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doc_第1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doc_第2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doc_第3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doc_第4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指导教师:戎安 张忠国学生:规划01-1班全体同学日期:2005 .4.12基础资料汇编总目录一 区域环境3 一 地理位置3二 道路交通4 二 历史沿革5 三 自然现状11 一 自然资源11 二 绿化17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7 一 产业经济发展 17 二 行政区划、人口 20 三 市政工程22 四 防 灾25五 环境卫生34五土地利用35六旅游资源37七长城专项调研46附表:附表一 2001年九渡河镇基本情况一览表52 附表二 九渡河镇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一览表(年限不详)53 附表三 九渡河镇各村基本情况一览表(年限不详)54一 区域环境一.地理位置 九渡河镇位于北京市怀柔西南部,北邻渤海镇,东南与怀柔区桥梓镇相邻,西南部与昌平区长陵镇交界、西北接延庆县大庄科乡及四海乡,镇域呈南北向延伸,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77.57平方公里。九渡河镇距怀柔城区20公里,距北京市区6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0。2140。30,东经116。16116。21,镇政府现所在地位于黄坎村,距怀柔县城15公里。 二.道路交通1.外部交通公路交通:怀四路贯穿全镇并由此与境外联系。向南:通达怀柔卫星城直达北京市区并与101、111国道、机场高速路、京承、京张、六环高速路连接。向西:在九渡河村与长九、秦九公路连接,经昌平直达北京。向东:在黄花镇与怀沙路连接通向慕田峪长城。向北:通向延庆县四海镇并与111国道连接。铁路交通:镇域南部有京秦铁路、大秦铁路通过。航运交通:向南通过怀柔卫星城101国道、机场高速路直达首都国际机场。2.内部交通九渡河镇内部交通结构明确,一条怀四路贯穿全境联系各村,全长35.5公里。怀四路是过境路线,同时承担交通、运输、旅游、景观等多种功能,是九渡河镇人流、物流、货物、文化意识流、旅游流的总流线,是九渡河镇赖以发展的总轴线。九渡河镇的内部交通是以怀四路为主轴构成的交通网络。(1)主干路怀四路现状路面宽约78米,柏油路面,通行状况良好,属一级村镇道路,机非混行,两边种有行道树,无人行道,无排水设施。(2)二级路村镇路通向各村的道路,含通向吉寺、红庙、石湖峪、鹞子峪、庙上等各处的道路。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车,路面宽度、质量、通行能力不等。(3)山路(4)旅游路二历史沿革九渡河镇历史悠久,北魏时(公元525)称黄颁谷,金代已形成固定村落,元代发展成较大村落,并置九渡河镇千户所,明、清属昌平州,清朝称九渡河寨,民国初期属昌平县,1945年再单独建怀柔县,本镇属辖区,1958年曾称黄坎乡,黄花城乡,九渡河乡。1996年成立黄坎人民公社、黄花城人民公社。1983年两社改两乡,1998年两乡合并为九渡河镇。九渡河村距现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九渡河镇内黄花城村原是一座古村,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古称黄花镇,在历史上为京师的大北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古城,是明代驻守黄花路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镇内有明代所修建的长城贯穿全镇,总长10.8公里。九渡河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村域面积19.3平方公里。聚落略呈梯形,面积47.1万平方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4条。为九渡河镇第一大村,全区第二大村。明万历年间成村。从桥梓镇一渡河沿怀九河至黄花城,需九涉河水,故名九渡. 村东北有游觉寺,现存两大殿,前殿供奉四大天王,后殿供奉释加牟尼,左右列十八罗汉,有钟鼓楼,据碑文记载:该庙为康熙年间重修。村东有东庵庙,西有天齐庙和白云寺。白云寺前殿设立马童,中殿供奉药王孙思邈,后殿为释迦牟尼。村南狼窝沟有古栗树1株,干径1.9米,树龄约500年,树高25米,列为一级古树名木。村内古槐1株,树龄约300年,干径0.9米,高24米,冠幅20米19米,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黄坎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地。位于镇域东部,东南距县城15公里。村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聚落呈曲尺型,面积30.6万平方米,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30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一条,沥青路面。明初成村。因村西北有高1014米的黄土梁,村址位于黄土梁东南向坎上,故名为黄土坎,后简称黄坎。地处怀九河北岸,西侧海拔为225.5米高的孤山。村内曾出土辽代砖室墓,内有鸡腿瓶、陶器9件、瓷盘1件、辽代砖数十块。村内有明代建寺庙1座。西四渡河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东南端,东南距县城13公里,西北距镇政府驻地2.6公里。村域面积16.41平方公里。聚落呈集团状,面积19.4万平方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1条。明隆庆年间已建村,因从北宅乡一渡河至黄花城需九涉怀九河,该村为第四道渡口,得名四渡河。因当地念“道”与“渡”音同,遂改成四道河。1980年发现重名,遂把位于山体西侧的四渡河更名为西四渡河。村中有古槐2株,干径1株0.80米,1株1.36米,树龄3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西曾有新时期时代的石斧、石镰等。吉寺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北部,东南距县城1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3公里。聚落呈带状,总面积24.2万平方米,有东西主街1条,长1000米,沥青路面。明已成村,以村中原有龙王庙1座,又称龙吉寺得名,后简称吉寺。清代曾称“鸡茨村”。村东关帝庙内有古槐1株,树龄约400年,树高12米,村西菩萨庙内有古槐1株,树龄约400年,干径1.14米,均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村小学内有古松1株,树龄约5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南有古井1口,相传为宋将杨延昭的宝马所刨。雁崖吉寺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3公里,距吉寺村1公里。面积0.1万平方米。因聚落南部有一高约50米向前倾斜的岩石,其状如雁,故名,当地称雁崖。团泉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17公里,东距镇政府2.6公里。村域面积8.73平方公里。聚落呈带状,面积11.2万平方米,有东西向主街2条,南北向主街4条,明正德年间已成村。因村西有温泉1眼而得名团泉。村西曾有唐代文舒寺,又称温水寺,金、明代都曾重修。现存有明万历四十五年三月立文舒寺碑1座。遗址内又古槐1株,树龄约600年,干径1.32米高20米,冠幅40米30米,为县境内冠幅最大的一株古槐已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古约600年,干径1.32米高20米,冠幅40米30米,为县境内冠幅最大的一株古槐已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古松2株,1株为伞形,树龄约450年,干径0.94米;1株为平顶松,树龄约450米,均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局里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南部,东南距县城18公里,东北至镇政府4公里。村域面积5.69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面积10.5万平方米,有东西向、南北向主街个条。明已成村。村内曾设宝钞局,开炉铸钱,故名局里。有明代所建老爷庙、菩萨庙遗址有古柏1株,树龄约3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古槐1株,直径1米,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花木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19公里,东北距镇政府5公里。村域面积5.98平方公里。聚落略呈长方形,面积18.1万平方米,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主街各1条。明隆庆年间已建村,初名“花墓儿”,后谐音“花木儿”、“花木”。村西曾有明代建药王庙,遗址内有古松1株,树龄约5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北出土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龙骨。红庙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24.2公里。村域面积0.65平方公里,聚落面积1.6万平方米,略呈三角形。原村东有一座墙和门均为红色的古庙,故名。清初为看庙人所居住,后渐成村落,属黄花镇村,1982年分出,另建行政村,1983年改设村委会。村西百米处有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封一等阿达哈哈番光禄大夫金声遥夫妇墓,保存仍较完整,墓前石狮、五供等已移至村内井旁。村南1.5公里半山腰处有石灰岩溶洞,当地人称石花洞。洞口东向,洞共有4层,顶有石钟乳,下有暗河,河水从九渡河西山根流出。该洞有旅游开发价值。黄花镇村九渡河镇辖村,村委会驻地。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4公里。聚落面积29.65万平方米,略呈矩形,有主街3条,均为汉族。黄花镇早在公元525年北魏时即称黄颁谷。金代已形成固定村屯,元代已发展成较大村落,设置黄花镇千户所。据传当地满山黄花,故名。清代曾称黄花寨。当地人惯称黄花镇为“镇上”。由于该村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较多。村东有驼岭关,是通往渤海镇的要道。还有范将军墓。村内有古庙多处,现仅存娘娘庙遗址1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院内有残碑1块。院内外各有古松1株。院后1株古松,树龄约300年,高15米,冠幅1010米,呈伞形,已列为一级保护古树。北洞九渡河镇黄花镇村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3.8公里,聚落面积2.48万平方米,呈散列状。因村北山上有一石洞,又在黄花镇北,故名。黑牛峪九渡河镇黄花镇村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5公里。聚落面积1.24万平方米,略呈三角形。村名来自民间传说,古时有人在该地山上放牛,白天在山上数多一头,晚上再数又合原数,经过多日按大小牛数,不同颜色牛数考查,才知白天多的是一头黑牛,但从此再无这头黑牛踪影了。因此以为神牛,故名。涝沟子九渡河镇黄花镇村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4.5公里。地处怀九河湾内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故名。聚落面积1.24万平方米,呈块状。西台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南,距县城26公里,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聚落面积5.5万平方米,呈带状分布。该村始建于明,宋姓为首居户,始称宋家台,后位于黄花城以西的台地上,习惯称西台,沿用至今。经济为农林兼营。村中现有古槐2株,一株直径0.9米,另一株位于观音庙的旧址,直径3米,现树干仅存其半,但仍顽强生长,枝繁叶茂。东宫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地。清代成村。因村北有清代皇亲墓1座,建有宫门、享殿,又在黄花城东,故名。下设一个自然村: 大片九渡河镇东宫村委会辖村。位于镇域西部清代成村。黄花城村九渡河镇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原黄花城乡政府曾驻该村。明景泰四年(1453年)建城以黄花镇得名,为京北重要关隘,是驻守黄花路指挥机关驻地。当地人习惯称“城上”。黄花城水库。黄花城地处京师北门,东有古北口,西有居庸关,北邻四海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元代即设千户所,明代置参将、守备驻守。明史有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夏四月,驾幸黄花镇(城)的记载。长安客话载有多首咏黄花镇诗。其中张士雅黄花镇诗之二云:“万里黄云百二关,九陵烟树接群山,王庭远徙边尘净,征马萧萧白日间。”1926年直奉战争、1947年解放战争,该地均为反复争夺的战场。该段长城雄伟险峻,关门外路西侧崖壁上有明代万历乙卯(1615年)春镌刻的方1.5米“金汤字”。今关口设施已无存,怀四公路穿关而过。东侧黄花城水库。黄花城地处怀九河上游,又为边关隘”二口,历史上除战火外,又多火灾。1911年、1921年、1939年的洪水,损失惨重。撞道口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因村址位于长城南侧,村北有长城关口撞道口,故名。村北长城关口保存完好,南面关额“撞道口”,北面关额“镇虏关”,保存完好。撞道口城堡东西100米,南北长80米,东、西;两面城墙由于建民房被拆毁,北墙基保存完好。村西有卧龙松2株,树龄约200年,高12米,列为县二级保护古树西水峪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北部,明代建长城设西水峪城堡于该地,清代发展成村,以关得名西水峪。现有明代所建的西水峪堡,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6.6米,南向开一门,现南墙西墙仅存基础,东墙保存较完好。村北有古槐1株,干径约1.5米。1950年遭雹灾,冰已无,雹大如鸡蛋,庄稼林果损失严重。石湖峪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35公里,村后有沟,上有岩石构成水潭,雨季形成瀑布,形似白练,如壶口流水,故名。该地段为明长城防御要地,史有“撞道口西又二里至石湖峪,山险,不通骑”的记载。二道关村九渡河镇二道关村民委员会辖村,村委会驻地。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28.5公里,明嘉靖元年(1522年)在该地建关后渐成村落,因是黄花城第二道关口,故名。二道关是长城黄花城第二的关口,长城建筑坚固,大部为条石砌筑,墙体保存较好。村东南火门洞石塔系元末明初道教信徒所建,塔高3米,面西,底部是六棱形须弥座,圆腹,腹上有一洞口,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地为古道古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直奉战争在此发生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冀热察挺进军十团曾在该地歼灭侵华日军100多人。1947年解放军七师和县大队曾两次在该地以少胜多打败国民党军队。下设二个自然村:东口楼村九渡河镇二道观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7公里,西距二道关1.3公里,因村址位于长城头道关外东沟门口城楼下,故名。该村东、东北面为古长城,据光绪昌平州志记载,该村曾称三座窑。村内张姓房北尚存残空心敌楼,村北山上有一敌楼的条石基础。鹞子峪九渡河镇二道关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9公里,东南距二道观0.8公里,因该村位于鹞子峪城堡内,故名。鹞子峪城堡,南向,开南门,城呈梯形,南墙长102米,北墙长91米,东西墙均长78米,门额上书“鹞子峪堡”,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遗物。现城堡和门额均保存完好,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西北2公里白云川有古道观遗址,现存有较完整的道士墓2座,松林森郁,有银杏1株,直径1.52米,树龄500年,树高20米,冠幅1513,为县一级古树名木。庙上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地。位于镇域西部,东距县城32.5公里,清末成村,宋姓为首居户。因村有山神庙,故名。1940年下半年,昌延联合县二区区委书记高万丈在该村发展党员并于10月建立党支部。石门子下边有两丈多高的大黑石乜子,刻有文字,人称“字乜”。村北干插边长城上,立碑“由此以北为延庆州,由此以南昌平州”“清乾隆二年吉立”。下设一个自然村:碾子台渡河镇庙上村委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32.2公里,东距庙上村0.7公里因村中原有石碾,故得名。杏树台村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村委会驻地。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至县城29.9公里,明初成村,因村东庙台上长有杏树,故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于杏树台移民并村,修筑围子和炮楼,其遗址至今尚存。1946年6月13日,还乡团在该村杀害了党支部书记古文春,抢走大批耕牛、驴等等。1947年国民党军队纵火烧毁全村。该村古成友1942年参加八路军,后任空军某师师长。下设六个自然村:房峪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9公里,北距杏树台0.7公里该村始建时只有1户,1所房子,又位于沟口,故名。夹石塘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30公里,西距榆树香0.8公里以村址位于山沟内,沟口狭窄,沟内又有较宽的沟,故得名。山泉多,为怀九和东支源头。水泉峪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30公里,东北距杏树台1公里村西山沟多山泉,故名。躺石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9.5公里,北距西流石1公里村前靠公路右侧躺有长约12米、宽6米、高4米一块巨石,故名。西流石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29公里,北距水泉峪0.5公里因村西山坡上山崖坍塌,面积20亩,形成流石坡。故名。榆树香九渡河镇杏树台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30公里东距夹石塘0.8公里该村原名一柱香,后因该地多榆树、香椿树,渐称榆树香。村民多由昌平县百合村逃荒迁来。三自然现状 一自然资源1气象:气候划分:属于中纬度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丘陵温暖半湿润区。气温:全镇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 16度。 以长城为界,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8度,无霜期约160天。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911度,无霜期约180天。日照:年均日照时数为2980小时。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常见风力最大为七级。 参考北京风玫瑰图。2植被条件:主要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包括杂叶林、辽东栎林、桦杨林、山场林、油松林、侧柏林等;灌木以荆条、杜鹃、平榛、二色胡枝子等。野生植被资源主要有黄芹、知母、柴胡等。由于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及水热条件的差异,使本镇植被发育带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本镇林地面积1.1万公顷,其中经济林6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干鲜果品年产量1000万公斤,尤其是板栗,产量和果品质量全区闻名,素有板栗之乡之称。3水文:雨水现状九渡河镇属于中纬度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最高气温38摄氏度,最低气温-16摄氏度,平均气温91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00mm。年均日照2980小时。年均温度42.8%.无霜期150200天。风向以西北风为主。自然灾害多为风雹、干旱、洪水。123456789101112年怀柔镇2.47.110.522.529.582.3210.7205.758.223.67.12.0661.7汤河口0.74.59.015.938.975.0136.2135.053.115.35.62.1491.3怀柔县累年各月降水量表(mm)10111212345年怀柔镇0.71.31.53.32.00.18.9汤河口0.11.62.11.64.02.80.20.112.5怀柔县累年各月降雪日数表11121234年怀柔镇0.92.63.15.72.614.9汤河口2.67.22.83.92.40.219.1怀柔县累年各月积雪日数表水文资源:本镇的水文特点与地质地貌有关,在花岗岩分布的地区,由于花岗岩透水性差,使地表水和浅层水多含浅层地下水。在石灰岩、白云岩分布地区,由于岩层裂隙发育,透水性强,在地势较低处往往有较为丰富的深层地下水,并形成溶洞。河流情况:怀柔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潮白河和北运河两个水系,四级以上河流有17条,以东起云蒙山,西至凤驼梁一线的山脉为分水岭,岭南水系有潮白河及北运河两个水系,岭北水系由白河及其支流组成。怀九河 怀九河源头在延庆县大庄科乡,由汉家川、东二道河、慈母川等几条山溪组成,经西水峪,进入怀柔,过石湖峪、撞道口,至黄花城,上段称黄花城西沟,流域面积856千方公里。在黄花城南与原于杏树台、庙上,经二道关,到黄花城的另 一支流汇合,形成怀九河干流。 自黄花城而下,经九渡河、花木、团泉、黄坎、四渡河南省渡河,至杨家东庄注入怀柔水库。流域面积3472平方公里,河道纵坡21一25。怀九河属常年河。杏树台支流在黄花城汇入后,主流自黄花城起至北宅乡东庄村注入怀柔水库止,河床蜿蜒于丛山之中,沿途因山势形成四处较宽阔的河谷,自上而下分别为:黄花城一九渡河河谷,九渡河一局里河谷,局里一三渡河河谷,一渡河小河谷。该河自峪口村出山进入北宅乡丘陵地区。经河道治理,荒河滩被改造成耕地, 四处河谷已成为主要粮、果生产基地,盛产板栗、核桃、苹果、梨。怀河 怀柔西部的怀九河、怀沙河在县城西汇合后称怀河。怀河全长以最长支流怀九河上源计为809公里,怀柔境内64公里;流域面积10426千方公里,怀柔境内5783平方公里;河床纵坡2124:怀河支流有红螺镇忙牛河、汇合沙河后的雁栖河和南房、周各庄两道小河。怀河在梭草村南入潮白河。怀河由于上游山场植被好,林木多,清水出川,在汇入白河后与白河同流而不合污,两河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同流1公里多,之后方混为一色,修建怀柔水库前曾是梭草东南一带一大胜景。修建怀柔水库后,怀河下游仍担负怀柔水库泄洪任务。水库情况:黄花城水库 川内黄花城(古称黄花镇),地势险要,有城一座,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有“京师北门”之誉,为历史二守边重镇。1971年8月,利用长城头道头狭窄地势,拆掉长城筑坝,修建了黄花城小水库(也称头道关小水库),蓄水49万立方米,可浇灌耕地480亩,果树10Z余棵。西水峪水库 1996年完工,水库蓄水317万立方米,水库存控制流域面积856平方公里,属小(一)型水库存,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坝型为双典拱坝,最大坝高40米,坝顶长度18762米。溢洪道为坝顶溢流形式,共5孔,孔宽10米。西水峪水库存的修建能够缓解洪水下泄,削减洪峰,保证怀九河两岸安全及期怀柔水库的安全,并使下游乡镇部分农田和1。5万亩板栗得到灌溉,带动怀九河流域经济的发展。由于水库存四周陡峭的山崖上筑有明代中直修建的长城,且城墙和10余座敌楼保存得比较完整,水库存蓄水后,是开展旅游的好地方。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溶裂缝水,有较大的长年泉11个,其中局里的龙潭泉、团泉的南泉、花木的水龙窟泉流量大并可供饮用。泉水情况:黄花镇大水泉 位于黄花城乡黄花镇村北黄花峪的沟内, 日出水量1297立方米、,水质清澈,四季稳定,泉旁有10余株大核桃树面泉而立,浓荫覆盖于泉卜。现仍为黄花镇饮水、灌溉农田及果园的主要水源。 花木泉 位于黄坎乡花木村中,砌有石井, 由四块红色花岗岩石条榫镶嵌,泉水由井口向南一侧预留的水口中流出,水质优良,清澈见底。地下水情况(怀柔区):地下水分布 白河河谷北侧,天河、汤河、庄户沟流域处于花岗岩火山碎屑岩地带,地下水贮存干风化裂隙带中;汤河口、长哨营处于断裂处的破碎带,局部均有深部循环地下水。白河河谷南侧,菜食河、琉璃河流域, 由雾迷山组灰岩和太古界变质岩组成。上游灰岩地区接受的降水和侧向径流变成地下水流向北东。下游遇太古界片麻岩弱含水层,通过崎峰茶断裂带溢出,崎峰茶地区成为山后地下水主要富集带。 怀沙河以西,碳酸盐岩地带,位于分水岭附近,降水入渗南泄,遇到深部花岗岩阻水而成为地下水富集区,水由断裂密集交会地带涌出,并以天然泉水形式流入怀河上游各支流,集中成带地区,如花木、局里、吉寺等地。著名的莲花泉、珍珠泉、桃峪龙潭泉处于碳酸盐与花岗岩接触带,地下水出露较多。怀河以东,由怀柔镇刘各长东流水庄以北的丘陵地区, 为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区。沉积层随基底起伏,厚度不一,变化很大,含水层厚度仅5米一20米,且不稳定。埋深为5米10米,局部深达20米,水位变幅均在5米以亡。单井降深5米,日涌水量一股在1500立方米一3000立方米,各地富水性相差悬殊。自东流水庄刘各长郑重庄桃山一带的东南方向,为潮白河、怀河冲积扇顶部,为怀柔地下丰水区。含水层由砂、砾石、卵石组成。从北向南,从西向东,粒径由粗变细,含水由单一砂砾层变为多层砂和粘土互层,层间由薄变厚,渗透系数由大变小。此区以小罗山北房陈各庄一线分南北两部。北部的含水层为单一层,向南逐渐增加到二层、三层以至三层以上。北部为浅水区,春季水位较低,5月份以后,水位上升,8月底出现高水位。南部为承压水过渡带溢流区,此区昔日河流密集、坑塘多为怀柔涝区,6月份以后,每次降雨均有升值出现。南北两区均单井降深5米,日涌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怀柔镇以西茶坞桥梓一带北运河冲洪积千原,第四系厚度为30米-70米不等,层间为砂夹卵石。地下水埋深5米一10米,年变幅15米40米,含水层薄而多,富水性不均。单井降深5米, 日涌水量1500立方米-3000立方米,为不稳定潜水区。地下水动态年地表水量地面积多年平均干水年(e-25)偏枯期(e-75)区(平方公里)水 量(亿立方米)径流模数万立方米千方公里水 量(亿立方米)径流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水 量(亿立方米)径流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山前61091,55254313121470861403山后128071,481157125972165622平原区24080591453064L9130271128全 县2132436117003,0214152?81300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怀柔先后兴建了怀柔水库和北台上、大水峪、红螺镇、沙峪口等水库,主要河道下游基流减少以至断流,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减少。?0年代以后降水连年减少,机井逐年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与补给量反差越来越大。全县地下水干均埋深,1979年为395米,1989年降至5,20米,降深125米。地下水埋深变化较大的怀柔平原区,怀柔东南部潮白河东岸,建水源八厂后,千均每年米水量1。37亿立方米,造成杨宋镇年丰、梭草一带地下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怀柔地下水以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矿化度在02克升-03克升之间的淡水,PH值在7-8之间,为中性弱碱性,总硬度10-19德国度,一般为弱水微硬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和工农业用水标准。县设水质定期观察点两处,监察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资源逐年减少,水质也有明显降趋势。4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地处浅山区,呈南北向斜“L”形,地势北高南地,北部与延庆县交界的凤驼梁为全镇的最高峰,海拔1529.7米,南端的四渡河,海拔115米,高差近1400米。境内有中生代火山口遗迹。山地占80% 以上。地貌条件:本镇地貌类型属于断块中山,其山地可分为构造上升剥蚀型断块中山和构造上升剥蚀、溶蚀型断块中山。5矿产资源 有花岗石、石灰石、钙石、石英、铜、金等。土壤以轻壤质薄层钙质岩类淋溶褐土地为主。其中:钼矿:主要产于石湖峪村南。石湖峪钼矿与矿脉117条,矿体呈透明状、佛手状,矿体长50米100米,厚一米7米,矿石平均品位0.08%0.16%。1970年在A区又探明C1级储量75吨,远景储量172吨。1973年在B区、C区又探明C1级储量276吨,D级储量818吨。石湖峪钼矿于1970年建成采矿场,年处理矿石5万吨,因效益不佳于1985年闭坑转产。黄铁矿:吉寺村北黄铁矿,1960年祥查,有D级储量0.25 万吨。磷矿:处于九渡河村南山,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之中,无氧化二磷含量1.18%,D级储量839.1万吨。泥炭:产于四渡河。硅石:西水峪其石英脉二氧化硅含量97.2%,储量为8.1万吨。制灰灰岩矿:花木村北石灰石矿:氧化钙含量50.55%,D级储量186.8万吨。九渡河村石灰石矿:氧化钙含量52.67%,D级储量89.9吨。花岗岩、大理石:“京黄绿”产于黄坎村北沟,C级储量49.9万立方米,D级储量197.8万立方米。“白筋”产于黄坎村北沟,C级储量44.9万立方米,D级储量197.7万立方米。6森林资源 在本区特定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发育了比较复杂的植被类型,主要自然植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主要有山杨、油松、侧柏、果树等乔木,包括桦杨林、油松林、侧柏林等,灌木主要为荆条、杜鹃等,一般情况下在1000米以上的中心区主要是以桦、杨为主的落叶林,而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区生长大量的落叶林,由于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差异,使本地区植被生长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这种垂直分布现象,在春秋雨季,不同种树木花色各异,春季漫山红遍,秋季层林尽染。黄坎村东坡有著名的“柏树湖”,面积有几千亩,有近百万株侧柏。全镇有林地64560亩,森林覆盖率85%以上。7野生动物资源 珍稀水生动物:九渡河镇境内除有通常的鲤鱼、鲫鱼、草鱼、甲鱼等动物之外,还生活着中华九刺鱼、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的水生野生动物共有52种。中华九刺鱼长约七八公分。黑色少肉。它的显著特点是后背两侧长着九根刺,长约半公分,一边5根,一边4根。这一珍稀鱼种世属罕见,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国家自然博物馆1996年曾试养九刺鱼,因水质等因素未获成功。1996年以来,在怀九河发现了娃娃鱼。1996年市政府将怀九河定为娃娃鱼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由于政府采取了禁猎、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种类、数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九渡河镇共有野生动物260多种。其中:昆虫类的蝉、蟋蟀、蜜蜂等26种;鱼类55种;两栖类有大蟾蜍、黑斑蛙(青蛙)、大鲵等7种,爬行类有蜥蜴、壁虎、蛇、乌龟等等15种,鸟类有鸿雁、大天鹅、野鸭、金雕、猎隼、鹗、秃鹫、野鸡、杜鹃、啄木鸟、黄鹂、百灵、山雀等118种;哺乳类蝙蝠、松鼠、草兔、斑羚、野猪、狼、狐、獾、狍等34种;蟹、蜴、虾、蜈蚣等9种。二绿化1现状概述九渡河镇域内山区139.61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的78.62%,山区植被覆盖率高,这也构成了九渡河镇绿化的宏伟背景。九渡河镇内绿化可以用点、线、面来概括,镇内军都山山区139平方公里,是九渡河镇内绿化的面,山区植被树种丰富乔木、灌木、针叶林均有分布。沿怀四公路、怀九河两侧主要种植落叶灌木,构成了镇内绿化的线。各个村中小片的绿化以灌木为主,成为了大的绿化体系中的点。2植被概述在本地区特定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发育了比较复杂的植被类型,主要自然植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针叶林,主要有山杨、油松、侧柏、果林等乔木,包括杂木林、桦杨林、有松林、侧柏林等,灌木主要为荆条、杜鹃等,一般情况下在1000米以上的中心区主要是以桦、杨为主的落叶林,而在1000米以下的地山区生长大量的落叶林,由于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差异,使本地区植被生育具有明显的垂直带增,这种垂直分布现象,在春秋雨季,不同种树木花色各异,春季漫山红遍,秋季层林尽染,黄坎村东坡由著名的“柏林湖”,面积有几千亩,有近百万株侧柏。全镇有林地64560亩,森林覆盖率74.4%。四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 产业经济发展1农业概况板栗作为九渡河镇主导产业,近年来发展力度逐渐加大 。新栽植、补植板栗50万株;密植板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100亩;建设板栗标准化生产基地1100亩;建设优种板栗接穗园150亩,改造嫁接劣质果树和密植板栗16万株。共实现干鲜果品1100万公斤,板栗280万公斤;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进镇第一印象工程, 大苗造林500亩,成活率98%以上;中幼林抚育工程1万亩;撒播造林3000亩;完成了“九渡河”牌农副产品商标注册,为九渡河镇农副产品拓展市场营造了品牌优势。在奖励、扶持政策的带动下,畜牧业发展势头猛进。共发展柴鸡2万只,冷水鱼40万尾;启动水利富民工程。修建拦蓄工程3处、护地坝267米、蓄水池2个、水窖1处、小口井9眼、流动泵10台,完成了黄花城大寨田水保工程,打坝300道、6138米。提速生态农业区建设,突出生态、生产、升值三大重点。计划200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2000万元。力争中国与欧盟生态镇村试点项目落户九渡河镇。实施国家级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此工程计划2004年6月动工,2005年6月完成。工程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完成节水灌溉工程4000亩(管灌4000亩),谷坊坝340道,田间公路1公里,修树盘500亩,水平条1500亩,防护坝2000米,拦沙坝4座,机井维修11处,实现水保工程2000亩建设优良生态环境,实现山水林田污综合治理。2004年将新植、补植板栗50万株;加强现有果树管理,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逐步提高产量和质量,使农民达到增收;做好原生板栗文章,对百年以上板栗进行标识、包装;大力推广板栗有机认证,逐步实现燕山板栗第一大镇的目标。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种养业齐头并进。2004年计划发展冷水鱼小区2个,其中扩建一个,实现冷水鱼产量80万尾,肉鸡养殖100万只,建千头奶牛养殖小区1个,建千只养羊小区2个。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副产品升值。依托北京农学院、研究所,做大做强板栗文章。以“九渡河绿色商标”为载体,探讨板栗、核桃果品包装和加工,向大旅游的方向靠拢,实现农副产品的升值;发展名优特新的小品种观光采摘园2处、200亩;启动九渡河农贸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干果批发集散地。2工业概况本地区现状工业基本处于停滞运作和待规划的状态,90年代的钙加工厂,部分小纺织、修理工业已废弃,仍有少数小纺织、修理工业在运作,并留有大片工业区待建用地,其中以团泉最为突出,以下是团泉工业区的建设规划的一些计划方案:以建设绿色工业园区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服务、改革、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第二产业的质量,实现经济总量、税收、就业进一步提高,加快“绿色工业区”建设步伐。2004年计划实现企业总收入26500万元,企业总利润2360万元,企业增加值实现8960万元,分别增长15左右;出口供货额实现4140万元,同比增长24。加快开放步伐,扩大经济总量。2004年将通过资源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建立联系,全镇年内引进新企业不少于20家,千万元以上实体企业不少于3家。整合山上小区资源,打造九渡河镇经济硅谷,坚持“环保第一、科技第一、效益第一、就业第一”的原则不动摇,优化配套小区工业资源,盘活闲置资产。依托北京瑞恒超高压电器研究所、北京大气广延设备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含量企业,打造山上经济硅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搭建山下工业发展平台。利用雁栖工业开发区大做工业文章,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之下,探索在平原地区圈地建厂的工业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发展逐步由内域向外域发展。计划2008年前,利用银政合作资金,在平原创建九渡河镇工业小区1个,引入7-10家企业,实现新增产值1.5亿元,收入1亿元,利润1500万元,税收600万元,安排农民就业1000人。二行政区划、人口 项 目村 名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均收入(元)流动人口数(人)四渡河11803964583黄 坎20156703911吉 泉8012614176局 里6602052600花 木11093854436九渡河29809204837黄花 宫4581464984西 台3551105780黄花城9983254530撞道口3201102233石湖峪5721982500西水峪2331335627二道树台8402465466庙 上143482361红 庙138504077合 计1759257954247252该镇分为1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7592人。总户数为5795户。其中:男性9019人,劳动力为4790人,女性为8573人,劳动力3580人。九渡河镇各村人口调查表三市政工程1给水工程(1)供水现状镇及村域内生活用水、农林业用水水源一般为地下水,个别处为泉水。农业生产用水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镇区内共打有99眼水井,平均深度120米,采用小区域管网供水,使镇区内各自然村自来水的普及率打80,总开采量小于80万m3年,其他各村庄由小型帆井供水,镇域内总用水量100万m3年。(2)水源概述通过对该城镇的实际降水情况调查分析,年平均降水量470-510mm,地下水储量估计为 不详(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水源部门进行探查,这是村镇规划规模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由深井开发出一部分,大量地下水尚待开发利用。另外,九渡河镇怀九河上游有两座水库,一个为头道关(黄花城)水库,储水库容量为62 95-m3;另一个为西水峪水库,库容量为260 5Wm3。这两座水库是怀九河的上游水源,两座水库共储水量322万m。怀九河多年的平均流量为零,已大部分断流。(3)供水体制2003年九渡河城镇居民、村民约18000人,其中约13000万人使用自来水,除黄坎、吉寺、局里、花木尚无自来水外,整个村镇自来水普及率约为80。村庄供水仍以小深井为主,水量基本满足日常供水要求。其中庙上村、杏树村和二道关村部分地方饮用泉水,但水量较少,无法做为水源进行开发。西水域的深井水、九渡河浅层水含氟较高,供水的水质较差。2排水工程(1)排水现状镇区排水系统目前为雨污合流,雨水、污水排入水沟汇流后,排入附近水体。村内排水,基本上是直排入水体。(2)存在问题于排水管渠不成系统且现有的河渠不畅,导致排水不畅,而且对城镇地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3)现有生活污水污染成分生活污水中的“生粪水”(即被粪便污染的水和厨房用水)成分复杂、污染物较多,而“熟粪水”(即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污染物较少,可通过沟渠水体自然净化。“生粪水”与“熟粪水”的比例约为3:7。(4)雨污水排放现为明沟方式排放。3燃气工程燃气工程现状村内基本以燃煤和烧柴为主辅以烧液化石油气,冬天以烧煤和烧柴取暖为主。镇内居民以燃用液化石油气为主,供气方式为液化气罐。现有一座液化罐站。4供热工程无城市集中供暖,居民采用土暖气等供暖。5供电工程(1)供电工程现状目前镇域内有一个35kV的变电站,由桥黄路引来1路35kV的电源。内设两台3150kVA的变压器。由该站引出两路10kV的架空线分别给黄坎村附近的七个村及黄花城村以西、北方向11个村供电。可称该两路线路为黄坎路和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