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裂缝性砂岩储集层识别与综合评价.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裂缝性砂糟地层的存在,拓宽了砂岩油气减的勘探领域。砂 岩地层裂缝的产生规残主要是搦造成豳,此类裂缝不健具有构造 成因裂缝一般特点,而且具有与砂岩澍性相关的发育特点,邋其 中包器:岩螽黪旎毪成分多少、岩石颗粒及毳豫痉大小及砂岩致 密程度等方面。本文详细表述了裂缝性砂岩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并结合油霹实舔,提密了徽球形聚焦毫疆率交纯( m s f l 交纯豢) 、 深侧向与微球形聚焦电阻率差值( 冠u d 。r m s f l 差值) 等砂岩裂缝的 常规测并资料加强箍示方法和依据常蕊涮井资料进行b p 神经网络 裂缝综合识别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骥,综合利用这蝗方法w 明 显改善砂岩裂缝的有效识别。根据简化平行裂缝地层模型建立裂 缝蕊双锱自溅井瞧应与裂缝豹撬屡参数之凌戆趱鼗关系,褥瘩计 算砂岩裂缝段裂缝参数( 裂缝孔隙度、裂缝倾角等) 解释公式及 诤算方法,同辩结合声波露差藏线定爨诗算豫缮耱往参数( 蕊孔 l 浆度、储层渗透率等) 。此外利用多井评价的方法,划分出砂岩裂 缝在缎向上不同砂岩迪层发育段和横向上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区 域。羁孵投撂区块魏戆应力场分蠢褥j 娄,给出篷块砂蛰缒层裂缝 分布整体特征。 关键词:构造成因裂缝、m s f l 变化率、r l l d - r m s f l 差值、b p 神经网络、裂缝磊隙度、多并湃价、构造应力沥。 a 器s 胃l 辘c 掌 t h ef r a c t u r e ds a n df o r m a t i o nb r o a d e n st h ea r e ao f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t h eh y d r o c a r b o nr e s e r v o i r 霹撼m a j o rf o r m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 f r a c t u r e ds a n d s t o n ef o r m a t i o ni s s t r u c t u r e 、b e s i d e st h ec o l r t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t r u r g u r ef r a m e s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i st y p eo f f r a c t u r e sr e l a t et ot h ei i 壕o t o g i e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s a n d s t o n e , w h i c ha r e b r i t t l e n e s s ,p o r o s i t y ,g r a i n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c o m p a c t n e s so ft h es a n d s t o n e t h i st h e s i sd e s c r i b e s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r e s p o n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f r a c t u r e ds a n df o r m a t i o n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o i lf i e t d ,t h et h e s i s b r i n g sf o r w a r das e to f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r e i n f o r c e dd i s p l a y o fc o n v e n t i o n a l i o g g i n gd a t a ,s o c ha s c h a n g er a t eo fm s f l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r i t 一r m s f l ,a n dt h eb p u e r v e n e t w o r k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d a t a t h ea c t u a li m e r p r e t a t i o ns h o w e d t h a t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 s em e t h o d se f f i c i e n t l yi m p r o v e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f r a c t u r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q u i v a l e n c eo fi s o m e t r i cp a r a l l e l f i a c t u r el b r m a t i o n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u a ll a t e r o l o gr e s p o n s eo f f i - a c t u r e sai dt h ef r a c t u r ef o r m 越i o np a r a m e t e ri se s t a b l i s b e dw i t ht h e s i m p l i f i e dp a r a l l e lf r a c t u r em o d e i ,曩话f r a c t m ep a r a m e t e r ss u c ha s f r a c t u r ep o r o s i t y , f r a c t u r ed i pa n g l eo ff r a c t u r e ds e g m e n t so fs a n d f o r m a t i o n s ,e t c 螽g o t t e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s o n i cd a t a , t h ep h y s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f r a c t u r e s e g m e n t s ,s u c h a st o t a l p o r o s i t y ,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ft h er e s e r v o i t , e t c a l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c a l c u l a t e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s a n df r a c t u r e s 鞋t h ev e r f i e a ia n dt r a n s v e r s e d i r e c t i o n so ft h es a n df o r m a t i o n si sg o t t e nw i t hm u l t i 。w e l ie v a l u a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w i t h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f i n i t ee l e m e n tm e t h o d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a n c i e n ts t r t m l u r es t r e s s 蠢e l di ss i m u l a t e di n 程x l a r e a a c c o r d i n gt or o c kf r a c t u r er o l e 也8f r a c t u r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i s a r e al sg o t t e n , k e y w o r d s :s t r u c t u r ef r a c t u r e ,m s f lr a t eo f c h a n g e ,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 o fr l l d * r m s f l ,b pn e r v en e t w o r k , f r a c t u r ev a r o s i t ) ;m u l t i - w e l le v a i u a t i o n ! t e c t o n i cs i r e s sf i e l d 独创性声明 本久声甥蕊垒交懿论文是鼗令久在导舞器指导下遗抒静蕊究 j 二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u 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遗方井,论文中不龟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石浊大学或其它教商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麸筠已在毫 文中佟了疆碡黪说明著表示了落意。 1 t, 签名:煎查受垒 3 年5 鼹篮曩 关予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宠全了鲜磊洼大学专关缳懿、使建掌位论文翡囊寇,鄄: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敬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都分两容,可阻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盘盔! 亟 w 口,年,月r 导师签名:川年3 - 月形日 严 石油人学( 华东) 硕士论文 第1 章前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的深入,裂缝性油气藏的发现越来越多。以 前这类油气藏的岩性多集中于碳酸盐岩,近几年在较为致密的砂岩油 藏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裂缝,并且主要作为渗流通道存在可以大大改善 低孔低渗储层的生产能力。因此,研究砂岩裂缝可以为第三系以前的 老地层或深层的砂岩油藏勘探提供崭新的领域。本论文以测井为主 要手段对唐2 x l 区块侏罗系裂缝性砂岩储层进行深入研究,搞清侏罗 系砂岩储层的裂缝的识别、裂缝参数特征和裂缝的分布预测,为进一 步明确该区块油气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开发提供必要准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砂岩孔隙性油气藏的研究,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方 法,但对裂缝性油气藏的研究,特别是裂缝分布规律的研究等还没有 成熟的技术、方法。 国外储层裂缝的研究主要从6 0 年代末开始,主要是针对碳酸盐 岩裂缝的研究,在裂缝的识别、静态参数描述以及发育规律等方面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利用测井方法研究裂缝主要包括裂缝带识别和储层 裂缝参数的定量计算,如:裂缝产状、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度、裂缝 孔隙度、渗透率等,方法主要有:双侧向一微球聚焦测井系列、地层 倾角测井及异常电导率( d c a ) 检测、长源距声波或d s i 测井的斯通 利波裂缝检测以及成像测井和定向电阻率测井等等( b r e m e rme ta 1 , 1 9 9 2 ;a g u i l e r ar ,1 9 9 5 ;d o m i n g u e zha n dp e r e zg ,1 9 9 1 :h o r n b y bee ta l ,1 9 8 9 ;h o r n b ybea n dl u t h ism ,1 9 9 2 ;s c h i u m b e r g e r , 1 9 8 6 ,1 9 9 0 ,1 9 9 1 ,1 9 9 6 ) 。成像测井是裂缝性储层检测、评价最有 效的测井手段。 国内对储层裂缝的研究始于6 0 年代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露头 石油人学( 华东) 硕七论文日u 舌 区的地面裂缝调查工作,而较深入地开展研究从8 0 年代开始,以四川i 石油管理局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勘探而开展的研究为主,总结了相应的 一些方法,如用常规的测井方法解释裂缝的参数分伟( 谭廷栋,1 9 9 0 ) 。 用主曲率法预测构造裂缝及其物性参数的分布规律“7 1 ( 戴弹申,1 9 8 1 ; 曾锦光,1 9 8 2 ) 等等。 随着我国在勘探领域对陆相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性的认识以及 裂缝性油藏探明储量的增加,对裂缝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开始了全 面系统的裂缝性储层研究( 包括碳酸岩、砂岩、泥岩、变质岩及火成 岩裂缝性储层等) ,研究内容涉及裂缝的各个方面,从野外露头调查、 岩心观察描述到测井裂缝识别、地震资料裂缝预测,以及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数值模拟及三维裂缝预测等方面均有研究。在岩心裂缝识别、 参数描述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面已有较多开拓性的工作,并在石 油行业推广应用( 曾联波等,1 9 9 4 ,1 9 9 6 ;张学汝等,1 9 9 9 等) 。测 井方面,利用常规测井评价裂缝的研究较多,不但进行裂缝识别,还 进行裂缝参数的定量解释( 景永奇”“,1 9 9 9 ;赖生华等,2 0 0 0 ;孙建 孟等,1 9 9 9 ;张学汝,1 9 9 9 ;谈德辉“”,余敏,1 9 9 6 ;李舟波”,1 9 9 1 ; 卢颖忠”等,1 9 9 8 ) ,还出现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 李舟波”等, 1 9 9 4 ) 、斯通利波法( 黄文新“6 1 等,1 9 9 4 余春吴,李长文,1 9 9 8 ) 等研究裂缝的渗透性、张开度以及发育程度等:随着新的测井系列的 出现,也已经开始成像测井识别裂缝的研究( 陈钢花o ”等,1 9 9 9 :罗 利,1 9 9 9 ,2 0 0 1 ) 。 三、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利用计算机 编程实现裂缝加强显示方法和b p 神经网络的常规测井资料砂岩裂缝 综合识别技术研究;建立裂缝解释模型,以双侧向和声波测井资料为 基础实现砂岩裂缝参数定量解释;再利用裂缝多井评价和古构造应力 场数值模拟技术,实现砂岩裂缝的分布预测。 石油人学( 华东) 硕士论文刖茜 研究内容如下: ( 1 ) 常规测井资料对砂岩裂缝的响应特征; ( 2 ) 各种裂缝识别方法实现及应用效果分析; ( 3 ) 实现两种加强显示方法; ( 4 ) 实现b p 神经网络综合识别砂岩裂缝方法; ( 5 ) 砂岩裂缝参数定量计算; ( 6 ) 砂岩裂缝多井评价,给出砂岩裂缝在纵向和横向分布特征: ( 7 ) 模拟计算唐2 x 1 区块裂缝形成期古构造应力场,再根据岩石 破裂准则进行构造裂缝的模拟计算。 四、主要研究成果 ( 1 ) 收集整理唐2 x 1 区块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了解该区块目 前研究的进度和问题: ( 2 ) 以该区块岩心资料、十几口井双侧向和微球聚焦测井资料为基 础,分析砂岩裂缝的特点,利用计算机v c + + 编程实现每口井 m s f l 变化率和r l l d r m s f l 差值两种砂岩裂缝加强显示方法; ( 3 ) 根据岩心分析资料,选出样本集,以常规测井资料的深浅双侧 向电阻率、微球聚焦电阻率、r l l d 变化率、m s f l 变化率和 r l l d r m s f l 差值为样本指标实现b p 神经网络的常规测井资料 砂岩裂缝综合识别技术: ( 4 ) 建立裂缝解释模型,实现砂岩裂缝参数定量解释,做出单井裂 缝段裂缝孔隙度、开度、倾角和储层渗透率等参数解释成果表。 分析单井裂缝孔隙度分布状况,比较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性储层 渗透率的差异,评价单井裂缝发育程度; ( 5 ) 做出主要井的砂岩裂缝解释成果图、多井地层剖面图和平面 图,进行砂岩裂缝的多井评价,获得砂岩裂缝在纵向和横向的 分布状况; ( 6 )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计算裂缝形成期古构造应力 石油大学( 华东) 硕+ 论文日u 吾 场,再根据岩石破裂准则进行构造裂缝的模拟计算。做出古应 力场分布图和裂缝破裂发育图,进行裂缝分布预测。 五、创新点 利用微球聚焦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构造加强显示方法,即 r l l 。r m s f l 差值法,综合多条曲线实现b p 神经网络识别砂岩裂缝的方 法,解决了层面和扩井井径对识别砂岩裂缝的干扰问题,解决了唐2 x 1 断块单井砂岩裂缝识别;利用多井评价方法,对唐2 x 1 断块裂缝在纵 向上和横向上分布有了更深认识: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古构造应力场, 再根据岩石破裂准则进行构造裂缝的模拟计算。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第2 章地质概况 2 1 地层 2 1 1 地层特征”1 唐2 x l 区块属柏各庄油田,该区块完钻1 8 口井,钻井揭露地层 自下而上为:结晶花岗岩基底,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古生界寒武系, 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与第四系平原组。 侏罗系地层岩性为浅灰色中、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灰褐色 含砾砂岩与深灰色、棕红色泥岩互层。可见单层厚度不超过5 m 的灰 黑色玄武岩,中下部夹灰白色铝土岩,底部见灰黑色碳质泥岩或煤层。 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长石中斜长石居多,成熟度较低, 火山碎屑含量较高( 唐2 x 3 井1 8 3 2 0 5 一1 8 3 2 3 2 米薄片中分析中见 凝灰质砂岩) ,含少量暗色矿物及分散状黄铁矿。砂岩分选中等,次 圆一圆状,泥质胶结较硬。视电阻率蓝线呈高阻尖峰状,自然电位幅 度差异大。上部厚l o o m 左右以狄绿色、棕红色泥岩为主,为一套夹 薄砂层的稳定泥岩段。自然电位平直,电阻率曲线呈现低值,声波时 差曲线基值低而平,与上覆尖峰型曲线有明显差别,易于识别,可作 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上下两个岩性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旋 回。顶部与白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 1 2 侏罗系地层层序 唐2 1 断块为柏各庄油田开发的一个主力断块,该地区大部分 井都集中在该断块内,所以重点对该断块1 l 口井的资料进行剖析。 该断块侏罗系上覆地层是白垩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下覆地层是寒 武系,也呈角度不整合。白垩系底部致密砂岩层为白垩系与侏罗系分 界的标志层;寒武系顶部为高阻、低自然伽马白云岩,与上覆侏罗系 砂泥岩地层有显著差别。侏罗系地层由上至下岩性逐渐变粗,电性也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由低变高,为电性的正旋回沉积模式。综合分析测井曲线及地层岩性 特征,将侏罗系地层划分为四个砂层组。 第1 砂层组:泥岩相对发育,夹物性较差的薄砂层。砂岩和泥岩 的电性稳定、特征明显,测井响应均能够反映其岩性、物性特征,该 段地层没有明显的旋回特征,具有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 篇1 i 砂层组:位于第1 砂层组下部,为砂泥岩交互沉积,砂岩比 较发育,且岩性逐渐变粗。砂岩声波时差变大,物性相对变好;砂泥 岩电性明显抬高,并具有逐渐升高的特点。部分井的密度、中子、声 波三孔隙度却不能较好的指示砂岩层。泥岩及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异 常高值为该砂层组的特点。该段地层具有典型的正旋回沉积特征。 第n i 砂层组:位于第1 i 砂层组下部,岩性为较粗的块状砾岩,中 间有较薄的砂岩和泥岩夹层。与上覆地层相比电性较高,声波时差数 值较低,基质物性更差,自然伽马数值正常,测井曲线能够反映其岩 性、物性特征。从测井曲线及钻井取心资料分析,该段地层没有旋回 特征,为多期冲积扇叠加复合体。 第砂层组:位于砂层组下部,岩性交细,为细砂岩、粉砂岩及 泥岩和煤层。泥岩电阻率依然较高,砂岩电性降低,声波时差较低, 砂岩基质物性更差,测井曲线能够反映地层的岩性、物性特征。该段 地层具有明显的反旋回沉积特征。 统计唐2 x l 断块四个砂层组的分层数据。由表可见,第1 砂层组 的厚度差别较大,t 2 1 2 井最小,为1 0 2 米,t 2 - 1 8 井最大,为2 9 4 米; 第1 i 砂层组的厚度从t 2 - 1 4 井的3 2 米至t 2 1 2 井的9 9 米( 其中t 2 1 6 、 t 2 - 1 8 两口井缺失,t 2 一l l 、t 2 1 2 井缺失) 。第1 i 砂层组的地层具有 高放射性特征,沉积物的反射性明显区别于第1 与i i 砂层组相比沉积 环境发生突变。地层对比表明第1 砂层组底界和第1 i 砂层组顶界为不 等时沉积界面。故第1 砂层组与上覆第1 i 砂层组呈不整合接触。 第砂层组的厚度约1 9 4 7 米,地层相对较为稳定( 其中t 2 一l l 、 右油大学( 华东) 硕十论文地质概况 t 2 1 2 井断失) 。该段地层呈块状特征,岩石放射性、岩性及电性明显 区别于上覆第1 i 砂层组,沉积环境发生突变,第1 i i 砂层组与上覆第l i 砂层组也呈不整合接触。 第1 v 砂层组的厚度厚度变化较大,从t 2 一1 6 井的6 米至n 1 6 井的 6 1 米,与上覆第1 i i 砂层组相比岩性突然变细,电性降低,星明显的反 旋回沉积特征( t 2 x 2 、t 2 1 l 两口井缺失) 。地层相比结果为该砂层组 顶界也为不等时沉积界面,第砂层组顶界为不整合面。 2 2 构造特征 2 2 1 构造演化史“3 唐2 x 1 区块为侏罗系和寒武系裂缝型油藏,主要发育了碎屑岩和 碳酸盐岩两种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发育在侏罗系地层、碳酸盐岩储集 层主要发育在寒武系地层,时代古老储层的主要岩石经历了长期的、 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这些构造变动对裂缝的形成和改造都会起作 用。 这一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古生代以前构造稳定,变 动微弱,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这一阶段构造裂缝形成较少,可以不 以考虑。中生代这一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经受了多次挤压和 伸展构造变形,产生了大量的裂缝。新生代本区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 运动,形成的裂缝主要是在中生界裂缝的加强和产生了一些新的构造 裂缝。 根据对唐2 x 1 地区古构造图和古构造发育剖面的详细研究分析发 现,这一地区经历了白垩系的断陷作用阶段和早第三纪的断陷阶段。 断陷作用是由北北东南南西向的主要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 唐2 x l 区块的主要断层主要是在白垩系和早第三系形成和演化 的,白垩系和早第三系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构造变形期,因此也是裂缝 的主要形成期。进入晚第三纪后,开始了拗陷发育阶段,构造作用强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度减弱,盆地进入热沉降为主的状态。因此我们把白垩系到早第三系 作为裂缝的主要形成期。 2 2 2 构造特征 唐2 l 井区位于柏各庄凸起中央部位,被潜山、断层切割成 - :l l 东走向的高垒块,此高垒块将工区分为东西两大潜山带。在潜山 带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断层将东潜山带切割成地垒和地堑相同分布 的断块。西潜山带由西南庄凸起北东斜坡和潜山主体背斜两部分组 成。潜山主体又被两条北东向的、号断层分成三部分:北斜坡、 南斜坡和中央高垒块。 图2 - 1 唐2 l 区块侏罗系构造图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2 3 储层特性 2 31 岩石学特征 唐2 x 1 区块侏罗系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和冲积扇的砂体,岩性主 要是中细砂岩和含砾不等粒砂岩以及砂砾岩。岩石矿物成分以岩屑为 主,其次为石英,长石含量最低。长石含量一般为3 3 1 5 8 ,平均 为8 o ,石英的含量一般为1 3 7 2 4 6 ,平均为18 , 4 ,岩屑含量 平均为6 2 。各井成分成熟度指标在0 1 6 0 2 6 之间,其结果反映了 该套储层的碎屑组分成熟度较低,陆源碎屑物质搬运距离较近,碎屑 颗粒改造不充分的特点。碎屑颗粒分选差,磨圆度为次圆次棱,结构 成熟度低,风化程度一般为中等,颗粒间以点接触关系为主,碎屑颗 粒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碎屑颗粒粒径较细,一般为o 1 0 2 5 r a m 之 间,胶结物含量较高,胶结物以泥质为主。 2 3 2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资料统计表明,全区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 碳酸盐含量低,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 2 一1 8 6 区间内,渗透率值主 要分布在o 0 0 0 7 6 1 0 。3 岫2 _ 一1 5 1 1 0 。3 p m 2 区间内,储层物性条件较 差。同时,储层的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层内和层间渗透率级差分别在 6 3 7 7 5 以及3 2 9 2 7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井的初期自然产液能 力仍然能够高达1 0 2 8 m 3 d ,而另一些井则产液能力较差,经取心分 析证实,其主要原因是砂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程度不同造成的。在基 质条件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裂缝发育区产液能力强,日产油多,而非 发育区就能力极低,基本不产油。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频率( ) 岩心分析孔隙度( ) 图2 - 2 唐2 xl 区块岩心分析孔隙度频率直方图 频率( ) 岩心分析渗透率对数值l g c k ) 图2 - 3 唐2 l 区块岩心分析渗透率频率直方图 1 0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2 4 流体性质和压力特征 2 4 1 流体性质“1 统计该区块侏罗系地面流体化验分析资料,原油粘度在9 4 - - 3 2 5 8 m p a s ,平均1 7 5 7 m p s ;凝固点2 3 5 3 5 ,平均3 2 4 ; 含蜡量1 3 1 3 2 3 7 5 ,平均1 7 1 5 ;含硫量0 0 4 0 1 4 ,平均 0 1 ;沥青质和胶质l o 3 23 0 7 ,平均1 7 o ;密度( 2 0 。c ) 为0 8 4 8 - - 0 8 7 4 3 9 m l ,平均0 8 6 0 1 9 m l 。 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4 0 3 0 9 m ,水型为n 。h c 0 。型,等效n 。c l 矿化 度平均为3 3 2 6 9 m 1 。 井号n a + k + m 9 2 + c a 2 +c 广 s 0 4 2 一h c 0 3 一c 0 3 2 。 总矿化度 等效n a c i 矿化度 ( m g 1 ) ( m r i ) 8 3 16 5 15 5 55 7 26 3 38 2 54 33 0 2 5 22 3 5 8 5 唐2 3 9 0 1 43 2 63 4 76 2 8 54 7 88 8 04 5 63 0 0 0 62 3 5 0 7 1 4 8 03 88 81 6 2 24 9 79 6 54 6 9 03 9 8 9 1 唐2 - 1 2 1 6 6 21 82 51 6 3 85 5 28 8 74 54 8 7 24 1 3 6 2 1 1 6 77 12 4 51 5 9 52 1 71 1 7 84 4 7 33 7 8 5 6 1 1 5 l5 52 8 l1 6 1 31 9 31 1 6 54 4 5 83 7 7 9 2 唐9 l1 0 5 04 01 4 51 1 5 21 7 81 2 2 03 7 8 5 3 0 7 5 0 1 0 8 83 71 5 l1 1 7 02 1 71 2 4 23 9 0 53 1 6 6 o 1 0 8 06 71 6 l1 1 8 82 8 91 2 8 l4 0 6 63 2 9 2 2 平均4 0 3 0 3 3 2 6 备注:地层水水型均为n a h c 0 3 型 表2 - 1 唐2 x 1 区块水分析资料统计表 2 4 2 压力特征 统计分析试油、投产的测压、静温资料,t 2 x 2 、t 2 x 3 、t 2 - 1 3 、 t 2 1 7 四口井生产层位是第1 i 砂层组,其压力在1 5 0 8 1 6 9 6 m p a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地质概况 t 2 1 5 、t 2 1 8 两l - - i 井的生产层位是第1 i i 、砂层组,其压力在 1 2 7 7 1 2 7 9 m p a ,故第1 i 和第1 i i 、砂层组的油层具有两个压力系统。 油层中部深度 压力静温 井号油组梯度 ( m )( m p s )( o c ) 唐2 - 2 1 7 3 11 10 8 71 6 9 6 唐2 3 1 7 6 3 71 10 91 6 5 4 1 6 3 27 2 唐2 1 3 1 7 4 3 1i io 9 61 6 3 5 1 6 2 25 2 唐2 1 7 1 7 6 8 8 5 i i l1 1 6 4 1 5 ,0 86 l 唐2 - 1 5 1 7 6 2 0 51 1 10 9 31 1 3 1 2 7 96 1 唐2 - 1 8 1 7 9 1 9l i io 9 31 2 7 6 1 2 7 7 唐9 x 1 2 1 0 9 耒划分 l1 2 9 9 1 3 0 46 8 唐1 1 1 3 2 1 0 6 6 未划分 0 9 91 5 2 5 1 5 3 16 8 表2 2 唐2 x 1 区块油层压力、温度统计表 1 2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第3 章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研究 3 1 砂岩裂缝的特点 众所周知,地层中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岩石的破裂。岩石破裂 的地质成因可分为两大类,即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与油气田勘探 开发密切相关并且能够有利于油气储集开采的主要是构造因素成因 的裂缝,这一般有三种:与断层有关的裂缝、与褶皱有关的裂缝以及 其它构造裂缝。 由于所有构造原因导致的岩石破裂都是地应力作用于岩石的结 果,那么不同的岩石在相同的地应力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特征。裂缝性 砂岩储层应该成岩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埋深、比较致密,只有如此 才能具备必要的脆性条件。但与碳酸盐岩储层相比,裂缝性砂岩储层 具有如下的不同。 3 1 1 从岩石成分方面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脆性组份含量高的岩石要比脆性组份含量低的岩 石容易发生破裂而具有较高的裂缝密度。3 。碳酸盐岩中的白云岩和石 灰岩都是脆性岩石,而砂岩的脆性主要取决于其胶结物的性质,但其 含量显然要大大低于碳酸盐岩,从这个角度分析,砂岩的裂缝发育程 度要小于碳酸盐岩,但如果脆性胶结物大量聚集并且成岩较好,则一 定的应变也会造成一定层段产生大量裂缝。 3 1 2 从孔隙度和颗粒大小方面分析 随着岩石颗粒和孔隙度的减小,岩石本身将变得致密,岩石的强 度和弹性模量增大,在较小的应变时就会产生裂缝,亦即颗粒和孔隙 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裂缝的发育程度“1 。由于砂岩的粒度和孔 隙一般要大于碳酸盐岩,因此其裂缝产生的规模和密度应该小于碳酸 盐岩。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图3 - 1 发育两组张裂缝的岩心 3 1 3 裂缝性砂岩储层的基质孔隙要比常规灰岩或云岩大得多 比如唐2 1 区块的孔隙度就可达到8 ,这种储层是在岩石具有 相当有效孔隙的背景下又被各种裂缝切割而成,基岩孔隙作为主要储 集空间,裂缝作为主要渗滤通道,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明 显的双重介质特征。而碳酸盐岩裂缝储层虽然也有类似的裂缝孔隙型 储层,但毕竟数量较少,大量发育的是裂缝型储层或裂缝一洞穴型储 层。双重介质是裂缝砂岩储层的极为突出和重要的特征。 唐2 1 区块的侏罗系油层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据岩心 观察,唐2 x1 区块的裂缝主要是构造成因的裂缝,缝面规则,多平 直延伸,具有明显的组系特征( 图3 - 1 ) 。经统计,裂缝倾角大于4 5 。的占5 7 8 以上,其中垂直缝有3 6 6 ,反映该区砂岩裂缝以斜交 缝为主f 图3 2 ) 。未充填和半充填裂缝占7 1 4 ,宏观砂岩裂缝的张开 度在1 - 3 m m ,微裂缝的张开度绝大部分大于5 0um ,o 0 1 o 1 m m 的 大约占7 8 8 3 左右( 图3 3 ) ,说明该区裂缝开度基本上都大于毛细 管孔径,足以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十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图3 - 2 宏观裂缝倾角的分布 il i 一一 ”茹品。”赫g * t 。 图3 - 3 宏观和微观裂缝开度的分布 3 2 砂岩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识别裂缝的测井方法很多,井下电视、地层倾角、声电成像等等 都是比较先进和有效的识别裂缝的测井方法,而最经济、常用的方法 还是充分使用常规测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储层一样,在砂岩储层中利 用常规测井方法可以对裂缝进行识别。两种岩性的常规测井裂缝识别 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其原因在于两种岩性的测井响应有 较大的差别。在用常规测井识别裂缝时,只有深刻理解每种常规测井 仪器对地层的探测机理以及泥浆对裂缝储层的侵入特性,把握好裂缝 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才能对裂缝进行有效的识别。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3 2 1 微球聚焦测井的裂缝响应 微球形聚焦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方式。由于电极尺寸小,测量范 围小,它的测量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井壁附近的电阻率变化。当存在 裂缝时,微球电阻率响应十分敏感。 ( 图3 - 4 ) 是微球聚焦电极系, 在电极极板的中间矩形片状电 极是主电极a o ,依次向外矩形 框电极为测量电极m o ,辅助电 极a i ,监督电极m 1 、m 2 ,监 参考m 督电压u m i m 2 为0 ,各电极均 监f 电雁 嵌在极板上。回路电极b 设置 在仪器外壳上或极板支撑架 上,电极距明显变小,测井时 图3 4 微球形聚焦电极系 借助于推靠器使电极系紧靠井壁进行测量,纵横向的探测深度大致都 在0 1 m 。由于主电极a o 发出的i o 开始时以很细的电流束穿过泥饼进 入地层,这样不仅能减少泥饼的影响,而且也具备了很好的纵向分辨 能力1 1 8 1 。 利用微球聚焦的纵向分 辨率比较高的特点,可以很 好的识别砂岩裂缝。在钻开 的致密的砂岩地层中,裂缝 中总是有泥浆侵入,微球形 聚焦测井探测半径小,受泥 浆侵入的影响较大。因此, 在有泥浆侵入致密的裂缝性 砂岩中,微球形聚焦测井电 阻率比双侧向电阻率降低更 图3 - 6 微球聚焦电阻率的裂缝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厉害,而且出现尖峰状。 如图3 - 5 所示,1 7 8 6 m 一1 7 9 2 m 深度段是一套致密的白云质砂岩, 基质孔隙度很小,成像资料显示的裂缝处,微球形聚焦电阻率明显降 低,出现负向尖峰状。 3 2 2 双侧向测井的裂缝响应 双侧向对碳酸盐岩裂缝的识别已经研究应用了很长时间。深、浅 侧向测井具有不同的探测深度和探测范围,当出现裂缝发育程度的影 响、裂缝角度的影响和流体性质的影响时,深浅侧向的电阻率数值有 明显的差异,此外造成双侧向电阻率的数值幅度差除了裂缝这一因素 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如仪器刻度,井眼变化,仪器偏斜等。为 了尽可能保证双侧向曲线的幅度差来自于裂缝,对一些细微的变化的 幅度差则不予考虑。 双侧向的相对差值【8 1 : r o s 式中: r 。一深侧向电阻率,q m 月。一浅侧向电阻率,q m 。 深浅双侧向的相对用幅度差这一指标作为裂缝指示,只有相对幅 度差大于一定的值时,这样的幅度差才有意义。 对双侧向相对差值处理: r d s = r d s 一爿 蛾 判断r d s ,如果r d s 0 ,其值不变。 3 ) 效果显示举例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基本上能识别大段裂缝层,如图3 8 中 1 7 6 5 1 7 8 0 裂缝发育段r l l d 胄删差值明显高值,m s f l 变化率高值反 映也很明显。 3 3 3 两种加强显示方法对比 由于这两种加强显示方法原理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型砂岩地层有 不同的响应,有着各自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综合识别砂岩裂 缝效果会更好些。例如,图3 - 91 7 5 3 m 一1 7 6 3 m 为一套致密的砂砾岩, 岩性比较稳定,基质孔隙度2 1 2 ,物性很差。1 7 5 8 m 1 7 8 2 m 深度段 试油结论为油层,m s f l 变化率和r l l d r m s f l 差值都显示为高值,解 释为裂缝段。但是在1 7 5 3 1 7 6 3 深度段内,由于m s f l 纵向分辨率较 高,受砾石高阻影响,曲线变化较大,反映到m s f l 变化率曲线上, 在非裂缝段中m s f l 变化率显示为高值。而r l l d - r m s f l 差值只在裂缝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段显示为高值,比较准确识别出裂缝段。所以在这类致密砂砾地层中 识别裂缝,r l l d r m s f l 差值有它独到的优势。 另外在砂岩地层基质孔隙度较大时,地层本身具有一定渗透性, 由于泥浆滤液低阻侵入作用,冲洗带的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的电阻 率,即r l l d r m s f l 差值显示为高值。而m s f l 变化率不会显示为高值, 因为地层基质孔隙分布是均匀的,变化也是渐进的,在冲洗带引起 m s f l 电阻率的变化也是渐进的;地层中裂缝分布是不均匀的,引起 m s f l 电阻率变化是突变的。对于这类地层特征,利用m s f l 变化率 识别裂缝则有它的优势。 图3 - 9 两种加强显示方法对比显示裂缝 3 4 常规测井资料的b p 神经网络裂缝综合识别方法研究 前已述及,常规测井资料及其加强显示方法对许多较大的未充填 和半充填的砂岩裂缝可以有定性的指示,但由于砂岩储层沉积环境的 变化极快,导致许多薄泥质条带以及薄互层的界面在加强显示曲线上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舞料识别研究 有裂缝指示假象存在。另一方面,又由于细砂岩或泥质砂岩作为基块 本身电阻率不高,与裂缝电阻率差异很小,在此岩性上即使发育裂缝, 加强显示方法的指示也比较微弱。比如,图3 - 1 0 的1 7 3 1 - 1 7 4 9 m 根据 岩心资料,该段裂缝比较发育,但是m s f l 变化率几乎没有大的反映。 因此,必须使用新的方法突出各种测井曲线及其加强方法对裂缝的显 示。 圈3 1 0 低阻砂岩裂缝的加强显示响应 在对统计分析、分型数学和神经网络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和试验的 基础上,选定b p 神经网络模型( 即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完成上 述对砂岩裂缝的突出显示任务。 3 4 1 原理叫 在地质学中,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b p 神经网络。采用并行处 理方法,这决定了其非区域性,对信息处理体现了一个动力学网络的 运行过程。常用的a n n ( a r t i f i c i a l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 模型结构如下: 一个输入层,多个隐层,一个输出层。而且,多数情况下只采用一个 隐层,其实有了一个隐层,只要隐层的节点个数足够多,就可以逼近 任一非线性映射。芷因为a n n 能找到隐层的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 所以其拟合程度往往比显式数学模型( 如最j 、_ - 乘法、逐步回归法、 打油大学( 华东) 硕十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灰色) 要好得多,唯一的缺点是耗机时要大得多。 b p 神经网络所研究的对象是样本,而样本分学习样本、欲评价样 本( 预测样本) 两类,分别用于学习过程、预测过程。b p 神经网络 要求有足够多的学习样本,以确保预测过程得到的知识比较可靠、精 确,进而确保预测过程中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对于学习样本、每个样 本具有已知指标和预测指标的值,作为学习过程生成知识的基本数 据:对于评价样本,每个样本只有已知指标的值,没有预测指标的值。 评价样本的预测指标的值,将在预测过程中由学习过程所得知识推算 出,这就是b p 神经网络的最终研究结果。 一个典型的b p 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这是三层神经网络:一个l a 输入层、一个l b 隐层、一个l c 输 出层。同层之间无连接,异层神经元之间向前连接。 下面给出结构参数 ( 1 ) 层次 a n n 由三层组成:输入层、隐层、输出层。 ( 2 ) 节点编号、节点个数 设输入层的节点编号为i ,共有n i 个节点( i = l ,2 ,n i ) , 其中n i 是样本的已知指标的个数;隐层的节点编号为j ,共有n j 个 节点( j = 1 ,2 ,n j ) ,其中n j 是由用户给定的数;输出层的节点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砂岩裂缝的成因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编号为k ,共有n k 个节点( k = 1 ,2 ,n k ) ,其中n k 是样本的预 测指标的个数。 ( 3 ) 学习样本 设学习样本的编号为u ,共有n u 个学习样本( “= l ,2 ,n u ) 。 每个学习样本具有n i 个已知指标的值及n k 个预测指标的值。学习样 本“在输入层节点i 上的值为a u i ,其中a u i 是已知数;学习样本 在 隐层节点j 上的值为b u j ,其中b u j 是中间计算结果:学习样本“在输 出层有两类值:一类是已知值c * u k ,另一类是计算值c u k 。 ( 4 ) 层间的连接权重 输入层节点i 与隐层节点,之间的连接权重为w i j ( i = 1 ,2 , n i :j = 1 ,2 ,n j ) ,隐层节点j 与输出层节点k 之间的连接权重 为w j k ( ,= 1 ,2 ,n j ;k = 1 ,2 ,n k ) 。 ( 5 ) s i g m o i d 函数的阈值 隐层节点j 的阈值为0 j ,输出层节点k 的阈值为0k 。 ( 6 ) 评价样本 评价样本用于预测过程,设评价样本的编号为v ,每个评价样本具 有n i 个已知指标的值。评价样本v 在输入层节点i 上的值为a v i ,其 中a v i 是已知数;评价样本v 在隐层节点j 上的值为b v j ,其中b v j 是 中间计算结果;评价样本v 在输出层节点k 上的值为c v k ,其中c v k 是计算结果。 由上可知,b p 网络问题就是根据学习样本的已知指标和预测指标 的值,求出学习样本的预测指标与已知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学 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 砂岩裂缝的成囚与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研究 习过程;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