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院系: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导师:吴国萍 教授 年级:2005 级 研 究 生:李兵 摘 要 摘 要 以高新技术发展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对经济发展、技术创 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企业培育的重 要场所、国家税收的重要支柱。一方面,高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 现;另一方面,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关键时期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 新、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实验基地。在我国,高新区的建立,很好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联姻,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效应和经济发展的裂变效应,但是, 目前我国高新区的制度创新能力还远远滞后于其技术创新能力,还没有形成充分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的体制和激励机制,仍束缚着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先 进的生产力。因此,研究高新区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支撑,以桂林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制度 创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文章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制度与高新区制度创新理论做简要理论阐述,分析制度的涵义及功能,进 而分析高新区制度安排特性,指出高新区制度创新对高新区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高新区的 技术创新要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高新区制度创新体制,才 能长期地促进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进而指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对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部分,根据系统理论知识分析制度创新在高新区建设中的作用,指出影响高新区制 度创新的要素,主要从外部环境因素:政策法规、市场影响,内部环境要素:产权制度、融 资体系、人力资本、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阐述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的实践,分析高新区制度创新发展的情形,主要从 影响高新区制度创新的几个主要因素去分析制度创新对高新区建设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对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的合 理性及不足之处,并指出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面临的机遇。 第五部分,根据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适合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的 管理模式,提出加强制度创新的建议:主要是改善政府政策环境、完善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 保障、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从而,通过高新区制度创新来加快高 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ii guilin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system innovation research college: guilin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system innovation research college: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grade:grade:2005 major:major: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graduate: postgraduate: li bing research:research: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upervisor:supervisor:professor wu guoping abstract abstract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be called high newly developed area for short hereinafter) that take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s the carrier,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hich i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main bas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an important pillar of state tax revenue. on the one hand,the high-tech zone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in chinas economic,scientific,technological,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on the other hand,is als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to make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s,and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in experimental base in a crucial period. in china,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tech zone,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s and researchs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forms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issile effect,the high-tech zone,however, it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s lagging far from behind it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city,has not fully formed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fering into the institutional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till constrains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fering into difficultly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refore,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high-tech zone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progress. the paper is based on marxist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y to study guilin high-tech zone,taking system inno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nalysis.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the system with high-tech zones i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ii system to do a brief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analyzed the high-tech zon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the high-tech zones system innovation on the high-tech zones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high-tech ojzones should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steps and at different levels,we can not blindly pursue high-tech zone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igh-tech zone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ystem of innovation system,in order to promote long-term high-tech zon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system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high-tech zon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part ii,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theor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building of high-tech zones ,mainly from external factors:policies and regulations,market impact,the internal factors: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financing system,human capital,cultural innovation, and other areas described part iii,explaining the status of system innovation on chinas high-tech zones and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high-tech zones, mainly in several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high-tech zones in guilin for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alysis of issue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art iv,analysi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uilin high-tech zone system of innovation,pointe out the status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reasonable of guilin high-tech zone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opportunities of innovation system of guilin high-tech zone of part v,in line with the state innovation system of high-tech zones in guilin high-tech zone status and the status quo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and t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specific measures: the main is to improving the policy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ing the fin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environment,accelerat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so on. key words:key words: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 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 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 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导论导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在我国迅猛发展。1991 年我国 相继开辟了 5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各地也相继建立了许 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 保证,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高新区是一种以智力密集为依托, 以开发新技术和开拓新产品为目标,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经 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20 世纪在技术产业化方面最重 要的创举,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基地,科研人员创业的摇篮,区域经济增长的崭新亮点。 它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对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的替代升 级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引进外资、开发高新技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它有利于鼓 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走出曾经封闭的大学、 科研院所, 走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它有利于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自主创新按技术来源或战略模式划分,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 新、合作创新三种。 1我国高新区,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表现为独立知识 产权和专利技术不够多,产品的外向度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部分高新区的技术创新 以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需要政策扶持, 人才、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法律保护、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要实现 高新区技术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全力以赴,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建 立必要健全的组织制度和其它文化制度。 2国家高新区制度创新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 于技术” 。 为此,高新区发展必须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内核,制度创新为保护带的技术创 新体系,各地高新区应以自己技术创新现状建立自己的制度创新保护带。 3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 1988 年,1991 年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 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桂林高新区是桂林市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是科技成果转 化、实现经济利益的孵化器和重要经济增长点。桂林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关系着桂林市 经济兴衰,甚至影响到整个桂北经济的发展,但桂林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发展中各项经 济指标的排名都比较落后,近几年又落后于成立较晚的南宁高新区。笔者经过对桂林高 新区的相关调研,认为现有的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已经阻碍了桂林高新区的经济发展, 鉴于此,笔者对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研究的缘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桂林高新 区正处于“二次创业”和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时期,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直接关系到桂 林高新区经济的经济发展,影响到桂林市整体经济发展;二是目前桂林高新区管理制度 2 创新不足已经阻碍桂林高新区经济的发展,桂林高新区现有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失效;三是桂林高新 区地处沿海地带又有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支持,但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国家级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的排名却仍远落在别人之后。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一是根据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指导 桂林高新区制度建设的发展,使桂林高新区的管理能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 一管理;二是对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研究,也是对国家西部高新区制度创新研究的一个 映射,希望能为西部高新区制度建设提供某些理论借鉴。 (二)研究现状概述 (二)研究现状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经济增长理论,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科斯、诺思的制度经济 学发展,都不同程度的提出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对高新区制度专门研究的 并不多见,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作为高新区技术创新的保护带制度创新,也在 不断的自行修正,即高新区制度的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威廉米勒等在硅谷优势 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中,总结了硅谷成功的十大优势因素,即:有利于创新和企 业家精神发挥的游戏规则;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和新企业模式的熔炉;高质量、高 流动性人才的乐土;才华和能力主宰一切而不考虑种族、年龄、资力和经验;鼓励冒险、 容忍失败的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企业、政 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亲密合作;高质量的生活条件;风险投资家、银行家、律师、猎 头公司、会计师、咨询专家等商业化专业服务。其中,有利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 游戏规则、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等 四个因素都属于制度范畴(威廉米勒、玛格丽特韩柯克、亨利罗文,2002 年)。 4 安娜利萨克森宁在地区优势硅谷和 128 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中通过对比研究 硅谷和 128 公路地区,认为发生各自兴哀的根本原因在于硅谷有很好的制度安排、社会 环境和文化氛围,硅谷的制度环境正是硅谷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萨克森宁,1999 年)。 5综合分析以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尽管国外对科技园区的成功因素在具体方面 有不同的认识,但他们均认为制度对科技园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随着对科 技园区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1999 年 6 月 29 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中国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 体系由技术创新、创业环境、发展、贡献和国际化等 5 个方面构成,与 1993 年公布的 体系相比较,强调了技术创新和创业环境的建设,将高新区软环境建设作为一个很重要 的指标来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创新对高新区建设的重要性。 对制度创新与高新区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内学者有夏海钧、陈昭锋、吴敬琏、孙 3 万松、顾朝林、鲍克、严凉等。夏海钧在中国高新区发展之路一书中把制度建设作 为评价高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他在对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的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高新区制度创新的成效与问题, 并提出了高新区进行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夏 海钧,2001 年)。陈昭锋对我国高新区政府行为创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 究, 在此基础上, 对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新区政府行为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陈昭锋, 2001 年)。钟坚认为“硅谷”成功的重要原因取决于“硅谷”制度的供给。顾朝林的中国高 新技术产业与园区,提出了高新区的形成、发展及演化机理,对我国高新区进行了定 量和定性分析。 魏心镇、 王缉慈的 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 , 引入新的产业空间理论来解释高新区的发展。鲍克的中国开发区研究入世后开发 区微观体制设计,进行了开发区的体制研究,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 展的制度等。 对广西高新区制度创新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 至于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的研究更 是匮乏,目前只有桂林市政府下发的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一区多园实施细则的通知 , 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 关于对园区 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进度实行报告制度的通知等一些政府性文件,笔者根据国内外高 新区制度建设状况及桂林高新区指导委员会提供的政府材料和自己的相关调研,对桂林 高新区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分析。 (三)研究创新之处 (三)研究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的创新。作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采用实证研究,主要对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现状的分析,发现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存在 的一些不足,提出完善桂林高新区制度创新建议。 2、研究角度的创新。高新区发展的实质是高新技术的创新,笔者从深层次分析高新 区制度创新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突破以往研究观点停留于技术创新层面的局 限。 4 一、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内涵及功能 一、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内涵及功能 1、制度的涵义 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但关于制度的定义,目前却没有 一个公认的完整表述,不同的学派,甚至同一学派的不同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有不同的 看法和表述。 最先对制度的一般含义作出规定的,是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凡勃论。早在 1899 年,他在 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指出: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 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 总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舒尔茨 1968 年为制度定义下的定义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接 受“我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 6诺思在经 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他认为: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道德、伦 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 7 本文认为,制度是一套支配特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的本质内涵不 过是两项:规则和习惯。规则就是正式约束,如成文的法律或条例等。在正式规则没有定 义的地方,习惯非正式规则,起着规范人们相互间关系的作用。习惯受到文化和以前 所积累的经验的影响。规则和习惯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2、制度功能 我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诺思认为,制度就是一种激励结 构,好的制度应该可以激励人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在这里本文认 为制度有以下具体功能: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制度为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了有 效的途径,而交易费用的节约则是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的主要标志,科斯最早提出交易成本 的概念,他指出交易成本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至少包含两项内容:第一,发现相关价 格的成本,即获得市场可靠信息的成本;第二,谈判与履约的成本。在科斯看来,市场交 易过程不是没有代价的,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假定的那样,价格信息是充分的并为一切人 所掌握。相反,由于价格信息的不确定、不充分,交易过程并非没有摩擦,交易人需要寻 找、谈判、履约,有时甚至诉诸法律,所有这一切都要花费交易费用,企业的扩大正是为 了节约交易费用。除了企业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外,其他许多制度安排也具有降低交 易费用的功能。 (2)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制度的一个功能就是使复杂的人际交往变的更易理解 和更可预见,从而不同个人之间协调也就易于发生, 8以此增进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经济活动具有高度复杂的相互关联性,因此对他人行为的预测就成为个人选择的必要 前提。但信息是不完全的、理性的有限性及道德判断的分歧使人的行为往往难以确定,唯 5 有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人的行为才具有可预知性。因为一定的制度框架作为行为体责、 权、利的明确划分和强制规范,就每个行为体的目的、手段及与之伴随的后果之间具有客 观的因果关系,因此,每个个体行为不仅具有强大程度的可预知性、可计算性,而且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给主体空间合作创造了条件。 (3)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包括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新制度经 济学一般研究负外部效应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过对高新区而言,与之关系更密切的是正 外部效应的问题。正外部效应指的是个人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社会效益大于个人效益。正 的外部效应,即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往往会抑制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于 是,某些制度被人们创造出来,内部化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效应。 (二)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二)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1、制度安排 在社会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具体制度。所有这些制度的总和,可以称为 该社会的制度体系或制度结构。但是,不同的具体制度在制度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 一致的、相同的。有的制度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基本行为规则,而且 决定着其他具体制度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决定着制度变迁的形式与范围。这样一系列用来 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称之为制度环境。其他的制度, 如市场交易、公司制度、计划制度、合同制度等等,都可以称为一定制度环境下形成的一 些具体的制度安排。由此可见,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 种安排。 9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制度的具体化。制度安排可能是正式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 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制度安排有两大目标,一是提供一种结果使其社会成员 的合作获得一些结构外不可能获得的追加收入;二是提供一种能影响法律或产权变迁的机 制,以改变个人(或团体)可以合法竞争的方式。 2、制度创新 “创新” 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 1912 年德文 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而后在经济周期 (1939)中对此作了补充, 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 (1943 年)中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发挥。熊彼特 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 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 (1)引入新产 品或提供一种新产品新质量。 (2)引入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比较 宽泛,虽然他没有明确地将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但是在他关于创新的定义 中实质上内涵了这层意思,并且,熊彼特创新理论在着重阐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提出 了“实现工业的新组织”这一制度创新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思在 1971 年出版的制度变迁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 6 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了制度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模 型,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说。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 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变迁过程。制 度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 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活动,从而极大地 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保证,更是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助推器。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 间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对其进行了理论阐述都进行了理论阐 述。 诺思认为: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制度创新,即由个人、团体或政府引 起的创新活动。 ”某一制度是否能得以实施并被完成,或者这一制度创新后的效果如何, 往往借助于甚至依赖于相关制度的创新。这一系列的制度是集合式的。处于同一系统中 的制度,受共同的文化土壤和文化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相互之间也是影响的,因 此没有集合式的制度创新, 某一制度的单独创新恐怕很难成功。 “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极 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时间上,单一的制度创新 也依赖于集合式的制度创新,如果单一制度创新“单兵突进”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可能与既有的制度之间产生“制度摩擦” ,这时,无论是未创新的制度或已创新的制 度,或者不能达到制度运行的最佳状态,或者甚至发生制度运行困难。 (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技术创新,它在自然界中为某 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一种是制度创新,它在经济与社会中创 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 社会价值。因此,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方式,也是科 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 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 度创新是密不可分、互相促动的。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这种紧密的互动关系,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进行了理论阐述。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的生产力,因为孤立的人是无法进行 社会生产的。 虽然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并没有明确使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样的概念, 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 系的理论。在马克思的生产力范畴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是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结 合着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劳动对象的革新和利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 劳动者也必须掌握和利用科学技术, 才能不断地解决人和物的矛盾,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 可以认为,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范畴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实际上是有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经济规则和合约,即各种制度 安排。可以认为,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变革实际上是制度创新的过程。 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及其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生产关 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即技术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制度的变迁。是技术和生产力的内在 变化引起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的外在不适应, 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 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相互关系上,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 马克思认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 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 1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11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 的革命力量, ” “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 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 ” 12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是社会生产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了,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 革(即制度创新) 。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是思辨的、科学的。根据马克思关 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般原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位的 变革作用,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取决于技术创新 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同时,制度创新又促进和阻碍技术创新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 步。所以,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而制度创新起者催化剂的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会对生 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与状况时,则会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 2、旧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论述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旧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仑与阿里斯认为,是技 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而不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即主张“技术决定论” ,主要包括 以下三方面:1.物质环境(技术)决定制度,因为制度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对这类环境 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时的一种思想的习惯方式。因而,制度必然随着物质环境(技术) 的变化而变化。2.物质环境(技术)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是以往过程的产物,同过去的 环境相适应,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天天都在变化的环境(技术) 。3.制度具有保守的倾向, 除非是出于环境(技术)的压迫而不得不改变,一般总是想无限期地坚持下去。 13在强 调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创新的同时,凡勃仑并不否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影响。凡 勃仑指出,价格体系的发展中所包含的思想习惯“跟现代机器技术的兴起有很大关系” 。 与此同时,商业制度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技术在私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基础上的 利用。 14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说, “制度变迁的方式反映出人们的信仰(beliefs),人们 8 已有的信仰要求我们去了解人类怎样学习、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以及为什么相信等问 题。信仰转变为制度,制度转变为经济的演进方式,直至我们所关心的整个过程以及所 有问题” 15从制度的起源、构成和功能来看,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但制度本身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这样制度才需要变迁和创新,但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 新的关系问题上,诺思认为,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诺思主张“制度决定论” 。对经 济增长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创新。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有效 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 16在肯定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决定性 作用的同时, 诺思并不否定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有一定的作用。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关系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拉坦认为,争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谁 决定谁没有什么意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他认为, 引起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原因是非常相似的。一是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需求的原 因是非常相似的。二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供给的转变是由类似的力量形成的。科学 与技术知识的进步降低了由技术创新所形成的新收入流的成本,社会科学及有关专业的 知识的进步降低了由制度效率的收益(包括在解决冲突时的技能的提高)所形成的新收 入流的成本。 17 3、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和诺思都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和 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学都是关于制度变迁的学说。两种观点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两者 精于制度变迁的长期分析,对人类社会追求的制度目标要求更高;后者则长于制度迁的 具体分析,更加关注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但二者都不同程度地论证了制度对于的重要 性, 从而触及到经济问题的实质,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辩证关系的理 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影响的理论告诉我们,技术创新和制度 创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进行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否则,单有技术创新没有制度创新, 就会使技术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单有制度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则会使制度创新最终 成为“无米之炊” 。我国当前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转变”的战略任 务, 实际上抓住了经济腾飞的两翼。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相互促进、 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体制转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是经济体制转轨的最终目的,二者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同时实现“两个转 变” ,才能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创新 和制度创新之间还会出现“亲和化”的趋势。在“亲和化”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和主导的高技术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改变人类的经济结构和制度安排。在未来的发展中, 各种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日趋紧密。如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都有一定的诱导机制与之相 匹配,而这些诱导机制必然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同样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速信息网 络的发展将教育、科技、金融、商业和娱乐等都包容在内,并为之服务,必将对社会、 政治、文化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9 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度创新的环境因素 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度创新的环境因素 高新区作为高科技产出基地,不仅具有自身的结构,而且始终与外界环境处于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并显示出特定的功能。环境是维持和保障证系统存在和发展 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高新区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 构、信息交流和高新区文化形成,高新区制度创新是开放的复杂系统,但这里高新区企 业、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信息交流和高新区文化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 间不断地进行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和相互作用都是高新区制度创新系统的内部 因子,它们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关键不在于系统的平衡或非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状态 有多远,而是通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自发产生 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即高新区制度创新的自组织性。高新区制度创 新系统内的各个部门即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使高新区制度创新为高 新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证和制度供给。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新区制度供给的他组 织,他组织过程的特点是原因与结果、指令与行动之间作用和响应的过程,这种原因与 结果、指令与行动之间的界限绝对分明,可做完全性的因果性的描述。在一个同时具有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复杂系统中,他组织力是通过自组织力起作用的。高新区制度创新系 统中的他组织性,主要是政府部门对系统的作用上。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地位,它与系 统中其他主体作用常会体现为一种上层对下层的作用,这便是一种他组织作用。我们可 以用关系图看出: 高新区文化 企业内部 政府行政管理 高新区企业 外部资源 企业之间 高新区的发展和外界进行着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流,起高新区制度创新也是一个 开放的系统,为此,高新区制度创新在高新区发展中的作用极为显得更为重要,下文注 重介绍高新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一)制度创新在高新区中的作用 (一)制度创新在高新区中的作用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规划,其中不少规划存在就技术谈 技术的偏向,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如何采取更灵 10 活更有效的方式去改进新技术,而没有在做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上下功夫。当出现 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速度过慢、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积极性等老大难问题时,不从克 服企业制度、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着眼去解决问题,而希图通过“提高创新意识” 、 “加 强技术进步指标考核”等来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结果往往劳而无功,情况没有任何改 善。实际上,这种重技术轻制度、通过增加投入或引进新技术的道路仍是一种粗放型的 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受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及我国 现行经济制度特征的影响,受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制度创新的作用要重 于技术创新的作用。这是因为: 首先, 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决定了制度创新要重于技术创新。 这是因为: (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即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 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要检验一种制度安排是否适当的最终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激励 作为智力资源的个人。要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设计出一种适当的制度安排, 通过制度安排使创新者的个人收益率尽可能接近社会收益率,为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足 够的激励。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角度看,有了一个能激励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并不断 激励人门进行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新技术就会不断产生,技术水平就会不断提高。(2) 高技术产业具有的明显的外部性特征。这里主要指正外部效应。高新技术成果的行业特 点和应用广度不同,各种高新技术的外部性也不同。一般来说,可利用面广和能够带来 较高附加值的应用技术的外部性较大。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之一罗默解释说: 科技产出仅具有部分排他性,如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别人利用科技成果的成本接近 零。其结果将是创新企业收回研制费用的难度加大,盈利难度加大,不易吸引社会投资。 可见,只靠技术自身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帕雷托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Work quietly Part B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PEP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9 It's a mouth教学设计1 湘少版
- 2024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法务岗测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湘教版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设计
- 成人培训通知解读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沙盘实战培训
-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 老人智能手环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家安全法》-详解
- 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课件
- 《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
- 肺隐球菌病诊治
- 《情绪特工队》情绪管理(课件)-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
- 生命之树:能量疗愈与脉轮平衡
- 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空巢老人学与思
- 染料甲基橙的制备
-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