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在独白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在独白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在独白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在独白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在独白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工6 1 0 0 6 8 在独自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 周军伟 摘要国内学术界对巴赫金的研究集中在对话、复调、狂欢三个术语中,己 翻译过来的论述巴赫金思想的国外专著也缺乏对巴赫金的整体把握。本文以反思 的态度,从整体上对巴赫金思想内部的建构方式、内在的冲突以及冲突的后果进 行研究。 文章主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如下:1 应对危机,确立个体身位。 论述巴赫金为解决现代危机而建构行为哲学时的价值取向( 对抗虚无) ,探索领 域( 美学) ,内在矛盾。我的唯一性身位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被视为整个存在的唯 一价值、责任、情感意志中心,他人在价值和存在建构的层面上低于“我”;由 于基督( 超越性价值层面) 的缺位,使得巴赫金哲学建构无法完成。2 与虚无 对抗的美学建构。论行为哲学中的美学可视为对哲学建构难题的转移和解决; 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是对论行为哲学的主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其 真正的革命因素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面不在他一直着力建构的整体上:语言、 作者、主人公。第二部分内容如下:l 第二次批判,新美学的准备。巴赫金对同 时代美学和弗洛伊德主义的批判以及与马克思的结盟使巴赫金的一直飘浮无据 的个体终于落到了具体可感的价值境域。对作者话语与他人话语关系的动态分析 是巴赫金新美学的真正开端。2 复调与狂欢,解构独自。巴赫金对复调与对话的 论述由于缺乏对权力因素的关注造成理论表述和现象描述之间的矛盾:狂欢的价 值在于:发现躯体,揭示生存的另一重境域。但复调和狂欢却仿佛是藕个不同世 界的产物一样,分属不周的感性范畴,具备不同的情感特质,源于不同的生存境 域( 对话一苏格拉底一真理,复调对话一基督一信仰,狂欢一大众一躯体) 。这 对巴赫金而言,难免就构成一个讽刺,一直致力于解决现代危机的探索者自身也 陷入危机之中了,他借助狂欢化来解决这个无法解决的危机。 结论如下: i 巴赫金以个体身位为出发点进入存在赋予美学以特殊地位,并使他的探索 在根基上显示出生存建构的品性。无论是对行为( 应分) 的研究,还是在话语论 层面与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相遇,以及在躯体( 物质) 境域中与拉伯雷相 遇,都是在这个论域中进行的。 2 巴赫金美学建构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是对抗虚无的“唯我”式的唯一价 值中心的生存建构( 带有强烈的独自性) ;后期是同时对抗独自和虚无的“我( 他 人) 一他人( 我) ”两个价值中心的对话式生存建构。 3 每一时期的美学建构都因内在的、建构因素之间的冲突和生存论的内在牵 制而无法完成。由于从行为到话语的基本立场的转换和对话语( 意识形态) 对话 本性的发现,后期思想在坚持前期的基本意向的姿态下,构成了对前期美学建构 的实质性批判和解构。 4 第二次批判为后期巴赫金的话语一生存建构清理出了场地,与马克思的结 盟意味着新的基础的确立和对前期美学的解构性重建,并为同时抗拒独自和虚无 提供了立场。 5 后期巴赫金自觉的维护其理论的统一性( 具体表现为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研究中补充有关狂欢化的内容) ,但由于复调与狂欢在情感特质( 痛苦一笑) 和基本性质( 基督一反基督) 上的根本对立而使这种统一性无法完成。 6 仅就对话的结构来说,巴赫金强调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与描述出来的不 平等构成内在冲突,这暴露了他对生存中权力因素的忽视和对生存与存在作为不 同价值层面的混淆。由于生存中我无法摆脱的唯一性身位和由此而来的个体的欠 缺,以及“主一奴”式权力化的生存建构在历史中的存在与演化,对话的结构成 为“主( 奴) 一奴( 主) ”式的极端不稳定结构。对话是危机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并预示出解决危机的可能出口。 关键词:巴赫金独白虚无对话复调狂欢 b e t w e e n m o n o l o g u e a n dn i h i l i t y :e x i s t e n c ea e s t h e t i c so fb a k h t i n a b 或m d :d o m e s t i ca c a d e m i as t u d yo nb a k h t i nc o n c e n t r a t eo nd i a l o g u e , p o l y p h o n y ,c a r n i v a l t h ef o r e i g nm o n o g r a p ho ft h et h o u g h to fb a k h t i nt h a th a s a l r e a d yb e e nt r a n s l a t e da l s ol a c k st h ew h o l ea s s u r a n c et ob a k h t i n t h i st h e s i s w i t ha t t i t u d et h a tr e v i e w s t u d y o nc o n s t r u c t w a y i n h e r e n tc o n f l i c ta n d c o n s e q u e n c e o ft h ec o n f l i c ti n s i d et h et h o u g h to fb a k h t i n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et h e s i si sf o r m e db y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c o n t e n t si sa s f o l l o w s :1 d e a lw i t ht h ec r i s i s ,e s t a b l i s ht h ei n d i v i d u a lb o d yl o c a t i o n e x p o u n d 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b a k h t i nw h i l eh ei si no r d e rt os o l v et h em o d e r nc r i s i sa n d b u i l db e h a v i o rp h i l o s o p h y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 ( o p p o s en i h i l i t y ) ,e x p l o r et h ef i e l d ( a e s t h e t i c s ) ,a ni n h e r e n t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p e r s o n a lu n i q u e n e s sb o d yi sc o n s i d e r e d a sw h o l eo fo n l yv a l u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m o t i o nw i l lc e n t r et h a te x i s ti nat h e o r yo f b a k h t i n o t h e r sh a v ea s p e c tc o n s t r u c t e dt ob u i l dl o w e rt h a n ”i f ii nv a l u ea n de x i s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m i s s i o no fc h r i s t ( v a l u ea s p e c to ft r a n s c e n d e n c y ) m a k eb a k h i n s p h i l o s o p h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u n a b l et of i n i s h 2 a e s t h e t i c so fc o n f r o n t i n gw i t hn i h i l i t y i sb u i l t a e s t h e t i c si n ”b e h a v i o r p h i l o s o p h y ”c a n b e r e g a r d e d a s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s e t t l e m e n to ft h e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o f p h i l o s o p h y ;”a u t h o r a n dp r o t a g o n i s ti nt h ea e s t h e t i ca c t i v i t y ”a r ec o n t i n u i t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ot h e t h e m eo f ”b e h a v i o rp h i l o s o p h y ”h o w e v e r ,r e a l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f a c t o r ss h o w n o t o nt h ew h o l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i c hh eh a sb e e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b u ti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l a n g u a g e 。a u t h o r ,p r o t a g o n i s t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 o fc o n t e n ti sa sf o l l o w s :1 t h es e c o n dc r i t i c i s m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o fn e wa e s t h e t i c s b a k h t i nc r i t i c e dt h ea e s t h e t i c so f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 e r i o da n df i o y d i s ma n df o r ma na l l i a n c ew i t hm a r x t h ef l o a t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f a l l f i n a l l y c o n c r e t et o u c h i n gv a l u ec o n d i t i o n t h e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 t oa u t h o r s d i s c o u r s ea n do t h e r s 。d i s c o u r s er e l a t i o ni st h er e a lb e g i n n i n go fn e wa e s t h e t i c so f b a k h t i n s 2 p o l y p h o n ya n dc a r n i v a l ,t h ed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o fm o n o l o g u e b e c a u s e t h ei a c ko fc o n c e r ni n p o w e r b a k h t i np r e s e n tt h ei n h e r e n tc o n f l i c t b e t w e e n d e s c r i b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a n ds t a t i n gt h e o r y t h ev a l u eo fc a r n i v a l l i e si n :t h e f i n d i n go ft h eb o d ya n d a n o t h e re x i s t e n c ec o n d i t i o n ,b u tp o l y p h o n ya n dc a r n i v a l i st w o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w o r l d ,b e l o n g st od i f f e r e n ta e s t h e t i c s c a t e g o r y , p o s s e s s e s d i f f e r e n te m o t i o n c o m e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e x i s t e n c ec o n d i t i o n ( d i s c o u r s e - s o c r a t e s t r u t h ,p o l y p h o n y - c h r i s t - f a i t h ,c a r n i v a l m a s s e s b o d y ) t h a t s as o r to fs a t i r e b a k h t i nf a hi n t oc r i s i s h et a k ec a r n i v a l i t yt os o l v et h e s ec r i s i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a sf o l l o w s :1 r e g a r d l e s so fs t u d yo nb e h a v i o r ,t a l ka b o u t a s p e c t ,e n c o u n t e rw i t h m a r xi nd i s c o u r s ea n dr e s e a c hc a r n i v a la m o n gt h e c o n d i t i o ni nb o d y ( m a t e r i a l ) ,b a k h t i n st h o u g h ta l w a y si nt h ee x i s t e n c ec o n d i t i o n 2 b a k h t i n sa e s t h e t i c s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m a j o rp e r i o d s h eb u i l tt h ee m o n o l o g u e a n d n i h i l i t yw i t h “i ( o t h e r s ) o t h e r s ( i ) “i nv a l u ec e n t r e i nl a t e rs t a g e 3 b e c a u s eo fi n h e r e n tc o n f l i c ta n dd i v e r s i o no fe x i s t e n c e ,e v e r ya e s t h e t i c s e x i s t e n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p p o s en i h i l i t ya n d “o n l yri nv a l u ec e n t r e ( h a v es t r o n g m o n o l o g u e s ) i n e a r l i e r s t a g e ,a n d b u i l tt h ee x i s t e n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o p p o s c e n s t r u c t i o nu n a b l e t of i n i s h b e c a u s eo fb a s i cc o n v e r s i o nf r o mb e h a v i o rt o d i s c o u r s ea n dd i s c o v e r yo fd i s c o u r s en a t u r a l ( d i a l o g u e ) ,b a k h t i n st h o u g h tu n d e r i n s i s t i n gb a s i cp o s t u r eo fp u r p o s eo fe a r l i e rs t a g ef o r ma e s t h e t i c ss u b s t a n t i v e c r i t i c i s mt oe a r l i e rs t a g e 4 t h es e c o n dc r i t i c i z ec l e a ru po u tt h ep l a c ef o rt h e d i s c o u 愕e e x i s t e n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 m i n ga na l l i a n c ew i t hm a r xm e a n s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n e wa e s t h e t i c s ,a n dh a so f f e r e dt h ep o s i t i o nf o rr e s i s t i n gt h e m o n o l o g u e a n d n i h i l i t ya tt h es a m e t i m e 5 b a k h t i nc o n s c i e n t i o u sm a i n t a i n su n i t y o ft h e o r yi nt h el a t e rs t a g e b e c a u s eo fe m o t i o n ( a g o n y - s m i l e ) a n df u n d a m e n t a l ( c h r i s t a g a i n s tc h r i s t ) ,h eu n a b l e t of i n i s ht h eu n i t y 6 a l o n ea st os t r u c t u r eo f d i s c o u r s e ,t h ei n h e r e n t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e m p h a s i z ee q u a l i t yo ft w os u b j e c ta n d i n e q u a l i t y t h a ti sd e s c d b e de x p o s eb a k h k i nn e g l e c tp o w e ri ne x i s t e n c ea n d c o n f u s ed i f f e r e n tv a l u ea s p e c tb e t w e e ne x i s ta n de x i s t e r o e k e y w o r d :b a k h t i n ;m o n o l o g u e ;n i h i l i t y ;jd i a l o g u e ;p o l y p h o n y ;c a r n i v a 2 在独自与虚无之间:巴赫金的生存美学 只有对于善于把握整个人生的思想家来说,关于美的理论才有可能产生丰硕 果实。 ( 英) 鲍桑葵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巴赫金为关键词搜索近十年的论文,发现国内学术 界对巴赫金的研究集中在对话、复调、狂欢三个术语中,并且以单独的阐说和发 挥其中的一个术语为主,而少有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解说。在这些文章中绝大多数 是在介绍、阐述、赞扬、发挥而少有反思、评价性的论述。仅有几篇批判复调局 限性的论文,由于缺乏巴赫金思想的整体性了解而缺乏影响力。就国内出版的研 究巴赫金的专著来看,这种情况也没有根本的改观,已翻译过来的论述巴赫金思 想的国外专著也缺乏对巴赫金的整体把握。北冈诚司在巴赫金:对话与狂欢 的读书向导中所列举的世界上已出版的试图构建巴赫金整体形象的著作对巴赫 金早期论述和晚年断片式的思考都没有涉及。国内最早关注巴赫金的学者之一钱 中文先生可能是国内最早对巴赫金进行整体研究的学者,但是,他的研究停留在 对巴赫金思想进行转述式解说上,对巴赫金思想内部的建构方式、内在的冲突以 及冲突的后果没有给予关注。因此,本文在通读中文版巴赫金全集( 共六卷) 的基础上,以反思的态度,力图从整体上深入巴赫金的思想内部对他生的思想 探险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与虚无作战:巴赫金前期美学 + 、应对危机,确立个体身位 1 9 1 9 年9 月,2 4 岁的巴赫金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艺术与责任。这篇几 百字的短论为米巴赫金一生的致思方向奠下了基础,整体性、个人、责任,从 此以各种不同的变体出现在自己的论述之中。在这篇文章里,巴赫金提出了一个 在我看来是纯属信仰的表达,“人类文化的三个领域科学、艺术和生活 只能在个人身上获得统一,个人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统一体,但这种联系有可能成 美学史,第8 1 页。 为机械的联系”。这句话揭示出三个问题:( 1 ) 现代生活整体性的丧失,亦即现 代生活处于危机之中;( 2 ) 对确立个体身位的信仰;( 3 ) 米巴赫金的致思倾向 的定位美学。 ( 一) 论行为哲学:一次注定无法完成的理论建构? 作为巴赫金第一次正式的直面现代危机的理论行动,论行为哲学( 约 1 9 2 0 1 9 2 4 年) 在其全部的思考获得中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但此种奠基并非是说 巴赫金一生的思想探索都建立在此处确立的论点之上,而是说它为巴赫金的理论 活动确立了方向和基调,这些东西本身并不能保证探索活动结果的一致性。 1 现代危机 关于十九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知识( 科学一哲学) 和现代生活“危机”,本 文无需对其生成及其表现做出追踪,需要明白的只是巴赫金眼中的“现代危机” 是怎么回事。 “对于有参与精神和严格要求的意识来说,有一点是清楚的:现代哲学的世 界,即理论性和理论化的文化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是真实的具有价值。但同样清 楚的是:这个世界并不是这一意识在其中生活并在其中负责地实现自己行为的那 个唯一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彼此是不能沟通的,没有根据可以使理论的和理论化 文化的表义世界纳入并参与到唯一的存在即事件中去。而现代哲学没有为这 种沟通提供原则,这正是它的危机所在。行为被分裂成两半,一半是客观性的涵 义内容,一半是主观性的进行过程。不过不论在前一个或是后一个世界里, 都没有为实际的负责行为留下一席之地。”。 危机是双重的,第一重是世界的分裂( 即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分裂) ; 第二重是现代哲学的危机( 即没有为两个世界的沟通提供原则) 。第一重危机意 味着人类自身的分裂,但是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或者说仅属于十九、二十世纪人 类的话题。根据鲍桑葵,至少在基督教占据欧洲人精神世界的统治地位之后,人 们就“陷入自我分裂的长期斗争中去”了。由于巴赫金对两重危机之间错综复 杂的关系,对哲学危机在多大程度应对生活危机负责,哲学危机究竟是生活危机 的原因、构成因素还是结果没有进行任何分析,就极其简单的认为哲学应为生活 危机负责,进而推导出生活危机是哲学的过错,是哲学的危机;因此,解决第一 艺术与责任,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1 页。 关于遍一定位,可联系美学史上康德一席勒一系对整体性的关注来看,同时在本文对巴赫金哲学美学的 进一步解读中亦可看到。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2 3 一z 4 页。 鲍桑葵,美学史,第1 0 6 页。 z 重危机的方法只能寄希望于第二重危机的解决。这样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即构建 新的第一哲学行为哲学,就成为一劳永逸。的解决现代危机药方( 但巴赫金 没有给予这个问题以足够的重视:提供方案本身就是处身于理论世界的一项活 动,强调这次哲学建构的对象是行为并不能改变这个活动的性质,在作为理论活 动的哲学建构与其对象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 。 2 ,对现代哲学的批判与个体身位的确立 “推论性理论思维( 自然科学的哲学的) 、历史描述和审美直觉,有一个对 我们的论题至关重要的共同方面:所有上述这些活动都表明,该行为活动的内容 涵义与其历史的实际存在之间、与其实在而唯一的可体验性之间,从根本上就是 分隔开来的。这一行为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价值,丧失了生动形成和自我定型的 整体性。”。由此看出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现代哲学的共同后果是:丧失价值性 和整体性。与此同时,巴赫金把价值看作能丰富存在的因素,因此,如果存在中 价值性因素一旦丧失,那么存在对人来说就是贫乏的、无意义的。巴赫金对超验 哲学、心理主义、实用主义、现代生命哲学以及现代哲学中各种伦理学的批判都 是基于这一点展开的。大体来说,他把现代哲学区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类。 所有理论哲学的共同的根本缺陷是:从原则上摆脱了我的唯一性存在这个事实。 实践哲学( 伦理学) 在巴赫金看来也强不到哪里去,实质伦理学无法论证出“应 分”如何能够从其自身的最高原则中导出:形式伦理学虽然拥有完全正确的出发 点( 即应分是一个意识范畴) ,但是由于将“应分”理论化而忽略了行为的个体 实在性使自身变成了一种理论上的真理。这样一来,实践哲学就犯下了和理论哲 学一模一样的错误:摆脱唯一性的自我。 现代哲学的共同缺陷所造成的后果是行为的贫乏化和存在( 实为生存) 的贫 乏化,把生活世界留在虚无的深渊。为了从虚无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存在及其价 值整体,巴赫金在全面批判现代哲学的基础上试图建构自己的第一哲学。 出于对现代哲学的理论化所造成的无我的理论世界的反对和拒斥,巴赫金把 “唯的完整的承担统一责任的实际行为”作为建构第一哲学的出发点。并从以 f 四个方面保证自己立场的正确性:( 1 ) 不会重返心理主义和主观主义;( 2 ) 不 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 3 ) 不是理性主义的;( 4 ) 行为从整体上看,是大于理性 的东西,理性只是责任的一个因素。在接下来的建构中巴赫金的论述中出现了逻 辑跳跃,从个体的行为直接跳到存在和事件,没有说明此种跳跃是否合适。同时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4 5 页。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3 页。 论行为哲学已赫金全集第一卷第8 2 9 页。 3 在存在和事件究竟是同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混乱,但是巴赫 金根本没有注意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只是在后来更多的使用存在事件这个组合 术语表达那个实际的有“我”在其中的行为世界。并在对行为世界的描述和“现 象学”研究中确立“我的身位”。 身位的确立对巴赫金来说是一个哲学难题,前边我在分析巴赫金眼中的现代 危机时发现的存在于他的哲学建构与哲学对象之间的冲突在这里依然有效,而且 更为麻烦的是由于这个冲突的在场,巴赫金没有任何办法论证清楚如何确立个体 身位于世界之中。在这里他没有花费过多精力,使用“承认和确证”这样一种“超 哲学”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联系到对艺术与责任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个体身位的确立这个问题上,巴赫金只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除此之外没有任 何东西,甚至他给自己的活动选用的方法( 现象学方法) 也没有派上用场。这些 困难没有进入巴赫金的视野,自然也无法防碍他在理论世界里对存在进行描述和 建构。 “我”被设置为作为整体的世界( 存在事件) 的唯一中心,我是世界中唯一 的价值中心、责任中心和情感意志中心。这样,巴赫金在自己的理论建构活动中 确立了“我”的唯一性身位,然后他勾画出下一步的行动任务:描述从价值角度 对世界进行的体验感受是如何实际而具体地建构起来的。使用“超哲学”的方式 确立“我”的唯一性身位后,巴赫金的第一哲学实际上已经完结了;他无法对现 实的“生存一存在”再说什么,只能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进入了他此前强烈反对的 审美观照的世界,并赋予这个世界正面的价值。 3 ,无法完成的论行为哲学 在存在事件中,唯有人才是构成存在事件的诸因素中的能动者,因此,这一 使行为获得统一性的重担就只能落在人的肩上。在论行为哲学提出的解决方 案中,巴赫金的想法是异常抽象的,并无任何坚实的土地可以使他获得依靠。巴 赫金一直在强调行为的具体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历史性,怎么能说他确立 的个体身位是极端抽象的呢? 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巴赫金只是论证了为何把 行为( 应分) 确立为第一哲学的对象,并未能说出,为何这一行为必须是我的行 为,这一点似乎被他视为是个无需追问的自明性前提;也未能论证清楚如何把 “我”的身位在生存建构中确立起来和“我”的身位的内在建构是什么两个至关 重要的问题。三个问题无一能在论行为哲学中得到完满的解释,这样,巴赫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卷,第3 0 4 2 页关于巴赫金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可参看巴 赫金全集第四卷第5 5 2 页,巴赫金全集第二卷第3 7 5 页+ 及论行为哲学中关于方法的话语, 尤萁是第3 3 页。 4 金的第一哲学便不得不作为一种信仰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判断同样可以在论 行为哲学中运用大量强调性的词语而不加论述的表达方式中得出来。 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结到“我”身上、归结到“应分”。上,然而这个完全 在真理之外的应分,完全由“我”来承担是否恰当? 此时的巴赫金并未意识到这 一点。他同样没能在探索之初正确的提出真正的起点:以现象学的方法探究“我” 的建构。在下文,我们会看到,当“我”的建构问题侵入巴赫金在此处设立的核 心问题之后,给他的理论带来了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 根据“应分”范畴,巴赫金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一次清算。他不是 认为理论世界是无关紧要的,而是认为传统的理论化的存在观是错误的,必须把 重心转移到此岸的世界中来,把彼岸的世界纳入此岸的“存在”,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世界的分裂问题。 自从尼采彻底的、果决的将存在置于此岸世界。之后,现代社会的人们并没 有能够如愿以偿的踏上坚实的土地,反而在更多的时候被抛入了虚无之中,这才 真正的使现代人的生活危机展示出来。这种危机不仅仅是巴赫金现在视野中所展 现出的无法使两个世界沟通的危机,而且在根本上涉及到被固定在此岸的“存在 一事件”之中个体的建构。 在基督临世的时代里,任何人都无法使自己的身位确立在此岸世界,近代西 方思想界自笛卡尔开始至尼采为止,终于成功的把基督驱出了自己的存在,当然 这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中最为明晰的一段岁月。“正是这个发生了基督生灭事 件的世界,它的事实和它的涵义,从根本上说既不能用理论的范畴,也不能用历 史认识的范畴,同样不能用审美直觉来加以说明。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认识到 的是抽象的涵义,但却失掉了实际历史进程的唯一事实;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 认识到了历史的事实,却失掉了涵义;在第三种情况下,我们既把握了事实的存 在,也把握了其中的涵义( 作为世界个性化的因素) ,然而却失掉了对世界所持 的立场,自己的应分的参与;总之,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把握世界进程的全 部,即唯一性的事实、进程、内涵、意义与我们的参与性的统一和相互渗透( 因 为处于这进程中的世界是统一的又是唯一的) 。”。巴赫金明确的认识到基督离去 的世界无法使用理论的、历史的和审美的方法把握,但是遗憾的是此时的他根本 没有意识到我无法把握世界的整体。人的有限性这一事实被他置于脑后,他雄心 关于应分,巴赫金说“应分是一个特殊的行为范畴( 而一切,甚至思想和感情,都是我的行为) ,是我意 识中的某种取向,这个取向的结构则正是需要我们从现象学方面加以揭示的”。并批判了把“应分”视为 道德范畴的见解,“应分的因素存在于我的独一无二的负责的生活整体中”。论行为哲学第7 - 8 页。 参见偶像的黄昏。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2 0 页。 5 勃勃的要建立自己的第一哲学。对于深受康德哲学影响的巴赫金来说这样做是 一件极其怪异的事情,好在现实世界和他的理论基点这两方面都控制了他的行 为,使他没有在这方面走太远。实际上,也就是在论行为哲学中他站到了危 险的边缘。 从内在脉络上说,巴赫金的第一哲学大致就是这样,需要再加以强调的就是 在这篇论文中“我”与“存在”的关联和“我”的唯一性,这一点直接决定了在 “存在”中我与他人在价值上的差异,换句话说,在“存在”中我与他人之间无 法涉及平等问题。巴赫金认为:我是存在的唯一活动者。存在中除我之外任何 东西对我来说皆已非我,所有其他的我( 理论上的我) ,对我来说皆已非我;我 从我在存在中的唯一位置出发,对他人的观看,思考、记忆都是对他人存在的充 实,这种行为正是存在中的应分因素。我在存在中的唯一能动者身份决定了他 人只是我建构存在的一个因素,他人的存在本身是不完整的,他人的涵义需要我 从我的唯一性身位出发加以充实,结合后期巴赫金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独 白型哲学。更为严峻的是巴赫金此时的思想还总是想以某种方式把生活固定下 来。他说:“存在如果脱离了唯一性的情感意志的责任核心,只能是一个草案, 是唯一性存在的一个未能承认的可能方案。只有通过唯一性行为的负责参与,才 能够从无数个草案中摆脱出来,一劳永逸地理顺自己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是 一种奢望,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实现的奢望,在基督离去的世界里尤其是这样,基 督迟早还要重新进入巴赫全的视野( 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遭遇) ,只有那时他在论 行为哲学中所树立的基点( 以信仰方式确立的个体身位) 才能遭到破坏和反思, 我的唯一的个体身位的不可侵入性才会被真正破坏,个体( 我) 的建构才能得到 重新理解,唯一中心的存在建构方式因此而彻底解体。 ( 二) 论行为哲学:哲学伦理学还是美学 “我们这项研究的第部分,恰是探讨现实世界( 不是头脑里思考的,而是 实际体验的世界) 的基本建构因素。第二部分将探讨作为行为的审美活动,但不 是从其产品出发,而是从作者( 作为负责的参与者) 的角度;还有艺术创作的伦 理学。第三部分是政治伦理学。最后部分是宗教伦理学”。这就是年轻的巴赫 金的哲学研究规划,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完成,甚至现在这篇以论行为哲学为 参看巴赫盘传,第一章。 平等问题是许多研究者谈及巴赫金时爱用的一个词,只是使用这个词的前提是脱离巴赫金的论域,则少 见有人指出。在下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平等”在巴赫金的思想中是一个幻象。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4 2 4 3 页。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4 5 页本引文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5 5 页。 6 名发表出来的文稿还是由谢尔盖格果尔吉耶维奇鲍恰罗夫题名的。为什么没 有完成? 首先,在基督离去的世界里,把对存在的把握交由个人的应分和参号性 思维来进行在根本上是反基督的,在他重新发现基督之前是无法对宗教伦理学进 行思考的。其次,对于此岸的人来说,重新确立信仰这件事本身就是在美和伦理 的交界线上的行为,甚至这一事实面前,我们无法谈论伦理问题,因为这里要处 理的首要的问题不是我和他人( 存在事件中的他人) 之间的关联,而是我和神的 身位纠纷,面无论是把唯一性的身位确立在何处,都不得不涉及感性存在者的存 在和超越性存在两个领域,而美学( 感性学) 却恰恰是在这两个领域徘徊、穿越 和试图沟通二者的最为重要的力量。在此,我们可以对现代美学的历史加以简略 的追踪。现代美学的开端之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审美观念无法离开 这两个领域的纠缠,尼采大刀闼斧的把“超感性的世界”和基督教的世界赶了出 去,然而你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了超人和高山之巅的清冷的空气,尼采如何能对他 的身体进行珍爱的关注;此后的美学或竭力抵抗超验或竭力把超验的价值纳入审 美体验之中。当然,在这里,我们无法去探讨神学与美学的关系,以笔者目前的 学术功力也无力进行这样的探讨。只是通过这个回顾,我们发现,就西方传统而 言,美学( 感性学) 实际上构成了西方人生存的基本维度,换言之,美学( 感性 学) 实际上在西方人的人性建构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当我们在追问“我 如何建构”的同时,我们从事的就是美学( 感性学) 的工作。 从对巴赫金本人工作未完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巴赫金此时的哲学求索活动 在根本上带有审美性。在这一点上,刘小枫先生关于审美主义与现代性之间关系 的言说有着极为敏锐的穿透力,。并支持了笔者就此阅题所做的论述。同时,如 果联系到阿尔都塞在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容易吗? 中说的马克思面对 现代危机时对哲学的战斗性批判和许诺创制新哲学之后的沉默以及创立历史科 学的事件,则巴赫金哲学的审美意蕴就更明显了。 接下来必须针对论行为哲学的文本本身对这一问题加以适度阐发。凡读 过论行为哲学的人,都会有这样个印象,巴赫金在这里激烈的反对审美活 动。在这里,必须对事情加以详细的区分,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何巴赫金在今 后的岁月中会一直从事美学的研究工作。 巴赫金在攻击审美活动时,并未注意区分美学本身和某一流派的审美理论。 从前文的历史追踪中我们发现,对存在整体的把握是美学生存的基本动力,也是 参见阿尔都塞关于哲学体系的构成“不止是个逻辑问题,而且也是个美学问题”的论述。哲学与政治 阿尔都采读本,第2 3 2 页。在笔者看来哲学体系的构成是“我如何建构”更为哲学化的表达。 参见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之审美主义与现代性。 该文收入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 7 其历史上的定位。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事情。我们才有理由说巴赫金现在的哲 学探索已经在美学( 感性学) 的范围内了,他激烈的攻击活动的真正指向是现代 美学中的移情论。他认为,移情论的后果是:我们感受的实际参与的事实,在这 里变得贫乏了,因为是被确认的存在控制了确认者;对实际的参与性存在的移情, 导致在存在中迷失了自我( 不可去冒充别人) ,导致放弃自己唯一性的应分。这 是巴赫金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如果放弃了自己唯一性的应分,存在将 会分崩离析(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在巴赫金看来,这应该 是道德伦理问题,但根据我们的分析,这一行动( 确立个体身位,维护“生存一 存在”事件的统一性) 反而是新的美学理论的萌芽。关于这一点,应该说,巴赫 金是有一些预感的,他说:“审美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一个方面。”不过,如果联系 尼采之后的哲学现状( 即美学( 感性学) 己成为现代性的坚核9 ) ,反过来理解也 许更为恰切。否则的话,生存论美学将在根本上无法确立。换句话说,在现代性 语境中,我们只毙在美学的领域内( 当然,美学的根本特征也许就是它没有可以 区划的领地,可参看巴赫金有关边缘的言说,这里的领域是就其历史定位而言) , 才可以更为深刻的领会和理解道德问题。9 对于论行为哲学来说,它的内部包蕴着许多极有价值的因素( 这些我们 将在下文陆续提到) 和一些注定要遭到瓦解并因此而必需进一步反思的因素,并 且是在美学的范围内进行反思。接下来,我们将直接和巴赫金美学( 使用巴赫金 美学这个词并不意味巴赫金美学是一个前后贯的体系) 进行正面的交往。 二、与虚无对抗的美学建构 ( 一) 沦行为哲学中的美学 “真正的作为行为的思维,是会有情感与意志的思维,是带着语调的思维, 而且这种语调要深入地贯穿于思想的所有内容因素。情感意志的语调在行为中覆 盖着思想的全部涵义内容,并把这同容同唯一的存在即事件联系起来,正是情感 意志的语调,在唯一的存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并在其中实际地确定着涵义内容。 。巴赫金的作为行为的思维( 能够在唯一的存在中起定向作用的因素) ,在他的美 学建构中是作为最为活跃的因素被显现出来的。情感意志语调不仅把行为、涵义、 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第5 0 页。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第2 9 9 页。 笔者以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己经触及到了这一问题,并直接为痔勒的审美教育提供- ,本体论支撵。 关于建构,巴赫金说:“建构就是把具体的、唯一性的局部和因素,通过原则上必然的而非偶然的配置与 联系,形成为一个完成了的整体。哲学美学第7 l 页同时如果把巴赫金的审美观照一完成性和建构一 完成了的整体这两组词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对他的探索的性质有更明确的认识。 论彳 】= 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卷,第3 5 页。 8 存在三者联系起来( 或者用更为准确的话来说是使三者之间的关联显现出来) 。 情感意志语调就这样离开了心理学的范畴,成为生存论的言说;人的生存也与心 理、生理学相距甚远,直接的在价值的领域中得到确立。存在也因此把设定性因 素与实有之物关联起来。 从这个角度观察时,我们在此时很难发现巴赫金的统一的存在建构与美学之 间有什么质的区别。但是由于巴赫金视野中的主导因素仍是“作为行为的思维” 这样抽象的、无法直接显现在人的眼前的东西,所以这时的生存建构不仅是抽象 的,而且连他自己也不认为是一种美学建构,并继续让“我”占据生存建构的核 心。 当问题一步步由抽象的陈述中走向生活世界时,他人便不可避免的走向核心 地带,“现实的行为世界的这建构方式,应当由道德哲学来描述。这里指的不 是抽象的格式,而是统一和唯一行为世界的具体格局,是行为构成中的基本而具 体的诸要素,及其相互间的配置。这些要素有:自己眼中之我,我眼中之他人, 他人眼中之我;现实生活和文化仍一切价值,全都是围绕着现实行为世界中这些 基本的建构点配置的”。崛这些基本建构点的基础上,巴赫金进一步指出了“我” 的唯一位置的重要性,“这个世界是从我所处的唯一位置上作为具体而唯一的世 界展现给我的。我的能动面唯一的位置,不仅是一个抽象的几何学上的中心, 而且是一个具体的责任中心,情感意志中心。”。我在世界中所处的唯一位置,成 为价值中心,并因此才可以形成“某种稳定的具体的建构整体”。建构存在整体 的要素和配置方式全部确定下来之后,巴赫金并没有直接的去进行“对这一行为 世界的描述和现象研究”,。反面“为了使人们能够对这种具体的价值建构的可能 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这里对审美观照的世界艺术的世界试着做一个分 析”。据他说,这是由于这个世界在所有抽象世界中更接近行为的统一而唯一的 世界,并且这一分析有助于现解现实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