不少新 词新叉,其源头可以上溯到汉魏六朝。正因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 献语言处于这样一种承前启后的阶段,它在汉语史研究中应当占有什么 样的地位是不言而喻了。3 但是这一时期的汉语史研究比较薄弱,特别 是汉语史中的词汇史1 向来落后,很值得研究。从近十年来学者对中古汉 语研究的成果类型卜看,有专以一类文献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以 某一专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也有通释这一时期间语或对语法问题作全 面研究的。以专书研究为基础,这是学者们的共识。而选取什么样的专 书,又是能否做好这项r 作的前提条件。徐正考先生的专书选取三原则 很值得参考:第一,要看口述或撰写某部专书的作者是否属于该断代。 因为从汉语史角度选取专书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弄清专书的语言面貌 和语气特点,了解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语寿而貌和特点,所以专书 作肖以及战 e 勺:代使成为决定其晤料价值的关键蚓豢。第二,要看0 书 的沿古是否接近或反映该断代的u 语。这是重要的条标准。只有接近 或反映口语的书面语言,才能比较真实地记录汉语的历史面貌。第三, 要看准朽的篇幅大小是否具备相当的语言容量。篇幅太小,不足以对于 词汇进行描写和分析,不宦确定为专书研究的语料。词汇容量越大,就 越能反映当时的词汇而貌和特点。根据上述要求和原则,可以选出论 衡、抱朴子、世说新语、搜神记、百喻经以及部分东汉佛经 译丈等。其中搜神记有较高的语料价值,语言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但是研究的成果较少,所以很值得研究。 1 3 关于专书同义词研究 词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词的意义都不是 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约、相互补充的。同义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 聚合关系。浯占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而且表现在质量 的改进上。要使语言更好地实现表情达意的功能,就要求词汇具有意义 的多样性,有充分的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达细致的思想感情。这些要 求就是导致同义词产乍的原因。同义词的存在是语言的丰富性和精密性 的标忠之_ 。凼阿,肼究同义涮是研究汉语词j l 的个重要方面。l 司义 词是现代语言学术语,不过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开始,先人陆续就 做了些研究。但直到2 0 世纪上半叶,这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近五十年,特别是近i 十年,古汉语同义i 司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有明确、 3 见1 厶路、力一新中占训“刖究,商务日】* 馆,2 0 0 4 年版,前音第1 艇。 。见程湘清汉语史车* 复 ;刊州究,商务印半5 馆,2 0 0 3 年版,第9 贞。 系统的理论作指导。这些理论包括:同义词的界定、亓j 义词的确定方法、 同义词的类型、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同义词的来源、同义词的时代及方 言差别、同义词与同源问以及反义词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类型主要有通 沦性的研究、泛时性研究、断代研究、专书研究等。其中专书研究是基 础性1 :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未能取得很大进展, 主要原冈是专书同义词的研究成果太少,致使其他类型的研究,特别是 汉浯词汇史断代与历代的研究底气不足。所以在占汉语同义词的研究 卜,应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是做好古汉语同义词断代研究和历代研究的 基础。 1 4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专书同义词研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占代语言学著作为研究对 象,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冯蒸先生的说文同义词研究( 首都师大出版 社1 9 9 5 年) ,宋永培先乍的 时 同义训的爿f 析( 兰州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l 期) 。另一种是研究某一时代 某种语料的全部或部分同义词,主要成果有向熹先生的诗经语占研究 ( 第四章第六节( 诗经) 罩的同义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1 ,张 双棣先生的吕氏春秋词汇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3 年) ,魏达纯 先牛的颜氏家训同义词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 ,毛远明先生 的左传同义词研究( 西南师大出版社1 9 9 9 年) ,沈林先生的左传单 音节实词同义词群研究f 四川大学2 0 0 1 届汉语言文字学博士论文1 , 池昌海先生的史记同义词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 ,周文德先 生的孟子同义词研究( 巴蜀书社2 0 0 2 年) ,黄晓冬先生的苟子单 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r 巴蜀书社2 0 0 3 年)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 词i 司义词研究(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 0 0 3 年) 等等。其中孟子同义 词研究的研究方法受到充分肯定:从事专书词汇研究首先需要对专书 语料有正确的择定,接着对全书词汇的相互关系作精深的钻研和系统的 清理,并在这种钻研与清理中逐步明确相应的研究方法,概括词汇相互关 系的理论。周文德先生又对孟了单音节实词同义天系进行了全面而 又较为科学的考释、论证,并对孟子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显示的 格、m 义关系彤成原理等问题作r 有价值的探讨。以上这些成果研究 对象均为各个时代的典型语料,学者们对这些语料尽可能地做了穷尽研 究,大大有助r 古汉语同义词的断代与历代研究。 存在的问题是同义词的概念界定、同义溯范围确定、同义关系的标 准等,在这些问题上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并且大多数研究只进行 剑同义词的归纳整理、辨析,至多讨沦到例义训的形成原理问题,对汉 语专书词汇的个别问题或者局部问题作穷尽性研究的成果多以单篇论 文形式或是某号书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章节米表现,全面系统研究的少之 又少。本文在9 1 纳整理、辨析的基础上,用横向纵向历史比较法与数学 统计和形式化的数学模式相结合,对比总结m 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的 特点,从专书角度窥见汉语史词汇史发展的一些特点。 1 5 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要写出一一部比较全面的汉语史,必须对汉语发展的整个历史作 u 全 面的研究。对语言发腱史的研究首先应做断代研究,断代研究最基础的 工作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做专书的研究。专节的研究基础扎实了,对 各个时代的语言面貌j 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i + 能勾锄出语言发展的脉 络,进而真实地显现出汉语发展史。目前,汉语史专书语占研究发展并 不平衡,就汉语史研究的三个主要部门而言,词汇史的研究明显滞后于 语音史、语法史的研究。就研究的时段而言,作为汉语形成和发展承前 j e j 的i l ! z段,0s 研究正在进行l h 号书刈;1 刚f 究月:始受到- 霞税。 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是中古专书词汇研究,因为同义侧是一 种语言在一一定历史时期内词汇层语义关系的集中体现,同义词发展能显 示时代的特点,所以本论文的目的是一方面系统整理出搜神记书 全部名间同义词的相关关系,详细解释词语在什么义位上构成同义关 系,并且进行词义辨析,然后再择定出名词同义词组中新出现的组员, 有助于人们认识东晋谰亍l 面貌,为中古专书研究提供经过整理的文献语 言材料:另一方面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学方法和历史比较 方法,对比总结出具有该时代一般性和代表性的搜神记名词同义词 的特点,从专书角度窥见词汇发展的一些特点,表现为:一是搜神记 词汇厂】语化得到加强。语南运用更加严谨、精密。同义词结构组成模式 的细致灵活性、多样性有了新发展。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大大加强。 二是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组中新增组员的主要生成方式是原有的单音 词构成双音词,这种双音词的出现,使词义表达更为精确。搜神记 有新增组员的同义词组,大部分都流传下来了,另一部分改变了构成模 式流传下柬,成为现代相对应的同义词组员的前身。i 是发现搜神记 词汇是双音化大趋势的一个不完全反映,新产生的双音词并未大量进入 问义讧司组,单旨洲数量反而大人j :升,许多舣音硎在搜神“h 义浏 组中消失,在后t 廿= 同义词组中又出现。应该说搜神记时期是双音词 发展反复磨合的时期,双音化过程在此时期不是一直加快和直线发展, 而是螺旋j 发展的。 4 第二耄本研究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 2 1 同义词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同义词,自然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 的研究在我幽的词汇研究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同义词的研究情 况来看,人们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且在对同义词的认识上, 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到目前为:,还没有个能普遍地为大家接 受的界定。现有的界定虽然血花八门,侧重点各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 四种:一是“意义同近说”,如周褂谟先生认为:“凡声音不同而意义相 同或相近的词,一般称为同义词。”s 二是“概念同况”,如右安石先 生认为:“同义词,正确地说,应该是概念相同但词义有所不同的词。” 6 三是“对象同一说”,如刘叔新先生认为:“两个词不论意义上差异如 何,如果指同样的对象,就必然构成同叉词。反之,两个词尽管意义很 接近,如果i :指同一对象便只是近足词,不能看作同叉词。”p q 址”义 位同一说”,如蒋绍愚先生认为:“同叉词,一个词包含若干义位,所 谓同义,是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是每个义位都相同。”8 我们 接受蒋先生的这一看法。 唰义词应足一个相当严密的词汇聚合系统,只有概念意义的相关或 相近不能构成同义词。概念意义的完全相同在一种语言系统中是不多见 并且是描写价值不高的,真j 下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的应该是那些 “大同小异”的词。“大同”是基础,所指称对象的同,是义位与义 位构成同义火系的决定因素。在同一个同义词群中,紧密联系其间关系 的是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义位。“大同”规定了同义词之间的共同内涵, 决定r 进入同义词组织成员的资格和数量,“小异”是同义词所存在并 且丰富语言,增强交际效果的前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赞同徐正考先 生给i j 义词作出的界定:同一时代,同一语言( 或方言) 中具有一个或 几个相同或相近义位而词性相同的实词叫同义词,维系词间同义关系的 是存在于语言中的义位,不同时代,f i 同方言的词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换句话说它们不属于一种共时状态语言,它们之问的词无法构成同义 关系。因为同义词是一个历史现象,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词之间因为不 会也小可能任人们运j l 沿毒进行交际的过程- p 起到丰富语吉,增强表现 5 见崩 h 使语苦学常识,语义学习1 9 5 8 年第9 期。 6 见4 安关于词性和概念,中旧语义1 9 6 1 年第8 期。 7 见刘叔新现代汉语剐义词词典,天滓人民d i 版社1 9 8 7 年版,笫1 负。 一见蒋绵愚占汉语词汇纲璺,北京人学版丰j1 9 8 9 年版,第8 4 9 5 负。业关于l 司义侧界定 的娄型,虻沈林( 左传) 尊寄节实渊j 几j 义训洲群研究删川大学博l 论立2 0 0 】年,第4 5 贝。 力的作用,不分时代而进行所谓历时同义词的研究在我们的共时描写中 是没有地位的。如果两个或几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则可成为等义词; 如果只有理性意义相同,而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等方面有 所不同,则称“近义词”。这是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我们所说的同义词, 包括以上两类。关于词性我们接受张永占先生的看法,“词类不同的词 尽管意义很相近,一般也不看作同义词。”9 即同义词必须属于同词类。 同义词一般是不包括虚词的,虚词一般没有实际意义( 词汇意义) ,只 有语法特点、语法作用,冈而也就谈不上什么“例义”。限于时间和篇 幅,本文研究的只是搜神记中的名词同义词。 2 2 确定同义关系的方法 研究同义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哪些是刚义词,确定同义词 的依据是什么,确定同义词有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方法 来认定同义词,这是研究同义词的基础工作,在研究同义词的整个t = 作 一f 显张 特制霞露。如果确定一义词的依掂小充分认定的力法1 i 适当, 那么所确定的同义词就可能与实际状况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所作的研究 就不可靠,其结论就没有多少价值。学者们认定同义洲的方法有很多种, 主要有“替换法”、“义素分析法”、“同形结合法”等。但这些方法基本 - :是针对现代汉语提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备有定的局限性。主要 是不完全适合占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不能作为确定古汉语同义词的依 据。洪成玉先生曾归纳出以下五种情况作为确定依据:互训、同训、同 义递训、互文、异文。这五种情况,可以为我们确定词的同义关系提供 很好的线索。王宁先乍在洲诂学原理中列举了u ,以证明词的同义关 系的四种材料:义训、互言、对言、连言。各家方法均有值得学习之处。 本文着重强调从词在语占运用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方验证,依据深入 研究原文,对语料的选择和确定采用如下方法:首先选择文献原文熟读。 网为确定古汉语语词的同义词关系的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只能是保持 了该时代语占面貌的文献原文。在熟读深研后,挑选出搜神记原文 中的所有的名词( 这是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因为搜神记的词汇研 究较少,没有像其他专书那样的索引,所以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来归纳、 整理,很是繁重,当然就不可能做到至纤至细,只能尽最大限度的进行 挑选) 。然后冉财这些名词进行归纳整理,叮以发工见一篇中,乃至全 书四百四十六卷中各篇之中的同义词在意义与用法卜是彼此牵连和互 相汪明的。利用前人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和行文结构特点, 归纳出具有同义关系的词。也就是说老老实实地琢磨原文,考察该词在 9 见张水 侧札学简论* ,毕中工学院f j 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0 7 负 原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与别处的词语是什么关系。进而在这种相互关 系中考释与确定语词的、词义,然后再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检验是甭是 同义词:1 参照有关注释以确定同义关系;2 以同义单音词和以该同义 单音词为语素构成的舣音词互相参照来确定同义关系:3 参照书中的有 关解释来确定同义关系。也就是说进一步考察、分析、补充、确认同义 词关系。另外要说明的点是在归纳整理中,关于词与浏组区分问题也 是很复杂的。王力先生提出过的区分方法,如“司形替代法”、“插入法”、 “转换法”等,f h 专书词语有限,这样的方法在专书中受限制。所以本 文只选择“意义的独茳单位”,即几个成分组合后,组合体的意义不是 几个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在+ 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 一的意义,这个组合就是复音词。 2 3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首先,我们从占汉语同义词的理论研究情况米看,学术界对同义词 辨折琏奉共u 足l 川义酬的川义关系以义位为准,向不应以整个浏的意 义、用法为准。但是人们在辨析同义词的时候往往笼统地谈两个或几个 浏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或者从不同词义的角度来辨析同义词,将视点都 集中在词义的附属性质和逻辑层面卜,较少从词义本身来进行辨析。f 这个问题上,我赞i 司周文德老师的观点,即作相同义位上的差异性分析, 着重辨析它们在具有共同的义位之时,存在着哪些区别,这些区别既有 语义上的不同,也有语法,语用上的不同。这是同义词辨析工作应该遵 循的原则。 这个原则问题清楚了,我们就可以谈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了。同义调 的辨析方法t 要有三种能够得到大家的普遍承认并被学术界广泛地使 用。三种方法如下: 第一种是从语义角度进行辨析。具体表现为词或词义的来源不同 ( 包括占今方国,同源非同源,本义引中义等) 、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范围大小不同、侧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不同、情况情态不同、反义关系 不同等。 第二种是从语法角度进行辨析。具体表现为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不 同、词语搭配不同等。 第二种是从修辞角度进行辨杉i 。具体表班为语体风格不i 司、感情色 彩不| 一等。 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与角度,在辨析同义词上都是有效的,不同学 者在从事同义词辨析工作时,大致都从这二方面入手,但细目各有不同, 有的少些,有的多些。 本研究中从语义、语法、修辞三个角度分析归纳莫差异类型,即存 归纳出的同义词组中认真分析出差别,以阅读原文时发现的同义词之间 的差别为基础,找出这些同义词的所有用例,进一步研究、分析、补充 其间的差别,分析其间的关系。 2 4 名词同义词组中新出现的组员的择定方法 王力先生指出:“普通语言学还有这样一个原理:语言的历史发展 也是系统的。从一个时代变化到另一个时代,是一个新的系统代替一个 旧的系统。它不是零零碎碎地变的,所以我们研究语言史决不能零敲碎 打。而必须对整个语言系统进行全面的审查。”所以研究专书词汇,只 有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法和纵阳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用历史的眼光观察, 才能从多方面对比观察,进而摸索出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 一、横向比较研究法 在前面专书同义词研究中提到过:断代研究最基础的工作是选择有 代表性的专书做研究对象,又参照徐正考先生的专书选取三原则,可以 边:沦衡、搜神i 己、j 也朴j 二、:世既新浯、百喻经以及部分 东汉佛经译文等。 接下来按照号书成书的时间先后排序为:东汉论衡、东晋搜 神记、东晋抱朴子、南朝宋世说新语、南朝齐百喻经。这样 中占几部专书中只有东汉的论衡时间先于搜神记,这是选择论 衡的原因之一。另外要说明的足论衡虽然是哲学著作,但并非纯 粹形而上的哲学理论著作,而是结合当时方方面面的社会现实及历史阐 发其哲学思想,内容涉及到当时及历史上诸如思想、文化、政治、经济、 社会、生活、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词汇涵盖面很广。语占通俗浅近, 平易流畅,带口语化特点,与当时口语一致,能反映当时口语。所以将 搜神记与论衡比较更能对比观察出搜神记的变化情况,即 将搜神记1 1 0 组名词同义词与论衡1 8 3 组名词同义词相对照, 把搜神记对应论衡同义词组中那些组员发生变化的同义词筛选 出来。 二、纵向比较研究法 除了横向对比观察变化以外,还要向上探源,作纵向的历史比较。 即将搜神已1 1 0 组名词同义词与众多的占汉语同义词资料一组组地 做刈比,筛选出刚一组l 卜| 与自h 代比较有新增组员的m 义浏组。 在横向纵向筛选的基础上,发现了搜神记有2 4 组名词同义词 有新增组员,从词义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些词在搜神记时期进入同义 词组成为新增组员。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同义词组中新增组员, ,我的治学经验,戟语击学沦文集第1 0 虹,商务印* 馆,】9 8 5 年版 8 并不是新产生的阐,而是同义词组组员的新增。即比较搜神记与前 代、同代其它专书、文献资料相对应的那组同义词,对照出搜神记 该组同义词组员的新增情况。 2 5 关于结论使用的方法的说明 在现代科学中运用数学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门科学发展程度的重 要标志。所以在断代专书研究中,可以采用数学方法进行观察、总结规 律。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统计方法,二是提炼形式化的数学 模式。“ 运用统计方法,就是以大量的观察为基础,通过数量统计总体,揭 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 运用提炼类似数学模型和公式的方式,即运用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 言来表示各汉语现象之间的变化和关系。要求所提炼的模型或公式既可 使各种复繁因素得到必要的简化,义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和要害。 结沦部分,就运用了这两干【| j 教学力法,结合历殳比较力0 上,将搜 神记与论衡做比较,比较两部专书名词同义词的基本构成数据、 结构组成模式、基本类型的数量,进而得出结论。 见见程湘清汉语史号 复哥l 叫训f 究,商务即丰 馆,2 0 0 3 年版,第1 8 虹。 9 第三章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的考释 我们从3 2 3 句中选取3 2 4 句名词同义词,分成1 l o 组名词同义词, 针对例子加以考释,对用例中的具体词义作出确认并归纳义位,由此而 解释诃语在什么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 1 船舟 ( 1 ) 既必不停,宜有以禳之,可索西郭外独母家。p 白雄狗,系著 船前。( 以狗除灾) ( 2 ) 比达石头,忽有大鲤鱼,长i 尺,跃入舟。( 神灵借簪) “船”、“舟”在船义上为同义浏,但“船”常用,在秦末汉初流传 开来的,在搜神记中使用的频率比“向”高;“舟”使用的最早, 多见于引文或用于叙述故事。 2 头首 ( 3 ) 到葭荫,与吏斗,头破者,以此膏裹之。( 段翳预见) ( 4 ) 祈哀惊悲泣,顿首请罪。( 刘根) “头”、“首”在头义上为同义i 司。“头”、“首”可指人和动物的头, 也可指首级。“头”的活动能力超过了“首”,可组成“垂头”、“低头”、 “举头”。 3 星星辰 ( 5 ) 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洁则女人现。( 巨乳女星) ( 6 ) 若网时失运,寒暑乖违,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目月薄蚀, 慧孛流飞。( 山移国衰) “星”、“星辰”均指夜空中发光的天体,在星义上为同义词。“星” 可作个体名词,可以是星名,“巨乳女星”就是指个体的星名,即女宿, 又称须女:也可作集体名词,是星群的名称,“天星壬祭祀者”指星宿。 “星辰”是天体的统称,只能作集体名词,如例中:“星辰错行”。 4 妪媪姥 ( 7 ) 后汉中兴初一,汝南有应妪者,生四子面尽。( 神光照社) ( 8 ) 因变为蛇,另媪遗灰志其后。( 撅儿筑城) ( 9 ) 港有巨鱼,万斤重,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 ( 龙儿救姥) 这组词均指年老的妇人,在老妇人义上为同义词。“妪”是通语, “媪”是陕两河北一带方言,“姥”源于“母”,可泛指老年女人。 5 日眼睛眼目 ( 1 0 ) 汉平帝元始元年六月,长安有女子生儿,两头两颈,面俱相 向,四臂共胸,俱向前,尻上目,长寸所。( 畸形儿) ( 1 1 ) 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身长数丈,其状象牛, 青艰而曜晴,四足入t ,动而不徙。( 怪物拦道) ( j 2 ) 姑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条也,稻之凇,麦之为蝴蝶 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 五 行的变化) 这组词在眼睛义上为同义词。“眼”和“目”上古时期用“目”,战 国时期出现了“眼”,西汉以后两词已经没有区别,所以“目,和r 服” 在眼睛义上已发展成同义词了。中古之后,由于“目”的词义泛化,“眼” 逐渐取代了“日”,“眼目”就指“日”。“睛”是指黑眼球,古人以为黑 眼球是目的精华所在,所以叫“精”,分化为“睛”,以部分代整体,也 指目了。 6 _ 男子丈夫 ( 1 3 ) 君北堂西头有两死男子,一男持矛,男持弓箭,头在壁内, 脚在壁外。( 二鬼为病) ( 1 4 ) 是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 广川王生疮) 这组词在成年男人义上为同义诃。两河所侧重的角度不同:。男子” 侧重于性别,“丈夫”则侧重于高度。 7 颈项 ( 1 5 ) 汉平帝元始元年六月,长安有女子生儿,两头两颈,面俱相 向,四臂共胸,俱向前,尻上目,长二寸所。( 畸形儿) ( 1 6 ) 为衣者,上带短,才至于腋;著帽者,义以带缚项;下逼卜, 。卜无地也。( 红带缚髻) ( 1 7 ) 太兴二年,丹阳郡吏濮阳演马生驹,两头。自项前别。( 两头 的马驹) 这组词在脖子的义上为同义词。但“颈”既可指人的脖子,也可指 鸟的脖子,主要指脖子的前部;“项”则多指人的脖子,出可指马驹的 脖予,主要指脖子的后部。 8 国国家 ( 1 8 ) 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牝鸡雄鸣) ( 】9 ) 闰家当急殄悴,诸贵乐皆死亡也。( 京城怪俗) 该组词在国家义上为同义词。“国”最初指诸侯国,秦后指国家, 指统治的领土,用例中为汉宣帝年间,指国家;“家”为士大夫统治的 领土,后来随士阶层势力强大,“家”与“国”规模几乎一样,所以“国 家”偏义f “国”,指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战的强制机关。 9 蝗蝗蟠阻 ( 2 0 ) 蝗即飞去。( 蝗惧徐栩) ( 2 1 ) 蝗稍曲肖死,尚文即遁去。( 何敞隐遁) 这组词在蝗虫义上为同义词。弋鲫啦单指未生翅的蝗子,“蝗墩 偏义蝗,指蝗虫。 l o 薪薪柴 ( 2 2 ) 儿发薪下麟,示i l 了。( 麒麟吐字) ( 2 3 ) 乃积薪柴,将自焚焉。( 白曝庭中求雨) “薪”和“薪柴”均指烧火用的木柴。在先秦文学中,“薪柴”也常 连用,表示木柴,用例中即是木柴,但“薪”指粗大而劈开用的木柴。 1 1 医医人 ( 2 4 ) 俄而小虫如尘虫之,入耳皆死,医 i 能治。( 蒋子文求裥) ( 2 5 ) 医人疏方,须蚺蛇胆,而寻求备至,无由得之。( 童子献蛇胆) 这组词在医生义上为同义词。“医”常见,“医人”不多见,例中“医 人”可采药。 1 2 时期 ( 2 6 )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t 东海孝妇) ( 2 7 ) 至期如言。( 神佑伯祖) 这组词在时候义上为同义词。“时”泛指时候,“期”则含有“特定 的时候”之义,如例中“至期如言”。 1 3 矢箭 ( 2 8 ) 昭及聚众,设弓弩战斗之备,指声弓弩俱发,而鬼应声接矢 数枚,皆倒入土中。( 司马绍斗鬼) ( 2 9 ) 。棺中有矛,一棺中有角弓及箭,箭久远,木皆消烂,但铁 及角完耳。( 二鬼为病) 这组词在箭义上为同义词。“矢”和“箭”都常用,“箭”常与“弓” 连用。先秦时,“矢”和“箭”不是一种东西,弓所射出的箭用“矢”, “箭”则是做“矢”的原料,秦汉以后,逐渐混同,以原料代产品,如 例中“箭久远,木皆消烂”。 1 4 犬狗 ( 3 0 ) 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好马二匹,以绳系犬颈,使走马牵犬, 马极辄易。( 华佗治病) ( 3 1 ) 诚欲绝,杀此狗,遣益喜归乡里。( 人狗为怪) 2 这组浏在狗义上为同义词。“犬”和“狗”均n r 指狗,但当与人或 其它动物相对而言时用“犬”,如例子中是与“马”相对。 1 5 文理 ( 3 2 ) 饿而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凶名“盘瓠”,遂畜之。( 蛮 夷人的米历) ( 3 3 ) 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女嫁马之诺) 这组词在纹理、花纹义上为_ j 义词。“文”是用线条和色彩相互变 错而构成的花纹或图形,“理”本义是治玉,引申为所理的对象一文理, “文”、“理”均可指人皮肤上的纹理;但“文”还用于龙、麟、牛、狗 等,例子中为狗。 1 6 麟麒麟 ( 3 4 ) 麟向孔子,蒙其耳,吐三卷图,广三,长八、j ,每卷二十 四字。( 麒嶙吐字) 这组词在麒麟义上为同义词。“麟”和“麒麟”义全同,用“麟” 还是用“麒麟”,一般是由上下文与之并用的词的音节决定的。 1 7 帷幄 ( 3 5 ) 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 汉武帝见李 夫人) ( 3 6 ) 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牮而步,又不得就视。 ( 汉武帝见李夫人) 这组闭在帷帐上为同义词。但“幄”为帝王所居住的帷帐,例子中 为汉武帝的帷帐,而“帷”的使用对象则很广泛。 1 8 猪彘豕 ( 3 7 ) 至家,系猪祠焉。( 丈夫打虎) ( 3 8 ) 汉景帝二年,邯郸有狗与彘交。( 异类相交) ( 3 9 ) 其九年,晋有豕生人。( 生育怪胎) 这组词泛指猪:“猪”可专指圈养的猪,小猪;“彘”指大猪,是关 东、关西的方言;“豕”不分家猪、野猪,都叫“豕”,是古代猪的通称。 1 9 功勋 ( 4 0 ) 虽有功,无施也。( 蛮夷人的来历) ( 4 1 ) 汝所以延日月而名器若此者,是卫府之勋耳。( 贾充失踪) “功”和“勋”均指功德,对事业的贡献和1 作的成绩,区别在于 贡献的大小,“功”常用,“勋”不常用,指象例子中那样的辅成王业, 开罔定基的大功。 2 0 馆舍 ( 4 2 )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孝子埋儿得金) ( 4 3 ) 孔子厄f 陈,弦歌于馆中。( 镞鱼助孔子) “馆”和“舍”均指客舍、宾馆。但“舍”常常如例子指临时居住 的处所,并且简陋;“馆”比“台”固定、郑重,较华丽。 2 1 帛锦 ( 4 4 ) 薄命犬死,有杂缯帛百一f 匹,又一人,名致富。( 亭卜冤女) ( 4 5 ) 吾苛使人至署买锦,口,敕人告开使,使增市二端。( 左慈) “帛”和“锦”均指丝织品,但“锦”的质量与工艺水平要高于“帛”。 “锦”是经染制的各色丝织成的“帛”是丝织品的通称。 2 2 内中 ( 4 6 ) 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蛮夷人的来历) ( 4 7 ) 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立之衣,随盘瓠升山入 谷,j 卜j :石室之中。( 蛮夷人的来历) “内”和“中”既可跟在表具体意义的名词成分之后,又可用于抽 象意义的名词之后,是内部、电边的意思;但“中”可用在时间名词之 后,“内”则f i 可。“中”指一定界限、一定范围之内。 2 3 后世来世 ( 4 8 ) 后廿士稍怠,不能复特为馔,乃投祭祀之余以祀之。( 庞祖得命 于蝼蛄) ( 4 9 ) 其刊石j :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 火浣布 之论) 这组词在后代义上为同义词。“厉世”可指与“当世”、“当今”相 对的后代;“来世”的“来”是未来的意思。 2 4 客宾客 ( 5 0 ) 与客对食,言及变化之事,客日:“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 者。”( 葛玄祈雨) ( 5 1 ) 母死将葬,未窆,宾客聚集,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 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大蛇吊丧) “客”、“宾客”均指客人,但“宾客”指贵客;“客”不一定都是 地位尊贵的,除了指一般客人外,还指门客、食客。 2 5 窗窗牖 ( 5 2 ) 或从狗窦,或从天窗中出入,以耳为翼。( 落头民族) ( 5 3 ) 友筮之,命作布囊,俟女发时,张囊著窗牖问。( 韩友捉魅) 这组词均指窗户,“窗”主要指天窗,后来通行开,无沦在屋顶还 是墙上通光的孔都用“窗”,例子中指的是天窗;“舒牖”泛指窗户,古 代的住房都是一门窗,窗就叫“牖”。 2 6 冠帽 ( 5 4 ) 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皇衣岛草,大吒,声动左右。( 1 牲 助孑l 子) ( 5 5 ) 著帽者,又以带缚项:卜逼上,卜无地也。( 红袋缚髻) “冠”和“帽”都是帽子的意思。“冠”是j :以上的人戴的帽子 如例子中“着皇农高冠”;“帽”多见于引例中,泛指帽子,后起字,头 衣的总称。 2 7 都京师京城京都中都 ( 5 6 ) 衣服褊裢,言语侏4 渤,饮食蹲踞,好山恶都。( 蛮夷人的来 历) ( 5 7 ) 晋惠帝永康元年,京师得异鸟。莫能名。( 小儿与鸟) ( 5 8 ) 陈郡谢玉为琅邪内史,在京城。( 丈夫打虎) ( 5 9 ) 汉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汝、堕马髻,折腰步, 龋齿笑。( 妇女怪妆) ( 6 0 ) 及怀、愍之世,王室多敌而中都丧败。( 乌天杖) 这组词在首都义上为同义词。“京师”、“京城”、“京都”、“中都” 指帝王之都( 统一政权的所在地) ;“都”则既可指帝王之都,也可指诸 侯或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都。 2 8 亲先人 ( 6 1 ) 此人归家,遂不肯别婚;辞亲,出家作道人。( 河伯招婿) ( 6 2 ) 昔我先人,葬我于此,水来湍墓,棺木溺,渍水处半,然无 以自温。( 被淹之鬼) 这组词在双亲上为同义词。“亲”泛指双亲:“先人”则指死去的双 亲。 2 9 齿才 ( 6 3 ) 新兴刘殷,字长盛,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尝 见齿。( 刘殷至孝得粟) ( 6 4 ) 鲁牛哀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爪牙旖强,其兄启 户而入,搏而食之。( 五行的变化) 这组词在牙齿义上为同义词。“齿”大都用以指人的牙齿,个别指 动物的牙齿,例子中足指生在前面、与唇相对的牙齿;“牙”一般则指 动物的牙齿,对着腮的牙齿。 3 0 亲骨肉亲戚 ( 6 5 ) 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王祥至孝) ( 6 6 ) 若尔有命,当复更生,岂非骨肉所愿? ( 颜畿之生) ( 6 7 ) 隆愈爱惜,同于亲戚。( 华隆视犬为亲) 这组词在亲人义上为同义词。但词义所指范围大小有别:“亲”和 “骨肉”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父母、儿女;“亲戚”则泛指亲人、亲 属( 包括有血缘关系及有婚娴关系者) 。 3 1 年岁 ( 6 8 ) 冠先,宋人也,钓鱼为业,届睢水旁百余年。( 冠先) ( 6 9 ) 时雄年二卜七,有子男贡,年五岁;贳,年三岁。( 孝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