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同一性的重建——试论蒯因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同一性的重建——试论蒯因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同一性的重建——试论蒯因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同一性的重建——试论蒯因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同一性的重建——试论蒯因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荔芳 山符j 一月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研 的 作 体 由 摘要 摘要 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一般认为,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 踏入同一条河流 的论断已经给出了同一性的基本概念,即同一性就是某物与 自身的绝对同一。但是这一概念却长期受到质疑,一些哲学家并不承认这个概 念的有效性,例如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种概念不能提供任何信息,毫无价值。 当然,还有一些哲学家则肯定了这一基本概念,并由此出发,对同一性问题做 出新的诠释。 对于蒯因而言,不仅肯定了同一性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同一 性关系、同一性标准等相关核心内容。特别是“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这一 本体论承诺的认可标准,直接承认了同一性在检验实体问题上的认识论地位。 可见,作为本体论承诺理论框架下的同一性问题,已经不能仅用同一性概念可 以描述了,需要更全面具体的描述模式。 本文正是在归纳总结蒯因的同一性概念、同一性关系和同一性标准等相关 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三个层次整合为一种具有递进关系的循环描述模式,从而 证明蒯因对同一性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前人单一概念模式,是对同一性涵义的 重建,不仅仅是一种整合或发展。然后根据同一性涵义的重新解读,进一步分 析蒯因承认的两个实体物理对象和类,从而又证明了他对实体问题的重建。 再后,依据这些基本理论的重建,对一些学界争论已久领域的问题做出新的诠 释,也证明蒯因的同一性理论为这些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总之,蒯因对同一 性问题的论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确是脱离开了单一概念的描述方式,将其 引入了递进循环的多层结构,是对同一性问题的重建,同时其解释也带有明显 的实用主义色彩。 关键词:同一性同一性标准本体论承诺实用主义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i d e n t i t yi nh i s t o r yh a sc o n t i n u e du n t i ln o w g e n e r a l l y s p e a k i n g ,h e r a c l e i t u s s t a t e m e n tt h a t o n ec a n n o t s t e p t w i c ei n t ot h es a m er i v e r d e s c r i b e d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o n c e p to fi d e n t i t y , t h a ts o m e t h i n gi st h es a m ea so n e s e l f b u ts o m ep h i l o s o p h i e r sh a sd i f f e r e n ti d e a s t h e yd i d n tm i n kt h a tt h ec o n c e p tc a n p r o v i d eu sv a l u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 , s u c ha sw i t t g e n s t e i n i nc o n t r a r y , s o m e o n em a d e g o o du s e o ft h ec o n c e p tf o rt h en e w e x p l a i n a t i o no fi d e n t i t y , s u c ha sq u i n e f o rq u i n e ,h eg e n e r a l i z e df i o mt h ec o n c e p tt ot h er e l a t i o na n dt h ec r i t e r i o no f i d e n t i t y t h ec r i t e r i o no ft h e o r yo fo n t o l o g i c a lc o m m i t m e n ti s n oe n t i t yw i t h o u t i d e n t i t y ,w h i c hi sak i n do fe p i s t e m o l o g yi ni d e n t i f y i n gt h ep r o b l e mo fe n t i t y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w en e e dt o d e s c r i b ei d e n t i t ym a k i n gu s eo fd i f f e r e n ta n dv a r i o u s m e t h o d s 1w a n tt od i s c u s st h a tt h er e b u i l d i n go fi d e n t i t yf o rq u i n e st h e o r yi nt h et h e s i s , n o to n l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d e n t i t y b e c a u s eh ei n t e g r a t e dt h er e l a t i o na n dt h e c r i t e r i o nb ym e a n so ft h ec o n c e p to fi d e n t i t y t h e s ea s p e c t sf o r man e wk i n do fm o d e o fi d e n t i t y a n dt h e n ,1w i l la n a l y s et w ok i n do fe n t i 缈- p h y s i c a lo b j e c t sa n d c l a s s e st h a tw e r ea d m i t t e db yq u i n e f o rp r o v i n gt h er e b u i d i n go fe n t i t y a n d1 w i l lp r o v i d es o m en e we x p l a i n a t i o nf o rs o m ea r e a sw h i c h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i n h i s t o r yh a sc o n t i n u e du n t i ln o wa n dt e s t i f y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 s ea r e a sb e c a u s e o fi d e n t i t y a saw h o l e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a r es o m ep r o b l e m so fq u i n e ss t a t e m e n ta b o u t i d e n t i t y , i mc e r t a i nt h a th er e b u i l tt h ep r o b l e mo fi d e n t i t ya n dm a d eg o o du s eo f p r a g m a t i cc h a r a c t e r k e yw o r d s :i d e n t i t y t h ec r i t e r i o no fi d e n t i t y o n t o l o g i c a lc o m m i t m e n t p r a g m a t i s m h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第一节重新解读“同一性 的涵义 1 1 1 同一性是一个概念 1 1 2 同一性是一种关系 1 1 3 同一性是一种标准 第二节对“同一性 关涉的实体重建 第二章同一性问题在蒯因理论中的体现 第一节逻辑哲学中的同一性 第二节意义理论中的同一性1 6 第三节语言习得理论中的同一性1 9 第四节可能世界中的同一性2 2 第三章评述2 5 第一节同一性是带有实用主义特色的认识论标准2 5 第二节多层次整合而成的同一性问题2 7 结论3 0 参考文献3 1 致谢3 2 个人简历3 3 引言 引言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事物。它们有些曾经存在过,现在却消失了;有 些不仅过去存在着,现在存在着,未来也依然可能存在着。若此,我们如何识 别这些一直存在的事物呢? 如何将这经历了风霜雪雨、散落在茫茫尘世中的某 个事物或个体寻找出呢? 换句话说,我们如何保证这是同一个事物或个体呢? 这也就开始了我们探讨的问题同一性问题。 对于同一性的争论由来己久,而最近几十年,问题则越来越集中和鲜明。 根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对“同一性( i d e n t i t y ) ”的阐释,现在的争论主要 集中在人格同一性( p e r s o n a li n d e n t i t y ) 上,特别是跨时间的个体同一性( p e r s o n a l i d e n t i t yo v e rt i m e ) 。一般而言,同一性问题有两个比较激进的观点。一个是g e a c h 所认为的,没有假设的绝对同一性,而只有相对同一性;另一个就是l e w i s 所 主张的,同一性并非哲学上的问题,而是自明的、毫无疑问的概念。另外,同 一性也常被分化为两个层次:一个被称为质化的同一性,主要指那些带有极端 相同的性质或特性的事物之间所具有的相同性;另一个被称为量化的同一性, 指完全的质化的同一性,也就仅适用于一事物与它自身之间的同一。因此,同 一性问题一直处在争论之中,依旧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1 一般认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论断已经描述出 了这样一个概念,即同一性作为事物在时空上与自身的绝对同一。但很多哲学 家却认为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澄清同一性,甚至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来看待 同一性以及同一性问题,例如维特根斯坦,就认为“说两个东西是同一的,这 是无意义的,而说一个东西和它自身同一,就是根本什么也没有说。 z 也就是 说,一事物与其自身相同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不能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性”本身也在不断演进和充实着,后来比较著名 的观点就是莱布尼茨的不可区分的同一性原则,即“在一给定的话语的语词中, 彼此不可分辨的对象应当解释为对这个话语是同一的 j ,以及休谟的关于“外 1 e d w a r dn z a l t a ( e d ) s t a n f o r de n c y c l o p e d i ao f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m e t a p h y s i c sr e s e r e hl a b 2 0 0 9 2 ( 奥)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贺绍甲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 :8 0 3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5 8 引言 部对象的观念来自于同一性的误解 等等。 正当对同一性讨论的如火如荼时,2 0 世纪后半期的一位最杰出的分析哲学 家威拉德冯奥曼蒯因,没有局限于以往的同一性的研究方法,而是跳出 那些同一性单一概念化或单一原则化的框架,重新解释和构建了同一性问题。 就他而言,关于同一性的最著名的论断就是“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这几乎 成了他的一句口号,而这个口号实际上是作为他的本体论承诺的标准而来的。 但是,在这个光环的照耀下,蒯因并没有舍弃同一性的基本概念,也没有将分 析仅仅局限于概念上,而是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对同一性涵义 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描述,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认识论或方法论的构建方式。 蒯因在他的本体论承诺中倡导一种整体化的研究方法,而对同一性问题本身也 不例外。所以,本文正是从这一整体主义研究方法着眼,将相关文本中的同一 性问题总结为同一性概念、同一性关系和同一性标准三种说法,并将其划为三 个层次,再从蒯因对该理论的整体性把握入手,将这三个层次整合为一种具有 递进关系的循环模式,从而证明蒯因对于“同一性”含义的理解是在前人基础 上的重建,而不仅仅是一种整合或发展。然后,根据蒯因“没有同一性就没有 实体的本体论承诺标准,分析他承认的两个实体,即物理对象和类,从而证 明蒯因在重建“同一性”的基础上,也重建了由来已久的实体问题。再来,根 据陈波先生和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等关于蒯因哲学中有关同一性研究领域 的划分,将重建的同一性问题应用于相关领域( 这也是分析哲学经常争论的领 域) ,从而证明重建的同一性为这些领域也带来了新的解释。 2 第一章蒯囚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就像分析解决任何一种问题一样,我们要想重新解释蒯因的同一性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理论进行详细的整理和诠释。根据蒯因相关 文本的内容,我们主要将这些论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同一性基本涵义 做一个整合或重释,即对蒯因有关同一性的涵义从文本中提炼后加以整理和重 新诠释,并试图找到他对同一性涵义的整体性描述模式;另一方面,在重新整 合涵义的基础上,梳理出蒯因对长期以来萦绕在哲学界的实体问题做出的新的 诠释,也就是抛弃一些传统的实体范畴,并重新确定新的实体,其目的就是为 进一步关于同一性的多领域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重新解读“同一性刀的涵义 其实,从相关文本来看,蒯因本人并没有给同一性下过一个具体的定义, 应该说,他对同一性的理解还是从“事物与其自身的绝对同一 这一基本概念 开始的。但是,蒯因并不满足于这个基本概念。在他的论著中,同一性还具有 同一性关系和同一性标准这样的相关涵义。所以,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对蒯因的同一性基本涵义做出整理,从而描绘出蒯因同一性涵义的基本框架。 这里,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解释并非是彼此分离的单一描述,而是相互 结合的统一体。正是这种新的整合和发展,蒯因的同一性区别于以往,走向了 一种被誉为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同一性 的新道路。 1 1 1 “同一性”是一个概念。 当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的时候,已经隐含着这 样一个概念,那就是同一性是事物与自身的绝对同一。而蒯因对于同一性的分 析也正是从这一论断开始的。在他看来,之所以会有“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 这样的论断以及争论,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同一性”的误解。当我 们说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对同一条河流本身的界定就存在着困难, 因为没有人去解释这同一条河流究竟是指“在时间上流逝的一个过程”,还是指 3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它暂时的部分,也就是说,指的是河流还是河段。正如蒯因列举的卡斯特河的 事例所言,如果将卡斯特河划分为a ,b ,c 三段,即a 指过去的卡斯特河的一 个瞬时阶段,b 指其未来的一个瞬时阶段,而c 则指在b 同一时刻的包括a 时 刻的所有水分子的一个瞬时阶段,那么a 和b 就是同河关系,而a 与c 则是同 水关系,但是这两者都不是同一性。我们只有把卡斯特河作为单独的对象即作 为过程或耗时对象时,才实质上是在谈论同一性关系,而这种关系却不能看作 同河或同水关系。4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蒯因在这里并没有否定同一性基本概 念,而是要重新诠释这种同一究竟应该建立在何种程度或基础上,这就将此概 念推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概念描述,也就是说,事物与自身绝对同一的概念, 即同一性的基本概念,实际上并不是某一瞬时阶段的同一,而是一种总和概念。 接着蒯因进一步解释这种总和概念的由来和推演,他认为,当我们在谈论“同 一 的事物时,往往离不开指示这样的动作,而如果仅仅凭借指示着对象的时 间长短来断言,本身则是含糊不清的,同一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其消除的方法, 就是将指示动作同对象的语词联系起来,用一个在先的概念将这些瞬时对象整 合起来,得到一种特殊形式的总和,而这个总和才能体现同一性概念。5 尽管如 此,这里仍然存在着一个问题:如果缺乏对某一对象词语的理解( 例如一般词 语“河流) ,我们又如何将这些瞬时对象加以整合,从而得到同一性呢? 这在 蒯因那里,有另外的一种解释。当我们在缺乏语词时,我们不能使用指示法, 也没有其他的描述手段,只能今天指着一个瞬时对象( 如a ) ,明天又指着一个 瞬时对象( 如b ) ,说这是什么什么东西( 如卡斯特河) 。长此以往,当我们用 这种方法使听者形成一种关于此对象的观念的时候,我们也就得到了同一性, 而这实际上是说,同一性概念是一种归纳。6 此外,蒯因还区分了“同一性 和“共相 的差异,利用的就是“卡斯特 河 和“正方形”这两个例子。他认为,当对卡斯特河进行实指时,我们所涉 及的从始至终都是同一对象,而对“正方形作实指时,并不是始终指着同一 对象,只是把某种共同的东西指给了不同的对象。而前者才能作为“同一性”, 而后者仅仅是一种共同的属性,或称作共相。这其实也是对同一性基本概念的 应用,正因为“事物与其自身的绝对同一 ,才能分辨出哪些是针对一个对象而 4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阴卷:6 5 6 6 5 ( 美) 蒯因蒯凼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6 6 6 7 6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p q 卷:6 6 6 7 4 第一章蒯冈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言,哪些又仅仅是不同对象间的共同属性。但是,我们还忘记了一种特殊的情 况,就是当说“正方形”这个语词时也有可能是涉及同一个对象,那么此时如 何区分“同一性”和“共相 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蒯因,反之,是利用并 发扬了他的伟大的实用主义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谈论词语时,只要做到 让听者能分辨出何时是谈论同一个对象,何时是谈论“共相 就可以了。7 实际 上,这也涉及普遍词项与单独词项的一种探讨情况。关于普遍词项和单独词项, 我们将在后面的论述中加以分析和讨论。 总之,“同一性”作为“事物与自身绝对同一的这一概念是一个基本概念, “是我们语言和概念结构中基本的东西”8 ,蒯因从来没有否定和偏废这一概念。 一方面,它对日常生活中的实指行为提供了操作依据,即“同一性的概念在用 实指法指定时空上广大的对象时起着中心作用。没有同一性,n 次的实质活动 只是指定到n 个对象,每一个的时空范围都是不确定的。但当我们肯定一次次 实指的对象的同一性时,我们则使我们的n 次实指活动去指称相同的大对象, 所以就为我们的听者提供了一个归纳基础,在这基础上就可猜测所要求的那个 对象范围。”9 而另一方面,同一性概念作为蒯因同一性分析中所隐含的预设, 为他重建同一性涵义铺平了第一步。 1 1 2 “同一性”是一种关系。 蒯因认为,在英语中,同一性的表示可以用“i s ”或其扩充形式“i st h es a m e o b j e c ta s ( “和是同一物) 来进行,而“= ”则可以被视作同一性符号,而 这个同一性符号实际上是一个关系词。由此,蒯因明确指出同一性是一种关系, 并认为“之所以是一个关系。= 之所以是一个关系词,是因为= 居于同一 单独词项或不同单独词项的不同出现之间,而不是因为它把不同的对象联系起 来。m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种同一性关系的建立,是来源于对同一性概念否 定和怀疑的反驳。前面已经提到,对“事物与自身的同一 这样一个同一性概 念,很多哲学家是持否定意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说事物与自 身同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能提供任何新的知识。但是,蒯因却认为这种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 ( 美) 蒯因蒯冈著作集涂纪亮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1 卷:7 3 7 4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0 7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6 7 6 8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0 8 3 0 9 5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它发生的根源就是对于符号与对象的混淆,只要澄清 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将迎刃而解。正如蒯因对于同一性关系的理解,这种 关系是“居于同一单独词项或不同单独词项的不同出现之间,而不是因为它把 不同的对象联系起来。 这就是说,同一性关系并不是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 系,同样也不应该是莱布尼茨所认为的两种符号之间的关系,而就是某个事物 与其自身的关系。这似乎又回到了困难的出发点,但是这种与其自身的关系并 不是我们通常的理解,而是可以确实地提供新的知识的。 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单独词项的含义。在英语中,“倘若一个词能够被加 上定冠词、不定冠词或复数词尾,那么它在我们发育成熟的成人的用法中通常 是一个普遍词项 1 1 ,换句话说,普遍词项是带有集合性的,可命名多种对象 的词,而单独词项,则是只允许单数形式且排斥冠词,并命名一个对象的词。 在普遍词项中,同一性是与分离指称密切相关的,因为,如果没有指称的分离, 我们是无法判断什么情况下是指同一个对象,什么情况下又是指同一名称的另 一对象。但是,在单独词项的使用中,困难就出现了。如果将“= ”两边都写出 单独词项时,只有“当这两个词都是同一个人对同一幅度的刺激所做的条件反 射时 1 2 才能作为一个真的同一性句子。然而,这被普遍认为不能提供任何 新的知识或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前面提到的同一关系的描述,这种对 象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不是作为一种静态概念来独立看待的,或者 说不能仅仅看做知识论的意义,而是一种认识论及方法论意义上的。当我们假 设一物a 与其自身c 等同,另一物b 与其自身d 等同,并且a 与b 的自身c 与d 具有完全相同属性、结构等,可以被认定为同一物时,那么经过分析而得 的a 与b 才能证明为同一物。也就是说,这种同一关系,并不是指单纯的将事 物与自身的关系拿来作为新知识获得的途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即不表示一 物a 与一物b 是同一关系,只是通过一物a 与其自身c 等同,一物b 与其自 身d 等同,当知道c 与d 为同一物时,才可以得到一物a 与另一物b 是同一 的。而这不仅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能提供新的知识和情况,所以并非是毫 无价值的。 实际上,这种同一性关系的表现往往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构造成同一性 陈述。所谓同一性陈述,就是不同的单独词项在同一性符号或关系的结合下形 1 1 ( 美) 蒯冈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j e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2 8 0 2 8 1 1 2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_ 匕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0 7 6 第一章蒯冈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成的一种句式。而我们前面提到的同一性关系并非是毫无价值的意义,在同一 性陈述中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同一性关系判断同一性陈 述的真假。用蒯因的话说:“实际上真且不空洞的同一性陈述当然是指由指称同 一事物但彼此不同的单独词项构成的。”1 3 这也正好从理论上总结了上文的一物 a 与另一物b 的例子所反映的内容。换句话说,同一性关系不能只作为一种静 态的关系,它还具有判断同一性陈述真假的实用价值。 可见,同一性关系的出现为蒯因同一性涵义引入了更新的描述方法,同一 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关系的描述,而这种关系的描述 不仅不会让人觉得毫无意义,还能利用不同词项的同一指称条件,来判断或做 出同一性陈述,为语言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表现,从而也为同一性标 准的建立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铺垫,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种同一性关系 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不能离开同一性概念的一种关系,它是建立在该概念 基础之上的。 1 1 3 “同一性 是一种标准。 在对上文赫拉克里特的同一性概念的说明中,我们发现,蒯因认为传统意 义上那种实指,或称为纯粹的实指,是不能准确地指出对象的。因为实指的方 法中总是带有一个时空范围的问题,这种面对广大时空范围的实指,所指的有 可能只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对象。所以,这种实指方法不能得出普 遍词项和对象的同一。但是,如果加上对同一性的识别,再借助于某种归纳, 蒯因认为就可以转换时空的范围,从而能使我们用多次的实指去指称相同的对 象。1 4 这里的同一性,虽然蒯因仍称为同一性概念,但是它已不是仅作为一种 一维度的语词概念,而开始向一种认识论的方法或标准转化。这种同一性识别 所依靠的就是莱布尼茨所谓的“不可区分的东西的同一性原理”,也就是“在一 给定的话语的语词中,彼此不可分辨的对象应当解释为对这个话语是同一的。 更确切地说,就是为了这个谈话的目的,对原初对象的指称应当从新解释为指 称其他的、较少的对象,其方式是不可区分的原对象每个都被相同的新对象所 代替。 1 5 对于这一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了蒯因的一种经济的实用主义精神。 我们为了达到话语简练的这一经济的目的,总是把话语中不可区分的原对象归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0 9 ( 美) 蒯因蒯冈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叫卷:6 7 6 8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7 0 7 第一章蒯p 司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纳为一个新的对象,用蒯因的话说,这是“对奥卡姆剃刀的一种局部的或有条 件的应用 1 6 ,唯一不同的是,奥卡姆剃刀是要剔除那些冗余的部分,而蒯因 则是用一新对象来代替众多的不可区分的原初对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使对象 个体化的原则,或者说,是识别同一体的一种方法或标准,因为当我们对着众 多不可区分的原对象做指称时,是无法得到这些原对象的整体,也无法真正说 明它们如何具有不可区分的特征,而当用一个新的对象予以代替后,这些原初 对象便有了一个整体的“容器 或“模型 ,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一个被某一指 称指示的对象,而这一对象也就从这些原初对象中超脱出来,形成自己的个体。 因此,我们利用这一标准,不仅可以使某个东西个体化,而且能识别出这个东 西或者能多次识别这些东西是同一个。 可见,“不可区分的东西的同一性原理”所隐含的则是对象的个体化原则, 而这个原则却是另一个标准的具体表现,那就是蒯因著名的“没有同一性,就 没有实体( e n t i t y ) 1 7 。其实,这个关于同一性的论断,并不是蒯因的一句独立 的论断,而是在他的本体论承诺之中的,换句话说,“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是被当作本体论承诺的认可标准来使用的。在蒯因看来,对于本体论的问题, 以往的哲学家有两方面的误解。他们认为不存在时空中的现实“存在 ,如“飞 马”,可以在另一种形式存在,而实际上蒯因认为,这要不就是对“存在”一词 的误用,要不就是将意义与指称相混淆,即认为一个单独名称有意义时必须有 一个可以指出的对象。正是在批驳了上述的观点之后,蒯因提出了“本体论承 诺 这一概念。所谓“本体论承诺”,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存在作为 约束变项的值”。更确切地说,作为理论框架中的本体论承诺,其判定标准就是 “存在作为约束变项的值”。简单说来,当我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可能有些东 西已经是默认的,比如说“把书放在桌子上 这样一个语句,其实就已经做出 了一种本体论承诺,也就是承认了书和桌子的存在。“一个人接受一种理论,也 就有义务接受一种本体论。我们接受一种本体论,在原则上等同于我们接受一 种科学理论,也等于接受了一个最简单的、可以把原始经验的零乱材料置于其 中加以整理的概念框架。 博用蒯因的话说:“一旦我们择定了要容纳最广义的 科学的全面的概念结构,我们的本体论就决定了”。1 9 而“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6 9 ( 美) 蒯凶蒯凶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0 1 ,5 0 5 涂纪亮美国哲学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7 第三卷:1 5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2 6 8 第一章蒯冈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体”,具体地说,就是当一理论做出本体论承诺时,该变项的所有值域要具有同 一性,否则就无法识别出某东西是否是某变项的值。因为,“只有当我们对于类, 或者物质对象,或者属性,或者其他任何对象,具有一条可以接受的个体化原 则时,我们对于那些对象才有一个可以接受的概念。 2 0 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实 体对象的认知是处在一种语词的混淆和混沌之中的,只有将这些语词在思维中 实现个体化,才能真正成为个体或独立的概念,进而被我们所澄清和接受,这 也就是个体化原则的重要性。所以,同一性本身已经超出了概念和关系本身, 成为一种升华于二者之上的标准问题。 总之,蒯因区别于以往的同一性定义,没有将同一性涵义设定为一种单一 的概念模式,要么是同一性概念,要么是同一性关系,而是转变为一种多层次 的递进关系的描述方式,是利用三个不同角度的词语或表达来综合概括同一性 涵义,弥补以往多种定义或描述的相互割裂的模式。这里,我们所要注意的, 就是在每一个表达中,后者比前者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论特点,但却没有对前 者进行否定,而是形成一种整合性的超越,使得前者与后者虽有层次感,但却 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形成不脱节的概念模式。这已经跳出了传统的运用单 一模式构建同一性的方式,笔者将其视作同一性涵义的重建。在这同一性的重 建中,同一性概念成为这一递进关系的基础或前提,而同一性标准则成为同一 性理论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对“同一性刀关涉的实体重建 在“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这一标准的指导下,蒯因重新提出了长期围 绕学界的实体问题。对于实体,蒯因更喜欢称之为个体化问题,就是将某个对 象实现个体化的问题。一般认为,在他构建的本体世界中,只存在着两种实体, 也就是说只存在着两种可以被个体化的东西,那就是四维时空中的物理对象和 类。除此之外,其他一切如属性、命题等东西都无法提供外延性的同一性标准, 无法将其个体化,也就不能被承认为实体。 实际上,在蒯因的本体论中,首先设定的并不是物理对象和类,而是物体。 蒯因认为,指称的出现,将一些场合句赋予了指示物体的普遍词项和指示物体 2 0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0 1 9 第一章蒯冈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的单独词项的作用。所谓场合句,指那些“它们的肯定或否定总是依赖于特定 的刺激条件的激发 2 1 的语句。而正是在分清了普遍词项和单独词项的基础上, 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当我们用实指方式学会场合句时,虽然可能根 据物体的多种面貌出现多样性的状况,但是,随着这种多次同一实指行为的重 复,自然而然将这些场合句“聚集在单一的场合句之下,最终聚集在一个单一 的名称之下。”2 2 其实这一过程,也是物体具体化的实现过程。但是,我们的世 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构 建和充实一个完美的世界体系,所以,“除了物体和物质之外,肯定还需要更多 的对象。我们需要各种物质的某些部分。由于缺少一可限定的立足点,自然过 程在这点上将容许把时空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物质内容作为一对象接受下来, 不论它是多么的不规则、不连贯和不同质。这是把原初和未加以很好的界定的 物体范围扩大到我称之为物理对象的那种东西。2 3 可见,这种物理对象的出现, 实际上是物体的推广,或者是“物理对象的普遍化。但是这里我们也只是分析 了物理对象的由来,那么它如何成为实体的? 或者换句话说,它是如何保持自 身的同一性的昵? 蒯因认为,这种物理对象的同一性的保持,与其说是一种具 体事物的同一性,不如说是一种词项的个体化原则,因为,无论事物如何变化, 我们讨论的始终是同一个词项,只要将这一词项实现个体化就可以了。当然, 蒯因承认“这个原则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正如科学事例和虚构事例对人的个体 化原则所表明的那样。词项与它的个体化原则一样模糊不清。”2 4 而这就需要另 一个限定标准,或者说是一个界限,那就是语境,因为如果没有语境的范围, 任何谈论同一性的话题都是空洞而无趣的。如果将时空这个大的范围看做一种 语境的话,即使出现的不是同一个物体,“但它们肯定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个物 理对象的闪现;因为时空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内容,不论哪个部分在时空中是 多么五花八门地散布着,都被看作一个物理对象 2 5 。另外,蒯因还提供了人 们之所以肯定物理对象存在的三条理由:首先,作为具体对象的物理对象,无 论是在具体指称上,还是从语言习得的整体过程中,都是更为可靠的、更为基 2 1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2 3 0 2 2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4 2 3 ( 美) 蒯因蒯闪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5 2 4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6 2 5 ( 美) 蒯因蒯凼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1 8 l o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本的阶段;其次,这种物理对象对任何谈话的主体间都能提供一种“最成功 的交流作用;最后,我们学习这些物理对象的语词通常是通过所指对象的刺激 而得到的。2 6 这里也就说,物理对象作为基本的东西存在着,是不能加以怀疑 和驳斥的,因为,如果这些都可以被质疑甚至否定的话,那么无论是语言还是 研究语言就都没有什么基础和实际意义了,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交流中心, 因为我们相互谈论时总有些什么东西是相互认可且不容置疑的,否则沟通也就 成为了不可能的事件。所以,尽管蒯因认为,三条理由中的最后一条仍然存在 着一些争议,最多只能作为一条“可辩护的理由”,但是还是毫无悬念地确立了 物理对象的实体地位。 对于另一个实体类,蒯因有一个更为概括性的称谓抽象对象,从 这一称谓来看,类具有一种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抽象性。一般说来,具有抽象 性的东西并不是只包含着类,也包含着像属性、命题、关系这样的对象,但是, 蒯因却只承认了类的实体地位,并由此拒斥了属性、命题等对象。那么,什么 是类呢? 蒯因这里给予了一种古老的描述方式:“起初,曾有一些把关系子句包 括在内的普遍词项,我曾大胆地提出f x :f x 这个记号来代表它们。我曾在 另一个场合考察普遍词项和单称词项之间的某些类似之处,在这些类似之处的 推动下,人们开始让普遍词项像单称词项那样承担双重任务。因此,他们为每 个普遍词项设置一个单一的抽象对象,以便让普遍词项去指称。他们把这个对 象称为特性,然而为了众所周知的外延性利益,我们可以把特性简化为类。 2 , 当然蒯因并没有完全认可这种描述,认为这不过是普遍词项与单称词项的混淆, 因为不是每一个普遍词项都有它的类,所以,为了让类得到一种具体化的解释, 他将其引向了一种实用主义角度的分析。首先,蒯因是通过对命题的分析来说 明类这一实体的。根据“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这一标准,如果要承认命 题的抽象实体地位,就先要承认命题的同一性。所谓命题的同一性,就是“两 个永恒句( p 和q 代表之) 应如何关联,以使我们能够说 q 和 p 】是同一 个命题,而非另一个命题的问题。 2 8 而这种命题同一性的最一般回答就是语句 的同义性。但是,通过分析认为,命题是被看作是命题态度的对象( 命题是一 2 6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 4 2 7 4 2 8 2 7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 1 5 9 1 6 0 2 8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六卷: 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9 6 1 l 第一章蒯冈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种表达真值的语句) ,而这个条件成立时,即使广义的同义性都被准确地表达出 来,仍然不能作为命题同一性的标准,因为它过于宽泛。2 9 所以,命题同一性 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错误的想法”,3 0 从而拒斥了命题的实 体地位。但是,蒯因又提出对于一些情况下命题的不可或缺性,但是命题又不 能作为实体而存在,所以就引出了类概念,也就是“具有这一意义的所有相互 同义的语句的类”引来代替。而属性亦然。属性也是作为命题态度的对象,同 样也可以被类所代替,正如蒯因所言:“如果可能的话,在说明同一性问题时, 用类代替属性不仅是人们所期望的,而且这种做法很重要,因为内涵抽象是暗 昧不明的,而类抽象是透明的。类抽象的优点主要在于我们可自由地将其量 化反之,内涵抽象则因暧昧不明而不能被量化。3 2 由此,蒯因同样地拒斥 了属性作为实体而存在,从而实现了类的实体地位。另外,蒯因还认为,类对 物理对象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从而更进一步巩固 了类这一实体的肯定。可见,类并不是蒯因一开始就确定的实体,或者说并不 是像他对物理对象那样确定的实体,而是在确定了物理对象的实体地位之后得 以不断推演或替代而来的实体,应该说带有一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因为无论是 替代不能肯定的命题和属性,还是帮助物理对象本身的实在性,都是为了实际 使用的方便,所以,类应该被认为是一种被设定或者说是“承诺”下来的实体。 实际上,不仅仅是类因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而被设定为实体,物理对象本身 也是如此,蒯因认为,“这些对象作为实体被假定下来,不是因为我们给它们下 了充分的定义,而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更便利地处理理论问题。3 3 但是,不 管怎样,在蒯因的本体论承诺下,根据“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这一标准, 就只能有两种实体,一种是物理对象这一具体实体,另一种就是类这一抽象实 体。 在重新解读“同一性涵义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一种由同一性概念出发, 整合了同一性关系和同一性标准三种不同的角度的描述模式,形成了统一的同 一性的认识论理论框架,并将重点落在了同一性标准这个核心问题上。通过“没 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这一本体论承诺的认可标准,蒯因又重新设定了与以 ( 美) 蒯因蒯凶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9 7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四卷:4 0 1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i f 版社,2 0 0 7 第四卷:3 9 7 ( 美) 蒯因蒯因著作集涂纪亮陈波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i :版社,2 0 0 7 第四卷:4 0 4 李国山意义是实体吗- 奎因的意义理论探析哲学研究,2 0 0 5 年第3 期:8 7 1 2 第一章蒯因对于同一性问题的论述 往大不相同的实体物理对象和类,并排除了萦绕在哲学家长期以来的一些 无法解决的实体概念命题、属性等。而这种重新的解读和设定,在笔者看 来,就是对同一性问题的重新构建,从而形成了新的同一性解释体系。但是, 笔者认为,蒯因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将同一性放在概念解释层面,而是更着眼于 实际理论的应用层面。虽然,他并没有明显表示出同一性的实际应用,但是在 他的诸多理论中都有所渗透,所以可以归结为同一性理论的实际应用。下面, 笔者就开始从蒯因对同一性问题的实际应用层面进行分析。 1 3 第二章同一性问题在蒯囚理论中的体现 第二章同一性问题在蒯因理论中的体现 上面我们分析了蒯因关于同一性问题的相关内容,并得出了他是在前人基 础上对同一性重建的结论。但是仅仅依靠这种内容论述式的分析是不够的,还 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运用,也就是来具体分析蒯因重新构建的同一性问题是如何 在其哲学理论中得以实现的。为此,我们根据陈波先生在奎因哲学的研究一 一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以及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对蒯因同一性问题 应用领域的划分,来具体分析这一问题,当然,这些也是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 都处在争论之中的领域,从而建立起蒯因本体论承诺下的新同一性问题的整体 理论体系。 第一节逻辑哲学中的同一性 蒯因作为一名分析哲学家、逻辑学家,对于同一性问题的理解应该也是在 逻辑中开始的,这里他主要通过对等同谓词的置换或代换来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