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最近三、 四十年, 在心灵哲学中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一场所谓的 “本体论变革” , 卡拉瑟斯也是这场变革中的一员主将,倍受哲学家的关注。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感悟,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心灵本体论”是这一 体系的基石。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 明了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包括:心灵的表征理论、塞尔的心灵思想和莱文解 释理论对他心灵本体理论的影响,心灵的表征理论从方法论上使卡拉瑟斯心灵理论 去除了神秘主义色彩;卡拉瑟斯将塞尔心灵思想中的“意识的自然化”定为主要思 想,从本体论意义上对其产生作用;莱文的解释思想理论则是卡拉瑟斯“解释鸿沟” 产生的根源。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内涵。首先用“解释鸿沟”理论阐 述了意识和微观实在的难通约性,现象意识并非一种简单的还原假设,在微观事实 与意识之间有许多是我们解释不了的,这样就产生了二者间的鸿沟。其次,用意识 的自然主义理论将他的本体论思想完全表现出来,是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本体论。 主张只有自然的个体、性质和关系才是实在的。最后,用“解释的优越性”理论对 意识和实在之间的表述关系进行了分析,一阶理论和高阶理论都是有可能提供对事 物特征的还原性解释;但是解释的顺序是不同的,从时间顺序上而言是一阶理论占 先,但从程度上而言则是高阶理论为重, “解释的优越性”也成为卡拉瑟斯的创新之 处。 第三部分对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困境进行了论述,还原论的困境、属性二元 论的困境和系统解释缺失的困境,而最后一个困境又包含了三个缺陷:缺少对他人 意识方面的研究;将自然主义绝对化;忽略了直觉的重要性。而文章第四部分对如 何走出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困境进行了探讨,对于还原论的困境应用神经生物学思 想进行应对,属性二元论困境应用涉身性进行研究,而系统解释缺失的困境用语境 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 关键词: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意识自然理论;解释鸿沟;解释优越性 ii abstract the last three or four decades has seen in philosophy of mind the outbreak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alled ontological revolution, in which caruthers is one of the major players who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of philosophers. caruthers, a major student among the researchers, has created his own thought over this issu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y and established his system of thought, of which mind ontology is the cornerston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cuses on caruthers mind ontolog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is to elaborate on the origin of this theory, including ment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searles mind theory and levins explanation theory.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rids of mysticism in caruthers mind ontology from a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natural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of searles mind theory is taken as his major idea by caruthers and plays its role from an ontological perspective; levins explanation thought is the origin of caruthers explanation gap.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mainly deal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caruthers mind ontology. firstly, caruthers elaborates on the incommensurability between the mind and micro-being, pointing out that phenomenal awareness is not a simple assumption of reduction and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intricacy we cannot explain, which leads to the occurring of the explanation gap between these two. secondly, caruthers ontological thought is thoroughly manifested through the natural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and is therefore ontology based on naturalism. he maintains that nothing but a natural individual, its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s around it is real. finally, he conducts analysis on the express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mind and the being with the theory of explanatory advantages. both the base-level and advanced theories are likely to provide the reduc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features of things, but there is variance as far as the order iii of explanation is concerned. the base-level has the edge in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while the advance theory outweighs it in explanatory degree. the explanatory advantages has also become the creative part of caruthers theory.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pproach of caruthers mind ontology, including the approach of the reduction theory, that of the dualism of property and that of the lack of systematic explanation which includes three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mind of others, absolutization of naturalism and ignoring of instinct.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explores on how to get out of the approach of caruthers mind ontology and proposes that the thought of neurobiolog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approach in the reduction theory, embodiment the dualism of property and context theory the lack of systematic explanation. key words: carruthers;mind ontology;natural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explanation gap;explanatory advantages 引 言 1 引 言 当代心灵哲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而艰巨的课题,如何更明确、更具体、更 深入地说明包括心灵本体和心灵意识的本质在内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探讨的关键。 作为心灵哲学研究中的新派代表人物皮特卡拉瑟斯(peter carruthers)对 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身心问题的独特见解心灵本体论。在最近十 五年中他主要从事关于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他特别关注对自 然的意识、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和模块化的心境等领域的研究。 他在谢菲 尔德大学(英国)期间,成立了一个关于认知研究的中心,主要对心灵问题进行研 究。 卡拉瑟斯出版了不少著作,如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d: massive modularity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ought(心灵的建构:巨模块与思维的灵 活性); consciousness: essays from a higher-order perspective(意识: 从高阶理论的角度评介);the metaphysics of the tractatus(关于逻辑哲 学论的形而上学)等。这些著作在国际上都颇有影响。杰克森、海尔、塞尔这些著 名的认知科学家也对他的思想进行过研究。 本文以卡拉瑟斯的 “心灵本体论” 为主线, 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起源于哪里?(2)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 么?(3)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困境在哪里?(4)如何走出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 的困境,需要哪些方法?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2 第一章 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 近代西方哲学已将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的问题当作了哲学的核心问题,后期 很多思想家、哲学家对身心问题的研究无不受到这一时代学者的影响。随着人工智 能的发展,人类对心灵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这些研究成果对卡拉瑟斯身心理论 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看来心灵的表征理论、赛尔的思想和莱文的 解释理论在卡拉瑟斯这里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 1.1 心灵的表征理论 近些年来,计算机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人工智能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研究也渐渐深入,人们普遍认为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人脑, 从而探索意识的奥秘,在他们看来,只要给计算机输入恰当的程序,它便可以和人 一样具有思维、理解能力;甚至有学者认为,人本身就是计算机,人脑就是计算机 主机,既然人可以思考,那么计算机就已经能够思维。支持这种思想的学者被称为 强人工智能论者。纽厄尔(a. newell)和西蒙(h. simon)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他们看来,“计算机由于其工作可被认为是一种操作数字的机器。赞同这一观点 的人都必须承认,无论任何东西都可以经编码称为符号,什么都不例外。” “心灵表征”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理论,由它引发的思想也俯首皆是,如 单因素理论、多因素理论、狭义理论、广义理论等。福多(jerry fodor)是这一理 论的坚定捍卫者和主要倡导者,他被称为“彻底的认知科学家” 。在他看来,建 立关于心理内容的自然主义理论是研究心灵哲学必不可少的方面。 “如果常识意向 心理学被摧毁了,那么这将是我们物种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最大的理智灾难。 ” 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福多对自然主义的关注程度非比寻常, 他的思想对卡拉瑟斯 “意 识自然理论(natural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的产生,影响巨大。 心理表征理论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描述:对常识概念的描述和对自然现象的表 征。对常识概念的描述主要是指一般性描述。如“这个花是红的” , “我很困” ,这 种描述虽然也需要心理活动,但是无需经过大脑的精密思维,或可以称为是一种浅 层思维。 在这种思维中, 描述作为其对事物认识和判断的基础, 而在认知心理学中, 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研究这种最基本、基础的实践知识而形成的。通过对物理世界 的描述性行为,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增强对世界的感知和表达,这也是所有人类心灵 newell aintellectual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new york:wiley,1983,196 熊哲宏认知科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25 福多心理语义学m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7,xii 第一章 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 3 功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心理表征主义者对这种描述是十分重视的,依赖直观的反应 必须被环境所建构,也就是说,实践是这种反应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环境也就无所 谓这种对常识的描述和表征。这点对卡拉瑟斯自然理论中一阶(first-order)表征理 论的建立不无影响,卡拉瑟斯的这种认知思想也是从这种低层次的大脑活动过程中 发端的。 其次,作为对自然现象的心理表征是较前一类更高级的心灵表征方式,因为现 象是一种较常识更复杂的东西,它不仅需要对常识或是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性表达, 还需要对这些事物构成的一种或多种现象进行综合表征。这就参杂了人类较复杂的 心灵思维过程,比如说, “花是红的”这是一个常识描述,而“红色的花代表喜庆” 就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描述就比前一种复杂。一个人只要能看见,不是色盲就 知道花是红的, 但他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有这种 “红 色的花代表喜庆”的想法。比如在某种环境下,一个男人给一个女人送了一束红玫 瑰,在这种情况下, “红色的花”就不代表喜庆,而代表爱情,而“红色的花代表 喜庆”这种思想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人的思维中;有的国家红色的花并不代表喜庆, 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这个人就不会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了。这样看来,对现象的表征 是比较复杂而且是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比较强的环境,卡拉瑟斯的高阶 (higher-order,简称 hor)表征理论与心理表征理论的这一思想有着相通之处。 心灵表征理论不仅在这两方面对卡拉瑟斯产生影响,还从方法论上影响着他的 思想。 心灵的表征理论就是为了表征心灵提出的, 它是指设定一个具有 “表征心灵” 功能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思想的语言” ,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编码,类似 于计算机的物理编码。福多在心理模块性一书中指出: “功能主义者和物理主 义者是相似的,都否定特定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有物体特性的形而上学功能主 义者主要根据人类心灵所处的状态获得特征” 。 这样一来人们更容易理解心灵的奥 秘,因此,这种对于心灵的表征便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使心灵研究不再那么神秘, 使我们有可能研究出心灵和意识究竟从何而来,当学者们去除了心灵神秘化因素、 将其明确整合到物质世界中时,便有利于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这种方法论思想 也同样引导卡拉瑟斯去除了心灵中神秘化的东西, 他的 “解释优越性 (explanatory advantages) ”概念的提出,使他产生了解释心灵的信心。 fodor j athe modularity of mind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3,26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4 1.2 塞尔的心灵思想 如果说心灵表征理论更多的是倾向于从方法论上引导卡拉瑟斯的思想,那么哲 学家塞尔就是从本体论意义上对他理论的形成产生作用。塞尔(john rsearle)本 身就是一位自然主义者,他反对心灵表征理论将人心看作机器,反对认为机器被赋 予正确的形式也能产生心灵的观点。在他看来,意识是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也就是 说心理特征必须是在生物学特征基础之上才能产生的,而机器人或人造物要产生心 灵,这个人造物也必须是能够生长、繁殖、分泌的,只有具备了生物特性,人造物 才能思维。在他的书中,明确指出,“对于任何我们可能制造的、具有相当于人心 理活动的人造物来说,单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不足以产生的,这个人造物必须具有 同人脑相当的能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塞尔对人的自然特征有多么重视。在他 对心灵多年的研究中,尤其是后期,他将研究重点放到神经科学领域,在这一领域 的研究使他更加确信,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是多么复杂,意识是大脑中神经元作用 的结果,是不能被还原的。 塞尔还以独特的方式阐明了意向性观点,他认为,意向性有三个特征:首先, 它是存在于某种心理类型中的一种内容构成;其次,意向状态取决于它们的满足条 件, 也就是说, 意向状态是否满足取决于世界与意向状态的内容是否相符合; 第三, 意向状态有时导致事情的发生,它们通过意向的因果导致一种符合,即导致它们所 表现的事态,导致它们自己的满足条件。 塞尔的意向性特征对于卡拉瑟斯倾向性的研究很有启示。卡拉瑟斯将高阶理论 中的“倾向性” (dispositionalist)看作了意识的最高形式,塞尔意向性特征在他的 “倾向性”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而塞尔也对意向性给予了很多解释。在塞尔看来, 意向性是心智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所指的方向是世界中的事态。意向性同意识是 分不开的,但又不同于意识,它主要是表达人内心希望、信念的一种意识状态。塞 尔试图通过对意向性的解释来证明意识是自然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识并非是 一些哲学家认为的超验现象,而只是人类大脑浮现出的性质。意向性不同于意识之 处在于,意向性具有一种指向,没有指向的意识不是意向性。举例而言,我们时常 有这样的状态,自己也无法解释的一种莫名的焦灼、烦闷,这种情况肯定是意识, 但却不属于塞尔的意向性;我希望今年我能买一所大房子这样的期望,或是通过努 美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m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2 美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m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1 第一章 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 5 力我一定会成功这样的信念才是意向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意向性在塞尔的心中是 比意识更高级的一种形式,这在卡拉瑟斯“倾向性”高阶理论中可见一斑。 在意向性的最初描述中,神经生物状态不具有意向性。而塞尔的提议改变了这 种概念,他论证的依据是神经状态能够以引起有意识状态的同样方式被引起。这句 话的意思是说,在我们的大脑中,会存在一些电过程和化学过程,大脑除了作为人 的认知工具外没有其它的用处,这样,神经生物特征肯定是为了产生意识或产生意 向而存在的。比如我们的眼睛是为了能够看东西而存在,耳朵是为了能够听声音而 存在,如果一个人被关在一个黑屋子许多年,那么他的眼睛就会同我们正常人的不 同,就会怕光,而且他的眼睛在黑暗中会产生一些视力,这就是人类进化的能力, 如果人身体上的器官不适应环境,那么就会变得毫无用处,甚至消退,这也是达尔 文进化论的观点,也是被事实证明合乎理性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塞尔证明了意识和人脑是有关系的,而且意识也只有在人的 大脑中才能产生,给机器输入正确的程序并不会使它产生具有人类思维的能力。为 证明这一观点, 他运用了一个思想实验中文屋论证 (chinese room argument) 。 在这个论证中,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英文)被关在一个屋子里,他只有通过一 个窗口和外界取得联系,外界的人从这个窗口传入一些字条,屋子里的人按照屋子 中的中英文配对规则的书籍,将这些字条进行翻译,从而将其通过窗口传到外面, 外面的人一看,这些字条的意思是正确的,就以为他懂中文,其实他自己知道自己 根本完全不理解中文。塞尔用这个隐喻来说明:语法无法产生语义,形式永远不可 能产生意义。在他看来,“以脑在计算方面的性能来解释脑产生心理状态的功能根 本不够人脑是生物性机器,关键在于人脑的生物学性质”。 中文屋论证的出现使得哲学界和人工智能界震惊不已,这是对于机器人能够思 维的一个重大打击。塞尔通过这个论证更加奠定了思维的生物特性,更加坚定了自 然主义者的立场。他坚信,内在意向性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意向这种心理现象 也如同分泌、消化、生长和繁殖一样都是我们自然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精神现 象的存在是以生物现象为基础。自然主义是由于心灵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产生发展 起来的。尤其是意向性,可以作为真实认知的一个标志,因为在他看来,意识和意 向都是我们真实存在的。一些取消主义或是虚无主义者否认意识的存在是没有道理 的,正如他们否认自己的思想一样,如果没有意识,那么他们取消一切的思想是如 何提出来的?就连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我不能怀疑的就是我可以思考。 美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m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1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6 当人类没有了意识,那么人类还能称之为人类吗?人类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大不同 就在于人能够思维,这种思维是人类能够真实感受到的,确实存在的活动,是同我 们流汗、分泌一样的生物现象,如果谁否认这一点,那么就一定会陷入一种不可知 论的深渊而无法自拔,而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因此塞尔断言, “痛觉和其他心理现象正是脑(也许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的特征”。 塞尔的这种观点深深影响了卡拉瑟斯,他在意识的自然理论思想中,无不体现 了意识的生物特性。卡拉瑟斯也同样认为,意向性是心灵的一部分,而且是高级部 分,意向性的产生离不开生物特性。 有人便会问,心灵表征理论和塞尔的心灵理论不是存在完全相反的核心思想 么?为何都会对卡拉瑟斯产生影响,而且还这么切合的融合到一起?不可否认,心 灵表征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表征心灵而提出的,只要一个具有表征心灵功能的符号出 现,就可以说他是相当于人脑的能力了,生物学的编码和计算机的物理编码是没有 区别的;而塞尔心灵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将人心看作机器,反对认为正确程序能 够产生思维,只有生物特性才是产生思维的条件。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心灵表征 理论对卡拉瑟斯思想最主要的影响是方法论方面,而塞尔对卡拉瑟斯的影响则主要 体现在本体论方面。也就是说,心灵表征理论主要是让卡拉瑟斯的意识的自然理论 去除了心灵中神秘的东西,让他对解释心灵产生信心;而塞尔的思想则从生物特性 角度给予卡拉瑟斯意识理论的本体支持,让他坚持自然主义的理论,从而产生了意 识的自然理论。所以说两种互为对立的理论都给予卡拉瑟斯思想产生了灵感,这也 是卡拉瑟斯思想产生的独特之处。 1.3 莱文的解释理论 除了上述两种思想,卡拉瑟斯思想与莱文(joseph levine)的解释理论也不 无关系, 莱文认为, 我们的解释功能和经验之间存在着解释空缺 (explanatory gap) 。 在他看来,无论将来的科技如何发展,通过研究究竟了解了多少人类大脑的秘密, 我们还是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为什么大脑的这种状态就会产生某种特定的意识感受 性,或是一种大脑特性会产生不同的意识感受性?为什么我们只能感受到我们自身 的感受性,比如酸、疼?为什么我们无法感知到别人的感受,即使别人明确告诉了 我们,或是表现出和我们疼痛时同样的症状,我们也无法明确知道他是否真的疼, 我们知道的只是他看起来是很疼,而我们却不会有他疼的这种自我感受性?对于可 美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m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2 levine j “materialism and qualia: the explanatory gap”j 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983( 64), 354-361 第一章 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 7 观察事物的模糊、无序的解释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人类一直在寻求一种可靠的对世 界的解释,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数对这一思想的解释和论证,科学家和哲 学家孜孜以求,也是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 能够做到。生物的复杂性是令无数科学家啧啧称奇,而大脑作为生物的中心构造更 令科学家和哲学家无从入手,将其作为一种神秘的、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像西蒙 那样简单、草率的将其归结于正确的程序、形式,这都是一家之言,谁都无法说服 对方。 很多哲学家希望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解释经验或实在。认为将语言研究清楚 了,或许就能够解释清楚经验的实在问题。所以无数哲学家首先是语言学家,从对 语言的研究开始,对思维、哲学进行探讨,但是成果却并不理想。语言本身就具有 一种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它和经验之间的空缺性。语言分为语法、语形和语 用。语法是语言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语形是对语言的外在限制,语用是语言的根本 目的。语言又可被称之为“符号” 。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符号就可以表述意义, 比如用“红灯”表示“停止” , “绿灯”表示“前进” ,但这种思想不能被很多学者 认同。首先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地区的语言和另一个地区的语言是不同的,不 同地区的语言就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语言翻译工作不可能完全正确的将一个 地区的语义告诉其他人。语言,或是“符号” ,在与可想象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限度, 这种限度也是令哲学家着迷和苦恼所在。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思想是独立于 符号存在的,我们人类的思维是无限的。有人说,世界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 却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由此可以想象思维的宽广性和无垠性,我们人类思维可以 达到无限的地方,比光速快千百万倍,而且是一种非语言形式。若是一定要将其用 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只会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而用语言来约束思想的做法更是要 不得,这不仅会显示出语言的笨拙,也会对思想造成一种束缚,最终使得人类这种 伟大的思维方式被束之高阁。 维特根斯坦曾认为他用语言、逻辑分析将一切哲学问题全都解决了,但即使这 时,他也承认还是有“不可说”的事物存在,他前期思想的全部意义是以一句话为 基点: “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的说;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 ” 而经过实践和时间的磨练,他又否定了前期的思想,认为哲学问题还是存在的。 他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意义”这个词汇,从对语言的研究中解放出来。他也认为, 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全集(第一卷)m陈启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87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8 语言问题并不足以解决思维从何而来、思维究竟为何的问题。在他的研究中,出现 了“私人语言” 。在他看来,私人语言是没有办法进行交流的,因为它只是自己一 个人知道的语言,在使用语言描述我们的私人经验和使用它表达我们的经验时,会 产生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感觉,所以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 。在 这一论证中,他强调了私人语言的非公众性:当我们真的感到快乐和痛苦时,确实 有私人感觉要表达,但是口述的私人语言和感觉之间不是被描述客体的关系,有时 我们自己都会觉得说出的话变味了,这就是语言的有限性。 通过我们的日常实践也可以了解到,语言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比如我们在梦中 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事物或现象,你希望将这一事物或现象与他人分享,但这种事 物或现象是你原来从未接触过的,或者是对方从未接触过的,这样一来,你的语言 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人类语言的苍白感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人叙述过,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这句古话流传至今,足见人们对这一观点的肯定。也就是说语言对经验 解释不能穷尽。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解释功能和经验之间也存在着空缺。莱文认为, “心 灵的材料”所指的内容是我们内心的真正意向或意向流动,心理现象被认为是行为 的属性,这就是说,按照意义在局部文化中被赋予的方式对其进行的解释。比如, 我们要知道“点头”的涵义,一些人认为,点头无疑是代表同意的意思,但是在另 外一个环境中,同样的行为可能表明点头的一方根本没有明白对方说什么,只是一 种机械性的活动,或是点头者对于对方无动于衷。心理学的任务是要产生关于人类 的那些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感觉和行为的话语。一些微妙的、语境敏感的、关于 执行某行为范畴的权力和责任分配,是其中关键的要素,这些分配预设对语言似乎 有一种天生的限制性,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影响也是存在的。 思维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是微妙的,但又与行动分不开。 “按照漫述心理学的观 点,对于行动流的研究,正是心理学首先要被引导,或将被引导的方向。正是这个 行动流,才是隐喻的某一个等级结构和对应模型应用的对象,而且只运用于该行动 流。 ” 但是行动流究竟该怎样表述,怎样用心理学阐明,这是令我们所困扰的,从 古至今,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一般的社会人,都在为这个问题烦恼。举一个现实生活 中的例子, 当一个男性向一个女性求爱时, 如果这个女性能够知道男性内心的感受, 则可以知道他是否真的爱自己,但是事实上她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男性心里的真正 想法,即使这个男性表现出对这个女性的无比热爱,也不能说明他就是真的爱这个 英罗姆哈瑞认知科学哲学导论m魏屹东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61 第一章 卡拉瑟斯心灵理论的来源 9 女性。这和塞尔对通过图灵测试(turing test) 的计算机想法一样,即使真的出 现这样一台计算机,它能表现出和人一样的行为方式,甚至可以表现出人的情感, 但也不能说它就是可以和人类一样进行思维。有人认为,这种思维的不可通约性限 制了人们思想的真正联系,这就成为人类解释世界的一个困境。心理学的研究实质 就是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行为,是人类行为中最隐秘的一 种,当我们探究经验和对其的解释方面的话题时,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行为研究。 但心理行为的这种不可让渡性、不可通约性,让人们对它的研究充满了神秘性和不 可感知性。 总之,莱文认为,在我们的经验和对其解释中存在的这种空缺,是人类无法弥 补的,人类无论用语言或是符号来表述经验,这中间存在缺陷,而且这种语言和符 号又是不可通约的,这从心理上也是一种无法填补的空白。卡拉瑟斯也意识到了对 世界解释的限制性,所以在他的思想中, “解释鸿沟” (explanation gap)也成为 他思想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灵测试是指一个人无法说出与他她正在交互作用的是另外一个人还是一部计算机, 那么我们必须说计算机 能思维参见 英罗姆哈瑞认知科学哲学导论m魏屹东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11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10 第二章 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内涵 卡拉瑟斯在对众多科学家、哲学家、人工智能学者成果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 具有自己特色的心灵思想理论,他的理论是在承认心灵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心灵解释的鸿沟、意识的自然理论和心灵解释的优越性问 题。 2.1 心灵解释的鸿沟 对于现象意识不能被还原的理由, 很多哲学家都进行过研究, 杰克森 (jackson) , 麦克杰(mcginn),查尔莫斯(chalmers)等人都对其进行过深入探索。其中杰克 森和查尔莫斯认为解释鸿沟的存在将会成为本体二元论的支撑 ;而另一些哲学家 莱文、麦克杰则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 卡拉瑟斯对解释空缺问题十分关注,他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出发,提出 了自己具有创造性的意见“解释鸿沟” 。在卡拉瑟斯看来, “解释鸿沟”主要存 在于物理的、功能的和意向的事实之间。一方面,针对的是现象意识的事实;另一 方面,探讨为什么现象意识不能被还原解释。 对于“解释鸿沟” ,他将莱文的观念 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不仅说明了在现实中,概念解释和经验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 功能和意向之间也存在解释空白,而且解释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空缺,意识 在什么情况下会存在,它的根源是什么等问题,对“解释空缺”理论进行了完善。 在他的观念里,现象意识并非是一种还原解释,他认为所有微观事件 m 中并不 隐含现象意识,但是如果要进行还原解释,那么必须要以 m 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 是要在 m 中进行。他认为,世界的所有微观事件中,并非每一件都含有意识,比如 天下雨,墙倒塌,或是人走路,在这些现象中就不含有意识现象。但是如果我们要 对意识进行分析解释,就必须以现实的微观事件作为基础,所以他对心灵问题的解 释是以自然主义为基础。自己并不能解释这些微观现象,更不必提这些现象背后的 原因和其中的现象意识了,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现象意识并非一种简 单的还原假设,在微观事实与意识间有许多是我们解释不了的,这样就产生了二者 间的鸿沟。 jacksonepiphenomenal qualiaj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2(32),127-136jacksonwhat mary didnt knowjjournal of philosophy, 1986(83),291-295 levine jmaterialism and qualiathe explanatory gapjpacific philosophy quarterly,1983(64),354-361 peter carruthers consciousness:essays from a higher-order perspectiv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18 peter carruthers. consciousness:essays from a higher-order perspectiv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28 第二章 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内涵 11 他不仅承认“解释鸿沟”的存在,而且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积极投身到对“解 释鸿沟存在的原因、分析意识存在的条件”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中。他不同意取消 主义的观点,在取消主义者眼中,意识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认为自己有意识只是一 种假想。比如说,我们人类认为机器人或是计算机没有思维,或许在机器人或计算 机看来,我们人类也没有思维,因为思维是不可通约的。如果自己承认自己有思维 就是真的有思维,那么机器人说它有思维,人却说他没有,这个就无法解释了。基 于这个原因,取消主义者认为意识这种无法言说的东西或许根本不存在。这种思想 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也是不符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确 实可以思维,如果说没有思维,那我们是如何创作出小说、散文等作品,又是如何 制造出一些世间原本没有的东西的呢?比如,我现在写文章,如果说这不是思维作 用的结果,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卡拉瑟斯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和考虑才认为思维 是存在的。 但是随即而来这样一个问题就摆在他面前:什么情况下,意识会出现?他列举 的两个条件也是符合现实实际的,一个是世间现象的存在,一个是生物特征。在他 看来,我们的意识是在客观事物基础上才能存在的。也就是说,没有事件的发生, 没有人的生理特征,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以这些条件为基础,但是当 这些条件齐全了也不一定会产生意识。比如,如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们的意识 没有来源,那么我们就不会拥有意识,这正应了一句俗语:无风不起浪、无火不生 烟,世界上没有无根的木,无源的水。意识思维都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而且具有连 续性。哈瑞曾说, “理解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持续情况,一种倾向。它只有在 正确表现中才能得到显现。 ” 而如果没有人的生物特征,也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比如,一个无脑的人,肯定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而且一个脑死亡的人也是不会有意 识的。卡拉瑟斯的这些思想类似于塞尔的自然主义心灵观点,但是较塞尔意识产生 的原因多了现实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一因素。而且他也没有将思维、意识绝对化,认 为只要有现象和生物特征就必定有意识,也就是说微观事件和生物特征只是意识产 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他的这一观点也是符合现实实际的。 最后,他指出,如果我们想对目标意识进行解释,那么我们必须让这些意识处 于一种正确的状态之中,然而这不太可能,无所谓正确或错误,这些意识本来代表 的是一种状态, 但是我们不了解, 将其解释成另一种状态, 这就造成了 “解释鸿沟” 。 而他对意识的 “解释鸿沟” 进行分析时, 有一个概念是不得不提的, 那就是 “还 罗姆哈瑞认知科学哲学导论m魏屹东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263 卡拉瑟斯的心灵本体论探析 12 原解释(reductive explanation) ” 。针对这一概念,不同的哲学家也有不同的看 法,布洛克(block)和斯坦尔耐克(stalnaker)认为现象意识的还原解释在理论 上是可能的 ,其它更多哲学家则提供了这种解释的实际可能性,比如丹尼特 (dennett)和泰(tye) ,卡拉瑟斯也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 他认为,现象意识是以生物特性为基础,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设想从研究大 脑构造等方面对意识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模拟大脑的某一个区域,进行大脑原 型提取,这样就比较容易对大脑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加以了解。如大脑主要由两个细 胞群组成阿蒙氏角(cornu ammonis)和齿状回。我们通过 pet 对大脑进行扫 描,从而确定视觉、嗅觉、听觉的终极来源,确定其在大脑中的控制区域。如果说 这些思想在原来只是设想,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经在致力 于对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这就使我们的感觉找到了在大脑 中的控制范围,就是对人的意识,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还原解释。比如,我的痛觉是 受大脑中哪些区域甚至是哪个细胞影响,如果将这个细胞切除是否我就不会有痛 感?卡拉瑟斯对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坚信人工智能对意识的解释作用。 卡拉瑟斯运用自己“解释鸿沟”的观点,对莱文等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 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关于意识产生的理论思想。他强调,虽然我 们的解释概念和经验间存在差异,但是我们对意识问题也并非是毫无办法的。首先 我们应该承认意识的存在,并设法分析出它存在的条件:微观现象和生物特性;最 后从现实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得出,要想对意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要从人类 大脑原型出发,对意识进行“还原解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索出意识的奥秘。 2.2 意识的自然理论 许多人认为意识特别是现象意识,或者说“感觉” (feeling)是神秘的,从古 至今,无数的科学家、哲学家为其耗尽了毕生心血,但都没有确实的、确切的结果, 对于意识, 我们还是什么也不知道。 这样难免会使人产生一种无力感, 一种对人类、 对生命、 对心灵的好奇, 认为这些问题是神秘的, 甚至可能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卡拉瑟斯不同意这种“神秘意识”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当这种感觉出现时,哲 学家便容易陷入神秘论和不可知论中,从而对意识的研究产生困扰。 对于意识问题的研究,有不少学者同意查尔莫斯有关意识是“困难问题”的解 block and stalnaker rconceptual analysisdualism and the explanatory gapjphilosophical review, 1999(108), 1-46 第二章 卡拉瑟斯心灵本体论的内涵 13 释 ,然而卡拉瑟斯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意识并非神秘的,也不是困难 到无法解决,而是一种通过科学手段可以了解、解决的事物,就如同我们的生物现 象。对于意识,卡拉瑟斯的见解是“困难问题”并非真正的困难 。或许有些人会 认为他是口出狂语,从古希腊研究至今仍未能解决的大难题不是难题,那么还有什 么是难题!针对这种责难,卡拉瑟斯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意识树”理论, 进一步对意识的自然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参见图 1 图 1 意识树 “意识树”理论是卡拉瑟斯的著名理论。他认为,首先,在对意识现象进行解 释时,我们必须决定是要从神经学角度研究还是从认知角度研究,神经学角度比较 偏向于具体的物理物质, 而认知角度更加倾向于心灵。 如果要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 我们就需要了解一阶理论和高阶理论。一阶理论是指纯粹环境的表征,是主体自身 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意识,这是最初层面上的。比如针扎一下,这种“疼”的感觉; 好多天没喝水, “渴”的感觉,就是一种纯粹身体的表层感觉;而高阶理论则是指 主体自身的精神状态。比如说一个人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或是进行一项心理测验, 这是查尔莫斯于 1996 年提出的观点 参见 chalmers the conscious mind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餐饮学徒工合同模板
- 采购部门合同管理的会议纪要
- 补牙退款申请书
- 保研支持服务合同
-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讲座
- 面神经麻痹治疗新进展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护理
- 海南省澄迈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先进监理单位汇报材料整理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DD1-B说明书
- ALC板材安装施工方案
- 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 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总表
- 材料结构分析作业参考
- 羽毛球馆装修预算
- 跳棋教学(课堂PPT)
- Tekla建模快捷键
- 大航海时代四特产分布
-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7.生命最可贵-部编版(24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