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雅俗文学:冲突下的趋同——上海孤岛、沦陷区《万象》杂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雅俗文学:冲突下的趋同——上海孤岛、沦陷区《万象》杂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雅俗文学:冲突下的趋同——上海孤岛、沦陷区《万象》杂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雅俗文学:冲突下的趋同——上海孤岛、沦陷区《万象》杂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雅俗文学:冲突下的趋同——上海孤岛、沦陷区《万象》杂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万象杂志为研究对象,结合抗战时期特定的历史语境,通过研究 万象文本世界及其相关的文化市场万象的编辑方、作者方和读者群, 试图探求孤岛及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而未被发现的 重要地位和意义。 首先,是对万象编辑方的考察。通过第一章对万象前后两任编辑文 学观念、编辑立场及营销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到杂志的前任主编陈蝶衣 依靠读者市场,在日伪残酷的文化镇压政策下“慎重将事”地从事雅俗融合的文 学实践;另一方面,也能发现当年的左翼文学青年柯灵,同样借助“读者市场” 在战争境遇下特殊的“钻文网”功能,为保留五四新文学传统所做出的努力,当 然柯灵也无法规避市场对其文学理念、编辑方针的影响。正是在这一特殊历史境 况层面上,编辑、作者、读者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雅俗文学有了前所未 有的互融与互通。 其次,是对万象作家群的考察。在第二章中,通过考察万象的作家 群,我们发现其构成复杂:既有新文学作家,又有通俗文学作家;既有老一代著 名作家,又有文坛新秀。在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下,他们的文学立场、观念及趣 味发生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在域外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近世文化、精英 文化通俗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冲突中,形成多种层面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 了一种新的文学想象机制的诞生。 再其次,是对万象的文本的考察。在第三章中,通过对万象文本进 行分析,可以发现编辑、作家等将战争、文化市场等外界影响内化后,其生产的 文本在各种潜在的层面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特有的文化认同,而在这种 认同的同时,又萌生唤醒恢复了文学的多元形态追求。 本文的结语部分,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形成,不光有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学 理论及创作实践,同时还有植根民族土壤汲取大众文化养料的通俗文人的种种文 学努力;更为重要的是,4 0 年代的雅俗文人很好地利用了出版业的影响,打破 了以往期刊多数为同仁杂志的局限,为文学的雅俗共同生存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台和空间。在当今的中国文学期刊市场面临因雅俗界限的泾渭分明而产生的种种 危机的时候,重新发掘万象的内涵、形态与存在方式应该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意义。 关键词:雅俗文学冲突和趋同万象的编辑理念雅俗作家选择 多元文学形态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i 己a c t m y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i st h ej o u r n a l ,p a n o r a m a , a n dc o m b i n e dw i t hc e r t a i nh i s t o r i c d i s c o u r s ei nr e s i s t a n c ep e r i o dit r i c dt oa p p r o a c hs h a n g h a il i t e r a t u r e s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w h i c hw a ss p e c i a la n du n f o u n d e di nc h i n e s em o d e ml i t e m t u r eh i s t o r y ,w h e nt h i s p l a c ew a sr e g a r d e da sa n “i s o l a t e di s l a n d ”a n de n e m y - o c c u p i e da r e a , b yt h ew a yo f e x p l o r i n gt h et e x tw o r l da n dc u l t u r a lm a r k e t i n gr e l a t e d - - e d i t o r s ,w r i t e r s ,r e a d e r so f t h i sj o u m a l c h a p t e ro n e , 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e d i t i n gs t a f f a f t e rc o m p a r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i e s , e d i t i n gp o s i t i o n sa n do p e r a t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b e t w e e nt h ef o r m e ra n dt h el a t e re d i t o r s ,w e c o u l dk n o wt h a t ,o no n eh a n d ,t h ef o r m e ro n e ,d i e y ic h e n , 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r e a d e r s m a r k e t , w a sc a u t i o u st ot a k et h el i t e r a t u r ep r a c t i c ew h i c hs u i t e db o t hr e f i n e da n d p o p u l a rt a s t e su n d e rt h eh e a v yp r e s s u r ef r o mt h ei n v a d e r sc u l t u r a lp o l i c y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 k e l i n g , al i t e r a t u r ey o u t ho fl e f l - w i n bd r a w i n g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 “f i n da l o o p h o l ei nt h ei n v a d e r sc u l t u r a lp o l i c y ”f u n c t i o no fr e a d e r s m a r k e t i n gi nw a r s i t u a t i o n , h a dm a d eg r e a te f f o r t st ok e e pt ot h en e wt r a d i t i o nf r o mt h e5 , 4 t h b u th e c o u l d n ta l s oa v o i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i d e o l o g ya n de d i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f i o m t h em a r k e t i n g t h er e f i n e da n dp o p u l a rl i t e r a t u r e p e r f e c t l yc o m b i n e df o rt h e i n t e r c o u r s ea m o n ge d i t o r s ,w r i t e r sa n dr e a d e r si ns u c ha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i cc i r c u m s t a n c e , w h i c hn e v e rh a p p e n e db e f o r e c h a p t e rt w o ,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w r i t i n gs t a f f if o u n dt h a tt h ec o m p o n e n tw a sv e r y c o m p l i c a t e d ,i n c l u d i n gw r i t e r sb e l o n g i n g t on e wl i t e r a t u r ec a m pa n dt h ep e r s o n n e i s c r e a t e dp o p u l a rw o r k s ;f a m o u so l d f a s h i o n e dw r i t e r sa n dn e w c o m e r sf o rt h i sf i e l d u n d e rs u c hac i r c u m s t a n c et h e i rl i t e r a t u r es t a n d s ,i d e o l o g i e sa n dt a s t e sc h a n g e di na s u b t l ea n dc o m p l e xw a y i ni m p a c tb e t w e e no v e r s e a sa n d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m o d e mc u l t u r e ,e l i t ea n d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t h e yc o m m u n i c a t e da n de x c h a n g e di n m a n ya s p e c t s ,w h i c hc a u s e d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o fan e wl i t e r a t u r e i m a g i n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c h a p t e rt h r e e ,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t e x t a f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t e x t , if o u n dt h a ta f t e rt h e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d i t o ra n dw r i t e ri n t e r n a l i z e dt h eo u t e ri n f l u e n c es u c ha sw a ra n dc u l t u r a lm a r k e t i n g , t h ep r o d u c e dt e x te m b o d i e d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u n u s u a lc u l t u r a lr e c o g n i t i o ni na l l p o t e n t i a lr e s p e c t si nt h a tp e r i o d ,j u s ta st h es a m et i m et h ep u r s u i to fc u l t u r a ld i v e r s i t y w a ss p r o u t e d ,a w a k e n e d ,a n dr e s t o r e d i n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 ,i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s h a p e - t a l c i n go fc h i n e s em o d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w a sn o tj u s tr e i n f o r c e db y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i e sa n dc r e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f r o me l i t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b u ta l s ob ye n d e a v o r sf r o mp o p u l a rs c h o l a r sw h os e tf o o to nn a t i o n a l f i e l da n da b s o r b e df o l kc u l t u r ef e a t u r e s t h em o r ei m p o r t a n ti st h a tp o p u l a rs c h o l a r s t o o kg o o du s eo ft h ei n f l u e n c ef r o mp u b l i c a t i o n , b r o k et h eb a r r i e rt h a tt h ef o r m e r p e r i o d i c a l sw e r ec o l l e a g u em a g a z i n e ,a n ds u p p l i e daf r e ep l a t f o r ma n ds p a c ef o r c o - e x i s t e n c eb e t w e e nr e f i n e da n dp o p u l a rl f i e r a t u r e n o w a d a y s ,w ea r ef a c i n gt h e c r i s i sw h i c hc a u s e db yd e 印g a pb e t w e e nr e f m e da n dp o p u l a rl i t e r a t u r e , s oe x p l o r e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f o r ma n de x i s t i n gp a t t e r no fp a n o r a m as h o u l dh a v er e a l i s t i ci l l u m i n a t i n g s e n s e k e y w o r d s :r e f i n e d p o p u l a rl i t e r a t u r e , c h o i c em a d eb yr e f i n e da n dp o p u l a r p a n o r a m a d a s ha n da s s i m i l a t i o n ,e d i t i n gi d e o l o g y , l i t e r a t u r ew r i t e r s ,l i t e r a t u r ed i v e r s i t yo f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鲰日期:丝z 生兰1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鲻导师签名:日期:埤二:兰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语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就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 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 ,希冀以 此为这场文学革命提供动力与契机。伴随着这场文学革命,“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残余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被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则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这样,一向被人们强调属于“旧 文学”或“封建文学残余”的通俗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就作为新 文学的对立物而受到批判,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通俗文学自己进行重新 调整的契机。 纵观三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可以说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是 截然分明的;到了第二个十年,雅、俗文学之间开始有了互动与交流;而到了第 三个十年,雅、俗文学之间的对立渐趋消融2 。雅、俗文学从对立到沟通、融合, 实际上是和各个阶段中国的文学家之于现代文学的想象以及现代文学观念背后 的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或西方文化所持有的价值 观念、思想趣味等等方面的认同。五四以后形成的现代文学观念及其运行形态一 一主要落实在雅文学上,不能被简单看作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是平稳地接受了西 方文化,由于俗文学始终以一种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力量存在,因而,在考察中国 文学的“现代”历程的时候,就应该更多考察文学现象发生的历史语境以及由此 造成的文化冲突的复杂多变性,中国的现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应该就是在这样复杂 的情境中被创造出来的。就加年代的孤岛、沦陷区的上海文学而言,这一点体 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在特殊的战争时期运行的文学形态,孤岛、沦陷区的上海文学很显然与 战争、民族革命、市民社会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样的情 境下造就的雅、俗文学的考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学内部因素的较量和整合上, 而应该将研究的视角拓宽、延伸至雅、俗文学现象之后的复杂文化语境中,考察 这样冲突性的文化语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文化认同问题是否为雅、俗文学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际遇和选择? 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版发行于孤岛沦陷区上海的万象,由于兼有雅、俗 1 陈独秀: 新青年) 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第6 卷第1 号 2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7 月版 - 1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学的文化生态面貌,就成为可以思索上述问题的极好的个案,而进入了我们的 研究视野。笔者尝试在对万象这一研究课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引进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处于特殊时期特定地域下的 万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所具有的未曾被发掘出来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首先,从以往的有关沦陷区文学研究的状况( 万象大部分发行于沦陷区 时期) 来看,研究者们发掘出了沦陷区文学的一般特征,并且对诸如沦陷区作家 的特殊心态,雅、俗文学趋向融合等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在研究态 度上,有论者提出要注意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历史原则性,这对论者研究期刊时如 何规避现代文学批评主流话语的束缚,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以上论述,对分析万 象在特殊社会环境中如何形成自己的特殊面貌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其次,从 以往有关抗战时期上海文学研究的各类论著或相关章节论述中可以看到,目前抗 战时期上海文学研究比以往更注重各个沦陷区的特殊性,突出上海沦陷区特殊的 言说语境战争、文化市场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上海文学作为地域文学具 有自身的发展特点( 如通俗文学的新变、新文学的沉寂和曲折发展) ,万象往 往是此类研究的极好个案。最后,从近几年来以万象为专题所做的一些论文 来看其研究一般都侧重于期刊基本资料的综述( 如编辑方针、作家、体裁、刊物 性质、刊物地方特色等) 的研究分析。 可以说,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学术价值的,对理解沦陷区文学的特点、 上海文学的发展及万象杂志自身的形态,都不无裨益。但是,随着研究的深 入,万象研究需要进一步迈向整体化、系统化和学理化,因而需要我们在更 高的理论层面和更开阔的学术视野上去进行把握,这构成了笔者重新解读万象 杂志的基本出发点。 一、万象与沦陷区文学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沦陷区文学在政治上一直被赋予了一种较为负面的判断,也 由于沦陷区文学资料残缺不全等主客观原因,至2 0 世纪9 0 年代之前,沦陷区文 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都是一块“荒地”3 。新时期以来,在一部分现 代文学研究者的倡导下,长期被湮没的沦陷区文学得到了“浮出历史地平线”的 机会。如1 9 9 8 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钱理群、封世辉等学者主编的中国 3 例如自手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唐设、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往往忽视了有关沦陷 区文学的论述 -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沦陷区文学大系,该大系共有7 卷新文艺小说卷( i - 下) 、通俗小说卷、散 文卷、诗歌卷、戏剧卷、评论卷和史料卷。该大系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 统介绍沦陷区文学的巨著。在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总序”和各卷的“导言” 中,各编者对沦陷区文学的特点及各种文学类别作了详细的梳理和评述。钱理群 在“总序”中强调了沦陷区作家在特殊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心态:作家在“言 与不言”困境中的两难选择,以及在强权挤压下,被迫选择特殊时境下的文学主 题“永久人性”与“日常生活”的书写。他还提到沦陷区特有的令人注目的 一个文学现象,即“雅文学”和“俗文学”由对立趋向融合,而这种融合,钱理 群认为是沦陷区文学在“作家内在精神追求”与“文学市场需求”的张力中,所 能达到的历史水平。 另外的一些研究者指出,研究沦陷区文学必须注重其产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 境的考察e t 寇对中国沦陷区文坛的统治异常严酷,并在各沦陷区中先后提倡 “大东亚文学”与“决战文学”。同时也提出,日寇针对不同的沦陷区的特点采 取不同的策略与措施在东北沦陷区一方面割断东北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 联系,一方面大量输入日本书刊企图同化东北文学;而在华北、华中地区则是用 “和平文学”、“国民文学”等口号反对“国共抗战文学”,并且提倡“东方文化 本位主义”,用以反对在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下出现的中国新文化运动4 。近年来, 陆续有部分学者对各沦陷区出现的主要文学传播媒介期刊,如对万象、 女声、麒麟等刊物进行研究。不过,研究者往往只是将沦陷区作为刊物衍 生的历史背景做一般的阐述,各个沦陷区文学形态的特殊性与其言说的具体、特 殊的历史环境之间的关联研究尚待进一步加强。 在沦陷区文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某些 沦陷区文学评论文章,从政治上对当下的有关研究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5 ,而 他们的批评模式,因袭了新时期以前的政治定论,并没有对沦陷区文学进行实事 求是的分析,便对批评对象作出主观结论,所用证据也是不实的或是未经核准的。 钱理群在沦陷区文学大系总序中也提到,沦陷区文学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荒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沦陷区文学的实际情况、作者的特殊处境 缺乏了解与体察”。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如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垦这块“荒 4 封世辉: 4 0 年代沦陷选的“新的文艺之花”,作家,2 0 0 3 年0 4 期 任日日青: 杂忐的海派特色,上海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0 2 期 -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文化特征更能引起上海本地读者的地域共鸣。还有论者从把握万象的编辑 方针入手,对其背景、文章体裁、文章内容、装帧及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阐述, 试图归纳其受欢迎的原因及其艺术、学术价值1 5 。 可以看出,有些研究由于较侧重于对刊物商业性、文化大众化及通俗性质等 因素的强调,客观上有碍于对万象文学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容易忽视文 化市场对作家内在创作精神趣味的影响;在研究万象与加年代沦陷区文学 的关系方面,研究者也往往比较重视对万象通俗作家及作品的论述,而对刊 物中新文学势力的研究力度常常趋于弱化。在研究万象的论文中,对研究方 法进行有效创新的可数北大钱理群的( 万象) 杂志中的师陀的长篇小说( 荒野) , 论者认为该文是“作者自己文学史研究的一次尝试,即以万象杂志中的师陀 的长篇小说为个案,进入文学杂志的版面空间,去寻找杂志中的作品与杂志 出版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背景以及杂志前后左右的文本对话关系,从而触摸 作家作品文里文外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以及背后的生命故事,试图将近年来为现代 文学研究界所关注的文献考释、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 的研究方法试验。”这种对文本进行的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方法,特别是用文化研 究的理论视角对万象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确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另外, 韩国学者申东顺在钱理群教授指导下的博士论文上海沦陷区杂志( 万象) 研究, 在原始资料整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本着回到研究对象真实历史背景的严谨考察 态度,从万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逐渐发掘了一些不同于 以往主流文学史话语的变奏,不过大多数研究者往往注重文本和史料的整理和考 察,没有深入探索到万象背后那“显而未明”的文学诉求。万象研究仍 需要拓展更多的纵深度,向更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石娟;解读历史上的( 万象) 加年代沦陷区的“新的文艺之花勺,作家,2 0 0 3 年0 4 期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理念与市场 万象编辑方的困惑与探索 读者市场,可以说是2 0 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和新文学之间“讳忌莫深”的一 个鸿沟,然而出现在上个世纪4 0 年代这个特殊的战争语境中,雅、俗文学在“读 者市场”这个中介上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因此文学格局出现了不同于之前雅、 俗文学泾渭分明情形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这一点在万象杂志上体现得很明显。 作为贯穿上海孤岛后期、沦陷时期的文学性杂志,万象因其兼载新旧、雅俗 文艺,不仅成为2 0 世纪4 0 年代上海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期刊之一,而且作为雅、 俗文学交流、融合的范本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不过在万象雅俗融合的主流话语之中;有一些问题似乎被忽视、被遮蔽 了:雅、俗文学之间是在何种层面上实现的松动和交融? 通俗文学的提高是否只 是向雅文学的借鉴的结果? 雅文学的高姿态是否在“读者市场”的影响下有所改 变? 通过对万象前后两任编辑文学观念、编辑立场及营销策略的考察,通过 清理编辑、作者、读者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存在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主流话语对雅、俗文学定论之外的另一种文学史真实。 第一节对“读者市场”的初探和不断探索 陈蝶衣的创编 据陈蝶衣介绍,万象发刊于1 9 4 1 年7 月,实则在这年的开春就已开始着 手刊物的筹备工作。陈蝶衣在首期编辑室中声明: ( 万象于初春的时候就开始筹备,直到现在,总算是和读者们相见了。在 这一个悠长的筹备时间中,我们的编辑方针经过了许多次的修改与补充,就是为 了这个慎重将事的缘故,才使万象的创刊期迁延到现在。” 是什么原因使得编辑对刊物的发行如此的慎重? 我们借助原始刊物、史料, 试图回到万象生存的特定年代,以探清万象在特定时期创刊的缘由及其 初期的编辑方针。 孤岛时期,上海大部分市郊被日军占据控制,而免遭侵略的区域只有苏州河 m 陈蝶衣:编辑室,万象第1 年第1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7 月,第2 4 1 页 9 一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南的“租界区”,万象的发行地点( 福州路世界里六号) 就在租界区内,因 而可以获得一定的文化言论自由。学者陈子善曾这样介绍过万象的创刊:“那 时候,上海陷入孤岛时期,华界为日本人所占,文人从华界跑到公共租界,以求 言论仍有一定的自由度,卖文为生的文人在当时就办了不少杂志,万象即 为其中一本。”1 7 在“八一三”期问遭受严重破坏的上海文化事业,在孤岛时期得到迅速的恢 复和发展:以出版界为例,先前停刊的报纸杂志得以复刊,新的书局、报纸、杂 志也不断问世。万象就产生于这样的时局之中。万象的发行人平襟亚,原 本是一个小学教师,在担任世界书局编辑以后,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他既写文章, 也做生意,由于后来开了中央书店,出版自编的上海门径之类一折八扣的书, 赚了点钱,于是又办起万象书屋,出版万象月刊埽。这里所提到的“一折八 扣书”与万象杂志的期刊发行形态有着重要的联系。所谓“一折八扣书”, 也称标点书,是指大约1 9 3 0 年至1 9 3 7 年之间,上海一些书店大量出售的极为廉 价的书籍,这些书一般采用小五号字体,卅二开本,排至二十行,四十字高,牛 皮纸的封面,上端画些人物。后来平襟亚对其加以改良,主要在于:一、删除标 点和不分段,仅加旬逗;二、每回附插图,封面改用彩色;三、精校;四、正文 改用仿宋五号字。万象的杂志形态明显吸取了平襟亚对标点书的改良做法, 正是采用了这种便于携带、内容含量大且图文并茂的小开本杂志形态,使得万 象在后来纸张奇缺、纸价奇贵的沦陷战争时期也能生存下来。 此外,随着孤岛上海文化事业的逐步复苏,一些作家也开始陆续活动,这为 万象的作家群提供了生力军,平襟亚、顾明道、包天笑、程小青、郑逸梅、 徐卓呆、张恨水、周瘦鹃、予且、丁谛、谭惟翰、孙了红等一批通俗文学作家加 盟前期万象,同时胡山源、谭正壁、魏如晦( 阿英) 等新文学作家也成为万 象的座上常客。他们在万象主编陈蝶衣的集结之下,合力培育出了万象 这朵在战争废墟上开出的“新文艺之花”1 9 。 投资方有了,作家群有了,那么,未来的万象应该表现为怎样的刊物形 ”老杂志的春天,新华网( 2 0 0 3 0 6 - 2 7 0 8 :1 4 :2 1 ) ,稿件来源:外滩画报 珥杨幼生:侵略者鼻子底下的战斗,杨幼生、陈青生上海“孤岛”文学,1 9 9 4 - 年8 月,第2 5 7 - 2 5 8 页 撑鲁迅和徐懋庸认为战争期间中国文艺将会“衰落”的趋势,但曹聚仁的预言,文艺衰落是必然的,但 会有一种“新的文艺之花”代之而起。见陈蝶衣通俗文学运动,万象第2 年第4 期,上海,万象 书屋,1 9 4 2 年1 0 月,第1 3 0 页 1 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态呢? 确立一个较为明确的编辑方针,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孤岛时期, 上海文化的发展显然会受到日伪政权的监视和控制,租界当局对于日伪势力迫害 爱国革命文化人的行径,也保持了一定的中立及默许态度,因而只有政治面目相 对隐蔽、模糊的期刊才能在这一时期得以正常的发行,杂志在这一时期的遭 遇可以证实这一点。由于在孤岛时期有明显的反日倾向,杂志曾两度被租界 当局勒令停刊,直至1 9 4 2 年政治倾向淡化之后才得以复刊加。在这样的情形下, 初出茅庐的万象如何一方面面对现实政治语境的潜在制约,另一方面又呼应 当时读者市场的需要,显然是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读者心态、趣味及立场 的考察,显然构成了万象制定编辑方针的又一个需要考虑的内容。 来了解一下4 0 年代沪上读者的阅读口味。在四十年代战争的语境中,读者 的阅读趣味应该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 首先是海派文化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上海开埠以来中西混杂的现实,使得 海派文化呈现出了多种复杂的成分,体现在读者心态上,往往表现为一种复杂的 文化消费心态,如追新求异、崇洋嗜古( 故作风雅) 、重情调、商业化等等。沈 从文就曾对“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下了这样的断语:“名士才情与商业竞 卖相结合”2 1 。这样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显然会对作为文化消费品的期刊产生 潜在的制约,并表现为一种多元化的诉求。 其次是战争影响。抗战的持久化使得在战争初期高度张扬的抗日激情渐渐冷 却下来,孤岛时期相对平稳安全的社会生活,使得读者在阅读心理上普遍追求趣 味化和日常化。不过上海沦陷后,战争对日常生活造成的阴影,如物价上涨、失 业增多、温饱难以保障等等现实问题的出现,使得读者也希望出现能够引起感同 身受的文艺内容。 再其次是新市民话语空间的建立与扩张。上海不仅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商埠, 还是中西文明激荡之地,加上租界特殊的土洋混杂的文化环境,熏陶出了一批“现 代都市之子”。可以说,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上海新生代市 民,是4 0 年代上海文坛的基本读者。当然,由于杂志内容本身的影响及读者的 趋同性消费等因素,不同读者群之间的文化消费心态在不断地互相影响、渗透, 使读者受众群变得更为广泛、更具活力,如陈蝶衣所说,万象的出版发行“不 陈青生: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辛f = ,1 9 9 5 年版,第2 2 1 页 2 1 沈从立:论“海派”,大公报文艺副刊,1 9 3 4 年1 月1 0 曰 一1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仅遍及于知识阶层,同时在街头的贩夫走卒们手里,也常常可以发见万象的 踪迹”2 。 面对4 0 年代的这样的时事局势及读者情况,万象主编陈蝶衣与发行人平 襟亚进行缜密酝酿,适时地拿出初期的编辑构想:不与日伪的文化政策起正面冲 突,用貌似游离的政治态度编辑刊物,利用读者市场“钻文网”的功能,广泛联 合雅俗文人的加盟。因此,在万象创刊之际,陈蝶衣就将其定位为综合文艺 类的期刊,并且竭力使刊物“内容广泛化、趣味化,避免单纯和沉闷”。这样的 编辑方针显然是有着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形势的了解与洞察在里面的。在这样 的编辑构想下,陈蝶衣制定了一系列的编辑措施,主要表现为万象形成了以 不同读者类型划分的言说空间。 针对老派市民读者,编辑在增强文艺时代感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尤其重视 传统通俗文学类型的刊载份额,既有读者熟稔的社会言情、侦探、滑稽等通俗长 篇小说的连载,又有诗词、戏曲、传奇等传统文学类型的点缀。对于新市民读者, 陈蝶衣除了邀请予且、丁谛等4 0 年代上海新市民通俗作家加盟万象外,还 结合时下流行的娱乐门类电影和戏剧,为万象增加各种新小说类型,如 电影( 翻译、改编) 小说、戏剧小说等。 针对一般市民的阅读趣味,陈蝶衣大量刊载了中外名人的生平轶事、世界各 地的风土人情、科学趣闻、游戏方法、饮食盘飨等内容。此外,编辑抓住当时上 海市民的好奇心态,在万象中设置了影人评述、影剧月历、新闻卡通及战争 时事等栏目。由于 万象初期读者主要定位为沪上普通市民大众,而通俗易懂 是巩固读者的基本准则,因而编者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加强文本的可读性, 比如在万象的小说、新闻等文本内容旁边配用插画、照片等。同时,为了兼 顾雅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口味,陈蝶农邀请新旧学术文人撰写一系列考据、随笔, 补白等知识文章。由此前期万象形成了包含本土文化域外文化、传统文似 近世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等在内的多元文化形态,真可谓是万象缤纷。 对读者市场的重视而建立起来的多元化刊物追求,使万象取得不同凡响 的销售量。万象自创刊之日起,销售量就逐月不断上升,陈蝶衣在“编辑室” 中曾激动地宣称:“这实在是太使人兴奋的事,本刊的销数,由五千递增到两万, 笠陈蝶农:通俗文学运动,万象第2 年第4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2 年l o 月第1 3 0 页 -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又突增至两万五千”4 。据统计,它的“创刊号由初版、再版印至6 版”, 第1 年2 期8 月号印至4 版,9 月号印至2 版,1 0 月号也在极短的时间中再版了, 平均月销量二万册“。在创刊后的头一年里,差不多每期都再版( 再版的售价还 要比初版稍贵) ,与“近年来的文艺刊物很少销达四千册以上”的其它刊物现状 相比,万象的销售无疑是创造了4 0 年代上海出版界的奇迹。 需要指出的是,以市民需要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万象的情调和风格如以 往鸳鸯蝴蝶派杂志那样偏向于媚俗,事实上,4 0 年代以陈蝶衣为代表的通俗文 人在通俗文学追求新质的道路上做出了种种探索和努力,而这些探索和努力常常 被主流的文学史家所忽视,因而需要被重新挖掘出来。 编者的“道义之施” 由于读者市场的庞大和驳杂,编者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良莠不齐的读者群,特 别是在4 0 年代上海沦陷区内,日伪当局为了消磨民众的抗战意识,极力宣扬虚 伪文学来麻痹大众,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民众树立正当的思想意识显得尤为重 要。在这方面,陈蝶衣表现出了一名有良知的编辑所能做到的“道义之施”,从 而使得万象杂志又具有了商业意味之外的别的存在意义。 在内容方面,陈蝶衣在掌控万象杂志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 了适当的引导。例如电影文艺是4 0 年代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一大重心,而最关心 这方面的,主要是一些不问国事、耽于声乐的学生和一些社会有闲阶级,陈蝶衣 便在一首流行型学生竹枝词中讽喻道:“国事蜩螗何足问,周严婚变最关心。” 5 在对娱乐事件进行讽喻的同时,对过时的忧患意识溢于言表。在杂志内容编排 上,陈蝶衣尽管也刊载上海当时走红电影明星、戏剧名媛的绯闻轶事,如唐小 姐的情书、女弹词家的佳话等”,但与八卦报纸夸张、臆造事实不同的是, 编者力图将事件的本相展现给读者,这种有一定的信服力的编辑策略从实际效果 来看,似乎反而更能长久地占据读者市场。譬如针对当时上海明星严周婚变事件, 陈蝶衣在万象上连续两期刊登周璇的我的所以出走、严华的九年来的 回忆”和韩非的我的舞台生活8 等文章,以当事人自述的方式向读者澄清事 野陈蝶衣:编辑室,万象第1 年第1 1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2 年5 月 聃陈蝶衣:编辑室,万象第1 年第5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1 0 月,第2 3 1 页 口襟霞:诙谐小简,万象第1 年第4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1 0 月,第1 7 9 页 西唐小姐的情书张健帆:女弹词家的佳话,万象第1 年第1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7 月 刀周旋:我的所以出走,严华t 九年来的刚忆,万象第1 年第2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7 月,第8 0 - 8 4 页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把当事人各自的立场、苦闷、冤屈向读者作一个完整的告自,这种新闻性的 处理方式以严肃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一般读者如何正确判断事实而不是简 单的窥视明星的隐私。在栏目变更上,陈蝶衣也体现出了对一般市民读者进行引 导的自觉意识,如改变刊物内容栏目芜杂的情况,尽量文艺化2 9 ,以免“程度浅 薄”的读者受到误导;如传统通俗文学类型中的武侠、神怪小说不予登载加,等 等。 与此同时,陈蝶衣力图使万象文学在内容取材上,一直“站在时代的最 前端”3 1 ,面对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读者大众,陈蝶衣感叹道“万象的读者 因任何阶级都有,我们为了力求一般化起见,有些作品诚然难免较为低级”,但 陈蝶衣也表示“低级的作品”比例很少,因为编者和作家们“无时不在力求改进, 无时不想向读者提供时代知识和灌输常识”,“即使因为格于环境,不能正面批判 现实,但指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所有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而且成为唯一的 主题。” 万象的审美趣味也体现出主编陈蝶衣的时代意识。第1 年7 期前“趣味 盎然”、“隽永有味”“清倩流利”、“轻松活泼”等成为主编陈蝶衣选择和推荐作 家作品的关键词,而从第1 年8 期开始( 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 ,陈蝶衣的 “口味”选择明显多了几种,增加了“意味深长”、。嬉笑之笔内涵辛酸之泪”、 “冷峭的讽刺”,“描写的生动真切”、“不落窠臼”等等概念。这种刊物的审美趣 味的把握与早期鸳鸯蝴蝶派杂志的编辑理念相比,显然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从 礼拜六的“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碌一周,安闲此日”的消闲解闷,快 活旬刊的“做出一本杂志来,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的事”、游戏 世界为“诸君排闷消愁的一条玫瑰之路”,到游戏杂志的“冀藉淳于微讽, 呼醒当世”,眉语“虽日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默化为消闲 之余”,再到红玫瑰“常注意在趣味二字上,以能使读者感到兴趣为标准:而 切戒文字趋于恶化和腐化轻薄和下流”等,鸳鸯蝴蝶派杂志一路走来,其着 眼点主要在于“消遣娱乐”,而陈蝶农编辑万象时的理念,相形之下,表现 出了很大的革新和超越表现出了明确的时代责任感与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开 嚣韩非:我的舞台生活,万象第1 年第3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7 月,第4 7 页 2 9 陈蝶农:编辑室,万象第2 年第4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2 年l o 月第2 3 6 页 陈蝶农:万象信箱,万象第1 年第8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2 年2 月,第2 3 3 页 3 1 陈蝶农:编辑室,万象第1 年第8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2 年2 月,第2 3 5 页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始从追求感官上的满足向意义的深度发展。 主编对短篇小说写作的力捧和探索 内容的调整必然带来技巧的相应变化,在通俗文学的写作技巧上,陈蝶衣也 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许多研究者认为长篇小说是万象的小说刊载的重头戏,不过陈蝶衣在编 辑室提到“隽永有味的短篇小说,当然也是我们的主要材料之一”。与这种说 法相对应,陈蝶衣在保留杂志原有篇幅的基础上,“减少长篇”,将颇受读者关注 的长篇提前出单行本,以腾出篇幅来,“多选载一点有价值的短篇”。 编者这样安排显然是很有意思的。从杂志的版面容量来说,由于长篇小说往 往是以连载的形式出现,而战争给作家供稿的稳定性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因此 压缩长篇小说的空间应在情理之中。陈蝶衣曾提到,由于作家冯蘅忽然不知去向, 所以由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学皇后只得由陈蝶衣代笔而先告一段落。这样的 现象显然会给编辑和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及遗憾,相比之下,短篇小说不仅可以及 时满足编辑用稿的需求,还可随时用以调剂刊物的篇幅。因此,提携短篇小说而 压缩长篇小说的做法,可以说是战时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短篇小说之所以更受青睐, 主要还在于其有着独特的优势。短篇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广泛,较之长篇小说, 它在内容题材方面有更广阔的自由度,也就是说,长篇小说长于反映生活的深度, 短篇小说优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在两者都不缺乏反映生活的力度的基础上,能多 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短篇小说显然更符合战争时代的要求。适应战时及时、广泛 地反映战争境遇下上海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万象不断地提高短篇小 说在杂志中的分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抒发知识分子现实生活苦闷的作品, 如圣处女( 陶冶) 描述了一个在“永远没有春天的”修道院里的年轻姑娘路 玛丽,却和一位年轻人萌发了爱情,姑娘在感受爱情滋润的同时,受到年轻人的 鼓励,开始争取自由,逃脱冷酷森严、压制人性的修道院。故事实际上是隐喻了 当时令人窒息的沦陷上海的高压环境,作者厌恶冷酷、阴森的世界,渴望新生, 故事结尾揭示道:“挣脱这个吃人的礼教的樊笼吧! 最近,我有几个同伴,为了 祖国的新生,他们预备往大后方去工作,祖国也需要我们”。万象中也有反映 3 2 陈蝶衣:编辑室,( t y f 勤第1 年第1 期,上海,万象书屋,1 9 4 1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