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网络文学是在网络技术背景和大众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是技 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当文学的传播媒介转化为网络以后,网络势必给文学带来重大影响。本文试从审 美视域、审美方式、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四个维度,系统考察网络之于文学的审美影 响,揭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探寻网络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审美视域 来看,网络文学的授受角色发生了漂移,表现对象也大为扩容;从审美方式来看,网 络文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 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 2 ) 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 3 ) 读写互动的动态审美:从审美创造来看,网络文学不仅具有了比传统作品更为丰富的 文学表现手段:多媒体展示和超文本链接,而且它还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平 台,众人可以在文学的赛伯空间里尽情狂欢;从审美接受来看,一方面读屏方式可以 让人获得一种沉浸性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网络也打造了人机、人人互动的接受模式。 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颠覆也隐含着新的机遇。本文在对网 络文学作系统的审美观照的基础上,也对其发展前景作了管窥式的展望。 关键词:网络文学审美视域审美方式审美创造审美接受 a b s t r a c t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t e c h n o l o g ya n da r t , 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i san e wl i t e r a r y g e n r ew h i c he m e r g e df r o mt h ec o n t e x to fc y b e rt e c h n o l o g ya n d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t h ec h a n g e si nl i t e r a t u r ec e r t a i n l yw i l le n s u ef r o m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 t o i n t e r n e ta st h eb r a n d - n e wl i t e r a r ym e d i u m b a s e do nt h ef o u rd i f f e r e n t d i m e n s i o n s , n a m e l y :a e s t h e t i cs c o p e , a e s t h e t i c sa c c e p t a n c e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 a e s t h e t i ci m p a c to fi n t e r n e to nl i t e r a t u r e , 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 , e m b o d i e di n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 。 a e s t h e t i cm o d e , a e s t h e t i cc r e a t i o n , t om a k eas y s t e m a t i cs u r v e yo ft h e a n dt or e v e a l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a sw e l l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l a w s a sf 缸a sa e s t h e t i cs c o p ei sc o n c e r n e d ,m er o l e so fg i v e ra n dr e c i p i e n th a v e v a r i e di n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t h es p h e r eo fe x p r e s s i o nh a sb e e ng r e a t l y e x p a n d e d i nl i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m o d e ,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h a st h r e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 f o l l o w s :( 1 ) t h ep l e a s a n ta e s t h e t i co ff r e ew r i t i n g ;( 2 ) t h ev i c a r i o u sa e s t h e t i co f v i r t u a lw o r l d ;( 3 ) t h ed y n a m i ca e s t h e t i co fi n t e r a e t i v er e a d i n ga n dw r i t i n g v i e w e df r o mt h ea n g l eo fa e s t h e t i cc r e a t i o n 。 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 s m a n yd i v e r s em e a n so fl i t e r a r ye x p r e s s i o n l i k em u l t i m e d i a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n d h y p e r t e x tl i n k s , b u ta l s oi tb u i l d su pap l a t f o r mf o rc r e a f i v ew r i t i n d s o 出a t a n y o n ec a ne n j o yt h ef r e e d o mi nt h i sc y b e rs p a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a c c e p t a n c e ,t h es c r e e nr e a d i n g c a n g i v ep e o p l ea ni m m e r s e d p s y d l o l o g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 , a n dt h ei n t e r n e tc a na c h i e v et h er e c e i v i n gm o d eo f p e r s o n - c o m p u t e r o r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h a s s u b v e r t e dt h en o r m sa n dr u l e sd e e p l yr o o t e di nt h e 订a d i f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 ,m e a n w h i l e ,t h es u b v e r s i o na l s oi n v o l v e sn e w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s oa f t e ra ni n - d e p t ha e s t h e t i ci n q u i r ya b o u tc y b e rl i t e r a t u m t h i st h e s i sa l s o p r o p o s e st h ep r o s p c c t so fi t s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t us u q i n ( l i t e r a t u r e a r t t h e o r y ) d i r e c t e d b yp r o f w a n gz h e p i n g k e yw o r d s lc y b e r l i t e r a t u r e a e s t h e t i cs c o p e a e s t h e t i cm o d e ,a e s t h e t i c e r e a f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sa c c e p t a n c e 附件一: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海务净签字日期:w 吩_ 年r 月f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壶墨叁鲎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壹墨叁堂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泠夺垮 导师签名 壬霉皋 f 签字同期:姗年r 月l 1 同 签字日期:少? 9 r 年岁月f f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的演进,依次经历了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以及网 络传播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自2 0 世纪8 0 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已成为继报刊、 广播和电视之后迅速崛起的“第四媒体”。中国大陆自1 9 9 4 年首次引进国际互联网至今 虽然只有十年多的光景,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相当可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 n n i c ) 最近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 0 0 4 年,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 4 0 0 万,b e , 2 0 0 3 年同期增长8o ,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 4 2 8 0 万:上网计算机达蛩j 4 1 6 0 万台,增长了1 4 6 。网络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技术革 命之一,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速度涌入人类的生活世界。难怪尼葛洛庞蒂会用“一 网打尽全世界”来形容互联网的巨大能量。 传播媒介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文学样式的变革。美国著名叙事学专家阿瑟啊萨帕 杰认为,文本、社会、艺术家、观众与媒体是文学活动中的五个焦点。加拿大著名传 播学家麦克卢汉也说:“媒介即信息”。1 2 1 意即任何媒介形式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传播内容 的变化。我国有学者指出:“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若隐若现的存在这样一条线索:工具 变革一媒体革命一艺术实践变革一艺术理论变革。”p l 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广 泛应用,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文化景观中璀璨 的一页。 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学术界争论不休。正如许苗苗所言,“网络文学”是一个经 久不息,推翻了又建立,建立了又推翻的话题。其作品文本的诞生远远早于其名称的 诞生,而其具体的定义,则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众所认可的概念。1 4 1 网络写手李寻欢认为, 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 5 3 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实 质就在于它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手段的文学,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它刷新和改进了文学的传播模式,由纸介传播转换为网络传播。因此,网络文学的所 有特性都可以通过它所采取的传播模式而得到说明。”f 日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具有 社区性和多元互生性特征,所以它又可以称作是独特的社区文学或多元互生性文学。【7 还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有着宽广的概念,如杨新敏把网络文学分为两类:一是印刷类文 学的网络化,二是网络原创文学,其中,网络原创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发在网络 上同时也可以印刷发表的作品:二是虽可通过印刷方式发表,却因带有另类色彩而不 被印刷媒介所接纳的作品;三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写就,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的作 品,如多媒体、超文本类作品等。i 。】甚至有人对网络文学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白烨认 为,由于网上作品的随意性、个人性,未经审读而良莠不齐,称其为“文学”似乎不 妥,只能称为网络写作。李洁非也说:“我强烈主张撇开文学一词来谈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根本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生的。”1 9 1 综观学界关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网络作为一 种新兴的文学载体,与传统文学的物质载体相比,是一种突破了原有物质载体的物质 有限性、以比特为单位的软载体。这一载体不受传统时空的限制,克服了纸介质传播 的弊端,为作品流通开辟了自主的通道。其实,网络文学就是直接发表在“网络文学 期刊”【州、网络作者的“文学主页”1 1 1 1 和“网络社区文学”f i z j 上的原创文学;或以创 作的交互性、阅读的声像性以及体验的虚拟性等为特征的网络作品,即指含有“非平 面印刷”成分并以数码方式发表的新型文学。这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采用传统的文学 手法刨作并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二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 e b 交互作用而创作 出来的文学作品,只存在于网络,其代表有多媒体、超文本等样式的文学,至于网络 收藏站点里大量印刷类文学的电子化文本则不属于网络文学。 在过去的短短十年多的时间里互联n j = 的文学网站鲥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不少网络写手e 网情深,“芯芯”相印,被网络制造着并加以满足着。据研究者网上调 查,截止2 0 0 1 年8 月3 0 日,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 7 2 0 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 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 0 0 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 4 1 个,此外发表网 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小说网站、诗歌网站、散文网站、剧本网站、杂文网站、 影视作品网站共约2 0 2 3 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 0 0 0 多个。其中影响较大、发表网络原创作品最多的“榕树下”( h t t p w w w r o n g s h u c o l l l ) 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截止2 0 0 1 年8 月3 0 日,共发表近6 2 万篇( 部) 作品,并还在以 日发表作品1 5 0 0 篇左右的速度剧增。这个数量显然是任何一家报刊或出版社在同期内 难以望其项背的。 1 9 1 2 0 0 3 年4 月2 8 日,“榕树下”的存稿量己达近2 0 3 5 0 6 0 篇,刨造 了网络文学火爆的奇迹。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 文学独占文坛的单一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存在方式、创作模式、 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理念,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理性地看,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别立新宗,除却现代高科技的进步与支撑外,一个 十分重要的文化原因,乃是自近代社会以来,大工业生产、商品经济及现代文化传播 媒体诸种因素结合,共同造就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市民社会”。这一文化群体要求一种 具有世俗精神的文化。 近2 0 年来,我国的大众文化呈现和发展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是在全球化文 化背景、先进的传媒技术以及商品经济等因素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与民间 或通俗文化不同,是现代化都市的产物,是科学技术所形成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的异 于民间、通俗化的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文化结构,最典型地反映了当代文化的时代特 征。”1 1 4 1 主导文化在我国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体制文化,它对其它文化具有制约与诱导 的功能。精英文化是由精英知识分子为写作主体的文化,是当代文化中的骨干力量。 在我国当前审美文化的格局中,虽然存在着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元 结构,但大众文化发展极为迅猛,正日益从幕后走到台前。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中 国的审美文化开始转型。即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的文化霸权逐渐解体而退居边缘,大 众文化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一文化转型反映在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上,则有一 种由理想趋向世俗、禁欲趋向享乐、崇高趋向媚俗的势头。 与此同时,由予国内文化气氛的宽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审美 享乐主义的潮流,以娱乐为主要精神的大众文化对传统的严肃艺术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文学走出以艺术美为主体的精英文化界域。这表明,在告别长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后, 追求娱乐、享受的消费观念日益成为中国当下的现实。在文学领域,高雅文化围守的 精英立场和启蒙意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而大众文化放弃 了传统文学教化观念,以消遣意识代替启蒙意识,自觉地迎合着读者的品味,折射出 消费时代的审美追求,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现代大众传媒( 尤其是网络传媒) 使大规模的文化生产成为可能,而且引发了读 者审美趣味的转变。正如有的学者所认为:“正是大众传媒才使阅读变为一种时尚,将 大众进一步裹挟进其传播与操纵的大众文化中。它强大的辐射性使大众文化广为传播, 个人意识日益趋同,以而弱化了个人独特的艺术享受,造就了一批满足于麦当劳化标 准产品的具有相同口味的标准读者。”o s l 在这种文学消费中,人们往往是追求一种感性 需求的满足,基于这种事实,文学势必朝更加通俗化、感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体现 出消费时代的审美变革。 可以说,正是在网络带来的时代的转变、文化的融合和价值观的相对自由、宽容 的背景下,文学因自己内在精神与网络文化的契合,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土壤,扎下了 茁壮成长的根基。 网络文学出现的意义。决不仅仅意味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载体的出现,也不仅 仅意味着传播手段的更新这种表层结构的变动,而是触动了文学观念的神经和文学的 深层结构,动摇了文学的传统及其定义,从而导致艺术世界的结构发生一次消解。有 鉴于此本文尝试着从审美视域、审美方式、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四个维度,系统考 察网络之于文学的深刻影响,揭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探寻网络文学内在的 特点和规律,以使我们对网络传播时代文学审美活动的认识更趋理性。 4 第一章审美视域的拓展 审美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亦是文学最重要的要素。审美主体,是指在精神生活领 域以情感为主要活动方式、享有高度生命自由的人。具言之,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 具有审美心理结构,并与客体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审美行为的承担者。以网络为基础 进行的自由互动式的沟通与交流,使审美主体的范围大大地拓宽了。换句话说,网络 中的艺术“主体”,包括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其授受角色时常会发生漂移。 一授受角色的漂移 以往作家的创作,常常是基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生命经历,在 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世界和自身生命的独特观照。而网络则极大地改变 了艺术的创作方式,使创作者的审美内蕴和审美情馕大为弱化了,从而改写了创作主 体的身份特征,这从以下两方面可以见出: 1 创作者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 网络时代是一个重新分配话语权,消解知识权威与精英韵时代。网络文学创作实 现了创作身份的平民性消解了昔日作家头顶上神圣的光环。在网络文学创作中,艺 术角色与非艺术角色之间的界限出现了交互式转换,这意味着视文学创作为“高山仰 止”的状况成为历史。 传统的文学作品是由身份明确的“作家”来完成的,“作家”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称 谓。在传统社会,由于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这种头衔。而网络 的出现,打破了将入束缚于一定社会位置的传统分工,作家创作的权力正逐渐被无名 的敲击键盘的网络作者所分享,真正实现了作家身份的网民化。在网上,业余作者与 精英分子拥有同等的权力,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网络是群众路线,网络文学至少 在机会均等上创造了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1 6 i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艺 术家”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网文写手三驾马车”之一的邢育森曾很风趣地 说过,网络文学的兴起标志着出版权利和审查权利的转移。传统文学就像计划经济中 的统购统销,网络文学则使我们有了自己的自留地,允许我们进行个体经营,我们也 将自己的产品拿到农贸市场出售,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原本属于编辑的权力就从 编辑大人的手中回归到网民手中。回归到民间,也就是从少数人手里回到大多数人手 里。 2 创作者与接受者的交互式转换 互联网作为网络时代人们信息交流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交互性。 所谓交互性是指人们在网络上的信息交流活动呈现为一种双向的、共时的交流活动。 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征,使作者与读者间全面的双向沟通成为现实,从而构成了一个 开放性的网状结构。在这一独特的电子视窗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传统主客关系下的 作品,而是实现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碰撞与对话,这一平等对话即是完成了视域融合, 使解释和理解成为意义生成的动态过程。网络的这种交互性体现为写作主体的“角色 漂移”,即由接受者转变为创作者。 在传统文学传播中,信息流动常常是单向度的,接受者无法对信息施加影响,只 能被动接受。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以后,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这个变异正引起作者与 鉴赏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创作与接受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 交互式创作的文学文本是一种活性结构的动态文本,创作者是在线参与的、不确 定的,作品结构是网状的,更是无限生成和延展的。在这种开放式网络文本中,作品 韵完整创作过程不仅仅是依靠创作者独立完成的,它还必须借助接受者的参与才得以 真正完成。接受者不仅有充分的自由选择阅读或欣赏哪些作品或作品的哪个“版本”, 而且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样,创作者也可以根据鉴赏者提出的 意见对既有文艺作品进行修改或补充。这样,鉴赏者的创造性的意识和行为将体现在 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使网络作品呈现出欣赏与创作一体化的特征。 交互式创作使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划分没有实质性意义,文学作品可能在修改和 续写中得到巨大的发展,也可能陷入无底的深渊,最终导致大量泡沫文学产生。但是, 网络的开放、自由、互动也强化着文学两端的张力,赋予人们自由创作与欣赏的自由, 这无疑是对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超越。 二表现对象的扩容 在传统文学中,审美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由于网络媒介的介入,文学的面貌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美作为文学永恒追逐的本质的金科玉律受到了挑战,美丑之间的界 限也需要重新厘定,显著的表现便是美与丑的越界、扩容、交错。同时,网络文学也 打破了原有审美现代性范式下文学划分的固有界域,雅俗文学得以合流。 1 美丑界限的模糊 美与丑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所谓美,就是一种合乎人类自由本 性,体现了人类自由生命的价值事实。我们所说的丑,是指确定和评价那些畸形的、 片面的事物和现象的审美范畴。美是肯定性价值,丑是否定性价值。传统审美观念是 从二元对立模式出发,着重从肯定性的主题去考察审美活动,这意味着它必然是以审 美、诗意价值为中心。而网络文学挑战了这一传统,它作为一个开放的范畴,一反以 “美”和“雅”为指向的传统文学理念,能够兼容多元的文体、话语风格和审美意识, 最终,在兼容之中形成属于网络这种载体自身的风格多元化的审美意识和多元化 的语体风格。 网络文学己冲破传统文学的和谐、精致、典雅,把令人恐惧的、激情的以及非和 谐的、粗糙的、怪异的对象纳入审美视野。只要轻轻点击电脑鼠标,你就可以随意欣 赏到各类作品。活得像个人样( 邢育森) 可以用自嘲的语调,编织出网上与网下生 活相背离的、游戏的人生状态;真实爱情( 安文) 极尽科幻之能事,将虚构的仿真 技术、触摸的数据化移植给日益贫血委顿的惨淡爱情;蒙面之城( 宁肯) 以一种淡 漠和放弃的反抗基调,展示一个在思想混沌中孤独跋涉的流浪者的边缘生活状态:秦 盈( 雷立刚) 背叛既定的经验世界,把笔触伸向不被人深知的隐秘与欲望,赤裸裸地 唱出禁忌游戏或忧郁情歌。自由的形式、不羁的表达,标志着如今的文学正逐渐摆脱 各种意识形态的重荷,从本我遮蔽走入审美放逐的境地。网络所特有的凸显和扩张功 能使越来越多的作品以一种非美学的另类样式呈现出来,作品的表达也因此获得了不 可思议的弹性和变幻的无穷可能,甚至可以达到化丑为美的效果。 在我国传统文学中,诗意性质是审美文学中的重要标志。有位论者曾指出诗意在 美学上的地位,“诗意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和表现,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境界,在诗 意中,精神的品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升华”。0 7 1 网络的大规模复制技术使文学的消费 性指向大大增强,其品质也显露出诗意让位的趋势。网络文学的内容极力向惊险、色 情、暴力、侦探、言情、科幻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着大量消遣娱乐型、感官刺激型 网民的阅读需求。文学已从间接的快感转向直接的快感,从积极的快趋于消极的快乐。 在网络原创作品中,大多数时候充斥着对经典文学的调侃、对失恋况味的描写、对琐 屑人生的私语等。这种局部的沦陷使文学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写出穷尽人类的生活状况 和精神思考,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发泄目的,成为与传统文学相对的另类文学。如安 妮宝贝创作的网络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阴郁、畸形、压抑的言情故事,感受 到的是故事中无处不在的颓靡、物质化的绮丽。八月未央中的女主人公未央,先是 7 爱上同性女友乔,后来又爱上乔的男友朝颜,有着阴郁变态的心理和经历。“末世”、“寂 寞”、“颓败”、“劫难”、“告别”等词汇在她的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在审美活动中, 传统的教化、熏陶、引导之类己很难寻找到踪迹而往往成为了宣泄个人情绪、沉醉 生活、阴暗心理以及焦虑、恐慌、苦闷状态的生命活动。 在文学的赛伯空间里,虽然也不乏有内容严肃、高雅、追求价值崇高及其宏大的 叙事模式的精品,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世俗的感性愉悦和现代社会消费性审美的平面化 的作品,其终极价值的追问往往被泛情的世俗关怀所取代。很明显,审丑在这里已经 被看作是对非理性、非道德的感性存在的成功释放。正如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所说:“审 美开始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从形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于是,审美内容、读者趣 味、艺术媒体、传播媒介、发行渠道,都在发生一场巨变:过去美和艺术只与少数风 雅的上流人物有关,现在却要满足接个社会的需要;过去美和艺术是沿着有限的渠道 缓慢地传播到有限的地方,现在却是把美和艺术的各种变化同时传播到全世界:过去 美和艺术的选择要受到权威、传统、群体的限制,现在对于美和艺术的选择却更自由、 更广泛、更为个体化。过去美和艺术所塑造的是一系列固定不变的形象,现在美和艺 术所提供的则是一系列瞬息万变的影像西方把这种情况比喻为无墙的博物馆。 博物馆在西方历来是展示审美精品的殿堂,阿多尔诺曾比喻说:博物馆是艺术作 品的家族坟墓,可见博物馆正是传统审美的象征。现在,它的围墙没有了,这意味着 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的消失。”i z s ! 这段话表明,传播媒介的改变与人类的审美方式息息 相关,当代艺术从远离大众媒介到大量运用大众媒介,从反感工业机械到与工业机械 结合,从重视原作的价值到重视复制品的价值,审美与非审美的方式得以会通。在当 下的审美活动中,传统的教化功能不复存在传统美学失去了理性主义保护,长期压 抑人们的大量的“合目的性”的东西渗透到美学中,并和美相对而存在,最终导致美 丑界限的模糊。 2 雅俗区划的消融 对于雅俗之辩,有人指出:“雅俗划分的标准是主体意义上的区别即精英文化、贵 族文化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之别,第二个标准是指:对文化的价值评价,雅俗即品 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制作的粗糙、走向的提离与普及等等。这是根据文化本质来 判断某些文化现象价值的一个尺度。”1 1 9 1 这里谈到的是文化的雅俗之辩,同样也适用于 文学领域。在古典文学中,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作为一个雅俗文学的二元结构,形成 了壁垒森严的文学形态。传统文学结构呈现为一种金字塔的格局:精英文化虽高居塔 尖,但占据份额上只能是少数派:大众文化虽居塔底,却规模庞大。网络平台的崛起 使传统的文学艺术类型划分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当今时代,网络为大众文学与精英文 学两股激流的汇合创造了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 写作平民化 高雅文学是反映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超越的品格。 大众文学是适应大众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学,它较少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考,突出 的是消遣娱乐性。在审美文化转型以前,高雅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分野十分明确。 如果我们认定高雅文学体现的是社会精英的追求、通俗文学体现的则是大众所秉承的 观念的话,那么,精英与大众之界限的模糊化、动态化必然影响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 的分野。 网络文学把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都笼络到网络写作中来,日益消弥了精英与大众 的界限。这是一种平民化写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网络给予人们创作和发表的自由。传统文学的创作和发表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创作者一般是作为社会分工而出现的专业作家:对于普通作者而言,一部作品脱稿 后到发表出版无疑要经过传统出版商和编辑的严格筛选和羁绊,真正能够发表的作品 寥若晨星。而网络打破了权力话语和知识垄断,拆卸了编审、印刷、发行、有关权力 部门等几乎所有的文学传播壁垒,这意味着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尽情地写作、发表和欣 赏文学作品。“榕树下”主编朱威廉说:“什么是网络文学? 这是个一直在持续的争议。 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i n t e r n e t 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 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了出版社、书商的层 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p b i 其次,网上创作者往往是钟情于网上漫游的“三w ”( 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 网民,他们一般不以网上创作为谋生手段,而是纯粹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和对网络文 学的嗜好:同时,由于网络写手可以匿名创作,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为文学回到天真、本色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中,人们可以大 胆涉猎各种文学题材进行写作体验。有学者指出,“网络的出现为人类的精神活动提供 了迄今为止最为广阔的虚拟空间,给人以最为广阔的话语特权,所以它是对自由精神 的一种豁然敞亮。一 2 1 1 这两种自由的创作心态,吸引了大批网民参与到网络文学的创作 中来。 网络的兼容性排除了传统媒体因各类出版物预定的局限,这让每个具有表现欲的 网民都拥有平等的表达机会,作家失去了头上的神圣光环,沦入普遍人行列。在这里, 人人都有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与自由,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网络大有把网民的作 品一网打尽的趋势,这种走向无疑填平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人为鸿 沟。 再次,由于网络写手追求的是网上的消遣、娱乐,因此,这种要求的基本指向只 能是大众文学,由此导致大众文学的繁荣与兴盛。这样,网络文学便会出现丰富多彩 的局面。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仍会继续存在,而且会花样翻新,朝着先锋文 学与实验文学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众文学繁荣进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后,为 了更多地吸引大众的眼球,大众文学作家势必更多地借鉴纯文学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技 巧,这又必将进一步缩短、拉近大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的差距,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 当然,“人人都是作家”的光晕背后,不可避免会带来作品质量的低下,一部分网 络文学已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化,已很少能提供经典作品所具有的意义深度。英国人 迈克费瑟斯通过对网络化了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作过这样的概括:艺术与日常 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层次分明的差异消弥了:人们沉 溺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赝品、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反讽、戏谑充 斥于市,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到欢欣鼓舞;艺术生产者的原创性特征衰微了: 还有,仅存的一个假设:艺术不过是重复。i z 2 1 ( 2 ) 审美生活化 许多网络作品不仅淡化了美丑的界限,也消弥了高雅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网 络时代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多元兼容的文化形态,传统的或经典的审美观或审美意识仍 然会在其中据有一席之地,被颠覆的只是其神圣、高贵、唯我独尊和一统天下的主流 地位。 在网络技术左右生活的后现代文化中,文学内涵一面与高新技术握手言欢,以语 言文字符号描述审美意象的艺术形态,开始受到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艺术 和网络艺术在内的视听觉艺术形态的挤压;另一面向世俗化、娱乐化贴近,审美日益 由“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为,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出向 大众享乐动机的充分归趋,作品呈现出雅俗合流的局面。 1 0 在当代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艺术终结的感叹,但我们又鲜明地感到日常生活更 感性化。实际上我们感叹的是古典意义中那种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纯艺术的消亡, 而我们获得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日益靠近艺术。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没必要对 当代审美的这种出于乔木,迁于幽谷式的变迁怀有一位贵族式的失落感。从某种意义 上说,审美精神本来就是一种世俗精神、大众文化。” z 3 1 古典为通俗所消融,高雅艺术 与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定,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值得思考的新景观。 第二章审美方式的嬗变 网络媒介带来的文学革命表现在科技与现实、科技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 合上,由此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学网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共生互动使网络文 学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因此。在这种审美观照下,人们的审美方式 也与纸质审美方式迥异。 一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 网络文学是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审美信息载体。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本质上具有 共同的性质,如它们都是对社会生活作能动的反映,注重艺术形象塑造。充分流露艺 术的情感,提供精神消费等。但是,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所承担的理性精神与 价值深度大为削弱。 中国古典文论一直信奉“文以载道”、“立言不朽”的古训。文学往往把审美活 动与认识活动等同起来,作品承担了沉重的社会使命,而现在这一根本信念却被网络 消解了。网络拒不服从教化活动,而是以感性娱乐旨归,给了人们一个舒展性灵、释 放情感的空间。兼容而无垠的网络空间耦合了文学艺术的自由本性,它以赏心悦目为 乐事,打造了一种“无压抑性的文化”。在网络时空里,人们可以超出物质功利的束缚 和生存烦恼的纠缠,成为自由的审美主体。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 本质属性是自由,而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网上的快乐审美有这样一些常见 方式:调侃生活、嘲弄经典、打造时尚。 i 调侃生活 网络提供给文学的是一个开放、平等、自由、匿名的言说空间,它为广大网民搭 设了一个舒展性情、倾吐心扉、张扬自我的传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个体都可 以在没有“主流”压力、没有“中心”牵制的网络视窗上,毫无忌讳地对生活进行调 侃。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网络写手 往往会借助文字游戏来释放这种情绪。网络写作中调侃、幽默的表达也便成了对平庸、 枯燥和刻板的生活的温和打击。清远视窗的开心一刻栏目里收录了一系列主人公是老 酷的搞笑作品。追星族这则小故事描述的是: 一次争吵后,老酷让气得无话可说,于是他对老婆一咧嘴:“我真成你的追星族啦! ” 老婆转怒为喜:“是吗? ” 老酷慢条斯理摇头晃脑:“我追的是颗扫帚星。” 走遍天涯海角同样是- - n 对生活温情调侃的小故事: 老婆问老酷:“你爱我吗? ” 老酷说:“爱呀。” 老婆问:“你怎么爱呀? ” 老酷说:“我愿意陪你走遍天涯海角只除了两个地方:女厕所和女浴池。”1 2 4 1 在这里,故事讲述采取的是幽默搞笑的问答形式,通过机智、风趣的话语达到了 一种轻松调侃的效果,让人忍俊不禁,发出会意的微笑。幽默作为一种吸引浏览的行 为,无论是大师式的笑中见泪,还是胡闹而己的“无厘头”搞笑,都极受网民欢迎。 戏谑也是网络作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网络文学娱乐性体验式的写作中,一切被 视为规范的东西不在了,即使是生命这样严肃的事物,也可以成为调侃的对象。例如, 网络写手辛心的作品l + 1 :小资的八十一种死法中,不管是真“死”还是假“死”, 都被有滋有味地一一作了辨析,在这里:“死”变得多姿多彩,极富娱乐性。这种戏谑 的风格无疑是一种释放自己的心灵和生命的表达,充满着对平淡生活的反叛色彩。 2 嘲弄经典 网络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创作主体可以摆脱一切束缚,甚至藐视经典, 打破常规,践踏等级。可以说,网络作品是网民情绪化的即兴发挥。网络文学用率真、 感性、碎片式的声音消解着审美领域中既有的话语权威,带给进入这个虚拟审美空间 的人们最简单的快感式审美体验。 网络文学是自娱性的宣泄,它无视现成规范,打破并消解了文学的“载道”功能, 也颠覆了传统文学话语的霸权。在网络作品中,无论是搞笑的顺口溜、小品文,还是 网恋故事、神怪武侠,抑或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无不透露出一股调侃、嘲讽和“没 有一点正经”的另类和叛逆。只要你点击文学网站,在“开心一刻”、“随笔小札”、“心 有灵犀”、“青青校园”等栏目,你就能看到大量的戏仿与讥嘲之作。网络写手藐视成 规,对经典之作也往往采取“戏仿”的手段来改写或仿写,比如我国古代四大美人沉 鱼落雁之沉鱼之貌的传说,在网上就改成了这样:西施总在河边浣她的脏纱,污染了 河水,鱼儿喝了有毒的水而无法存活,所以沉下去了。这样一改,哪里还有美丽的传 说的影子。 被誉为“最佳网络作品”而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悟空传,其实是网络作家今何在 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去圣化”改编。 “什么东西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唐僧问。 “猴子! ”孙悟空说 “不! 是猪! ”猪八戒o q 。 “都错了,是我。”唐僧说。“如来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此说的。” “佛祖说:是你? ”八戒说。 “不! 佛祖说:是我。” “那是佛祖啊? ” “不是佛祖,是我。” “那和尚有病,你别理他。”孙悟空道。 “我明白了,是佛,是你,是我。是”猪说。 “是猪? 完了,叉疯了一个。”孙悟空道。 “当时我不在,我要是在时,一杖打烂,免的胡言乱语惹人t 2 烦! ”沙僧没好气 的说。 三个家伙都盯着他,沙和尚却打个呵欠,又睡去了1 2 习 在改编的故事中,唐僧四人完全没有了为求取佛经不畏艰险的大义和神圣感,也 没有师傅的威严与宽容和徒弟对师傅的敬重,有的只是对世俗生活里权势的迷恋和彼 此间的勾心斗角。今何在一改传统小说西游记的创作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消解崇 高、颠覆神圣把高僧超脱、高洁的形象世俗化和人间化,把神圣崇高降格为低微和 平凡,一切形而上的东西都往下移,文学连同自由平等的观念一起从神坛跌进了世俗。 网络解除了束缚人们言行的种种规定,它可以容纳多样的风格和多元的话语,作 者可以自出心裁,随意表达,因此,网络文学拥有了传统文学不可比拟的生气与活力、 另类的构思和鲜明的生活气息。戏嘲崇高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东西,但由于它更契合 了网络“脱冕”和“祛魅”的游戏精神,因而在网络原创文学中备受推崇。如果说现 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其形式的追求和隐含深邃的内容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网络作品 则提供了一种叛逆的文学风格,一种回避意义的文字游戏。 3 打造时尚 网络写作大多没有“高深”的艺术追求,不求精致而求率真,作者不讲究作品成 1 4 活率,只想在网上过把瘾;作品很少有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襟袍和隽永的诗情,更多 地是表现都市化进程、小资情调诱发的欲望扩张和情感释放。网络写作的时尚意义将 远远大于审美意义、自我诉求多于艺术创新、自况展示胜于审美承担。 与传统创作相比,网络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行为。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多为生 活随感、爱情故事及其它时尚话题等。网络写手大多年轻,被冠以“新生代”、“晚 生代”等头衔。由于他们基本上都居住在都市和城镇,因此其作品带有前卫的时尚性、 都市昧的气息。他们乐于在各种时尚和流行文化中行走,也常常以灵敏的感觉追逐时 尚品味,引领时尚潮流,在创造和品味时尚中实现流行快感。例如, 爱情炒作法 就是把爱情比作投资股票: 暗恋一把握消息面 追求一迅速买进 热恋一加码进场 苦恋一把持资本 一见锺情一顺势操作 发现不合一立即抛售 一夜情一当日冲销 失恋一转买基金 屡战屡败一 还是去存定存吧1 2 f l 炒股是某些新潮的现代人生存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时尚的都市化风险投资行为。 在这里,网络写手匠心独运,把追求爱情的各个阶段与炒股的各种手段相类比,这种 新鲜而时尚的爱情譬喻一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作品将大众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影视 歌词等,翻新为时尚或调佩的噱头,将其纳入新的语境。不过,某些时候,这些幽默 又显露了反讽的锋芒。女1 1 2 0 0 2 年6 月第1 7 届韩日世界杯期间,足球成为最大的时尚,大 小网站遍布足球“醅评”。当中国队冲击1 6 强出线未果时,网上立即出现了戏仿任贤齐 心太软( 足球版) 的球评: 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独自一个人带球到被抢,你无缘无故地推倒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好的下场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把所有好球都射不进网,头脑 总是简单,配合太难,不能出线,就别勉强 网络文学本能上拒斥正统、严谨的文学典范。在文学的赛博空间里,网络写手们 能够“我手写我心”,所以这里便也成为打造谐趣幽默、充满个性、明白如话的流行语 言的俱乐部。而在这种流行话语的创作和欣赏中,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尽情抒写心 灵的直觉与体验,接受者也无须去思索作品的微言大义,阅读就是感受文字带给你的 感觉。于是,在线测览这种无负担、无压力的轻松阅读便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快活的审 美体验。 网络文学推崇的自由言说的:陕乐审美,其实是以文字游戏回避文学的深沉的学理 意义。它以游戏动机替代审美动机,消弥了文学应有的庄重、崇高、深邃,也放逐了 创作的终极审美价值。最终,网络成了一种时尚,文学成了一种时尚快餐,文学所应 禀赋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一同被艺术的技术性所消解,又被技术的艺术化所闲置。 二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 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 感官信号。虽然以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借助视觉器官来欣赏,但在网络传播时代,人 们的感官被前空前地调动起来,究其根源,是由于网络超媒体技术的应用。超媒体是 尼尔森提出的一个概念,实质是多媒体的混合使甩,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视听感官 媒体,呈现的主要是文字、图像、声音等想象性的符号知觉系统,即多媒体;二是众 多媒体组合传送的立体的、全方位感知信号系统,使人有一种簧身其真实环境中的感 觉,即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电厂实习报告(15篇)
- 开学心得400字8篇
- 居民环保倡议书(10篇)
- 用工单位用工合同(31篇)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评物理试卷
-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2024年11月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
- 上海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古诗词赏析
- 2024年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快递行业劳动协议样式
- 【课件】第5课+森さんは+7時に+起きます+课件-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 Java语言程序设计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英语-Mum bug's ba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复盘养猪分析:探寻背后的成功秘诀
- 《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 课件
-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qdslrdashboard应用软件使用说明
- 旅行社团队确认书三篇
- 海康2023综合安防工程师认证试题答案HCA
- 《超市水果陈列标准》
- 施美美的《绘画之道》与摩尔诗歌新突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