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n a n a l y s i so fu p g r a d i n g o fc h i n a s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t r a - -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c a n d i d a t e :z h a n gj i a n g s h u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w a n gh o n g l i n g 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c h i n 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 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不断的细化,逐渐由产品层面深 入到工序层面,产品内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产品内国际分工是一种特殊的 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分工结构,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在 空间上分散化展开,分布到不同区域,每个国家( 或地区) 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 特定环节,最终形成跨区域或跨国家的生产网络体系。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 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从生产简单产品到生产复杂产品,从低技术产业到高技术产业 的传统产业升级路径,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面临 许多挑战。首先,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逐渐衰弱;其次,传统 的产业升级模式下我国产业在产品生产价值链中获取附加值较少;第三,传统的产业升 级模式将我国产业锁定的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因此,依靠生产更高级、更复杂或更高 技术含量产品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传统升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形式,产业 升级的模式必须由产品层面上升到工序层面,在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深化产 品内国际分工,通过在生产产品工序层面的升级和在产品生产价值链上的攀升来实现我 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指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 之路,并梳理了相关的文献;第二部分首先提出了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实了通过深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 构;文章第四部分根据上面的论述,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并给出了我国产 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品内国际分工;产业结构升级;动态比较优势 a b s t r a c t i l l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n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c o n t i n u e sr e f i n e m e n ta n d g r a d u a l l yc h a n g ef r o mt h ei n d u s t r y l e v e lw e n td o w nt ot h ep r o d u c tl e v e l ,i n t r a -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sr a p i d l yo nag l o b a l s c a l e 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c o n t i n u et ot r a n s f e rt h el a b o r - i n t e n s i v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a n d s e r v i c e ss e c t o r st o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 ,a n dr e t a i nt e c h n i c a la n d k n o w l e d g e i n t e n s i v es e c t o r s , o c c u p yt h es t r a t e g i cl i n ki nt h ev a l u ec h a i no fp r o d u c t i o n a sa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y , c h i n ah a s g r a d u a l l ya d d e dt oi n t r a p r o d u c t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a st h em a i nf e a t u r eo f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v e r t i c a l 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s y s t e m 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u p ,c h i n a se c o n o m yh a ss u s t a i n e d r a p i dg r o w t h ,b e c o m i n gt h ew o r l d si m p o r t a n tt r a d i n gp o w e r , b u tm a d e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s or e v e a l e dan u m b e ro fp r o b l e m s a l t h o u g hs o m eo fc h i n a s i n d u s t r y , s i z ea n dc o s th a v es o m ea d v a n t a g e s ,b u to v e r a l ls t i l li nt h el o w e n d ,l a b o r - i n t e n s i v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s e c t o r s w i t ht h er a p i d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o fs u r r o u n d i n gc o u n t r i e sa n d r e g i o n s t h a th a v em o r ea f f o r d a b l el a b o rc o s t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 ,l e s sl a b o r - c o s tc o m p e t i t i v e i n d u s t r i e so f c h i n aa r el o s i n g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w i t h o u ti n d u s t r i a lu p g r a d i n ga n dan e w g r o w t h m o d e l ,c h i n aw i l ls o o nl o s eas t r o n gd r i v i n gf o r c e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ot h en e w c e n t u r y , t oa c h i e v ei n d u s t r i a lu p g r a d i n g ,a n dg of r o mab i gt r a d i n gc o u n t r yt ot r a d ep o w e r b e c o m e sm o r eu r g e n t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a s k st h eq u e s t i o n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c a r r i e so nt h eu p g r a d i n go f i n d u s t r i e si sm o v e st o w a r dt h et r a d ep o w e r f u ln a t i o nf r o mt h et r a d i n g c o u n t r yt h er o a dw h i c h m u s tb et a k e n ,a n dh a sc o m b e dt h er e l a t e d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f i r s t p r o p o s e do u r c o u n t r yp r e s e n t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p a t t e r ne x i s t st h eq u e s t i o n ,t h e nc o n f i r m e df r o mt h et h e o r y a n dt h er e a ld i a g n o s i st w oa s p e c t st h r o u g hd e e p e n si nt h e p r o d u c t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 l a b o rt ob ep o s s i b l et op r o m o t eo u rc o u n t r y s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ea r t i c l et h i r dp a r ta c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b o v ee l a b o r a t i o n ,p r o p o s e do u rc o u n t r yu p g r a d i n go fi n d u s t r i e sw a y , a n dh a s g i v e no u rc o u n t r yu p g r a d i n go fi n d u s t r i e sc o n c r e t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k e yw o r d s :i n t r a - p r o d u c t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u p g r a d i n go f a n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d y n a m i c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i l 目录 一、导论1 ( 一) 问题的提出1 ( - - ) 文献综述1 1 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综述1 2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文献综述2 3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综述3 ( 三)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5 ( 四)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6 二、我国传统的产业升级路径及面临的问题8 ( 一) 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8 ( - - ) 我国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面临的问题一1 1 1 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动力不足1 2 2 产业获取附加值能力较弱1 4 3 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1 5 三、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带i j 与实证分析1 6 ( 一)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锘l j 1 6 1 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1 9 2 国际投资的传导机制2 1 3 国际产业转移的传导机制2 2 ( 二)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2 7 1 变量选取2 8 2 实证检验一2 9 四、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x , - j - 策3 5 ( 一) 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3 5 1 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 5 2 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 6 ( 二) 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3 8 i i i 1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3 8 2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3 9 参考文献4 0 致谢4 2 l v 一、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导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不断的细化,逐渐由产业层面深 入到产品层面,发达国家不断将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产品内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也逐渐加入到以工序 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了升级。但是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也暴露出了许多的 问题。中国某些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总体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 型j j n - r _ n 造环节。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从生产简单 产品到生产复杂产品,从低技术产业到高技术产业的传统产业升级路径,已经无法适应 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面临许多挑战。首先,传统的产业升级模 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逐渐衰弱;其次,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下我国产业在产品生 产价值链中获取附加值较少;第三,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将我国产业锁定的全球价值链 低端位置。 随着近些年来周边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不少以 劳动力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产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中国经济发展若不通过产业升级寻求 新的增长模式,将很快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现产业升级, 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问题变得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 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视角下的产业升级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结构 升级的对策建议。 ( 二) 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综述 h o f m a n n ( 1 9 3 1 ) 根据近2 0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 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 霍夫曼 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比例 的变化趋势,可以把工业化划分成四个阶段。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 湖北人学硕+ 学位论文 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而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是不发达的;第 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规模 仍然要比资本品工业的生产规模大得多;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继续增长,规模 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占据主导 地位,其规模大于消费品的生产规模,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p e y t t & c l a r k ( 1 9 5 7 ) 通过对三大产业间劳动力分布的变化及其趋势的研究,得出具 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性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 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人均收入迸一步提高,劳动力又向第三次产业移动。从劳动 力在产业间的移动趋势看,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 逐渐增加。 s i m o nk u z n e t ( 1 9 8 5 ) 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 产业结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应表现为 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份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过程。其中,在工业 化中前期,第二产业逐渐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而第三产业则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 所;到工业化后期以后,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 展的主体,既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有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2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文献综述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分工结构,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 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化展开,分布到不同区域,每个国家( 或 地区) 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最终形成跨区域或跨国家的生产网络体系。 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环节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全球产品生产价值 链切片式地分散于若干个国家( 或地区) 的经济现象,早在2 0 世纪6 0 7 0 年代便引起 了经济理论学界的关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管理学对“价值链”、 “供应链”、“外 包 、“代工 等问题的研究,区域经济学对于“产业集群 问题的研究,国际经济学对 “国际生产网络 、“分散化生产”、“垂直分工 等问题的研究,都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 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考察,也获得了不少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 0 年代,这个时期的产品内国 际分工模型基本上属于阶段生产模型,例如v a n k ( 1 9 6 3 ) 、m e l v i n ( 1 9 6 9 ) 以及w a n e ( 1 9 7 1 ) 利用两阶段生产模型来研究在全部工业品都可以成为其他行业投入品的条件下 2 一、导论 产业间商品流动的牵连关系,这是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型的雏形;b a l a s s a ( 1 9 6 5 ) 、c o r d e n ( 1 9 6 6 ) 、j o n e s ( 1 9 7 1 ) 以及b h a g w a t i & s r i n i v a s a n ( 1 9 7 3 ) 利用垂直两阶段生产模型来 研究有效贸易保护问题;d i x i t & g r o s s m a n ( 1 9 8 2 ) 利用多阶段生产模型来研究要素结构 变化和政策变化对一国比较优势边界的影响。 进入2 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逐渐盛行,并开始走向成熟。这 个时期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一般经济理论( g e n e r a lt h e o r y ) 进行了研 究,例如k r u g m a n ( 1 9 9 4 ) 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现象描述为“分割价值链 ( s l i c i n gu pt h e v a l u ec h a i n ) ,分析了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下,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经济冲击,并得 出结论:南方国家的兴起和其在全球化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会危机北方国家的经济利益, 产品区段全球分工生产是一个“双赢”的过程。b h a g w a t i & d e h e j i a ( 1 9 9 4 ) 用“万花筒 式比较优势”( k a l e i d o s c o p e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 定义产品内国际分工,他们综合考 虑了北方国家将产品的低区段放在南方国家后,北方国家非技术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工资 率分别受到的影响。f e e n s t r a & h a n s o n ( 1 9 9 6 ) 利用连续中间产品投入的生产模型分析了 美国将一些产品的生产区段外包给国外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失业和工人报酬 的下降。l e a m e r ( 1 9 9 6 ) 将产品内国际分工定义为“非本地化 ( d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并得 出了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扩大了世界收人差距的结论。 2 0 世纪末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h u m m e l , r a p o p o r t & k e im uy i ( 1 9 9 8 ) 利用投人产出法得到结论,九十年代全球贸易的增长大部 分来自于“垂直分工贸易”( v e r t i c a l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b a s e dt r a d e ) ,并且他f 门指出,随着贸 易壁垒的下降、交通的便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垂直分工贸易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 贸易的主要方式。h u m m e l ,i s h i i & k e im uy i ( 2 0 0 1 ) 重新利用投人产出法,采用十个 o e c d 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分工的贸易出口占到这些国家总出口的 2 1 ,1 9 7 0 1 9 9 0 年二十年间,垂直分工贸易增长了3 0 ,垂直分工贸易出口的增长占 到了这些国家出口总增长的3 0 。k e im uy i ( 2 0 0 3 ) 建立了一个加人垂直专门化( v e r t i c a l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 变量因素的动态李嘉图模型,并运用现实世界贸易数据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7 0 的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能够被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模型解释。 3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综述 f e e n s t r a & h a n s o n ( 1 9 9 6 ) 将连续统概念引入中间品贸易理论,通过建立要素连续统 模型( t h ec o n t i n u u mo fi n p u t sm o d e l ) 分析发现,在同一产业内部,发达国家一般将技 3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术含量较低的生产工序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自己则保留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工序,双方 各占据生产价值链中的某个部分,其结果扩大了参与各国的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相 对工资差距及相对就业,同时又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g e ( 1 9 9 9 ) 以垄断价格模型作为基准定位,发展了一个动态模型用于分析出口加工区对一国经济开 放和转型的作用,并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适应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 和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积极影响。g e r e f f i ( 1 9 9 9 ) 通过研究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路径, 分析了产品内分工下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工贸易参与产品 内国际分工,从简单的组装生产开始,利用不同工序或区段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可以向 上游溯升到复杂工序与零部件的贴牌( 0 e m ) 、设计代工( o d m ) 生产,向下游延伸到 自有品牌的市场销售,这一方式为发展中国家从中汲取经验,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位、 方向及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庞大同( 2 0 0 1 ) 认为,发展加工贸易是落后国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对 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有重大作用。张蕴如( 2 0 0 1 ) 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 应该将加工贸易作为切入点,引导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潘悦 ( 2 0 0 2 ) 站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角度,认为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 沿着全球产业化链条不断地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攀升,进 而实现产业升级的便捷途径。张辉( 2 0 0 4 ) 全面地考察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思路, 对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产业升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刘似臣( 2 0 0 5 ) 运用f e e n s t r a ( 1 9 9 6 ) 要素连续统模型分析了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 级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加工贸易产业内部的升级。蔡小勇( 2 0 0 6 ) 认为产品内贸易能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体是由 跨国公司构成,而且在中国本土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序生产,产品内贸易带动下 的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容易造成国内产业的“低端锁定 和对跨国 公司的“技术依赖 。张纪( 2 0 0 7 ) 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 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其产业结构的维系与演进不仅受 到国内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国外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变 动,科技、知识的扩散与溢出,都会通过种种传导机制传递到国内来,最终促进本国产 业结构的升级。张明志( 2 0 0 8 ) 认为国际外包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促 进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外包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通过“学习效应”和自主创新,可以快速 4 一、导论 切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条。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通过产品内国际分工来专门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并不 多,而且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机构升级的理论 基础和影响机制不够清晰;其次,在实证研究方面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三)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本文首先提出了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占领全球价值链 高端的必要性,接着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粗放的扩张模式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没有 太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动力主要依靠以f d i 为主体的加工贸易、 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没有提升制造业获取价值的能力和高度加工化和重工业化没有改 变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然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实了通过深化产品内国际分 工可以提升一国的产业结构。最后,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 径,并给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对策。 本文的框架结构如下: 5 湖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i 提出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框架结创新与不足 i 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结构 l 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 i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l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图1 - 1 论文框架结构图 ( 四)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通过产品内国际分工来专门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并不 6 一、导论 多,而且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机构升级的理论基础还显薄弱; 其次,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机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不够清晰; 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缺乏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和产品出口结构的逐渐优化所显现出来的问题 与弊端入手,用具体数据说明当前我国只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只是经济大国而 不是经济强国的事实,然后分析了外部因素,即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一国( 或地区) 产 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接着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升级 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的结论,最后根据前面所进行的分析,提出 了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本文有以下创新点: 第一,提出了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即动态比较优 势的变迁,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和生产要素积累效应来实现; 第二,详细阐述了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第三,利用v a 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产业结构升级与 产品内国际分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7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二、我国传统的产业升级路径及面临的问题 ( 一) 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9 5 ,令世界瞩 目,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占g d p 的比重从1 9 8 2 年的3 3 4 下降到2 0 0 8 年的1 1 3 ,第三产业占g d p 的比重从1 9 7 9 年的2 1 6 上升到2 0 0 8 年的 4 0 1 ,而第二产业所占g d p 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维持在4 5 左右。但是,我们也应 该看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依然不高。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第 三产业占g d p 的比重为6 0 7 0 ,2 0 0 0 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 的比重更是达 至u 了7 5 。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2 1 中国各产业增加值占g d p 的比重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也就是工业化的过程,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大 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在工业化初期,轻工业特别是 纺织业首先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工业的主导行业,这个时期也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 时期;第二,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导的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 煤炭、电力、冶金、化学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也称为资金密集型工 业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电子、机械等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也称为技术密集型工 8 二、我国传统的产业升级路径及面临的问题 业的发展阶段;第三,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目前,一些工业化发达国家或地 区正在步入这一时期,即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微电子、激光、机器人、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核能技术、新型材料等新兴的高技术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传 统工业的面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以高科技工业为主导的第三时期,也称为知识密集 型工业的发展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也遵循这一规律。根据现有的 71 资料,可以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槿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彩f u 6 勺 首先,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轻纺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由 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轻纺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并大量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 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吸收,重化工业开始迅猛发展。重化工业 的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内部的升级,2 0 0 0 年- - 2 0 0 6 年,重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6 0 2 上升到7 0 0 。 表2 - 1 重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 全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 业总产值的比重( ) 1 9 9 86 7 7 3 7 1 43 8 6 5 5 3 55 7 0 6 6 7 1 9 9 9 7 2 7 0 7 0 44 2 1 9 2 0 6 5 8 0 3 0 2 3 2 0 0 0 8 5 6 7 3 7 5 1 5 7 9 26 0 2 0 4 2 4 2 0 0 19 5 4 4 95 7 8 1 2 16 0 5 6 8 5 8 2 0 0 21 1 0 7 7 6 56 7 4 2 0 76 0 8 6 1 9 2 2 0 0 31 4 2 2 7 1 29 1 7 7 3 76 4 5 0 6 1 7 2 0 0 41 8 7 2 2 0 71 2 4 5 6 6 76 6 5 3 4 6 8 2 0 0 52 2 2 3 1 5 91 5 0 2 0 0 86 7 5 6 1 8 5 2 0 0 63 1 6 5 8 92 2 1 7 4 3 7 0 0 4 1 2 9 2 0 0 7 4 0 5 1 7 72 8 5 5 3 77 0 4 7 2 1 6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其次,从生产简单产品到生产复杂产品。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产业结 构很不完善,许多产品无法生产。经过3 0 年的发展,在以进口替代为主导的经济战略 的指导下,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已经能够生产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所需 的大部分基础产品。在改革丌放初期,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未经加工的煤炭、石油、原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木等原材料和农产品为主,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制成 品的出口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导。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从1 9 8 0 年的 4 9 7 提高到2 0 0 8 年的9 4 5 。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2 2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 第三,从低技术产业到高技术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产业技术水平落后, 加上资金匮乏,投入的研发资金非常少,低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 引入f d i ,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投 入到产品生产中研发资金也逐年增长,高技术产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高 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重要作用。经过3 0 年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行业的增 加值占g d p 和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0 0 5 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8 1 2 8 亿元,比2 0 0 4 年增长了2 8 ,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g d p 的比重达到4 4 ,而1 9 9 6 年的高技术产业 的增加值占g d p 的比重只有1 8 。2 0 0 5 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 1 8 2 5 亿美元,比 2 0 0 4 年增长了3 2 ,占外贸总出口的比重达到2 8 6 ,而1 9 9 6 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 全国外贸总出口的比重只有8 4 。如下图: 1 0 二、我国传统的产业升级路径及面临的问题 1 2 0 0 0 1 0 0 0 0 g8 0 0 0 i j 6 0 0 0 粤4 0 0 0 2 0 0 0 o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2 0 0 02 0 01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 年份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2 - 3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3 5 3 0 2 5 删2 0 蔓1 5 1 0 5 0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 d p 比重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 移”j ? j 气溉 i 同 一 i 1 日 庙:一,= i ;量l 一 ,n。冈;哪。目 擎$ 爹擎萨妒梦萨梦梦 年份 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 d p 比重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 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2 - 4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 d p 比重和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 ( 二) 我国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面i i 备的问题 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主要得益 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依托比较优势,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生产组装,这是符合 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内国际分工 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主流,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切割成不同的片段分在多个国家( 或地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区) ,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面临新的的挑战。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分工结构,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 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化展开,分布到不同区域,每个国家( 或 地区) 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最终形成跨区域或跨国家的生产网络体系。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属于高附 加值环节,而制造环节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属于低附加值环节。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角 度来看,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制造环节则处于价值链的低 端。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下,我国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却 属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制造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只能获取很低的附加 值。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动力不足 三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依靠开放经济部门的升级,带动国内整体产业 结构的升级。而开放部门的升级则主要通过以f d i 为主体的国际代工( 加工贸易) 来引 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来实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 工贸易尤其快速和活跃的增长。1 9 8 0 年到2 0 0 2 年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2 7 ,是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四倍以上,是我国非加工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2 0 0 8 年的进 出口加工贸易总额是1 9 9 8 年的6 倍左右,是1 9 8 8 年的3 6 倍还要多。同时,进出口加 工贸易总额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 9 8 1 年的5 7 上升到 2 0 0 8 年的4 1 1 ,其中1 9 9 6 1 9 9 8 年所占比重达到了一半以上。 二、我国传统的产业升级路径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进也口加工贸易总额 1 2 0 0 0 1 0 0 0 0 暴8 0 0 0 攀6 0 0 0 翠4 0 0 0 耻2 0 0 0 o一 梦萝梦梦箩尹爹梦梦梦梦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图2 5 中国加工贸易总额及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趋势图 但是,a n t 贸易是利用国外零部件和其他资源在本国进行加工、制造、装配,然后 将产品销往国外而发生的贸易,这一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价值被控制产品的研发设计和 流通营销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攫取,而国内所获得的价值增值部分很少。这种实现产 业结构升级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近年来随着周边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与地 区( 如越南、印尼等) 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产业结 构继续升级的动力将不断减弱。根据联合国2 0 0 2 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如果将劳动生产 率因素考虑进来,我国劳动力低沉本的相对比较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而且以外商为主 体的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营方式,使得加工贸易出口对进口的依赖性 很高,中间产品对国内的替代作用减弱,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辐射力度减小,阻碍加工贸 易关联效应的发挥,弱化了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用。 表2 2 考虑劳动生产率因素的劳动力相对成本比较 单位劳动成本相单位劳动成本相 国家 国家 对中国的倍数对中国的倍数 美国 1 3 印度 1 4 日本1 2 印尼 0 9 瑞典1 8 菲律宾 o 7 新加坡 1 3 马来西亚 1 1 韩国o 8墨西哥 0 7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1 3 湖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量本土企业试图通过国际代工这种方式获取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机会,但实践 证明,这种产业进步的“外资依赖路径”并不成功。不少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指出,如 果在产业升级上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外资的技术溢出,我国产业将被长期锁定在全球价 值链的低端,产业结构升级将失去可持续的动力。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只有通过 不断的技术升级,沿着产品生产价值链不断向上攀升,占据价值链高端,才能真正实现 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产业获取附加值能力较弱 产业获取附加值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产业相对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以 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获取较高的附加值,而劳动密集 型产业获取附加值的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国虽然制造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高技 术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但是这并没有提升我国产业获取附加值的能力。拥有高附加值 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不能代表可以获取高附加值。 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 美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大约是1 0 美元,1 0 美元的零售价减1 美元出厂价,总共是9 美元的价值。9 美元的价值透过6 大 块所创造出来,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这些全部由欧美国家所控制,而中国企业只占据其中1 美元的产值,其中包括3 5 美分 的劳动力报酬和6 5 美分的原材料成本。缺少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企业的致 命弱点,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价格, 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在数量的大规模扩张背后,得到的利 润微乎其微。又如温州的打火机,以点滴利润挤垮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同类企业, 占据了世界打火机市场8 0 的份额。然而他们只是得到了几分钱的出厂价,并让自己成 为了不折不扣的世界级打火机生产工厂。又如深圳的横岗眼镜部落,年产眼镜近两亿副, 占全球眼镜份额的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