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采取横向和纵向研究相交叉的实验设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自 我同一性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 1 大学生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过程中,对现在的投入、过去危机、未来的投入的 程度都在不断降低,在大三向大四的过渡中对现在投入的程度在不断地增高,但在大四 期间他们对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来投入上的程度又不断地降低。 2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中,人数居多的是积极延缓 同一性扩散中间m - d 地位、同一性形成一权威接纳的中间状态即a f 地位,其次是权 威接纳f 地位、同一性形成a 地位。人数最少的是积极延缓m 地位、同一性扩散d 地 位。 3 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女生比男生体验了更多的过去危机,在大二上学期到大 三上学期,女生对未来的投入程度也高于男生。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各个年级自我同一性 地位的总体分布差异不显著。 4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趋势与总体的发展趋势相似。 5 大学一年级与四年级是自我同一性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加强对 大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将有助于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地位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篮塑!日期:边显:皇:鲨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篮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指导教师签名:茎羞丝 日 期:碰:兰丝 电话: 邮编: 4 8 0 7 2 4 1 1 3 2 0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前言 1 1 自我同一性概述 1 1 1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 同一性( i d e n t i t y ) 遍及哲学、心理学、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各个 领域,同一性概念的内涵和理论角色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也存在很大的不同。【l 】美国哈 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 e r i khe r i k s o n ) 1 9 4 6 年将同一性概念引入心理学,1 9 6 3 年首创自我同一性概念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等相关的学科领域。但是至今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都没 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对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也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1 1 2 国外学者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界定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 e r i c s o n ) 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是其人格理论的核心概 念,是他在其临床实践中提出的。1 9 6 8 年他出版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这一 书的引论中就概述了自我同一性是如何提出的。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作为 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来使用以强调不同 的问题。【2 】有时同一性指结构,有时指过程,有时指主观经验,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个 体独特的意识感,有时指经验连续的潜意识追求;【3 】一个时期指集体理想的一致性,另 一时期指比较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来看,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e 址s o n 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不明确、不严密的定义,正是这种状况给自我同一性这一 概念造成了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留下了不同的研究者为研究的方便而采用不同的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伏笔,成为自我同一性研究发展的一个障碍。 玛西亚( m a r c i a ) 被称为自我同一性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沿用e m 【s o n 的自我同一 性观点,认为自我同一性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它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条件。m a r c i a 从结构的、现象学的和行为的3 个方面来考察自我同一性,【4 j 结构的 方面是指同一性具有内在心理动力过程总的平衡的特征,它从结构或内在心理的角度, 证实自我成长的渐进增强以及自我机能随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自 我同一性为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框架。现象学的方面是指同一感的经验方式,并指出 赋予的同一性经验和建构的同一性经验,人们以经验的术语渐渐地认识到人的基本特征 和在世界上的位置。行为的方面是指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可观察的成分,即人们可以观 察的同一性风格( i d e n t 崎s t y l e ) 。m a r c i a 从这3 个方面来考察自我同一性意在超越内在 心理结构和现象学的同一性研究而进入实证研究的领域。他以探索( e x p l o r a t i o n ) 和承 诺( c o 砌面n 1 1 e n t ) 为变量对自我同一性进行操作定义。【4 】由探索和承诺2 个变量的组合 提出了4 种同一性状态:( 1 ) 成就型同一性:指经历了一段可能性选择的探索并呈现出 相对固定的承诺;( 2 ) 延缓型同一性:指正处于可能选择的探索过程中并积极考虑各种 可能的选择,但没有达到最后的承诺;( 3 ) 排他型同一性:指从未经历同一性危机( 探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4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 在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文献中,主流是m a r c i a 所追求的自我同一性的实证研究。通 过上述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心理学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把握仍是在 不同的层面或维度上对同一性的不同的范畴的回答,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自我同一性的描 述性概念,如e r i k s o n 的同一感,m a r c i a 的同一性操作定义,w 缸e m a l l 的同一性概念。 埃里克森赋予同一性多方面的含义,但没有把概念边界表达清楚,造成了许多理解上的困 难,玛西亚( j 锄e sm a r c i a ) 克服了e r i k s o n 的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困难,将e m 【s o n 的自我同 一性理论过渡到明确可验证的理论,为自我同一性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玛 西亚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没有全面地包含e r i k s o n 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将自我同一性等同于 选择和做决定。本文认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必须首先关注自我同一性结构,结构 的转换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标志,是保证功能发挥的前提,正是这 一结构最终提供了自我的一致感和连续感,如果没有形成跨时间存在的自我结构,个体则 产生无目标感和无意义感,甚至出现障碍性的行为症状,这也证明了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实 体性存在。因此,只有从结构的方面去观察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内容、功能,才能理解自 我同一性,进而把握自我同一性的本质。 综上所述,自我同一性概念如埃里克森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极为复杂而仍有 待继续加以改良精炼的概念。【1 2 】本文概括性地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归纳如下:是指个体 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与社会及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自我的确认和 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它体现了个体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而主动寻求内在一致感和连续感的过程。 1 2 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一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自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核心和基础,自我同一性整合人格的各种成分,成 为人格完善的标志,进而也是心理成熟的体现。因此,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追求的核心 发展主题。 1 2 1 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年期是既不同于儿童期,又不同于成人期的独立过渡时期,也是人发展变化的重 大转折时期,虽然国内或国外所持的发展理论各不相同,但对青年期年龄阶段的划分却 有不少相近之处,都认为青年期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大体规定为1 1 岁到 2 5 岁。很多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 、“疾风怒涛的时期和“自我 的发现”时期。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 想的辩证统一。乳儿期,人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到了幼儿前期似乎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 到了幼儿后期,幼儿产生了“拥有一切的自我意识”,进入儿童期以后,与他人接触的 机会得到扩大,逐步形成了各种自我观念及角色观念,能分清“过去的我、“现在 的我和“将来”的我,并将他们有机的联系起来。从青年期开始大约1 0 年的时间,是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他们身体的急剧成熟,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 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内部世界,特别是“成功 和“失败 的经验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自我意识发展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这个时期,来自父母、老师和朋友的评价也对自我 意识的形成产生修正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观察、批判、形成和表现四 个过程。青年期前期,由于自我的明显分化,出现了两个“我”,即被观察者的“我” 和观察者的“我 ,也就是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当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发生矛盾时, 将会造成青年难以确立自我形象,无法形成自我概念,导致一时难以接纳自我,对自我 进行一定的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但是,这种接纳和排斥都是青年期自我意 识发展过程中,必须形成的心理品质。自我的发展从未分化阶段到明显的分化为“客体 我”和“主体我 ,再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之后,致使自我意识得到深化和 扩大。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形成、 发展并走向完善的重要的飞跃时期。在大学阶段,人们将面临着学业、择偶、就业等各 方面的心理压力,致使他们出现了一系列自我认识过程中的困惑,例如:我到底怎样( 我 在他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我现在怎样( 目前我究竟是怎样的人) ? 我应该是怎样的 ( 我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我将来会怎样( 将来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他们 在自我意识形成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 成实际正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大学生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冲 突,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自我意识在不断调整,发展,最后产生三种结果:自我肯定、 自我否定,自我冲突。自我肯定者就是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建立者。而自我否定者与 “自我同一性扩散”有许多相似之处,自我冲突者则正在经受“自我同一性危机”。u 副 1 2 2 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内涵及框架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青 春期向成年期转交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自我同一性走向完善的 重要的飞跃时期。所以,对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的理论内涵和框架进行说明是十分必要 的。自我同一性这一词的含义,据埃里克森的解释,首先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 一时空中,对自我同一的主观感觉或意识。其次,同一性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 我。e r i k s o n 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将自我同一性形成视为终生的过程,强调三个相互区别, 但又紧密相连的过程:躯体过程,自我过程和社会过程。把自我同一性概念化为一系列 包含两个相对立的发展危机的阶段。他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 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认为人一生的 发展要遵循胚胎的渐次生成原则( e p i g e n e t i cp r i n c i p l e ) 。据此,他将人的一生从婴儿 期到老年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 理社会的危机 ( p s y c h o s o c i a l 嘶s i s ) 。【1 4 】( 见下表) e r i k s o n 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课题 发展阶段( 年龄)心理社会的危机心理社会品质 s t a g e ( a g e )p s y c h o s o c i a lc r i s i s p s y c h o s o c i a l v r i t u e 婴儿前期信任对不信任 希望 1 1 1 f 锄t ( o 1 5 )t 】r i l s tv s m i s t m s t h 0 p e 4 东北! j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婴儿后期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意志力 t v o d d l e r ( 1 5 3 ) a u t o n o m yv s s h 锄ea i l da d o u b t 珏n ,d e t e 珊【1 i n a t i o n 幼儿期主动性对内疚感目标,勇气 p r e s c l l o o l e r ( 3 6 )1 1 1 i t i a t i v ev s g u i l t p u i p o s e , c o u r a g e 儿章期勤奋对自卑能力 s c h o o l - a g e c l l i l di i l d u s t r yv s i n f e r i o r i t yc o l n p e t e i l c e ( 6 1 2 ) 青少年期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l ! 目 a d o l e s c e n c e ( 1 2 18 ) i d e n t i t yv s i d e n t i t yd i 行h s i o nf i d e l i t y ,l o y a l t y 成人前期亲密对孤独爱情 y 0 蚰g a d u l t ( 1 8 - 2 4 )h l t i m a c yv s i s o l a t i o n l o v e 成人中期繁衍对停滞关心 m i d d l e a d u l t ( 2 5 6 5 ) g e n e r a t i v i t y v s s e l f 二a b s o 印t i o n c a r e 成人后期自我整合对失望睿智 0 1 da ( 1 u l t h l t e r i t yv s d e s p a i r 、矾s d o m ( 6 5 死亡) 在这里,“危机 有着发展的意义,它并不意味着灾祸临头,它指的是一个转折点, 一个不断增加易损性和不断增强潜能的决定时期,因而也是生殖力量和适应不良的个体 发育的根源。“危机 也就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或完成的“发展课题”。对危 机的积极解决意味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如果不能以自我同一性形成离开这一阶段,则 会以同一性扩散,甚至消极的同一性离开这一阶段,结果将会影响自我的发展。【l5 】“同 一性扩散 是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一种现象,他们对自 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很难建立不因时间、环境或角色变化的一致的人格,不能很好地 适应社会,体验到“一种痛苦的孤独感,一种内在连续感和一致感的分解,一种全面的 羞怯感,一种不能从任何活动中获得成就之感”【2 】。 e r i k s o n 认为根据发展课题完成得成功与否,个体会形成两个极端品质,接近成功 的一端,就会形成积极的品质,这是一种有利于人格健全完满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心理社 会的基本态度。而在发展课题上的失败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每个人的人格 品质都处在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 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e m 【s o n 聚焦 的发展阶段,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1 6 】 埃里克森强调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扩散。前面提到 青年期是自我的发现及其再整合的时期,是在各方面摇摆不定的时期,在确立自我同一 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期”。【2 】有了这样的心理 延缓偿付期,青年就可以利用这一时期,经过多次反复循环,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 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以上简单说明了埃旱克森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 程,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人一生的发展课题,自我同一性的理论说明了人生历程中各 个时期的理论【l7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两性的相似性( a r c h e r ,1 9 9 2 ;j o s s l s o n ,1 9 8 2 ;s t e i n b e r g ,1 9 8 9 ;w a t e 册a l l ,1 9 8 2 ) 。 对大学生而言,两性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相似,同一性探索对两性都重要,人际关系 问题对女生同一性形成重要,并不意味着对男性不重要,而职业、宗教信仰、政治观点 对两性都重要。8 0 年代以及之后仍然有支持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如 a d a m & j o n e s ( 1 9 8 3 ) ,h a n e r ( 1 9 9 0 ) ,p 甜e r s o n ,s o c h t i n g & m a r c i a ( 1 9 9 2 ) 仍强调人际 关系对女性自我同一性发展重要而意识形态领域对男性更重要,对同一性与亲密感的发 展顺序也存在性别差异。g e r ( 1 9 9 7 ) 考察了1 9 6 6 年至1 9 9 5 年关于同一性发展的性 别差异的5 6 个研究,其中有3 0 个研究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显示较少的同一 性的性别差异,对于同一性发展的结构没有差异,同一性的发展过程没有差异( 大多从 弥散型、排他型到延续型和成就型) ,只在性和家庭角色领域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显著 性。【2 9 】e l l e np a s t o m oe t a l ( 1 9 9 7 ) 对2 l o 名大学生在职业、宗教信仰、政治观点、交往、 性别角色和友谊等六个领域中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性别差异,认为自我同一性 研究文献常以总的同一性发展来考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性别差异,掩盖了各领域自我同 一性发展的性别差异,认为应该研究每一个领域以及总的同一性领域上的性别差异,他 的研究发现,在具体领域上,政治、宗教信仰、性别角色、交往上存在差异,而将领域 合并后则没有性别差异。因此,他认为有些性别差异可能存在于具体的内容领域中。【3 u j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 2 0 0 0 ) 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性别、年级、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性别差 异; 2 4 】郭金山( 2 0 0 2 ) 对全国七个地区十所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 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存在明显的性别特征,对于成就型同一性状态, 男生显著地优于女生,而对于排他型和弥散型同一性状态女生则比较显著地多于男生, 这表明男生更可能形成成就型同一性,女生则更可能形成排他型和弥散型同一性。【2 列 1 4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追踪性研究 w 甜e 肌a i l ,g e a r y & w 乱e 咖a i l ( 1 9 7 4 ) ,w a t e 衄a n ,g o l d m a n ( 1 9 7 6 ) 对一年级到四年级 大学生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年级的提升同一性确立水平呈上 升趋势。【3 l 】玛西亚( 1 9 7 6 ) 对在校期间处于同一性确立水平的大学生毕业后6 ,7 年的同一 性水平进行了测定,发现依旧处于同一性确立水平的人数在一半以下( 7 名中有3 名,其 他4 名向权威接纳水平移行) ,揭示了大学时期的同一性水平并非保证是以后的同一性 水平。以上的追踪研究只是揭示了最初的和最后的同一性水平,没有揭示同一性发展的 中间过程。加藤厚( 1 9 8 9 ) 以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两组学生为被试进行准追踪研究,发 现同一性的平均水平从大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前期向优位变化。同一性得分的变动和 对“异性朋友 等领域的探索危机相关。p 2 】 1 5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 5 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方面:在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趋势( 特点) 方面,国外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而且大多都是纵向研究。在国内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少,大多是横断研究。在关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总的发展趋势方面:国外已经得出 了一致的结论,5 0 的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发生了改变,一般都 转向较高级的同一性状态;而在国内却没有一致的结论。在关于大学生各领域的自我同 一性的发展方面:国外也得出统一的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领域有关,存在 一定的差异;在国内只有郭金山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研究结果也和国外一致。在关于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性别差异方面:国外的研究中没有一致的结论,有的研究认为 存在性别差异,而有的研究认为不存在差异。国内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认为存在性别 差异,但是考察的领域并不全面。在关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追踪性研究方面,国 外研究较多,但只是追踪研究了最初和最后的同一性水平,缺少对同一性发展过程的中 间阶段的追踪。 1 5 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是否就是从低级的自我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扩散地位、 权威接纳地位) 向高级的自我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形成地位、积极延缓地位) 的转变? 达成同一性形成地位是否就意味着自我同一性发展就完成了? 是否还会出现倒退的现 象? ( 2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的特征? ( 3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 发展中间过程的变化轨迹是怎样的? 1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6 1 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总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性别差异。 1 6 2 本研究的意义 大学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在我国很少对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进行追踪调查, 该研究采用横纵交叉的研究设计,研究大学生从入学到大四毕业整个大学期间自我同一 性的变化趋势,为将来的自我同一性的纵向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 1 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1 ) 理论上: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奠基、发展的考察来对自我同一性作整合 统一的理解,将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新发展引入国内心理学,扩展以往理论的 不足和片面。 ( 2 ) 方法上:采用交叉聚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进行追 踪性研究。使用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题目较少,使测量更符合大学生的特 点;鉴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对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进行追踪 研究,追踪研究可获得个体内同一性发展的轨迹,通过对追踪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考察, 使我们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有更系统、详尽的了解。 ( 3 ) 实践上: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尤其为当前的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方法 2 1 研究工具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进行研究。选择使用的问卷主要是: 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由加藤厚1 9 8 3 年编制,张日异教授1 9 8 9 年修订。本量表共计 1 2 个测查项目,测查项目由“现在的自我投入 、“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 三个量表尺度组成,根据各量表尺度得分的组合,决定了6 种同一性地位。【3 3 j 各组的构 成及含义如下:同一性形成地位( a 地位) :在体验了过去高水平发展危机之上,现在 进行着高水平的自我投入者。这一组人,他们努力寻求最符合自身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观, 经过积极的自我投入和各种不懈的努力,体验着各种发展危机,终于选择了自我投入的 目标和方向。权威接纳地位( f 地位) :只体验过去低水平的发展危机,现在进行着高 水平的自我投入者。本来称为早期完成地位( f o r e c l o s u r es 觚s ) ,这一地位从重视其成立 过程的角度又被译成“权威接纳地位。这一组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危机体验,他们所 选定的自我投入的目标和方向,不是经过再三思虑之后由自己亲自选择的,大多是迎合 或接纳父母、社会理念所支持的。同一性形成一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 a f 中间地位) : 在体验中等程度的发展危机之上,现在进行着高水平的自我投入者。积极的延缓地位 ( m 地位) :现在没有进行高水平的自我投入,但有强烈地要求“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 者。延缓地位,本来其含义本身就包括积极的、建设性的努力成分的,其实可以理解为 延缓和同一性扩散的中间状态。在这里,将m o r a l 0 r i u m 译为“积极的延缓地位”。这一 组人,他们正处在体验着各种危机之中,但他们也正在积极地自我投入和努力实现着主 体的自我。同一性扩散地位( d 地位) :现在只进行着低水平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 入的愿望 也较弱者。这一组人,不管他们是否体验过危机,有无探索前进的道路和价 值观的经历,总之他们是一些未做出什么决定、无所向往的人。同性扩散一积极的 延缓中间地位( d m 地位) :“现在的自我投入”的水平中等程度以下者中,其“现在的 自我投入”的水平不低于同一性扩散地位,其“将来自我投入的愿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茭 薹雾羹薹羹 蓁;l 型鋈鏊囊埕霎冀 肘锣蟊纠弭匏鲢堑吖矽目豁蛾歼;酸唧碴址蒌囊桶谙滢珥; 蓁淄冀- 隆赫裂酗基篓吞辫坯| 孽孽蓬魍贼越;数目饿咦绩| 奏薹e 嘉要基;娶驯鍪黑型 i 爵塑雾溶曼篓;髦臻降羹薹堇触撕篓垒荔蓊餐譬。擎舳黼薹善练 ;囊鞘霎醛槲挥霎蠕烈醮 燃瓤烈磋叼嘲皤糇;乔羹建善隶裙锰首屏:囊签燃;勤螂| 蓁妻龌鋈孙鼹塑;! ! i 酉鼎霉隧 鍪撼嘲堕雾觐i 羹| 蒌k 鋈笛始练l 熏巍鐾l 名褒雀羹鲥阡石移葡粪鳓蛳苗托;r ;黜烈 酌塑县体见下交譬耋囊羹羹j 辇一羹i0 兰喾兰tt j 耋耋萎耋茎? 乏琴; 薹磬霞年薹蓁络彩基雾黼醪蜃霎妻日誊? 拇里芦茸¥鹭盎公茸= 竺彳盛型霎彗冀望浮聂 ,d4$ d4$, 塞竺天三霎;擎全霉基甄裂上? 妻基廷is 零纠苌篓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追踪研究中被试的流失,该研究最后的有效被试为9 2 5 人( 男6 5 4 人,女2 7 1 人) ,其中0 6 级2 5 4 人,平均年龄为1 9 2 6 岁;0 5 级2 0 3 人,平均年龄为2 0 3 6 岁;0 4 级2 0 3 人,平均年龄为2 1 4 3 岁;0 3 级2 6 5 人,平均年龄为2 2 7 3 岁。 3 1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横断比较 3 1 1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得分的横断研究 各年级第一次测量得分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见表l 。 表1 各年级第一次测量得分 对大一上学期、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大四上学期在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 来投入上的得分分别进行o n e w a y a n o v a 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只有在现在投入上的 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f ( 3 ,9 2 1 ) = 5 7 9 ,p 0 1 ) ,经过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一年级和二 年级( p 0 1 ) 、一年级和三年级( p 0 5 ) 、二年级和四年级( p 0 1 ) 、三年级和四 年级( p 0 5 ) 均存在显著差异。 各年级第二次测量得分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见表2 。 表2 各年级第二次测量得分 对大一下学期、大二下学期、大三下学期、大四下学期在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 来投入上的得分分别进行o n e w a y a n o 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四个年级在现在投入 ( f ( 3 ,9 2 1 ) = 7 6 l ,p 0 1 ) 、过去危机( f ( 3 ,9 2 1 ) = 1 1 1 7 ,p 0 1 ) 和未来投入( f ( 3 ,9 2 1 ) = 1 6 1 3 , p 0 1 ) 上的差异均显著。经过事后效应检验得出,在现在投入得分上:一年级和四年 级( p 0 1 ) 、二年级和四年级( p 0 5 ) 、三年级和四年级( p 0 1 ) 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过去危机得分上:一年级和三年级( p 0 5 ) 、一年级和四年级( p 0 1 ) 、二年级和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年级( p 0 1 ) 、三年级和四年级( p 0 1 ) 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未来投入得分上: 四年级和一、二、三年级均差异显著( p 0 1 ) 。 表3 各年级第三次测量得分 各年级第三次测量得分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见表3 。对新的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 大四上学期在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来投入上的得分分别进行o n e w a y a n o v a 差异 比较。结果发现,只有在现在投入上的得分( f ( 2 ,6 5 7 ) = 1 5 7 0 ,p 0 1 ) 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事后效应检验表明,二年级和四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p 0 1 ) 。 这与0 6 年1 1 月的测量结果是相似的。 3 1 2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的横断研究 各年级第一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见表4 。 表4 各年级第一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 百分比) 对大一上学期、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大四上学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进行 卡方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各年级第二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见表5 。 表5 各年级第二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 百分比) 0 6 级 0 5 级0 4 级0 3 级 同一性形成地位 9 48 46 46 8 权威接纳地位4 76 96 9 3 0 同一性形成一权威接纳中间地位3 3 52 7 1 2 9 62 4 2 积极的延缓地位 2 82 03 91 1 同一性扩散地位3 52 o1 - 5 9 8 同一性扩散一积极延缓中间地位4 6 15 3 7 5 1 75 5 1 对大一下学期、大二下学期、大三下学期、大四下学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进行 卡方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 1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x 2 = 4 1 1 3 ,d f = 1 5 ,p 0 1 ) 。 各年级第三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见表6 。 表6 各年级第三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 百分比) 对新的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大四上学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进行卡方分析。 结果表明,新的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大四上学期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 上存在显著差异( x 2 - 2 7 1 6 ,d 仁1 0 ,p 0 1 ) 。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群在相似的年级测量结果是不同的,即存在同辈效应。所以用 不同时间的大学生群体来描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通过追踪研 究来描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3 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的分析 3 2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测量得分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分析之前,首先对0 6 级第三次测量与0 5 级第一次测量; 0 5 级第三次测量与0 4 级第一次测量;0 4 级第三次测量与0 3 级第一次测量进行了差异 比较,检验是否存在同辈效应。分别对以上三组在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来投入上的 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0 6 级第三次测量与0 5 级第一次测量在将来投入 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t = 8 4 ,d f = 4 5 5 ,p 0 5 ) ,0 5 级第三次测量与0 4 级第一次测量在过 去危机上的差异显著( t = 2 2 ,d f = 4 0 2 ,p 0 5 ) ,即它们之间存在同辈效应。 表7 各年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测量得分( 平均分) 注:1 ,2 ,3 分别代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测量。 “表示p 0 1 ,。表示p 0 5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三次测量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现在的投入、过去的危机、未来的投入上的得分 见表7 所示。对0 6 级、0 5 级、0 4 级被试三次测量的自我同一性得分以及0 3 级两次测 量的同一性得分,分别进行重复测验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中的p 值,由此 可得出,大学生在从大一向大二过渡的过程中在现在的投入( p 0 1 ) 、过去危机( p 0 5 ) 和未来的投入( p 0 1 ) 上的得分均在不断的减少,且呈线性的变化趋势。在大三向大 四的过渡中对现在投入的得分在不断地增高,也呈线性发展趋势。但在大四期间在现在 投入、过去危机和未来投入上的得分又不断地减少,且均差异显著( p 0 1 ) ,三者的发 展趋势也是线性的。 然后,分别根据大学生在现在投入、过去危机、未来投入上的得分的平均分,画出 了相应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见图1 、图2 、图3 ) 。 2 0 1 9 求 1 8 贬 1 7 1 6 1 5 爹爹爹妒爹 年级 图1 大学生在现在投入上得分的发展趋势 结合图l 和表7 可看出,大学生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的过程中,对现在的投入在不 断地减少,且有显著的变化,在大二期间没有大的变化,到大三的时候对现在的投入又 逐渐增加,到大四下学期时,对现在的投入又降低,且有显著的变化。 1 7 5 1 7 1 6 5 求 1 6 靶1 5 5 1 5 1 4 5 1 4 爹爹矿爹 年级 图2 大学生在过去危机上得分的发展趋势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合图2 和表7 可看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过去危机上的得分在入学到大二上学 期也在不断地减少,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呈平稳发展趋势( 图中大三上学期两个得分点的 分离是由于0 5 级第三次测量与0 4 级第一次测量在过去危机上的差异显著( p 0 5 ) , 即存在同辈效应) ,而当进入大四后,大学生在过去危机上的得分又有一次降低。 求 靶 年级 图3 大学生在未来投入上得分的发展趋势 结合图3 和表7 可看出,大学生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对未来的投入在不断的减少( 在 大二上学期两个得分点的分离是由于0 6 级第三次测量与0 5 级第一次测量在将来投入上 的得分差异显著( p 0 5 ) ,即存在同辈效应) ,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对未来的投入没有明 显的变化,可是到他们进入大四的时候,对未来的投入又出现不断的降低现象,达到了 大学期间的最低水平。 3 2 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自我同一性地位发展趋势分析之前,首先对0 6 级第三次测量与0 5 级第一次 测量;0 5 级第三次测量与0 4 级第一次测量;0 4 级第三次测量与0 3 级第一次测量时的 自我同一性分布状况进行了差异比较,检验是否存在同辈效应。使用卡方分析对它们两 两之间的同一性地位分布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没有发现差异显著的现象,即不存在同 辈效应。 在三次测量中,不同年级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状况如表8 所示,由此可看出,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中,人数居多的是积极延缓一同一性 扩散中间m d 地位、同性形成一权威接纳的中间状态即a - f 地位,其次是权威接纳f 地位、同一性形成a 地位。人数最少的是积极延缓m 地位、同一性扩散d 地位。 经卡方分析,在0 6 级三次测量的差异显著( x 2 = 2 9 5 0 ,d f = 1 0 ,p 0 1 ) ,即在大学 一年级向大学二年级的过渡中,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0 5 级、0 4 级三 次测量的差异不显著,即在大学二、三年级中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而0 3 级两次测量的差异显著( x 2 = 3 0 0 3 ,d 仁1 0 ,p 0 1 ) ,即在大学四年级中,大学生 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1 6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8 不同年级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 人数) 2 42 42 l1 71 71 91 71 32 23 41 8 2 21 21 01 31 471 81 41 63 18 9 78 56 05 95 55 55 66 07 58 36 4 978 2 9 5 0 “ 949 9 0 5 684 1 4 1 9 53 3 8 0 3 ” 9 2 0 1 046538 8 2 6 9 41 1 71 3 59 51 0 9 1 0 7 1 0 11 0 57 8 1 0 41 4 6 2 5 42 5 42 5 42 0 3 2 0 3 2 0 32 0 3 2 0 3 2 0 32 6 52 6 5 注:a 地位表示:同一性形成地位:f 地位表示:权威接纳地位;a f 地位表示:同一性形成一权威接 纳中间地位;m 地位表示:积极的延缓地位;d 地位表示:同一性扩散地位;m - d 地位表示:同一性扩 散一积极延缓中间地位。 表示p 0 1 ,+ 表示p 0 5 。 然后分别对大学生不同类型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发展做出了折线图( 见图4 、图5 、 图6 、图7 、图8 、图9 ) 由于各个年级的人数不相等,以下采用的均是不同类型自我同 一性在各次测量中所占所有人数的百分比。 1 4 1 2 1 0 u 蠢: 4 2 0 年级 图4 不同年级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地位的发展 1 7 眦位眦位!耋地位姚位眦位嗍地位总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图4 可看出,大学生中自我同一性处于同一性形成a 地位的比例在大学一、二年 级没有显著变化,到大三下学期出现下降,到大四上学期又上升,到大四下学期再次下 降。 1 4 0 0 1 2 0 0 1 0 0 0 水 丑8 0 0 求 证6 o o 4 o o 2 0 0 o 0 0 年级 图5 不同年级大学生权威接纳地位的发展趋势 由图5 可看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处在权威接纳地位( f 地位) 的人数比例从入学 到大三下学期一直是呈下降趋势,在大四上学期人数比例出现增加,但到大四下学期人 数比例又下降。 4 5 o o 4 0 0 0 3 5 0 0 零3 0 0 0 翠2 5 0 0 鑫2 0 0 0 1 5 0 0 1 0 0 0 5 0 0 0 0 0 投入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测量与性 别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0 0 4 5 0 4 0 0 嫡3 5 0 妥3 o o 求2 5 0 舡2 0 0 1 5 0 1 o o 0 5 0 0 0 0 爹矿爹 年级 图7 不同年级大学生积极延缓地位的发展趋势 由图7 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处在积极的延缓地位的人数比例在大一期间降 低,到大二上学期出现回升,大二下学期又降低,在大三期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到大 四又出现下降。 1 2 0 0 1 0 。0 0 永8 0 0 3 j u 求6 0 0 陋4 0 0 2 0 0 0 。0 0 衫 年级 图8 不同年级大学生同一性扩散地位的发展趋势 由图8 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处在同一性扩散地位的比例从入学到大二上学 期呈逐渐增加状态,在大二下学期出现下降,到大三上学期增加,大三下学期又一次降 低,在整个大四中,处在同一性扩散地位的人数比例又一次增加。 1 9 东北师范天学硕士晕位论支 蓁錾泛翳登霎;篓妇鞫雾冀獠雾磊群珲囊羹两塞麦嬲謦塞彳基嚣毕鲶;带翻 绷彭鬟囊地堡需;僚霭糍錾雾需薹墼孽企i 苯麦薹鲞蔺洙器羹锰。戥锚霎企繁鹦w 冬坌 高i 霪亨。嚏誊 :f | j 一! 羹;。蓄喜 曼 錾熏! ; 稼 篱霎:藿藿 萝。冀零 建。霎疆 奠:囊萋 雾鬻雾露雾雾霎纛 埘啦 囊妻坞蚕翔婺g 卒羹荆l 蓁封雏翼鍪驰蛔淤 蓁雾翼韵捌薹;溉埸刊羹燮蓁一霪童嘭受雾鎏缈事岔l 爹潍塞i 季矛斜鬯嚣裂形出 漾塾需盔型暑一群品型鑫霜鼓齐i 窿鼠蓁院精黟篓闹张舔薹琶芬甭;磊型簦羹琴翼鬻氤 笫爵挚匿簪会; 摹蓁二薹誓 萝每量蚕 霸型= 萋霎 篓塞霎:至量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0 糕 1 9 露1 8 牛 1 7 1 6 1 5 男生: 女生。 _ 年级 图1 0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现在投入得分上的发展趋势比较 以不同年级男女生每次测量在现在投入上的得分的平均分作为指标,画出了图1 0 , 由图1 0 可以看出男女在现在投入上得分的发展趋势上基本相同的,与总体( 见图1 ) 的 发展趋势也是相同的,即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的过程中,对现在 的投入在不断地减少,且有显著的变化,在大二期间没有大的变化,到大三的时候对现 在的投入又逐渐增加,到大四下学期时,对现在的投入又降低,且有显著的变化。 在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过去危机得分上的发展趋势变化的分析,同样把性别作为组间 变量,通过重复测量分析得出了三次测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测量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 和性别之间测量的差异,结果如表l o 。 表1 0 不同性别在过去危机得分上的比较 注:“表示p 0 1 ,。表示p 0 5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的过程中,男女生在过去危机得分上呈边缘 显著,测量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而三次测量中的发展趋势是在从入学到大 二上学期没有显著变化,在大二上学期到大三上学期和大四整个学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不同年级男女生每次测量在过去危机上的得分的平均分作为指标,画出了图1 l , 2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图1 1 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过去危机得分上的发展趋势只是在从入学到大二上学期的发 展不同,即女生的过去危机得分先降低再增加,而男生则是一直降低( 此时男女生的测 量得分呈边缘显著) ,其余时间的发展趋势基本相似( 见图2 ) ,且与总体的发展趋势相 似,即不论男女,他们的过去危机得分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