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doc_第1页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doc_第2页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doc_第3页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doc_第4页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临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护理部2017年09月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二) 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二、护理问题1. 舒适的改变 2. 焦虑 3.自理能力下降4.知识缺乏5. 潜在并发症 猝死三、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 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 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 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 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 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 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 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 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 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四、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6. 定期随访,出院后半年内每13月随访1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诊时间,在电池耗尽前更换起搏器。 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2疼痛的性质、部位、起始时间、持续时间。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情况,四肢动脉搏动情况。4 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二、护理问题1. 舒适的改变 2. 疼痛 3. 恐惧 4. 潜在并发症 休克、猝死三、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执行心脏大血管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 心理护理:病人对手术成功与否必然担忧,多与其交流,介绍手术方法、预后及术后护理,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冒,预防交叉感染,练习深呼吸和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4. 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提供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病人多进食。5. 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运动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如病人感到腰腹部剧痛、心率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6. 做好心外科病人手术前常规准备。(2)术后护理1术后早期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维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过高致吻合口出血;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多巡视,防止外渗,停药时逐渐减量,以免高血压反跳。2注意肢体感觉、运动、血运情况,观察皮肢色泽、温度及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及充盈度,判断吻合口是否通畅。3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观察有无出血、气体排出,有无乳白色半透明的乳糜液流出,必要时测定引流液中是否含有脂肪颗粒。4注意观察意识恢复情况、瞳孔大小、双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射等;使用呼吸机时用冰帽护脑,适当镇静减少躁动,以减少大脑耗氧量。5腹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术后应禁食,行胃肠减压,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如有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应考虑有无腹腔内出血或腹膜后出血。6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需抗凝治疗,用肝素或华法林抗凝,监测 PT 值,防止抗凝不足或过量。(三)健康指导要点1.加强营养,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饮食。2.注意休息,适量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3.如抗凝者,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塞。(四)注意事项1.术前应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血压。2.因手术面积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引流量。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二) 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三) 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四) 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五)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二、护理问题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三、护理措施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四、健康教育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2. 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等。3. 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教会患者服地高辛前自测脉搏,当脉搏低于60次/分钟时暂停服药,如头痛、恶心、出汗、视物模糊等及时复查。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律失常(cardiac dys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心前区不适感、气急、呼吸短促、手足发凉、眩晕、黑曚、晕厥、抽搐、神志不清、甚至猝死等。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二) 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三) 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曚、晕厥、气短、胸痛等。 (四)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二、护理问题1. 活动无耐力 2. 有受伤的危险 3. 潜在并发症 猝死三、护理措施1. 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昏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2.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3. 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电复律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等。4.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滴速,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5.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若低钾时,给予含高钾食物,如橙子、香蕉等。6. 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四、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定期复查。2. 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感染,以防诱发心力衰竭。3. 嘱患者多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4.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ematic valvular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心悸、胸痛、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重度二尖瓣狭窄者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二) 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三) 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四)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二、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 2. 有感染的危险 3.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栓塞三、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注意热型,以协助诊断;观察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及疼痛不适等。3.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心衰者应限制钠盐摄入。4. 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5.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副作用。6.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健康教育1.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2. 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定期复诊。3. 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根据心功能情况选择好妊娠与分娩时机,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造成生命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二) 评估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三)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心率、心律、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四)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二、护理问题1. 疼痛 2. 活动无耐力 3. 有便秘的危险 4. 焦虑、恐惧5.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三、护理措施1.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以减少心脏负担。2. 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3. 入住CCU监护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抢救物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4.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盐酸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予硝酸酯类药物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5. 心肌再灌注治疗(1) 溶栓治疗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脑血管病变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并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溶栓后密切观察胸痛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及有无心律失常、心肌损害标志物的改变。(2) 在急性期有适应症的患者,应尽快实施PCI,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详见冠心病PCI围术期护理常规。6. 起病后2天内给予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适宜低热量、低脂肪、低盐的清淡饮食。 7.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8. 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四、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持情绪乐观,戒烟酒,戒烟是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2.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3. 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随身携带急救用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脂制剂疗效较差时,应及时护送就医。4. 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及呼叫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临床表现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可有头痛、眩晕、疲劳、心悸、耳鸣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高于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一、评估要点(一) 评估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 评估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了解血压的波动范围,询问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三)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二、护理问题1. 头痛 2. 有受伤的危险 3. 焦虑4. 知识缺乏 5. 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三、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2. 饮食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低于6g),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补充优质蛋白高,钙和钾盐的清淡饮食,戒烟限酒;。3. 定时监测血压,观察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立即通知医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急剧骤降。4.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应注意体位低血压的发生。5. 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6. 给予心理护理,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四、健康教育1.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患者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便秘,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2.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