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治理与集团绩效关系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摘要 摘要 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支柱。企业集团治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 能成功的改革企业体制。从现在企业集团的治理情况来看,存在较多问题,如董 事会制度不健全、国有股一股独大、监事会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党政 不清双向领导等,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会严重制约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 业集团的治理问题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对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集团治理机 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到位,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在简单的定性研究和个案分 析的层次上,没有针对集团以及内部企业综合治理的完整案例,缺乏系统性。同 时还缺乏不同治理机制的实证检验。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集团化不断的深 入,企业集团自身的复杂性而带来的治理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因此,集团治理不 仅仅要研究集团内部单个企业的权力配置问题, 同时还要研究企业集团的成员企 业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本文基于历史和制度的视角,以公司治理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持,采取实证研 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企业 集团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实证研究综合检验企业集团治理 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企业集团的治理的优化提出建议。着重探讨企业集团治理 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调研和实证分析企业集团治理的有效性,一方 面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为集团改进治理模式, 强化风险管理, 优化投融资行为、提高效益提供依据。 本文以 170 家在沪深两市 a 股整体上市的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并以 170 家 在沪深两市 a 股上市的非集团公司作为参照对象,2007 年-2009 年三年共 1020 个样本对集团治理对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分析了对绩效有影响的主要因 素。 研究结果表明: 当企业有集团背景时, 即直接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为集团时, 能有效促进集团绩效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不利于提高集团发 展能力和价值; 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均对集团绩效及发展能力没有显著影 响,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兼任情况也对集团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摘要 ii 例与集团的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 系; 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发展 能力有显著正方向的影响;控制权与所有权的两权分离程度与集团价值负相关, 与盈利能力正相关。最后,针对实证检验结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集团;治理;绩效 abstract iii abstract abstract enterprise groups in chinas econom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urrently, the number of groups has increased quickly. and the affiliation of groups are more and more. as the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governance of enterprise groups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chinas enterprise reform which aim to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s of groups governance, such as the board mechanism isnt perfect, state-owned shares are too much, board of supervisors cant do their affect and so on. the problem of group government will do harm of group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of group has become a hot problem.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groups is still at an elementary stage.the research of the enterprise groups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s not enough,which mainly study in normative,and lack of empirical study. actually,the group governance is not same as a single enterprise,which must study the affiliation of groups and the balance among them.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systemic methods to study groups governance,and combin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study methods,mainly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d reasons of the groups governance.an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o test the key factor of governance which affect groups performance. on this basis,we take some suggestions which through improve the groups governance to increase groups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take 170s whole group listings company and other 170s not whole group listings company in shanghai and shen zhen stock exchange as research sample,and total 1020 samples to examin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a company has business background that can improve performance,in other words, the companys direct or practical controller is group, its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when the groups practical controller is nationalized will be do harm to improve groups performance and values; the scal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has no direct affects to groups performance and values,and the pluralism of ceo and chairman as the same; the shareholdingratio abstract iv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groups value, but it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groups earning power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total of the shareholdingratio of the second to the tenth shareholder is positive to groups earning power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degree of separ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rights and ownership is negative to groups value, but positive to groups earning power.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key words: group; governance; performanc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和论文电子版, 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发表学位论文;授 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提供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企业集团是随着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而一并出现的, 首先在英美等市场经济发 达的国家中形成和发展,其被认为是与“市场失效”相关的。20 世纪 70 年代以 后,企业集团在日本、南韩和台湾等亚洲国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当地的经 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 世纪九十年代,在新兴市场的国家中,企业 集团也开始形成和发展。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都得以良好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有 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在逐步实现从农 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企业体制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不 断变革,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出现了大量的企业集团,其中,很大部分是国有企 业集团。 这些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向工业化的转变进 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我国现 代企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集团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取得了很大发展。企业集团家数不断增加, 集团控制力不断加强。截止 2008 年底,企业集团共计 2971 家,比 2000 年增加 了 317 家;拥有成员企业 33135 家,比 2000 年增加了 8525 家,平均每家集团控 制 11.15 家成员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较高,2005 年之 前占 50%以上,之后几年有所下降,但也超过了 40%。企业集团经营规模逐年 扩大,2008 年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超过 4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加了 30 万亿元, 增加了 2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占比超过了 85%。各主要盈利指 标自 2000 年以来, 呈稳步上升态势。 2007 年利润总额达 1.9 万亿元, 相对于 2000 年增加了 548%。但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利润指标均呈下滑趋势,利润总 额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了 4229 万元,下降幅度达 22.5%。销售利润率也比 上年降低了 2.7%。 企业集团竞争力不断加强, 2009 年度中国内地企业有 38 户入 第一章 绪论 2 选世界 500 强,比上年增加了 8 户,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名列第九,成 为首家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前十名的中国企业 。 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的重要支柱。因此,企业集团治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成 功的改革企业体制。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研 究主要是以上市公司为主,而缺乏对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随着企业集团化的发 展,集团内部的治理问题将更凸显,其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权力配置,而且是集 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利益平衡问题。所以,公司治理不仅仅是单个 企业的治理,而且是整个集团的治理,公司治理亟需实现从“单体法人企业治 理”到“集团治理”的转变 。 二、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对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集团治理机 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到位,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在简单的定性研究和个案分 析的层次上,没有针对集团以及内部企业综合治理的完整案例,缺乏系统性。同 时还缺乏不同治理机制的实证检验。 没有对集团所有成员企业治理与绩效关系的 实证研究,没有对集团控制、国有控股与公司治理的综合视角研究上市公司绩效 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历史和制度的视角,以公司治理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持,采 取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 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实证研究综合检验企业 集团治理对绩效的影响,对企业集团的治理的优化提出建议。本研究将会进一步 丰富和完善我国的企业集团治理的相关研究,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集团治理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大量调研和实证分析企 业集团治理的有效性,为集团改进治理模式,强化风险管理,优化投融资行为、 提高效益提供依据。 本文内容包括对企业集团治理现有成功模式的归纳, 对集团内不同企业不同 治理模式有效性的检验,以及所有上市公司集团控制、政府控股与公司治理有效 马研.中国企业抢滩“500 强”内地企业今年净增 8 家.人民日报,2009 年 07 月 10 日。 汪建康.基于子公司主导行为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治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7。 第一章 绪论 3 性的研究,以期能够通过调研、个案研究、多种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力求理论 与实证量化分析有机结合,得出对企业集团治理有效合理的方案,为制度设计提 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企业集团治理研究具有代表性、迫切性、超前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第二节 论文的分析路径与结构 一、论文分析路径 图 1.1 论文分析路径 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 集团治理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 集团的研 究 关于企业 集团绩效 的研究 企业集团治理对绩效的影 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假设 研究结论、展望 实证检验 我 国 企 业 集 团 治 理 现 状 我国 企业 集团 发展 现状 第一章 绪论 4 二、论文结构 本文基于历史和制度的视角,以公司治理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持,采取实证研 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企业 集团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实证研究综合检验企业集团治理 对绩效的影响,对企业集团治理的优化提出建议。 本文共分六章,基本内容如下: 本文的基本框架如下:文献与背景分析核心概念理论提炼集团制度、治 理问题透析理论体系与模型构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资料收集、实证研 究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一章为绪论。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集团治理与公司绩效 的关系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对与集团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对关 于集团治理与绩效方面的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第三章主要是集团治理相关的制度背景分析, 分析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和 集团治理的衍化历程,结合中国企业集团的制度背景,分析我国集团治理现状。 第四章主要是相关假说的提出。 通过相关理论诠释和之前学者研究成果的总 结,提出相关假说,为下一章的实证检验进一步打下基础。 第五章为企业集团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展 开实证分析,实证检验集团治理对绩效的影响。 第六章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阐述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同时总结 本文研究不完善之处,提出企业集团治理与绩效关系的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三节 论文研究创新点 本文重点和创新在于,通过手工资料收集,统计了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及治 理情况,对集团的内部治理情况有了初步的定量认识;同时,通过对集团的治理 与绩效关系之间的实证性检验,得出集团治理体制中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提 高企业集团治理水平提供依据。以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证量化分析有机结合,得 出对企业集团治理有效合理的方案,为制度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较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团 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集团治理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方面。 第一节 企业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 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利和米 恩斯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自此以后,大量学者对公司治理从各种角度进 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与集团治理相关的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交易 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产 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拥有公司的所有权,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经理 人是代理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对委托人即股东负责。股东(委托人) 和经理人(代理人)双方的经济利益不完全趋向于一致,对公司的相关信息了解 的也不对称。经理人(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其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 理,对信息了解也比股东更充分,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行为很可能会 与股东(委托者)的利益不一致,甚至于做出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侵害公司和股 东利益的行为。委托代理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股东(委托人)与经理 人(代理人)之间的这种矛盾,研究股东(委托人)如何监督制衡经理人(代理 人),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经理人(代理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 目标去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避免滥用经营权而损害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目的于此相一致,也即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和 约束公司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行为,督促其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 二、交易成本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hcoase)于 1937 年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科斯 认为,交易成本是谈判和契约行为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获取确切市场信息所必须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6 支付的费用。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谈判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违约成本以及 信息搜集成本。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 “市场中的交易和运行是 需要支付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由某个权威来配置资源,就能节约某些 市场交易成本”。这实质上是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诠释。 此外,科斯也解释了企业一体化的问题。科斯认为,当两个或更多企业组织 的交易由一个企业来组织时,就出现了一体化。企业一体化就是市场交易内部化 的过程。 企业间合并是否能成功取决于所增加的组织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 比较,当增加的组织费用要小于节约的交易费用时,企业之间的合并是有效的, 反之,则是无效的。 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1987)在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决 定交易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区分和归纳。 他认为, 决定交易成本的要素主要有两组: 第一组是“交易要素”,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和某些 技术特征, 如一些资产的专用性, 交易的频率等; 第二组决定因素是 “人的要素” , 包括有限理性和投机主义。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 通过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 可以产生相对丰富的信息流, 降低获取信息的费用、议价费用等交易成本,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 绩效。 三、资源基础理论 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1984)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论”,其基本思想 是,企业具有各种不同的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原材料资源 等,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企业是这些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 配置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的行为。 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 即具有异质性, 这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差异,即这些独特的异质资源会给企业产生经济租 金,是企业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竞争优势和经济租金的优势必然会导 致其他企业会设法模仿这些特殊资源,但是当因果关系模糊时或者环境变化时, 劣势企业无法直接观察到优势企业的优势所在, 不能直接判明模仿对象因而不 能模仿,或者是模仿行为的成本要高于因此获得的收益,这些都导致了其他企业 无法有效模仿优势企业的特殊资源,使得其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从而为企 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7 第二节 关于集团治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从目前学者对企业集团治理和绩效关系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于企业集团的相关特征、制度和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对集团治 理与绩效的实证性研究。本部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综述。 一、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对企业集团经济和财务方面的研究,现有文献(khanna,2000;yafeh,2003 做了一定的综述)大部分集中在集团两大特征的蕴涵上,关注最多的是多样化经 营集团、集团特征的关系和股份公司财务问题。其次是在 shleifer and vishny (1997)法人治理调查和后来 llsv 等人的研究企业集团的方法基础上的研究, 特别是金字塔结构,作为控股股东和少数股东的利益冲突研究的一部分;后者研 究的是常说的“隧道挖掘”。其他的企业集团的经济研究强调“寻租”、企业集 团与政府关系,小部分研究力图解释集团和垄断力量及不完全竞争的关系。 关于企业集团的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转轨经济制度不完善的替代, 企业集团是 一个联合体, 在战略选择上能够统一行动,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caves and uekusa, 1976; chang and choi, 1988; khanna and palepu, 1997, 2000; wright et al., 2005)。 chang and hong (2000) 和 guilln (2000) 检验了企业集团的资源观, 他们认为企 业集团通过多元化能使成员企业提高价值。 近来的演化观认为企业集团是多样化 形式和组织结构不断演化的结果(kim et al., 2004;kock and guilln, 2001)。 fauver et al (2003)发现多样化经营折扣是高收入国家的特征,这些国家 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制度,相对在低收入国家中,多样化经营没有市场折 扣,有时甚至是溢价。fauver et al(2003)和 claesseas et al(2003)两人都指出多 样化经营企业,并不明确是公司法人集团,但有一些迹象表明他们的发现同样适 用于集团公司。 campbell 和 keys(2003)指出集团公司的获利能力是较低的,但其销售量在 增长,他们把这一发现归结于公司治理环境不完善,同时认为人员的调整与收益 低没有紧密的关系。shin 和 park(2003)声明尽管增长机会是有限的,但朝鲜的集 团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 关于过度投资的相关研究, 典型的是通过负债来筹资 (经 常是政府的资助)。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8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企业集团研究不少,蓝海林(2004,p47)把国内研究综述归类为: 企业集团组建和形成动因、企业集团内部运作经营管理、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和母 子管理体制模式、政府的作用及与企业集团的关系、企业集团战略等。近几年来 的专著主要集中于研究企业集团财务运行、控制(纳鹏杰,2000;胡逢才,2004; 王月欣,2004),集团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和治理等(梁美健,2004;席酉民, 2002;柯荣浦,2004;张延波,2004 等)。吕源、姚俊、蓝海林(2005)回顾 了在企业集团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三种理论框架,即经济学(以制度经济学和资 源理论为主)、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这些理论从外部市场失效或者市场机制不 完全、 集团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并以较低的交易费用使成员企业获得产品或 者要素资源、社会关系、传统以及社会规范对组织行为和结构的影响、国家和政 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等角度出发, 对企业集团的起因、 角色和组织形式做出解释。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学者对企业集团的制度、特征、绩效等多方面进行了研 究,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和不完善之处。首先是对于企业集团的特征未能有一个 明确的、统一的概括。其次,现有的关于集团的研究大多数是规范性的和理论化 的,缺乏对企业集团相关的实证检验分析。 二、集团治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企业集团是多样化形式和组织结构不断演化的结果(kim et al.,2004),是 在战略选择上能够统一行动,降低交易成本的联合体(wright et al.,2005)。 金字塔结构是集团最重要的特征,它和内部资本市场密切关联,使控制权和 现金流权严重分离,导致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公司的财务及治理问题(fan et al.,2005;almeida and wolfenzon,2006)。 keister(1998)发现企业集团提升了公司业绩和生产效率。集团治理与绩效 的关系主要集中于集团利益掏空和支持上, 集团附属企业经理寻租可能导致资源 分配的投资低效率(rajan et al.,2000)、过度投资(stein,2001)、削弱公司 治理有效性(joh,2003),从而损害公司价值(ferris et al.,2003)。通过内部 市场进行关联交易,控股股东可以有效躲避监管,从而更便于其“掏空”,加剧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9 代理成本(betrand et al.2002),企业集团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侵占中小投资者利 益的工具(la porta et al.,2003)。friedman et al.(2003)发现掏空和支持行为 同时存在。cheung et al.,(2006)发现香港企业的关联交易掏空行为。 lu and yao(2006)发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附属企业绩效较高,但如果多样 化程度较高则会导致价值的降低。附属于集团能够增强负债能力(manos et al.,2007),缓解融资约束(shin and park,2003;gopalan et al.,2007);降低代 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chakrabarti et al.,2007)。yu et al.(2008)发现集团附 属国有企业价值较高。gao and kling(2008)发现中国附属集团公司遭受更严重 的掏空。 michael et al.(2009)发现附属集团企业价值较高,但随着外部治理环境的 改善,效应在降低。cole et al.,(2009)认为改善大集团控制下的国企企业激励 和股权转让机制能够有效改善治理绩效。singh and gaur(2009)研究发现是否 附属集团、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共同影响公司价值。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内关于集团治理的研究开始增多,但较多为案例研究和定性研究, 如杨瑞龙、郑志(2001)分析了许继集团优良业绩的治理基础。任佩瑜等(2005) 基于水电集团案例提出的混合公司治理模式。邵学峰(2007)认为培育欠发达地 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实 现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徐传谌等(2008)构建了 9 种指标衡量大型国有集团 治理效率。邵学峰、张东明(2008)通过综述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文献,对大型 国有企业集团治理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徐传谌、杨圣奎(2009)认为目前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尚待完善, 应从改善治理机制与治理 条件入手。纳超洪和纳鹏杰(2009)发现附属集团能增强债务,提高公司价值, 但不同财务行为效率不同。汤谷良等(2009)基于华润集团案例的集团管控。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简单评述 本文对于国内外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阐述。 国外在这方面的 研究较早,理论也较为成熟,特别是其概念及思想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化。 相比较而言,国内对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进行的是介 绍性工作(李晓娣,2005;徐传谌、杨圣奎;2009),在以下方面尚待改进。 第二章 集团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0 首先,理论研究须进一步深化。对企业集团治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 不到位,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在简单的定性研究和个案分析的层次上,没有针对集 团以及内部企业综合治理的完整案例,缺乏系统性;至今没有对西部尤其是云南 企业集团治理的研究。 其次,缺乏不同治理机制的实证检验。没有对集团所有成员企业治理与绩效 关系的实证研究,没有对集团控制、国有控股与公司治理的综合视角研究上市公 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再次,从政策设计和研制方面来看,政策措施的提出往往停留在定性分析层 面,缺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相关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在不同行业企业 集团中将会起到的作用机理不清楚, 这将大大制约相关部门对企业集团治理的政 策创新。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11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第一节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通过产权关系或契约联结,在产品、技 术、原材料、人员等方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个法人的经 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在经济上实行统一管控,但企业集团不是法人,集团内的母 子公司在法律上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换而言之,企业集团是多个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经济体的联合。 我国的企业集团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的初期阶段。按照姚俊、吕源和蓝海林(2005)对我国企业集团的研究, 根据我国政府对企业集团发展历程中发布和实施重要相关法规和措施的时间, 我 国企业集团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横向经济联合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 高企业效益,中国政府尝试改变企业作为计划经济产物、附属于行政的状况,扩 大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横向联合。从 1979 年开始,中国政 府积极推进工业改组、企业联合的试点工作。同时,发布多项关于推动经济联合 的规定,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体联合,如 1980 年 7 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经济联 合的暂行规定、1984 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若干问题的 规定等。在政策和相关制度的支持鼓励下,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建立在自发、 自愿基础上的联营公司。这种经济联合体在本质上是由企业自身的利益推动的, 经济联合体内部的成员企业都有自由选择权,这就导致了联合体内部的不稳定 性。 第二阶段:企业集团的组建阶段。1987 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组建企业 集团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这标志着 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文件明确规定了企业集团的定 义、组建原则及管理等,是第一次对企业集团相关问题的明确规定。之后,政府 部门又颁布了其他与企业集团组建相关的政策法规, 明确了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 (1989),并进一步提出了要“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集团” (1990)。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12 在相关法规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企业间联合组建 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成员在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出现了生产、技术和经营上的联 合。 第三阶段: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1991 年之后,是中国企业集团快速形成 和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大批重要的政策法规,表明我国的企业集 团组建和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阶段(唐文雄等,2000)。1991 年 12 月, 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确定了 57 家试 点企业集团和相关的扶持政策。试点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企业集团的发展起到很 好的示范作用。之后,国务院等相关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企业集团发展的法 规和文件,例如 1993 年 11 月颁布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等相关文件。这些相关法规和文件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基 础,全国大量组建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快速发展。 第二节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国企业集团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从 2000 年 至 2008 年的我国企业集团的各主要经营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 3.1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现状 年份 经济指标 200820072006200520042003 2002 2001 1.企业集团规模发展状况(家) 297129262856284527642691 2627 271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1293 1315 1364 1446 1546 1617 1684 1786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 43.5%44.9%47.8% 50.8% 55.9% 60.1% 64.1% 65.9% 2.企业集团拥有成员企业 33135 32027 30806 30324 29251 28372 27058 27293 平均每个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 11.15 10.95 10.79 10.70 10.60 10.50 10.30 10.00 3.期末资产总计(亿元) 411313 343546 271215 230763 194721 170170 142538 128045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357525 296920 235193 198046 172248 153543 131164 11919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 86.9%86.4%86.7% 85.8% 88.5% 90.2% 92.0% 93.1% 4.期末资产总计过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家数65 60 46 37 30 19 9 5.营业收入(亿元) 271871 232569 189638 155509 126387 100095 77120 6562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213069 181268 149654 123760 103651 84852 67086 58055 数据来源:中国大企业集团统计年鉴 2008。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1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 78.4%77.9%78.9% 79.6% 82.0% 84.8% 87.0% 88.5% 6.出口销售总额(亿元) 17934 17074 14742 11798 9988 7538 6286 5404 7.利润总额(亿元) 14583 18812 13076 10391 8296 5549 4179 321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11382 15492 10938 8769 7043 4680 3599 278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 78.0%82.4%83.6% 84.4% 84.9% 84.3% 86.1% 86.7% 8.期末净资产(亿元) 146687 129553 102942 88559 75806 67383 59947 5363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126299 112024 89635 77178 67282 60127 55055 497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 86.1%86.5%87.1% 87.1% 88.8% 89.2% 91.8% 92.7% 9.净资产收益率 7.4%10.6%9.4%8.6%8.0%5.9% 5.7% 4.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6.6%10.0%8.9%8.0% 5.2% 10.销售利润率 5.4%8.1%6.9%6.7%6.6%5.5% 5.4% 4.9% 11.从业人员(万人) 328532393010283626712586 2518 2524 12.研究开发费用(亿元) 31912518205815071201905 807 669 13.研究开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重 9.6%1.1%1.1%1.0%1.0%0.9% 1.0% 1.0% 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家数不断增加,企业集团所控制的成员企业也越 来越多。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的企业集团共有 2971 家,相比 2000 年, 增加了 317 家; 企业集团控制的成员企业达 33135 家, 相比 2000 年, 增加了 8525 家,平均每个企业集团控制成员企业 11.15 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0 年为 65.3%,2008 年降到 43.5%,下降了 22%;集体 控股企业集团比重也呈下降趋势,2008 年有 317 家,占 10.7%,比上年降低了 0.7%;其他控股情况的企业集团占比逐渐增加,2008 年有 1361 家,占 45.8%, 比上年上升了 2.1%。 从 2000 年到 2008 年,企业集团的资产总额逐年增加,截止 2008 年底,企 业集团的各类资产总额超过了 40 万亿元大关,约有 41.1 亿元,比 2007 年底增 长了 19.7%, 比 2000 年增加了 30 万亿元, 增加了 284%; 户均资产总计达到 138.4 亿元,比 2007 年增加了 21.0 亿元。而且,年末资产过千亿元的企业集团也逐年 增加,2008 年达 65 家,比上年增加了 8 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占 比超过了 85%, 2000 年至 2003 年甚至超过了 90%, 但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 2008 年占比 86.9%,比 2000 年下降了 6.8%。 企业集团期末净资产逐年增加, 从2000年的4.4万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4.7 万亿元,增加了 2.3 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最高,2000 年高达 98.4%,之后逐年下降,但到 2008 年仍高达 86.1%。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 108%, 特别是 2007 年达 126%,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 第三章 企业集团治理制度背景分析 14 107%,实现了资本的保值增值。 2009 年, 中国内地有 38 家企业入选 2009 年度世界企业 500 强榜单, 比 2008 年增加了 8 家。在入选的 38 家企业中,有 28 家为企业集团,其中央企有 25 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名列排行榜的第 9 名,是首家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前 10 名的 中国企业。 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00 年营业收入为 5.3 万亿元,至 2008 年增 加到 27.2 万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幅度达 22.7%。 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集团也 逐年增加,到 2008 年有 47 家,比 2007 年增加了 10 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所占比重最大, 2000 年占比 89.2%, 之后逐年下降, 但到 2008 年仍占比高达 78.4%,年均占比高达 82.9%。 出口销售总额呈大幅上升趋势。2000 年仅为 0.45 万亿元,2008 年达 1.8 万 亿元,年均增幅达 18.8%,其中 2004 年增幅最高,达 32.5%。其中,批发业、 黑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排出口销售总额的前三 名 。 2000 年至 2007 年间,企业集团利润总额和各盈利指标都大幅增加。2000 年利润总额为 0.29 万亿元,2007 年,企业集团共实现利润总额达 1.9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43.9%,比 2000 年增加了 4 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 占比重最大,2007 年实现利润总额 1.5 万亿元,占比 82.4%,2000 年至 2007 年 间年均占比高达 83%。 2000 年至 2007 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发展。净资产收益率从 2000 年的 3.6%增加到 2007 年的 10.6%, 销售利润率也从 4.9%增加到 2007 年的 8.1%, 表明 2000 年至 2007 年,企业集团经营效益持续上升,呈良好发展态势。 1997 年至 2007 年,我国企业集团的利润总额一直保持正增长,2008 年,受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集团利润总额出现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背压式汽轮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聚苯醚合金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聚氨酯皮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聚乙烯薄膜内衬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耳用绷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老年步行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美容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与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网络连接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纤维胶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煤炭公司先进个人掘进机司机事迹材料
- 固体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 污水池内防腐施工方案
- 关于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 火警火灾处理标准流程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课件
- 土建、装饰、维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技术标范文
- 宫颈癌病历书写模板
- 芭蕾基训课程课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