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冯沅君小说创作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友垡学号型q 量! 鲤 专业虫垦理当盐塞堂 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 墨远重型! 递剑往途 )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叠笙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兰= 21 塑丝 牡 福建师范大学方华硼= i :学位论文 摘要 “女性”被认识并逐步形成的“女性意识”,标志着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 随之,有关女性的自我书写亦成为文学在现代时空中的重要的审美构成。“五 四”运动的发生,促使五四女作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开始了艰难的 跋涉和探索,女作家们在当时多关注的是恋爱、婚姻、家庭等与个性解放相 关的话题。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 内容。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 容都有别于同期其他作家,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情爱主题的写作既 是对五四时代个性解放主题的呼应,同时又是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她 的小说创作是其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她敢于把男女间的情爱心 理健康而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她笔下第一次出现了与传统大胆叛逆的知识女 性形象,在对婚恋的自由追求中实现着女性自我的主体性,构建起自己的现 代性爱意识和性爱道德观。冯沅君在其创作中所表呈的“觉醒而又困惑”的 特点,既含纳着她在思想上的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审美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冯沅君,小说创作,女性意识 福建师范火学方华坝j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a t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p p e a r e di nt h eh i s t o r ya n n o u n c e st h ep r o g r e s s o ft h eh u m a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f e m i n i n e ss e l f - e x p r e s s i o nh a sc o n t r i b u t e dt h em o t e s s e n t i a lp a r t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h a p p e n i n go fm a y4 t he n c o u r a g e dt h ef e m a l e s w r i t e r s e x p l o r i n gn e wt h e m e s a tt h a tt i m e ,t h e i rf o c u s e sw e r em a i n l yr e l a t e dt o a m a t i v e n e s s ,m a r r i a g e ,a n df a m i l y w b m e n s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s e x u a ll o v er e f l e c t s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t h e i rs u b j e c t i v ea w a r e n e s si nt h em a y4 t h p e r i o d m s f e n gy u a n j u ni so n eo ft h ee a r l i e s tf e m a l ea u t h o r si nt h ec h i n e s e 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s h ed i f f e r e df r o mt h eo t h e rw r i t e r si nt h ew r i t i n gs t y l ea n dt h e t h o u g h t s s h ew a sr e g a r d e da sap i o n e e ri nw b m e n s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w r i t i n g so n e m o t i o na n dl o v en o to n l ye c h ot h eg e n e r a lt h e m eo f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l i b e r a t i o n b u t a l s ot r u l yd e s c r i b et h eg e n d e r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f e m a l e s i ti sh e ro w np s y c h o l o g y a c c o u n to fs e l f - p u r s u i ta n ds e l f - e x i s t e n c e 。s h ed a r e dt of r e e l ya n dt r u l ye x p r e s st h e s u b t l ea f f e e t i o nl o v eb e t w e e nm e na n dw o m e n i nh e rw o r k s s h ec r e a t e dat o t a l l v n e wi n t e l l e c t u a lw o m e n si m a g e t h e ys h o w e dt h e i rs u b j e c t i v ea w a r e n e s sa n d g e n d e r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b yp u r s u i n gt h ef r e e d o mo fl o v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 i ro w n m o d e ml o v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m o r a l i t y m s f e n gy u a n j u nh a sc l e a r l ye x c a v a t e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t h ea w a k e n i n ga n dt h ep u z z l i n g h e r w r i t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 e m b o d i e dh e rv a l u et r o p i s m a e s t h e t i cq u a l i t i e sa n df o r m so fe x p r e s s i o n a 1 1o f t h e s er e v e a l e dh e rv i v i de p o c h a lf e a t u r e s k e y w o r d sf e n gy u a n j u n ,n o v e lw r i t i n g ,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l l 福建师范大学方华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女性意识浮出历史地表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女性的自我书写则是文学中不可或缺 的审美构成。女性“文本”代表了一种具有自觉意识的女性的发言,映射出当时审美观念 的主流情态。“五四”运动的发生,促使五四女作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开始了艰 难的跋涉和探索。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容 都有别于同期其他作家,被称誉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情爱主题的写作既是对五四时 代个性解放主题的呼应,同时又是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她的小说创作可以看作是其 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在她笔下,女作家创作中第一次出现了与传统大胆叛逆 的知识女性形象,她“大胆”“敢言”,把男女日j 的情爱心理健康而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她 在对婚恋的自由追求中实现着女性自我的主体性,构建自己的现代性爱意识和性爱道德 观,颇具现代意识。 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冯沅君是五四新女性作家之一,园其文学创 作主要集中于情爱主题,故有“恋爱小说作家”之说,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容都有别于同 期其他作家。笔者拟在前人研究成果上从冯沅君的小说创作入手,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冯沅 君的小说创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叙事建构、 现代性等及其它研究方法和理论,通过对作者关于五四新女性的现代性叙事建构的分析, 研究分析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阐释的重心是她在创作中对知识女性自 我意识的张扬、爱情和性爱意识等婚恋心理的深掘及由此形成的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深 沉思考。通过对其女性意识“觉醒”丽又“困惑”、“呐喊”而又“缺失”等复杂性的揭 示,进一步审视五四时期新女性的现代性追求和深层的文化意识结构。 第一章:在启蒙思潮的推动下,五四女作家们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抗争中普遍开 始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自觉探索。本章主要通过对冯沅君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来探讨交本中 所体现出来的新女性意识及其复杂性。作为五四新青年。冯沅君能敏锐地“捉住时代的意 义”,将婚恋自由作为反抗的手段,通过文本叙事表现出独特而又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 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腐坏性。她追求个体解放和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凸显了“新 女性派作家”的独特风貌。她的卷麓、春痕、劫灰三个小说集可以看作是一个 年轻女子的现代性体验过程,俨如一个青年女性成长的“自传”。通过母爱与情爱的二元 冲突来书写表现“母女之爱”,表达了置身于“一个母亲的爱和情人的爱相冲突的时代”( 毅 真语) 中的新女性在灵魂觉醒中的困惑和缺失,同时也强缘了作家自身思想认识上的局限 在大胆追求婚恋自由的背后又有着软弱和游移。与同时期的女作家相比,冯沅君表现 出了较为激进的民主思想意识,更显叛逆性,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她敢于反叛封建礼 教,要求人格独立。在追求真爱、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参与着改造社会的 i 福建师范大学方华硕| :学位论文 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审视现代与传统抗争时,所采用的自叙传的文体呈现出了强烈的女性 意识及其复杂性。她在叙事中表现自身,又在叙事中实现自身。 第二章:性爱问题作为现代人的自我身份的认定标志之一,一开始就成为了2 0 世纪 2 0 年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现代性爱意识的产生,正是“人之子” 觉醒的一个突出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沅君敢于挣脱一切旧礼教的束缚,也敢于揭开 一切虚伪的面目,赤裸裸的把女性的心理和隐秘借文学叙事和盘托出,具有强烈的震撼性。 她的卷施、春痕、劫灰三个小说集从女性视角写出了知识女性关于婚姻、恋爱方 面的心理变化以及对现代性爱的追求,对于女性自我情感、自我欲望的大胆披露是前所未 有的。她在小说文本中放笔直书,毫不讳饰地描写青年们的性爱、同居,从正面健康地表 现出女性微妙、敏感的性爱心理。从性爱权利的确认、对异性对象的审视、对爱情中灵与 肉关系的思考上体现了新女性的现代性爱意识的艰难觉醒,建构了自己的爱情观和性爱道 德观。她不仅从女性视角表现女青年的觉醒与困惑,还从男性视域入手,通过对男性泛爱 问题的提出,对爱情持久性与排他性提出了疑问,极具现代性。她在两性关系上的思考和 探索,使得稍后的女作家更“毅然与传统战斗”,塑造出更多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真实的 女性。 第三章;冯沅君是创造社推出的唯一一个女作家,她本人虽然不是创造社成员,但是 在创作上却明显受到它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她的作品可称为“散文化小说”。创 作上的题材选择颇具匠心,比如选取情人之爱与母亲之爱冲突中的恋爱题材等。她还善于 通过女性生存的真实体验,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觉醒的女性悲剧承担的微妙性和复杂性。 自觉采用“自叙传”叙事形式( 日记书信体等) ,使其作品的女性心理展示具有着震撼人 心的效果。文本中的心理描写涉及到特定时代女性生存体验的方方面面,女性的心理世界 和生活状态得到充分展现。 结语部分;冯沅君辍笔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转入书斋,开始对了文学史的专 心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冯沅君的小说应该视为五四时代女性处境的真实记录,表达 了女性对人性自由的强烈追求及追求过程中的苦闷、仿徨的两难处境。对她的研究依然有 着多方面可以深入和拓展的空间。 i v 绪论 绪论 1 9 世纪后叶至2 0 世纪初,在近代启蒙主义思潮和国际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 国,女性意识逐渐浮出历史地表,这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在2 0 世纪2 0 年代的文坛出 现了由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苏雪林、凌淑华、陈衡哲等女性作家构成的五四女 作家群,“五四”运动的发生,促使五四女作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开始了艰难的 跋涉和探索,女作家们在当时多关注的足恋爱、婚姻、家庭等与个性解放相关的话题。初 步觉醒的女性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呼唤人格尊严和独立,对人生特别是爱情有着唯美的 永恒追求,她们以男性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实现着女性书写的性 别意识张扬的大合唱,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去国、庄鸿的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 者等散文;陈衡哲的一日;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 淦女士) 的卷 麓、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等等。同时还有鲁迅、陈独秀、胡适、周作 人、郭沫若、沈雁冰等众多男性作家、批评家的大唱和。一时间掀起了关于女性解放问题、 婚姻恋爱问题、性爱问题等的热烈讨论,出现了多维度多层次探讨的浪潮,并对“五四” 文学和后来的文学( 包括新时期文学)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产生的女性文学是“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女性文学情爱主题的写作是对五四时代个性解放主 题的呼应,同时又是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 之一,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容都有别于同期其他女作家,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o 。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 杨义先生在为张衍芸著的春花秋叶中国五四女作家序中写道:“以五四女作 家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研究她们作为作家群体出现的文化意义及其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个 学术题耳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和学术魅力,到现在,己为众多的研究成果所证明了。”他指 出:“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史事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 候,由于外部学术环境的变化,或是研究范型的改变,都会引起研究对象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先不被认为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不被认为可以构成研究对象的,在一种新的研究范型 中,可能就能够成为研究对象,而具有学术价值。一种新的学术思路就是一束明丽的强光, 可以使原先沉睡的资料在重新组合中苏醒过来。” 同一素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研究语境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研究风貌来。而“中 国五四女作家”作为现代文学研究的课题过程亦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 0 世纪8 0 年代 仞中期,“中田血四女作家”作为现代文学研究的课题刀始j 2 i 入现代文学研冗者的视野, 用性别划分来取代简单的政治标准,从女作家群体这个角度末切入对五四的研究,阐释五 四的思想解放和启蒙的意义。而8 0 年代后期至9 0 年代,人们丌始从女性写作、女作家( 性 。毅真:几位当代中国女小说家见黄人影编当代中闺女作家论,上海光华书局1 9 3 3 年1 月版。第2 9 页。 一l 塑垡堑堕查兰查兰! 塑圭兰篁堡奎 别问题) 来关注这一课题,五四作为其背景存在,而侧重点在于女性文学的研究,开始获 得其“性别独立”的内在品格。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这一课题的潜力和魅力所在。 二、课题价值 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五四”女性文学的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五四女作家”之 一的冯沅君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 冯沅君,河南唐河县人,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著名逾质学家冯景兰之妹,是我国现 代五四女作家群中独具个性的一位。原名冯恭兰,后改名冯淑兰,曾用笔名淦女士、沅君、 漱峦、大琦、吴仅等。1 9 2 3 年秋开始她以笔名“淦女士”登上现代中国文坛,陆续将隔 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等四篇短篇小说发表在上海创造社的刊物创造季刊、 创造周刊上,自此“她不仅成为创造社的唯一女作家,而她之蜚声于中国新文坛 也从此开始。”圆在冯沅君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五四的反叛精神和烙印。她的小说充满了勇 敢大胆的描写和反抗旧礼教的精神,健康真实地展示出女性的爱情心理,她的小说在当时 曾震动过许多读者,有评论者称她为“一以贯之的恋爱小说作家”。毅真在几位当代中 国女小说家中写道:“在沅君时代。大家谁敢赤裸裸描写男女爱情,然而这样惊人的作 品竟由一个女作家的笔写出来了。”“实乃新女性作家之先锋。” 在冯沅君笔下,女作家创 作中第一次出现了与传统大胆叛逆的知识女性形象,一代叛女的形象也从此栩栩如生。正 如孟悦、戴锦华所说:“在五四初年的女作家中,若没有冯沅君这位与父辈的礼教、观念、 习俗及行为规范正面交锋的大家闺秀,那么,一代叛逆之女的形象上或许就少了画龙点睛 的一笔。” 冯沅君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成为语丝的主要撰确人之一。对于她的创作,鲁迅 曾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支持。1 9 2 6 年鲁迅把她的小说集卷施编入乌合丛书。又在中 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她的小说给予中肯的评价: 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卷麓一是“拨心不死”的草名,也是一九二三年起,身 在北京,而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于土海创造社的刊物上的作品。其中的旅行是 提炼了隔绝和隔绝之后( 并在卷麓内) 的精粹的名文,虽嫌过于说理,却还未 伤其自然;那“我很想拉他的手,但是我不敢,我只敢在间或车上的电灯被震动而失去它 的光的时候,因为我害怕那些搭客们的注意。可是我们又自己觉得很骄傲的,我们不客气 的以全车中最尊贵的人自命。”这一段,实在是五四运动直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 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 则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和“为 艺术而艺术”的作品中的主角,或夸耀其颓唐,或炫耀其才绪,是截然两样的 “参见张街茔茹:4 奋仡秋n l 中田五川业f ,厂尔 人民版十i 2 0 0 2 年5 门拙】版,筘i - - 4 ! 。 4 硒、敬之:现代上学早期的女仃家,台北:成文版f i 什限公】,1 9 8 0 年6 门初版,凳1 8 贝。 。饯台邮:关十沉村创作的z 祭,见曲人彬编当代中田女干f 永论,j 向光4 产书局。1 9 3 3 年1 月版。第1 1 9 贞。 。毅真:几位当代中困史小说家,见黄人影编当代中闫史作家论上街光扣书局1 9 3 3 年1 月版,笫2 7 页、2 9 负 。盂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一现代女性文学研兜, l i 南人民j 【;版 l :,1 9 8 7 年7 月第1 版,第4 3 页。 2 冯沅君的作品产量不多,她的作品大多数是恋爱小说,以爱情题材为主来描写妇女的 生活和命运,留给后人的也只有薄薄的三本小说集卷菔( 短篇) 、春痕( 中篇) 、劫 灰( 短篇) ;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以及一些译文和未发表的诗词遗稿。她从事文学创作 实践时间也较短,从1 9 2 3 年到1 9 2 9 年。只有六、七年时间就辍笔止耕转向学术研究,文 学创作时间仅不到她生命历程的十分之一。 辍笔之后,她一直潜心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史,尤其在古典戏曲的学术研究上 很有成就。 三、研究文献综述 由于冯沅君的创作期短,作品数量又较少。因此目前对于冯沅君的小说创作研究一直 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冯沅君小说创作研究上,前人研究多以五四女作家的反封建主题 入手,可分为两大类,即“史”的研究和个人创作研究。 在第一类“史”的研究状态中,在现代文学史中着重从五四文学革命的角度肯定了冯 沅君作品的反封建性思想,认为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正如阿英所指出的: “卷麓集便充满了民族资产阶级解放运动初期的所普遍的具有反抗旧礼教的,打破一 切封建思想锁铐的精神了”“确实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解放运动初期的五四时代的青年女 性心理与勇猛的冲决旧礼教屏藩的精神。”o 冯沅君写出了时代女性在两难处境中的复杂 心理,“实在是五四运动直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 复活其“缠绵悱侧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 鲁迅语) 研究者认为她是一个浪漫主 义作家,并将其归入第一代早期女作家之中。这一部分的评论多散见于现代文学史、现代 小说史中对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潮流、现象的研究,多与同期作家相比较,因此篇幅均 较短。可参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第一卷) 、许志英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朱栋霖等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中的评论。 冯沅君是早期五四女作家群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因此在近年来的女性文学研究 中,随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对其思想内涵的研究有了较详细的探讨,篇幅较长, 如盛英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上) ,孟悦、戴锦华著的浮出历史地表一 一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等。但因其创作期短,作品数量少,再加上学术界关于五四时期作 家的思想内涵的研究已基本有了较客观地评论,大体定向,无更多争议。 在第二类冯沅君的小说创作研究方面,研究的论文数量也不是很多。大多数论文一般 多论及冯沅君小说的创作思想,部分也兼论冯沅君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方面,对冯沅君小 说创作研究述评的文章极少,只有一篇王恒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 冯沅君小说创作研究述评,王恒女十认为冯沅君小说的研究多集中于与同期作家的比 较、单个作品分析和语言、创作风格的探究。一j 时她还认为,在对其思想和内容的挖掘 上还不够深广,应将其置于五四至今的人类文明中去研究。 。钱杏部:关于沅君创作的考察见黄人影编当代中困女忭家论,i :海书店1 9 3 3 年版,p 1 2 8 1 2 9 负 。参见王恒:冯沉君小说创作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硫学撤) ,2 0 0 0 年笫4 朋锖2 6 - 3 0 页。 3 一 福矬师私人学方华酿上学位论义 而大多数论及冯沅君小说的创作思想、冯沅君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方面的论文,实际 上也多探求其思想倾向,多集中于卷麓集,或谈及其反封建思想,或谈及其爱情自由 的价值追求,部分论文也兼谈其部分艺术手法。在这些文章中主要涉及冯沅君小说创作的 思想内涵,创作主题研究包括反封建主题、婚恋主题等。近年来则侧重于用女性主义研究 方法来看其女性意识的张扬及其复杂性,其基本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与同时期的男女作 家作横向比较。二是与新时期的作家作纵向比较,与学术晃理论批评的发展步调基本相一 致。上世纪9 0 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现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学术界更多以审美现代性 来探究历史性、现代性。近年来从审美角度来研究冯沅君小说创作,例如将宗璞与冯沅君 的创作进行比较等。 真正单独进行艺术风格专题研究的却很少,对沅君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也多散见各篇 章之中,其中专门为题只有陈宗敏的论冯沅君小说的艺术风格( 1 9 8 3 年) ,黄薇杨柳 岸晓风残月淦女士( 隔绝) 的绘画荚( 1 9 8 7 年) 。但由于受当时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影响,只进行了常规的创作风格、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 总的来说论述文章或侧重某一问题,或集中于几篇文本,但在研究沅君小说的思想和 内容方面还不够深广,对作品及其产生缘由、现代性探讨的系统论述较少。而与社会现代 性相比,文学现代性不仅仅从理性、科学等维度考察现代性,更要注重从个体、主体、审 美、语言、结构、叙述等方面的研究。笔者拟从冯沅君的的三本小说集入手,运用西方 女性主义文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叙事、现代性及其它研究方法和理论,从一个较新的 视角对冯沅君的小说创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通过作者关于五四新女性的现代性叙事来研 究分析其小说的基本内涵和艺术风格,着重于知识女性的女性意识的张扬,特别是自我意 识和性别意识、婚恋自由和性爱意识等婚恋心理的抒写,映射出作者对时代、社会和人生 的深沉思考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突出其女性意识“觉醒”而又“困惑”、“呐喊”而又 “缺失”,迸一步来审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的现代性和内心深层的文化意识。 o 正明采:现代性豹悖论与中国文化语境的当下转型,理论学刊,2 0 0 5 年1 门第1 朔,第1 1 6 - - 1 1 8 页 4 - 第一章灵魂复苏的高歌与低吟 第一章灵魂复苏的高歌与低吟 西方早在希腊时期就出现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哲人箴言,而中国却直到二十世纪初 才知道“自己”的存在。一九一八年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吃人 历史的控诉”成为中国第一篇“人权宣言”,由此揭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个性解放” 的旗帜几乎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旗。正如郁达夫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 言中所感慨的:“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o 。自由意识、 个性意识、人的意识成为五四文坛的主体意识,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人”的文学 的浪涌。 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 的。”国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第二性”。而“五四”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 也是一个发现“女人”的时代。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在启蒙思潮的推动下,伴随着兴办 女学、大学开女禁和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而带来的现代知识女性、职业女性的出现和她 们作为人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掀起了一股妇女解放思潮,带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 实践,妇女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使得中国女性意识丌始浮出历史地表,这是人类文化的 一大进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文坛上诞生了一批“在人数上较当时的 男作家要少得很多”的女作家群,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女作家群体:陈衡哲、 冰心、庐隐、冯阮君、石评梅、凌叔华、袁昌英、陆晶清、苏雪林等,产生了具有现代人 文价值内涵的女性的新文学。女作家用新的现代话语书写现代中国女性的生存体验,再加 上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使得其作品尤为引入注目,具有现代性指向,中国女性文学开 始书写其崭新的一页。 “现代性”是相对与传统而言,是对入们百年来现代现象的认识、审视、反思,是 对现代化的理论概括与价值判断。o 五四文学时期的创作界普遍倾心于“启蒙主义”的审 美观念,透示出特定时代文学被普遍“工具化”的态势。而女性“文本”则代表了一种 具有自觉意识的女性的发言,映射出当时审美观念的主流情态,“五四时期女作家群 的出现,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伦理文化的一项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胜利。”o 这也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也是“五四”时代开始尊重女子独 立人格所带来、所允许的某种产物。 也j 下是从五四开始,才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 中国文学的性别垄断,“出现了现代性的中国女性文学。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是女性作家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在文学中由长期缺席、不在场到 。赵家壁土编:中脚新文学i 系教文_ 二集岢占( 郁让人选编j j j 良友目书川剧公”j ,1 9 3 5 年8 门初版,第 5 负。 。( 法) 两敛螂德波伏瓦:女人足什么。一r 友琴、邱希泞译,中田义联 i :版社,1 9 8 8 年6 月第1 版,第2 4 页。 。俞兆平:现代性与五四文学思潮厦门大学i | 版社,2 0 0 2 年门第1 版,第4 _ 5 页。 。杨义:文化冲突与审荚选择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化分析,人民文学m 版社,1 9 8 8 年9 月第1 版,第1 0 6 页。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笫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年9 | r ) 第1 版,第2 1 4 1 i c 5 堡垒堕苎奎兰查兰堡:! 兰竺丝苎 逐渐出席、在场的过程。”o 正如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中所指出的:“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 以及作 家意义上) 的女作家,命中注定诞生于通常说的五四时代( 1 9 1 7 - 1 9 2 7 ) 这个中国 有史以来罕见的弑父时代”。在漫长的身心压制中逐渐复苏的五四女儿们,摆脱了 旧式女子那种“女子弄文诚可罪,那珙咏月又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盒针却有功。” o 的束缚,在时代的召唤下,开始用作品关注、反映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冯沅君的 成长历程和其他五四女作家一样: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 道路。”。,要“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 ,她们并肩在传统 意识与现代意识的抗争中开始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自觉探索征途。 第一节灵魂复苏后的高唱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 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 包括丑的在内) 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法国著名 作家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指出:“没有两性的合作,绝没有真正的文明。但两性 之间没有对于异点的相互接受,对于不同天性的互相尊重,也便没有真正的两性合作。”o 这是来自男性世界对于理想的两性关系的看法,而对于妇女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 争取两性间的真正平等,从附属的奴隶变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女子受教育无疑是中国 妇女觉醒、摆脱传统女性生活方式的第一步。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民主、平等、自由思潮的兴起,妇女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开始 觉醒。正如阎纯德所指出的:“在。五四那场新文化运动中,其觉悟者不仅发现了人 也发现了女人,这种发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激活了在中国沉睡得旷日持 久的女性意识。”。她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方式和人生价值,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开始了现代性体验,其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女性意识开始复苏了。 在五四妇女解放浪潮中,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从社会革命的角度,都非 常关注妇女问题,男性知识精英不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在文学文本中反映妇女问 题,塑造了不少优秀的妇女形象。如李达在女子解放论中写道:“四方门户洞开,潮 流所激,汹涌澎湃,无论何种机会,只有顺应的,决不可以抵抗的;况且我中国的国情, 比欧美更加有解放女子的必要。所以为女子的应该知道自己是个人,赶紧由精神物质 。刘思谦:女性文学这个概念,m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2 期,第l 6 页。 。盂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河南人民m 版剌,1 9 8 7 年7 门第1 版,剪3 贝。 “朱淑真:f 求) 断肠集自责p 。 。眯心:从“五叫”到“v u 五”一,一上岂 _ f 宄,i 9 7 9 年她i 期。 7 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庐阢选集1 册,镉建人民版f l ,1 9 8 5 年5 门第1 版,第3 1 负。 ”马克思:马克思1 9 6 8 年1 2 月1 2h 敛路库克罗,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 2 卷,人民版丰j1 9 7 4 年版,第5 7 1 贞。 。干青:苦难的升华女性文学论集,安徽文艺 h 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l 版,第2 页。 。阎纯德:(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研究,2 0 0 2 夏之卷第1 3 l 1 4 2 页 6 苎二兰墨垫墨苎塑兰坠兰! 垦竺 两方面,预备做自己解放的事。为男子的既然晓得世界大势,标榜人道,就应该晓得 赶快帮助女子解放才算得拥有人权。而叶绍钧这也是一个入? 、杨振声贞女以 及鲁迅的祝福等均为当时影响较大的优秀小说作品,反映了妇女的不幸命运,从某些 侧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探讨妇女解放之路。 而女性却是以生命为代价发出了她们自己的抗争,如在当时轰动一时的赵五贞事件和 李超事件。长沙闺秀赵五贞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自刎于花轿之中,女界钟为之出版特刊, 纪实评论,批判旧式婚姻制度。北京女高师学生李超因家庭反对其求学而断其经济来源, 抑郁成疾而死,女高师为她召开追悼会,蔡元培和陈独秀在会上发表“演说词”,疾呼同 旧礼教斗争,胡适还写下李超传评价李超是“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牺牲者”。 “她们通过对自身生命的否定,否定了一个命定式的女性规范,完成了那个大写的不7 字,她们以死拒绝了女性注定要做出的承诺。” 死者的鲜血冲击着煌煌礼教、赫赫族规, 强烈的社会控诉与深刻的历史批判相结合,使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较以往更为深沉有 力,不可遏止。 在五四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家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 女性作家们由看重女性之为入,迸一步强调女性之为女性的角色特征。冯沅君的三个小说 集可以看作是一个年轻女子的现代性体验过程。虽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姓名各异,但其性 格基本是一致的,情节也相对连贯,较为系统地表现了一个冲出樊笼之后的青年知识女性 生活的全部过程,俨如一个女性青春时代的“自传”。而自叙传的文体创作则体现了其强 烈的女性意识:“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本文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 样。”9 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 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后礼义有所措。”它体现两性关系和人伦的社会化、秩序化的形成过程,但在这人伦之中 的人实际上并不包含女性。女性始终处于一种奴性地位,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存天理灭人欲”等灭绝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酿造出了 一幕幕历史悲剧,浸含了女性的血与泪。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这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标志,妇女解放亦是如此。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 ”李达:女子解放论 解放与创造,第l 卷第3 号( 1 9 1 9 年1 0 月) ,岩名:李鹤鸣。i 自五川时期妇女问题文选, 北京生活谚书新知= 醪书店版,1 9 8 1 年1 2 门扰1 肜,弘3 7 _ ! 。胡适9 乍趟化,”祈删y ,2 卷2 j ( 1 9 l9 年1 2 月j ,0 自”五州心妇血f - 3 题义选,北京生话读书新如= 联 书店m 版,5 9 8 l 弩1 2 门第l 版,孙3 7 贝。 “五悦、蛾锦4 # :浮“:肌史地震脱t a f q - 义学圳究,? l i 南人民 f :版利,1 9 8 7 年7 月笫i 版。第4 0 贞。 。坎策娜西苏:荚牡莎的笑,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土义文学批订,北京人学l l l 版祉1 9 9 2 年1 月第l 版第 1 8 8 贞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 - - 5 克思恩格新全集第1 卷。人民版社1 9 7 4 年版,第4 4 3 页 - l 塑壁堑篓奎兰杰兰笙兰= 兰竺堡兰 应该努力去实现自我生命和生存价值。个性解放就是人的解放,它更关注人的生存和价值。 正如研究者指出的,五四那个颠覆封建礼教秩序的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的 诞生期。激烈反传统的新文化养育了一代人,“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大旗吸引着 一批女儿勇敢地走出了家庭,背叛角色,争取自由。她们对以往社会性别规范的否定,与 弑父的一代对封建政治、封建伦理乃至封建符号体系的否定基本一致,她们那离经叛道的 行为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是整个新文化运动社会风气的一部分。o 冯沅君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她1 9 0 0 年生于河南唐河县,父亲冯树候是前清进士,做 过湖北崇阳县知县,母亲吴清芝也通达诗书,曾是唐河县小学校长。冯沅君9 岁丧父,随 母返乡,从幼年开始,母亲便让她跟着兄长读书,还教她四书五经和古诗词。受到两位哥 哥的影响,年轻的冯沅君逐渐具有了冲破社会桎梏的勇气和女性独立意识,在反封建传统 上,身体力行,行动果敢。 首先表现在外出求学和改名上。1 9 1 7 年冯沅君从长兄冯友兰口中得知北洋军阀政府把 清慈禧太后创办的女子师范改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增设国文专修科。虽然“她在未解 人事之前,由她的父母代她找了个土财主的儿子作了未婚夫” ( 隔绝p 1 6 ) ,但她不顾 已有婚约在身,便毅然提出用嫁妆钱当学费到北京读书,在母亲的支持下,顶着社会压力 “离家出走”,向封建礼教的父权和夫权提出了挑战。冯沅君原名冯恭兰,取自冯友兰向 大伯提议的“温、良、恭、俭、让”。待到北京报名时,因嫌自己的名字太“温、良、恭、 俭、让”之故,便自作主张改名为冯淑兰,以此来表示她对封建家长的小小不驯和反抗。 。她顺利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1 9 2 2 年毕业。同年,她又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 为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是北大的第一个女研究生,1 9 2 5 年毕业。 其次是冯沅君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向封建势力发出宣战,以婚恋自由作为反抗的手段, 通过文本叙事表现出独特而又强烈的新女性的反抗意识,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一 面。 由于亲身感受到到封建制度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不公平”,冯沅君在“五四”高潮中、 以“毅然和传统战斗”的勇士姿态,迈着三寸金莲,举起石头砸开校门大锁,让北京女高 师的同学们夺门而出上街游行。又先于袁昌英把古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来反对封 建家长制,当无人肯演反面人物焦母时,她毅然粉墨登场自扮焦母,体现了其英毅果敢的 反封建精神。 五四时期,呈现出兼收并蓄的开放形态,给文学的发展显示了广阔的前景。在科学民 主的引导下各种文学思潮萌生滋长,“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广阔的领域中展开了激战”。, “入之子醒了;他知道了入类间应有爱情” 。在新派青年眼中,爱情是神圣的,蕴含了 ”盂悦、蛾锦产:汗m j 空地表现代女件史学埘宄,河南人民版 i ,1 9 8 7 年7 门笫i 版,第2 9 贞。 4 皮世坝严袢仙编:冯沉荇创作i 辛义集人民史学j | 1 版利,1 9 8 3 年3 门第1 版,第1 6 页。 。问纯德土编:中田现代史仃家,黑龙江人民版利,1 9 8 3 年6 门辩1 版始1 0 9 - 1 2 0 贞。 。许忠英邹恬:中困现代文学主潮( 卜) ,福建教育 i i 版社2 0 0 1 年4 八第l 版,第8 炙。 。鲁迅 鲁迅杂文会集w 南人民版礼1 9 9 4 卜1 2 月柳i 版m1 0 2 “ 第一章灵魂复苏的商歌t j 低吟 丰富的人性内容,它不仅包括两性之爱,还包括家长子女之爱、朋友之爱。而两性之爱在 “五四”作家手中时面不可多得的旗帜,是知识青年实现人格独立、打破封建伦理禁锢 的突破口,平等互爱是现代婚姻的唯一标准。爱情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既可以说是一 种理想追求,也能映射出一定历史阶段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因此时代青年对婚恋自由 的追求就具有了一种使命般的信念感。冯沅君把这种精神化为创作情爱主题小说的内在动 力,以强悍凌厉的笔触向旧的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发起猛烈的攻击,表达了青年们改造社 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的时代心声。 1 9 2 3 年冯沅君以“淦女士”的笔名开始发表小说,后结集为卷麓( 乌合丛书之六1 9 2 6 年版) ,1 9 2 4 年冬她开始成为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撰稿人,陆续发表了劫灰、贞妇、 缘法等,笔名也改为“沅君”,先后出版了春痕( 北新书局1 9 2 6 年) 和劫灰( 北 新书局,1 9 2 8 ) 。而较之其它两个小说集春痕劫灰而言,卷莼又是“最足以使她 自己矜持的”。鲁迅先生在对卷慈书名作解释时说:“卷麓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 死”。而“淦”训沉,取自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 沉者也。”透露出了她的不苟于世俗及内心的远大志向。而以郭沫若、郁达夫为代表,创 造社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热烈的感伤情绪等浪漫格调对冯沅君小说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她在小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着主人公的情绪,她的小说基本上是以要求婚姻自由为题材, 但她与描写同题材的五四时期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她勇敢地撇下了种种道德约束,大胆地 描写了坚强而勇敢的女主人公反抗社会传统势力的种种“越轨”行为,放任自我个性要求, 只求属于自我情绪的满足。对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自己刚刚从封建桎梏中挣扎出来, 走上社会,自由意识的觉醒使她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势力十分痛恨,做由男子铁腕下,挣扎 逃逸的女子”。这正是当时先觉女性的普遍心态。 在卷麓集中的几篇代表作品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中,冯沅君 塑造了一代富有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们以空前的勇气向封建传统势力挑战,表现出 了个性解放、发展自我等带有独特女性意识的种种要求。在她笔下的女性发出了呐喊之声: “身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 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 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 隔绝,p 4 ) “我不能压抑我的个性,我不能违背我的良心, 抛弃我的挚爱者,去归依那些志趣不合的奴才! 我宁作礼教的叛徒,我不做良心的叛徒! ” ( 误点,p 4 9 ) 将“爱情”与“自由”直接相连,为争取恋爱婚姻自主、维护人的尊 严而斗争。诚然,在当时的妇女解放思潮影响下,女子要走出家门面向社会,不但要有 决绝的勇气,还要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在经济无法独立的情况下,要反抗虐杀她们青春 和幸福的旧的理论秩序和宗法制度。追求自由的婚恋则是她们唯一的手段。因此她们自誓: 。饯杏郜:关十沅君刨作的考察,见黄人彩编当代中圃史仵家论,j 向光牛书局,j 9 3 3 年i 门版,第1 1 9 页。 。鲁迅:敛陶几庆,见鲁迅牟览( 第卜一卷) ,人民义学f j i 版f i ,1 9 8 1 年第1 版,弟4 9 1 贝。 。京报副刊妇史周刊第2 巷第1 期。 。注:本文所有引用冯沅君作品均 l i 自于囊世硕、严鞯仙编冯沅甜创作译义兜,人民文学i l i 版扎,1 9 8 3 年3 月第1 版。 9 福建师范大学方牛碗一 :学证论文 “在新旧交替的时期,与其作已经宣告破产的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射阳实验初中2024-2025学年初三练习题四(全国I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髋关节后入路术后护理
- 销售合规培训
- 公休座谈会骨科护理
- 2025聘请合同范本咨询服务合同书范本参考
- 2025租赁合同中的押金
- 护理阑尾炎查房
- 2025常规产品出口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1政治史默写清单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S高科技公司为例》12000字(论文)
- 灼口综合征护理
- 实验室气体泄漏应急预案
- 【碳足迹报告】山东金拓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碳足迹报告
- 小孩进入厂区安全免责协议书(2篇)
- 动火作业安全指导手册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基督山伯爵》课件
- 延安精神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延安大学
- JT∕T 779-2010 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导则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