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_第1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_第2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_第3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_第4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大复戏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i l p 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在年- 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口 论文作者签名:差至至垒 e l 导师签名:) 垒 e t 期:丝堕墨笙 张大复戏曲研究中文提要 张大复戏曲研究 中文提要 以“寒山子 自号的张大复居住在姑苏名刹寒山寺附近,深受佛道濡染,不事生 产,以创作剧本为生。张大复生活于明清易代之时,与吴江、苏州众曲家颇多交往, 在曲学观点上能守法吴江,亦能推重苏州,是吴江派过渡至苏州派的中坚。 本文以张大复丰富的传奇创作与多本曲谱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一,对张氏传奇创 作进行总结分类,研读传奇的宗教情结与平民观念,论述剧作的剧本结构、情节关目、 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兼及场上搬演,整理所演出目,深入分析场上盛演的原因。 其二,介绍张氏所编各谱,分析诸本特色,并以成熟的新定谱为主,叙述张氏曲 谱与同时代其他各谱的异同,对曲谱的曲学价值及文献价值作出综合考评。全文分引 论、正文、余论三大部分。引论主要综述各时期有关张大复的戏曲研究,并阐释本文 的选题意义及论题重点。正文详述张氏剧作与曲谱的各本特色及总体特征。余论则在 概括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张大复与其他苏州派成员的不同,并统照全篇,中肯地 评价张氏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张大复传奇舞台搬演曲谱 作者:郑阳 指导教师:周秦( 教授) 垒! 堕型 一一一 s t u d yo nz h a n gd a f u ,ss c r i p t sa n dq u p uo fk u n q u 一: : = := = : s t u d yo nz h a n gd a f u ss c r i p t sa n dq u p uo fk u n q u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d a f u ,w h oc a l l e dh i m s e l fa s h a n s h a n z i , w a sl i v e i nt h ev i c i n i t yo fh a n s h a n t e m p l ei ns u z h o u ,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b u d d h i s m ,h eh a r d l yw o r k sb u tw r i t i n gs c r i p t so f k u n q uf o rl i v i n g z h a n gl i v e di n l a t e 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 w a sc l o s e l y c o m m u n i c a t ew i t hw u j i a n gs c h o o la n ds u z h o us c h o o l ,s oh en o to n l yv e n e r a t e dw u j i a n g s c h o o l ,b u ta l s or e v e r e ds u z h o us c h o o lo nt h et h e o r yo fk t m q u ,h a d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t h et r a n s i tf r o mw u j i a n gs c h o o it os u z h o us c h 0 0 1 z h a n gw a sav e r yp r o d u c t i v ed r a m a t i s t ,s ot h i st h e s i st a k i n gh i ss c r i p t sa n dq u p ua s t h eo b j e c t so fs t u d y o nt h eo n eh a n d ,s u m m a r i z e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s c r i p t s ,a n a l v s et h e r e l i g i o u sc o m p l e xa n do r d i n a r yc o m p l e xi nh i sw o r k s ,d i s c u s st h es t r u c t u r e s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l a n g u a g es t y l ei nh i sw o r k s ,a l s of o c u so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s ,a n dh a v ea d e e pt h i n k i n go nt h e c a u s e so f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n t r o d u c ea l lk i n d sq u p uo f z h a n g ,a n a l y s i s 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 ms ot h a ta u t h o rc a l lc o m p a r e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舶m 恤 o t h e rq u p ua ts a m et i m e ,i no r d e rt oh a v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v i e wo nt 1 1 em e o r e t i c a lv a l u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o fz h a n g sq u p u t h et h e s i sc o n t a c t s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m a i n t e x t ,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w i l lc o n c e n t r a t e si nt h es t u d yh i s t o r yo nz h a n gd a f u ss c r i p t s a n dt h e o r yi ne a c hp e r i o d ,e l a b o r a t e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t h e s i sa n dt h em a i nt o p i c s t h e m a i nt e x t w i l l a n a l y s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z h a n g ss c r i p t s a n d q u p u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 s u m m a r i z et h ed i f f e r e n tp l a c e sw i t ho t h e rp e o p l et h a tz h a n gr e p r e s e n t s ,a n dt r y t om a k eaf a i re v a l u a t eo nt h es t a t u st h a tz h a n gi nt h eh i s t o r y o fk u n q uo p e r a 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d a f u t h es c r i p t so fk u n q up e r f o r m a n c e q u p u i l w r i t t e n b y :z h e n gy a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z h o uq i n 目录 引论张大复戏曲研究综述1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3 第一节清贫乐志生平与交游考3 第二节守道安命一张氏著述考。6 一、传奇创作综述。6 二、抒怀与曲律并重的散曲创作8 第二章张大复的传奇创作。1 2 第一节痴癫说法醉菩提1 2 一、布道劝善的主题倾向1 3 二、嬉笑怒骂的世俗济癫1 5 三、雅俗皆赏的舞台搬演1 6 第二节拘假作真如是观2 1 一、如是观作者考辨。2 1 二、如是观与其他岳飞戏的比较2 4 三、旨高义远的舞台搬演2 6 第三节寓庄于谐天下乐2 9 一、“嫁妹”故事的源流2 9 二、舞台化的文本倾向3 0 三、南北各异到南北互济3 1 第四节张氏传奇创作的特色与成就3 4 一、题材广富,多面表现3 4 二、短小精悍,适于搬演3 6 三、曲白本色,形象饱满3 7 第三章张大复的曲谱编著4 0 第一节词格备考、元词备考及南词便览4 0 一、词格备考4 0 二、元词备考4 1 三、南词便览4 2 第二节 寒山曲谱与新定谱4 4 一、寒山曲谱4 4 二、新定谱4 5 第三节张氏曲谱的曲学建树与文献价值。j 4 9 一、张谱的曲学建树与文献价值4 9 二、“病于偏”的曲学局限5 1 余论“亦一时之彦 - - l 长大复的曲学地位5 3 参考文献5 5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 8 后记! ;9 张大复戏曲研究引论张人复戏曲研究综述 引论张大复戏曲研究综述 昆曲生长于温润的江南,柔婉清丽。明末清初的曲坛,吴江派的余势尚在,苏州 派就很快集结,昆曲由此进入全盛时期,张大复即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取材多 元,人物本色当行,作品深受佛教熏染;所编曲谱“考订南词最精 并多“无失律语” 1 ,戏曲史上均将其列于苏州派之列。明清戏曲研究始于近人吴梅,谓张氏“醉菩提、 如是观最脍炙人口,今歌场中尚未绝响。傅惜华戏曲家张大复考3 详叙醉 菩提、如是观、海潮音、钓鱼船、天下乐、井中天、快活三、獭镜缘、 金刚风的本事源流,首次综合全面地评述张氏作品。可惜这些碎光散玉的研究并 没有形成系统。 伴随着元词备考、寒山曲谱等珍贵资料的陆续发现,张大复曲学思想与曲 谱价值愈受重视。郑振铎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中提及傅惜华获得九程抄本 元词备考,说其“仅载犯调,似非全书”4 ;1 9 4 2 年,一厂撰文详述寒山 曲谱与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曲谱( 下简称新定谱。) 的异同5 ;1 9 4 7 年, 叶德均发表十年来中国戏曲小说的发现,将寒山堂曲谱列为两大发现之一6 。 资料的发掘伴着学者的推介迅速推进了对张氏戏曲的研究。5 0 年代,赵景深以元 代南戏剧目和佚曲的新发现介绍张大复的( 寒山堂曲谱) 7 与元明南戏的 新资料8 专门介绍张氏曲谱的价值,并对部分传奇进行了考论;寒山曲谱与新 定谱为宋元戏文辑佚9 提供了重要辑佚的材料。进入新时期,曲作与曲谱的研 究如火如荼、生机无限,张大复再次出现在戏曲研究者的视野中。曲谱研究1 0 详 细辨析张大复的曲谱编著,指出南词便览、元词备考、词格备考三种残 抄本是曲谱的初稿本,并总结寒山曲谱、新定谱的曲学建树与文献意义;1 9 9 7 1 吴梅快活三跋,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古籍出版社,1 9 5 7 。 2 同上。 3 傅文刊于华北作家月报6 、7 、8 期,1 9 4 3 。 4 郑文载于郑振铎文集第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8 ,第4 5 0 页。 一厂佞宋妾兀室杂札,刊于中报,1 9 4 4 。 6 叶文刊十东方杂志第7 号,i 9 4 7 。 7 赵文刊于复旦学报社科版第6 期,1 9 5 9 。 8 赵文载于元明南戏考略,作家出版社,1 9 5 8 ,第1 1 0 页。 9 钱南扬宋元戏义辑佚,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第2 8 0 页。 1 0 周维培曲谱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7 ,第1 6 2 1 6 8 页。 引论张大复戏曲研究综述 张大复戏曲研究 年,黄仕忠进一步厘清版本问题,撰文详细比较新定谱与寒山曲谱的差异, 并梳理了曲谱的编撰过程n ,同时重视新定谱“谱选总目、“凡例”、“曲话 中张氏的理论意识及其与钮氏的交往;周巩平张大复戏曲作品考辨1 2 对传奇作品 进行综合考评;徐信义论张大复 传奇1 3 对传奇的情节铺排、人物刻画 与剧作意义作出全面探讨;而台湾大学李佳莲的博士论文清初苏州昆腔曲律研究一 以 - - 谱与传奇作品为论述范畴通过对张大复曲谱编著的系统研究来窥 探清代昆腔曲律的变化。 综合而言,早期研究者大都侧重曲谱的文献辑佚价值。后期则关注文献以外的研 究,例如曲谱的格律价值等。重视这些价值固然不错,但对剧作思想内容、科白念作、 曲牌声情及舞台实践只是附带提及数句,是以往研究中较弱的地方。 张氏剧作在苏州派曲家中极富特色,佛教喜剧醉菩提以济癫名噪一时,翻案 剧如是观拘假作真,一改往日沉郁。这些剧作的留存具有较高的文本价值与舞台 意义,对分析清初苏州派的写作生态不无裨益;曲谱方面,张氏所编数谱能以独特的 曲谱体例、新颖的宫调观念在南曲谱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以曲谱辑佚元词,具有较 高的文献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将就曲作与曲谱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其一,以扎实的 文本研究分析张大复的剧作特色、曲词风格与思想倾向。明末清初昆曲大繁荣,张大 复亦“共襄”此举,以浅白巧妙的曲文为人们呈现不同的戏剧题材,传递出天命最高 的思想理念。其二,文史互证,细致地考察张氏作品的舞台搬演价值。在过去的研究 中,舞台搬演方面较少涉及。而本文认为张氏的剧本虽已散失过半,但并不影响作品 戏剧性的呈现,一些折子为昆剧舞台添色不少,具有较高的舞台价值。如天下乐 全本已佚,独存的嫁妹出与昆剧净角艺术发展精进密不可分;交印、刺字 以浩然的爱国正气长存于舞台之上;而醒妓、当酒则不无幽默谐趣。其三, 将张氏曲谱放置于整个南曲谱的发展中,通过对张氏曲谱的细致解读,比较张氏曲谱 与其他南曲谱的异同,从而发现张氏的曲学论点及其意义,并尝试总结张氏曲谱对清 代曲谱编订与现代曲谱研究的影响。苏州的剑气凛然与柔婉清丽并行不悖,张大复的 佛道濡染与苏州派的多元表现也互有影响。本文将对张氏区别于苏州派诸家的艺术个 性做出分析,并统应全文,中肯地评价张氏曲作及曲谱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1 1 黄文载于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山大学 j 版社。1 9 9 7 ,第2 5 9 2 7 1 页。 1 2 周文刊于戏曲研究1 9 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6 ,第1 1 3 1 3 2 页。 ”徐文刊于第三届通俗与雅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0 0 1 ,第4 0 9 - - 4 4 2 2 张大复戏曲研究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明清之际戏曲史上有昆山张大复与吴县张大复之分。昆山张大复号称“病居 士 ,主要生活时代为明朝,著有梅花草堂笔谈,辑有作者对戏曲的宝贵见解 及诸多戏曲史料,在戏曲史上有相当的分量。本文所论张大复,一名彝宣,吴县 人,生于明末,卒于清顺治前后。 第一节清贫乐志生平与交游考 民国吴县志载,张大复“字星期,一字心其,自号寒山子,尝辑南曲谱, 即世所称张谱也。著有传奇二十二种1 4 。其生卒年由于史料的匮乏,已不可详考, 只知他“粗知书,好填词,不冶生产,性淳朴,亦颇知释典 ”,居住在阊门外寒山 寺附近,因自号“寒山子 名其室为“寒山堂。前文提及的南曲谱即新定谱, 与当时著名曲家钮少雅的南九宫正始并称,世号“钮张 。新定谱中的“谱选 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 由张大复与其子继良、继贤同辑。笔者尝试以张大复的子侄为 线索搜寻张大复生平的相关资料,无果。故以张大复作品现存钞本的年代及他与挚友 的交游来廓清张大复的生卒年份。 傅惜华在戏曲家张大复作品考“快活三条中说到:“碧渠馆藏有明崇祯八年 钞本,极为可宝! 盖据此本颇可考知作者张大复之出生时代,当系万历问生人 1 6 。 这个论断是十分可靠的。据新定谱中“寒山堂曲话”第三则云:吾友同理钮少雅 者,本京中曲师,年七十八,始与予识于吴门今少雅已归道山,前辈又弱一人。 1 7 钮少雅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 1 5 6 4 ) 。嘉靖五十一年( 1 5 7 2 ) ,万历皇帝即位。张氏 行文中敬重钮少雅,称其为“钮丈 ,“丈 是对前辈长者的尊称,故推测张大复的生 年约在万历前后。再者,新定谱所选剧目中,详列有“元永和鬼妻传,龙犹子云: 洪武间一教谕作,惜未询其姓字条。其中,“龙犹子”即冯梦龙,生于万历二年 1 4 曹允源等民国吴县志列传艺术一,苏州文新书局铅印本,1 9 3 3 ,第6 2 8 0 页。 1 5 黄文肠原撰,董康辑补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 ,第1 0 2 6 页。 6 傅文刊于华北作家月报第8 期,华北作家协会编,1 9 4 3 年。 1 7 寒山堂新定几富十三摄曲谱,续修p q 库全书1 7 5 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 3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张大复戏曲研究 ( 1 5 7 4 ) ,张氏有幸与他面谈曲学,并以“龙犹子”作称,当为同辈。综合谱中所含 信息与傅惜华的论述,张大复生于万历年间应是毫无疑问的 由九宫正始自序中1 8 可知“南谱 成于钮氏八十八岁高龄之时,为顺治辛卯 年( 1 6 5 1 ) ,因此钮与张当识于1 6 4 1 年。“今少雅已归道山,钮氏的卒年未详,但当 在顺治辛卯年后。因此,张大复在顺治辛卯年后仍在世。由此,综合材料可得张大复 生于万历年间,并且在顺治辛卯年( 1 6 5 1 ) 前后仍活跃在剧坛上。 张大复生活在戏曲活动尤为活跃的明末清初。在名重一时的吴江派逐步退出曲坛 之时,苏州这个戏曲创作与演出的中心,很快诞生了一批平民专业作家,迅速形成新 的作家群体,因多为吴县人,故称“吴县派”或“苏州派 。张氏前承“吴江 、后开 “苏州”,与吴江派及苏州派众曲家互通有无,精研曲学。 吴江派冯梦龙是与张大复来往密切的作家之一。在戏曲史上,冯梦龙以“协调韵 律、便利歌唱 为宗旨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并得沈璨的倾杯指授,能“确守词隐 家法。”1 9 故历来论及吴江皆以冯梦龙为一员“于将”。张大复在编写曲谱时,曾研读 冯氏改本,并比勘异同,“杨德贤女杀狗劝夫记古本淳安徐仲由著,今本已吴中情 奴、沈兴白、龙犹子三改矣 ;体现出张氏博采各家、析辨异同的修谱态度。并且, 从“元永和鬼妻传龙犹子云:洪武间一教谕作,惜未询其姓字 与“王仙客无双 传,墨憨斋赠本,与明珠记完全不同 两条可看出,张大复曾就曲谱选本的问题当面 求教于冯梦龙,而冯梦龙也曾与其谈歌论曲,惠赠剧本,面授机宜,交谊应非浅。 在家国易代、山河巨变之时,苏州派笔含压抑愤懑的异族统治之悲,在创作上跳 出了才子佳人的狭隘圈子。他们笔下涌现出一大批关注现实、叩问历史、贴近市民的 戏曲,在思想上深入揭露现世的黑暗,体现充分的伦理教化功能,深度展现了异族 入侵、人民饱受乱离之苦的社会背景,达到了戏曲史上的又一高度;在人物塑造上, 突出市民力量;在艺术上,经历过“汤沈之争 的清初曲坛表现出即富才情,又娴音 律的特征;在曲律研究方面,亦常互补短长、相互切磋。这些作家合众家之长,重视 情节、曲律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语言的本色自然以及个性化,能将案头与场上结合, 戏剧冲突安排紧凑集中,产生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作品。以李玉为首的这群作家, 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写作生态,即创作上志同道合,表现相似的艺术趋好,并时常合力 憾钮少雅九宫萨始四,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台湾学生书局,1 9 8 7 年,第1 3 9 1 页。 1 9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5 9 年,第3 3 页。 4 张大复戏曲研究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编写。作为苏州派的重要一员,张氏传奇在承继吴江曲律精严的同时,亦体现出上述 特征,特别在曲谱辑录方面得到了钮少雅、李玉等其他作家的帮助。 张大复所编曲谱以最为完善,当时与钮少雅的九宫正始并称为“钮张 。张 氏与钮少雅的交往,新定谱记录为“年七十八,始与予识于吴门 ,同时评价到: 少雅善度曲,年虽逾古稀,而黄锺大吕犹作金石音,尤善撅笛,所藏古曲至多。 自言尝作南谱,存云间徐于室处,未得一见,惜哉。少雅亦痛恨世之改四梦者之 规圆方竹,尝发奋不易一字而脬乖于律者,改为犯调,使案头毽上俱可供玩,可谓临 川之功臣矣。惜具谨成还魂一种,余未着笔。今还魂已为其侄人寰巳梓行矣。2 0 以上记叙中,张大复对钮氏是相当推服的,“始于予识于吴门”的语气颇有相见恨晚 之意。音律方面,张氏“私淑”钮氏,这点体现在他后期辑谱原则由辑新声到尚元词 的转向上,文中称钮氏将还魂“改为犯调 ,是“临川之功臣 ,并且对其它三 梦“未着笔 表示惋惜;除在音律方面敬重钮少雅,对钮氏的“南谱 也表示青睐, 并十分遗憾不得亲见;在辑谱所需资料上,张大复从“藏古曲至多的钮少雅处借出 了不少罕见剧目,如“唐伯亨 条提及“此本从里丈钮少雅处假来前明内府官抄也 。 不仅证实钮少雅藏曲之丰、识曲之广,更说明张氏在辑选剧目时博采众长,于前辈处 假得古曲钞本,以富学养。 李玉为苏州派群雄之首,与苏州派作家有密切的交往,如在编订北词广正谱 时曾经与曲学同好同阅。张大复修谱时,也曾与李玉密切合作,从李玉处借来的重要 戏曲资料,有“李元玉一笠庵藏本 “张资传 ;“子母冤家,明官钞,一笠庵处假来 。 张大复在辑订极为珍视的新定谱时,曾寻书各处,与善订音律之人共同探讨,利 用最佳版本,考订最精,以飨读者。 从张大复的生平交游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没有职业,是一个“粗知书、好填词” 的下层文人,虽创作力旺盛,但其作品多见于舞台而不付梓。张大复专事编剧,是极 可能以编剧为谋生手段来维持生活。在昆曲最为繁盛的时期,他取法吴江又推重苏州, 以填词作曲作为生活维系,将自己的寄托诉于笔端,以戏中生旦之口言百般心声,以 戏场的嬉笑怒骂映射人情世态;并且在曲谱编订中,从冯梦龙、钮少雅、李玉等处借 得珍本、善本,相互切磋曲学,丰厚了曲谱选曲的范围,形成了审慎的曲学个性。 2 0 同注1 7 。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张大复戏曲研究 第二节守道安命张氏著述考 张大复生活在“吴江”渐衰而“苏州”极盛之时。因此,在著作方面,取二家之 长,既娴音律又富市民性。 一、传奇创作综述 据新传奇品、曲海总目提要、传奇汇考及张氏曲谱自录,可知其传奇作 品有二十九种,现存:醉菩提、如是观、金刚风、海潮音、钓鱼船、 快活三、双福寿、读书声、吉祥兆、紫琼瑶, 古本戏曲丛刊丛刊 三集全录。其中,紫琼瑶“1 7 0 2 年,吴县张大复心其所著紫琼瑶传奇刊行。 2 1 该本为康熙天喜堂抄本,题为“抄正紫琼瑶全目 ,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2 2 亦别有精 钞本二十四出,有缺;另有傅惜华旧藏雍正八年唐子钤录本2 3 ,今归中国艺术研究院, 该剧敷演唐时燕脆父子得“琼瑶 之事,与民间神话结合紧密;双福寿据新定 谱所载“未刻自著目录 可知为张作无疑,有梅氏缀玉轩旧藏本,明清抄本孤本 戏曲丛刊2 4 有录北大图书馆藏影印本,而不登大雅文库2 5 则根据清吴莲勺抄本影 印,述汉武帝时周勃荣封上寿及东方朔事;钓鱼船,新定谱未刻自著目录有 录,有傅惜华旧藏康熙年抄本,明清抄本孤本戏曲丛刊2 6 有莲勺庐抄本,另据明 清传奇综录知有梅氏红格抄本及程氏玉霜杉抄本2 7 ,演刘全进瓜事; 快活三叙 述杭州蒋珍亦痴亦颠亦狂而得富贵娶妻之事,现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崇祯乙亥 抄本 、“民国年间海盐朱希祖抄本 、北大“红格抄本”船; 金刚凤写五代时 吴越王钱锡事,吴梅有乾隆年抄本;读书声敷演元朝海州人宋儒因读书遭罪而娶 妻事。吉祥兆,有吴晓铃藏旧抄本;海潮音内容以观世音大士修道成佛的经 历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劝化意识,有程氏玉霜移藏本。 已佚剧作有喜重重约、獭镜缘、龙飞报、天有眼、发琅钏、痴 2 1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8 年,第9 3 5 页。 2 2 u 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藏。 2 3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j 版社,1 9 9 7 年,第5 6 4 页。 2 4 首都图书馆编辑明清抄本孤本戏曲丛刊,第1 5 册,线装书局,1 9 9 6 年。 2 5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不登大雅义库珍奉戏曲丛刊,卷1 4 ,学苑出版社,2 0 0 3 。 拍同注2 4 ,第1 3 册。 2 7 司注2 3 ,第5 5 8 页。 嚣同注2 3 ,第5 5 6 页。 2 9 注:据新传奇品的著录,张大复有一本 喜重重。现从刊在张大复目下收有重蕈喜。两本不同 剧名,有待考证。孙楷第在其戏曲小说书录中认为重重喜并非张氏所作。据明清戏曲家考略考证, 6 张大复戏曲研究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情谱、苞蕉井、龙华会、双节孝、娘子军、小春秋、大节烈、罗 江怨、新亭泪、天下乐、井中天、金凤钗;未完稿的有智串旗、 三祝杯;另有“万寿大庆承庆杂剧 六种万国梯航、万家生佛、万笏 朝天、万流同归、万善合一、万德祥源,皆佚。已佚的传奇中,天下乐 残存嫁妹一出。井中天、芭蕉井与獭镜缘有残曲。 芭蕉井的残曲较多,据搜集约有八曲,见于南词定律与九宫大成。 摘录如下: 【鲍老节】我冤魂痛号,负黄声屈恨怎消城隍五岳恐祸招。只见神嗟叹,鬼泪 垂,无门告。感十王哀念,冤情浩。上天入地无分掉。除非佛力或能降,因来座下祈 恩照。3 0 【黄头狮子】难消,指望邦畿永保。岂料狼心,不终欢笑。将我赤身跣剥,古井 埋藏,土填深窖,掩以芭蕉。天不知地不知,鬼不知,我的妻儿怎晓。可怜我孤魂渺 渺,泉路迢迢。3 1 【拨神仗】枉有慈悲心胆小,出家人法力少。枉了你痛苦号,怎能将你沉冤来 报? 枉辛勤走这遭,枉劳叨话一宵。3 2 【宜春琐窗】变我容和貌,来坐朝,抚黎民赏罚自叨。妻儿拱侍,恣奸淫不忍分 明道。凶残,遍国人命难逃,只落得人怨语声高。3 【喜渔灯】云浮只在前和后,恩德厚。报私情没半点相酬。抛离可忧。遗留,风 和雨稠,保社稷如天之久。 【石榴灯】名香满斗,篆袅翠云幽。留心黎庶恁怀忧。使人彷徨思虑意啾啾。怕 恩多作怨,敬处反成仇。我祈求神天见周,无灾患家国永修。3 5 【尾银灯】我豪情兴怀未休,将浪酒闲花,消我虎性狼谋。我也枉自相思,你也 未讨甜头。莺喉,珠光翠流,奉王侯娇花美酒。弘 【泣银灯】无由,拦不住彩云,端的是号泣悲啼无救。鼎湖龙去,止留得瑞云 曲海总目提要卷三十有无名氏作重重喜,同时卷四十六有天锡贵一目,后者一名喜重重,据 此该书认为重重喜与喜重重实非一剧,喜重重当已佚。在此笔者认同此说。 3 0 周祥钰等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王秋桂编善本戏曲丛刊,台湾学生书局,1 9 8 7 ,第6 1 5 5 页。 同上,第6 1 1 9 页。 3 2 同上,第7 3 3 页。 3 3 同f :,第4 0 4 4 页。 3 4 吕世雄等辑新编南词定律,载续修四库全书1 7 5 1 册。 3 5 同注3 0 ,第1 3 8 0 页。 3 6 同注3 0 ,第1 3 8 6 页。 7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张大复戏曲研究 珠斗虔心从人所求,叉道好完美夫妻子母。3 7 赵景深据逸文推测剧作“也许写的是西游记中乌鸡国王鬼魂泣告唐三藏的事。 并推测前四曲萧豪韵中的“【拨神仗】该是唐僧所唱,余均为国王唱。”勰这是极可 靠的。上述引文通俗无典,用韵精到;行文中把成功的关键寄托于佛力,如“除非佛 力或能降 ,佛道观念的渗入是与张氏作品相类的。 井中天残曲【尾犯锦】存于寒山曲谱中: 归来问起自惊惶,悲苦何如,清白谁讲。生有污名,死无人谤,心伤。待一死怕 夫君绝后,待偷生羞惭难向。【锦缠道】思之痛断肠。辗转处别无生望,只得把香罗三 尺赴无常。3 9 獭镜缘的残曲,寒山曲谱中可见两支: 【尾渔灯】容似海棠娇,怯暑唐宫。倦纤腰。粉泽云松,似霞飞霜皎。【山 渔灯 魂游似飞花浪飘,俏背寒灯孤衾影,却早是谁人声唤小。凉月照,郎才女貌, 俏嫦娥有意不放无聊。 【雁过灯锦】谁谑? 轻扶款抱。原来是夙缘在这遭。几度语言不语情难晓。苦 同悲,喜同乐,甚意儿教你煎熬。蹊跷。为甚愁萦闷搅? 【锦缠道】楚岫梦魂招,疑云 疑雨,姻缘未易牢。似风里杨花舞,眼前怎见。不相抛。 据赵景深明清曲谈所言,这两支亦分别存于南词定律与九宫大成谱,与 寒山曲谱所载全同。 张氏创作,除去艺术价值较高的醉菩提、如是观、天下乐嫁妹,其余 皆影响不大。然而,张氏创作富达二十九种,在苏州派中也属“高产 ,同时验证了 张大复“不事生产 潜心创作的专业作家身份,从侧面呈现了清初剧坛传奇创作蔚为 大观的精彩局面。 二、抒怀与曲律并重的散曲创作 张大复兼采吴江与苏州之长,戏曲创作中文辞本色与曲律精研并行,散见于寒 山曲谱、南词便览、元词备考与词格引证的散曲作品,由于内注不详,已 不可细考具体数目,但这些创作通俗浅白不掉书袋,多感叹抒怀,亦有不少就曲学的 3 7 同注3 4 。 3 8 赵景深明清曲谈,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第1 8 7 页。 3 9 寒山曲谱,续修四库全书1 7 5 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第4 5 3 页。 4 0 同上。 8 张大复戏曲研究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某些音律要点进行实践创作。下文将分而论之,以证其详。 ( 一) 诉情于曲的情志展现 张氏散曲的主题之一是个人抒怀。作为落魄的下层文人,仕途多舛、江山易主触 发作者将内心郁积流于笔端,细致描绘出个人心志及对社会的态度。寒山曲谱中: 【三巧音】休回首,愁感怀,薄劣冤家心性改【画眉序】假饶如线断,风筝飘 落去,还须何在。【啄木儿】愁来更觉愁肠隘,怎担得偌多相思债。【画眉序】别凤离鸾 何日谐? 黄莺儿】占卜卦钱排们 以风筝断线比喻无情的冤家,感怀兴叹,愁肠百转,描写出细腻多情的闺思愁怨。“占 卜挂钱排 ,把相思寄情占卜,与张氏一贯的佛道追求一致。 【画眉花月下】【赏宫花】轻桡画倚纱窗,小髻婀。【画眉序】背人时,笑语卖 尽风魔,也都因镜映人娇,不由得情为诗佐。【月上海棠】难分破。【赏宫花】白日伤心 由较可,黄昏孤馆梦偏多。 状写一个倚窗卖笑的女子,直陈身不由己的无奈感,并在最后“白日伤心由较可,黄 昏孤馆梦偏多”中渗入了强烈的悲剧情怀。该曲写青楼女子的孤怀伤感,毋宁说是张 大复寄情于曲,将郁积愤懑倾泻于此,表达出文人困顿落魄不得志的愁怀。 有趣的是,在【寄花画眉】中则豪情萧爽,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志。如下: 峰峻野云多,十里湖光醮。教破古今题咏,只有和靖东坡。【赏宫花】适意随行坐, 无地不宜歌。 画眉序】只见香车宝马穿花去,一片莺儿如颗。 该曲以“峰峻”、“湖光 、“香车宝马 为景语,绘出一幅天旷云闲的阔达景象,并表 示“适意随行坐,无地不宜歌 ,以情语融入绘景,表现疏淡清旷的心志。这种旷达 清雄的抒怀,更富意境,与前文无奈哀思的曲风一道还原了张大复作为一个下层文人 的复杂情感。这支曲是张氏散曲中,意境较为开阔的作品。 张大复身逢乱世,眼看异族入主中原,奸佞助纣而忠臣受诛,不由感叹历史兴亡, 以抒发异族统治下的抑郁,如下曲: 【观音水月】雨儿催,风儿送,叹一旦家邦尽空【江儿水】奸盗诈,伪心术,送 纸墨笔砚招详用,玉骨抛残心痛【人月圆】行来上,惟闻得战鼓声震苍穹。们 此曲先写风雨飘摇的悲凉之境,后指出家国尽空之后,奸盗诈伪蝇营狗苟,迅速附庸 4 1 同上。 4 2 同上。 9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张大复戏曲研究 上位的事实。江山仍有战鼓声声,但是一片残破使壮士徒留心泪。 散曲中也有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在“【普门大士】赠子 中,作者直接讥讽到: 普天丰稔,赖祖父叨恩荫,自逞着草料包,尽挥霍白镪黄金。【赛观音】穿扮得 如花似锦,醉拥佳人赛观音。” 这曲把“米虫”式的公子哥描绘尽致,并嘲讽他是赖祖父的恩荫才能穿扮如花、挥霍 如土,直接指出这号人物实际是“草料脓包”,讽刺十分辛辣。普天丰稔之下,这式 人物是极具代表性的,仗势凌人、不劳而获、纸醉金迷是他们的标志。相信张氏在创 作此曲时,并非仅针对“赠子 的特定对象,而是讽喻社会中这一类人。 ( 二) 严明曲律的创作实践 张氏曲谱以实用为宗旨,强调示人以法,故在编谱过程中,对曲律秉持精益求精 的态度。他的散曲作品多散落在曲谱之中,因此也不乏以协律的角度创作的“试验品 。 在寒山曲谱“黄钟犯调 下有三支题为“张彝宣 的散曲,摘出如下: 【滴莺儿】 南黄钟滴溜子】移旌仗,移旌仗,前途迎伺。何声唤,何声唤, 关街遮市,试说有何冤事。 南商调黄莺儿】三年冤告,苦仇切齿,叩恩施,诛奸雪, 枉天地感恩。 【出队儿】 南黄钟出队子】沉冤如是,翻覆奸谋费所思。凭财仗势,姿胡为。 【南商调琥珀猫儿坠】难支火喷,心头汨雨如丝。 【双声台】 南黄钟双声子】闹房事,闹房事,似虎儿还相噬。文学士,文学 士,如美玉生瑕疵,好色思。【南商调高阳台】论贤贤传之,经史到今日,出乎尔者反 乎于此。旧云黄钟不可居商调之前,然细调之,二调甚叶,故王伯良先生有商调 之说,予不揣,实作此几曲,可知旧语不可全也信之。 这些散曲或抒写昭雪沉冤的感慨,或表达及酸腐的文人追求,无甚价值。但批注表明, 散曲是为翻“黄钟不可居商调之前 而作,并说“细调之,二调甚叶。”曲律说“但 不许黄钟居商调之前;曲无前高后低之理。4 5 张氏不揣,敢于质疑,并以实质的创作 证实“旧语不可全也信之。 如引文处标注,各集曲皆以南曲黄钟为先,而后续南曲 商调。昆腔腔格规范是“凡曲去声当高唱,上声当低唱,平入声又当酌其高低,不可 4 3 国家图书馆藏元词备考。 “同注3 9 。 4 5 工骥德曲律,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8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5 9 。 l o 张大复戏曲研究 第一章张大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考 令混 拍,故而为避免“前高后低 的毛病,重点应当是去声字的安排。以【滴莺儿】 为例,去声安排较为均匀,所以避免了前高后低的毛病。且不论这三支曲的音律高低, 张氏的怀疑与实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这些散曲用语自然,格律工整,数量虽不多,却集中体现张氏风流的丽情闺思, 描绘了困乏无奈的郁积愁怀,并寄托了旷达清雅的情志追求,表达了身处乱离的历史 悲叹,对社会某些灰暗的现象也有所鞭挞,这为我们综合了解这个复杂的下层文人开 了一扇窗。而曲律的创作实践,则体现了张氏的曲学修为,即敢于质疑权威,以“曲 作 说话。曲虽质朴不掉书袋,但意境不高,总体上没有价值较高的佳作。 4 6 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第2 0 0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5 9 。 l l 第二章张大复的传奇创作张大复戏曲研究 第二章张大复的传奇创作 明末清初,文人传奇创作风起云涌。文人与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使传奇创作渐臻 佳境,已然成为“自觉 。此时的传奇作品,体制定型,内容多元,曲律上不乏精致 之作。张大复生活在明末与清顺治年间,与吴江派、苏州派的交游,使他能上承吴江 之法,并重苏州派的俗雅,形成自己的剧作特色,这是难能可贵的,具有承上启下的 积极意义。新传奇品论其作品“去病用兵,暗合孙、吴 4 7 ,下文将分论之。 第一节痴癫说法醉菩提 醉菩提是较出色的一剧,新传奇品、曲海总目提要、今乐考证等书 均列为张大复所作。今较易见本为古本戏曲丛刊三集二卷本以及明清传奇选刊 丛书的周巩平点校本。据周巩平点校说明,该剧还有怀宁曹氏藏钞本,傅惜华藏钞本, 齐如山藏钞本以及北图藏清雍正年间残钞本。另,浙图善本特藏有清人姚燮复庄今 乐府选,录有醉菩提六出,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醉菩提敷演了李修元因颠成僧,却嗜酒好荤,游戏三昧后又感应众生而最终 “佛圆”的事迹。清代戏曲史述其“以杂剧东窗事犯和小说济颠传为蓝 本。因济颠僧好喝酒,故名。 4 8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述其“本事见于西湖佳话南 屏醉迹,西湖志余以及世俗本天花藏主人济颠大师醉菩提传,剧据此缘饰而 成。”4 9 东窗事犯写秦桧以谋反罪名陷岳飞,心觉忐忑,遂去灵隐寺求心安,不 料地藏王“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该剧揭露秦桧陷忠良、 谋私利的阴谋,通过疯僧劝导秦桧翻悔;秦听罢恼羞成怒地要捉拿疯僧,终因一意孤 行并在岳飞冤魂的控诉下,得神鬼之力惩戒。醉菩提以济颠打坐、伏虎、度虫、 醒妓等情节为主,不述疯僧与秦桧事,与东窗事犯的内核相去甚远。因此说以杂 剧东窗事犯为蓝本创作不可靠。 民间文学史上,济公醉僧的形象深得妇孺喜爱。济颠与市井同俗、与人世沉浮的 4 7 高奕新传奇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1 9 5 9 ,第2 7 4 页。 柚周妙中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2 8 页。 4 9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第1 2 2 6 页。 1 2 张大复戏曲研究第二章张大复的传奇创作 形象在宋朝就有记载。宋释居简北涧文集中有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侧注 “济颠”,是为道济所作。铭文述道济为天台李氏之子,称“湖隐 5 0 。以济颠为原 型的小说层出不穷,最早的是隆庆年间刊“仁和沈孟样述 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 ”,此“语录”所载情节在后世济公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后有明天花藏主人新 镌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5 2 ,与语录大体相同。在传奇中,度虫、天打、乱禅等 主要事迹皆出自语录,因此传奇的创作蓝本为语录与醉菩提全传是有据可循 的。 一、布道劝善的主题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与戏曲两种体裁同源异流,关系十分紧密。传奇由小说 改编而成的不在少数,如水浒系列,三言二拍系列,它们袭用故事,重新加以阐释与 构建,融入作者的审美理想,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剧,醉菩提正如是。该剧 延续了小说新奇谐趣的情节,承载了作者的情志追求,以较成熟的编剧技法安排故事 发展,为我们展现戏曲作为综合艺术的魅力所在。醉菩提起承转合,以佛教修为 依托,宣讲道法,劝人为善。这种布道劝善的主题倾向,主要集中于三点。 ( 一) 明确突出的主脑 闲情偶寄词曲部提出传奇应“立主脑”,并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 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5 3 这种思想是后期编剧的主 流。从戏曲创作的整体性出发,“立主脑”能够展现有机完整的艺术主张,若主脑不 立,作品即像无梁之屋,难以说服读者。醉菩提以“借歌声说法将人劝,诗和酒 中亦有因缘 ”为主脑,以酒醉与疯癫为济公的戏剧性格,让济癫在醉眼朦胧中完成 修行并现身说法借以度世。“说法”的提出并非简单的戏剧主题思想或主要事件,而 是张大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现象中提炼出来;其他的人物与情节是围绕该枢纽的 “枝蔓 ,在主干上开枝散叶。前文提到,张大复居阊门寒山寺外,受佛典濡染,故 醉菩提中就不难看出张氏释佛宣道的精神。 ( - - ) 众星拱月的人物安排 5 0 孙楷第日奉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第7 0 页。 5 1 侯忠义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 辑,巴蜀书社,1 9 9 5 ,第5 0 7 页。 5 2 载于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 ”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5 9 ,第1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