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pdf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pdf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pdf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pdf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一一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摘要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的普遍存在,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越束越多的障碍,影 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这些村的自身发展和村民的长远利益。从9 0 年代 末,城中村现象及存在的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许多城市政府将城中村改造列 入城市发展计划。但总的来说,城中村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探索阶段。 本论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以实证调查为基础,运用博弈理论,对城中 村这一特殊地域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改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内容 为: 1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了解了我国城中村的一般现状和特征,对 比说明了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的负面影响以及兰州 市城关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2 、对城中村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认为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与局部利益 的驱使是导致城中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违章建筑泛滥、城中村环境恶劣、城市 建没管理与社会问题突出是城中村问题的表面现象。 3 、分析了城中村整治改造中存在的政策体制的冲突,认为加强协调土地权属制 度、社区管理体制以及村民利益保障制度将有利于城中村整治改造的顺利进行。 4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及相互作用,建 立了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参与人的最佳战略及均衡战略组合,提出并对 比分析了三种改造模式。 5 、结合小雁滩村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中村整治的措施和建议,包括编制 城市用地统一规划,防止新城中村产生;编制城中村规划,规范城中村的发展;加大 政策优惠的强度,控制增量土地开发;搞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对村民进行培训:完 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6 、最后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中村,问题研究,博弈分析,兰州市城关区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牿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s t u d y o nt h ep r o b l e ma n dr e n o v a t i o n o f v i l l a g e w i t h i nc i t y c h e n g g u a n d i s t r i c to fl a n z h o ua st h ec a s e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l a r g eq u a n t i f i e s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i n0 1 1 1 n a t i o n ,t h e yn o to n l yb r i n g o b s t a c l et o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o fc i t i e s ,b u ta l s oa f f e c tt h ed e j e l o p m e n ta n d b e n e f i t so ft h e m s e l v e s s i n c e19 9 0 s ,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i sv e r yp o p u l a r a n dt h eg o n v e r m e n t so f m a n y c i t i e sh a v es e td o w nt h er e n o v a t i o n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 ,b u t i ti ss t i l l i m m a t u r e t h et h e s i st a k e sc h e n g g u a nd i s t r i c to fl a n z h o ua st h er e s e a r c hr e g i o n ,b a s e so n d e t m l e dr e s e a r c he v i d e n c e s ,u s e sg a m e t h e o r yt od o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 c i t y a n d m a i n l y f o c u s e so nt h e i r 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 ,t h ep r o b l e m s a n dt h e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i nc o n t e n t si nt h i st h e s i sa r e a sf o l l o w s : t h ef i r s t ,o nt h eb a s eo fr e v i e w ,t h et h e s i s b r i e f l ye x p l a i n s t h es i t u a t i o n s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i no n rn a t i o na n dc h e n g g u a nd i s t r i c to fl a n 2 h o u , a n a l y s e st h eb a de f f e c t o ne c o n o m i c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s p e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i t i e s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o f v i l l a g ew i t h i n c i t yi nc h e n g g u a n d i s t r i c to fl a n z h o u t h e n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 t h ec a u s e so ft h ep r o b l e m so fv i l l a g e sw i t h i nc i t y , a n d r e g a r d st h eu r b a n - - r u r a ld u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 t h eb e n e f i t o r i e n t e di n d u c e m e n t so fs o m ep e o p l e a st h ei n t r i n s i co r i g i no ft h ep r o b l e mf o r m a t i o no f 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 t h eg r e a ta m o u n t o f i l l e g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h e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s o c i a l p r o b l e m sa n dt h ee f f i c a c y l o s i n go f u r b a nm a n a g e m e n t p o l i c i e sa r eo n l yt h es u p e r f i c i e so f t h e p r o b l e m s t h et h i r d ,t h ec o n f l i c t so f p o l i c ya n ds y s t e mi nr e n o v a t i o n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a r e s t u d i e d i ti sf a v o r a b l et or e n o v a t i o no ft h e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t h a tt h eh a r m o n i e so ft h e d r o i to fl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a n d p o l i c i e so fv i l l a g e rb e n e f i t s 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b e n e f i tr e l a t i o no fe a c hp l a y e rw i t hg a m e t h e o r y , b u i l d st h eg a m em o d e l so ft h er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 ,a n dt h em o s tf i t t e d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s t r a t a g e m a n dt h e e q u i l i b r i u ms t r a t a g e m c o m b i n a t i o na r e g a i n e d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x i a o y a a a t a nv i l l a g ei ss t u d i e da s ac a s e ,a n dt h em o s t l ym a t c hm o d e li s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f i f t h ,t h ep o l i c i e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o f t h er e n o v a t i o no f 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a r el i s t e d m a k i n gp l a n n i n go f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h ef a v o r e dp o l i c y ,r e s t r i c t i n gl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u t t i n g t h em o v e m e n t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o ft h ew e a l t ho fp r i v a t ea n d c o l l e c t i v ei n t o e f f e c t ,t r a i n i n gv i l l a g e r sa n dc o n s u m m a t i n g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p a t t e r na s t h e v i l l a g e r sb e c o m et o w n s p e o p l e a tl a s t ,t h ep a p e rd r a w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l i s t st h ep r o b l e m s ,w h c hw i l lp r o v i d e 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f u r t h e rs t u d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v i l l a g e 、v i t l l 血c i 吼 k e yw o r d s :v i l l a g ew i t h i nc i t y , g a m et h e o r y , t h ep r o b l e m a n dr e n o v a t i o n , c h e n g g u a n d i s t r i c to fl a n z h o u 原创性声明 y 7 3 1 8 8 2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 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 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篇整箜日期:丝堕:! ! 赫荔鼗鼗嗣皤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 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 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燃导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d ff 望致导师签名: 缈h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r 为例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郊区的村庄被纳入城 市规划的范围,它们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着明显的乡村城市的转型, 在产业结构、建设景观、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逐渐具备城市的特质而与传统农村相区别。 但因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城乡二元体制,它们又没有真正纳入城 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发展往往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建设景观及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更是保留浓厚的农村居民点特征而与城区差别明显,从 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城中村,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突显出来的一类异质于 现代城巾的聚居区。 城中村现象在中国具有相当范围的普遍性,在沿海地区、扩展迅速的城市如广州、 深圳、珠海、西安等地表现最为突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 乱差”这句话描述的就是众多的城中村景象。具体表现在: 是村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零乱。各种用地犬牙交错、杂乱无章,容积率 高,采光通风等居住条件相当恶劣,道路狭隘曲折、不成系统。 二是社会治安复杂。黄流、火灾、售假、偷盗、抢劫等时有发生。 三是环境卫生脏乱差。垃圾成灾,加之长期垃圾处理不当,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而且基本没有公共绿地,村民们违章搭建、乱倒建筑沙土等行为,致使脏乱差现象愈 演愈烈。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城中村执行的仍然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 政府管理部门无法把城中村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因而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纳 入政府的公共建设开支项目,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 随着中国改革丌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加速,城中村问题已经严 重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中村问题引起了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广州、深圳、珠海、西安等地开 始看手改造城中村。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阮为例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中村问题虽然暴露较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与发达地区类 似却又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城中村分布的广度还是发展的程度都相对轻 些。所阻早治理引导以防止其向严重程度发展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 本论文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补了 西部城市城中村的实例,进而探讨城中村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使城中村的形态特征、 问题分析和整治改造的理解认识更为系统化。 l ,2 2 研究意义 伴随着西部城市的大发展,将有不少城市面临着乡村城市转型中的一系列问 题,正确和妥善地处理好城中村问题,避免弯路和误区,不但能促进大城市的进一步 发展,而且可以避免那些还没有出现城中村问题的城市重蹈复辙的可能,并探索城市 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1 3 研究的区域、方法、资料来源 1 3 1 研究区域 本论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总面积1 8 4 4 平方公罩,总人口8 5 7 万人, 笔者在对滩尖子、张苏滩、大雁滩、小雁滩、宋家滩、刘家滩、段家滩、j i 罩铺村等 村庄普遍调研的情况下,以小雁滩村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见图1 1 。 图1 1 兰州i 市城关区城中村分布 1 3 2 研究方法 以实证调查为基础、以问题分析为重点、以实践价值为指向,实证分析、理论分 析与列策研究相结合; :! 州人、研究生学付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又为例 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 行多元与综合的调查分析研究; 典型研究与面上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典型城中村的重点考察与分析, 揭示与探讨一般性的规律与对策: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保分析、论述与结论的可靠性。 1 3 3 论文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是: ( 1 ) 城中村实地考察,包括: 刘兰州市城关区范围内行政村总体状况的概貌式实地观察: 对雁滩乡9 个行政村做了重点考察,包括实地踏勘、记录、拍照、访谈等; 对小雁滩村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包括现状填图、资料收集、拍照、访谈、 问卷凋查等; ( 2 ) 城中村居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 在小雁滩、大雁滩、张苏滩、滩尖子、宋家滩5 个村访谈村民各1 5 人、租户各 1 5 人,发放村民问卷共1 5 0 份,回收有效问卷1 1 8 份。 ( 3 ) 部门调查与资料收集 对城关区、街道办、村委会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与意见交流;收集 了有关行政村经济、社会、人口、用地等统计资料,但总体上资料统计相当薄弱。 ( 4 ) 文献调查 查阅最近1 0 年的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术刊物及报纸与互联 网检索,收集到的资料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由于文献数量不多,研究也 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翔实的调查数据。 兰州i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一二_ 哒兰州i 立塑差堕塑型 第2 章研究现状综述 2 1 城中村概念的界定 虽然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及大中城市政府和城中村村民关注的热点,但由 于城中村研究开展的时间短,研究者对城中村有多种命名。如都市村庄、都市旱的乡 村( 罔莉,1 9 9 8 ;张建民,1 9 9 8 ) 、城市皂的乡村( 敬东,1 9 9 9 ) 、城中村( 房庆方等, 1 9 9 9 ;郑静,2 0 0 0 ;李晴,2 0 0 2 ) 等。英文译名也很多,如m e t r o p o l i t a nv i l l a g e 、r r i ( r u r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i s l a n d ,郑静,2 0 0 2 ) ,其英文译名娜尚未有公认译法。 目前对城中村还没有个统一的概念,几乎每个研究者都会从自身的研究角度给 城中村下一个定义。张建明( 1 9 9 8 ) 认为城中村是“位于城乡边缘带,一方面具有城 市的某些特征,也享有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保持者乡村的某 些景观,以及小农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农丰j 社区”。郑静( 2 0 0 0 ) 的定义是“城市 边缘区,乃至城市内部,普遍存在的农村自然居住聚落现象”。2 0 0 2 年李立勋则将城 中村定义为“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内转型的农村居民点”。李俊夫( 2 0 0 3 ) 从土地产权 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将城中村定义为“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 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是仅有少量农用的村落”。此外,敬东 ( 1 9 9 9 ) 、李晴( 2 0 0 2 ) 也分别给城中村下过定义。 虽然上述这些城中村的定义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实质内涵却是基本相同 的:第一,都涉及“城”和“村”的概念,也就是指出了城中村的基本特征城乡 - - a 结构;第二,都指出城中村的位置在城市边缘区;第三,均认为城中村的实质是 种农村社区。 2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2 1 国内外理论研究 1 ) 国外相关研究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国外尚没有对城中村进行专门 研究,甚至连城中村一词也没有公认的英文译名,但在国外学者的城市文献中还是 能够找到一些与城中村相关的研究论述,大致可以归为城市蔓延、城市边缘带、贫民 窟、都市村庄等几个方面: ( 1 ) 城市蔓延( u r b a ns p r a w l ) 4 、! 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芙r 为例 城市蔓延现象最早出现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正如美藉华人张庭伟教授一 样,大部分学者认为城市蔓延指的是城市化区域向未城市化地域( 与其规模) 不相称 的扩张,其特征是城市边缘大片低容积率、高建筑密度住宅的开发使城乡间的界限f 1 趋模糊。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大都市带”的发育趋于成熟,城市蔓延作为大都市 内部的一种新空间现象,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特别是经济、社会、环境后果越来越受 到城市舰划研究者的关注。与欧美国家的城市蔓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蔓延过程 则要剧烈得多,新加坡学者研究了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城市蔓延,发现其特征是 沿着发展走廊的典型郊区化蔓延,它已经超出了总体规划的范畴,其结果导致传统城 郊乡村面临毁坏,而代之以更有利、更高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 ( 2 ) 城市边缘带( u r b a n f r i n g e ) 1 9 3 6 年德国地理学家l o u i s 最早涉及城乡过渡地带的概念,他在研究德国柏林城 市地域结构时发现,某些土地利用带原先属于靠近城市边界的边缘地区,后来被建成 区不断扩展所侵占而成为市区的一部分。2 0 世纪5 0 年代时,q u e e n 和t h o m a s 将大城 市的地域结构分解为内域、城市边缘区、城市腹地三个部分,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 区“的概念,丌创了城市边缘区的先河。其后不少城市地理学者和规划专家对城巾边 缘区的发展、地域差异、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从地域经济、社会结构及演进特征看,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都是处于明显的乡一城转变过程中,但城中村具有更高的城市特质,在空削上己经成 为城市的一部分。因此,关于城乡边缘区研究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对于城中村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3 ) 贫民窟( s l u m ) 据英国地理学者s u s a nm a y h e w 的定义,贫民窟是“穷人住宅的聚集地,通常以 多户混居和拥挤为特征”( 1 9 9 7 ) 。贫民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广泛存在的, 在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贫民窟与城中村两种现象形成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城中村涉及到 土地制度和农民利益问题更为复杂,但两者在景观特征( 混杂、拥挤) 、人口特征( 外 来人口、贫困人口为主) ,社区特征( 与相邻社区隔离) 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 4 ) 都市村庄( u r b a n v i l l a g e ) 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j o h n s t o n 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中将都市利庄定义 为“一种居住社区,居民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文化或种族特征,常位于内域或转型地 , 州人学研究生学何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i 州市城天区为例 带,是移民进入城市的聚集点“。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0 。s u l l i v a n 在其最新版的城 市经济学一书中,给都市村庄的定义是“现代城市郊区的次中心”,并指出“都市 村庄”的发展源于城市郊区化和零售业、写字楼的集聚,在国内对城中村研究中,曾 把城中村称为“都市村庄”,然而这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国外都市村 庄都是移民的社区,而我国的城中村既有移民又有本地人,是一种混合型社区;第二, 从起源上看,城中村是真正的村庄,原居民都是农民,而都市村庄是凭借城市居民 对村庄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协调关系的向往心理在城市边缘营造的社区, 居民一般是高收入群体;第三,体制上的差异:我国的城中村属于农村建制,在管理 与政策上与城市明显不同,形成独特的村城二元结构;第四,与此相应,我国城 中村居民与集体土地、集体经济之阳j 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 从醣面的综述可以看到,由于我国城中村现象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新鲜性,其他 国家很少有与之相类似的现象,加上城中村现象出现时间不长,国外学者尚没有针对 中国城中村做专门的研究。因此,直接与城中村现象有关的外文论著廖若晨星,但是 城中村产生的本质是城市与乡村的冲突、融合问题,就这方面而言,国外在城市蔓延、 城乡边缘地带、特殊社区等研究方面的丰富积累,还是能给中国的城中村研究提供一 定的借鉴和参考。 2 ) 国内研究现状 城中村现象的孕育、形成、显现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与国内城市发展历程、城 乡关系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国内学者对城中村的研究由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对城 中村现象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有较强的历史脉络。因此,本论文以时问为顺 序组织国内城中村研究各阶段。 ( 1 ) 2 0 世纪9 0 年代前 这一时期,乡村独立于城市之外,学者们也把城市附近的村落作为独立的地域系 统做单独的研究,而很少涉及这些村落与城市的地域关系。地理学界老前辈梁溥早在 2 0 世纪3 0 年代就曾对海珠岛( 海珠区) 的聚落地理做过田野调查,预见到城市的发 展将会给海珠区的农村带来影响。8 0 年代中期,罗开富对广州市近邻村落的描述分析 ( 19 8 8 ) 等。这些研究虽然主要是对当时村落景观及社会现象的描述、分析,并没有 提出很系统的理论,但却为我们了解城中村的历史状态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中国地理学者在乡村城市化的研究中才开始注意到城郊村落与城市的联系。姚士 6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谋、吴楚才在考察江苏农村的城市化过程中发现,当时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种特殊的 现象亦农办工人口,并指出这类人口具有( 工农身份) 双重性、( 劳动性质) 季 节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1 9 8 2 ) 。金其铭也预测“在亦城办郊的地方住着办:i 二办农的人 ( 1 9 8 6 ) 。对这些搠有“办工办农”人口的城郊乡村的研究部分也解释了城中村的形 成机制。 2 0 世纪8 0 年代末,城中村现象已经出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并引起了学者的 关注。许学强等在分析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过程中发现,在“农业人口散居地”中存 在着“农民以不同形式转为非农活动,有外地劳工租住当地农民旧居”现象( 1 9 8 9 ) , 这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城中村的特征。另外,俞兴泉以洛阳为例,从规划的角度指出城 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的弊病( 1 9 8 9 ) 。 总之,2 0 世纪8 0 年代对城中村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内容也较分散,原因有二: 1 、改革丌放后数年罩,城市化速度并不高,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扩展速度仍然比较缓 慢,城市和乡村基本上是分离的,城乡关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城乡冲突比较少, 没有形成“热点问题”;2 、中国学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方针存在着争论,积极主张推行 小城镇建设、促进乡村城市化、控制大城市的意见稍占上风,对大城市的扩张往住持 批判的态度,因而对大城市迅速扩展时可能产生的问题缺乏有预见性的研究。 ( 2 ) 2 0 世纪9 0 年代中前期 2 0 世纪8 0 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动了中国城市土地 利用结构的优化,也成为中国城市郊区化的基本动力( 周一星等,1 9 9 6 ) ,加上9 0 年 代初我国正处于经济高涨期,城市用地迅速向城郊扩散,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城郊 村落与城市建成区边缘的距离不断缩小,城乡冲突丌始显现并渐趋激化。硕朝林和熊 江波在8 0 年代从国外引入了“城市边缘区”( u r b a n f r i n g e ) 的概念( 1 9 8 9 ) ,丌始了国 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随即成为当时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某些大城市边缘, 部分城郊乡村甚至已完全被城市用地所包围,成为城中村。这一现象实际上在9 0 年 代初的大城市中就也开始出现了( 郑静,2 0 0 0 ) ,但是还不普遍。在这一时期,地理 学者一般只是将城中村作为“城市边缘区”里的特殊现象( 顾朝林,1 9 9 5 ) ,对城市 边缘区这个“面”的研究覆盖了对“点”( 城中村) 的研究。 地理学者更为注重城市边缘区的特征与空间分析。崔功豪和武进( 1 9 9 0 ) 以南京 和苏、锡、常等城市为例,揭示了影响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及其 内在机制,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用地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顾朝林 7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一一以兰州市城芙区为例 等( 1 9 9 3 )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调查,总结出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特征、 社会特征、经济特征、土地利用特征以及地域空间特征。陈启佑( 1 9 9 5 ) 分析了城乡 交错带的主要功能。臧淑英( i 9 9 8 ) 探讨了大城市边缘区成长的主要因素和成长机制。 其他学科的学者在这一时期中也注意到城郊村落( 即将发展为城中村) 存在的问 题。刘会塘( 1 9 9 1 ) 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周大鸣 ( 1 9 9 3 ) 从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角度,通过对广州市三大城郊村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上述研究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些研究为城中村研究提供了背景:学者们揭 示的城市边缘区的某些特征,如人口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等,城中村也表现出相似的 特征;城市边缘区的形成和演变机制,也是城中村形成的机制之:城市边缘区出现 的某些问题,城中村同样要面对。所以城中村的研究与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一脉相承, 城中村的研究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 ( 3 ) 2 0 世纪9 0 年末至今 随城市的不断扩展,城中村现象越来越明显,众多城市规划、地理、社会学、 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城中村的特征、形成机制、改革策略等各方面展开了广泛的 研究。 关于城中村的特征: 学者主要讨论城中村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景观特征。许多学者都认为城中村的景观特征就是“脏、乱、差”。有学者认为, 城中村聚落景观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聚落单家独户的单层住宅,也不同于城市的多 层建筑景观,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不伦不类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密度高、层 数低,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基础设施不完善。田莉( 1 9 9 8 ) 也指出,城中村由 于缺乏规划管理,各类用地犬牙交错、杂乱无章,村屋密布犹如蜂房,道路狭隘蓝折、 不成系统,配套公共设施不完备。”但也有学者认为,在某些城中村里还存在些良 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结合这些景观改造村庄的整体景观( 李晴等,2 0 0 2 ) 。 社会特征。主体人口为农业人口,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很少( 孙明结等,2 0 0 0 ) 。 流动人口集中,人口职业构成复杂( 田莉,1 9 9 8 :敬东,1 9 9 9 ;吴晓,2 0 0 1 ) 。居民 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化意识,小农思想严重( 杜杰,1 9 9 9 ;敬东,1 9 9 9 ;沈孔忠, 1 9 9 9 ;李睛等,2 0 0 2 ) 。治安混乱,社会问题众多( 陈怡等,1 9 9 9 ) 。从这些观点可以 看出城中村具有浓厚的农村社会特征,但又存在着严重的“城市病”。 经济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1 、集体经济实力较强;2 、第三产业发达,以 8 兰州入学研究生学忙论文 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一一以州_ | 市城关阿为例 房厣租赁为主要经济模式( 田莉,1 9 9 8 ;杜杰,1 9 9 9 ) 。 关于城中村的问题: 周大鸣( 19 9 3 通过对广州市三个城中村的研究发现:( 1 ) 出于行政管理不统 ,居民住房面积太大,社区改变太快而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导致这类社区是城市 综合管理的关键地区;( 2 ) 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城乡分离,土地管理制度的城乡差异, 导致无规划、高密度的村落难以融入都市之中,使得这类社区城市化过程特别长。 田莉( 1 9 9 8 ) 认为城中村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 ) 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 ) 城 市土地收益的大量流失;( 3 ) 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 房庆方等( 1 9 9 9 ) 将城中村的问题概括为:( 1 ) 建设乱的问题:“自留地”的性质使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往往管不到,而村、镇的管理又不力,村民乱搭乱建成风;( 2 ) 管 理混乱的问题:人员混杂、政出多门使这旱成为城市的问题地带;( 3 ) 村民的发展问 题:村民从“乱”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村民因此过上了无所事事的生活, 这种生存方式及生活环境对村民及其后代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 9 9 8 年张建明认为,城中村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改革开放提供了农村城市化的大 背景,为城中村的形成铺垫了“温床”;城市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土地使用制度是 核心:规划失误和管理不善是直接原因;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是根本原因。2 0 0 2 年李 立勋对张建明的观点进行了梳理、深化,指出: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与政策造成了城 市内部的城村二元发展格局,是城中村形成的本质根源;在:。元格局下,城1 节、 乡村各自发展方式的缺陷是城中村形成的社会因素。田莉( 1 9 9 8 ) 认为快速城市化时期 城市用地的迅速发展实践扩展和政府调控力度不足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姜祟洲 ( 2 0 0 2 ) 则认为农村土地产权残缺是造成城中村的原因。社会学者李培林( 2 0 0 2 ) 指出: 城中村这种特殊的建筑群体和村落体制的形成,是农民在土地和房屋租金快速增值的 情况下,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关于城中村的改造: 田莉( 1 9 9 8 ) 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向外围发展采取统一规划、统一 征地、统一管理方式;及早改造城市附近村镇;制定城中村法规;完善“农转非”后 的社会保障“等血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防治城中村现象。敬东( 1 9 9 9 ) 从城中村更新的 目标、政策、规划方案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高、中、低三套方案,在土地 利用、形体规划、工程规划领域加以界定,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杜杰( 2 0 0 0 ) 从 q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城中村的一些具体问题入手,对深圳罗湖区2 4 个股份公司所辖的城中村私人建房进 行了调查,得出些改进建议。李晴和常晴( 2 0 0 2 ) 在对珠海吉大村的改造规划过程 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包括保护城中村的优秀建筑遗产、对重点街区的保护性改造、引 导社区新风尚形成。钊,京涛( 2 0 0 2 ) 认为土地产权管理是解决城中村等问题的关键;郑 庆昌( 2 0 0 2 ) 从城中村管理体制转变的角度,主张将城中村的村委会管理体制直接转变 为社区居委会;而李培林( 2 0 0 2 ) 指出,城中村的改造,实际上是对政府、房地产商、 村民二方面利益的平衡,他还提到,对城中村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会使城中村的城市化 过程一路凯歌,而还是要经历一个“艰难的产权重新界定的过程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 组过程”。 总之,城中村研究的理论框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来,在城中村的概念、特 征等方面已取得广泛的共识,对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和改造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有价值的 探 寸。但不足之处在于:( 1 ) 关于城中村现象的一般性描述较多,缺乏翔实的实证调 查与分析;( 2 ) 关于城中村问题的一般揭示及批评较多,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 ( 3 ) 关于城中村发展、更新的一般性建议较多,缺乏翔实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可行 性分析,更缺乏系统与可操作的政策与策略研究。因此,今后的城中村研究需要进一 步注重实证基础、理性分析及实践指向。 2 2 2 国内外发展实践 1 ) 国外方面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但研究分析国外的城市,特别 是大城市、大都市的旧城改造( 不同国家和地区名称不同,如“都市更新”、“城市再 丌发”、“城市改建”、或“市地重划”等) 的成败经验对我国的城中村改造也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 1 ) 城市更新( u r b a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西方旧城更新实践经历了清除“贫民窟” 邻早重建 社区更新,指导1 日城 更新实践的基本理念相应的从主张进行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的“现代主 义”( m o d e r n i s m ) ,逐渐转变为主张进行目标广泛、内容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的“住区 可持续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 e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 ) 。城市更新运动最初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 特征,这是为了解决战争后奇缺的住房问题,但以形体规;e l j ( p h y s i c a ld e s i g n ) 为核心的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指导城市改造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而且抹杀了许多城市 的历史性及多样性,还导致了“贫民窟”的蔓延,加剧了西方城市中心区的衰落。可 1 0 兰州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一一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持续发展思想和人居环境观念的兴起促使了旧城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诸如“社区 发展”计戈1 ( c o m m u n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 、倡导性规划、渐进式规划、参与式规划等 ( g r a h a mt o w e r s ,1 9 9 5 ) 。它们都关注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更加关注规划本身的 灵活性和对环境的可适应性,都强调规划上的公众参与,关注政府、社区、个人和开 发商之间形成高效率的多边合作,以有效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邻里和睦为 主要目标。 ( 2 ) “贫民窟”改造( s l u mr e g e n e r a t i o n ) 联合固人居中心是2 0 0 0 年9 月各国通过的千年宣言中“贫民窟”改造 的专门机构,其通过与城市贫民合作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贫困和社会排斥的关键因 素是良好的城市治理。事实上,良好的治理不仅能通过增强当地政府与城市贫民合作 和作为城市贫民营利的能力,还能通过吸收贫民参加决策过程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 市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直接影响“贫民窟”改造项目。因此治理应当定位于以下 目标,如透明度和可靠性、合作、可持续性、市民参与、效率、安全以及公平性等, 以确保在城市一级提供基础设施时不忽视“贫民窟”的存在。联合国人居中心在“贫 民窟”改造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印度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在所有主要的城市,到处都 有非法居住区和贫民窟,在采取了提供租房、补贴建房等方法后,印度政府采取了一 种现实主义态度,提出“试图大规模的重新安置贫民窟的战略应当在将来进行”。当 j h 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居民失去就业的机会和其他已有的条件,也造成对现有房产的 破坏,尽管这些房产可能是低标准。当前最重要的是增加用于改善“贫民窟”地区环 境的投资,建造廉价的卫生设备和排水系统,措施采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 建立大量公有住宅,同时通过完善城市住宅和土地开发法规,变非法住宅为合法住宅, 解决这类住区居民的居住问题。 英国政府解决贫民住区问题,除建造廉价新住宅外,对旧城中的旧房改造也 十分关注。起初大规模丌展“贫民窟”清扫运动,清除大量非标准住宅;后来工作重 点转向对社区内非标准的住宅进行修缮和改造。为了解决大量资会缺乏问题,9 0 年代 丌始建立相应的机构组织,政府对其提供经济资助,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住宅7 l : 发联合公司便是此类组织之一,具体工作包括对旧住宅区的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必 需的社区服务设施。 圳、 人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城中村问题及整治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从国外城市更新、贫民窟的改造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城中村景观、社区改造提 供借鉴。但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和手段与城市更新、贫民窟的改造有着本质的不同,在 资会来源、技术支撑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但都需要系统的更新改造规划,要从宏观 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对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要有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及控制 体系作支撑,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规划相衔接。 2 ) 国内方面 在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己经开始了“城市旧村”改造计划,如广州要在5 年完成 都市撤村,进行全面改制和改造,重点研究解决广州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城 中村问题。此外,珠海、深圳、太原、石家庄、南昌等城市也启动了动作较大的“旧 村改造”计划:石家庄计划用5 年时间,把二环路以内的4 5 个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毕, 市早将出台5 项优惠政策,直接让利2 0 亿元;太原有7 5 个城中村,近1 2 万居民, 该市计划到2 0 1 0 年以前,将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村委 会转为社区委员会,管理按照城市管理体系;1 9 9 8 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市区撤村建居 的意见,到现在已经完成市区内6 0 个城中村中3 4 个股份制改革;2 0 0 2 年2 月西安市 政府决定,碑林区北沙坡村、雁塔区长延堡村启动实施改造工程。 我国很多城市对城中村改造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一,在管理制度的转变上 主要包括:城中村土地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国家所有制;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市民户口; 基层管理组织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原集体经济转化为股份制企业。第二,在物 质形态的转变上,鉴于各个地方其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直接将城中村改造成社区。政府拿出一部分资会拆旧建新, 采取就业培训等措施,鼓励村民融入城市生活。如太原、石家庄等。对于城中村 规模庞大,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培育其“造血”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