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pdf_第1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pdf_第2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pdf_第3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pdf_第4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婆太堂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忝丽研 签字日期: 阳胗年舌月9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塑太堂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秀丽鲫翩签移吲冈 签字日期:加j 。年多月垆日 签字日期:少f 哞月仁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致谢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的硕士生活已悄悄步入尾声。漫步于玉泉 的每个角落,感受着校园四季的色彩变幻,一股暖流由心底涌起,这里有敬爱的 老师,有彼此关爱的朋友,有高深的学术殿堂,有精到的思维探讨,回忆的片段 若电影剪辑版从脑海闪过,从两年的岁月精华提炼出沉甸甸的精神硕果,为以后 的人生旅途指引方向。 在过去的两年生活中,我由衷的感谢最敬爱的恩师一一姚先国教授。导师渊 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那些渗透在学术与生活中的宝贵精神是指引 我未来工作学习的灯塔,虽仅历时两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它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感谢郭继强、 乐君杰、李敏等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期间给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给予我鼓励与 帮助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是方昕、乔明睿、周明海、曾国华、来君、张昭时、王 鲁娜等,特别要感谢鲁娜姐和方昕,是她们一直陪伴着我,在困难迷茫时给我打 气、为我加油。还要感谢同一届的吴维东和甘小霞等,感谢同宿舍的应玲红和孙 伟琴在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的老师以及班长周彩艳,是他们的认真的工作让 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衷心的祝愿所有老师、同学、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乔丽娜 2 0 1o 0 6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对失业是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增 长,社会快速进步,现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但就业问题仍然困扰着浙江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浙江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是眼务业发展的重中 之重,其快速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吸纳高素质就业人员、解决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渠道。因此,研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就显得 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本文在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比较分 析,通过对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定义界定,对就业效应分析指标解释说明,分 析了浙江省服务业演变历程以及就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通过就业弹性、 结构偏差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服务业总体和分行业的就业效应进行探 讨研究。最后,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对策和 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就业效应就业结构 a b s t r a c t e m p l o y m e n ti s s u e sr e l a t et op e o p l e sl i v e l i h o o da n dl a r g e s c a l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s ag l o b a lp r o b l e m s i n c et h ee c o n o m i cr e f o r m a t i o ni nc h i n a , t h ee c o n o m yg r o w t ha n d s o c i a lp r o g r e s so f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h a si m p r o v e dr a p i d l y s of a r , z h e j i a n gb e c o m e s o n eo ft h em o s te n e r g e t i ca n dd e v e l o p e dp r o v i n c e si nc h i n a h o w e v e r , 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s t i l lp l a g u e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z h e ji a n g i no r d e rt o s o l v e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e f f e c t i v e l ya n db r o a d e ne m p l o y m e n tc h a n n e l s , z h e ji a n gp r o v i n c ea d o p t st h ep o l i c yo ff u l l yd e v e l o p i n gt h e 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a st h e m a i nd i r e c t i o no fe m p l o y m e n te x p a n s i o n t h em o d e m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i s t h e e m e r g i n gs t r e n g t ho f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h i c hn o to n l y i s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s i g no fm o d e m i z a t i o nf o rn a t i o n a la n d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b u ta l s oi st h e i m p o r t a n tc h a n n e l t oa b s o r bh i 曲一q u a l i t ys t a f fo fz h e ji a n ga n dt or e s o l v e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 e f f e c t so f 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 ,p 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em o d e m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i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a n d u r g e n t t h i s e s s a yu t i l i z e sn o r m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t oa n a l y s e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a n dt h e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o f 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i nz h e ji a n gp r o v i n c e b a s e do nt h eu s eo fd e t a i l e dd a t aa n d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e f f e c t i n d i c a t o r sa s e m p l o y m e n tf l e x i b i l i t y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ds t r u c t u r ec o e f f i c i e n t so fv a r i a t i o n ,t h ee s s a yf o c u s e st oa n a l y s e st h e e f f e c t si nt h ew h o l e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a n di n t e r n a ld e p a r t m e n t so f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 f i n a l l y , b r i n gf o r w a r d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t od e v e l o pt h e s e r v i c e i n d u s t r ya n dt ob r o a d e nt h ee m p l o y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e r v i c e i n d u s t r y , m o d e m 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 , e m p l o y m e n te f f e c t , e m p l o y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表3 1 表3 2 表3 3 表3 4 表3 5 表3 6 表4 1 表4 2 表4 3 表4 4 表4 5 表4 6 表4 7 表5 1 表5 2 表5 3 表5 4 表5 5 表5 6 图形目录 图3 11 9 7 8 2 0 0 8 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一1 8 图4 1浙江省服务业就业比重与人均g d p 关系图2 8 图4 2 不同产业就业弹性比较3 0 图4 3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3 1 图5 1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构成( 按旧行业划分标准) “3 7 图5 2 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构成( 按新行业划分标准) 3 7 图5 32 0 0 7 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产值比例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3 8 图5 4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例和产值比例的相关系数3 9 图5 5 两种方法计算各行业就业弹性一4 1 图5 6两种方法计算各行业技术员工就业弹性4 2 图5 7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4 5 v 目次 摘要i i a b s t r a c t i ii 1 绪论1 1 1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 1 2 论文的基本框架2 1 3 论文可能的创新2 2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4 2 1 概念的解释4 2 2国外主要理论回顾8 2 3国内主要研究成果1 2 3浙江省服务业就业演变历程与现状分析16 3 1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历程1 6 3 2浙江省服务业就业结构演化:1 7 3 2 1就业结构演变特征1 8 3 2 2 服务业就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9 4浙江省服务业整体就业效应实证分析2 5 4 1浙江省服务业就业比重演变分析2 5 4 2浙江省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分析2 9 4 3 浙江省服务业e 匕较劳动生产率分析3 1 4 4浙江省服务业就业预测3 2 4 4 1 产业结构的预测趋势3 2 4 4 2 就业结构的趋势预测3 4 5浙江省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优化研究3 6 5 1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3 6 5 2服务业内部就业弹性差异4 0 5 3服务业内部劳动生产率差异4 2 5 4 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差异4 4 v l 惫,f :一 曩 5 5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总结4 7 6浙江省扩大服务业就业的政策取向4 9 6 1 调整产业政策,促进服务业就业4 9 6 2消除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因素,营造良好市场环境5 0 6 3大力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5 1 6 4加快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5 1 7结语5 4 7 1 基本结论5 4 7 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5 4 参考文献5 6 v i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1绪论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对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 水平不高,始终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 的关键时期,就业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实施积极的 就业政策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 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 0 0 3 年我国政府首 次将“新增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表明了国家对严峻就业形势的 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就业不仅要靠计划调节,更要靠市场机制的完善。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就业需求、改善就业结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而现代服务业又是服务业发展 的重中之重,其快速发展不仅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吸纳高素质就业 人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渠道。因此,深入研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路径,探寻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 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自2 0 世纪6 0 年代初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进 程中呈现迅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态势。在解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o e c d 国家中服务业的贡献都超过了7 0 。据统计,1 9 8 0 2 0 0 0 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增 加值d i c o p 比重从5 6 升至6 3 ,其中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 1 ,中等收入国家达 到6 1 ,低收入国家达到4 3 ;同时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也稳步增加,发达国家 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 0 左右,少数发达国家甚至高达8 0 t ;z 上,大部分发 展中国家在1 9 9 9 年时这一数值也达到4 0 。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 后,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无论是全国还是浙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 储等传统服务业上,金融、电信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导致服务业 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经济理论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服务业的就业弹性远高于制造业和农 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 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明确服务业与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阐明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特征、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全 。周振华主编:岱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7 9 8 0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面分析服务部门的就业效应,这将有利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产业政 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就业数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 此外,浙江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研究浙江 省服务业整体以及行业间的就业效应分析,可以认识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为全国范围内优化就业结构提供借鉴意义。 1 2 论文的基本框架 本文主要从服务业入手,考察浙江省服务业的就业效应,通过就业结构偏差 系数、就业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等工具对浙江省服务业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结构等作简明介绍。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服务业就业效应的理论研究作比较详细的回顾,并且 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作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是对服务业演变历程与现状问析,通过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回顾浙 江省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研究了浙江省的服务业的就业结构演变历程与存在 的问题,探讨并总结了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研究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奠 定基础。 第四章对浙江省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本章以整个服务业为研究对 象,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较,从结构偏离度、就业比重、就业弹性、和比较劳 动生产率四个方面,分别描述浙江省服务业的演变过程、对就业的整体吸纳能力, 以及就业结构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最后对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进行预测,得出服 务业未来就业状况。 第五章对浙江省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优化研究,尤其是对现代服务业行业进 行分析。本章以服务业内部的各个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劳动力在各服 务行业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各个服务行业的就业比重与其自身产 值比重的相关关系;然后分别研究各个服务行业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比 较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特征。最后,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各行业技术劳动人员比较 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弹性,归纳总结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效应。 第六章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优化就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1 3 论文可能的创新 ( i ) 笔者在收集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有关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文献比较多,但对服务业就业效应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关于浙江省服务业就业 效应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力求通过对浙江省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分析,尤其 是对服务业中资本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分析,验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扩 大就业,吸纳高素质就业人员,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优化就业结构。 ( 2 ) 浙江省作为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对就业的吸 纳能力以及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其研究可以预测全 国及其他省份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为制定政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2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2 1 概念的解释 2 1 1 产业的划分 对产业进行分类,是产业结构研究的前提。一般地,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特征 和研究目的进行产业间的划分。产业划分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三次产业的理论 被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 1 )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的概念起源于2 0 世纪3 0 年代费希尔( a f i s h e r ) 所著的安全 与进步的冲突。费希尔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级 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其次是工业生 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工业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准;第三阶 段从2 0 世纪开始,此时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从工农业流入了服务、娱乐、等经济 活动中。 克拉克( c c l a r k ) 继承和发展了费希尔的理论,1 9 4 0 年,克拉克在经济 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按距离自然资源的远近对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的理论 作了进一步论述,建立起所谓的费希尔一克拉克产业分类及统计体系。具体地说, 该体系由以下三个基本概念组成:第一次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 的,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采掘业等;第二次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 然物质资料( 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 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包括制造 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第三产业在本质上是服务业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 运输通信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行政管理各项事业。 ( 2 )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我国旧行业划分方法是以国家标准(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 b 4 7 5 4 9 4 ) 为 基础,并采用1 9 8 5 年国家统计局确定的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对产业部门进行了相 应分组、调整和细化后的产业部门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组。旧的划分范围及分类是: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 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 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 4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辅助业,金融、保险 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涓,2 0 0 4 ) 。 第三种观点认为服务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以服务形式提供满足社会生产需要 和人民消费需求的各种使用价值。作为一种产业,服务业应当是指在前述第三 产业中,除了政府部门、公检法等以外,其余的行业( 黄维兵,2 0 0 3 ) 。 上述几种关于服务业定义的差异在于服务业是否与第三产业相等。本文依据 现在统计年鉴的行业分类,采用上述第二种观点江小娟对于服务业的定义。 ( 2 ) 现代服务业 目前理论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还没取得一致的认识。根据现有 文献梳理可归结为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狭义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 和现代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 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 胡启恒,2 0 0 4 ) ; 等同论。现代服务业又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 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者服务 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 郑吉昌、 夏晴,2 0 0 4 ) 。 综合论。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依 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发展起来的, 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刘重,2 0 0 5 ) 本文更为认同第三种观点,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 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而其核心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依据统计年 鉴的第三产业的行业划分,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分类为:金融保险业;房地 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 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娱乐业。 2 1 3 其它相关概念 就业结构一般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 g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j 页 6 浙江大学硕j :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布、构成和联系,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服务业就业结构是 指服务业内部各服务行业就业比重的总和。这一指标是为了研究服务业内部各行 业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考察服务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就业弹性是来表示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在影响经济增长的 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 分比,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其计算期内公式为: e :坐f 竖 ly 其中,e 代表就业弹性系数;l l 表示就业增长率;y 腭表示经济增长率。 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弹性大就表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弹性小就 表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低。就业弹性为负值时,就形成了一种“海绵效 应”,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称为“挤出效应”, 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正增长但就业减少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 业的“挤出”效应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小;另一种 为“吸入”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负增长但就业增加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 绝对值越大对就业“吸收”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就业的“吸收”效 应就越小。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三大产业各自的产值占g d p 的比重与各产业就业人口占 整个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之比。当这一比重大于1 时,说明该部门的劳动密集程度 相对较低;当这一比例小于l 时,表明该部门的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比较劳动 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判断经济发展是 否进入成熟状态。 结构偏离度是指三次产业各自的产值占g d p 的比重减去就业人数占总就业 人数的比重的差额。当这一指标小于o n ,即结构偏离度为负,表明该产业或部 门的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意味着劳动力可能从该产业或部门转出;当这一指 标大于0 时,即结构偏离度为正,表明该产业或部门的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 意味着劳动力可能流入该产业或部门。 。张车伟,蔡防。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 0 0 2 ( 5 ) ,2 2 - 2 3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2 2 国外主要理论回顾 西方学者较早的研究服务业就业问题,主要是试图解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 比例不断增长的原因。综合国外现有的文献资料,主要将服务业就业理论研究大 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 2 1早期服务业经济理论研究成果 在服务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很多经济学家对服务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配第( w i l l i a mp e t t y ) 创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的雏形; 亚当斯密首先阐述了服务业特殊性质,他将人类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 产性劳动,间接指出生产服务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他当时列举的一些非生产 性行业,即为今天的服务业。斯密认为服务劳动不创造自己的价值,不能被积累, 也不能成为社会累积资本的一部分,只会消耗社会的财富;马克思继古典经济学 家后比较系统的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确立了区分标准,批判的继承了斯 密的理论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他肯定了服务的商品属性,即承认服务也是 商品。 萨伊作为效用论的缔造者,在其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说到:“人们 所给予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用途而产生的。所谓生产,不是创造价值,而是 创造效用。”他论述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范畴,并认为无形资产的劳动生产 过程与一般劳动本质上是相同。萨伊肯定了无形产品和生产无形产品的劳动的价 值,但其局限在于,他没有全面地理解服务产品和服务劳动,例如,商业和运输 业这两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就没有被列入所谓“无形产品”行业中。这之后,西斯蒙 第分析了第三产业的非物质消费;法国经济学家“泛服务”的代表者巴斯夏继承了 萨伊的观点,将所有的使用价值都归入服务的范畴。 德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希李斯特在他的“生产力理论”中阐述了第三产业的 生产力,对服务业就业做出了重要论断。他认为服务生产者不是生产物质产品或 非物质产品,而是生产生产力,还认为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应 该保持合理的比重。李斯特在产业门类划分和工农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的关系问 题上,都具有超前的认识。但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他认为,物质生产活动生产 的是交换价值,而非物质生产活动生产的只是“生产力”,这就割裂了服务就业和 工农业就业之间的共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到马歇尔时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已不再注重服务与商品的区别,仅在具体 分析时涉及服务业的性质。马歇尔认识到,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已经呈现出 一种特定的趋势,服务部门能够吸纳一定的劳动力。 2 2 2 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 费希尔配第克拉克的服务经济理论。随着技术进步、收入水平、消 费偏好、生产结构等变动,世界上主要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显 著变化,突出特点之一是服务业增加值以及就业比重的普遍上升。较早充分概况 和总结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经济学家a 。费希尔( a f i s h e r ,1 9 3 5 ) 。他在其著作进步 和安全的冲突中,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为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 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创造性的将产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和畜牧业在 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以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要标志;第三阶段 以服务业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始于2 0 世纪初期,其主要特征是旅游、娱乐 服务、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等原先处于落后地位的行业从业人数和国民收入创造 额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服务业的内部也在不断分工,各种新兴服务行业陆续涌 现。 2 0 世纪4 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继承了费希尔的研究成果,在其出版的 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收集了2 0 多个国家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 序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后来人们把劳动力变化的这一规律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这个定律的主要内容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 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 s i m o nk u z n e t s ) 出 版了各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和现代经济增长两部名作,继承了克拉克 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2 0 多个国家的数据,归纳出拉动劳动力产业问 转移的一般趋势:由于产业间产品附加价值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收入的差 异,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是引起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 素。库兹涅茨在对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经验研究和系统计量 9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分析后指出,“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 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占的比重一样,处于不 断下降之中。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 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 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第三产 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 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 克拉克和库兹涅茨都只是指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转变的一般趋势 以及引起这一结构转变的动因,以钱纳里为首的一批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提出发展 形式理论,把研究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他凭借世界银行丰富的数据资源, 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数量关 系。他利用1 0 1 个国家1 9 5 0 1 9 7 0 年间的统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构造出一个著名 的“世界发展模型”,由发展模型求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 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 同的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如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 0 0 美元时,农业的产值份额 为2 2 8 ,工业的产值份额为2 7 6 ,服务业的产值份额为4 1 1 ,基础设施的产 值份额为8 5 ;农业的就业份额为4 3 8 ,工业的就业份额为2 3 5 ,服务业的 就业份额为3 2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如当 人均国民收入1 扫4 0 0 美元飞跃到1 0 0 0 美元时,农业的就业份额降至2 5 2 ,工业的 就业份额升为3 2 5 ,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升至4 2 3 。这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 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组合是否“正常”提供了参照规范,同时也为不 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 2 3 服务业就业增长动因 富克斯( f u c h s ) 在其1 9 6 8 年的经典著作服务经济学中,利用大量统计资料 数据,通过对服务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比较,分析了美国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情况。 关于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服务业就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 提高而上升;服务业具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服务 业就业基本均维持上升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同时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美】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1 5 1 1 6 5 1 0 浙江大学硕_ 1 :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而最终发展为以向服务业转移为主。 丹尼尔贝尔( d a n i e l b e l l ,1 9 7 4 ) 以富克斯和克拉克的理论为基础,提出经济 发展三阶段理论,他将经济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认为“后 工业社会”以服务为主,就是服务化社会,服务业就业的不断扩张是由服务需求 的上升趋势与服务业生产率低下导致的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引起的。 威廉j 鲍莫尔( w j b a u l n 0 1 ) 以1 9 6 7 年美国城市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为背景来 考察服务增长。他从著名的“成本病”问题出发,提出一个两部门非均衡增长的宏 观经济模型,通过对两部门生产率增长不均衡的分析,他认为服务业生产率低下 的原因不是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而是生产方法和技术的落后。部分实证研究也 证实服务业生产率低于其他行业( k l o d t ,2 0 0 0 ) 。 上述研究结论的共同特征是,打破了之前一直从需求方面研究服务业就业增 长的方式,提出了从供给角度研究服务业就业增长动因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开 创性。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服务业中许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已 呈现出赶上甚至超过工业的势头,因此,除鲍莫尔的观点外,上述理论的普遍适 用性是值得商榷的。 格沙尼( g e r s h u n y ,1 9 7 8 ) 从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迁等角度出发,认为 服务业就业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提供最终服务,而是从事与工业有关的工作,如商 品开发、商务处理、金融、设计、会计等。这些行业在统计上都属于服务业,但 它们的产值增长和就业增长并不是由消费者对服务的最终需求引起的,而是由社 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化引起的。芬斯特和汉森( f e e n s t la n dh a n s o n ,1 9 9 9 ) 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国际间的分解,将技术含量低的生产 环节(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过程)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本国专注于技术含量 高的环节( 主要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性服务) ,从而减少了本国制造业的就业人 数,增加了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西格尔曼( s i n g e l m a n n ,1 9 7 8 ) 认为,城市化是服 务业就业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应该说,上述研究认为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方式变 更、全球化分工、城市化的发展是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动因,是有其理论上的合理 性的,上述因素确实在影响服务业就业的扩张,但是其研究的主要缺憾在于仅从 一个视角看待就业增长的动因,其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实践操作意义受到了一定 的局限。 浙江大学硕:i :学位论文 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2 2 4 服务业就业新趋势研究 对于服务业就业结构新近的研究中,曼纽尔卡斯特的影响较大。他认为就 业结构变迁是新社会结构历史变迁最强烈的经验证据。他分析了七大工业国( 美、 日、德、英、法、意和加) 在1 9 2 0 1 9 7 0 和1 9 7 0 1 9 9 0 年间的就业结构演变,总结 出各国不同的就业演变规律,还用服务业工业的就业比率、信息处理商品处理 就业比率等指标描述了各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的相同变化趋势。卡斯特还通过六 部门分类法总结出“后工业”服务就业扩张的两种路径假说:其一是“盎格鲁萨克 逊”模型,在维持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劳动力从制造业向先进服务业转移;另 一种是日本德国模型。这两个国家是在维持制造业的基础上,扩张先进服务业, 同时将服务活动内化于工业部门中。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的渗透作用越来越明显。约 根森( j o r g e n s o n ) 等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服务 业的生产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他们认为,未来服务业借助信息技术,能在深 度和广度两方面大大提升生产率,其生产率增速将超过制造业。派拉特、李、哈 里斯、凯茨( p i l a t ,l e e ,h a l r i s a n d c a t e s ) 等人从微观角度验证了通讯、保险行业的 增长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呈很强的正相关性。科戈伊( c o g o y ) 从人力资本、存量知 识服务部门的发展引起人们服务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角度研究了服务就业增长 态势,认为商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要求服务供给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种类的增 加,从而刺激服务业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业就业的多样化。经济学家们倾向于认 同这样一种趋势发展,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向精神层面延伸, 对于依靠脑力劳动投入产出的服务品需求不断扩大,即对生产服务的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需求增大,从而提高服务业比重,最主要的是现代服务业比 重。 2 3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2 - 3 1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概述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特有的提法,在国外尚不多见。“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 早出现在1 9 9 7 年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 0 0 0 年l o f t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 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2 0 0 2 年1 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政策中的一个正式提法。 以现代服务业命名的代表性著作有: 黄繁华( 2 0 0 2 ) 的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服务业,认为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全 球化的新领域,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面;朱晓青( 2 0 0 5 ) 的加 入w t o 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立足于北京、放眼于全国,全面研究现代 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正负效应;周振华( 2 0 0 5 ) 主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主 要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论证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基本情况、体制环境、 存在的问题。刘重( 2 0 0 5 ) 主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预测从现代服务业的理 论内涵和发展规律入手,立足于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竟争力,以天津为例,对天津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国际、国内比较,构建现代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潘 海岚( 2 0 0 8 ) 的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从服务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分析中 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比较三大经济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中国 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和政策选择。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现代服务业,诸如:现代服务业发 展的基础条件( 周振华,2 0 0 5 ) ;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郑吉昌、夏晴, 来有为,2 0 0 4 ) ;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约束与创新( 常修泽等,2 0 0 5 ) ;强 调以信息服务及软件产业对整体服务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服务领域的信息化进 程,以信息化促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现代服务业( 郭怀英,2 0 0 8 ) 。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从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而提升 产业结构角度来分析了解现代服务业。对于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分析只是在文 中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2 3 2 服务业就业理论研究 ( 1 ) 关于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李江帆( 1 9 9 3 ) 通过对我国1 9 9 0 年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做回 归分析,拟合了我国服务业就业方程。依据趋势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我国服务业 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随着人均g d p 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黄少军( 1 9 9 6 ) 全面论述 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理论和经验,归纳得出: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5 0 以上可 由城市化水平进行解释,认为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 郭克莎( 2 0 0 1 ) 从服务业与就业的关系、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服务业自身结构等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服务业就业理论综述 变动方面研究服务业,测算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在数量上证明了产业结构变 动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观点;李冠霖( 2 0 0 2 )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第 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关联效应、波及效应,揭示了服务业外部与内部相关行业闻 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王诚( 2 0 0 3 ) 、晓亮( 2 0 0 2 ) 在通过将我国服务业的产值比重 和就业比重同美、加、英、法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服务业就业比 重低于产值比重,而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 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服务业吸纳就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