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ii 摘 要 日本从战后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且迅速赶上和 超过了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70 年代初,经 历了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仍然能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情形,使其经济实力进一步 得到加强。日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取得如此瞩目的进步,带给我们许多值 得思考的问题。其中工业设计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全 新的角度去研究日本经济发展中工业设计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点所在。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了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及研 究的意义。第二章,通过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和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日本 工业设计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日本经济 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章,论述了 90 年后,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经济陷入 了长期低迷的状态,此时,工业设计成了日本经济重新振兴的法宝。第四章,总 结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设计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作用。第五章,分别从日本经济 发展趋势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在未来,工业设计仍然是日 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日本的工业设计和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就了日本现在经济强国的地 位,同时也是设计大国地位。同样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 等方面存在着太多与日本相似的地方,但我国现在经济和工业设计与日本和其他 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日本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的 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道路,并通过工 业设计来促进经济的飞跃。 关键词:日本;工业设计;经济;角色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iii abstract from the postwar mid-195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70s, japanese economy continued to grow with high speed, and rapidly caught up with and surpassed many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a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70s, after had experienced the petroleum crisis, the japanese economy still maintained a steady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caused its economic potentiality to strengthen. japan which economy made so great progress in so short time has given us much to think about. industrial design is acting the count for much role in its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dustrial design function in japanese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the brand-new angle, which is also an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5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japanese industrial design typical case and summarizes that the japanese industrial design is the promotement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postwar japanese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 design developing process.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after the 90s, japan experienced 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 economy fell into the long-term slump. at this time, industrial design had become the weapon for a revival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conomy and design of each development phase, and analyzes with emphasis the industrial design influence to economy.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at in the future, the industrial design still strong support for japanese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japanese economy and industrial design. japanese industrial design and the economy mutually promote and develop. and the powerful economical and designed nation status has been achieved. the same as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china in the spect of historical tradition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similars to japan. but chinese current economy and industrial design is still a substantial gap. we should learn from japanes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economy and industrial design development, we must in light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find a development path suited to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to promote the economy leap through the industrial design. key word: japan; industrial design; economy; role i 湖湖 南南 大大 学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发激烈,技术开发和设 计开发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的价值只有转化成商品的形式并能 满足消费者需求时才能体现出来,工业设计正是起着实现这种转化的桥梁作用。 作为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业,工业设计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作用举 足轻重。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明白品牌的市场价值,并积极地创造自有品牌以晋 身国际市场。在创造品牌价值的过程中,设计乃是关键课题。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师。体现出 设计在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工业设计起源于本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近一百年的社 会发展,工业设计已经走进一个新的境界。一百年工业设计的发展,为我们社会 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物资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工业设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提高了生活品质1。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产品功能性基础之上的附加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工业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 “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设计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社会里,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行为和生存环境和谐共存,将是人类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但目前现代化的大生产、奔腾的商流和狂热的消费, 致使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资金重复投入等严重问题,尤其是物 质大量生产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必将危及人 类健康生存与发展。所以,如何实现文明生产、恢复生态平衡和废弃物再循环, 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问题。而工业设计正在运用特有的复合性知识和技术手段, 为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做出贡献。工业设计不仅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功 能,更重要的是它能承担全球资源的存在、利用和开发的文化反思责任,使现代 物质文明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深化和具体化。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产业模式逐步转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向服务化、高附加价值化(知识密集化)发展,设计的作 用已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成为企业在激烈化竞争中生存的法宝。随着社会的发 展,设计的范围变得极其广泛,工业设计不能仅仅依存在产业社会中,它正在与 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变革的文明史同步前进。 进入21 世纪,就意味着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焦 点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作为从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一个桥梁,工业设计在经济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2 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21世纪 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 1.1.2 研究的意义 工业化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存环境,成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要 手段。当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业产品能否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取胜,直接 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所以,提高工业产品的品质,不断开拓消费市场, 被视为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作为工业文明中科学的产品开发 手段,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发达国家把工业设计与科学技术放到同等的地位,并 作为商品竞争的战略武器。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在二十世纪 80年代初才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科技教育界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按其本质来讲, 工业设计只有与工商界的产品开发相结合,并成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 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 格和质量上的较量,今后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工业设计上的角逐。20 世纪70 年 代轰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事件,就是日本经济的腾飞,使得日本能够与美国、欧洲 经济相抗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从五十年代引入工业设计之后,始终 把工业设计现代化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基本国策。国际经济界一致认 为:“日本经济力=设计力”。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人痛定思痛,面对21世纪, 又一次将“设计竞争力”作为日本经济振兴的法宝。他们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在策 划、制定“太阳经济”的战略中,又致力于开发设计智能建筑、地下城市、空间城 市、模糊汽车等全新工业设计系列项目,力争使日本的工业设计在未来的全球竞 争中重新占领制高点2。正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指出:工业设计的 竞争是日本经济的出路。 现代工业设计是企业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商品竞争市场之间决定性的中介导向 环节。现代工业设计经过开发性的重新组合,少投入甚至不增加投入,全方位和 深层次地开发和更新现有生产力,或者挖掘现有生产力的潜力,或者改造现有生 产力的结构,从而开发多性能、多用途、多样化的系列性产品,大幅度地提高生 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只有设计领先者,才能赢得市场。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商品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正积极引进日本和欧美的技术, 已达到搞活经济的目的。信息化也在迅速发展,在这方面,中国与日本以及世界 各国一样,都面临着同样的课题。 综上所述,研究工业设计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对 我国的经济与工业设计的发展都有借鉴作用,学习日本经济与工业设计发展的成 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避免走弯路。 硕士学位论文 3 1.2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阐述战后日本各个阶段经济的发展, 并结合工业设计的发展, 分析了工业设计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催化作用。阐明了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个案对其进行验证。最后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和工业设 计的发展作了推断。 本课题的研究是通过历史和文献探讨、典型的个案分析,并结合作者从接触 到的一些案例中获得的启发来进行研究。 1.3 本文的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工业设计的作用。通过对日本 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结合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进行对照分析,对各个经济发 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产业政策、产品特征以及同时期的设计任务、设计特征、 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对日本的典型企业的代表性产品进行研 究。基于调研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发展与工业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较深入的分 析,分析各阶段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的催化作用,并分析了工业设计是成就日本 经济的重新崛起的原因。通过分析,论文还对未来日本的经济和工业设计的发展 作了展望。希望通过研究日本经济发 展与工业设计的关系能对我国的经济和工业 设计的发展有所启发。 1.3.2 本文框架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图 1.1 论文基本框架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4 第一章讨论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工业设计角色的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 义。并简单的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首先对战后日本经济和工业设计的导入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围绕着 从战后到 80 年代末三个阶段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设计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 述。 第三章讨论了 90 年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同样 是工业设计成就了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工业设计是日本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 一大法宝。 第四章主要是对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转变进行划分,分别对转变前 后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必对整个时期工业设计角色进 行研究。分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汽车工业中设计的重要性,得出工业设 计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主要对日本未来经济和工业设计的发展作了展望。 硕士学位论文 5 第 2 章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与工业设计的孵化及催化 战后,资源贫乏的日本在短短的几年里,就从一片废墟中完成了经济的恢复, 更是在 18 年的时间里,日本的 gnp 实际增长率达到了年均 9.4%。使 1955 年还处 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日本在 18 年里 gnp 增加了五倍,于 1968 年超过了西德,跃居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经历了石油危机后,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其增长率还是最高的。日本经济发展如此之快,被世界称之为神话,在其背后, 工业设计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2.1 19451950 日本经济的战后恢复 1945 年 8 月 15 日停战。当时日本处于废墟和混乱之中,国民心中有一种虚脱 感,但同时还有一种解放感。从停战的 1945 年到 1950 年期间是日本的战后恢复 期,这期间,日本在一片烧焦的废墟上起步,完成了战后的复兴,也是为经济高 速增长做准备的时期。朝鲜特需给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机遇。为经济 腾飞打下基础。这时期也为日本的工业设计导入创造了条件。 2.1.1 19451950日本经济的战后改革与朝鲜战争带来的契机 2.1.1.1 战后改革 战后不久,战争的创伤在日本随处可见,国民挣扎在物资不足和饥饿之中, 此外,日本还遭受着惊人的通货膨胀以及失业问题。为了摆脱这种状况,美国对 日政策强调农业、工业以及劳工界需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项政策主 张解散大的企业公司和银行,并鼓励人们在和平工业中就业。这项政策最重要的 结果是:土地改革计划的制定,工会的迅速建立,以及解散财阀的计划的制订。 这些改革为今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作了铺垫。 解散财阀:战后为了控制垄断经济,促进经济良性竞争,使得经济成一种有 秩序的发展状态,政府决定废除财阀制度,解散财阀,同时还先后制定了禁止 垄断法和经济实力过度集中排除法 。通过解散财阀的政策,不仅解散了在人 才和资本方面由家族财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还降低了各产业部门把生产集中 到前几位企业的做法。形成了不受大股东干涉,董事们可以自由的管理公司的日 本式企业体制。解散财阀,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基础。 土地改革:日本土地问题的严重情况并不是战争的直接后果,这是一个老问 题。1947 年实施了土地改革,解散了具有封建色彩的战前的“地主制”,土地改革 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特别是佃户的痛苦,让耕地的人有机会占有土地,并在比较 公平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土地所有权。土地改革创造了大多数自耕农。成功地建立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6 了支持保守政党的稳定阶层。土地改革使得雇员民主化。 劳动改革:1945 年 12 月 21 日,国会批准了一项“工会法”。它使工会的地位 合法化,保证工人有组织起来的权利,并鼓励他们进行集体谈判。这个时期,工 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集体谈判的结果应写成书面协定,应有能支付 生活费用的最低工资,应保证不会由于工业改组而大批解雇工人。通过这些措施, 使经营者懂得了伴随纠纷的劳动损失成本大,所以原则上避开经营者解雇员工的 做法,入用时慎重行事。在长期继续雇佣期间,努力提高工人技术水平3。 图 2.1 日本战后民主改革措施 这些经济改革的举措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企 业之间的良好的竞争机制是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为日后日本经 济的飞跃发展创造了条件。 2.1.1.2 朝鲜战争带来的契机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原有工业固定资产破坏严重; 原材料及粮食进口的渠道被切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高;社会再生产秩序 混乱。但 1950 年 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拯救了日本经济。作为前线军需品和粮食的 供应基地,给日本带来了“特需景气”。 特需,包括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物资 等。例如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资材,衣料、防寒 等纤维品。上述物资在战争爆发前,大概有 1500 亿日元的库存滞销品,战争发生 后,滞销品一扫而空,更以纤维品及金属类为中心,价格急速上升。这样,不但 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营运度急剧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涨价。 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景气”,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资 活动更加活跃。朝鲜战争发生的第二年,亦即 1951 年,由于日本矿工业生产及重 化学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水准,突破了战前的水准,一举 提前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 硕士学位论文 7 2.1.2 19451950 日本导入工业设计的前奏 1945 年日本战败后,物资极度贫乏,生存成了人民生活的第一大目标,这时 对设计没什么要求,只求一切物品简化为可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的样式。 1950 年 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拯救了陷入严重不景气的日本经济。作为前线军 需品和粮食的供应基地,这意味着日本为美军提供军需品和服务。虽说是特需, 但对设备陈旧又没检查设备的日本企业来说,为已经习惯于高标准化检查手段的 美国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可使日本企业吃了不少苦头,当时制造业的生产率极 低,而且产品质量也很差,在出口工业产品中,“日本制造”已经成了劣质品的“代 名词”。不过朝鲜战争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另一个贡献是:唤起了日本企业改善产品 质量的欲望,从而提高了加快工业产品技术水平的步伐。在 1950 年,通产省制定 了“工业标准化法”,并参照美国的规格完善了“日本工业规格”(jis 规格) 。由此 可见,此时日本已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其制造业的重要性。 在 1947 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在这次展览中,日本通过大量 实物及图片资料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工业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 展览使日本人民意识到工业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升了大众对工业 设计的兴趣4。1949 年又组织了“产业意匠展”,通过这些活动,将工业设计的理 念传播到民众之中,提高了日本人对设计的认识。 2.2 19501973 日本经济的兴起及工业设计的孵化成形 在 1951 年度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恢复到了战前的平均水平,之后就开始了 迅速增长期,特别是在 1955 年1973 年的 18 年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 年代) ,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 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2.2.1 日本经济的拷贝之风 2.2.1.1 朝鲜战争带来的经济发展契机 “朝鲜特需”对日本经济产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 朝鲜特需给日本带来了大量军事订货,产生了可观的收入。朝鲜特需在顷刻之间 为日本制造了巨额的外汇收入。其次,朝鲜特需直接刺激了危机中的日本工矿业 的恢复和发展,为 20 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最后,朝鲜特需极大地带动了日本的 出口贸易,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于特需,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 1951 年度恢复 到了战前的平均水平,不仅摆脱了经济危机,而且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8 由于朝鲜特需的拉动作用,日本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上涨,加上人心趋于安 定以后出现了“消费饥饿感”,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形成了所谓“消费景气”。1953 年度平均每人的消费超过了战前的水平,随之而来 出现了“投资景气”。朝鲜特需中美军的军事货价格,因战争的急需,普遍超过当 时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这暂时掩盖了日本产品价格高于世界市价格、缺乏竞争 力的弱点,但朝鲜特需结束后,便充分暴露出来。造成这一弱点的主要原因是日 本工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致产品成本过高。为此,只有从 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这样,以电力、钢铁、海 运、煤炭等产业部门为中心,在特需景气中积累了大量资本的企业为补充、修理、 更新、添置机械设备而开展了积极的设备投资,这些导致了“投资景气”的出现。 投资景气形成了日本式的技术引进模式,即引进模仿开发制造5。 图 2.2 朝鲜特需景气研究 朝鲜特需帮助日本完成战后经济复苏的历史任务。从 1955 年开始,战后日本 经济进入了长达 18 年的高速增长时期。 2.2.1.2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到 1951 年为止,日本已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从 1955 年开始,日本把重 点放在重工业和化学国内工业的发展6。制造业率先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它的 发展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为基础,进行各项改革。从 1955 年到发生第一次石 油危机的 1973 年为止的 18 年间,日本的 gnp 实际增长率达到了年均 9.4%。使 1955 年还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日本在 18 年里 gnp 增加了五倍,跃居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的经济大国7。 由于日本所拥有的技术革新优势是在直接面对市场的终端产 品中显示出来的,所以日本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直接变成了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也 给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其实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日本迅速发 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为他们开拓海外市场埋下了伏笔。 2.2.2 工业设计的传播学习与导入 硕士学位论文 9 2.2.2.1 工业设计的导入(19511960 成长期) 战后的日本深深意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引进设计。战后初期,日本产业界 因剽窃发达国家的专利产品和科技成果,曾一度被世界冠以“小偷”、“拷贝猫 (copycat)”的绰号。50 年代初期,“日本制造”一词代表着质次价廉。日本地少人 多,资源匮乏,政府充分认识到:好的设计、好的质量是日本产品赢得国际市场 的唯一途径,设计是日本民族发展的生命线。 (1)举办各种设计活动 为了确保工业迅速稳定地发展,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工业设计的活动。 1951 年,日本政府邀请了美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访问了日本。作 为第一位访日的设计大师, 雷蒙德罗维给日本带来了工业设计课程,将当时世界 上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和设计状况介绍给了日本,推进了日本工业设计发 展的进程8。 日本政府通过通产省和大藏省为日本企业提供情报、咨询和建议,利用国家 政策和法规来协助设计水平的提高。1957 年,日本通产省成立了“良好设计选择系 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 级”标记来保护好的设计和防止发明被仿冒及专利被侵 犯。日本出口贸易组织自 50 年代中期起由政府和商业财团出资每年派送人员赴西 方学习工业设计,同时邀请欧美知名设计师访日并多次举办高层次研讨会。 日本还积极举办各种展览,如 1951 年举行了“设计与技术展”,1952 年,举办 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五十年代日本还举办了第 一届汽车展。这一系列展览为工业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成立各种设计协会 这一期间,日本一些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协会、组织相继成立,如 1945 年日本 工艺协会成立,并以此为平面设计向工业设计过渡的一个点。1952 年日本工业设 计协会(jida)成立,并且发起了“生活改善运动”。 这个时候“工业设计”的概念在 人们心中还没有成型,企业内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策划,没有专业的工业设计师, 都是由艺术家兼职的。随后该协会一直致力于举办工业设计展,举行与工业设计 有关的专题研讨会,以及推动日本设计进入国际舞台等工作。这点非常象昨天的 中国,像工业设计协会等组织所起的作用9。 随着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日本的工业设计师们有了一个组织,为了促进学 术的交流,他们在 1953 年组成了日本设计学会,从事学术研究。仅 1953 年一年 之中,日本各地出现了大批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出现了大批自由职业的工业设计 师,接受各中小企业的定货设计。 (3)工业设计走进高校 日本的设计教育开始于 40 年代后期。1949 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首次举行工 艺建筑讲座,宣传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思想。将工业设计正式引进日本高等教育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10 是 1951 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大学工业设计系成立了。紧接着 日本艺术大学开设了工业设计课程。到了 50 年代末,日本共有 6 所大学设立了工 业设计科系,工业设计课程进入高等学府,提高了工业设计的层次10。与此同时, 日本对教育与宣传也十分重视,工业设计的概念通过宣传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 力,也提高了全民的意识。 这一时期设计的目的是“用更低成本制造更好的东西”,追求功能和标准化过 程。虽然此时的工业设计的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掩饰性外观设计上,但由于 全社会的重视,日本的工业设计已比以前进步了不少。与同期的亚洲各国相比, 日本的工业设计早早的提前了十多个年头,与中国相比早了 30 年。 图 2.3 日本工业设计的成长期及其设计特点 2.2.2.2 60 年代工业设计的发展 60 年代是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时期。日本早期的设计基本吸收了欧美工业发 达国家的经验、方法和技术。但一味地模仿欧美产品,以至于日本曾被世人唾骂 为“设计小偷”。这一现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首先,立法限制对国外产品的设计 盗用;接着,鼓励日本许多大公司重视产品的外形设计。在此基础上,日本民族 兼容并蓄的民族特点在工业设计的起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 在 60 年代,日本鼓励许多大公司重视产品的外形设计。于是一些大公司纷纷 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都拥有庞大的产品开发部门,在工业设 计方面投入大量资金11。工厂、企业以及社会上的设计部门所开展的设计业务工 作,是整个工业设计事业的基础。设计业务工作的主体是工业设计师,他们担负 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解决好人与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日本工业设计界的注 重实务有目共睹,整个设计界与企业的关系密不可分。企业是启动和发展国家工 硕士学位论文 11 业设计的主帅,设计师以驻厂工业设计师为主,因此,比起欧美设计通常表现为 设计师的个人才能来看,日本的设计更多的是集体的力量。 (2)有选择的“拿来主义”。 美国的远东问题专家赖肖尔这样总结到:“日本人的突出之处与其说是模仿 性,毋宁说是其独特性以及他们在学习和应用外国经验的时候不失去自己文化特 征的才智”。日本工业设计在其从模仿到开拓的发展过程中也保持了这种文化融合 上的独特性。1957 年,作为出口检查,日本政府制定了“保证国内产品不是西方同 类产品的完全复制”的政策,说明日本工业设计并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形式。以下 的几个例子就可说明一切。 1967 年,瑞士电子表研究中心研制出第一只石英电子表,但他们并没料到石 英表会有如今这般辉煌前途。而日本却将这一成果“拿”过来,致力于石英技术的 应用,以电子工业为基础,争取钟表石英化、塑料化,强化设计与外观开发,使 日本异军突起,跻身于世界最大钟表生产国之列,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12。 日本 50 年代发展汽车工业时,吸收了欧洲汽车的特点,注重内在质量,外型 简单,而避免了美式汽车重外型、轻技术的特点。70 年代中东战争爆发,能源危 机一出现,美国耗油量大的豪华汽车马上就显示了其弊病。 “拿来主义”构成了日本工业设计的基础,可以说,日本经济的腾飞也正是这 种“拿来主义”的结果。 (3)融入国际设计体系 五十年代末,世界设计会议的召开引发了日本设计界的思考,为了让自己的 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日本工业产品的规格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形成了对产品的 统一质量要求和标准化。 1957 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作为 会员国加入该国际机构。同年,日本 gk(日本设计佳作奖)工业设计组织成立。这 标志着以开发独创性商品为主要课题的时代开始了,这一制度对提高日本商品的 国际竞争力作出了持久而有效的贡献。1960 年,日本成为“首次世界设计大会”的 东道主。1961 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 协会联合会会议,标志着日本的工业设计进入到国际的范围。标志着日本设计产 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是 1963 年,日本在国内举办了日本设计出口产品展览。1970 年的万国博览会,以展示为主题,聚集了一大批建筑师和设计师从事大到建筑小 到小件物品的设计,展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品。1973 年 icsid 在京都召开会议, 这标志日本设计的地位开始得到国际承认。 (4)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引导 日本的工业设计协会很多,但要说到对日本的工业设计影响最大,非日本工 业设计师协会(jida)莫属。它在引导日本工业设计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方面做了大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12 量实质有效的工作。l965 年,jida 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与工业设计有关的专题讨论 会,l968 年的专题是“人机工学”,l969 年的主题是“人与工具”,l971 年则讨论都 市生活问题13,总之,协会每年都根据当年的工业设计状况围绕一个专题攻关, 及时讨论并想办法解决在工业设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工业设计往正确 的方向发展。 图 2.4 日本工业设计发展期特点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设计必 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2.2.3 东京奥运会和大阪万国世博会对日本经济和工业设计的影响 1964年日本举办了东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展现 国家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奥运会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就业的 增加,而且带来了很大的波及效应。在奥运投资的刺激和带动下,建筑、交通运 输、电子、通讯等相关产业均 获得了长足发展,技术上也取 得了很大进步。在奥运会的带 动下,日本制造业发展迅速, 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是 所谓的奥运会景气。奥运景气 时期,日本制造业飞速发展, 下图中制造业占gdp的份额逐 年增加。东京奥运会为日本扩 大其国际影响力,提高了日本 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图2.5 奥运时期制造业所占的gdp份额 奥运会给日本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企业积极开发研究新产品,在 硕士学位论文 13 汽车、电子等行业,日本设计出来的产品以高技术为主打,强化设计与外观开发, 处于发展期的日本设计逐步走向具有传统文化特性的设计特征:造型精巧、简洁。 奥运会各种场馆、建筑、奖牌、火炬和纪念品的一系列设计给日本的设计界巨大 的冲击,开阔了日本设计人员的眼界,为日本的工业设计融入国际体系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这一时期技术与设计是增强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重要因素。 图2.6 东京奥运会的奖牌和火炬 图片来源: 日本还在1970年举办了大阪万国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福田 繁雄设计的标志如同一个盛开的樱花,五个缺角的圆代表地球上的五大洲,加上 中间的小圆象征世界人民共聚日本,非常切合“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主题。大阪 万国世博会不仅是亚洲地区最早举办的一次世博会,也是当时国际上办得最出色、 最成功,至今仍有影响力的盛会。它把现代世界博览事业推向了巅峰,对日本区 域经济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图2.7 大阪万国世博会的相关设计图片 图片来源: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14 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的盛会,是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好机会,“理解日本”成为 大阪世博会的重要宗旨。这一时期,日本工业设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步入发展 阶段。企业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工业设计的成 长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日本企业的设计团队模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此时日本 的工业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模仿逐渐转变为模仿改进,并融入自己的东西。这些成 功的设计为日本的产品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拉动了日本的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日 本的经济发展。 2.2.3 工业设计在日本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从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且迅速赶上和超过 了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如此短的时 间内,经济取得如此瞩目的进步,其中工业设计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扮演着不可 忽视的角色。反过来,高速发展期的日本经济也对其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 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设计时刻瞄准着经济发展的动向,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 程中始终起着正面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设计为工业化批量产品生产服务。这一时期是流通业产业重组的 时期,当时超级市场等新的大型零售业商业模式产生了,它是大量销售的体质得 到完善。这时,批量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而工业设计是为这些批量 生产的工业产品服务,为这些工业品提供质量的保证。同时,由于产品的设计精 良,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刺激了消费,带动了社会需求,从而拉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其次,工业设计把技术和市场连接起来,使得产品竞争能力增强,实现产销 两旺,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索尼公司的“袖珍收音机 tr63” 。当时人人都认为晶体管仅能应用于简单的助听器,但索尼却不这么认 为,相信它有更大的潜力“一个晶体管可代替一个巨大的、发热的且寿命短暂的真 空管,这就可以制造更小型、更省电、更坚固、更便利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梦 想着制造可以到处携带的“便携收音机”,这样,索尼开始开发用于收音机的晶体 管。索尼满怀信心和热情成功地开发出“袖珍收音机 tr63”。产品一问世就热销 于美国,作为第一代出口的晶体管收音机,出口价格仅为 39.95 美元,在美国受到 极大欢迎,出现了由于供不应求而包下日航飞机向美国大量输送的现象14。由此 可见,好的设计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再次,设计能为企业注入了创新灵魂,无论宏观管理或微观检测,企业能够 纲举目张,在不断修正中完美自我。例如日本著名的汽车公司丰田,在 1958 年, 丰田首次尝试将轿车出口美国。然而,问世才不过 3 年的早期皇冠轿车因不适应 硕士学位论文 15 美国那种在日本难以想象的长距离高速行驶的走行条件,没过多久就被淘汰出了 美国市场。丰田从这次进军美国受挫中吸取教训,不断创新,调整方案,终于在 6 年后研制出适合美国道路条件的新一代丰田日冕轿车,重新打入美国市场!才有 了后来日本汽车与美国和欧洲汽车较量的时代。 另外,工业设计造就了一批跨国大企业。这一时期,在机器设备产业中导入 设计的动机,是为了在国际展销市场推销产品。在国际展销市场展销自己公司的 产品,在与其他公司比较时常常会发现自己产品外观的不足之处。这样,企业就 会因为颜色,造型不好而决定导入设计。由于工业设计的导入,使人们认识到它 的重要性,一些大企业努力地作好自己的品牌建设,例如 sony、丰田、三菱、松 下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因此,可以说工业设计是日本制造 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设计的价值在于把企业的“面包”做大,在于发展经济,表现出了主动性; 经济的走向在于发展,被动中折射出主动,点亮工业设计的明灯。这种关系,表 达出财富的积累和拥有。 图 图2.8 工业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2.3 19731986 日本经济的扩张与工业设计的催化作用 2.3.1 石油危机的影响 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降低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但同时也为日本经 济实现新一轮的增长带来了契机。石油危机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经济,而且还影响 到日本的工业设计。 2.3.1.1 石油危机降低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步伐 日本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以能源供应为契机的,早在战后恢复期,日本煤炭 电力等能源成本较高,使得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后采用大量进口低价石油,为其 经济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能源基础, 在这基础上飞速发展产业。 但这一优势以 1973 年 10 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为终点。中东各产油国实行单方面原油价格大幅 度提高。按石油消费国的需求提供廉价石油的时代过去了。 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 16 日本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石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缓解措施,政府从 1974 年 初起,仅对石油制品采用了标准价格制,作为政策手段主要依靠的是金融紧缩和 财政紧缩政策。公共投资等大幅度削减,削减民间的设备投资和存货投资,虽一 度出现了所谓“滞胀”,但到了 1976 年,紧缩政策渐显成效,物价稍有回落。日本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增长率还是最高的。 2.3.1.2 石油危机为日本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石油危机后日本调整了产业政策的方向,首先,加大节能技术和高技术开发, 发展节能产业和“高加工度化”产业。重点产业选择标准中增加了“过密环境标准” 和“劳动内容标准”; 加快“工业化型结构”向“后工业化型结构”转换; 其次, 加快“高 加工度化”和“知识集约化”。提出产业结构将从以资本密集程度高的重、化学工业 为中心转向以知识密集程度高的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结构; 1980 年增加了建立 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明确规定加强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 机等产业的扶持,对尖端技术领域的开发提供政策补贴、税收和金融优惠。 在这时期,日本经济存在着“资源和能源的障碍”,日本在钢铁、水泥、造船 化学工业等产业部门面临新兴工业国及产油国的追赶,国际竞争力逐渐下降。于 是,日本的制造厂家逐渐把生产厂房移往海外,降低制造成本。在国内则转向以 计算机和与电子学有关的所谓的“轻薄短小”型产品领域、医药品等精密化学为代 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开拓了新的活动领域15。 石油危机确实动摇了日本经济赖以立足的基础,但也为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一 个新的契机。 2.3.1.3 石油危机后,日本工业设计面临的新课题 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抓住这一时机积极调整,很快摆脱萧条,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在产业方面,当时的信息通信、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正进行 这一场被称为“新产业革命”的技术革新。企业在节省能源和节省劳动力技术方面 投入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成功,降低成本、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的转型期,第一,高速增长期是把“规模效益”作为目标, 是扩大量的时期。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