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连与渡——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连与渡——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连与渡——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连与渡——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连与渡——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生气盎然 的传统桥空问之余,也向我们传递了桥在当时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社会地位。随 着历史的变迁,桥的重要性并没有褪色,相反,城市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桥的建 设与发展。作为城市空间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介要素,桥连接着两岸的联系与互 动,其空间应该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趣味性和可能性的特殊场所。但在当代 城市生活的影响下,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于一味地强调快速交通的需 求,导致了传统桥空间在市民生活中作为“社区中心”的地位已逐渐消失,它 不再为激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起到作用,人们使用它仅仅是为了从一头到另一 头。桥的“人文科学含义”正在被逐渐淡忘。 笔者从桥的空间角度入手,研究其各部分在连接、过渡方面的特性。并针 对在当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一个受人欢迎的桥空间环境需要具有 哪些品质,并通过何种手法去得以实现。最终建立起城市中桥空间环境的一系 列设计指导原则,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为将来我国桥空间的设计和发 展提供一种思路和一定程度上切实可行的引导。 关键词:桥空间,桥头空间,落坡空间,连接与过渡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o n eo ft h em o s tf a m o u s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sf r o ms o n gd y n a s t yd e s c r i b e sav i v i d s c e n eo fat r a d i t i o n a lb d d g es p a c e a n di ta l s os h o w su sb r i a g e s i m p o r t a n ts o c i a l s t a t u si nt h ec i t yl i f ea tt h a tt i m e a c t u a l l y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b r i d g eh a sn e v e r c h a n g e d ,e v e ni nt h e s ed a y s i tc a nn e v e rb es e p a r a t e df r o mt h e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b r i a g e sc o n n e c t st w os i d e so far i v e r ,w h i c hm a k ei t as p e c i a ls p a c ef u l lo f c o m p l e x i t y ,p o s s i b i l i t ya n di n t e r e s t i n gt h i n g s h o w e v e r ,b e c a u s eo ft h e f a s tt r a f f i c i nm o d e m c i t i e s b r i d g e s s t a t u sa s ac o m m u n i t yc e n t e r h a sg r a d u a l l yd i s a p p e a r e d i tn ol o n g e ri n s p i r e sp e o p l et oc o m m u n i c a t e ,w h i l ep e o p l eu s ei tj u s tf o rp a s s i n gb y t h eb r i d g e sr o l ei n h u m a ns c i e n c e s ”i sg r a d u a l l yb e i n gf o r g o t t e nn o w t h ea u t h o rs t u d i e so nt h eb r i d g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c o n n e c t i o na n dt r a n s i t i o n , a n d t r i e st of i n do u tt h ek i n do fb n d g es p a c e st h a tc a nw o r kw e l l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i t i e s , a n de v e n t u a l l yw i l le s t a b l i s has e r i e so fg u i d i n gp r i n c i p l e sf o rf u t u r eb r i d g es p a c e d e s i g nt h a tf o c u so nt h er e t u r no f t h eo l dv a l u e s k e yw o r d s :b r i d g es p a c e ,b r i d g e h e a ds p a c e ,s l o p es p a c e ,c o n n e c t i o na n dt r a n s i t i o n i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佘警 阳g 年3 月玎日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力o - p g 年3 月_ g - e j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 1 1 1 桥梁的发展概述 第1 章绪论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桥是供铁路、道路、渠道、管线、行人等 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路时使用的建筑物。( 中国大百科网) 桥的设计是 依据其功能需要和建造环境中的自然地形而被建构出来的。其最初形式是人类 伐木而架的独木桥,然后依据其结构特征进而发展成梁桥,之后又根据方便通 航、增大跨度等需要继而发展出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桁架桥等类型,大大 丰富了桥梁的形式。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古代桥梁,现代桥梁和当代桥梁 三个阶段。分别以1 9 世纪后期和2 0 世纪5 0 年代为分界点。【i 】 在所有桥中,跨越河流的水桥又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自古以 来就有“遇水搭桥”一说,人类因此而克服了自然的障碍,拓展了自身的生存 活动及发展空间,世界各地的水网城市就是靠众多桥梁,同时依赖便捷的水路 交通而发展起来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元代马致远对中国传统水乡古镇的 写意描写,同时也为桥折射出了除建筑艺术、交通功能、观赏价值之外,更深 层的文化与社会内涵,“小桥”与“人家”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桥” 这一词往往被称为一个既有“技术科学含义”又有“人文科学含义”的名词。 它除了承担可见的物质功能之外,还被寓以了心灵沟通、友好往来、增进理解、 文化交流、承前继后等意。【2 】 即便是在水路交通逐渐衰退的今天,桥依然还是维系河道两岸各种来往活 动的重要媒介,有的甚至成为了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象征。同时又因为快速交 通的需求,城市中的过街天桥也就应运而生,承担起另一种“过渡”行为。而 这两种跨越不同介质的“过渡”,从空间结构本质来讲,却是有一脉相承,异曲 同工之处。 第1 章绪论 1 1 2 桥梁研究的多面性 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品、建筑、科技成果或者人文象征等等。 因此从可以阅读到的文献来看,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桥的研究方向也是丰富多 彩的。笔者认为桥梁研究的多面性主要可以体现在历史人文、美学艺术和科学 技术三大方面。接下来就这三方面进行概述。 1 1 2 1 桥的历史人文性 在人类的自身发展过程中,桥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从各个时期遗 留至今的桥都是极其珍贵,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茅以升先生曾说过:“桥 梁是一国文化的表征。”传统水上城市中的古桥往往不仅仅在连接道路上发挥作 用,而同时也是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因此其形态布局均能体现出当时 人们的生活方式。 桥市就是其中一种。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活 力的桥市景象,跨虹桥联系起了两岸的市镇及其贸易往来,形成了一个集生 产、贸易、生活、休闲、交往等于一体的小型社区中心,有道路从四面八方通 向这个中心,商铺、小贩夹道而设,桥上桥下一派忙碌喜悦的景象( 图1 1 ) 。 至今国内外一些城市中还保留有不少桥市。如水城威尼斯市中心著名的里阿尔 托桥( p o r a t ed ir i a l t o ) 上两侧也设有商业街,并连接了两端的商业区,至今依 然热闹非凡( 图1 3 ) 。 图1 1 清明j 二河图( 局部) 所描绘的桥市 2 一! ! ! 兰堑丝 在我f 目的桥文化中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庙桥制”,即桥与祭祀空间的结合, 这种附属的桥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方便当地的乡民经常去烧香、 祭祀,或集会做通场佛事,体现了当时浓厚的宗教文化氛罔。这种结合没有固 定的形制,规模t 叮大可小。一种设于风雨廊桥内,规模小的叮以只是桥侧的壁 龛,规模较人的桥上设阁楼与重檐屋顶,有楼梯通往,更是祭祀的理想场所( 图 】- 4 ) 。另一种没j :桥头,f 对路冲,规模小到只需安一石柱,i 二置一香炉,插上 几灶香,便可磕头作揖,祷告祈福( 图】5 ) 。规模人的则叮能形成系列完整 的庙宇建筑群,在这种情况下桥往往又被赋予了“渡人于彼岸的宗教涵义。 图1 4 ( 左) 泰顺县刘宅桥桥上设庙:图1 5 ( 右) 泰顺县三条桥的桥头小启 第l 章绪论 除此之外,一些桥梁上还建有戏台,每逢戏曲上演,乡民们都嗣聚桥前或 船头,兴致盎然地观赏。还有一些设黄桥亭,供来往行人歇息,或设茶铺,在 此品茗闲谈( 图1 6 ) 。此时的桥梁又成了乡民文化娱乐的场所。 图1 _ 6 上海古猗同中的桥亭 一些与桥相附属配套的设施也能体现当时的人文风情,如我国古桥头的桥 碑、桥联、桥栏、石碑楼等。就桥碑而言有专门讲述桥史和建桥、修桥过程的 纪念类桥碑以及名人题写桥名和其它特定碑文的借景型桥碑等,无论其历史记 载、书法造诣还是优美碑文都是文化价值的体现。桥栏上也会雕刻各种民俗图 案、花草、动物等,它们大多取材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也体现了一定的民俗 民风。比如莲花与兽狮都是常见的图案形式,根据其特定的时代造型和风化程 度往往可以判断出古桥的建造年代。而桥头建石碑楼往往是为了体现该桥的威 严,这类桥大多是奉旨修建的桥或是通往地方官场衙门的桥。( 中国桥文化网) 另外,与桥有关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有着很高的人文及 艺术价值。这些故事与诗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桥与当时百姓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如卢照邻在咏史其二中的一句“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可见由于当 时水路交通的相对发达,而河道又足天然的地界,因而桥头也就自然而然成了 离别的场景之一。 可见,研究桥的历史人文性能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桥空问其独特形式的成因。 1 1 22 桥的美学艺术性 第1 章绪论 对桥的美学艺术性方面的研究通常是从美学特性、美学价值等角度入手, 对桥梁的分析注重其线形、比例、形态、序列、协调、韵律等。不同的桥梁结 构类型会有不同的美学处理原则,要求形式的精练,讲究桥梁本身的视觉美, 以及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另外也会关注桥的色彩、材质等。 就我国而言,那些跨越千年留存下来的古桥至今依然风姿绰约,给人以古 朴的美感。古桥的形式美是古桥美学的基础,这种美也是由其所包含的建造技 术和使用材料而体现出来的。它要求其结构能承担起交通负荷的基本功能,要 表现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稳定、连续和跨越能力。古代梁桥中常用整块 的几米长的巨大石板作梁、作墩,宽厚稳重,给人以坚实平稳之感。而长桥、 纤道桥等则把简单的石梁桥组成长龙式的特长型梁桥,给人以或气势宏伟或纤 细深远的结构形式美。传统水乡中多圆弧石拱桥,它的结构形式给平缓的路面 增加了起伏的曲线美,力线明快又精巧轻盈,透出清秀与俊美。而折边拱桥, 遥望桥拱与倒影,宛若一轮满月,近看又有折边刚直,是视觉多重感受的一种 美感。另外还有一些古桥为跨越山谷和溪流,往往采用大跨度桥拱,犹如山间 的飞虹,给人以征服自然的力的美感。其实古桥自身所具有的这些审美特性能 充分体现桥梁的功能、建造技术和当时经济的综合要求,也是寓美于实用之中 的桥梁美学观点的体现。( 中国桥文化网) 桥梁的美还体现在它与桥头建筑、附属设施等在材料、形态、比例上的协 调,以及细部处理的艺术价值,如桥栏、望柱、抱鼓等的装饰。当时的文人雅 士、能工巧匠在这些桥饰上都下过一番工夫,使古代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 文学艺术、设计艺术得到充分的展示。 而当一系列桥在河道上逐渐呈现时,古桥的造型结构往往会有组织地变化 和有规律地重复,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但其整体又是协调的,这种在统一的 格调中运用多种变化的手法,能让人感受到变化中的统一,单体与整体的和谐 之感。 古桥在这些美学造型上的成就都对现代桥梁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而现代 桥梁又不仅局限于此,而是随着时代和设计思想的转变,又注入了“景观”的 因素。国外于2 0 世纪6 0 7 0 年代开始提出桥梁景观( b r i d g e s c a p e ) 的概念,即 将桥梁与周围环境一起作为审美对象,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及其环境进行美学 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3 1 目前国内对桥梁景观的探讨也逐步展开,其中包括桥 的形态特征、比例尺度与环境的协调,桥梁系列规划以及桥梁间的变景问题( 即 5 第1 章绪论 各桥梁之间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同时又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等。 另外,一直以来都会有人乐意把桥梁称为桥梁建筑,把桥梁设计师称为桥 梁建筑师。事实上桥梁也都是各个时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 建筑师都曾涉及桥梁设计,这就使得桥梁设计深受建筑美学、建筑理论及思潮 的影响。 总的来说,目前现代桥梁设计正处于桥梁造型设计向桥梁景观设计过渡的 时期。同时,桥梁建筑化、艺术化的趋势明显,体现在复杂性、地标性以及大 量新型材料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国外很多优秀的设计使桥梁作为连接元素的同 时,充分挖掘其景观性,甚至成为城市地标。但在国内,桥梁景观的概念在实 际运用中还有所曲解和盲从,特别是步行桥的设计往往只限于追求造型的奇特, 而缺乏对使用者的考虑、对文化内涵的重视以及空间本质的挖掘。 1 1 2 3 桥的工程技术性 城市桥空间一书中将桥根据其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为古代桥梁、现 代桥梁和当代桥梁三个阶段。 1 9 世纪中叶及其以前还没有力学知识的运用,技术相对落后,因此这时期 所建造的古代桥梁,其设计和施工完全凭借人们的日常经验,而且施工周期长。 所使用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木材、石材、竹、藤、铸铁和锻铁等。桥的结构样式 主要有浮桥、梁桥、拱桥、索桥四类。对古桥而言,由于没有修建深水基础, 有的屡建屡毁,而那些千年永固的往往是重视桥墩选址的佳例。桥墩要达到因 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选址要求,如天然岩基选址和迥流缓冲选址,其关键是桥 址要选在水流对桥基的冲击力度较小、桥基底层坚固的地方,以保证其稳固。 另外,在古桥中也不乏一些运用了独特精湛的建造技术和传统工艺的杰出案例, 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运 用了此类建造技术又得以保留下来的桥梁都是值得研究的典范,如泰顺县的三 条桥等。 1 9 世纪后期,由工程师使用现代工程力学、桥涵规范及桥梁工程知识所兴 建的桥梁被称为现代桥梁。在现代桥梁发展初期,建造材料仍是木材、石材、 铸铁和锻铁等,后来逐步由钢材占据主导地位。2 0 世纪初,钢筋混凝土也逐渐 受到重视,开始被用于中、小跨度的桥梁中。【4 】 当代桥梁指的是2 0 世纪5 0 年代左右发展起来的,主要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6 第1 章绪论 服务的桥梁。在此期间,许多新型材料和新兴技术被用于桥梁建设中,继梁桥、 拱桥和悬索桥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刚构桥、斜拉桥、梁拱组合体系、箱 形桥等新的桥梁样式。州 在现代城市中,对竹结构与木结构桥的应用己不多,通常会出现在公园、 园林或郊外的自然景观处,其中竹材还是一种极好的生态材料。他们的质感易 于融合于大自然,又可以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经济、 安全、耐用等方面的性能在近几十年内被广泛用于城市桥梁中,特别是在近2 0 年来该材料在材料性能、张拉设备、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乃至设计理论等方 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钢材在1 8 7 4 年被用于建成第一座钢拱桥后,便因其强度 高、性能优越、适于大跨度、适合工业化生产运输、安装便捷、施工周期较短、 易修复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于桥梁建造。目前世界上就有众多造型轻巧、 形态各异的钢桥。但其缺点就是易锈蚀,难于养护。现代复合材料比起钢材来 有更优越的强度和刚度性能,并易于加工成型,再加之质轻、高模量的特点, 使其形成的桥梁具有轻便美观的优点。【5 】 可见,现代桥梁的发展得益于新型材料、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如 今桥梁设计又跨越了一个新的世纪,在设计思维更日趋多元化,设计师更加大 胆地创新和表达自我,设计手法也相对夸张的情况下,通过研究新的结构技术、 建造技术,开发新的材料,无疑可以使得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奇思妙想得以实 现,从而使桥梁进一步得到发展。就总体而言,比起以往的桥梁设计,当代桥 梁正逐渐摆脱笨重的体态,结构轻盈乃是日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对桥梁研究方向的丰富性可见一斑。然而桥作为一 个整体,对其的各个研究方向并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所穿插和支 撑。比如合理的结构往往就是产生整体美感的一个关键要素。而其历史人文、 美学艺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特性往往又同时影响着桥空间的形成,因此了解 这些与桥相关的研究背景也将对本文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帮助和佐证。 1 1 3 城市中桥梁的现状问题 毫无疑问,传统桥梁在上述的各个研究领域中都有着丰富的成果,并向我 们展示着它们无穷的魅力。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与 7 篇1 章绪论 作用l 三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重要性开始一味地往交通j :倾斜。中国传统水 乡古镇中把桥作为的“社区中心”的手法在现代推崇“快速交通”的桥梁区域 设计中己难以见到。虽然桥的造型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其根本的空间形态已经 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很多空间类型业已消失。正如芦原义信所言:“从世界 范q 来看,因城市发展过快而形成的无秩序的特大城市已经失去控制,开始走 向非人性和丧失精神功能的道路”。1 6 桥也无法逃脱如此的遭遇,几乎被宽大、 笔直且乏味的道路所埋没,被夺路行驶的汽车所主宰,其人文科学方面的涵义 正在慢慢被人们淡忘,仅仅成为一种过去的回忆。e 海苏卅河上的系列桥梁 就足我国现代城市快速交通f 桥梁的一个缩影,对此可见一斑( 图1 7 ) 。随着 城市中这一问题的逐渐暴露,要求解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图1 7j :海苏州河上的成都北路桥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所提倡的综合开发的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又使得对 媒介空间的需求量增大,跨河桥和过街天桥都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手段而被大 量建造和使用( 对此,第二章节中将会做进一步阐述) 。另外,人们对城市公共 空间、城市社区中心、城市步行系统日趋重视,相关的开发实践也日趋频繁, 这就比以往更加强调公共环境在激发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作用。而桥作为一种 独特城市公共空间,更是对其空问品质提出了新的社会要求。 由此可见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对桥的需求在增加,对其要求在提高,然而 其实际品质却大不如前,正是这样的反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那么传统桥梁何 以使自身充满了活力? 其空间结构足否有可借鉴之处? 当然若将传统桥梁照搬 到在当代城市中,相信是无法正常运作的,那么在当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又 对桥空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什么样的桥空间既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乐于 霸一 甲 第1 章绪论 被人使用,并能在使用人群的社会生活活动中最好地发挥作用? 下文中对桥空 间的研究与探讨就将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1 2 研究范围及对象 桥梁的分类方式很多,除了上文中根据建造年代、建造材料和结构特征的 分类外,还可以按其跨越的介质分为水桥和旱桥,其中早桥又可以进一步分为 人行天桥、高架桥等等。若按其所处环境可以分为现代城市环境中的桥梁、山 涧村野等自然环境中的桥梁、园林庭院中的桥梁和历史文化景观中的桥梁等。 除去桥在交通方面的主要功能,若按其附加功能又可以分为防御性桥梁、宗教 性桥梁、商业性桥梁、纪念性桥梁、游览性桥梁等。1 7 】不同功能对桥空间的影 响也很大。 限于笔者的个人经历和论文时限,不可能对上述所有桥梁都做出深入探讨, 因此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分析,接下来就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及对 象给出具体限定。 1 2 1 城市桥梁 本文意图将桥视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激发人们交往的场所,而非快速 交通文化下的牺牲品,因此其公共性和人的因素就是一个选择研究范围的出发 点。 首先,笔者认为在现代城市中,桥梁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人们的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因此把对桥的选择首先定位于城市中,以区别于 山野间或园林中的桥梁。而一些传统的水乡古镇虽不属于现代城市的范畴,但 它们作为“处于郊区和城市之间的一种高密度的城市模型”【8 】也同样纳入本文 的研究范围。 其次,本文将不会涉及铁路桥、公路桥等纯粹用于车辆通行的桥梁,而是 专门研究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可以方便到达、穿行的桥梁。重点在 于这些桥中包含了可以供人步行通过的区域,是可能发生活动的场所。因此把 这些有步行区域的桥和纯粹的步行桥作为研究的范围。 经过上述的限定后,城市中这类有步行区域的桥还有跨河桥和人行天桥之 9 第1 章绪论 分。就其跨越的介质来看,水流比车流更适合人们停留和欣赏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众所周知跨河桥在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史后,形成了目前世界各地丰富 多彩的桥梁大观。而人行天桥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产物,形成的时间尚浅, 事实上它的很多设计还存在着问题。虽然两者作为桥的特征、属性十分相似, 但相比之下,跨河桥更具有普遍性和可借鉴性。因此本文以研究跨河桥为主, 下文中所提及的“桥”若不加特殊说明就是指跨河桥。至于人行天桥可以作为 笔者后续的研究方向,从对跨河桥的研究成果中得到相应的借鉴,来弥补人行 天桥中的设计缺陷。 综上所述,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城市中的跨河桥梁,并将其中的步行桥 或桥上的步行区域作为研究重点 1 2 2 桥空间 综观上节中所提及的对桥梁的种种研究领域,可见目前多数专家学者都是 针对桥的基本功能、造型美学、城市地标性质以及建造技术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的。而设计师在进行桥梁设计时也会强调视觉形式并注重设计者个人的创意, 尽可能地营造美观的桥型,使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具有现代感的材质,同时也 会考虑夜景效果,甚至细部处理也日趋细致和完善。这样的设计作为一个单体 桥梁建筑来说,或许很多都会成功,进而成为一种城市地标。但就像城市设计 曾一度成为衔接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之间的空缺一样,如果只考虑桥的造 型而忽视其空间性,那么桥作为建筑形式的一种也很容易与周围环境脱节。 目前很少有涉及把桥和其周围环境相关联,并视其为一种整体空间的思考。 而该空间恰恰是一种特殊且重要的城市空间,是市民交通往来,出入区域的重 要门户。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激发城市交往,促进城市公共生活,但遗憾的是 原先传统城市中那种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桥空间在现代城市中已经渐渐失去 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被街道占领或成为缺乏关注的“空白地带”。 因此,本文更趋向于把桥与其周围环境共同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 即桥空间来考虑。重视其城市属性,而非建筑属性;重视其空间感受。而非美 学艺术;不视其为城市中的巨型雕塑,而是从空间角度以及人对该空间的使用 需求来重新审视桥空间 1 0 第1 章绪论 i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尝试解答“在当代城市环境中,一 个受人欢迎的桥空间需要具有哪些品质? 并通过何种设计手法去得以实现? ” 的问题,最终建立起城市中桥空间的一系列设计的指导原则。并进一步希望形 成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为将来我国桥空间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一 定程度上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引起城 市设计中对桥空间设计的重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素材。 本文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对国内外传统桥空间特质和当代城市发展需求 的挖掘后,将对目前我国各地的老城区改造具有现实意义。即其传统空间中的 桥空间将何去何从,如何在保留原有空间特色的前提下满足现代的交通、生活 等需求。另一方面鉴于当代各大小城市本身的发展对桥空间存有一定的依赖性, 桥梁的建设从未停下步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流原有功能及性质的转变, 其两岸的文化、娱乐、商业潜能逐渐被开发利用,很多步行桥就在这样的情况 下被兴建,使该类空间的数量成不断增长的趋势。例如世界各地在2 0 0 0 年前后 就新建了不少千禧桥,并都以其特殊的连接区域、轻巧的结构、独特的造型、 先进的建造技术等成为城市中的新一代地标。这一类的步行桥往往可以加强两 岸的联系与互动,属于城市空间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介要素,是一个充满了复杂 性、趣味性和可能性的特殊场所。而设计师的作用就在于抓住桥的这一系列特 性,想方设法去增加人们在此相遇、观察以及倾听他人的机遇,来创造更有利 于激发、促进市民交往的桥空问。可见本文的探讨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 4 研究方法 在本文开始探讨之前首先需确定其研究方法。 本课题注重实践性,因此采取的是现象分析、原理阐述、方法运用、理论 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专业文献查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学习、理解, 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大致步骤如下: 1 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城市空间、桥空间、社交空间、环境心 理学、城市社会学、桥梁景观学及我国传统桥文化等理论研究成果。 2 了解国内外城市中桥空间的设计现状。通过实地走访或利用其他网络或 第l 章绪论 书籍资源,进行大量的案例研究。其中案例的选择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我国传 统水乡古镇中的桥空间、以威尼斯为例的欧洲传统水上城市中的桥空间、以上 海苏州河上的桥梁为例的我国现代城市中的桥空间以及国外现代城市中的桥空 间。分析上述各桥空间及周边环境在特定的城市类型和时代、社会背景下的具 体空间形态,以及与人的具体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按时代和地域特征进行分 析总结。 3 对桥空间与其周围环境以及桥空间本身进行分区探讨。按桥空间与其周 围环境以及自身的分区来比较上一阶段中的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区分不同的设 计手法在激发人的交往方面所起的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从而总结出其中有利 于交往活动发生的空间模式。 4 总结上一阶段中所得的有利于交往活动发生的各部分空间模式,确立设 计的指导原则。 具体会从桥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案例及现象分析,对桥空间及其周 围环境的空间组合形式、布局和秩序等进行探讨。认识它们在环境中的发展演 变过程以及格局的成因,了解地域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对该空间的影响, 该空间环境反过来又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并在尊重发扬这些特征的基础上, 考虑它作为连接、融合或强化各种城市空问,激发社交行为的特殊手法,如何 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根据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形式组合规律、特征及影响,对 可能的情况进行分类并给出评价。最终建立起城市中桥空间的设计指导原则,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得以运用。 1 5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桥空间的专题性研究还较少,但一些相关方面的理论研 究和实际案例值得借鉴。 首先,东南大学出版的城市桥空间是少数专门从空间角度来审视桥梁 的专著之一,该书将桥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加以探讨,阐述了桥的空 间组成、桥与城市环境以及人的心理关系等,初步建立了对桥空间的研究框架,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书仍较偏重于理论和文字叙述,对桥空间的空间形态 及组合模式的研究并不深入。 其次,并非针对空间角度来进行桥梁研究的文献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类: 1 2 第1 章绪论 1 美学、景观角度的桥梁研究 这类著作包括德国著名桥梁专家弗里茨莱昂哈特所编写的桥梁建筑艺术 与造型,日本山本宏的桥梁美学,加藤诚平的桥梁美学,鹰部屋福平的 桥的美学、桥一美的条件,以及国内盛洪飞的桥梁建筑美学,杨士 金,唐虎翔的景观桥梁设计等,他们大都从美学理论入手,综合论述了桥 梁的技术美、功能美,考虑桥的对称、韵律、比例以及与环境的协调问题等。 其中景观桥梁设计一书开始提出了景观桥梁的概念以及相关设计的三个层 次:景观环境与桥梁设计;景观桥梁表面处理与夜景照明;桥梁景观效果预测。 此类文献有部分会涉及桥梁的空间线形等,但对空间角度的分析并不系统。 2 针对我国传统桥梁的研究与记录 这一类的文献有以阐述我国传统桥梁的建造技术、施工技术等为主的,如 罗英、唐寰澄编写的中国石拱桥研究。也有以照片、测绘图、文字记录性质 为主的,如陈从周的绍兴古桥、陆德庆的中国石桥以及老照片系列 等,他们对我国传统步行桥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已有了一些关注和研究。 为本文对我国传统水乡古镇中的桥空间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3 对国外当代桥梁的展示性研究 这类参考文献以近期杂志、著名桥梁建筑师的作品集、世界桥梁建筑精选 等为主,主要展示了近十来年的桥梁设计成果,其中又以步行桥为主,往往收 录了概念草图、最终图纸、细部构造等,更多在于表达桥梁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以及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等。如m a r t i np e a r e e 的( b f i d g eb u i l d e r s ) ) ,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 的作品集,以及( d e t a i l ) 、世界建筑等杂志中与桥相关的特辑等。 这一类的参考文献为本文对国外现代城市中的桥空间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 料。 另外,除了上述针对桥梁的些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设计、景观建筑学、城市滨水空间等的研究成果同样对本文有着重要的参 考价值。而这类文献在对城市空间组织、空间形式、秩序,以及空间的场所性、 人与空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上已经有了长期的研究和较系统的阐述,也有部分 关于城市中间区域和媒介要素等方面的探索。同时城市空间理论中也内涵了城 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知觉心理学、社会文化渊源等相关研究。其中主要包 括r k r i e r 的城市空间,粱雪和肖连望的城市空间设计,克莱尔库珀吗 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的人性的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蔡永洁的 1 3 第1 章绪论 城市广场以及c 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等。 1 4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2 1 桥空间的概念及其空间划分 桥对人来说是往来的通道,其首要功能是为交通之用。它跨越自然障碍和 人工障碍才保证了交通的连续性,提供了障碍物两边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是两 侧道路的沟通处,也是两者之间发生关系的媒介。有了这个媒介,人才可以在 两个不同领域之间往返运动,因此桥可以说是道路的延续,也可以说是道路的 起点或终点。跨越河流的桥作为桥的最普遍形式更是如此。诺伯格舒尔兹在存 在空间建筑中说:“桥就是使得人占有河流空间成为可能,由于桥梁, 人一方面归属于本来的整体统一性,一方面又在两个不同领域之间往返运动, 可以同时感到在内部和在外部,开敞自由和闭合保护。9 】接下来,本小节将针 对跨河桥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及各部分特性的阐述。 2 1 1 桥空间和“连”与“渡”的概念 概括地说桥空间包括桥上空间和桥头空间。进一步说,由于桥作为媒介的 特征,它不应仅仅包括其本身形成的空间,也应同时包括了从桥本身过渡到城 市其他空间的那一部分界线模糊的空间。 我们不应该视桥为运载人从一处到另一处的短暂行为,桥空间不应该只是 一个空间概念,也应该包含时间概念,即包含人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整个过程中 的空间体验。因此笔者提出了要同时关注桥空间中“连”与“渡”的双重性。 “连”是指城市中桥空间的形式,即河流线形空间上起纵向连接作用的空 间,也包括它与两岸交接时,与周边环境共同形成的空间格局,这是一个“连” 的节点,将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渡”是指由河之此岸通达彼岸,这里指的是 桥渡,更广泛地说是指人的行为和对该空间的使用过程,也包括由于特定空间 结构模式下所可能引发的除“穿行”以外的其他社交行为,即人在空间中的体 验。因此可见连与渡的关系就是桥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 互作用的。 桥空间存在的最初目的是使人得以通行,而它为整个河道及两岸空间所带 1 5 第2 章桥空问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来的变化却不仅仅如此,其关键所在是它为两岸空间或引入或导出了一股集中 的人流,这就好比一道门,在通过这一行为前后都必须经历另外两种行为,即 在门前汇集,以及在门后分散。这一集一散取决于运动的方向,而所有的桥渡 行为都是双向的,因此这集散之处便可以视为抽象的门厅。因此桥渡空间既包 括了桥上,即“门”,也包括了桥头,即“门厅”。两者相加,共同完成引入或 导出人流的功能。 2 12 桥空间的空间划分及其特性 桥空间大致可以划分为桥上空间和桥头空间两大部分。若再细分,又可从 桥头空间中分离出落坡空间、桥头广场、桥侧空间和桥下空间。而每部分空间 都不是独立、分离存在的,彼此之间都有所过渡,其空间边界总是模糊的( 图 2 1 ) 。很多情况f ,有些区域会有缺失。比如低矮、小型的桥梁町能没有落坡空 问或桥下空间;落坡若被两侧建筑相夹且桥头空问局促,就町能没有桥侧和桥 火广场可言。 图2 1 桥空间的划分 桥上空问( 如上图红色区域) 指桥跨越河上的主体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联 系了原本互不相连的两个或更多个区域,成为各区域空间上、功能上得以沟通 甚至共享的媒介。桥上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线性空间,这一收缩区域有紧凑的空 问组合,又有不断延伸的景物变化,人在行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连续视景, 从而增加了观景的角度,为河道带来了特殊的纵观景。 桥的落坡空间( 如上图黄色区域) 为桥上空间与桥头空问在高度、位置、 方向等差异上提供过渡与连接的媒介要素,同时也为人提供上下之便,可视为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通行前的必要准备。在不同情况、不同规模的桥空间中,该空间的重要性及范 围会有较大区别。比如,落坡在大型桥梁中演化为引道,楼梯等形式,甚至由 于近年来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有了电梯等形式。 桥头广场( 如上图绿色区域) 是桥与它所到达的区域之间的衔接部分,受 周围建筑、街道的围合而被限定出来,有较强的集纳性,人群在此处完成聚散, 出入的行为。复杂的桥头广场还将承担起类似于该区域“门厅”的功能,比如 引导人群通往该区域的其他建筑或街道,并对行人的流线进行限定和诱导,以 及等待休息,又或者进行人际交往等等。而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由于快速交通 的介入,桥头的这部分空间往往无法形成广场的规模就已经被道路所切断,在 这种情况下往往用区域的局部放大来替代桥头广场,让人在进入街道空间之前 有一个聚集等待的场所,作为过渡功能的补充。 如果桥身深入内陆后再在距离河岸一定程度的地方落坡,那么桥身旁边就 会自然而然行成一个位于陆地的桥侧空间( 如上图紫色区域) 。本文希望桥空间 是一个可以激发人交往的整体,因此把桥侧范围限定在能使桥上桥下之间存在 着可能的视听行为的距离之内。换而言之,越是高大的桥梁,其包含在本文所 研究之内的桥侧空间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而桥侧空间由于临近河道很可能成 为颇具吸引力的逗留场所。 如果是较大型的桥梁则有可能连通两边的桥侧空间而形成桥下空间( 如上 图蓝色区域) ,即被桥体所覆盖的那部分灰空间。该空间通常因为难以利用而成 为城市的“死角”、“边角料”,颇像楼梯下的杂物间,但桥下空间的设计若能有 意识地争取到接近滨水的区域而不是像个隧道,情况则会大大改观。 总的来说,桥空间的存在打破了两种不同介质( 即所连接的介质和所跨越 的介质) 其边界的完整性,提供了新的连接秩序,从而产生了交流的可能性。 桥空间最重要的特性之就是其双向性,它可以视为出入某种介质的门户。出 和入两种行为并存于同一空间。整个桥空间通常会展现出开敞一收缩一开敞的空间 序列,而它空间的收缩部分带来的却是视域的更加开敞。 总之,桥空间的概念是意于把桥上空间、桥下空间、桥侧空间、落坡空间 以及桥头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给予考虑。其各个部分以及它所连接的区域之间, 所体现的是一系列的连接、过渡以及互为媒介的关系,它们之问往往相互渗透, 界线模糊,从宏观到微观展现出不同的连接关系。 1 7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2 2 传统的桥空间 传统性桥梁通常集中体现于欧洲传统水上城市和我国传统水乡古镇中。无 论是在东西方的哪种文化背景中,传统性桥梁及其空间都是在城市水陆及建筑 肌理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当时城市中的建筑层数低,密度较高,因此相应的 桥梁规模都较小,功能比较简单,都以步行为主,有着紧凑的布局和宜人的尺 度。下文将就我国传统水乡古镇和欧洲传统水上城市中的桥空间分别展开论述。 2 2 1 我国传统水乡古镇中的桥空间 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水乡古镇中的步行桥曾是人 们进行日常生活、集会社交的场所,在选址、造型、布局、综合环境考虑等方 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水乡古镇中,由于没有形成如同西方城市 中正规意义上的广场,而是用一种市民自发形成的“市井文化”来作为对“广 场文化”的补充。【l o 】具体就体现在由众多散布的桥和桥头空间代替了广场的聚 集功能,成为多个小型的社区中心。街坊邻里的很多社交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在 这块公共场所中发生。因此,桥头常常发展出酒楼、茶楼等作为桥头建筑,而 另外一些则发展成为桥市、桥庙等。 2 2 1 1 与桥相关的城市空间结构1 我国传统水乡古镇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由两类线型元素构成。它们分别是 城市中最主要的线型空间元素( 即河流、沿河的街道、沿河绿地、沿河或沿街 的建筑) ,以及跨越河道,连接沿河街道的线型空间元素( 即桥) 。而两种线型 空间元素的相交节点就是桥头。( 图2 2 ) 1 8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艘演变 m 狮 f一f , 【一 忻“0_ _ n i j “ 。,“ 一 l ,j 1一 f ,皿坼j ,- 引2 2 我国传统水乡古镇的城市空问结构发展“:意罔 1 线型空间元素的并列 “河港交错、临水成街、因水成路、依水筑腾”是阮仪:先, i 对水乡古镇 风貌的描述。j i :是盯,二水网、河道的存在,使其沿河区域呈现: j 独特的线裂空 删肌理,产生了种顺应河道的线型动势。它强烈的形式感与秩序感体现在各 种线型空间要素沿着同一轴线( 河道) 的平行并置。这类宅f a j 的基本功能是生 活、交通和运输,也可能扩展到商业和旅游,是公共活动的主要承载空间。 f j 其具体构成模式又因为各线型要素及其位置关系发生变换而有多种变化 情况,以河道为轴线就有“街一河街”、“街河房”、“骑楼一河一房”、“虏一河一房” 四种模式( 图2 3 ) 。 1 9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撕河往 雀s 狲一 ;一 一 盒沁黛 垒彳睾、罐 譬:禽 图2 3 以河道为轴线的线型空间结构模式 2 桥 在上述的结构模式中,首先桥是处于小镇水陆两套空问系统的交汇处,各 种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此交融、汇集、转化、消失,因此,桥就显示出了独 特的意义。其次,桥又是划分河道线型空间序列的构筑物,它打破了原有的线 型空间秩序,打破了线型空间边界的完整性。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连接秩序, 而一系列的桥又形成了河街线型空间上有节奏的变化和重复,保证了另一轴线 方向上城市空问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再者,在周围低矮的建筑中,桥可以 统领起周边的空间,组织起地景,无疑是小镇人们认知环境的主要参照物,甚 至是区域标志。 因此,在水乡古镇中桥空间是一个生活的空间,一个可以“栖居的空间”, 是纳凉中心、闲谈聚处、儿童嬉戏中心、欣赏纵观景的场所、社交休憩的场所。 3 桥头节点空间 桥头是上述两种线型空间元素相交的节点。它既是桥和街道各自的组成部 分,同时又是两者的交叉连接部分,是两者之间发生关系的媒介。这个节点空 2 0 第2 章桥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间可能是街道局部扩张的一部分,进一步可发展成桥头广场,也可能是桥过渡 到街道标高的一部分,即落坡空间。生活、观景、社交、休憩场所、商业性功 能均能体现于此处。 上述三点也是水乡小镇空间结构的三个层次,并逐层深入。 2 2 1 2 桥空间的实例分析 选取我国传统水乡古镇中较有代表性的周庄、朱家角、乌镇和新市等,对 其中具体的桥空间分析如下( 图2 轧2 5 ) : 2 1 第2 章桥宅问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 心 i 多盍爹 。 掣j孰 嘲 ,! 鎏蛰 - i 碰擎。髻: :l 8 餐一”i _ 热螽 i ; “ “9 ? ? - ? ? 一 。 _ ! # ,- 。;一| 翻d藐 jj 0 一o q 。 i j i 一 t 8t 碰 粉鞋露强型 e 鼎 ,l 。,。一。,。 i 瑟| _ i ;露熏 “。:。”。_ $ 氘 i i 麓窿露蚤。+ 铂 ”,一“一, 耀囊誉鎏 _ 鼍型? 鼍譬! 糕 罂i 厂 卿崮圈 一;翅。它j jl 广 o r ,* ,i _ j l _ 一 。| j i i 1, , ;_ _ 一 、目日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