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藏象理论的基本思维与观念,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对养生防病、疾病诊治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同学尤其是初学者,往往感觉其内容抽象不好理解,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可能由此望而却步甚至偃旗息鼓。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有诸多原因,其中思维方式尚未转变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的中学教学重视数理推论,直观形象教学,虽然对于中医的学习也具有适用性,但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原创性的思维方法,如果尚未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就难以理解中医学所阐释的医学道理,更不能在中医这块圣地内纵横驰骋。“数理化脑袋”转变为“中医脑袋”,藏象学说的构建既有基于解剖学方法获得的直观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察的方法下所把握的宏观生命规律。藏象学说中脏腑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是受多重因素影响(解剖学知识、医疗实践的积累、对生命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体悟、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等)且涵盖了人体多种生理病理的抽象的概念。,故,学好藏象理论必须建立以下观念:脏腑功能的认识观以象测脏的推断观生理、病理互证观取象比类的求证观五脏中心的整体现形神合一的统一观医理服从临床的验证观。,一、脏腑功能的认识观,黄帝内经时代,古代医家对脏腑的部位、结构、形态等有颇多记载,而且有些论述在当时大大超越世界水平。如教材相关论述: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心“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等。,如果顺着这样描述思路去理解,则就会对诸如“肾藏精”、“肺通调水道”、“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等诸多认识难以理解。藏象中的“藏”,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在直接观察法(解剖方法)和间接观察法(整体观察法)等异质方法下构建的理论体系,因此也决定了“藏”的概念是在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某些功能成分所形成的“功能性结构”,是功能单位。如上述,心如倒垂之莲蕊,心主血脉等无疑是基于解剖观察获得的认识,但“藏神”之功能则是通过整体观察所赋予的功能。,用脏腑功能的认识观才能真正理解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如:“左肝右肺,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确立了脏腑功能认识观,才不会钻进脾“似马蹄”、“如镰刀”;肾形如豇豆等这类牛角尖里面,去认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肾主藏精等功能,而怀疑中医的原创性和科学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信心。,二、以象测脏的推断观,何谓“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或现象。要研究内脏是否正常,更多的时候,并不是要打开胸腹腔观察内脏之形态变化,而是通过整体观察,观察其外在的征象(临床表现)进行推断。即“有诸内必行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于藏象生理、病理的机制探讨。(“象”“脏”)如心主血脉,怎样判断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从脉、舌、面、胸部感觉等外在之“象”推测内在之“脏”。若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则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舌红活荣润,脉和缓有力,节律整齐。,心气不足:面色huang白、舌淡白、脉弱而无力、胸闷、心慌,并表现处相应的气虚表现。心血亏虚:面白无华、脉道空虚、舌淡白、脉细弱无力、心悸,以及血虚表现。心血瘀阻:脉涩、或结代,面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胸部憋闷疼痛等瘀血表现。,初学中医,如果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能适当地参考相关中医各科教材,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可能会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生理、病理互证观,中医药有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形成以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中医的临床实践融于理论之中,而临床实践是基础,是根本。,从临床角度言,思维认知的顺序应是: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概念中基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故阅读时,应适度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如“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保证机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不纳气则摄纳无权,呼吸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从临床表现中证实病理亦或生理,从而得出这一概念。,四、取象比类的求证观,取象比类指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或社会现象等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人体之生理、病理,或药理等的一种思维方法。不论其科学性如何,取象比类法一直在中医学中广泛的运用。,五脏分属五行,以五行而言,并非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呈现的属性特点与五行特性相类比,从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归属。如事物的属性特点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中医学习中不能用“望文生义”的方法去理解、解释中医的相关理论。,藏象理论中的取象认识:如,“藏象”的第二层含义,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或现象:“南方色赤,入通于心”、“脾主长夏”等。如,为简明扼要地说明各脏在人体中的作用与地位,分别冠以“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仓廪之官”等。,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对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医问题至关重要。象的思维贯穿于中医学的全部如,对阴阳属性的理解,自然界向阳的为阳,背阳的为阴。据此认为凡是光亮的、温热的,受热以后物质易动、向上等特点的属性均属阳,反之则属阴。,再如,病因学中论述六淫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自然界中的风善行、变幻无常,高山之巅风特别大,而风吹则动,类比人体,出现动摇不定,善于变化,病位在头在上的疾病等,多责之“风”邪袭扰。湿邪,自然界雨过之后道路泥泞,粘滞难行,类比人体,则出现重浊、黏腻不爽等疾病,多责之“湿邪”为患。药物中水蛭活血、天麻熄风等,五、五脏中心的整体现,整体观包括人体自身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统一。藏象学说的最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其中,尤其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这个观点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实现机体的统一。(2)在心的统帅下,实现机体的统一。(3)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4)局部与整体的统一。(5)阴阳相对动态平衡。(6)五行生克制化。,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分别配以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以及孤府三焦。在十二经脉分别为六阴、六阳经相配。“心为君主之官”,强调心在全身之中的“君主”地位。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不论是五脏六腑,还是精气血津液,均不但具有其物质性,还必然有其不同的功能,反之,有其功能的存在,才能维持这些物质的生命力。,以五脏为中心,每一个脏分别有“在体、在窍、在志、在液、其华”之说,即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阴阳相对动态平衡观贯穿在中医学所有学科中。教材基本理论模型“五脏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亦强调五脏阴阳协调平衡。从某种意义讲,可以用一字归纳中医“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制化关系,从而达到机体各脏之间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协调平衡的关系。,六、形神合一的统一观,中医学中的形神关系,实际上就是物质与功能、形体与机能、躯体与精神的关系。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如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形),又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神)。有气这种物质才具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一功能。所以精、气、血、津液这些构成形体的物质均有不同的功能。,根据“脏腑功能认识观”,中医更重视其功能的研究。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产生物质,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又如灵枢平人绝谷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等(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而气血的营运、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须受神的主宰。,中医还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生理上:五脏的生理活动统率全身整体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意识思维等活动。病理上:情志失调必然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和气血病变必然导致情志上的变化,如内经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等之说。,七、医理服从临床验证观,中医理论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并反复验证,才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实践性是中医的灵魂。中医理论不是束之高阁的“藏品”,故不应“赏而不用”,也不应从文字到文字。,鉴于中医理论的实践性,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对包括藏象理论在内的临床问题主动用中医理论去分析、解释。如水肿的形成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血的运行与哪些脏腑功能相关气逆属“实”?出血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只有这样学习,才有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拓展-再如:何谓“阴盛格阳”?如何治疗?何谓“无形之痰”?试举例说明。等均需要我们能用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阴盛格阳,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而见真寒假热的病理状态,又称“格阳”。临床应采用“热因热用”从治法,以治病求本。临床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又见身热、面热、口渴不欲饮等,用通脉四逆汤,温补阳气以回阳救逆。,无形之痰:指津液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类特殊的病理变化,不见其形质但只见其症,如头晕目眩、心悸、呕吐、神昏癫狂、肿块、苔腻、脉滑等。痰邪易阻滞于脏腑之中呈现多种病症,因脏腑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用治痰饮的方法治疗有效。,再如,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应如何理解?“必”显然有商榷之处。经文中的医理还须在临床上验证,“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强调正气不足,邪气才有可能入侵,造成疾病的发生。但也应了解“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邪气不但是重要条件,而且还可能是“决定”条件,如疠气,刀枪虫兽等。,1.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加深理解1.1结台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生活常识之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阴阳的概念抽象难懂,在学习时可结台省内外相应地名,如济阳县、蒙阴县、华阳宫等理解阴阳源于日光向背的渊源以及相应的属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学习方法简介,结合冬天雪后化雪时山之南北坡与河之南北岸之不同,理解“阳主热、阴主寒”的特点;结合现代科学的有关成果,如以正负离子、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等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阐述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以自然界南风(热带风暴)与北风(寒流)的抗争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来解释阴阳消长平衡、以及阴阳偏盛偏衰所出现的寒热变化。,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会产生苔藓等,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如以“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寒性凝滞、收引的特点;以夏天雨后的泥泞,说明湿性重浊、粘腻的特点等。取象比类,通过寻找浅显的生活实倒理解深奥的医学道理。,1.2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以过度思虑用脑可致失眠、健忘、纳呆、消瘦等神经衰弱病症,说明中医学过思伤及心脾,并由此加深对心主神志、脾主运化功能的理解;,1.3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加深对中医理论科学性认识如对于心主神志的理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可结台中医临床精神、情志性疾病从心治疗获得痊愈进行理解外;还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如汉字中凡与思维、情志有关的活动皆有心”或“竖心”旁,如想、念、意、怨、惊、怕、忧、慌等;,结合现代医学中有关心脏供血与大脑思维有密切关系帮助理解:现代医学究表明:大脑总重量为13001500克,约占人体总体重(如60千克)的2.2,而大脑在工作(思考)时所需血量为心脏总搏出量的15,氧耗量则占全身氧耗量的23以上;充分体现了心主血与脑主思维的密切关系。,2.归纳异同,总结规律,帮助记忆,2.1歌诀记忆法将一些难以掌握的内容编成歌诀,进行记忆如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可概括为“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2.2归纳记忆法对于相关或相似章节的内容,注意从整体把握,找出其共同规律帮助记忆。如藏象学说五脏中每脏的内容都分为:主要生理功能和五脏与志、液体、窍的关系两部分;而五脏的生理功能中又可为:含义、表现、生理病理三部分;五脏与体、窍的关系,则可从体窍的作用、体窍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体窍的生理病理表现三部分来记忆。如此,掌握规律,执简驭繁。可事半功倍。,2.3比较记忆法对于有些容易强淆的内容,剜注意鉴别找出其异同。如:血与津液,相同点:米源相同、性质相似、功能相近;不同点:运行有别,血行脉中,滓液则可行脉中可行脉外;其相互关系,血与津液可以相互转化。,六淫病因的比较包括: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等等;六淫中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邪气,百病之长风邪,有明显季节性暑邪,易袭阴位湿邪易伤肺燥邪,易困脾湿邪,易扰心火邪等等;六淫中具有部分相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邪气,如属阴的邪气寒邪、湿邪;易伤津火、燥、暑邪;既伤津叉耗气火邪、暑邪;只伤津不耗气一燥邪,等。,此外,如:痰与饮;津与液;营与卫;瘀血与血瘀;内寒与外寒;伤寒与中寒;实热与虚热;外感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考作曲试题大全及答案
- 经验总结盈利性育婴师考试备战试题及答案
- 现代文献组织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激光与微纳加工结合探讨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专业学生实习内容分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考试思路转换与提升试题及答案
- 翻译辅助测试题及答案
- 药物流通环节的管理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 考生心得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的相关技能考题试题及答案
- 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2024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含附表-带只更改标红部分-操作简单)
- 小学英语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语法规则及练习题含答案
- NB-T+10110-2018风力发电场技术监督导则
- 自卸车检验规范
- 某核电项目机械贯穿件安装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基于单片机的接触器控制器设计
- 50t汽车吊性能表
- 建筑幕墙设计说明(最新规范)
- [工学]日产200吨复合果蔬汁的工厂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