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 教育技术硕士专业申请人岳盼盼 指导教师瞿垄副教授 摘要 小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我国历来重视家庭 和学校合作教育,也出现了多种合作教育方式,如家长会、家访、家校通讯等。随着信息时 代的到临,博客等社会性软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也为学校开展家校合 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尝试将社会性软件的理念与技术引入到家校合作中,通过家校合作 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探讨社会性软件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目前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 前小学家校合作的需求以及现有家校合作平台的不足,结合社会性软件的理念和特点,提出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依据模式搭建家校合作平台,然后把平台应用于具体 的班级家校合作活动中。最后对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验证平台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由六章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以及 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过程和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 概述家校合作的定义、内涵、类型以及实现形式,并阐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小学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给家校合作带来的影响。第三部分, 概述社会性软件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对社会性软件的典型代表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对目前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性软件的特点,构建基于社会性软 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第四部分,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平台的设计思想和原则,设 计平台的功能模块,最终搭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第五部分,将平台在合 作学校中进行试用,在试用的过程中不断采集案例,并在试用结束后对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 调查,对试用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校合作社会性软件博客教育叙事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o fp r i m a r ys c h o o l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b a s e do n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g r e d u a t es t u d e n ty u cp a n p a n a d v i s o ra p r o q uk u n a bs t r a c t 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i sas y s t e m a t i cp r o j e c t ,i n c l u d i n gs c h o o l s ,f a m i l i e sa n dt h ec o i i :l m u m t y i ft o p r o m o t es tp h y s i c a la n dm e n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u d e n t s ,f a m i l i e sa n ds c h o o l sm u s tb eb o t l l s u p p o r t i n g , h e l p i n ge a c ho t h e ra n dc o - o p e r a t i n g o u rc o u n t r yh a sa l w a y s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t o c o o p e m f i v ee d u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h o m ea n ds c h o o l ,a l s oa p p e a r e di nav a r i e t yo fc o o p e r a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 , s u c ha sp a r e n t s m e e t i n g ,h o m ev i s i t s ,h o m e s c h o o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w i 也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t ot b e c l i n i c a l ,b l o ga n do t h e r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w i l lc h a n g eo u rl i v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l e a r n i n gs t y l e s ,a l s o p r o v i d ean e wo p p o r t u n i t yt o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c o n c e p t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o f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i n t o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t h ec r e a t i o n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o m e s c h o o 1c o o p e r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t oe x p l o r et h et h er o l eo f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p l a t f o r m i n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r o u g hl i t e r a t u r ea n a l y s i s ,s u r v e y ,e t c t oa n a l y z et h ec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p r i m a r y s c h o o l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 i nv i e wo ft h ec u r r e n td e m a n df o rp r i m a r yh o m e s c h o o l c o o p e r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e x i s t i n gs h o r t a g eo f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p l a f f o n r t ,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c o n c e p t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 ,t ob i n gu pt h em o d e lo fp r i m a r yh o m e - s c h o o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h o m e - b a s e dm o d e lt ob u i l dt h ep l a t f o r m , t h e np u tt h ep l a t f o r m i nh o m e - s c h o o l a c t i v i t i e s f i n a l l y ,w ea n a l y z et h eu s eo f t h ep l a t f o r m ,v e r i f y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p l a t f o r m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c o m p o s e do fs i x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i n c l u d i n go ft h ep r o b l e mr e s e a r c h , t h e h o m ea n da b r o a dr e s e a r c ha b o u t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r e s e a r c h , o b j e c t i v e s , c o n t e n t s ,p r o c e s sa n dm e t h o d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a sw e l la st h et h e s i sf r a m e w o r k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 w e o v e r v i e w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 c o n t e n t ,t y p ea n df o r mo f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 a n de x p o u n d e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n , a n a l y z et h ec u r r e n tp r o b l e m si n 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de x p l o r et h ei m p a c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e s p e c i a l l yn e t w o r k t e c h n o l o g y ,o f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p a r t , o v e r v i e w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 ,a n de x p l o r et h eu s eo f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s o c i a l s o f t w a r ei ne d u c a t i o n t h e nb u i l tap r i m a r y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m o d e l ,t h a tb a s e do nt h e p r o b l e mo fc u r r e n t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c i a l s o f t w a r e ,p a r ti v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m o d e l ,t h ed e s i g nc o n c e p t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t h o u g h to fp l a t f o r m , d e s i g np l a t f o r mf u n c t i o n a lm o d u l e s s e l e c t eo f c o m s e n zc o m p a n y sc o r ep r o d u c t sd i s c u z ! ( b b s ) , l l i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蔓曼皇曼鼍曼量量量曼曼! 皇曼鼍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毫曼曼曼曼皇曼皇皇量i 曼曼曼曼蔓舅曼曼! ! 曼曼曼曼量曼皇曼曼皇曼皇量! 皇曼窟曼皇曼鼍曼曼曼鼍曼 a sw e l l 笛s u p e s i t e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s y s t e mw h i c h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c o n c e p to fw e b 2 0c o m m u n i t y p o r t a l e v e n t u a l l yb u i l tap r i m a r y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b a s e do n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 , b y s e c o n d a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r tvp u tt h ep l a t f o r mi n t oc o o p e r a t i o ns c h o o l st oc a r r yo u tt r i a lr u n i nt h e c o u r s eo ft h eu s e ,c o l l e c t et h ec a s e sc o n t i n u o u s l y a f t e rt h eu s e ,t e a c h e r sa n dp a r e n t sc o n d u c t e d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 ,c a r r i e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t e s tr e s u l t k e y w o r d s :h o m e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s o c i a ls o f t w a r e b l o g l e a r i n gc o m m u n i t y 图表目录 图2 1 家校合作内容分类1 1 图2 2 家校合作实践模式1 2 图2 3 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模式2 1 图3 1 家校合作的三主体结构3 6 图3 2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3 7 图3 3 模式中的互动关系3 8 图3 4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家校沟通模式3 8 图3 5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家长教育模式3 9 图3 6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模式4 0 图4 - 1 平台的功能模块4 7 图4 2 平台主页截图4 8 图4 3 资讯模块截图4 9 图4 - 4 图片模块截图4 9 图4 5 博客模块截图5 0 图4 6 论坛模块截。5 0 图5 1 “家校合作理念”截图:5 3 图5 2 “家教荟萃”截图5 4 图5 3 家长叙事1 5 5 图5 - 4 家长叙事2 5 6 图5 5 班级活动通知5 7 图5 6 班务公开5 7 图5 7 学生作业公布5 8 图5 8 教师上传的学生作品:5 8 图5 9 家长上传的学生作品5 9 图5 1o 教师上传的班级活动照片6 0 图5 一”各小组的活动主题。6 1 图5 1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6 4 表2 1 家校合作内容l o 表2 - 2 家校合作活动中各种联系途径的使用情况1 6 表2 3 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的交流用时隋况1 6 表2 - 4 家校合作中交流内容的具体情况1 7 表2 5 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双向沟通的情况1 7 表2 6 家长与教师沟通合作的时机选择情况1 8 表2 7 每学期家长与教师沟通合作的频率情况1 8 表2 8 对学生作用的认识情况1 9 表2 9 家校合作平台总体设计分析表2 2 表3 1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2 5 表4 1 主机的基本配置4 5 表5 1 家长信息素养调查情况5 1 表5 2 家长个人信息调查表5 2 i l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岳聆司易 签字日期:伽c f年占月2 f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岳目易、目b 刁- 签字日期:为oc f 年岁月升日 呻 牡干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1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基础。 基础教育网络设施的迅速发展,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基础,2 0 0 0 年1 1 月,国家教育 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要求用5 - 1 0 年时间,使全国9 0 左右 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 教学质量。这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家校合作作为世界青少年教育的发展趋势始终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 0 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机构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来自 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其中,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国内,1 9 9 9 年6 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 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 0 0 0 年1 2 月,中共中央办厅、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关于适应 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对于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做出了规 定,明确由教育部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确定我国家庭教育的领导主体。在 2 0 0 1 - - 2 0 1 0 年中国儿童发展纳要中确定了“确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 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 一体化”的目标。2 0 0 4 年2 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 合起来”。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实施素 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家校合作对小学更为重要 小学阶段一般是6 岁到1 2 岁左右的儿童,在发展心理学中称为儿童期。小学阶段是儿童 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在身体素质、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这一阶段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思维能力的训练、学期兴趣的培养都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4 传统的家校合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存在一些不足 和弊端。例如:家长的主动性不高,家校合作的手段比较单一、时间和地点受到一定的限制, 合作的频率不高,内容不易保留,合作的深度无法保障等等。这些不足使得我们不易对家校 合作的质量进行反思,从而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 5 社会性软件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b l o g 、r s s 、t a g 、s n s 、w i k i 为代表的新型软件社会 性软件。社会性软件具有极强的用户参与性、互动性、个性化、共享性等特点,同时社会性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软件实现了用户间真正平等的交流,这些特点促使社会性软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普及,能否采用社会性软件来构建家校合 作平台,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 为家庭教育提供个性化化服务,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交流途径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 由此,本研究尝试将社会性软件的理念与技术引入到家校合作当中,通过家校合作平台 的构建与应用,探讨社会性软件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应用。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家校合作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给教师 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论述了家校合作的意义,提出最完美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解决好学校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 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分为:低层次的参与、 高层次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三个层次。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索思伯格把参与学 校教育过程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作为学 校教育角色参与者【l 】。 在实践方面,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新西兰、法国等早在上世纪7 0 年代 就开始花巨资进行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美国和日本的p t a ( p a r e n tt e a c h e ra s s o c i a t i o n ) 即家长教师协会,是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种形式。p t a 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 社会,在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容忽 视的教育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 改变了家长的角色。在技术的帮助下,父母拥有了更多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教育资源。 例如:美国的桥梁项目( p r o j e c to fb r i d g e ) ,是一个以电脑为基础的声音信息系统,用于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为父母记录简短的信息,描述学生学习的课程、特殊的学 习时间、家庭作业以及其它重要信息。家长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拨打并接听这个信息【2 1 。 这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家校合作形式。 国外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 1 ) 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对家校 合作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多是基于小学层面。 ( 2 ) 国外家校合作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如何处理家庭学校关 系等方面。现在大多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的影响、“家长参与”的模式、影响“家长参与” 的因素、改进“家长参与”的策略、“家长参与”面临的挑战。 ( 3 )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开始对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促进家校合作进行探 讨。 2 第1 章绪论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虽然没有开展大型的实践研究,但是我国教育界对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却从 未停止过,国内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国外情况介绍和理论引进。有谭军华等翻译的m a r yl u of u l l e r 和g l e n no l s e n 编著 的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谭军华等译,2 0 0 3 ) ,南丁撰写的论文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日本的p t a 给我们的启示( 2 0 0 2 ) ,杨天平翻译介绍的欧洲七国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 育项目的研究综述( 2 0 0 3 ) ,王敏婕的“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美国家 校合作的最新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2 0 0 5 ,1 ) ,杨天平编译的“儿童的委托美国家 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情况透视”( 国外幼教2 0 0 4 ,5 ) 以及“欧洲七国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 育项目的研究综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 0 0 3 ,6 ) ,陈峥、王建梁的“家校合作的纽带 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2 0 0 3 ,5 ) ,刘振天的“西方国家教育管 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 比较教育研究1 9 9 6 ,3 ) ,王艳玲的“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 家长担任教学助手述评”(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4 ,7 ) ,王俊为、杨天平的“欧盟七国关 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3 ,8 ) ,张丙玉的“美国家长参与 教育的发展”( o h 国中小学教育2 0 0 4 ,9 ) ,程方平的“美国的教师、家长及其相互关系”( 教 育理论与实践1 9 9 9 ,1 0 ) ,马云荣、王建平的“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动态综述”( 外 国教育研究2 0 0 4 ,1 ) ,张旺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家长参与教育概况及启示”( 外国中 小学教育2 0 0 1 ,1 ) ;另外还有若干优秀硕士论文,如浙江师范大学孙孝花的“从局外人 到局内人裘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转变研究”,陈峥的“中美小学家校合作的比 较研究”,曹丽的“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等等。 ( 2 ) 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分析国内现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家校合作的 概念、内涵、价值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忠虎撰写的专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 作( 1 9 9 9 ) ,岳瑛的“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 外国中小学教育2 0 0 2 ,2 ) ,刘翠 兰的“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5 ,1 0 ) ,齐学红、刘辉等的。现代 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教育科学2 0 0 5 ,6 ) ,安卓的“主角与配角: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 关系之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 0 0 5 ,1 ) ,张旺的“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的途径”( 教学与 管理,2 0 0 0 ,1 2 ) ,等等。 ( 3 ) 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为了了解目前合作的现状,有些学者还进行了若干调查,并 基于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王小慧、陈振华、杜文婷的“辅读学校教师与特殊儿 童家长的家校合作观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 0 0 5 ,1 2 ) ,余慧云、江小英的“成渝地区 特殊儿童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 0 0 5 ,1 1 ) ,张旺的“加强和改进家长参 与子女教育的策略”( 教学与管理2 0 0 5 ,1 1 ) ,曾娟的“渝中区初中阶段家校合作现状的 调查研究”等等。 针对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彭茜、郭凯的“家 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 教育科学;2 0 0 1 ,1 1 ) ,刘英的“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 合的探讨”( 广西社会科学,2 0 0 1 ,6 ) ,张建辉、段玲的“家庭与学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医教研究,2 0 0 1 ,7 ) ,岳瑛的“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天津市教科院 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曼皇蔓曼曼皇曼量曼曼曼皇曼璺鼍曼曼曼曼蔓曼皇曼_ i l i _ _ i 皇曼曼曼曼曼鼍曼曼鼍寰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学报,2 0 0 2 ,3 ) ,张达红老师的“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 0 0 4 , 7 ) ,顾志刚的“论新时期家校合作的策略取向”( 班主任,2 0 0 5 ,4 ) ,丁文贵的“农村学校 在家校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村教育2 0 0 5 ,6 ) ,等等。 ( 4 ) 实践研究。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以 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据的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并逐步 完善了这一教育模式的有效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山东省青岛市长阳路小学开展家校合 作,创建学习型家庭。不仅学生有了进步,同时家长和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3 】:四j i i 笮i 成 都市锦江区中小学“家校互动和谐”的教育实验中,他们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开展“好家长” 评选等活动。这个实验得到了家庭、学校和孩子的普遍认可,三方都有所受益【4 】。 1 2 2 网络家校合作的相关研究 关于家校合作实践的另一部分研究则对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家校通”这一信息化平台进 行的研究。关于“家校通”的课题有以下一些:2 0 0 2 年家校沟通的研究与应用被中央电 教馆批准为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2 0 0 4 年4 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首 届“家校互动信息化平台”( 简称“家校通”) 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2 0 0 6 年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研究成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重点课题。具体有以下一些研究: 刘宇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西山小学校长) 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家校互动进行 了探究,作者所在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共同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 点课题基于学习策略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并成功开发了“嘉信西山小学虚拟学习社区” 平台。平台的构建不仅实现了校园的数字化管理,更大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 式。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家庭、学生和社会之间高 效便捷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在教与学以及在信息存储、交流方面的功能,为寄宿 制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1 5 1 。 马韦伟,江玲( 西华师范大学) 以家庭教育作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的切入点,从对家 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分析出发,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互动的德育模式,并说明 了该模式在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策略和问题。这一家校互动模式充分利用网 络交互的优势,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构建了教师、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信息 平台,建立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的网络,以一种现代化的全新方式完善了家校 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程度【6 】。 潘静虹( 首都师范大学) 通过深入一所小学组织开展网上家校互动活动,以研究者参与 性的视角对该校一个班级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形成基于网络的学 - j 共同体过程进行了连续观 察,对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类型和互动内容、网上家校互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所产生的影 响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该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 构建网上学习共同体对家长、 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同时学生对参与该活动的重视程度、虚拟社区各项功能使 用的方便程度、家长上网的方便程度、教师的网上参与程度及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度等因素都 4 第1 章绪论 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2 ) 网上家校互动促使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为亲 密,促进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网上家校互动提高了教师、家长的信息素养和家教理 论水平用。 这些研究有的对网络家校合作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论证;有的则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来论 证其可行性;还有的对其操作模式进行探讨,这些研究无疑是家校合作研究中的比较新的方 面,但由于网络家校合作只能应用于一些大城市,所以研究面还不是很广。 通过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的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1 ) 国内家校合作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早期主要引进介绍国外研究的情况和理论。研 究主要集中在家校合作概念、内涵和价值等层面上,存在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 情况。 ( 2 ) 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关注,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家校 合作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比较注重发挥网络的优势,与远程学习和远程辅导较为相似。 ( 3 ) 现有的家校合作平台有待完善。目前的家校合作平台多是网站形式,信息资源呈现 和管理的主动权在学校,不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家校合作单向性的问题。网站内容虽然比较丰 富,但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1 2 3 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现状 社会性软件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就研究的资料分布来看,主要以网络形式发布,国内 外还有一些报刊文章,系统研究的专著尚未出现。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及其文章的 述评,在更敏捷,更简单,更社会在线社会软件方法论导一言( l e e b y r n a t ,1 8 a p r l i 2 0 0 3 ) 中l e eb r y n a t 认为社会性软件在社会性方面表现在:建设的思想是协作与伙伴关系,不断扩 展的人际网络。他所在的组织h a e d h s t f i 还认为:“我们现在的软件中确实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但是真正的知识和社会联系仍然在这些数据之外”。在文章你为社会会软件做好准备了吗? ( s t o w eb o l d ,在线杂志d a w r n i ,m a y 2 0 0 3 ) 中,作者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并没有事先强加的结构和等级。它支持群体的形成和自我调整,满足个人进入群体的愿望并 达成他的目标。 在国内,一些社会性软件研究者组织了社会性软件在线研讨会,在庄秀丽整理的总结中 可以看到国内研究者对社会性软件的理解为:使用方式不由软件强制限定,w e b 连接也不是必 须的,只是刚好符合轻量级和松散耦合的特点;社会性软件中的隐形知识应当能够反映六度 分隔关系;建立松散联系,当你观察b l g o 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内容、知识,还有背后的 无边无际的各种g r o u p ;s s ( s o c a i ls o f t w e a r 社会性软件) 不是强调技术,而是背后的社会 性、接触性。 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国外文献论及的认识范畴内,但是参与者多有教育研究的背景, 对s s 教育方面应用更感兴趣。同时庄秀丽在文章社会性软件变革知识传播方式( 庄秀丽, 中国教育报,2 0 0 4 年6 月1 日) 中强调社会性软件对知识传播提供了极度友好的支持,跟学 习的发生、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对应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采集环节。由于社会性软件本身 具有将人与软件功能集于一体的特点,使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便捷。总的来说,社会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软件正在变革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范式。所以,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软件形式, 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根本属性和客观事实出发建构软件,其个性化、人性化、协作式的 特点符合当代学习观念,值得在教育中研究其应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b l o g 、w i k i 、 b b s 等社会性软件的特点分析,也有部分文献对b l o g 、w i k i 、b b s 中的某一种社会性软件的教 学应用进行了独立的讨论。 1 3 研究意义与内容 1 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会性软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家校合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家校合作的方式和途 径拓展到了网络上,也为创设理想的家校合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一方面,社会性软件的 草根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技术特性,可以缩小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 学生之间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距离。另一方面,社会性软件可以为家长提供了个性化、有针 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参与到家校合作活动中来。 因此,本研究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将社会性软件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小学家校合作活动中 来,实现家校合作与社会性软件的融合,力求实现以下目标: 1 建构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 2 根据上述模式开发以博客为主,结合其他社会性软件和网络交互手段的小学家校合作 平台。 3 该平台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 时也提高教师、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和信息素养。 本研究的意义是: 1 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合作的新内涵,丰富家校合作理论。 2 以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推进家校合作的现代化。 3 探索社会性软件应用于小学家校合作的方法,为学校利用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家校 合作提供参考。 4 从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的视角为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许多中 小学校园网站都存在着内容单一、功能简单及资源匾乏等问题。实际上许多网站自建成之日 起,就很少有内容的更新,访问的人数也寥寥无几,而学校自身也较少关注自己的网站资源 建设问题。本文将从促进学校和家庭的互动的视角为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提供建议。 1 3 2 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传统家校合作中交流互动不够、家长的参与性以及目前有己的家校合作平台在 支持教师和家长深度交流、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笔者尝试将博客等 社会性软件引入到小学家校合作活动中,实现社会性软件与家校合作活动的整合,充分发挥 家校合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 1 ) 阐述家校合作的内涵、分类 6 第l 章绪论 ( 2 ) 分析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 ( 3 ) 论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 4 ) 阐述社会性软件定义、特征、理论基础以及典型应用。 2 对目前家校合作现状的实际考察与分析 ( 1 ) 目前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的调查 ( 2 ) 社会性软件在家长、教师和学生中使用情况的调查 ( 3 ) 利用社会软件开展家校合作的需求调查 3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构。 4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的搭建。 5 家校合作平台的试用和效果分析。 1 4 研究步骤与方法 1 准备阶段 ( 1 ) 利用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相关资料进行文献调查和分 析比较,从大教育观念、教育叙事、交往理论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的设计打下坚实 的基础。 ( 2 ) 利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分析目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3 ) 利用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已有家校合作平台的现状和不足。 2 设计阶段。 ( 1 ) 从设计理念出发,提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 ( 2 ) 确定开发平台所需的技术支持,设计平台的功能模块。 3 开发阶段:设计和开发小学家校合作平台,同时进行前期试点的准备工作。 4 试用及评估阶段 ( 1 ) 在合作学校的支持下,采用设计的平台进行实际的家校合作活动,并参与跟踪整个 过程。 ( 3 ) 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试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平台进行 修改。 7 第2 章家校合作相关研究 第2 章家校合作相关研究 2 1 家校合作相关概念 2 1 1 家校合作定义 目前,家校合作还没有一个被国内外学者完全接纳的定义,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 其进行了概括。在英文中“家校合作”有多种表达,如“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 家校 合作) ”、“h o m e s c h o o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家校交流) ”、“p a r e n t t e a c h e r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 家 长一教师配合) ”、“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教育介入) ”、“p a r e n t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 家 长参与决策) ”、“p a r e n ti n v o l v i n g ( p a r e n t a li n v o l v e m e n t ) ( 家长参与) ”等1 8 1 。在中文中 常见的相关词汇有“家校共育”、“家校协作”、“家校互动”等,用词的多样化说明了这一概 念涵义的宽泛性。下面是对家校合作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家校 家校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