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厂 一一1 - 目录 i i i i r li irrllri1 1 i f i i f i i i iirllii l l f y 18 0 4 4 5 1 目录一。一i j 膏蓦e 。一m v 前言j l 。“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已有测谎研究的发展脉络 2 2 1 1 测谎理论和技术的发展2 1 2 测谎技术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一3 1 3 测谎的基本问题范式的发展4 2 隐瞒信息间接测试的研究进展 7 2 ,1 基于反应时的i a t ( 内隐联想测验) 变式在测谎中的应用7 2 2 复杂试验测试c t p ( e o 吼既t r i a lp r o t o c o l ) 及相关研充9 2 3 阈下启动范式中的测谎e r p 研究9 2 4 基于定向反应的隐瞒信息内隐注意探测1 0 3 隐瞒信息间接测试的研究的方向 1 0 3 1 结合不向的心理生理测谎指标的间接测量1 0 3 2 结合隐瞒信息的认知和情绪成分进行间接测试1 l 3 3 结合隐瞒信息的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结果进行个体鉴别一1 1 3 4 对现有隐瞒信息间接测试范式的拓展1 l 4 情绪启动研究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4 1 情绪启动研究简述1 2 4 2 情绪启动的e r p 研究1 2 5 内隐联想测验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及研究的总体思路 1 已有研究的局限 1 3 1 5 1 5 2 研究的构思1 5 2 1 阈下启动范式探测隐瞒信息的情绪性成分1 5 2 2 ia t 改进测试的e r f 研究1 6 3 研究的意义,1 6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1 实验一:犯罪信息情绪成分探测的e r p 研究 1 7 1 7 1 1 前言1 7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2 研究假设l7 1 3 研究方法l8 1 4 结果分析2 0 1 5 讨论2 4 1 6 结论二j 。2 6 2 实验= :a ia t 改进测试的反应时研究k 2 7 2 1 前言2 7 2 2 研究方法,2 7 2 4 结果3 0 2 5 讨论,3 2 2 6 结论一3 3 3 实验三:aia t 改进测试的e r p 研究3 4 3 1 前言3 4 3 2 研究方法3 4 3 3 耋吉果。一一。,。j 工3 6 3 4 讨论。3 9 3 5 结论 第四部分总体讨论 ;4 0 1 基于阈上和阈下启动的内隐测试有效性 2a i a t 改进范式的反应时和e r p 测谎效用 3 本研究的不足 4 l 4 l 4 l 4 2 3 1 被试的选择4 2 3 2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4 3 3 3 情绪启动范式应用的理论基础不足4 3 3 4a i a t 新范式的应用局限性。4 3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4 3 4 s 5 2 附录2;1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n 5 4 5 5 5 6 5 6 基 摘要 心理生理学测谎研究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研究其趋向想跟趋向于 探测认知,即记忆内容本身,并且大部分为直接的测试范式。这样的测试范式容易 受到反测谎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以反应时和e r p 为 指标,考察了犯罪相关信息间接测量范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模拟犯罪情境下,我们考察了启动刺激类型对靶刺激加工影响的效 应。启动刺激类型包括犯罪相关信息和犯罪无关信息,靶刺激为不同情绪效价的 人脸图片。实验目的是考察犯罪相关信息情绪成分相关的e r p 成分。结果表明 靶刺激锁时的p 2 和l p c 可以用来区分犯罪组和知情无辜组个体。对于犯罪组而 言,犯罪无关信息启动条件比相关信息启动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 2 波幅和l p c 成 分,而知情无辜组没有表现出这种差异模式。此外,启动刺激锁时的p n 成分可 以用来区分犯罪相关信息和犯罪无关信息。 。 其次,我们通过一个研究并且阈下呈现反正相关或者犯罪无关信息对倾向性 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也表明犯罪相关的信息对犯罪者更偏向于负性效价, 此外,我们采用一种改进a i a t 范式来考察反应时指标对不同犯罪组被试区 分的有效性。反应时z 分数的t 检验结果表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被试的角 色类别。除反应时的z 分数以外,分数的标准差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鉴别指标。 此外,第三个实验考查了a i a t 相关的e r p 成分及其应用于测谎的可能性。 实验三的反应时结果重复了实验二的结果,该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不同犯 罪组被试。综合平均反应时的z 分数和标准差可以更好的区分两组被试。而对于 e r p 的指标,n 2 作为冲突检测指标可以用来区分兼容和不兼容的反应的条件,c 此 外也可以用来区分犯罪组和无辜组;p 3 ,作为一种加工负荷的指标,也可以区分 兼容和不兼容联结的条件。 总体而言,相对于现有的测谎模式,在本研究涉及的间接测试也可以很好地 识别诸如犯罪者和无辜者的角色和不同犯罪事件的犯罪者。然而和直接测试范式 i i i 相比,它可能能更好地避免主观反测谎的干扰。 关键词:测谎,反应时,情绪启动;a i a t 事件相关电位 , t h ei n d r ec tc o n c e a l e di n f o r 劓随l t i o nt e s t b a s e do nr e a c t i o nt i m ea n de r pi n d i c a t o r s a b s t r a c t a l t h o u g hp s y c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l i e d e t e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h a sd e v e l o p e dr a p i d l y , m o s t o fs t u d i e st e n dt od e t e c tc o g n i t i v e ,o rm e m o r yc o n t e n ti t s e l fa n dm o s t l ya r eb a s e do n d i r e c tt e s tp a r a d i g m ,w h i c ha l ev u l n e r a b l et of a l s em e m o r y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i n o r d e rt od e a l 晰m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t h i ss t u d yc a r r i e so u tt h r e ee x p e r i m e n t st oe x p l o r e 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i n d i r e c tc r i m e - r e l a t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s tt a k i n g r e a c t i o nt i m ea n de r pa si n d i c a t o r s f i r s t l y , w ee x a m i n et h ee f f e c to fp r i m es t i m u l u st y p e ,i n c l u d i n gc r i m er e l a t e d i n f o r m a t i o no ri r 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o nt h ep r o c e s s i n go ft a r g e te m o t i o n a ls t i m u l u s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p o s t - m o c kc r i m e w i t he r pc o m p o n e n t sa si n d i c a t o r s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f o c u s e s0 1 1 d e t e c t i n g t h ee m o t i o n a l c o m p o n e n t o fc r i m e r e l a t e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n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t a r g e ts t i m u l u s l o c k e dc o m p o n e n t sp 2a n d l p cc a nb eu s e dt o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t w e e nc r i m i n a la n di n f o r m e di n n o c e n ts u b j e c t s f o r t h ec r i m eg r o u p ,i r 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i m i n gc o n d i t i o ne v o k e sl a r g e rp 2a n dl p c c o m p o n e n t st h a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i m i n gw h i l ei n f o r m e d i n n o c e n t g r o u p d o e sn o ts h o ws u c hd i f f e r e n c e p a t t e r n i na d d i t i o n ,p r i m e s t i m u l u s - l o c k e dp nc a nb eu s e dt o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t w e e n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 i r 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 w ee x a m i n ea ni m p r o v e d 脚p a r a d i g mt ot e s t t h ev a l i d i t yo f d i s t i n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c r i m i n a l st h r o u g har e a c t i o nt i m ee x p e r i m e n t t h ett e s t r e s u l t so fzs c o r e ss h o w en l a tt h er o l eo fs u b j e c t sc a nb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t os o m ee x t e n t b e s i d e sm e a nz - s c o r e sa tr e s p o n s et i m e ,t h es t a n d a r dd e v i a t i o no fzs c o r e sc a na l s o b ei d e n t i f i e da sa l le f f e c t i v ei n d i c a t o r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吐l i r de x p e r i m e n to ft h i ss t u d ye x a m i n e st h ea i a t - r e l a t e de r p v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c o m p o n e n t s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p o s s i b i l i t yi nd e c e p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 r tr e s u l t so ft h e i m p r o v e da l a ta r et h es a m ea st h es e c o n de x p e r i m e n t , i e ,t h ep a r a d i g mc a n , t oa 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t h ed i f f e r e n tg r o u ps u b j e c t s t h ec o m b i n e dm e a na n d v a r i a t i o nz - s c o r e sc a nm a k eab e t t e ri n d i v i d u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 b u tf o re r p i n d i c a t o r s ,n 2c o m p o n e n t 觞ac o n f l i c td e t e c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c a nb eu s e d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c o m p a t i b l ea n di n c o m p a t i b l ec o n d i t i o na n d 舔w e l l 孙a p p l i e da s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g u i l t ya n di n n o c e n t p 3c o m p o n e n t , 器aw o r k l o a d r e l a t e dc o m p o n e n t , c a l la l s o d i s c r i m i n a t ec o n g r u e n ta n di n c o n g r u e n ta s s o c i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o v e r a l l ,c o m p a r e d 诵也t h ee x i s t i n gt e s tp a r a d i g m , t h ei n d i r e c tt e s t si n v o l v e di n t h i ss t u d ym a yb eb e t t e rt oi d e n t i f yr o l e ss u c h 勰t h eg m l t ya n dt h ei r m o c e n t t h e c r i m i n a l so fd i f f e r e n te v e n t s a n dc o m p a r e dw i t hd i r e c tt e s t s ,i tm a yb eb e t t e rt oa v o i d s u b j e c t i v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i n t e r f e r e n c e k e yw o r d s :l i e d e t e c t i o n ;r e a c t i o nt i m e ;a f f e c t i v ep r i m i n g ;a i a t ;e r p v i l 上- j l - 日i j 吾 正如人们对其他行为的理解逐渐深入一样,人们对说谎的理解也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一段历史。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欺骗是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 一种适应性行为【,但是从人的发展来看,约4 岁的儿童就开始了策略性的说谎 【2 】。尽管目前说谎的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为使说者获益的错误表述”,但由于说 谎自身的复杂性,其定义还存在一定争议。不可否认的是,说谎有时候也是一种 积极的社会适应性行为,也就是说说谎的积极与否,取决于说谎的动机。但人们 很快就发现了有些人,尤其是一些犯罪者试图通过欺骗来隐瞒他们的行为,而如 果他们欺骗成功,对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事实上,自有谎言以来,人们就开始 了与谎言的斗争,最初的测谎尝试甚至始于公元前1 0 0 0 年【3 】,随着谎言对社会 的危害面越来越广,人们也更多的关注该如何探测和鉴别说谎者。 显然,心理生理学测谎研究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有部分研究结果已 开始应用于实际。但是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直接测试认知,即记忆,而忽视了欺 骗相关的其他成分和间接测试,这样的测试范式容易受到反测谎的影响,并且不利 于保护知情无辜者。为了更好的应对反测谎和保护知情无辜者,研究者已经开始 采用基于反应时的i a t 变式,c t p 和阈下启动等心理生理学测谎的间接测量范 式,考察了隐瞒相关信息间接测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既拓展了已有测 谎研究的思路,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虽然隐瞒信息的间接探测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研究 从对犯罪者对隐瞒信息的情绪性和内隐注意上来考察这种间接探测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能更好的区分犯罪者和知情无辜者和应对反测谎 的犯罪信息测试范式犯罪信息的间接测试范式。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已有测谎研究的发展脉络 尽管目前说谎的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为使说者获益的错误表述”,但由于说 谎自身的复杂性,其定义还存在争议。正因为说谎理论定义的争议,导致现有的 测谎研究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更多集中于数据驱动的研究【4 】。随着谎言对社 会的危害面越来越广,人们也更多的关注该如何探测说谎。显然,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线索来判断某人是否在欺骗。但是,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识谎能力仅处在随机水平。因此人们寄望并不断致 力于发展可靠准确的测谎仪器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在经济,法制,安全方面的需 要。 1 1 测谎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1 1 1 传统的基于唤醒的测谎理论和方法 传统的测谎主要借助于多导生理仪来进行,通过测试被试的植物神经系统 ( a n s ) 的生理指标如心跳、脉搏、皮肤电等的变化,来推断被试是否说谎。 传统的测谎方法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由于说谎者在说谎过程中会伴随紧 张等情绪变化,所以在他们回答相关问题( “你偷了钱吗? ) 时会比在回答其他 对照问题时的唤醒强度更高。而这种理论假设是有严重缺陷的。即说谎者在回答 关键问题时不一定有更高的唤醒程度。相反,无辜者也可能因为紧张而导致情绪 唤醒的增加。 1 1 2 新的基于认知的测谎理论和方法 由于传统的基于情绪唤醒方法的理论缺陷,研究者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基于认 知的方法来区分说谎和诚实反应,即基于注意和记忆的方法。新的测谎理论的基 本假设是说谎由于冲突效应要求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犯罪相关信息因其熟悉性 会引起犯罪者注意。所谓额外的认知需求就是说谎者要进行更多的认知任务:推 断他人的想法,尽量使自己的话像真话,监控自己的行为。很多的研究已经证实 说谎有更多的认知负荷。如,在警方审讯时,说谎的嫌疑犯都表现为有很多的停 顿,减少眨眼等认知负荷增加的表现,此外手动等身体动作也可作为说谎的指标 2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5 i 。此外,欺骗还会引起脑的高级执行区域例如前额皮层的激活,这种认知冲突 依赖于被试对隐瞒信息的意识觉知。 1 2 测谎技术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 由于传统生理多导仪测谎的效度和理论基础饱受质疑,研究者尝试不同的方 法以弥补传统研究的不足,语音分析、热成像以及脑成像技术都已经应用于测谎 研究【8 】。作为对传统的基于外周神经系统生理指标测量方法的重要发展,e r p , f m r i ,m e gp e t 等研究方法在测谎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其中e r p 和f m r i 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开始有研究应用于现场实验【9 j 。 1 2 1 测谎的f r p 研究 与传统的测试情绪唤醒的方法不同,e r p 测谎测试的是人们记忆中犯罪相关 信息的突出意义性。e r p 在评定记忆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很多e r p 成分都 和记忆的再认相关。尤其是p 3 0 0 ,作为一种内源性成分,被认为和记忆的背景更 新相关,而且可以在被试对刺激注意而不需要其他外显反应就可以诱发。p 3 0 0 已经成功的应用于一些测谎的研究中。15 1 。在这些研究中,通过使用不同的个体 鉴别统计分析,正确鉴别个体的准确率达到9 0 或接近9 0 。 此外,j o n h s o n 等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了欺骗涉及的两个基 本心理a n - r _ 过程并强调了反应冲突和执行控制功能在欺骗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 论的提出对f m r i 测谎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 6 1 8 1 ,可以说执行控制在策略 欺骗中的作用为测谎的研究提供另一种视角【l9 1 。 除p 3 0 0 测谎外,c n v 和n 4 0 0 也被用来作为测谎的e r p 指标。最初采用 c n v 测谎是采用序列反应的模式2 0 1 ,结果发现和无辜者相比,犯罪组的c n v 波 幅在目标图片出现之前显著的减小。f a n g 等人还考察了延时反应加反馈范式的 c n v 变化,结果发现在说谎反应前的c n v 比诚实反应前的c n v 有着显著的负 向偏转,该结果被认为是说谎者在说谎反应前由于增强的动机和不确定性而增大 的心理负荷所致f 2 。n 4 0 0 的测谎研究则一般采用句子陈述的范式来考被试对犯 罪相关语句的语义冲突引发的n 4 0 0 2 2 1 。可以说,e r p 测谎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 一种测谎方式。然而,e r p 测谎还是受到了反测谎的挑战,r o s e n f e l d 等人( 2 0 0 4 ) 在一项基于p 3 0 0 的测谎和反测谎的研究中发现,p 3 0 0 会受到时间间隔和心理反 测谎的影响1 2 川。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在e r p 测谎的商业使用上,f a r w e l l 等基于自己的研究( f a r w e l l & d o n c h i n , 1 9 9 1 ) 和专利,即名为“脑指纹”的e r p 测谎技术,在商业中迅速发展和应用其 技术,在其发表的多项研究中称其已经达到1 0 0 的准确率2 4 1 。尽管有研究对其 准确性提出了质疑【2 5 1 ,但是还很少有其他研究者对其进行验证。 1 2 2 测谎的f m r i 研究 2 0 0 1 年s p e n c e 发表了第一篇用f m r j 测谎的研究7 1 ,其后就不断出现了该类研 究。这些研究具体考察了说谎激活的脑部区域并对这些脑区激活的意义进行了阐 述,如a c c 在说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对意识到的冲突进行监控【2 6 1 。f m r i 研究测 谎采用的方式包括卡片c i t 范式【”1 ,“自我信息”范式,以及“伪装失忆 范式 等,尽管范式不同,但是得出的脑部激活却有相似之处,在2 0 0 8 年的f m r i 测谎 文献元分析渊和综述中【2 9 1 ,都表明说谎和大脑的心理负荷相关的高级脑区前额 皮层有关,这也说明与诚实相比,说谎要更困难( 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 。从f m r i 测谎的准确率来看,在7 8 3 0 】至9 3 p 1 】之间,尽管l a n g l e b e n 矛l l k o z e l 都已经申请 了f m 融测谎的专利并开始些商业应用,但是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证 实。 此外,近红外线,t m s 和m e g 等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也被用于测谎,但是得 出的结果和解释却各不相同【3 2 m 】。 1 3 测谎的基本问题范式的发展 1 2 1 相关一无关问题检测( r i ) 相关一无关问题检测是传统测谎模式中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测试模式。 所谓相关问题是指涉及所调查案件的明确的问题,比如,“你在星期二盗窃了银 行卡吗? ”无关问题则是与调查案件不相干的控制问题,比如,“今天是星期二 吗? 。当个体在相关问题上的生理反应强于无关问题的生理反应时,就可能被 认定在说谎。虽然这种技术从科学的严密性上看还有一定不足【3 5 1 ,但它还是在犯 罪调查以及一些保密性行业雇员安全性测试中不断运用。这种相关一无关测试的 原理是,和没有说谎的无关问题相比,在相关问题上说谎的犯罪者会在相关问题 上表现出更大的生理反应。 1 2 2 控制问题检测( o o t ) 控制问题测试( c o n t r o lq u e s t i o nt e s t ) 或比较问题测试( c o m p a r i s o nq u e s t i o n 4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t e s t ) 是在生理多导仪测谎中应用最广泛的问题技术,在这种范式中巧妙的运用 了一种控制问题,即不说谎的受测者也会产生生理反应的问题。例如:“你是否 曾经在你的生活中说谎? 或者“你是否曾经违反过交通规则? ”这类所谓可能 说谎问题( p r o b a b l el y i n gq u e s t i o n ) 。这种问题被认为能像相关问题一样激起受测 者对诚实或说谎的关注。事件无关的诚实的受测者对这些比较问题的关注程度可 能高于那些相关问题,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诚实回答时不伴随太多的焦虑, 而对这些他们可能的确有过的“不良”行为问题回答时伴随焦虑。而那些真正与 调查事件有关的受测者在对相关问题上有更强的关注,以至产生更强的生理反 应。在控制问题测试中,一个犯罪者在相关问题和比较问题上都说谎,而一个无 辜者只在比较问题上说谎,在相关问题上不说谎。控制问题测试的原理是,无辜 者会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小于比较问题的生理反应,而犯罪者则会在相关问题上表 现出大于比较问题的生理反应【3 酬。 1 2 3 犯罪知识检测( g k t ) 犯罪知识测试( g u i l t yk n o w l e d g et e s t ) ,简称g k t ,又称隐瞒信息测试 ( c o n c e a l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s t ) ,是l y k k e n 引入的一种替代c q t 的测谎测试模式p 7 j 并在后来被认为是理论基础和应用更为科学的问题范式,包含了被认为只有调查 者和当事人知道的有关调查事件细节的问题。一般g k t 测试中,测试问题都以 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比如,在一个入室偷窃案件的调查中,测试问题可能是: “小偷进入房间的位置在哪里? 它在:( 1 ) 前门? ( 2 ) 厨房门? ( 3 ) 窗户? ( 4 ) 5 e t 台? 其中只有一个信息是符合犯罪细节的【3 8 1 。如果一个否认所有选项的受测 者在准确描述事件的关键信息上表现出最强的生理反应,那么这个受测者将可能 被认定在说谎。由于这种测试形式要求测谎员知道那些特定事件的细节信息,它 不能用于一些保密性较高的安全行业测试中,也不能应用于测试者不清楚具体犯 罪细节的情景中。根据以往g k t 研究的不同特点,可将g k t 研究大致分成四种 研究范式:卡片测试【3 9 1 、模拟犯罪测试、个人真实信息测试和现场研究范式。前 三种为实验室实验研究范式,后者为现场研究范式,其中卡片测试和模拟犯罪测 试广泛运用于测谎研究中。 g k t 模式旨在测试受测者是否知道犯罪信息,如果知道则很可能是犯罪者。 因此,g k t 模式要求进行测谎的关键性犯罪信息不能有泄露,即要求在所有参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加测试的受测者中,必须只有犯罪者知道正确的犯罪信息。所测的犯罪信息一旦 为其它犯罪嫌疑人所知道时,该犯罪信息则不能够被作为g k t 模式测谎内容。 然而在现实的情景中尤其现在的信息社会,犯罪信息很可能会泄露,无辜的犯罪 嫌疑人并非对犯罪知识一无所知。显然,对犯罪信息保密的高要求影响了g i l t 模式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因此,g k t 模式是否能保护无辜又知情的嫌疑人, 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 2 4 对g k t 的改进 ( 1 ) g a t 模式 由于g k t 模式无法有效保护知情无辜者的缺陷,b r a d l e y 等早在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就提出改进的g a t 模式( g u i l t ya c t i o nt e s t ) 。这种模式只是在g i l t 模式 的基础上稍做改动,将原来只涉及犯罪知识的静态询问方式改为涉及行为的动态 询问方式。回答方式与g k t 相同,标准情况下用“不是”进行回答。 在b r a d l e y 等1 9 9 6 年的实验中,这种方式已经显示出比标准g k t 模式更好 的保护知情无辜者的效果,该研究要求被试以重复和沉默的方式进行回答,g a t 模式对无辜知情者的判定准确率达7 0 ,以“不是”的方式进行回答,准确 率为5 0 ,均高于对应的g k t 判定准确率1 4 0 1 。 但g a t 模式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其问题设计及回答方式上都未能很好地摆 脱g k t 模式的缺陷,使得总体判定准确性并不高,应用价值不大,这也是这种 改进方式没有得到广大研究者认可和推广的重要原因。 ( 2 ) g m t 模式 g m t 模式( g u i l t ym o v e m e n tt e s t ) ,吸收了g a t 、g k t 的优势,在问题设计 和回答方式上作了大的改进,目的是要使该模式既保留g k t 模式对犯罪者判定 有效性的优点,又增强对知情无辜者的保护,使得对各种角色嫌疑人都能达到较 有效的判定。但是目前该模式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虽然测谎的问题范式已经有了诸多的发展,尤其是c q t 和g k t 已经应用于 一些现场实验和e r p , t w i r l 的实验,并得出了较好的探测率。但是正如测谎一直 以来面临的尴尬一样,测谎在很多领域要求的探测率接近于1 0 0 ,并要求无假 阳性率。这是目自 所有研究技术和问题范式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此外以上所有已 有的测谎技术和范式都要求被试对犯罪细节记忆清晰并且有深刻的情绪体验,这 6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在很多情境下是不切实际的。首先,犯罪者的智商,个性特征和社会态度对犯罪 者对犯罪信息的记忆强度,犯罪的态度和情绪唤醒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而犯罪者 自身具备的反测谎知识可能会使测谎的准确率降低。为此,作者认为可以从间接 测量的角度,考察个体对犯罪相关信息的内隐情绪与态度。 2 隐瞒信息间接测试的研究进展 隐瞒信息的间接测试是指通过个体无意识的,或难以意识到的间接的探测范 式来探测被试是否具有隐瞒信息的范式,这种范式不同于已有的外显的意识性的 测试,能有效的避免个体有意识的干扰。如已有的g k t 询问时问的问题是“你 偷的是汽车银行卡钻石吗? 这种范式容易受到个体意识控制的影响,而间接 测试则是通过刺激呈现或者任务要求控制被试的意识控制水平,测试被试是否隐 瞒了相关的认知信息,如要求被试判断刺激呈现的位置,或者通过阂下呈现刺激 等方式。这种测试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其在测谎应用中相对于直接测试的优点,尤 其是应对反测谎方面的优势。目前已有研究的主要方面是i a t 变式在测谎中的应 用,阈下启动范式的应用,基于注意定向内隐测试研究和基于p 3 0 0 的改进范式 在占 号手o 2 1 基于反应时的ia t ( 内隐联想测验) 变式在测谎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 i m p l i c i ta s s o c i a t i o nt e s t ,简称i a t ) 是g r e e n w a l d 等于1 9 9 8 年提 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4 1 1 ,通过在计算机上呈现一系列的刺激, 要求被试尽快的根据左右两侧的标签对刺激做出分类反应。目前,研究者已经开 始尝试间接的反应时测谎范式,其中主要是基于i a t 的测试。 2 1 1 限时拮抗反应探测范式( t a r a :t i m e d a n t a g o n i s t i cr e s p o n s e a l e 也i o m e t e r ) t a r a 范式是g r e g g 基于i a t 的对认知信息间接测试范式的一大发展【4 2 1 。和 一般的i a t 呈现词或图片不同,t a r a 呈现陈述句子,包括控制陈述( c o n t r o l s t a t e m e n t s ) 和靶陈述( t a r g e ts t a t e m e n t s ) 。所谓控制陈述,指的是对于一个无关 主题的一些陈述,这些陈述也有正误之分,靶陈述则是关于回答者的相关陈述。 因此,t a r a 刺激的分类是逻辑性的,即按照陈述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进行分类。 例如真实的陈述按左键,错误的陈述按右键。这样的分类任务包含5 个b l o c k , 类似于i a t ,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b l o c k 进行反向反应。t a r a 的一大特点就是 当个体对信息进行诚实反应时,要进行的是两种兼容的反应,而当个体进行欺骗反 7 文献综述 种快速呈现和快速反应的条件下,通过 对比兼容反应和不兼容反应的反应时,发现反应时会长于兼容反应的反应就是欺 骗反应,即当虚假的陈述要和真实的控制陈述分为一类时,个体的反应时会变长。 2 1 2 自传体内隐联想测试( a i a t :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il a t ) 范式 自传体内隐联想测试( a l a t ) 范式是对t a r a 的改进,即基于自传体记忆 中的信息的探测【4 3 】。结合一般自传体信息和罪疚相关信息来区分行为端正和有不 良行为( 如吸毒、酒后驾车等) 的个体。该研究通过6 个实验,对包括扑克牌、 模拟犯罪、吸毒、自传体记忆的个人经历、酒后驾车和真正的犯罪等隐瞒信息进 行探测,证实了这种测试范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例如对扑克牌的探测,首先让 被试选取一张牌如方块4 ,随后在i a t 测试中要求被试隐瞒自己抽取的牌。整个 a l a t 分为5 个b l o c k ( 见表1 ) :b l o c k l 要求被试对一些无关陈述进行分类,即 判断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例如“我正在爬山”,是错误的陈述,则按“l ”键; b l o c k 2 则是按照方块4 ( 犯罪) 和梅花7 ( 无辜) 来分类,即涉及拿了方块4 的 陈述按“a ”,与梅花7 相关的按“l ”,如出现“我翻开了方块4 的陈述,则按 “a ”:b l o c k 3 则是前两个b l o c k 的结合,即正确的陈述或者犯罪的陈述都按 “a ”,错误的陈述或者无辜的陈述( 与梅花7 相关) 都按“l ”;b l o c k 4 是b l o c k 2 的反向练习,即对犯罪相关的陈述按“l ”,对无辜的陈述按“a ”,b l o c k 5 则是 b l o c k l 和b l o c k 4 的结合,即正确的陈述或者无辜的陈述都按“a ”,错误的陈 述或者犯罪的陈述( 与梅花7 相关) 都按“l ”。这样当犯罪者将真实的陈述和犯 罪的陈述分在一类时( b l o c k 3 ) ,反应时比将真实的陈述和无辜陈述分在一起 ( b l o c k5 ) 时更快。 然而,a i a t 也受到了反驳。v e r s c h u e r e 通过三个实验证实了a l a t 在应对反 测谎方面的脆弱性。实验一通过给以被试a l a t 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如何能证明自 己是无辜者的相关信息,结果反测谎的指导语降低了探测的准确率,实验二选取 的被试是有a l a t 或者其他内隐态度相关i a t 测试经验的被试,结果表明有a i a t 经验者的探测准确率显著下降,即使是那些没有a l a t 测试经验的人也可以应用 反测谎,实验三考察了最短反应时限制是否会使被试难以应用反测谎,结果表明 这种措施也难以减少反测谎带来的影响。因此v e r s c h u e r e 认为a l a t 与其他测谎 范式一样容易受到反测谎的影响而降低探测准确率 4 4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但是,a i a t 之所以会受到反测谎的影响,是因为其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反应 时测谎的影响,即仍然是相对的直接测试而非间接测试,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 步考察采用间接的i a t 应用于犯罪信息的测试的可行性。 2 2 复杂试验测试c t p ( c o m p le t rialp r o t o c o1 ) 及相关研究 为了提高对e r p 测谎应对反测谎的能力,r o s e n f e l d 等人对已有的测谎研究进 行了范式上的创新,提出y - - 种c t p ( c o m p l e xt r i a lp r o t o c 0 1 ) 范式并取得较好的探 测率【4 5 j 。已有的基于g k t 的p 3 0 0 的测谎范式都是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的刺激:靶 刺激( t a r g e t ,即要求被试反应“是”的刺激) ,探测刺激( p r o b e ,即犯罪相关 信息) 和无关刺激( i r r e l e v a n t ,其他无关的信息) ,要求被试对刺激进行反应, 然后对比三种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p 3 0 0 差异,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易受到 反测谎的影响,即当指导语要求被试有意加大靶刺激或无关刺激的意义性时,刺 激f n j p 3 0 0 的差异缩小,从而降低了探测准确率。 而c t p 范式则是采用先后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刺激的范式( 见图1 ) 。即先呈现 一个白色词作为刺激1 ( 犯罪相关刺激或无关刺激) 3 0 0 m s ,让被试尽快反应表 示是否看见了刺激,在一段i s i 后,再呈现不同颜色的刺激2 ( 也为犯罪相关刺激 或无关刺激) ,要求被试按键进行颜色判断,如绿色为一类,按1 ,红色、蓝色、 黄色和紫色为另一类,按“2 ”键。在这个过程中,刺激1 的反应时可以用来探测 被试的反测谎,刺激2 巧妙的记录了相关刺激和无关刺激诱发的p 3 0 0 ,也可以进 行比较分析得出鉴别结果,只是这样的呈现方式限制了个体运用反测谎方式。已 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 t p 的e r p 测试不仅能较好应对反测谎,而且对犯罪的延时探 测准确率也比较高【4 6 1 ,可以预期该范式在未来的测谎研究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2 3 阈下启动范式中的测谎e r p 研究 由于刺激的快速呈现抑制了被试的策略性反应,因此阈下启动范式对于反测 谎的应对也有重要的启发。已经有研究开始进行阈下启动范式中测谎的e r p 研 究f 4 1 7 1 。该研究通过操纵4 种刺激呈现条件:阈下熟悉的名字启动阈上熟悉的名 字;阈下不熟悉的名字启动阂上熟悉的名字;阂下熟悉的名字启动阈上不熟 悉的名字;阂下不熟悉的名字启动阈上不熟悉的名字,并操纵了说话反应。主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种刺激启动条件并对该名字说谎时,对e r p 成分有 9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调制作用。该研究为未来的隐瞒信息启动范式提供了一种框架,也证明了欺骗在 e r p 测试中对e r p 成分的影响,这对测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4 基于定向反应的隐瞒信息内隐注意探测 2 0 0 9 年g a n i s 和p a t n a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导购实战训练绝对成交吴飞彤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力罗缎面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 2024至2030年中国分布移动式切割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防滑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豪华型易拉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耐温耐碱消泡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塑胶五金制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总复习系列之集合
- 大学三年专科专升本规划计划书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企业工商过户合同模板
- 雨污水管合同模板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地区光明电力服务公司第二批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职业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赛初赛理论知识考试及答案
- 2024山东高速集团限公司招聘36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4T 3730-2020 耕地损毁程度鉴定技术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二下 劳动项目一 洗头 课件
-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