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晚明河南的灾荒救治(15731644).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中国古代,灾荒及其社会危害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灾荒,政府和民 间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灾荒救治,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灾荒的危害。 河南布政使司是一个特殊的地区。该地区靠近明王朝统治中枢,地理位嚣十分重要。 明代后期,这里是明朝统治区内灾荒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 成的社会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严重的灾荒导致这里盗贼、流民充斥,农民起义不断发 生。这切都给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社会秩序的动荡。社会秩序的动荡严重 威胁明王朝的统治利益,影响民众的生活和生产。灾荒的危害,一方面取决于自然灾害 本身的强度和频率;同时,它更取决于社会的救治能力。灾荒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效的 灾荒救治能成功地抵御并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面对晚明河南严重的灾荒,政府(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和民间都做出了相应的反 应和对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是河南灾荒救治中的基本力量,他们在灾荒救治 中都施加了各自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政府在灾荒救治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 只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并配合政府的救荒活动。两者实际上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救治 行为都会有利于另一方,有利于灾荒救治。 灾荒救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社会问题。政治、经济等综合 社会因素决定灾荒的救治效果。在河南的灾荒救治中,政府和民间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荒的危害,减少了灾民的流徙死亡。社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顺利进行,社会秩序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政府和民间对河南的灾荒救治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 同时,政府和民间的灾荒救治行为有很大的局限性,一系列因素限制并影响了其救 荒行为。而政府和民间救荒的不力或失策使灾荒救治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一系列严重 的社会问题。晚明河南灾荒的发生固然有纯气候变化的因素,但主要是由政府救荒的不 力和失误造成的,即人祸加重天灾。 关键词:晚明;河南;政府;民间;灾荒救治 i n 柚d e n tc l l i 矾,妇i n e 柚di t ss o c i a lh a n nh a da l w a y sb c e nas e r i 叫s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1 1 1 e9 0 v e r n m e n t sa i l dt h ep h o p u l a c eh a dp a n i d p a t e di nt l l cf 袖cr c “e fj nv 商o u sd e 伊e e s , a t t e m p t i n gt or e l i e v et h eh 蛐f l l n :b e s t r i 飞es t a t eo fh e n a nw 龉as p c c i a ld i 蚵c t ,佃叩啪t a mi ni 锶g l m 铲a p b i c a ll o c a t i 佣衄a c c o u t o fi t sn e 籼c s st 0t h em l 缸go 曲t r co fm i n gd y n 觞t y s i n c ct h cl a t cp c r j o do fm i n gd y n 舔t y ,i t h a db c e n 枷o n gt h ed i s 舡i c l sw h c r ef i 皿i n cw 勰m o s ts e v c f e t h c 自e q u c n t0 珊瑚c e so f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w e mm o s ti l u c n t i a lj n 也eb a d n t ot h cs o c i c t y ,m b t c r y 锄dw a n d c r i n g n o o d e d ,p e a s 柚t sr c v o l t e do 蛐t i n u a l l y 血t h 髂ch a df o 】m c da 肿a tt a tt ot h cs o c i a l0 r d e r , a d 如r 吐坨釉r c ,t o t h e i c i 印缸g 硼雌c 啦o f m j n g d y n 鹤t ya n d t h c l i f b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o f t h c c o 衄衄s t h eh 锄o ff 栅i 鹏r c s t 谢t ht h ci n t 锄s 蚵a n d 台e q u 曲c yo fn a t u r a ld i s 鸹t c ri t s e l f , a n dm o r cw i mt h cr c l i e v i n ga b m t yo ft h cs o d c t y b e i n gc o n f 幻n t e d 丽t h 也cs c v c r cf a m 血c 如h e 咖缸i a t cm i n gd y n 鹄t y ,b o t l lt h cc c n 缸a i a l l d删 g o v e m m e n t s 柚dt h e p o p u l a c c a c t c di n c 0 e s p o n d c e 锄dd r e w u p c o u t e 珊c a s u r c s a uo ft h 锄w c r et h eb 鸽i cf o r c c si nf h m i n er e l i c fi nh 强a n ,i m p 0 s i n gt l l e i r o w nr c s p c c t i v c 硼u c n c c s u n d c rt h es o c i a ic o n d i t i o n sa tl h a tt i m c ,9 0 v e m m t sw e f e p i c d o m j 啪m j n t h c f a m i n cr e l i c f 趾d t h cp o p 曲啪h a d t oa c t 啪d c i t h c l e a d e 曲i po fa n d i n c o n c e nw j t ht h cg o v 锄e n t s b c mi n n u 衄c c de a c ho t h c rv i n i l 砷1 y ,t h cr e l i c v i n gc 助f t so ! e a c ho f b a t h w o u l d a v a i l 也c o t h e r 锄d t h c f 如血i c 坤h e f i ng c n 啪1 h 州t a b l yf a m i n er c l i fw 叫l dj n v o l v ct h cs o c i a lp r o b l e mi nv 面伽sa s p c d s 柚dl e v e l s t h cs y n m 鹳i so fp 0 l i t i c a l ,c c 咖i c ,锄dt h eo t l l 盯f a c t o r sd e d d c dt h c 删c v i n gc 丘c c t bt h e f a m i n e 地l i e fi nh c n a n a t i 铭0 fm c 蹈眦璐a n da d i s0 ft h c 鲫础咖瞰殂t sa n dp o p l l h :eh a d r c u c v e dt h eh a mf a m i 丑ch a di 删酗c dt 0s 锄e 怯t c n t ,蛆dr e d u o c dt h cm 嘣a l i t y 删l t e db y w 强d 曲g s 0 c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o u l dg o w h e d s t os o m ce x t c n t ,a n d d a lo r d 盯r c m a i n e d c 0 咀l p 锄t i v c l ys t e a d y t h cf h m j n cr c b c fo ft h cg a v 锄m c n t sa n dp 叩岷l a o e j l lh c n a nh a d p r 0 伽c d r t a i nc f c c c l s m n w h i l e ,i n 丑u c n c e db yas c i i 髂o ff a c l o 璐,t h cf a m i n c 删c fo ft h cg d v 锄m 蛐t s 柚d p 叩u h c ew 如q 曲cl j m i t c d i 北m d e c y 粗dm i s s t e p ss h m kt h ec m 斌o f 鼬妣r c l i c f ,拙d r 蝴d t c di nas c r i 骼o f 蛳的惦s o c i a lp t d b l 锄s t h eo c c u i c n so ff 趾j n ci nh 佃趾i nl a t e m i n gd y n 勰t yw c r cd l l cm o r ct o 也ej n c 髓k i e n c y 柚dm i 鹋t c p so f 留d v c m m c n t a lr c l j c v i n g ,t l l 如 t 0p cd i m 撕cf a 咖d r h u m 锄d e f c c t sa g 伊a v a t c dn a t u r a lc a l 锄m 髑 k e yw o r d s :l 丑t cm i l l gd y n a s t y ;h 如缸;g o v c 衄c n t ;p 印u l e ;f a m 血cr e l i e f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鲎查塑日期:z 噬、9 印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墨墅! ! 坠指导教师签名: 二l 之窆豳 日 期:翌! ! :! ! ! ! f 日 期:t 三罐,五厶2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鼙! 塑二生电话:! ! z 2 二! ! 通讯地址:墅丛! 童搁拉亩鳖鲨3邮编:丛! ! ! i 钳3 j 引言 灾荒史研究可谓是从二十世纪初期直到现在史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具体到明 代河南的灾荒研究,学术界的有关成果还不是太多。但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还是或多或少 地涉及了这一课题。 首先,在相关的研究成果中,赵昭著明代的灾荒救治,研究了明代救灾制度的 建立和变革,救灾的主要措施,并关注了民间的救荒括动和荒政中的弊端;赵玉田的明 代北方灾荒的社会控制,指出作为明王朝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北方( 相对于南方) 是经 济落后地区。明朝的重南轻北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及实践、北方经济开发与社会整合中 不切实际的盲目作为,加之l 临灾与灾后社会控制的失措是北方灾荒频仍的症结所在a 赵 玉田的明代北方的灾荒与农业开发) 主要研究灾荒对北方农业开发的影响、政府对灾 荒的社会控制以及三者之闻的互动关系。蒋武雄的明代灾荒与救济政策之研究;陈 关龙明代荒政简论,陈氏认为明代( 尤其是中期以后) 自然灾害是非常频繁的,明 代的治荒政策包括劝诨农桑、民食调挤和蠲赈养恤等方面。作者认为明代前期救荒效果 较好,而中后期救荒效果却大打折扣,救荒机能的衰竭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叶依能 明代荒政述论,该文分析了明代荒政的特点、明代的救荒措施,并对明代荒政的社 会效果进行了评价。马雪芹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作者认为水利工程的衰落和森 林的破坏是导致该时期河南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第二,河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专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河南水旱灾害河南省水 文站编写的河南省历代丈水大早年衷,萧廷奎等编写的河南省历史时期干旱的分 析,盛福光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 ,壬屯5 、王挺梅台著的河南省历代旱涝 等水文气候资料,王屯5 的中原地区历史旱涝气候研究和预测扎这些专著主要从自 然灾害学的角度分析河南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着眼于灾害的史料整理,对其社会影响、 灾荒救治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则关注甚少 第三张九洲的t 光绪初年的河南大早及影响,作者对光绪初年发生的大旱及其 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苏新留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作者认为 民国时期是河南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不仅灾害出现的频率高,而且灾害的强度也 非常大。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资料的爬梳,重建了河南省水旱灾害的等级 序列,并且对水早灾害的变动和蔺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苏全有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 几个问题,苏全有、张秀娟晚清河南灾荒的影响论述,两文对近代河南灾荒所造成 的社会问题作了分析;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作者分析了民国 时期河南的灾害概况、应对机制,并分析了灾害打击下的乡村民生、乡村经济和人口问 题;叶飞鸿河南的灾荒( 民国2 1 年至2 5 年) ,王志法 ,马宗晋、陈玉球等主编:灾害与社会 ,北京:地震出版社,1 9 9 0 年3 月第1 舨,第2 w 页 o 张全明、王玉德等:中国五千年生态文化) ( 上、下册)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2 月版,第1 1 8 9 页 o 罗祖德:旦夕祸福话灾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牡,2 0 0 0 年版,第5 页 6 农民起义严重威胁乃至推翻明政府的统治。政府为救治灾荒以及消除灾荒所导致的消极 影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有甚者,灾荒中产生的流民、饥民乃至农民起义使相 当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政府为安辑流民、镇压农民起义常常加重政府的统治危机, 甚至倾覆自己的统治。如果救治不力,政府就会陷入“灾荒一灾荒危害一灾荒救治更 大灾荒”的恶性循环之中。灾荒的出现通常是政府发生统治危机乃至灭亡的信号之一, 河南又靠近明王朝的统治中枢,它的治乱直接关系到明王朝统治的安危。明朝人对此有 深刻的认识,“中原,天下安危所系”回,“腹心受病,视四肢为较甚”o 。河南若发生大 规模的社会动乱,将直接波及明王朝的统治中枢一京畿地区,还有可能切断明王朝赖以 立国的生命线谤运。故明朝政府对河南的治乱十分重视。万历二十二年,河南发生大 灾荒,刑科绘事中杨东明在饥民图说疏中谈到“臣闻君为民之父母,民为君之赤子。 今赤子既已无聊矣。而君父何恩坐视哉且民者君所恃以富贵也。欲保富贵不可使民饥 而死,使民饥而死欲保富贵得乎? 放保民所以保社稷、弃民所以弃国家”o 出于维护自 己统治利益的需要,政府常常在灾荒发生前后采取一系列的灾荒教治活动 对于民间来说,灾荒导致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灾荒以及灾荒所造成的危害给生态环 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必将如尉灾荒的严重性。在灾荒的打击下,民间利 益遭受巨大的损失。在灾荒中,一部分人死于饥荒或由饥荒所导致的战乱,普通平民的 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处于衣食无着,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灾荒 中产生的大量饥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就会演化为流民运动和农民起义。这样,人 为的祸害将大大加剧灾荒的危害性。普通平民是灾荒的直接受害者,他们所遭受的损失 也最为严重。他们迫切需要防灾、抗灾。民间在承受灾荒的打击的同时,还要经受社会 动乱的痛苦。灾荒产生的流民运动和农民起义必然冲击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历史上, 每当大灾之年,灾民们常常背井离乡,不得不抛弃祖坟和翘堂,不褥不离开父母与亲朋, 为了生存,传统的忠、孝、慈、悌之类的道德已被人们丢在一边,活命对他们来说是第 一大要素。”回地主阶级担心饥民暴动而威胁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保住自己的财产和地位 也迫切需要灾荒救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希望加强灾荒的救治工作,把 灾荒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灾荒救治的效果越好,政府和民间的利益就越能得到 最大程度的保障。基于此目的,政府和民间为救治灾荒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刘益安簿点校:怀i 爱流寇始终录,沈阳;辽沈书社,l 鲴,年1 0 月第1 版 。顺搪河南通志 卷1 】。 。扬东明: ,北京:北京大学如版社,1 粥8 年1 0 月第一版,第6 驾员、6 1 3 页 。( 明) 钟化民:赡豫纪喀l 。丛书集成韧糖第姻6 6 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9 年版。第九黄 。申时行:请蔡遗柬琉 古今图书集成,第韶册翌济稿,藿1 0 1 荒破部( 艺文8 埔第8 3 2 嚣页 9 ( 清) 魏橹;救荒策) - 赡聋纪略及其他二种 = 册,且书集成初端( 6 6 ) ,1 9 卯年1 月补印,商务印书馆出 版,1 9 3 9 年1 2 月初版,第4 页 。t 万历起居注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簿8 年1 0 月第l 舨,第7 6 4 _ _ 7 酷页 。( 明) 林之盛撰t 皇明应谥名臣备考录 者九功业名臣都鲁史钟化民,万历懈奉,文海出舨社有限公司印彳亍,元 明史料丛编第一辑,民田7 3 年十月,第9 7 9 页 9 神宗实录 卷1 卯,第3 黯册,万历1 6 年4 月戊午条 1 1 善引导。”国政府也常常有意识地鼓励商人从丰熟省份向河南运送救灾物资。一方面,商 人获得了获润,同时他们贩运的物资有力地缓和了灾区的救灾物资缺乏问题,从而有利 于河南的灾荒救治。如万历二十二年,河南发生大灾荒,“钟化民乘传至豫,赈银未到, 先驰檄各省出米地方,母得遇来,以阻皇恩。且得便宜参究。远近驰禁,米商一时鳞集, 米价减五之四,民困立生”o 。灾荒发生时,灾区的社会秩序一般都不太稳定,惜命如 金的商人往往会裹足不前。这全靠政府能否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 除了商人之外,中央政府还鼓励其它民间力量参与河南的灾荒救治工作。在明代, 民间力量自始至终参与灾荒救治。到了明代后期,由于政府财政的困难和灾荒的空前严 重,民间力量在灾荒救治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救荒活动中,政府和民间的力量 常常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政府的救荒活动不仅借助于民间捐献,也往往邀请民间 人士参与,而民间的救荒活动更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多次出台鼓励民间捐献救 灾财、物的政策,并对那些参与灾荒救治的义民、义士给予旌表等荣誉。明代的河南地 方志中专门有义民、义士、义行等栏目,就是对这些人士救荒事迹的记载。此外,灾荒 发生时,普通平民更是站在灾荒救治的第一线,直接参与灾荒救治工作,同各种自然灾 害作斗争。如万历2 3 年9 月,“括帑5 0 万,役江北、山东、河南人2 0 万分黄导淮”。 普通平民是灾荒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最为也最为沉重。有时候他们不 仅仅是倾家荡产,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 四) 朝廷千方百计减免河南的赋、役负担。灾荒发生后,河南没有能力继续承担 昔日的赋税负担。中央政府往往通过蠲免、改折等途径减免河南的赋税、徭役等负担。 蠲免分为灾蠲和恩蠲。蠲免以灾蠲为主,恩蠲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当遇到皇帝即位、太 后生日等重大庆典日,中央政府常常实行恩蠲,河南也包括在恩蠲范围之内。如泰昌元 年8 月丙午,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诏日:“先次恩诏,各省直自二十九年起至3 4 年 止,各项钱粮查系小民拖欠,悉与蠲免” 灾蠲指政府在灾荒发生后所采取的蠲免行为。 蠲免的项目为起运和存留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田租、积年逋赋、杂役、站银、秋粮、 挪借、新垦遗粮、停征等下面是部分年份的蠲免情况: 万历8 年1 0 月庚戊,“河南怀庆等府灾诏蠲本年额赋及减折屯粮有差,仍支仓储赈 之”。因为河南受灾,蠲免河南所属万历9 年应派河堡夫银6 万两。o ; 万历1 4 年7 月辛丑,户部复:。河南巡抚袁贞吉奏报该省灾伤重大,比之寻常不同, 审时度势,要宜破格优恤乞将吏、承、贴、班等项银共三万七千九百三十六两有奇奏 留各赈,仍将被灾地方分别轻重蠲免。”俱从之。 万历1 9 年8 月丁酉,“以河南地方连岁灾伤民困已极,准于1 6 年分如新乡获嘉汲 县1 3 州县不分起运存留尽行溺免,温县孟县济原等1 1 县系存留者呖留本处支用,如系 。史玉芹等编:中日全史救灾史 ( 简读车)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3 5 页 。( 明) 钟化民:蔗豫纪略丛书集威初编) 第6 6 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9 年版,第4 页 。谈迁:田榷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1 2 月第1 版,卷7 7 ,第4 7 6 0 页 o 光宗实录 眷3 ,豢昌元年8 月丙午条 。明神宗实录) 卷1 0 5 ,万历8 年1 0 月庚戊条 掣神宗实录卷1 7 6 万历1 4 年7 月辛丑条 】2 起运京边钱粮现贮在库者限一月内解部,从抚按之请也”。 万历3 5 年3 月辛卵,“砑免河南裕州沈丘商丘永城虞城夏邑舞阳叶县上蔡新蔡西平 等十三州县新垦遣粮”。口 万历4 4 年2 月,“河南饥,户部请鹭税粮四万二于两籴谷赈之”罾 崇祯1 5 年6 月辛亥,“免开封、河南、归德、汝州去年田租”。母 改折是把漕粮的一部分或全部征收银两,代替本色的输纳,这既可使国家免受除豁 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灾区人民减轻了输纳米麦的负担,这对救荒是有明显作用的。 “被灾州县暂从改折,即所谓不留之留也。”西下面是部分年份的改折情况: 万历1 1 年,“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各府州县应征万历1 1 年牧马草场子粒余地租银俱 量免十分之三,其备用马匹除本色外,万历1 1 年征派折色者每匹价银免三分之一。其 十一年征派本色者于十二年折色内亦免三分之一”。 万历2 7 年1 1 月,“中州灾,各府州县以轻重免征、改折有差,仍敕有司多方赈济”。 o 万历4 3 年,河南巡按梁祖龄言:“本省每年例该正改兑米三十一万石,临德二仓米 八万石,不意自春抵夏河j 匕三府点雨未沽,汝南一带淫雨如注禾黍湮没,水旱并见,人 情汹汹,恳乞轸念民艰,俯查往例将正兑米每石折银九钱五分,改兑米每石折银七钱五 分, 临德二仓米每石折银八钱俱限十月内征完解纳应国课无亏而生民亦有赖矣户部覆 称粮糈仓庾实关军国,全折则边储可虞,不折则救灾无策,应量改折一半,其一半仍令 运纳本色。”上命如议行。回 除了蠲免和赈济外,中央政府还采取种种办法为灾民创造谋生、就食的条件。如万 历1 5 年二月辛己,工科给事中郭显忠条陈救荒之策日:凡山东河南山陕北直隶风阳等 处将大夥盐徒严捕外其余硝卤地方昕贫民煎鬻易米度日,不许一概禁约。国河南灾荒发 生后,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政府免去河南的许多赋、役等负担,就极大地支持了 河南盼灾荒救治活动如万历二十一年河南水灾前后,户部奉旨通查各处赈济银米情况, 河南的赈灾钱财包括存留、挪借及太仓给发“共银三十七万九千四百八十两零,留漕米 十万石”这就为河南的灾荒救治提供了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力、物力保障 中央政府大规模的砑免、改折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救灾,政府往往节俭 宫廷和政府财政开支。“夫天地生财,止有此数,设法巧取不能增多,唯加意撙节,则 其用自足。”如万历9 年4 月,河南等地发生自然灾害,明神宗采纳张居正提出的节 神宗实录 卷2 3 9 ,第3 9 5 船。万历1 9 年8 月丁酉条 。神宗实录) 卷4 3 1 ,第4 3 0 册,万历3 s 年3 月辛卵条 神宗实录) ,第6 4 册,誊5 4 2 ,万历4 4 年2 月戊申条,第1 0 3 0 2 页 粜祯实录) 卷1 5 怀宗端皇帝十五) ,崇祯1 5 年6 月辛亥条,第2 酾页 。t 神宗实录) 卷1 9 0 ,万历1 5 年9 月已丑条 。万历起居注二,北京:北京丈学出版社,1 9 鹋年1 0 月第一版,第2 6 5 页 。神采实录卷3 4 1 ,万历”年1 1 月已一条 神宗实录) 卷5 3 5 ,第4 4 8 册万历4 3 年8 月甲午条 。抻宗实录 卷l 必,3 髓册万历1 5 年二胃辛已条第1 2 页 万历实录l 卷2 7 l ,万历踅年3 月王午豢 ”( 明) 张居正tt 张太岳集卷4 3 着评户部进呈捅砧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 蚺4 年版 1 3 俭宫廷费用的建议。国政府财政支出的节俭使政府可以调集更多的财、物支援地方的灾 荒救治。 ( 五) 政府为保障救灾的效率而不断整治荒政中的弊端。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救 灾的效果。在灾荒救治中,如果发生主管官员有灾不报、侵吞救灾钱财等行为,就会使 救灾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晚明河南灾荒救治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屡见不鲜。连远在深 宫之内的万历皇帝也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万历1 5 年8 月庚申,他曾说:“今日灾疠频仍, 良由有司贪墨,不恤百姓。”。) 有的官员甚至敢于掩饰农民起义。基于此,中央政府不 断整顿吏治,多次颁布整顿吏治的法令。如万历2 2 年正月2 0 日已亥,神宗教谕吏部: 凡遇升迁行取考察等项一以安民弭盗实政为抚按有司之黜陟。 此外,朝廷为使灾民了 解朝莛意向,杜绝地方官吏的舞弊行为,对救灾实行“榜谕小民”,加强了平民百姓对 灾蠲的社会监督作用。如万历9 年5 月因河南受灾,明神宗令“河南地方各项拖欠钱粮, 尽行蠲免,以苏民,并着抚按督率有司遍行晓谕,使知朝廷恩惠。”每一方面,中央政府 严厉惩治备荒不力者以及救灾中的贪污腐化行为;另一方面,朝廷对救灾有功的人员给 予表彰。万历2 2 年,“河南大饥,人相食,命钟化民兼河南道御史往赈”。 因为他在河 南的救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朝廷给予他很高的荣誉。甚至在他死后,万历2 7 年6 月甲午,“赐原任河南巡抚钟化民祠额名忠义”。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荒 政中的弊端,使灾荒救治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灾荒救治 一、地方政府的各荒措施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灾荒救治中发挥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 高高在上,大多是作一些象征性的表率行为、制定出大致的救灾策略,具体的救灾事物 仍然依赖地方政府去贯彻执行。同时,小农经济是分散的、贫穷的,它无力抗拒自然灾 害的侵袭。“明清时期,由于日益加重的人口压力和生态环境破坏,灾害的频率和破 坏程度也愈加强烈,个体农民躲避防御灾害的能力也愈来愈依赖官方的赈灾系统的庇 护。”o 这样,遗方政府就必须在灾荒救治中发挥主导作用灾荒对地方政府造成的巨大 冲击,也迫使其对灾荒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旋将直接关系到灾荒 救治的最后效果。 地方政府重视河南的备荒。与临灾救治相比,各荒是最佳的救荒方式。“救荒之策, 先事为上,当事次之,事后为下。先事者,米价未贵,百姓未饥,吾有策以经之,四境 安饱,而吾无救荒之名,所谓美利不言是也。”o 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大到总督、巡抚, 小到知县,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抗灾、救灾的权力。朝廷也不同程度地把备荒、救荒的权 力下放给这些地方官员。洪武2 6 年,明太祖责成地方官员“务要时常整理琉浚各处闸 坝陂池,以利农民引水灌田。”o ;嘉靖1 1 年奏准,“凡赈济,专贲巡抚,会同司府州县 等官,备查仓糜盈缩,酌量灾伤轻重,应时搏节给散,巡按母得准行”晷;“布致使掌 一省之政,水旱疾疫灾浸,则请于上蠲振之”o 知县的职权为“凡养老、祀神、表 善、赈饥、恤穷、通贷之事时省而敦行之若岁大歉,请于府于省于抚按藩臬而时 蠲减焉,无幸富强苦贫弱。”o 等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可以和用这些权利进行灾荒救治 活动。为了弭灾于未然,地方政府一般都积极从事备荒话动 一般来说,那些贤明、称职的地方官员部极为重视境内的农业、水利、仓储等备荒 建设。 “古称任官惟贤才,凡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令,足以致治劬地方官员出于爱民的 责任,出于自己政绩的考虑或者迫于上司的压力,总是不同程度地重视辖境内的备荒建 设。“牧民者,下车之始,即须详查境内山溪、某处应疏浚泄水某处应筑防蓄水,陂塘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軎与中墨社会历史结杓k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牡第2 3 4 _ - 2 3 5 页 。( 清) 魏禧:救荒策 ,焉聋纪略及其他二种) 二册,丛书集成初稿( 稻) ) 1 帕9 年1 2 月初版,1 9 年1 月 补印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 页 嘴学聚:圈朝典汇) 眷1 9 lt 工部六水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影印本 。( 明) 李东孵纂、申时行重肇:i 万历会典) 卷2 1 1 抚按通饼,文海出版社1 9 黯年影印奉 。( 攮) 张廷玉,明史,毒7 5 ,志5 l ,慧京:中华书届,l 蝌年版,第1 8 姆页。 。王圻t 续文献通考l 奄l 加,北京:理代出版社,1 9 蹦年,第鼢3 页 。明太祖实录 卷9 0 ,洪武7 年6 月虎午条 1 5 堤坝,坏者修之,废者复之,水利既兴,令民多各谷种,分别播种。”。一个称职的地方 官员总是不同程度地关心所辖境内的各荒建设。 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在各荒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南地方志中大量记载地 方官员重视农业、仓储的事迹。大到总督、巡抚,小到知县,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自己 的作用。知县由于直接管辖一县,他们在备荒中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这些备荒行为大 致包括重农、仓储等方面的内容 重农方面:天启、崇祯年间,“河南近年中州抚院,督民凿井灌田”。万历初年,“程 逊知南阳县,兴复召父水陂”。o 万历年间,“商赉知获嘉县,获地多荒瘠,为其牛种农 器劝民开垦”。回万历2 2 年,“范锡授许卅守,春秋巡行郊野见田土荒芜者给以牛种,惰 者惩之,民投牒至庭,令纳茅根,即犯罪者衡其重轻亦令纳茅根为赎。堆积如山,籍而 掌之,民皆不解所以。及砖城工起,用茅根烧砖人获利益而荒芜开垦”。 仓储方面:万历年间,黄茂知唐县,创建预备仓,积谷备荒。 万历年间,河南道 监察御史钟化民在河南劝科农桑、重视纺绩,重新修复常平仓和义仓。万历2 2 年,“范 锡授许州守,预备仓谷多邑烂锡创制令屋皆高爽,下铺以板,外遥孑l 窍积谷几三万斛, 无升斗烂者,其法甚善,前此未有也”。肇知县王用正,“万历间由举人谒选得考城,每 岁至秋令积粟于仓倍于他日。”。万历年间,袁应泰就任临漳知县时,“邑有预备常平二 仓,谷至数万不为多矣。公狁思不给,捐应得奖银并已资籴谷千石以备赈”。o 二、地方政府的抗灾活动 灾荒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进行积极的救灾活动。“灾荒赈济,除中央直接发帑发 粮外,更多的是由各她官府就近赈济。”o 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着灾区,对地方灾荒的救治 有着地缘和职责上的便利条件。地方政府的救灾活动将直接关系到河南灾荒救治的成 败。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一) 灾荒发生后,地方官员向朝廷报告灾情,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援。地方官员可 以直接向朝廷报灾,也可以通过上级间接向朝廷报灾。万历9 年题准,“地方凡遇灾伤, 州县官亲诣勘明,申星抚按,巡抚不待勘报速行奏闻,巡按不必等候部覆,即将勘灾分 数、作速具奏,以凭覆请赈恤”,并对报灾、勘灾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奖惩规定。o o 寄湘渔父:救荒六十策 各荒之策筹农摹,台北:文海出版社,第l 页 。徐光启:农政全书眷5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 年舨,第9 5 页 o 南阳县志 卷7 裥祀志名宦) 。第5 0 9 页 曙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5 3 7 册河南遇志三,卷5 5 名宦中) ,第2 昭页 o 许昌县志,卷8 官师上,第4 1 8 4 1 9 页 o 庸县志 卷5 宦绩志,第2 页 。( 明) 钟化民:赈豫纪略) ,丛书集成初编第酶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9 年版,第1 3 一1 4 页 o 许昌县志,卷8 官师上,第4 1 7 页 ot 考城县志 卷1 31 人物列传名宦 ,第7 8 5 页 - ( 明) 徐汝翼:裒公去思碑记k 光绪稿漳县恚,眷1 2 艺文- 记上 o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第三册,北京t 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孵1 0 月第1 版,第1 5 3 7 页 o 申时行等重任:明会典) 卷1 7 灾伤,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再2 5 年9 月初版,第4 6 6 页 1 6 田朝廷派人勘灾,情况属实后,受灾地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赈恤。勘灾主要有巡按主持, 如万历3 3 年1 1 月山东、江西、河南三省受灾,明神宗命三省巡按亲自勘灾后才同意按 例蠲免。巡按勘灾属实后,朝廷一般会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下面是部分地方官吏向 中央报灾的情况: 万历1 2 年,“何选由进士任临颍,时值岁旱,他郡邑未有以早上闻者,选独言之不 置,得蠲免”。固 万历2 2 年春正月已亥,“河南大饥,人相食。给事中扬东明绘饥民图以进。副使崔 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粪,囊示巡按御史陈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览之动容。甲子免河 南田租,遣光禄寺丞钟化民斋帑金赈之”。曰 万历年闻,“河南地方连岁灾伤,河南抚按请求,得以蠲免数县起运、存留以及其 它宽减措旖”。 万历3 1 年,“时值岁荒民多饥疫,知县岳和声条上灾状砑遗赋广储峙极力补救民得 少苏”。 崇祯初,“王建和知汝宁,甫下车,见属邑涝早不均,即细勘灾状,上其事于诸司 因得疏闻蠲其田租。民赖以不困”。 ( 二) 地方各级官员做出表率,想方设法探讨救灾良法。地方官吏在赈灾之政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捐献家产,甚至亲自参加救灾的具体工作。万历1 0 年,“岁大侵, 知县刘启坤手持灾状自监司乞糈三万以赈,又自代民输租民始大苏”。回万历2 0 年,“李 孟春为西平宰政务,顾频年饥谨,逋负者甚多,盂春以灾侵之余弗忍督责,乃取家资于 蕲以应”。 万历2 1 年,“岁大侵,良乡知县李邦祯捐谷三百石助赈,所存活甚众”。圆崇 祯1 1 年,“王世秀任归德推官,值岁大饥,捐俸施粥活者甚众”。o 他们为民父母,积极 探讨救灾良法,并付诸于实践。如针对万历2 2 年河南大灾,巡抚钟化民曾提出比较合 理的救灾方法;“今遭灾荒,辄仰给于内帑,此一时权宜之计,岂百年经久之规哉? 惟 以本乡所出,积于本乡;以百姓所余,敖于百姓则村村有储,缓急有赖,周济无穷矣。” ( 三) 地方官员举行求雨等祭祀活动,希望借助神灵的保佑达到消灾弥难的目的。 陈大道,“万历时知南阳县,时岁屡饥,庚寅春三月不雨,播种维艰,大道仿汉董氏春 秋繁露所载于泰山庙东隅设台祈祷如期获雨田野沾足”o 万历”年,“自夏历季不雨, 百姓惶惶。叶侯冯未庵惆然忧之斋沐拜祷靡神弗周倾之大雨竞日夜父老士女以手 。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1 7 灾伤 ,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 5 年9 月初版第4 铂页。 o 明神宗实录 卷4 1 5 ,万历3 3 年1 1 月丙子条 o 影印文潭阁四库全书,卯7 册,河南逼蛊 ( 3 ) 眷酃名宦下, o 陈鹤t 明纪 卷4 3 神宗纪5 ,田学整理社出版,民嗣2 4 年初版,第4 4 3 页 ”神宗安录,眷2 3 9 ,第3 9 s 册万历1 9 年8 月丁麦条 重傣汝南县志 卷1 大事纪 据昆田陈伯嘉謦、李成功等纂,民国2 7 年石印本髟印,第1 3 4 页 9 重修汝南县志) 卷6 循吏考) ,第3 2 8 页 o 嘉庆涉县志 卷4 秩官名宦 o 西平县志 卷2 0 文献名宦 ,第6 6 9 页 ot 夏邑县志) 卷6 人物右) ,第6 8 卜_ 6 8 6 页 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5 3 7 册河南通志三 卷5 5 名宦中) ,第2 5 8 页 o 南阳县志 卷7 柯祀志名宦l ,第5 1 2 页 1 7 加额曰:兹侯膏泽我而粒我者也”。回黄中色,“万历中知河内县,敏练过人爱民以诚, 尝遇旱徒步祷雨,甫出郭雨如注。岁凶多方赈济,全活甚众”。求雨等祭祀活动属于精 神救灾。“物质救灾是精神救灾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的精神救灾会使物质救 灾发挥出更大作用。”o 。在求雨等祭祀活动中,官员与百姓在感情上达到沟通,这可以 安定灾时百姓动荡不安的心理,稳固救灾秩序。明代河南地方志记载:河南各地建有大 量的龙王庙、城隍庙、刘猛将军庙。地方官员、民间人士不惜花费巨资修建如此众多的 庙宇,充分说明了祭祀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四) 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使其不至于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教版(广西、宁波)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太阳能研究报告-查找与替换》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考核试卷
- 统计法治培训
- 涤纶纤维在现代农业技术与智能温室产业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展望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风险管理批发考核试卷
- 小学美术浙美版一年级下册12 手指印画教学设计
- 肿瘤科护士述职报告(22篇)
-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培训
- 链家内部培训
- 汪塘承包合同协议
- 2025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承包餐馆协议书模板
-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年版
- (省统测)贵州省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历史试卷(含答案)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 第三方房屋抵押担保合同
- 2025年山东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GB 19762-2025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枢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校园零星维修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