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加入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文章格式按校规定重新排版。一、可行性研究简介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和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和实施的依据。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和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可行性研究的雏形。在20世纪初30年代,美国引入了这种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水资源综合开发、港口和内河航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赫赫有名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规划。在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企业财务分析和效益分析,来对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1950年美国发表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研究效益、费用比率的原则程序、评价项目效益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195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亭伯金首次提出影子价格的主张,对完善经济分析理论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美国实行规划计划预算制度(PPBS),要求政府机关对各项计划方案都要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审查其是否合算。1968年,牛津大学著名福利经济学家I利特尔和经济数学家J米尔理斯联合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编写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该书中的方法被称为L-M法。在70年代,可行性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2)委托P达斯普塔和S玛尔果林等编写了项目评价准则,为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72年联合国出版了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顾问使用手册。1973年联合国出版了联合国、工业可行性研究摘要,这些指导性文献,推动了可行性分析的理论进展。197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1977)出版了又一本重要著作工业项目评价手册。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出版了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978)一书,至此,可行性研究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并传至世界各国作为订立可行性分析标准的基础。同一类内容合并整合一起。最好将本段内容分层次综述。此后,国际性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等银行都把可行性研究作为申请贷款的必要条件,各国要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必须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否则将无法获得国际银行的资助,这种作法也使各工业国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得到了广泛普及。8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理论逐步向各种专业领域渗透,与各专业进行理论交叉和融合。许多研究者详细分析了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完善了可行性研究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George Wu&Richard Gonzalez(1999),Robert TCheme &Terence Reilly(1999)等。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做了深入研究,其代表作有James E Smith(1994), GraigR. Fox&AmosTrersky(1998)等。Spyros Makridaks和Steven C.Wheelwright出版了预测方法及应用,科学地论述了预测的相关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对其应用给出了指导。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方面,除了传统的纯经济效益的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之外,又发展了实物期权法(Real Options法)(Myer,1977)和可用于多目标评价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法)(T.L.Saaty,1980)等。同时,许多国外研究者将可行性分析运用到了各专业领域,如美国1999年出版了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务实,日本评论社出版了公共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公益事业的投资评价与展望等。各国在项目投资领域中对预测、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这些丰硕的成果为可行性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案例。三、国内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在可行性研究理论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的可行性研究理论也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升华而得以完善。1952年,我国财政委员会颁发了基本建设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的管理文件。此后的20多年,我国主要沿用苏联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80年代初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大量出现外商企业以后,才越来越普及,从只允许有资格的机构发展到现在的主办人自己或一些政府机构以及很多的中介机构都可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国家计委正式颁发了可行性研究实行管理办法;我国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主流模式主要参照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在国家计委于1981正式下文并明确规定“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前期工作中一个重要技术论证阶段,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之后,中国投资银行编写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并于1984年正式开始实施。国家计委(1983)编写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大中型工业交通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利用外资项目,技术和设备引进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可行性研究的原则,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审查办法等做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可行性研究研究、编制和写作的标准和模板。90年代初至今,可行性研究理论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实,并由主要在工业项目领域应用向其他专业和领域渗透。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在2001年9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为我国新世纪各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各项内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主编于守法先生和国内部分专家又共同编著了全面系统的投资项目决策工作业务指导书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者在可行性研究理论的各个分支理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项目经济评价方面:吴德强、李善平(1998)出版了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一书,详细论证了在一个投资项目中怎么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罗志辉出版的工程经济分析与决策评价;林晓言、许晓峰、任立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等。预测理论方面:王明涛(1997)分析了定性预测的精度和有效性;葛新权(1998)对周期变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种包含周期变动的回归预测模型,提高了拟合度,减少了预测误差。风险分析方面:汪克夷和董连胜(2003)对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魏星,夏恩君和李全兴(2004)对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风险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石晓军、李健、李晖(1998)对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在指标、参数、选址和方案设计等方面,还有大量的专家和学者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意见。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理论在我国各个专业领域的项目管理中已经生根发芽,得到了极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可以预见到,随着可行性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会更加规范和有效,从而给企业的项目投资带来低风险、高质量的丰厚回报!参考文献:1 George Wu&Richard Gonzalez. Nonlinear Decision Weithts in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J. Management Science,Vol.45,No.1Jan.1999:74-852 Robert T.Chemen&TerenceTeilly. Correlations of Copulas for Decision and RiskJ.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Vol.45,No.2,Feb,1999:208-2243 James E. smith. Evaluating Income Streams: a Decision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 Vol.44, No.12,Dec,1994:1690-17084 Craig R.Fox & Amos Trersky. A Belief-Based Account of Decision Under UncertaintyJ. Management Science,Vol.44,No.7,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