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化学教学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化学教学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化学教学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化学教学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化学教学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式教学已成 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探究式教学应该如何实施,与启发式教学相比, 探究式教学有哪些优越之处,这些问题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及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关 注的焦点。本文从化学教学行为的角度对两堂典型的启发式和探究式化学课进行分析与 比较研究,以期待对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在直观行为、语言行为、指导行为三类化 学教学行为的应用方面得出一定的结论。旨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提 供一些信息资源,也为以后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行为的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与借鉴,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论文的由来,研究价值,研究对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部分,重点对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启发式教 学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研究。 化学教学行为部分,对本文中化学教学行为的含义及化学教学行为的分类进行了界 定。 两种教学方式下化学教学行为的比较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语言行为的比较 分析,直观行为的比较分析,指导行为的比较分析及化学教学行为时问分配的比较分析 四方面对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行为应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部分,对本文比较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行为;比较;个案研究 a b s t r a c t w i n lt h ee s t i b l i s h r n e mo f t h es n 瞰e g yt or e v i t a l i z et h r o u g l ls c i e n c ea i l de d u c a t i o na 1 1 d t h ei m p l e m e mo fan e wr o l l n de d u c a t i o r 试c 嘶c u l u mr e f o 衄a t i o n ,也ei n q 砸n gt e a c l l i n g h a sb e c 锄eo n eo f t h ec o r ep r o b l e m si nt l l e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l l l mr e f o m a t i o n h o w t oc a r r yo u t 血ei n q u r i n gt e a c h i n g ,a n dc o m p a r e d 、城t ht 1 1 eh c u r i s t i ct e a c l l i n g ,i st l l e r ea n y a d v 撇g e s ,t 1 1 0 s ep r o b l e m sh a v eb e e nf o c u s e db ym o s tt e a c h e r s 姐dc h e m i s n ye d u c a 廿伽m r e s e a r c h e r s f 蛐m ec h e m i s 仃y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p o i n to fv i e w ,“sa r t i c l e 、i l ld o r e s e a r c ha i l da n a l y s i so n 似7 0t y p i c a lc l a s s e s ,i n q 戚n gt e 幽gc l 鹊sa i l dh e u r i s t i ct e a c h j n g c l a s s w eh o p et og e ts o m er c s l l l t si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u d i o v i s u a lb e h a v i o r ,l a i l g u a g e b e h a v i o ra i l di n s 佃l c t i o nb c h a v i o r i no r d e rt o p r o m o t e 也ei m p l e m e n to fn e w c l l l 一c u l 啪,血i sa n i c l ei sg o i n gt op r o v i d es o m ei 刖o 埘啕t i o nr e s o u r c e sf o rt h et e a c h e r sa n d 曲m e n t si nt h ef 证et ea c :h i n g ,a n da l s o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e a c h e r si nt h e 也e o r y r e s e a r c ho nt h et e a c l l i n gb e h a 啊o r f i v ep a r t sa r ei i l c l u d e di i lm i se s s a y ,a n dh e r ea r et h ec o n t e ma i l da c l l i e v e m e n to f e a c h : n ef o r e w o r do ft 1 1 i se s s a yg i v eab r i e fi r 岫d u c t i o nt ot 1 1 eo r i g i no fm ce s 蝴t t l e r e s e a r c h i n gv a l u ea n dt 1 1 er e s e a 删n go b j e c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 _ b o u th e 面s t i ct e 枷n ga n di n q u r i n gt c a c l l i n g m i sp a n a n 锄g ea i l d a l l a l y s i st h ed o c 眦e n ta b o u tt l l em e a n i n ga i l dt l l ec h 盯a c t e ro ft l l eh e u r i s t i ct e a c h i l l g 锄d i n q u r i n gt e a c h i n g t h ct 1 1 i r dp a nd e f i n em em 涮n ga n d c a t e g o r i e so f c b 啪i s 仃yt e a c l l i n gb e h a v i o r t h ef o u r mp a r t c o m p a r e dt w oc l l e 】_ n i s n y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o ft l l et w ot e a c l l i n g m e t h o d s w h i c hi st h ei m p o n a n tp o i n t f r o mf b l 】rp a n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a l l a l y s i so nl a n g u a g e b e h a “o r ,a u d i o v i s u a lb e l l a 访o r ,咖t i o nb e h a 、,i o r a n dc h e i n i s 仃) ,t e a c l l i n gb e h a v i o r i t r c s e a r c h l e 印p l i c a t i l l gc h a r a c t e ro f 也e h e 嘶s t i ct e a c l l i n ga l l dt h ei n q l l r i n gt e a c m n g t h el a s tp a r ta l l a l y s i sa i l dd i s c u s st l l er e s e a r c l l i n gr e s l l l t k e yw o r d : h e 埘s t i ct e a c l l i n g ;h l q u r i n gt e a c l l i n g ;c h e m i s 仃yt e a c l l i n g b e h a v i o r ; c o m p a r e d 谢m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翻锺 日期: 芝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塑l 焦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 :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在新世纪之交,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构建的化学新课程,倡导通过以化学实 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 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探究式教学 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们主要应用启发式教学来完成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对 很多化学教师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与启发 式教学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这些问题都在困惑着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 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而有效的 开展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 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收集 信息、组织活动、调查研究、处理数据等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自新课程提出以来,有关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从探究式教学的科学基 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到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意义以及模式都有很多学者作了 大量的阐述,这些方面的研究虽然能够增进广大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了解,但在真正的 课堂实施方面有时感觉还是无从下手,因此从课堂中教师的化学教学行为入手,对探究 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对教师们的化学教学更具有借鉴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引导 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以启发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并将传授知识 与指导学法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的目的。 对于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教育学者们已经研究的非常深入,但从课堂中教师 的化学教学行为的角度分析,至今还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本文从课堂中教师的化学 教学行为的角度入手,对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待得出有价值的 结论,不但可以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资源信息,也可以为以后教学方式的 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步骤”,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 学习的所有行为。从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途径和手段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教学行为分为 语言行为、指导行为和直观行为三类。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能够使教师对自己的行为 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与反思,从而使教师意识到新的教学理念与自己行为的不一致, 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使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行动。 虽然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 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但它并没有忘记教师的责任,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 认真组织与精心指导。因此教师在面临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标准 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还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 为,教师的职责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 为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创 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落实 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精心研究课堂中的每一教学行为,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有效的将 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 本文以东北地区化学公开课中的两节课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一节课是大连一 中韩老师的钠的化合物,其主要以探究式进行教学,另一节课是哈师大附中曹老师 的钠的化合物,其主要以启发式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对这两节课的录象光盘进行反 复观察记录,将教师的每一教学行为及所用时间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并进行分类和研究。 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在化学教学行为的应用方面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本文从 语言行为、直观行为、指导行为及化学教学行为时间的分配四方面对启发式教学和探究 式教学做比较的个案研究,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实 际教学中起到借鉴作用,也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学行为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价值。 2 一、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 ( 一) 启发式教学 l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提到启发式教学,我们往往会想到其渊源,即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也在 不断的演变。通过对近几年学者们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文章的阅读和研究,本文认为启发 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 积极的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受“以教促学”的教学思想支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墩师为 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设计一系列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 教师的引发、组织和指导下,主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教师所涉及的 各种学习活动,使得自身的科学素养主动发展。 2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概括入下: ( 1 )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要求从根本上废弃注入式教学的“灌输”,注重通过教 师的引导,而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它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 学生多看、多恩、多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理解掌握 知识的内化过程,参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教师给予正确引导、点拨、诱 导、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 ( 2 )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即体现它们的自主性、创造 性的一面,但同时他们又有受动性和依存性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学 生要受到教师的制约、限制,要适应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说启发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如下面的教学片段: 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石棉网( 举起石棉网展示) ,一小片棉花( 举起棉花展示) 。 用棉花包住少许淡黄色固体( 教师操作) 。向棉团上滴水。这个反应可能很剧烈,别害 怕。水( 举起装有水的滴瓶) 。( 教师开始实验) ( 棉团着火)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 【师】能与水反应,你怎么知道它能与水反应呢?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1 3 【生】它燃烧。 【师l 它燃烧? 【生l 棉花燃烧。 【师l 棉花燃烧,过氧化钠使棉花燃烧。那从中总结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特点,应该 是? 【生】放热反应。 【师】而且你们也会觉得棉花燃烧很剧烈,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们来研究过氧化钠与水 反应的产物。我们现在在试管中再做这个实验。点燃酒精灯,取一支试管,加入 过氧化钠,加水,看到什么现象? 【生】有大量气泡。 【师】有大量气泡,那我们来检验一下这个气体,我用一支香,( 带火星伸入试管中) , 证明是什么? 【生】氧气。 【师】氧气,那另外的产物是什么呢? 检验一下,取一支小试管,倒入点液体,加些水 稀释,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能说明什么? 【生】显碱性。 【师】说的很正确,碱性,那在这里就是氢氧化钠,请完成并配平这个方程式。 板书】2 n a2 0 2 + 2 h :o t 4 n a o h + 0 2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层层提问的引导下,得出了过氧化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结论。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要适应教师的 引导,按照教师设计的步骤一步步最终走向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主导在启发式教学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 3 ) 强调多种启发方式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启发的方式也是变化多样。不仅是语言的启发,还有非 语言的直观的,活动的方法,放映幻灯片,做演示实验都可以成为启发的手段。多种感 官的,综合的启发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 ( 二) 探究式教学 l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 1 ) 科学探究的内涵 “探究”( i n q u i r y )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求索知识和信息,特别 是求真的活动;是搜索、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而对于科 学探究的含义有很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 探究的表述: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 4 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 活动。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则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索研究, 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1 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 索研究,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也称之为探究学习。 ( 2 )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了解了科学探究和探究学习的内涵,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 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而有效的开展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1 这种化学教学方式受“科学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探究出来的”教学思想 支配,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探究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的多重教育价值。 2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师指 导几方面分析,它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 1 ) 从教学目标上看,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惯于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学习 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解题的方法,而不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形成。探究式教学则着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更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态度、 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 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2 ) 从教学形式上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相似 的,实际上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模拟性的科学探究。尽管学生们探究的内容对于科 学家而言是已知的,但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看还是未知的。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教师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经历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相类似的过程,理解科学概 念和过程,体验到科学活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培 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 3 ) 从教师的指导方面看,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习的内容、方法、进程、时间、 深度、广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要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了。然而在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教师只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情景 中充分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己做出解释,自己想办法收集证据,设计方案,得出 结论并进行检验等等。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就可以。 3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怎样的指导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然而探究式教学 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那么教师要给予学生怎 2 1 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2 0 0 4 5 5 样的引导才算适当昵? 本文认为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程度,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 1 ) 探究性程度 所谓探究形程度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时,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 大小。即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越大,教学的探究性程度越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越小,教学的探究性程度越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通过探究要素来体现,也就是 说,可以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解释的提出、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评价与反思的 水平等衡量。例如,问题如果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描述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大;如果是 教师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较大;如果是教师直接向 学生提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较小。【3 】 ( 2 ) 多用提示类的语言行为指导探究 虽然探究式教学期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的过程尽可能全部 由学生独立完成,但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也有他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此时就需要 教师给予引导。但教师的引导并不是把学生想不到的情况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通过语言 提示,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探究式教学的语言行 为中,讲授行为所占的比例已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提示、启发式提问、追问等可以 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些语言行为。 ( 3 )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勇于让学生尝试 通过本文对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化学课的观察研究发现,尽管一些教师想实现一节 完美的探究课,然而在有些问题上,教师们依然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而更多的运用要 求这一语言行为来控制学生,尽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了,但他们做的自 主性和独立性不是很大。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勇于让学生尝试,在学生的能力 范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就不要有过多的要求,而应让他们尽情发挥,但当有些问 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指导。因此克服以往的那种教师完全掌 握课堂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会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朝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1 6 二、化学教学行为 ( 一) 化学教学行为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行为自然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 生的学习行为。而本文主要是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本文中提到的教学行为都是从 教师教的行为的角度出发的。 傅道春在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一书中说道:“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 制的工作行为。还有学者将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 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尽管这些教学行为的含义都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实质,但通过这些定义,广大一线教师依然很难体会到究竟什么样的 行为才是教学行为,因此也就无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和科学化。本文中的化学 教学行为引用了郑长龙教授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化学教学行为是化学教 学活动中的一系列步骤”的说法,即: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师为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化学学习 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化学教学资源的实际而采取的一些列步骤。这“一系列步 骤”实际上就是化学教学行为。【4 】 为了进一步明确化学教学行为的含义,我们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据我们的了解,钠还有哪些重要的化合物? 【生】钠的一些重要的化合物还有氢氧化钠。 【师】还有什么? 【生】除了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有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钠,等等。 【师】好,请坐,下面我们就将来重点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先考虑啊,碳酸钠, 我们初中接触过吧,它又叫什么? 【生】纯碱。 【师】纯碱。还叫什么? 【生l 苏打。 【师】苏打。音译词。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苏氏兄妹。 这可不是历史上所讲的苏东坡和苏小妹,它们是苏打和小苏打。苏打刚才大 家知道了是碳酸钠,那我们在商场当中经常可以购买到面碱。 带十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它放置在空气当中可以风化,变为无水碳酸钠,白 色粉末。小苏打,也是我们老百姓常所说的面起子,碳酸氢钠。 h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1 7 【屏幕演示】:苏氏兄妹 苏打( 纯碱)碳酸钠 n a :c 0 , 小苏打碳酸氢钠 n a h c o , h a 2 c 0 31 0h 2 0 旦盥_ n 8 2 c 0 3 【实物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 【师】能看出来吧? 什么颜色? i 生】白色。 【师】什么状态的? 【生】固体。 【师】粉末状固体。好,先说说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实际上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我们叫它极细小的白色晶体。好,再对比两者的溶解性,在相同的温度下, 相同的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不如碳酸钠的溶解度。换言之,碳酸钠的 溶解度相对来讲较大。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所运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具体如下: 1 、据我们的了解,钠还有哪些重要的化合物? 2 、还有什么? 3 、好,请坐,下面我们就将来重点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4 、先考虑啊,碳酸钠,我们初中接触过吧,它又叫什么? 5 、纯碱,还叫什么? 6 、苏打。 7 、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苏氏兄妹。这可不是历史上所讲的 苏东坡和苏小妹,它们是苏打和小苏打。苏打刚才大家知道 了是碳酸钠,那我们在商场当中经常可以购买到面碱。带十 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它放置在空气当中可以风化,变为无水 碳酸钠,白色粉末。小苏打,也是我们老百姓常所说的面起 子,碳酸氢钠。 8 、苏氏兄妹 苏打( 纯碱) 碳酸钠n a 2 c o 。 小苏打碳酸氢钠n a h c 魄 n a 2 c 0 3i oh 2 0 旦些 n 8 2 c 0 3 9 、 实物演示 碳酸钠,碳酸氢钠 l o 、能看出来吧? 什么颜色? 1 1 、什么状态的? 1 2 、粉末状固体。好,先说说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实际上它有 规则的几何外形,我们叫它极细小的白色晶体。好,再对 比两者的溶解性,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同的条件下,碳酸 8 直接提问 追问 过渡 直接提问 追问 重复 讲述 屏幕演示 实物演示 直接提问 直接提问 氢钠的溶解度不如碳酸钠的溶解度。换言之,碳酸钠的溶 解度相对来讲较大。 讲述 上述的直接提问、追问、过渡、讲述、实物演示、屏幕演示都是本文所要研究 的化学教学行为。 ( = ) 化学教学行为的类型 由于教学行为分类的依据不同,有关教学行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施良方、崔允 郭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来划分,将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 主要行为归为三类:主要教学行为( 即主教学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 即助教学行为) 和课堂管理行为。主要教学行为是以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为定向的,需要教师具备必 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辅助教学行为是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和情景为定向的,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课堂经验和个性素养;课堂管理行为主要是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1 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化学教学行为,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 观察的教师的显性化学教学行为。因此从本文的研究视角出发,依据教师呈现化学教学 内容的途径和手段,将课堂中的化学教学行为分为了语言行为、指导行为和直观行为三 类。 ( 1 ) 语言行为,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的行为。其包括:提问( 可细分为直接提问、启发式提问、设问、追问、反问等形式) 、 要求、重复、过渡、讲述、强调、肯定评价、提示、叫答、指正、鼓励等行为。它往往 与学生观测仪器,作实验和必要的笔记结合进行。 直接提问,即直接将问题提出,不给予启发,也不提供与答案相关的知识内容, 如n a 2 0 2 是什么颜色的? 启发式提问,即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 根据这些相关知识能够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追问,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得出正确 的答案。 重复,即重复学生的回答,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肯定问题的答案。 强调,即对某一知识内容的着重指出,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重视。 要求,即向学生发出某种指令,引导学生完成某项活动。 讲述,即用陈述句向学生呈现某些知识内容。 过渡,即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标志着上一话题的结束和新的话题的开始。 叫答,即指定学生作答。 指正,即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出正确答案。 肯定评价,即对学生的活动表示肯定,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评价。 鼓励,即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想法或是某些行为表示怀疑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 【卵施良方,崔允郭撤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 9 9 9 7 9 励。以激励他们继续下去。 ( 2 ) 直观行为,即教师运用直观的模型、实物、演示实验以及声像制品帮助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和相关知识的行为。其包括:板书、实物演示、操作演示、屏幕演示、实 验演示等教学行为。 ( 3 ) 指导行为,即教师对学生独立从事的操作、练习或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和 促进行为。其包括操作指导、练习指导、讨论指导等教学行为。 1 0 三、两种教学方式下化学教学行为的比较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分别以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两节化学课的比较 分析基础之上的,其中着重分析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碱盐的 反应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以下的研究皆从此两部分教学内容入手a ( 一) 两种教学方式下化学教学行为数量的比较 化学教学方式决定了化学教学行为的选择,一定的化学教学行为也反映和体现了一 定的化学教学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行为的数量和每一类化学教学行为所占比例方面, 不同的化学教学方式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 、两种教学方式下化学教学行为数量的比较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注重促 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同, 在化学教学行为的运用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 1 ) 数据的统计 表1 :两种教学方式下化学教学行为统计表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 n 抛0 2 与h 2 0n a 2 c 0 3 、n a h c q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n 恕c 0 3 、n 8 h c 0 , 内容的反应与酸碱盐的反应 应 与酸碱盐的反应 直接提问直接提问 直接提问直接提问 追问设问追问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追问要求追问 要求 重复重复 要求 重复肯定评价肯定评价重复 过渡要求过渡肯定评价 讲述讲述强调讲述 救学肯定评价叫答讲述过渡 行为 实验演示鼓励提示强调 板书 实验演示 叫答 叫答 屏幕演示指正屏幕演示 操作指导屏幕演示实验演示 板书板书 操作演示讨论指导 练习指导 练习指导 操作指导 行为数目 1 0 1 21 61 5 上表是针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和n a 2 c 0 3 、n a h c 0 3 与酸碱盐的反应这两个教学 内容,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各自所采用的教学行为的统计情况。对于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应用了1 0 种教学行为,探究式教学应用了1 6 种教学 行为;对于n a 2 c 0 3 、n a h c 0 3 与酸碱盐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应用了1 2 种教学行为,探究式教学应用了1 5 种教学行为。 ( 2 ) 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所运用的化学教学行为 的种类都要稍多于启发式教学。即探究式教学更倾向于运用多样的化学教学行为来完成 教学活动,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从表1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比启发式教学所多运用的教学行为大多 属于直观行为和指导行为两种类型。如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 比启发式教学多运用了屏幕演示( 直观行为) ,操作演示( 直观行为) ,练习指导( 指导 行为) 和操作指导( 指导行为) 。 2 、两种教学方式下三类化学教学行为所占比例的比较 ( 1 ) 启发式教学化学教学行为比例的统计 经统计,针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共运用了1 0 种化学 教学行为,其中语言行为8 种,共计1 5 次;直观行为2 种,共计6 次。其详细数据及 各化学教学行为所占比例列表如下: 表2 :启发式教学教学行为统计表 ( 教学内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 直观行为 语言行为( 7 1 4 ) ( 2 8 6 ) 教学行为 直接启发 行为肯定实验总数 提问追问式提要求重复过渡讲述板书 评价演示 问 次数43122lll332 l 额数l 1 4 3 4 7 6 9 5 9 5 4 、7 6 4 7 6 4 7 6 t 4 3 1 4 3 1 0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只运用了语言行为和直观行为等两种类型的化 学教学行为,其中语言行为的运用次数所占比例很大,占这部分内容化学教学行为总次 数的7 1 4 ,而直观行为仅占2 8 6 。 ( 2 ) 探究式教学三类化学教学行为比例的统计 经统计,针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共运用了1 6 种化学 教学行为,其中语言行为1 1 种,共计4 8 次:直观行为3 种,共计1 4 次;指导行为2 种,共计5 次。其详细数据及各化学教学行为所占比例列表如下: 表3 :探究式教学教学行为统计表 ( 教学内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 直观行为指导行为 语言行为( 7 7 4 ) ( 1 4 5 )( 8 1 ) 行 教学行直肯屏操练操为 为 接追要重定过强讲提 叫指幕板作习 作 总 提问求 复 评 渡调述不 替正演书演 指指 数 问 价 不 布 导导 次数 1 068744 32l2 l531 326 2 频数 1 6 19 71 2 91 1 36 56 54 83 21 63 21 68 14 81 64 8 3 21 0 0 ( )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运用了语言行为、直观行为和指导行为等三种 类型的化学教学行为。与启发式教学一样,语言行为占据了这部分内容化学教学行为总 数的很大一部分,即7 7 4 ,而直观行为和指导行为的次数则分别占1 4 5 和8 1 。 ( 3 ) 对数据的比较分析 现将两种教学方式下三类化学教学行为所占的比例用“饼形数量分布图”表示如下: 幽1 :两种教学方式下三类教学行为的比例图 ( 教学内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 从图1 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用语言行为的次数占化学教学行为总 次数的7 1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用语言行为的次数占化学教学行为总次数的7 7 。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无论是启发式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教师应用语言行为的次数都 是比较多的,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组织。 从两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应用的教学行为的类型来看,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用 了语言行为和直观行为两种类型的化学教学行为,其分别占行为总数的7 1 和2 9 ;探 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用了语言行为、直观行为和指导行为三种类型的化学教学行为,其 分别占行为总数的7 7 ,1 3 和8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将三种类型的化学教学行为全 部都应用了,比启发式教学多应用了一种指导行为,有学生的活动才会有教师的指导, 因此从这8 的指导行为也可以侧面反应出,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程 度要更大一些,这也能体现出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也能反映出探究式 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为了对上面的两个结果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文又对n a 2 c 0 3 、n 虹l c 0 3 与酸碱盐的反 应这一教学内容,两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所应用的化学教学行为进行了统计,详细数据如 下: 表4 :启发式教学化学教学行为统计表 ( 教学内容:n a 2 c 0 3 、n a h c 0 3 与酸碱盐的反应) 直观行为 语言行为( 9 ) 教学( 1 9 1 ) 行为 行为直接肯定 实验屏幕总数 设问追问重复 讲述要求叫答鼓励 提问评价 演示演示 次数 1 237344311364 7 频数 2 5 56 41 4 96 48 58 56 42 12 1 6 4 1 2 8 1 0 0 ( ) 表5 :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行为统计表 ( 教学内容:n a 2 c 0 3 、n a h c q 与酸碱盐的反应) 指导行为 语言行为( 7 5 9 )直观行为( 1 7 2 ) ( 6 9 ) 直肯实讨练行为 行为启发 接追要重定讲过强叫屏幕板验论习总数 式提 提阊求复评述渡调答演示 书 演 指指 问 问价不导导 次数 1 225422l123ll112 9 频数 3 46 96 91 7 21 3 8 6 9 6 93 43 46 9 1 0 33 43 43 43 41 0 0 ( ) 图2 :两种教学方式下三类教学行为的比例图 ( 教学内容:n a 2 c 0 3 、n a 壬i c 0 3 与酸碱盐的反应) 1 4 对于n a 2 c 0 3 、n 姐c 0 3 与酸碱盐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运用了语言行为 和直观行为两种教学行为,分别占行为总数的8 0 和2 0 ;探究式教学运用了语言行为, 直观行为和指导行为三种教学行为,分别占行为总数的7 6 ,1 7 和7 。 以上四幅图表及其相关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两个结论。从真实的数据统计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搽究式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并不是 一句空话,这一点我们在下面的内容中将进一步论证。 ( 二) 两种教学方式下三类化学教学行为的比较 根据教学行为的呈现方式,我们将化学教学行为划分为语言行为,直观行为,指导 行为三大类型,对于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而言,它们在这三大类型 的化学教学行为的应用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1 、两种教学方式下语言行为的比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节课当中,教师应用次数最多的就是语言行为,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所应用的语言行为也必然会呈现出 各自不同的特点。下表是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两种教学方式所应用的语 言行为比较表,详细数据如下: 表6 :语言行为比较表 ( 教学内容:n 删0 2 与h 2 0 的反应) 启 直肯 行 发 语言接 追闷式 重要定讲过强提 叫 指为 行为提 提 复求评 述 度 调 一 不 答 正总 闻价数 问 启 发次数 43122l110o0o1 5 式 搡 究次数 1 060784243l2l4 8 式 启频数5 3 3 发( ) , 人 、 1 3 31 3 36 76 ,76 7000o1 0 0 式 2 6 7 2 0 o 6 7 探 频数 3 3 3 究( ) , 人 、 1 4 61 6 78 34 28 36 32 14 22 11 0 0 式 2 0 11 2 50 ( 1 ) 数据的统计 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各个语言行为中,频数排在前三 位的分别是直接提问、追问和重复、要求四种化学教学行为( 其中重复和要求频数是相 同的) ,其各占语言行为总次数的2 6 7 ,2 0 o 和1 3 3 。其中提问( 包括直接提问, 追问和启发式提问在内) 占语言行为总数的5 3 3 ,超过了行为总次数的一半。 探究式教学所应用的语言行为中,频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接提问、要求和重复, 其各占语言行为总次数的2 0 1 ,1 6 7 和1 4 6 。其中提问( 包括直接提问、追问和启 发式提问在内) 占语言行为总次数的3 3 3 ,即1 3 。 ( 2 ) 对数据的比较分析 现将两种教学方式下语言行为排序用“柱形数量分布图”表示如下: 图3 :两种教学方式下的语言行为比较图 ( 教学内容:n a 2 0 2 与h 2 0 的反应) 通过上面的语言行为比较图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直接提问,追问还是启发式提 问中的任一种化学教学行为,启发式教学所应用的频数都要高于探究式教学所应用的频 数,另外表5 中的数据也显示出,提问的频数占启发式教学的语言行为总次数的一半以 上,而仅占探究式教学的语言行为总次数的l 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的一 个典型特征就是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阶梯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 务。 从两种教学方式所应用的不同种语言行为来看,启发式教学应用了直接提问、追 问、启发式提问、重复、要求、肯定评价、讲述、过渡共8 种语言行为,而探究式教学 除以上几种语言行为外,还应用了强调、提示、叫答、指正四种行为,共应用了1 1 种 语言行为。另外,除了几种提问行为,探究式教学所应用的其它几种化学教学行为的频 数都要高于相应的启发式教学的频数,由此也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对化学教学行为的应 用要比启发式教学对化学教学行为的应用更加灵活多样,而并非只局限于某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