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盗监基盘鲎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即: 论文作者签名氍吾 日期:五p 年否月彦日 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 必须装订在提交学校图书馆的印刷本)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 按照学校要求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通过校园网向本校读者 提供全文与阅览服务。 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学位论文,按学位论文保密规定处理,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崔蕾 导师签名: 日期:乏,o 年月6 日 论文摘要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而拥有科学的评价手 段和测量工具则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的前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只有以学生为 主体,以社会人才选拔的要求为导向,才能真正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乃至大学 生自我规划起到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并结合管理学中的胜任力 模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方法上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的 阐述,并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进行述评。 第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和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 相关基本理论阐释。 第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 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分析,并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拟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其次,编制测 量工具( 大学生综合素质问卷) 并进行试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 效度,可用于研究使用;最后采用正式调查取得的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分 析,得出了较理想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第四、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进一 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综合素质指标体系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大学生 a b s t r a c t t oi m p r o v et h el e v e lo fs t u d e n t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i e si st h eb a s i ct a s kf o r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s c i e n t i f i cm e a n so fe v a l u a t i o n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c a r r y i n g o u t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sp r e m i s ef o rq u a l i t ym o n i t o r i n g o n l y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t u d e n t sq u a l i t yc a l lu s et h es t u d e n t sa st h ep r i n c i p l ep a r ta n db es o c i e t y - o r i e n t e d ,i t w o u l db ear e a lt o o lf o rg u i d i n g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e v e nf o rt h e 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p r o j e c t i o n i nt h ef u t u r e t h e e s s a yi s b a s eo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a s s e s s m e n tt h e o r ya n d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h ec o m p e t e n c ym o d e l i n gt h e o r y , r e s e a r c h o n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i tc o n t a i n s w h a ta sf o l l o w i n g : f i r s t ,t h ee s s a ye x p r e s s e st h ep r o p o s a lo fi s s u et os t u d y , d e f i n i t i o no fr e l a t e d c o n c e p t s ,m e t h o d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r e s e a r c h w h a t sm o r e , i ti n c l u d e sc o m m e n t s o ns t u d y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b o t h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s e c o n d ,t h ee s s a yi n t e r p r e t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w h i c h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t h e t h e o r yo fs t u d e n te v a l u a t i o na n dt h ec o m p e t e n c ym o d e l i n gt h e o r y t h i r d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s o f o c u s e so n b u i l d i n ga n d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 c o n f i r ma n da n a l y z et h ei n d e xt h r o u g h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a n di n t e r v i e w , e t c t h e n , e s t a b l i s h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t o o l s ( 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o f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 a n dt e s t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h a ss u c hg o o d 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v a l i d i t yt h a tc a nb ep u ti n t ou s a g e a tl a s t ,w eu s ed a t ao b t a i n e df r o m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oc o m p u t ea n da n a l y s i st ot h em o d e l i tc o m e st oab e t t e rs a t i s f i e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t h ef o u r t h ,t h i sa r t i c l es u m m a r i z e dt h ef i n d i n g so ft h es t u d ya n dp o i n t e do u tt h e s h o r t c o m i n go ft h es t u d y , a sw e l la so f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 , i n d e xs y s t e m ,c o m p e t e n c y , c o m p e t e n c ym o d e l ,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n 目 第一章导言1 1 1 问题的提出1 1 2 选题目的及意义1 1 2 1 选题目的2 1 2 2 选题意义2 1 3 研究方法2 1 3 1 文献法2 1 3 2 访谈法2 1 3 3 问卷调查法3 1 4 主要研究内容3 1 5 相关概念4 1 5 1 综合素质4 1 5 2 胜任力4 1 5 3 胜任力模型5 第二章研究综述6 2 1 国内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6 2 1 1 国内研究现状6 2 1 2 国外研究现状9 2 1 3 研究的不足之处1 1 2 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 2 2 2 1 国外相关研究1 2 2 2 2 国内相关研究1 4 第三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1 7 3 1 学生评价的基本理论1 7 3 1 1 学生评价的内涵1 7 3 1 2 学生评价的类型1 7 3 1 3 学生评价的功能1 8 3 1 4 学生评价的原则2 0 3 1 5 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2 0 3 2 胜任力理论2 1 3 2 1 胜任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2 1 3 2 2 胜任力概念的内涵2 2 3 2 3 胜任力的基本内容2 3 3 2 4 胜任力的分类2 5 3 3 胜任力模型2 6 3 3 1 胜任力模型的涵义2 6 3 3 2 胜任力模型的构成2 6 3 3 3 胜任力模型的类型2 8 第四章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3 0 4 1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思路3 0 4 1 1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一般思路3 0 4 1 2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原则3 0 4 1 3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思路3 2 4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的确立3 2 4 2 1 资料搜集3 2 4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框架设定3 6 4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3 7 第五章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3 8 5 1 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3 8 5 1 1 研究目的3 8 5 1 2 研究对象3 8 5 1 3 调查工具3 8 5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验证4 1 5 2 1 研究目的4 1 5 2 2 研究方法4 1 5 2 3 研究对象4 2 5 2 4 信效度分析4 2 5 2 5 结论4 5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4 6 参考文献4 7 附录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开放式问卷5 0 附录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5 1 致谤l 5 4 i v 第一章导言 1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己经在全社 会形成共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 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开拓型人才,是时代赋 予高等教育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传授给大学生专 业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步入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随着时代的 进步,“合格大学生 、“优秀大学生 的评价标准绝不应该仅仅在校园内固步自 封,而是应更多的与社会选择联系起来。 然而,随着第三次就业高峰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了“失业大军 , 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激增,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压力。经 过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首先,自1 9 9 9 年高校扩招政 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大学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 众化教育。大学生也由原来国家“统包统分 ,变为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 和“自主择业,新的制度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也给他们带来 了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其次,我国入世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压力,使 得市场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越来越全 面,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综合素质的高低逐渐成为决定因素。最后也是 最根本的一点,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并没有起到合理的导向作用,指标设置过于 陈旧,严重与社会和市场脱轨;评价方式也以定性分析和主观判断居多。在这种 情况下,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择业上观念及认识 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把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及时编入指标 体系,并以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大学生评价,即是本课题的基本着眼点。 与社会相适应的素质,提示我们将研究的眼光由校园和学生自身转向社会人 才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在当今人才评价理论中,由管理心理学家所丌发的胜 任力模型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素质评价系统的丌发模式,把其运用 于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本文全新的尝试。 1 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 2 1 选题目的 本文通过引入人才测评理论中胜任力模型的丌发模式,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高等教育提供人才 培养、教育改革的方向,为社会选拔人才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当代大学生进行自 我规划、满足就业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可能性。 1 2 2 选题意义 第一,理论价值 本文的研究属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其理论价值在于丰富了人才评价 理论研究的体系,发展了学生评价研究的基本理论内涵。本文将人才测评理论中 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并以新视角来阐释,实现 了管理学与教育学的学科交叉,突破了以往教育评价研究单一、静态的弊端。 第二,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本文根据时代特点,把人才选拔理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具有 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等教育的重点不是专业技能,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以适应社会要求,学以致用。把大学生定位于“合格就业者 ,设计并制 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起到导航作 用,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脱 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大学 生自我评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3 研究方法 1 3 1 文献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学生评价相关理论、胜任力模型及其丌发模式的相关著 述及期刊等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及整合。系统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的 研究现状,设定本文的研究框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 确定丌放式问卷和调查问卷初稿。 1 3 2 访谈法 、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 的,那么在设计调查指标体系时就应从社会人才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 2 入手,而不是研究者闭门造车。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访谈法,对不同行 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指 标体系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1 3 3 问卷调查法 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可以利用的指标,再依据访谈结果和现有研究资料 确定调查问卷的维度并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随后试测问卷。通过试测,删去 未能达到统计要求的指标,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选取天津师范 大学进行实调,利用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 p s s1 6 0 验证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 1 4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和意义的 阐述,并对国内外发表的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并给出综合性研究 评述,其中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研究现状的分析、对胜任力、胜任力 模型及开发方法的研究以及基于胜任力模型对大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问题,目的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第二,对学生评价、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及其开发方法的理论阐释。首先对 学生评价的相关理论,如其概念、类型、功能、发展趋势等进行阐述;然后对胜 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主要包括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发展过 程、基本原理、特点及开发方法。接下来列举了目前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胜任力 模型。同时对我国有代表性的胜任力模型也作了介绍。 第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首先,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企业家、已成功就业的大 学毕业生等的访谈、权威就业网站的检索,初步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的一 般素质,并总结出其高效与低效行为表现,建立大学生素质库。其次,将大学生 的一般素质分类,初步确定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维度和指标因子。再次,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编制测量工具( 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 并进行试测,分析 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研究使用。最后,采用在天津师范大 学j 下式调查取得的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 第四,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 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5 相关概念 1 5 1 综合素质 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各种社会实 践活动而发展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 统整合。人的综合素质高低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但更主要的是在后天的社会 环境和终身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大致可分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胜任 力、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几大方面。 1 5 2 胜任力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m c c l e l l a n d 教授( 1 9 7 3 ) 提出的,其含义 是指和参照效标( 有效的绩效或优秀的绩效) 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 b o y a t z i s ( 1 9 8 2 )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归纳出优秀管理者的胜任力特 征,并对此作了系统的介绍。r a v e n 使胜任力的研究从学术背景中转移出来,进 入直线管理者、咨询顾问和人力资源从业者等的实践中。 s t e r n b e r g ( 1 9 8 5 ) 的智力三元论进一步发展了胜任力概念,他提出的实践智力 与内隐知识的概念为胜任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i - i o o g h i e m s t r a 把 胜任力解释为动机、特性、自我定义、态度或价值、知识内涵,或是认知技能或 行为技能是任何可以被衡量或考查的个体特点;是任何可以用来明确的区分 优秀业绩和普通业绩者或者区分有效业绩者和无效业绩者的个体特点。 w o o d r u f f e ( 1 9 9 1 ) 认为胜任力就是人们( 在工作中) 需要展示的行为模式的团组而 不是工作本身,是一种明显的、能使个体胜任的完成某项工作的行为。 s p e n c e r ( 1 9 9 3 ) 定义胜任力为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 平平者区分丌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 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 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他强调的是不同的胜任力 结构之i 、日j 的相互作用。p r a h a l a d 和h a m e l 把胜任力概念带入了新的层次,他们提 供了组织分析的框架,把个体层次的胜任力置于“人一职一组织”匹配的框架。 本文中的胜任力是这样定义的:是指能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各种个性 国膺宁玉人事测评理论j j 方法【m 1 东北财经人学i | i 版社,2 0 0 2 :4 9 8 5 4 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 与内驱力等。胜任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未来 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1 5 3 胜任力模型 l e b l e u 和s o b k o w i a k ( 1 9 9 5 ) 认为胜任力模型就是指成功完成任何工作所需要 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胜任力模型在那些拥有开放和授权的文化,以及管理制度 完善和拥有个人发展和实现历史的公司得以最佳实现。m c l a g a n ( 1 9 9 6 ) 把胜任力 模型定义为一种用以描述操作一项特定工作的关键能力的决策工具。胜任力模型 应当包括那些对取得工作预想结果来说关键性的素质。管理学家m a n s f i e l d 与 m i t c h e n ( 1 9 9 6 ) 也在其论文中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定义和说明。他们认为胜任力模 型通常是“全息”的,包括对一职位所有工作角色的期望以及不同工作角色之间 的关系。胜任力模型以比较简要的方式描述了完成一项工作所会涉及到的四个方 面,这四个组成部分被概括为:技术性的要求、对例外情况的处理、对不同工作 行为关系的处理以及处理工作环境的各种关系的能力。这四个方面都通过工作中 的行为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胜任力模型就是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 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想 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它具有行业特征,并应随着时间、环 境、任务要求或企业策略等要素的变化而及时更新调整。 本文中所叙述的的胜任力模型与一般依托于某一特定职业所构建起来的胜 任力模型有所不同。因为对于仍处于校园中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试图用 现有的、具体工作中的胜任力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可行的。基于此,本研 究是在借鉴胜任力模型建构方法的基础上,把大学生为了适应工作和社会以及自 身发展需要所应具备的共同素质特征作为评价内容来建构指标体系的。 5 第二章研究综述 2 1 国内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 2 1 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界逐渐把研究的重心从基础教育 转向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遍布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现行的大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在实践中出现的误区和弊端,都引起了研究者的 关注和探索。 2 1 1 1 从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弊端入手进行研究 首先是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不合理:一些专家指出( 夏怡新等, 2 0 0 3 ;冯遵永,2 0 0 5 ;刘学伶等,2 0 0 7 ) 虽然目前的高等教育强调注重大学生的 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多数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也划分为德、智、体、美、实践等几个方面,但操作过程中仍 然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强调对德、智、体“三育 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基 本素质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等的评价。谭亚莉( 2 0 0 2 ) 认为:现行评价体系虽然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但对层次性有所忽略,造成 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灵活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忽视了教育对不同对象、在不同的 环节、培养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特点的不同,而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 应有所差异。另外,部分评价内容的内涵过于简单,如在对综合测评中占很大比 重的智育评价上,往往只注重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多地是对学生学习结 果的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而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甚少,缺乏对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 夏怡新等,2 0 0 3 ;冯遵永,2 0 0 5 ) ,因此 要以多种形式、多途径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智育各个层面进行客观、科学的考核。 其次是评价的方式方法存在缺陷:徐军伟( 2 0 0 5 ) 认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行评价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如何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进行评价, 也是当i ;i i 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学生评价要实现 从注重诊断功能到重视激励功能、从单一到多样、从他评到自评、从定量到记实 标准的四个转变。胡显芝( 2 0 0 5 ) 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 母范纯刑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 】湖北第一二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1 6 ) 6 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描述性的定性评价方法往往是定性分析或者单因素的定量评 价,往往存在主观片面,不够准确、全面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 需要。如何科学地、实事求是的评价,并逐步实现其手段的现代化,己成为当前 高校学生管理中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孔国庆( 2 0 0 5 ) 指出,采 取单纯的宏观方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往往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的 “大锅烩”的方法,结果使评价成为纸上谈兵。 最后,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测评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目 前综合素质测评并没有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系统的交叉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 工具的开发和使用,所以,尽管许多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评条例按照素质教 育所要求的相关方面设置了一些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记分后汇总得出测评结 果,但是,这些评价指标体系还不能完全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李晖等,2 0 0 6 ; 刘学伶等,2 0 0 7 ) ,如何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 1 1 2 从评价原则上进行研究 张立荣,马先辉( 2 0 0 5 ) 认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必须坚持原则 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相 统一的原则,坚持评价判断的导向性和宽容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评价判断的客 观公正性和有效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评价结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等方面作初步探讨。龙建成( 2 0 0 0 ) 认为,构建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价体系应 坚持导向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范晓清( 2 0 0 5 ) 认为, 要坚持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动静结合原则、内外结合原则等。 欧阳康( 2 0 0 4 ) 认为,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等。 2 1 1 3 对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方法等提出了新见解 乌立更( 2 0 0 2 ) 认为大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或系统,存在 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或并列关系或因果关系。随着体系复杂性的增 加,描述体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也在增加,即模糊性增加,因此,对个体大 学生的素质作出综合评价,需要探讨和构建学生素质模块化评价体系。徐明春 ( 2 0 0 4 ) 主要研究了高校经济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 法得出了评价模型,并运用基于j z e e 技术的b s 结构实现了高校经济学专业学 7 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赵淑英( 2 0 0 4 ) 主要是在尊重现行大学生测评体系的评价 要素基础上,对各要素问的权集构造进行研究。胡显芝( 2 0 0 5 ) 的研究则是以重 庆大学软件学院的项目“学生素质智能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 为研究背景,开发 了学生素质智能评价系统。在此系统中,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 价指标体系,综合了模糊评价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智能评价模型和评价知识库, 利用德尔斐法( d e l p h i ) 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同时确 定各项评价因素的内涵与评价等级标准,结合模糊评价基本理论,构建了智能评 价模型。上述研究将数学理论运用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实现 了学生评价质与量的结合,使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客观性,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2 1 1 4 测评的目的和作用进行研究 冯遵永( 2 0 0 5 ) 认为大学生综合测评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素质教 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因此,素质教育的目的既是我们 教育的目标,又是测评的根本依据。刘国华等学者( 2 0 0 1 ) 认为虽然目前对素质 教育的概念还没有弄得非常清楚,但是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本质内涵的理解 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以往“应试教育 的片面性而言的, 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 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改变了传统的应 试教育模式,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的要求,因此,学生综合测评的目的 和作用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夏怡新等( 2 0 0 3 ) 认为,科学合理的综合 测评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学校对 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所做出的结论,也是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对 学生综合素质做出价值判断的有效资料;此外,也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发现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学校教育活动在学生中的效果和反响,找出工作中的缺 点和差距,进而为学校改革教学科学决策提供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大学 生素质测评的实施,应该是以学校建立起“教学、管理、服务 三位一体的素质 教育目标为前提的,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教育引导,也是素质教育丌展的直接 保障之一。谭亚莉( 2 0 0 2 ) 概括了现代学生综合测评的基本待征,如评价功能逐 步从总结性功能向教育性、发展性功能转移;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 范纯i f | i 人学生综合素质测计研究综述【m 】湖北第一二师范学院学撤2 0 0 8 ,( 6 ) 8 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评价主体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评价方法由单纯依 靠考试、测验向建立多样、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评价方法体系发展。然 而,由于受转型期种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 提高改进。如就其目的与作用而言,李晖等( 2 0 0 6 ) 指出当l j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结果常常被作为奖学金发放、三好生评比和毕业分配重要参照的“系数 , 这与测评的目的是不相符的,再加上综合素质测评本身还存在种种缺陷,使得它 处在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 的尴尬境地。 2 1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2 1 美国高校学生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 2 0 世纪7 0 年代的经济危机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政府资助减 少,因此对于凭借绩效获得资助的高校来说,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众 多的纳税人和企业雇主都要求高校拿出学生学习质量的证据,这些因素也在客观 上刺激了高校学生评价的发展。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不断, 美国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渐地,这股改革 浪潮波及到高等教育领域,成为学生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动因。除此之外, 2 0 世纪8 0 年代,受到新科技革命的影响,美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提出 了新要求,各种组织和著名的教育评估专家更加关注高校教学质量问题。这些因 素促使美国的教育评价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新的学生评价方法不断产生, 并且逐渐传播到欧洲等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 很多文章都对美国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广泛应用的五种高校学生评价方法进 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档案袋评价法( p o r t f o r l i oe v a l u a t i o n ) 、课堂评估、对 具体技能的评价、价值增值评价法( v a l u e - a d d e d ,又译作附加值评价) 以及毕业 生追踪调查法。我国学者张红梅( 2 0 0 5 ) 从实施地点、花费时间、实施方式、主 要目的、优缺点、性质等方面对上述五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总结 出了美国高校学生评价的几点特征:质性评价占主导地位: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 学习、改进学生学习状况;学生评价不仅关心评价的结果,更关心获得结果的过 程;学生评价注重营造真实的情景,在情境中评价学生;注重培养合作型的师生 关系;通过学生评价证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成本较高,信度、效度存在争 议等。 9 在其文章中,还对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析。她推测: 未来1 0 年,美国高校学生评价将更重视评价信息的及时反债;学生评价的重点 更多地集中在学生发生的变化上;更重视系统、全面地收集学生信息,建立学生 信息数据库;更强调使用学生评价向外界证明的高校教学质量。 2 1 2 2 英国高校学生评价现状 近百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教育质量举世公认。英 国的高等教育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和 造就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密切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形成 了以科技创新促教学、严格管理保质量、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体系和以形成 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新型的学生 评价体系。 付刚,赵锐( 2 0 0 8 ) 在其文章中总结了英国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几个特点: 第一、评价标准灵活。与我国国内学生素质评价标准以统考的成绩为唯一标 准相比较而言,英国不用统一的全国统考来评价和衡量人才素质的高低。英国高 校具有自主决定招生、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教学内容的权利,尤其是在招生 时,学校不仅看学生的考试分数( 既包括大学入学前各个阶段的平时成绩还包括 相应阶段所取得的职业认证资格认证书) ,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 既 包括大学入学l ; 在社区服务的经历也包括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突出的能 力) 。 第二、评价主体独立。与我国比较单一、受控制的评价主体相比,英国教育 评估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1 9 9 7 年成立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 ( q a a ) 。它是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该机构的职责之一就是不仅对学 生的素质进行权威评价,而且对教师队伍的素质也进行严格的监督评价。该组织 既不隶属于政府又不属于高校,而是实行第三方监督的体制,在工作上具有相当 的独立性、学术性和权威性。 第三、评价内容人性化。英国对高校学生素质的评价不仅是只关注学生在校 成绩的等级,更主要的是去真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尤其是个体自身 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在实施教育过程当中让老师和学生去共同体验生命历程中 的各种情感、态度的生成,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具有主体性的人来认识, l o 努力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这与我国长期形成的评价一个学生主要看智育,往往 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2 1 3 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不难发现,以英美为代 表的发达国家在高校学生素质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无论从学生 评价的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操作的方法上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素质评价这 一领域,也为像中国这样的教育大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但毕竟国 情不同,我国也不可能将其经验照单全收,“拿来主义 。还要注意的是,英美等 国的学生素质评价也同样存在不易操作,信、效度存在争议等问题,这些都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纵观我国现阶段对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成果,我国学 者虽然已经从功能、方法、内容、标准等方面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探 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修正意见,为以后此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材料。 但与此同时,笔者也从中发现了几点不足: 第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评价原则、功能、内容、 方法等的理论探讨上,但讨论又缺乏对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分 析和借鉴,也缺乏有实践操作意义的研究。 第二,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多从修正和完善的视角进行,未脱离 现有评价方案的基本框架,始终是就大学生论大学生,根本没有从培养社会型人 才的角度出发,没有将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纳入到整个社会人才系统和时 代洪流中去。在这种狭隘视角下建立的新评价体系无非是原体系细枝木节的修 正。 第三,在研究目的上,大多数的研究者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视为教育评价 的一部分,或作为评价高校教育教学能力的参考值,并没有认识到其作为社会人 才选拔、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规划依据的价值。 第四,在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权重以及最后实施测评等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有 待完善。 因此,本研究在吸取f j 人研究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以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 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把管理学中人才评价的方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 来,从“合格的就业者 视角建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 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 2 1 国外相关研究 1 9 7 0 年,m c b e r 和美国管理协会( a m a ) 丌始了第一次大型的胜任力项目研 究。研究的关键是强调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胜任力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所展示的而不成功的管理者所不能展示的? ( h a y e s ,1 9 7 9 ) 美国管理协会花了五 年时问研究了1 8 0 0 名管理者,第一次通过比较优秀和一般绩效者的表现,抽取 出个性特征来定义工作胜任力。美国管理协会定义胜任力为“一般的知识,动机, 特质,自我意向,杜会角色,与工作有关的技能”。( h a y e s ,1 9 7 9 ) 研究结果辨别 出优秀的管理者与工作成功有关的五个重要的胜任力:专业知识、心智成熟、企 业家成熟度、人际间成熟度以及在职成熟度。在这五个关键的胜任力中,只有专 业知识是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都具有的。 s p e n c e r 曾于1 9 8 9 年对二百多种工种进行了研究,试图发现管理人员普遍具 有的工作胜任力因素结构,综合了3 6 0 种行为事件,归纳出2 1 项胜任力因素。 最后,他建立了包括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经理人员和企业家等 五大类的通用胜任力模型,每一个胜任力模型包括十项左右的胜任力因素。其中, 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如下特征因素: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收集、 关注效率等;思维与问题解决:系统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等;个人形象:自信、 专业知识等;影响力:说服、运用影响策略等;指导与控制:指导下属、过程控 制等;体贴他人:关注员工福利、发展员工等。圆 m c c l e l l a n d 领导的h a yg r o u p 公司基于3 0 多年的胜任力研究,利用遍布全 球的分公司力量,建立了丰富的胜任力模型库,并在不断的完善中。h a yg r o u p 公司非常关注管理人员的管理、领导等胜任特征因素,并开发了相关评价问卷和 量表。a l p h aa s s o c 和w a t e r l o o ( 1 9 9 3 ) 总结出管理人员具有五项基本特征,包 括:概念技能与独创性、领导、人际技能、行政管理和技术。 c a r e s s 和a l l w o o d ( 1 9 9 7 ) 对澳大利亚大多数管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咨询活动进 行研究,发现它们在运用评价中心技术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胜任特征时,基本的 o 彭遁眉胜任特征模犁及j e 订:人才选拔中的心用【d 】武汉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餐饮学徒工合同模板
- 采购部门合同管理的会议纪要
- 补牙退款申请书
- 保研支持服务合同
-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讲座
- 面神经麻痹治疗新进展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护理
- 海南省澄迈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无缝线路完整
- 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公开课课件
- 南平市建阳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宸前水力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课件
- HTML5 CSS3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件全套 吕麦丝 第1-11章 网页设计基础- CSS 中的动画与特效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法律咨询与调解》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单元作业设计
- 危化品仓库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 责任心的力量PPT模板:共建美好世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