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刘宋文坛,颜延之与谢灵运都以辞采闻名,并称“颜、谢”。 东晋和刘宋时代都非常重视门阀,琅邪颜氏以悠久和光辉的家族历史而著称。 在西周的时候,伯禽的支庶在鲁国的颜地有食采,因而以颜为氏。今传曲早颜氏 族谱以颜回为第一代,孔子的七十二高徒中,颜氏家族就有八人。春秋以后,颜 氏居处鲁国、齐国,曹魏时徙居琅邪临沂孝悌里,开始以琅邪为郡望。该地保存下 来的碑文证明,孝悌里就在今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常桑杭村。此后颜氏居住地虽屡 经迁徙,但历代后裔都以琅邪临沂为郡望。西晋末年,颜延之曾祖父颜含带领颜氏 南渡,迁居建康长干里颜家巷,大约就是现在南京城南的中华门外一带,颜延之就 出生在这里。卒后葬于白下,即今南京城西北部幕府山西的老虎山,带。 东晋时期,有与颜延之同姓名者,此人为镇东司马:又颜延之常被省称为“颜 延”,东晋也有名叫“颜延”的,此人为王恭大将。东晋时期的这两位都曾任武职或 是带兵将军,不是文采出众、擅长创作的刘宋时期的颜延之。 颜延之年轻时性格褊激,率意直言,引起了别人的忌恨,于是叫他“颜虎”。南 史成书时避唐讳,改“虎”为“彪”,后来校书者回改未尽,一直讹传至今,除建 康实录外,都称为“颜彪”。 颜延之约在二二十二岁左右初仕,任支q 柳的属宫行参军。少帝时,权在大臣,景 平元年末徐羡之等权臣出延之为始安太守,约于元嘉元年秋冬之际到任。在始安 太守任最多约一年的时间,大概最迟于元嘉二年末离开了始安,回到家乡隐居。元 嘉三年三月,被宋文帝刘义隆征召入朝为官。元嘉前期,刘义康专决内外众事,有 篡夺帝位的野心。耿直忠心的颜延之对此颇为不满,在元嘉十一年上巳节作诗讽劝, 得罪了刘义康,先被贬为永嘉太守,旋即免官。元嘉十七年,起为始兴王浚后军谘 议参军。二十年,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二十五年,延之被尚书左丞苟赤松弹 劾而免官。元嘉二十六年五月起任秘书监、光禄勋,约到二十八年任太常。二十九 年秋,上表乞解职,不许。三十年,致事。 侍从帝王左右的颜延之,终卒老于家,时年七十三。在皇权多次更迭、在动荡 和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他之所阻有理想的结局,除了内在性格的决定因素外,还与 他的门第和任职有关。他门第较低,蔑视权贵但不针对皇帝与皇权:他所有的任职, 多掌管祭祀、礼仪、文化教育和文书参谋,不参与国家的大政和高层决策,对皂权 构不成威胁,因此虽造贬黜,却得保天年。 颜延之的著述较多,内容博杂,除文学创作与文章写作外,还有经学、小学、 杂著、佛学、注疏,以及总集的编集。但今多散佚,有的仅为残篇,宵的只存二b 名 或篇名。经学有论语类的论语说、通礼类的逆降义,小学有沽幼和纂 要,杂著有家戒类的庭诰,佛学有论检、折达性论、离谚 观、通佛影 迹、通佛顶齿爪、通佛农钵等,注疏有阮籍咏怀诗注,编集有总集元 嘉西池宴会诗集三卷。在梁武帝时期编集有颜延之集。 由于颜延之的著述散佚严重,清人作了许多专门的辑佚工作,i w :i q 均辑全宋 文和遥钦立辑宋诗中对其诗文也有辑录。今发现自t 人辑本漏辑其文残篇二则, 分别为诂幼和庭诰佚文,据以补出。 海录碎事中误著、误引颜延之诗文句八则;诗渊中误辑颜延之诗二首, 运钦立辑宋诗中误辑颜延之诗残篇- - n ,都把江淹的拟占之作误系于颜延之名 下。对此失误一一进行了考辨、厘正。 萧梁时颜延之别集有颜延之集与逸集,逸集t ;_ i f i 是指r :逸的集子,集 与逸集的关系,就如古书之分内、外篇,唐宋及其以后别集之分集与外 集,萧梁时所谓的颜延之逸集可能是其“注疏”之作。据此我们大体就可以确 定颜延之著述在集与逸集中的历时归属。 隋书经籍志著录粱时有颜延之集三十卷、颜延之逸集一卷,残毁 于侯景兵火和粱元帝的纵焚。因此我们称之为已佚梁旧本。到隋唐时期,仅有颜 延之集二十五卷,或为梁i 日本的残本,或为隋代新辑本,散佚于晚唐兵火和动乱, 故称之为已佚隋唐旧本。北宋时有颜延之集流传,到南宋中兴时期有五卷本颜 延之集,可能为隋唐旧本之残本或宋代的重辑本,于南宋未年亡佚,故称之为已佚 宋旧本。 明代的复古之风,推动了对六朝别集的重新编辑与刊刻,于是自了多种4 ;同系 统和名称的颜延之集,这些版本都流传至今,我们称之为传本。传本的祖本系逆 向编辑而成,即从类书和总集中重新辑集,间有从正史史传中辑得者。传本有四个 版本系统:黄省曾编辑、汪士贤校刻本,颜氏传书本,七十二家集奉和名 家集初刻本,其他诸本都由这四个版本演变而来。其中颜氏4 量书本颜光禄 集属于典型的家刻本,以弘扬家学为宗旨,内容最为全面,校刊最为精良,是各 传本中最善者。 关键词 颜延之:生平:著述:版本;考证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l h el i u - s o n gd y n a s t y , y a hy a n - z h iw h o r a c k e dw i t hx i el i n g - y u nw a sf a m o u sf o r f l o w e 吖l a n g u a g e a n do r n a m e n ti n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t h e yw e t ec a l k x l y a na n dx i e i nt h ep e r i o do f t h ee a s 把mj i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l i u - s o n gd y n a s t y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a sa t t a c h e dt o t h ef a m i l yo fp o w e ra n di n f l u e n c e k a n g y ay a nf a m i l y 、v a sc e l e b r a t e df o ra no l d - l i n ea n db r i l l i a n t h i s t o r yo f t h ef a m i l y l r it h ew e s t e r nz h o ub y n a s t y , b o - q i n so f f s h o o tw a sa w a r d e di ny a no fl u ,s o t h e yt o o ky a h a st h e i rf a m i l yg a m e y a nh n iw a st h ef i r s tg e n e r a t i o no fy a n f a m i l y a f t e rs p f i n ga n d a u t u m np e r i o d ,y a nf a m i l yl i v e di nl ua n dq i ,l a t e ri nt h ec a o - w e id y m _ 对ym o v e dt ox i a o - d i l io f l i n y ii nl a n 斟a t h e yr e g a r d e dl a n g y aa st h e i rp e d i g r e e f r o mt h e no n ,y a nf a m i l ym o v e dt oo t h e r p l a c e ss e v e r a lt i m e s ,b u tt h e i rd e s c e n d a n t s s t i l lt o o k l a n g y a a st h e i rp e d i g r e e i nl a s ty e a r so fe a s t e r n j i n ,y a ny a n z h i sg r e a t - g r a n d f a t h e rl e a d e d y a n f a m i l y t ot h es o u t h ,c h a n g i n gt h e i rd w e l l i n gh o u s ei n y a ns t r e e to fc h m l g - g a n l i i n j i a n k a n g , w h e r ey a ny a n - z h i w a sb o mi n ,a r o u n do u t s i d e z h o n g - h u a - m e n i ns o u t ho f n a r d i n gn o w i nt h ep e r i o do fe a s t e n lj i nd y n a s t y , t w op e r s o n sh a dt h e 女mn a m ew i t hy a hy a h z h i t h et w o p e r s o n sw ep r e v i o u s l ym e n t i o n e da l l 、a p p o i n t e dm i l i t a r yp o s i t i o na n dw e r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y a h y a n - z h io f l i u s o n gd y n a s t y , w h oi se x c e l l e n ti nl i t e r a r yt a l e n ta n di sg o o d 越w r i t i n g w h e nh ew a sy o a n 岛y a ny a n - z h iw e n te x t r e m ee a s i l ya n ds t a t e dh i sv i e wf r a n k l y i tc a u s e d o t h e r s d i s g u s t , t h e r e f o r e p e o p l e c a l l e dh i m “y a n h u a s n w m h i ( 南史) w a s f i n i s h e d ,i n o r d e r t o a v o i dt h e1 知1 9i 功m s t yt a l x ) 0 ,s oc h a n g e d “y a nf l u ”t 0 “y a nb i a o t h i sd e s c r i p t i v ee p i t h e tw a sn o t c o r r e c t e d f o r m t h e n t i l ln o w e x c e p t f i a k a n g s h i l u ( 建康实录) ,a l l b o o k s c a l l e d y a n h u ”a s “y a n b i a o ” a b o u th i st w e n t y - t w oy e a r so l d ,y e ny a n - z h ib e g u nt ob ea no f f i c i a la n do b t a i n e dt h er a n ko f c a n - j a n f l l a ts e r v e df o rl i ul i u ,i nt h ee n do f t h ef i r s ty e a r o f j i n - p i n g , m a n y s e n i o rm i n i s t e r si n c l u d i n g x ux i a n - z h ir e c o m m e n d e dy a ny a n - z h ia ss a t r a po f s h i - a n ,a n da b o u ti nt h ea u t u m no i w i n t e ro f t h e f i r s ty e a ro f y u a n - j i aa r r i v e da th i sp c s t y a ny a n - z h ia s s u m e do f f i c ea ss a t r a po f s h i - a na tm o s to n e y e a r 。t h e nl e f t f 西h o m ef o rp r i v a c y 耐l a s t e s ti nt h ee n do f t h es e c o n d y e a ro fy u a n - j i a w h i l ei nt h e t h i r dy e a ro fy u a n - j i a , c a ny a n - 2 l l iw a sc a l l e du pt os e c t t r eo f f i c i a lp o s i t i o nb yl i uy i l o n g i ne a r l y s t a g eo f y u a n g i a , l i uy i k a n gd e c i d e d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m a la f f a i mb yh i m s e l f m a dh a dt h ea m b i t i o nt o u s u r pt h ee m p e r o r sp o w e r y a hy a n - z h iw h o i sh o n e s ta n df r a n kw a sd i s s h i s f i e dw i t hw h a tl i ud i d , a n dt h e nb e r h y m e d t oe m p e r o ri nt h ee l e v e n t h y e a ro f y u a n - j i a i to f f e n d e d l i uy i k a n g 。y a ny a n - z h i a s s u i n a do f f i c ea g a i ni n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y e a r , a sc o n s u l t a t i o nc a n - j u nf o rw a n gj a n i nt h et w e n t i e t h t a i - c h a n 吕i na u t u m no f t h et w e n t y - n i n t hy e a r , y a hy a n - z h ir e q u e s t e d t om t i m ,b u tn o tb ep e r m i t t e d i nt h e n e x t y e a r ,r e t i r e d a f t e rs e r v i n gf o re m p e r o ra r o u n d , y a ny a n - z h id i e da th o m e i nh i ss e v e n 妒t h r e e u n d e ri m p e r i a l p o w e rs u b r o g a t e df r e q u e n t l ya n dt h eq u e a s ya n di n c l e m e n t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t h er e a s o nt b ry a n s s a t i s f i e dc o m e - o f fn o to n l yw a sh i sc h a r a c t e r , b u ta l s o 忸sh i sf a m i l ys t a t u sa n dp o s i t i o n h ew a sh o mo f i n f e r i o rf a m i l y t h o u g l ld i s t a i n e dt h ed i g n i t a r y , h ed i d n ta i ma te m p e r o ra n di m p e d a lp o w e r a l lp o s i t i o nh e a s s u m e dw e r ea s s o c i a b l ew i t hf e t e 、t o m i t y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c i v i ls e m i t e , w e r en o tc o n c e r n e dw i t ht h e 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o f g o v e m m e n t a f f a i r s w h a th ed i dd i d n tt h r e a t e nt h ei m p e r i a lp o w e r , t h e r e f o r es a v e dh i s i i f ef r o md a m a g ea n da l lh i sl i f el o n g y a ny a n - z h i l sw r i t i n gi sm o a n di t sc o n t e n ti sw i d ea n dd i v e r s i f o m a b e s i d e sc r e a t i n gal i t e r a r ya n d c o m p o s i t i o n ,h i sw r i t i n g s r e l a t et os t u d yo f c o n f u c i a n c l a s s i c s ,s t u d yo f e l e m e n t a r ys c h o o l ,s u n d r yw r i t i n g s , b u d d h i s m ,n o t e sa n dc o m m e n t a r i e sa n dc o l l e c t i v ew o r k so f v a r i o u sa n t h o r s w h i l et h em o s to f h i sw r i t i n g s a r ed i s p e r s e da n dl o s t , o n l yaf a c t i o no f w r i t i n g sw ec a ns 。et o d a y s o m ea r r e m n a n t s ;s o m eo n l yk e e pt h e n a m eo f b o o ka n dp a s s a g e f o ry a hy a h - z h i sw r i t i n g sa r ed i s p e r s e da n dl o s ts e v e r e l y , s op e o p l eo fq i n gd r n a s t yd om u c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w o r k t oc o l l e c tt h e m w h i l et h e ma r em a n ym i s t a k e si n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c o l l e t i o ny a n sv e r s e s a r cw r i t t e na n d q u o t e db ym i s t a k e a sm a n ya se i g h ts e n t e n c e si nh a i l u s u i s h i ( 海录碎事】t w op o e m si n s h i y u a n ( 对颜延之诗歌的评价5 、李宗长颜延之诗歌风格 论6 、吴怀东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7 。探讨颜诗艺术特色和艺术表 现手段的主要有:谌东飚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8 、论颜诗“以用事为博”9 、 陈书录论颜延之对偶诗对初唐律诗的影响婚等。另外,有极少量关于赋与文 的研究,专题论文仅有李宗长论颜延之的文与赋”。 ( 4 ) 有了综合性的研究专著。1 9 8 9 年台湾出版的黄水云颜延之及其诗文 研究,”从颜延之生平、交游、思想、诗歌、文章、诗文评价几方面,进行了比 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 5 )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类著作中有关颜延之的份量逐渐增大。8 0 年代中期 以来出现的文学史中,开始专列“颜延之”一节,尤其是曹道衡、沈玉成南北 朝文学史”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其生平行事、思想、诗文内容和特点。虽然 至今没有出现研究颜延之文体观或文学思想的专题论文,但在一些文学批评史和 文论类著作中已有阐述。如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中阐述了 颜延之的文学思想,材料、内容与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大致相同,不过 阐述更加细致。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中,选录了颜延之祭 屈原文、五君咏和庭诰( 节录) ,最后附有简略的论述。 发表于西北师太学报( 社科版) ,1 9 8 9 年第4 期。 2 刊于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古典文学论扶( 第四辑)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1 9 8 6 年2 月第1 版 筻1 3 9 - 1 4 7 页。 1 发表于齐鲁学刊1 9 9 4 年第l 期。 4 发表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2 年第3 期。 发表于中州学刊,1 9 9 0 年第5 期。 o 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1 9 9 2 年第6 期。 7 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8 年第4 期。 8 发表于求索,1 9 9 4 年第6 期。 9 发表于求索1 9 9 7 年第2 期。 “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 社科版) 1 9 9 2 年第1 期。 ”发表于赞州师范大学学报( 杜科版) ,1 9 9 6 年第1 期。 ”赞水五颜延之及其诗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舨社,1 9 8 9 年。 ”曾道衡、沈玉成编著南北朝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年。 “t 运熙、杨明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l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 ”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9 6 年。 3 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选题的意义 综观有关颜延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自2 0 世纪8 0 年代 中期以来的研究,成绩较为突出。但主要集中在颜延之生平、思想和诗歌研究上, 诗歌研究又集中在论述颜诗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段,与“元嘉三大家”中的谢灵 运、鲍照的研究相比较,对于颜延之还没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具体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颜延之生平中的某些疑问未能解决,个别问题至今缺乏研究。如名颜延之 者不止一人,人们时常混淆:有的论著中,把颜延之混淆为颜之推;颜延之绰号 “颜彪”,从南史一直讹传至今;颜延之时期颜氏门第、颜延之的仕历等。 2 、缺乏对颜延之著述的全面清理、研究以及对颜延之集的历时考察。颜 延之集的结集、流传问题比较复杂,原结集本在南宋末年亡佚,传本颜延之 集是从明代开始辑录、刊刻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史籍中记载的有些存目或只有 篇名的著作,虽归于颜延之名下,但传本颜延之集中并未收录,这就需要对 颜延之的著述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对颜延之集要有历时的考察,才能确定较 为全面的颜延之著述内容及其在颜延之集中的历时归属。对这方面的研究还 是空白。 3 、缺乏对传本颜延之集的版本源流的研究。描述传本颜延之集的各 版本特征,比较各版本的异同、优劣,分析各版本之间的关系,确定版本系统与 源流,择优以为研究底本,这是研究颜延之作品与文学思想的基础。目前研究主 要依据的是通行本颜延之集,即四库全书抄录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颜延之集,而这一版本并不是所有传本颜延之集中最善者:同时,研究时 依据版本的单一,限制了对文本的理解,甚至造成了误解。 4 、对颜延之著述的研究未与清人的辑佚成果接轨。清人马国翰辑玉函山房 辑佚书、任大椿辑小学钩沉、黄爽辑黄氏逸书考、曹元忠辑南菁札记、 龙璋辑小学搜佚、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等中辑有颜延之佚文,但 这些辑佚成果未能引起颜延之研究者的注意与重视,未能纳入对颜延之的全面研 究之中。 5 、至今还未出现一个收辑全面、编校完善的颜延之集,也没有校点注释 本或选本,间接造成了接受主体和研究主体面的狭窄。 另外,有关颜延之赋与文的研究较少,仅有李宗长论颜延之的文与赋,属 于初次探讨,牵涉面广,未能深入。黄水云颜延之及其诗文研究一书中将赋 瘢延之生平与著述考 与文合在一起,总名“文章”,分为“内容”与“形式”两节,描述多而研究少, 未能揭示赋和文的本质特征以及诗、赋与文的区别。 总体来看,由于对有关颜延之的具体文献的清理与研究还相当薄弱,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了对颜延之及其作品的迸一步深入研究;或者说,具体文献清理与研 究的滞后造成了目前颜延之研究的相对落后。 因此,本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把重点放在具体文献的清理与研究上,就 颜延之生平、著述、版本等方面,提出并试图解决一些制约深入研究的具体问题 或滞后点: l 、对于颜延之生平的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疑问或研究薄弱的地方,提 出几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加以考证和讨论。 2 、结合清人辑佚成果,清理颜延之著述。 3 、考辨颜延之集与颜延之逸集的关系,从而确定颜延之著述在颜 延之集与逸集中的历时归属。 4 、辑佚与辨伪。考察前人辑佚著作中所漏辑颜延之作品,并据以补出。考证 史志著录颜延之著述,辨明其误著者;另外,对前人著述中误辑、误著、误引的 颜延之作品,考辨厘清。 5 、推测颜延之集旧本的结集、流传、亡佚;描述传本颜延之集的各 版本特征,比较各版本的异同、优劣,分析各版本之间的关系,确定版本系统与 源流,指出最好的研究底本,提供研究作品时查找材料的路径。 总体来说,试图在文学史和文献方面,弥补已有颜延之研究的不足,展开对 颜延之及其著述的全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六朝文学的研究。 由于本人学识不足、时间有限,疏漏、错误一定不少,敬祈方家、读者指正! 廒延之生平与著速考 第一章颜延之生平考( 上) 颜延之( 3 8 4 4 5 6 ) ,主要生存于南朝刘宋时期。宋书和南史都为其 立传,记载颇详,内容也大致相同。宋书卷七十三本传载:“颜延之,字延年, 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延之 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由于正史有传,学术界对颜延之生平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有:季冰颜延之 年谱、1 缪钺颜延之年谱( 简称缪谱) 、沈玉成关于颜延之的生平和作品 ( 简称沈生平和作品) 、黄水云颜延之及其诗文研究( 简称黄研究) 。这 些研究已经确定了颜延之的基本生平行事,勿须赘述。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 疑问或研究薄弱的地方,提出几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加以考证和讨论。 第一节家世、出生地与墓地考 一、颜氏姓源与谱系考。 颜氏的祖先与姓氏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为,颜氏是邾武公的后裔( 邾武公名夷父,字颜) ,因以字为氏。 出于颛顼之孙祝融。颜氏后裔多持这一说法。 急就篇卷一“颜文章”颜师古注:“颜氏本出颛顼之后。颛顼生老童,老 童生吴回,为高辛火正,是谓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五日安,是为 曹姓。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为鲁附庸,在鲁国邹县,其后邾武公名夷父,字日 颜,故春秋公羊传谓之颜公,其后遂称颜氏。齐、鲁之间,皆为盛族。孔子 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人焉。”2 颜师古五世从孙颜真卿也继承了这一说法。 颜真卿世系谱序:“颜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仪 父,字伯颜:子友别封郧,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世为鲁国卿大夫。”3 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撰并书颜氏家庙碑4 :“君讳惟贞,字叔坚。其先出于 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颜,子友别封郧,为小邾 。据检索目录,季谱发表在清华周报第4 6 卷第6 期、第9 期,惜此刊存世稀少备人幽书馆鲜胄收 藏,未能目睹。 2 史游撰、颜师古注急就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初版,第5 9 受。丛书集成初编第1 0 5 2 册。 见垒唐文第三三七卷,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 9 8 2 年8 月,第3 4 i5 页。 4 颜氏家庙碑r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于祭酒太子少保颜辩碑锦( 并序) ,又称 颜家庙碑、颜惟贞家庙碑,俗称四面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颤惟贞于唐建中7 d 年( 7 8 0 年】镌讧 撰文并书。碑高三三八一厘米,宽一七六厘米二十四行,行四卜七字,碑侧宽i t l0 厘米,备六行行 五十二字。李阳冰篆额。碑后有束太平兴国七年( 9 8 2 年) 八月二十儿ij 李准重,鲥忖剿跋。原碑现藏西安 碑林。 颜廷之生平与著述考 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夫。” 颜真卿大宗碑( 全称晋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颜公大宗 碑) :“公讳含,字宏都,琅邪临沂人。其先出于邾颜,子友封郧,是为小邾子, 为鲁附庸,居于邹邑,因以命氏。”2 颜真卿以后,其门客殷亮和林宝以及宋代的郑樵都遵从这一说法。3 第二种说法以为,颜氏是伯禽支庶的后裔,在鲁国的颜地有采邑,因此以邑 为氏。出于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 周公即姬旦,辅佐武王灭商纣,建周朝,后来留在东都成周辅佐成王,与留 在西都宗周的召公“分陕而治”,他的长子伯禽就封在鲁圉,为鲁侯。伯禽的支 庶在鲁国的颜地有采邑,因此他的子孙就以颜为氏。主此说者为王俭,郑樵通 志卷二十七氏族略第三:“王俭谱云,颜氏出自鲁侯伯禽支庶,食采颜 邑,因氏焉。”王俭是晋代人,他的说法是现有记载中最早的,应该更可信一些。 顾炎武也认为,根据左氏春秋的记载,应当是以邑为氏。4 明代刘元卿在为颜 氏后裔颜欲章编辑的颜氏传书所作序中也说:“颜自伯禽支庶食采于颜, 以邑为氏。”5 梁玉绳在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的人表考卷三“颜路”条 中也认为:“颜姓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6 唐颜真卿著、清黄本骥编订、凌家民点校颤真卿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 l 版,第1 3 2 页。 2 凌家民点校本颜真卿集,第1 2 0 页。 3 颜真卿门客殷亮在颤鲁公行状中补出了邾颜以前的世系:“公姓颜名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予,别 号应方,京兆长安人也。颤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茁裔。昔帝轩氏生昌意,昌意生颤帝,颛帝生老童,老黉生 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日昆吾,萁国卫也;- - - - d 参胡,其国韩也r 三曰彭祖其国徐也:四 日会人,其国郑也;五日曹姓,其国邾也( 按:邾,春秋邾国,战国时为驺,汉置驺县,属鲁国,唐为邹 县历代因之。今山东邹县) ;六日季连其国楚也。曹姓国于邾,春秋邾武公为鲁之附庸国。武公名仪甫, 字颜公敞公羊传称:颜公有功于齐齐威公命为小邾子。子孙咀王父字为姓氏。以其附席于鲁, 故代代事鲁为卿大夫。”林宝撰7 l 和姓纂卷四:“颤。颉顼之后,陆终第五子日安,为曹姓。裔孙挟, 闰武王封邾。至武公,字颜,公羊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出圈称陈留风俗传及葛洪襞字。 又了:俭谱云,出自鲁侯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焉,真卿尚书谱云,未验何所凭。令依硝、葛 二家及旧谱为定。”通志卷二十七氏族略第三“以字为氏”:“邾人字。颧氏。曹姓,顿帝元孙陆 终第五子日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之于邾,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公羊谓之颜公 子孙园以为氏,据圈称陈留风俗 专及葛洪要字学如此云。真卿尚书谱云,未知俭何所凭。 故当依圈、葛二家及旧谱为定。” 4 日知录卷二十三“孔颜盂三氏”条说:“颜普公作家庙碑云,其先出于颂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 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颧子友别封郧,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夹。按左传襄卜 九年,齐侯娶于鲁,日颜懿姬其侄酸声姬。注日;颤、联皆姬母姓。则颤之为姬姓、为鲁旗审矣。其 j j 于邾之说奉自圈称、葛拱,盖徒见公羊于邾有颜公之称,而不考之于左氏也。”( 日知录集释 第1 7 0 7 i7 0 8 页。) 颜欲章编辑伯爱氏传书,明万历兰十六年( 1 6 0 8 ) 刻本。 6 清粱玉绳等撰,吴树平、王佚之、汪玉可点校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7 月第1 版,第6 0 8 页。 7 艇琏之生平与著迷考 颜氏以邑为氏,较为可信。颜氏的始祖,究竟是谁? 以上关于颜氏祖先出自祝融、颛顼、黄帝的说法,与出自伯禽、周公的说法, 其实都是一回事,因为往上推溯,周文王一家是黄帝的姬姓后代。因此无论称祖 先出自祝融、颛顼或黄帝还是伯禽、周公,最终都可以上溯到黄帝。 中华民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