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j ! 銮兰垩:鏖些竺塑查圣堂皇堕塑堡 北宋宝元、庆历年问宋夏战事诗初探 研究生:景鹏飞 指导教师:颜邦逸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本文以宝元、庆历年间的宋夏之战为背景,以在此期阊来人所作的宋 夏战事诗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这些诗歌:首先是对其内容的分 类,主要包括:一、直接描写战争的诗歌;二、歌唱友谊,表达对边将们羡慕和 激励之情的诗歌;三、反映战争扰民的诗歌;四、抒发忧国、爱国之情的诗歌; 五、反映边塞战斗生活的诗歌;六、其他与战争相关的诗歌。其次是对这些诗歌 特点的阐述,即:一,包容量大,涵盖面宽;二,记实性强;三,夹叙夹议的表 达方式;四、悲伤主义情绪的流露。最后,结合内容及特点,对诗歌加以评价: 一方面它是我国古典诗歌长期以来形成的写战争、征戍一类诗歌创作传统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承上启下之功:另一方面,它又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 成果。总之,从这三方面的不同角度对宋夏战事诗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能引起 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北宋西夏战争诗歌记实悲情主义 公元9 6 0 年宋太祖赵匡胤建宋,到1 2 7 9 年南宋灭亡,明夏与辽并峙于西北二边,不 断侵扰进攻;继而金、蒙古又先后崛起,对宋蚕食鲸吞,致使有三百多年基业的火宋王 朝最终在蒙古兵马的铁蹄声中灰飞烟灭。在上述四个让宋予朝焦头烂额,时时尴尬的少 数民族政权中,西夏虽然没有其余三者强大,也没能像它们一样时刻危及到宋的生死存 亡,甚至像蒙古一样灭了宋,但是在它与北宋接壤的1 5 0 年间( 北宋灭亡以后,西夏与南 来之间隔着金) ,给北宋施加的国防压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北宋在政治制度、经济活动、 人民生产生活等社会再方面的变化都是相当大的。 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狠有名的两次政治改革:“庆历新政”和“熙1 弘变法”, 都与朱经略西夏都有着直接的关联。前者提出“修武各”的主张,后者的目的是富国强 兵,并以“兼制夷狄”为号召。无论是“修武各”还是要强兵,其目的无非是要解除辽、 西夏两个对立政权的威胁。而辽自与宋缔结“澶渊之盟”后,与宋的关系总体来讲还是 和平共处的,因而北宋的这两次变法图强力求整军经武,其针对的主要对象就是两夏, 其次才是辽。经济方面,据宋人记载和今人的统计,宋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比重很大。 而_ 【 j 丁应付陕西、河东、河北三路的军费开支义极为突山,有时甚至c i 到全国军费总开 北采盅儿、庆) = i 年问术夏战事诗初搛 支的2 3 强。在多数年份中,陕硝边费支用量在西北三路中都是最多的 1 。庞大的军费 开支给来王朝造成的经济负担晟终必然转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身上,使他们在 遭受兵役、徭役之苦的同时,还要面对政府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这样宋夏战争又直 接导致了柬朝内部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 西夏这样一个人口、财力、物力、疆土都无法与宋朝相匹敌的少数民族政权,实在 构成了对宋朝的巨火威胁。自李继迁叛宋以来,特别是元吴立国后,连年对宋发动战争, 宋夏边境烽烟四起、战火连绵,使北宋西北边疆几无宁日。对此,李纲曾总结说:“两夏 白继迁盗有平凉、灵武、瓜、沙、甘、肃、银、宥之地,百有余载,乍叛乍臣,为边境 患。谋画之臣竭智于内,介胄之十用命于外,虚帑藏以给军赋,疲民力以飞刍粟,旷日 持久,曾不能歼渠魁,复故境制其死命。” 2 而宋最高统治者亦有切肤之痛,如宋神宗 于元丰七年( 1 0 8 4 ) 手诏李宪:“夏国自祖宗以米,为西方巨患历八十年,朝廷倾天下之力, 竭四方财用以供馈饷,尚日夜惴惴然,惟恐其盗边也。” 3 显而易见,西夏对宋的侵扰进攻,对北宋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生活在这样一 个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诗人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纷纷拿起诗笔。 西夏自宝元元年( 1 0 3 8 ) 元吴称帝后的近1 0 年时间内对宋西北边境的延、环、庆、泾、 原、秦、风等州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掠夺战争,先后爆发了三j i l 口、好水川i 、定川寨等三 次大战,结果均以来军惨败告终。一时边关告急不断,宋廷上下又是震惊恐慌又是束手 无策,群臣有的主守有的主攻,意见不统一。面对这种万分危急的状况,当时的官僚文 人如范仲淹、欧阳修、尹洙、梅尧臣、苏舜钦、宋祁、宋庠等人无不密切地关注着宋夏 战争的进展情况。他们有的亲自御敌于千里边陲,为国排忧解难:有的身在后方,积极 地或进退敌之策或抒报国之志,纷纷以当时如火如荼的宋夏陕西之战为题材,同时广泛 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于宝元、庆历年间创作出为数不少的包容量大、挖掘深刻、极具 现实意义的战事诗。这类诗歌以全新的题材、深挚的情感、充实的内容、积极的意义给 宋代诗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是继唐代边塞诗之后,诗坛上掀起的又一次以写边疆战 事为主的诗歌创作高潮。只是这些兼具文学性、社会性、思想性的佳作历来少有人眷顾。 笔者在此不惜露拙,力图以宋夏战争的历史为背景,对这些诗歌作些初步探索。 一、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的内容分类 通检全宋诗,可知宋夏战事诗约有3 0 0 多首,而宝元、庆历间的创作则相对集中, 几至成为时的社会焦点和创作热门。由于所涉及的内容题材很广泛,所以有必要将其 做大致归类。 ( 一) 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我们知道在宝元、庆历年闻,宋夏之间小冲突不断,而人型的战役就有三川口之战 ( i 0 4 0 年止月) 、好水川之战( i 0 4 1 年2 月) 、定j i i 寨之战( 1 0 4 2 年9 月) 等。小的冲突且不 说,单这三场火战全都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西夏都是据险设伏,布好口袋,然后诱敌 深入同而歼之。而宋军则总是贪功冒进,屡次上当,结果均获惨败。对此,宋人的耻 辱感平愤怒、忧愁等心情自不必说面对这不争的事实,他们亦不回避,而是真实、详 细地记述了宋夏之间的诸多战争情况,给人留f 深刻的印象。 2 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 比如梅尧臣的寄永兴招讨夏太尉一诗的前半部分即主要反映了三川口一役。其 诗如f :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f 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驱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这首诗作于仁宗庆历元年( 1 0 4 1 ) ,当时梅尧臣代人向以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判永兴 军的名义驻兵郛州的夏竦寄诗首。它是一首艮篇七占,从开头到“岂是廊庙谋不臧” 处都是对三川口战役及其失败原因的描述。宝元元年( 1 0 3 8 ) 冬十月,赵元吴筑坛受册, 宣布称帝。这一消息传入京师后,宋廷上下火为震惊,宋仁宗于是开始调兵遣将以各边 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下面皆简称为长编) 卷1 2 2 载:“( 宝元元年十二月) 辛未, 徙环庆路副部署、殿前都虞侯、邕州观察使刘平为郛延路副部署。”同月“癸酉,命三司 使、户部尚书夏竦为奉宁节度使、知永兴军,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知河南府范雍为 振武节度使、知延州。”诗中所云“天子命将临戎行”即指此事。经过宝元二年一次又一 次的试探以后,极具慧眼的元吴发现与陕西各路相比,宋郛延边境“地阔砦疏,近者百 里,远者二百里,士兵寡弱,又无宿将。” 4 于是就把攻宋的第一目标选在延州。康定 元年( 1 0 4 0 ) 正月,酝酿已久的夏军,大举侵宋,声言将攻延州。 三川口就在延州( 今延安) 的西北约二十公里处。当时知延州只有年左右的范雍是 个懦弱无能又不懂用兵之道的介儒生。听说元昊攻延州,吓得不行,赶紧上奏朝廷请 增兵入援,然而疏入京城,却被执政大臣扣留未报。元昊这时又旌计迷惑范雍,诈遣人 乞和,范雍对此深信不疑,遂不设防。不几日,元吴却盛兵进攻延卅i 以北的保安军。范 雍连忙檄召屯庆州的延副总管刘平、石元孙驰援保安军。二将于是率军万余直趋土门。 与此同时。金明寨守将李士彬又中夏军诈降之计,被夏军里应外台攻陷营寨。这样元吴 举拿下陕北军事要塞金明寨,率军乘胜南下,毫无障碍地直抵延州城下。在这种“高 奴城下皆氐羌”的危急时刻,方寸大乱的范雍又惊慌失措地手书急召刘、石二将回救延 州。据长编卷1 2 6 载:“平素轻贼,谓其i - b :义士赴人之急,蹈汤火犹平地,况 国事乎! ”于是米军又昼夜兼程,致使“马烦人怠”。在与宋另外三支援军会师后,轻敌 冒进,自投罗网进入夏军的埋伏圈。宋军虽死战,仍末逃全军覆没、将领或亡或被执的 厄运。就这样,宋夏在陕西边境上的这次大规模交锋以宋军惨败收场。在事后分析失败 原因时,梅尧臣认识到“马烦人怠”的疲惫之师,即便“持利器”也是无法与以逸待劳 且又以勇敢悍劲著称的夏军相抗衡的。这是很有见地的。 另外,除描写z ) i 旧之战的诗歌外,宋诗人还有反映好水川、定川寨之战的诗,如 苏舜钦与哥哥苏舜元联吟的h e 亭联句一诗即真实地再现了宋夏定川寨之战的悲惨一 幕。 阴霜策策风呼号,羌贼胆开凶焰豪。 赤胶脆折乳马健,汉野秋隧黄云高 驱先老汗伏壮黠,裹以山壑鬼莫招。 烽台屹屹百丈起,但报平安摇桔槔。 j ! 墨重垄:鉴堕兰囹签里些皇壁塑堡 喜闻赢师入吾地,主将踊跃士惰骄。 神峰前挥拥胜势,横阵立敌俱奔逃。 重围八面鸟难度, 弃兵衮衮令不杀, 相顾无路惟青霄 部曲易主无纤嚣。 在庆历二年( 1 0 4 2 ) 九月,元吴率部进攻镇戎军。泾原路副总管葛怀敏奉知渭州王沿 的命令据瓦亭狙击夏军。不想夏军把“壮黠”兵力埋伏起米,用老弱残兵迷惑宋军。结 果他们真是“喜闻赢师入吾地,主将踊跃士惰骄”。为了进一步麻痹宋军,彻底将其引入 埋伏圈,硼夏军队又派五千人列于定川寨北,佯装其主力在于此,摆出决战阵势,准备 与宋军一战。可是一见到宋军主力,他们又故作怯战,一溃而散,制造一种“横阵立敌 俱奔逃”的假象。结果宋军在“胜利”的喜悦中又奋起直追,糊里糊涂地钻入了人家的 埋伏圈,“重围八面鸟难度相顾无路惟青霄”。最终在夏军的重兵包围下,完全丧失了 抵抗能力。葛怀敏等十七位将领阵亡,近万名士兵牺牲。余下的9 4 0 0 余人则“弃兵衮衮 令不杀,部曲易主无纤嚣”,也就是说乖乖地放下武器投了降。因为这场大胜仗,“狂童 得志贱物命,陇上盘马为嬉邀”,即夏军长驱直抵渭州,又破栏马、平泉( 今甘肃平凉县 境) 二城,纵横驰骋六、七百里,“焚荡庐舍,毁夷寨栅” 5 大掠而还。诗人“恸哭皇天 未厌祸”,而为表现战败后又遭劫难的悲惨情景,诗人还极为恰当地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 气氛,即“空同无色劲气消”。“空同”即今天平凉崆峒山,也因为宋军败北而失去往日 的“劲气”。可怜那些阵亡者的妻子们,“剪纸沥酒呼嗷嗷”。往下诗人讽刺了朝廷给死人 封爵的作法。继而又抒发了自己希望身赴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热情。总之,诗人严格 尊重战争事实,对于西夏运兵如神、大获全胜和宋军仓皇出战、惨遭失败的现实做了相 当客观的反映;同时承继庆州败的创作风格,对腐败无能的朝廷和不堪一击的宋军 予以辛辣的讽刺。而对于战争的受害者,诗人则给予了无限的同情,表现出相当浓厚的 忧患意识。因此,这首诗成为宋夏战事诗中的佼佼者。 实事求是地讲,这类直接反映战争的诗歌在宝元、庆历间宋夏战事诗中的数量并不 多。然而可贵的是诗人们能够以史家之笔记述战争的真实。另外,这类作品由于饱含作 者的悲情,因此以其情之深挚而具有感动人心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所以它在战事诗中的 地位相当重要。 ( 二) 歌唱友谊,表达对边将们羡慕和激励之情的诗歌 此类诗歌数量较多。如欧阳修的寄秦州田元均、送沈待制陕西都运邈,黄庶的 李室k 庆州宁觐,刘敞的贺范龙图兼知延安、闻伯庸再安抚泾原、贺尹学士辟 经略府,石介的寄元均、寄叔文等等诗歌都是诗人们为将士们出征所作的赠诗或 是给边地将十们的寄诗。这些诗歌多篇幅较& ,除表达友谊外,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对友 人赴边作战的羡慕之情,以及鼓舞、激励对方为国建功立业的恳切之意。具体作品,如 刘敞的贺范龙图兼知延安一诗: 大兵昔摧伤,两将折旗鼓。哀哉中国士,化为城f _ 十。冤魂不得返,杀气凌彼苍。 大亦为之悲,自昼目无光。人言此城下,往往鬼神哭。此枣天子忧,此心大夫辱。昔公 守尔越,人怨公不用。今日公在西,知公德持重。筑城不必坚,解甲不可攻。何况保金 4 北宋宝元、庆历年问未夏战事诗初谦 城,驰张皆系公。汲黯辅炎汉,淮南内耸惧。鄄都守穷边,匈奴为之去。此事昔所闻, 今日见所亲。折冲樽俎间,震动旃裘民。国耻行且刷,寇雠不可保。斯人叹微管愿及 太平老。 这首诗作于朱夏三川口战役之后,宋f 宗康定元年八月“庚戌,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范仲淹兼知延州” 6 ,为此刘敞写f 这首诗。诗的前1 2 句,作者首先回顾了刘平、右 元孙之败。这一仗宋兵死伤惨重,天地为之含悲,白昼为之无光,延州也因冤魂太多而 被人们传说城下常有鬼哭之声。三川口之败使仁宗为之旰食,士人夫为之蒙羞。国难当 头之日,当然是能者报国的火好时机。可以说这1 2 句诗为范伸淹出场蓄足了势,诗人由 国难之深重引出范仲淹,更能突现自己对其才能的推重,以及对其靖边安邦的厚望。往 f ,作者称范州i 淹昔日在饶州等东越之地为官时,人们皆怨叹其不得重用。如今,他因 为德高望重被委以把守西陲的重任,真是人心所向。而西北边地只要有范仲淹,那么即 使筑城也无须太坚固,兵士们即使解去铠甲亦不可能被打败,而像延州这样坚固的城池, 定会牢不可破。虽有溢美之嫌,可不难看出刘敞对于范仲淹的信赖。往下,诗人把范仲 淹与西汉的两位名臣汲黯、郅都作比,盛赞他在内则为能治的干吏,在外则为制敌的能 帅。最后几句,诗人提出自己的希望,同时也该算做是对范仲淹的激励,说有范仲淹这 样的主帅,平夏指日可待,国耻也即将得雪,从此便可以终老太平啦。随着叙事的深入, 诗人的情感也由最初的悲痛沉重转而变得兴奋昂扬,仿佛已看到了胜利、和平的曙光。 刘敞本人在庆历六年( 1 0 4 6 ) 才中进士,作这首诗的时候他还只是个白衣秀士,却能如此 关心国事,可见宋人除官僚士大夫外,还有许许多多人在关注着宋夏战事,与国家同呼 吸共命运,为前线的失败而痛心疾首,为能人的举用而欢呼雀跃,实在令人感动。 三川口大败后,统治者们不得不调整西北防务。据长编卷1 2 6 载:“( 康定元年 三月) 癸亥,莱州团练使葛怀敏为泾原路副都部署、兼泾原秦风两路经略安抚使。”葛怀 敏一经得用很快就力荐尹洙同月“癸酉,太子中允、知长水县尹洙权签书泾原、秦风 经略安抚司判官事”。当时梅尧臣正在襄城知县任上,听说自己的洛阳故变尹洙将参军赴 边,马上按撩不住心中的喜悦,走笔写下闻尹师鲁赴泾州幕一诗。诗云: 胡骑犯边来,汉兵皆死战。昨闻卫将军,贤俊多所荐。知君虑不浅,求对未央殿。 天子喜有言,轺车因召见。筹画当冕旒,袍鱼赐银茜。曰臣岂素谋,而邀陛下目巷青衫 出二崤,白马如飞电。关山冒风露,儿女泣霜霰。军客壮士多,剑艺匹夫衡。贾谊非俗 儒,慎无轻寡变。 此前,由于三川口之败,诗人一度陷入痛苦之中。此刻他一下子欢欣鼓舞起来,由 衷地抒发自己对好友的羡慕之情,称许尹洙为“贤俊”之人,义追述尹洙为皇帝召见, 阏陈述其对措置西北防务的计谋而受到皇帝的嘉奖和赏赐。接着梅尧臣又展开想象的翅 膀,“青山出二崤,自马如飞电。关山冒风露,儿女泣霜霰。”推想尹渫不顾风霜摧折和 亲情的牵绊飞马赴边的情形,突现他为国效力、为君尽忠的急切心情。笔势酣畅淋漓, 感情真挚动人。全诗并未采用什么精辞丽藻,平实而叙,可我们又分明能感觉到诗人心 中那股报国疆场的激情,因朋友参军一事而更加昂扬炙热。 总之,这类诗歌基本上都由身在内地的文人所作,他们关心国事但义不能一显身手 于边疆,只好把全部的救国平夏希望寄托| r 那些有幸赴边的将+ 们身上。在诗中,他们 尽情抒发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国事的忧虑、对将士1 1 j 的礼赞、对胜利的渴望等等。在 5 北宋宝元、庆历年问宋夏战事诗初搛 这些诗中,悲观绝望的哀吟相对较少,而多见诗人们斗志昂扬的高歌。 ( 三) 反映战争造成人民苦难的诗歌 凡是对历史或现实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很清楚,无论在占今中外亦无论其正义与 否,任何战争一经爆发,对于它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生活在社会晟底层的人民群众承 受的最多、晟深重。他们不得不无偿供应战争所需的军费、物资、食粮,面且又常常被 迫把臼己的儿子、丈夫、父亲等最亲的人送到战场上随时面对战斗与死亡,至于他们自 己,义可能随时会被敌人掠夺财物、擒去为奴,甚至被杀害。所以,他们在精神上、物 质上的痛苦都是无以复加的。于是乎,一些有社会责任感且能够接近人民的诗人就以人 民的苦痛为题材进行创作来折射战争、控诉战争,写出一些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宋代诗 人亦不例外,在深切关注前方战事胜败的同时,把目光投注于战争扰民这一重大社会问 题上米。 比如苏舜钦在吴越大早一诗中就描写了吴越之地的百姓在大旱之年又不得不 服兵役的悲惨境地。全诗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吴越龙蛇年, 大早千里赤:寻常赣席地,烂漫跃荆棘;蛟龙久遁藏,鱼鳖尽枯腊;炎署发厉气,死者 道路积,城市接田野,恸哭去如织。”可即使天灾降临,死者积路,哭声如织,人们还是 逃不过战争的阴影。“是时西羌贼,凶焰b 炽剧,军须山东南,暴敛不暂息,复闻籍兵民 驱以教战力。吴侬水为命,舟楫乃其职,金革戈盾矛,生眼未尝识。鞭笞血涂地,惶惑 宇宙窄,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没有人管你识不识兵器,不想上战场就鞭打得你“血 涂地”。家中三丁已有两个死去,可仅活下来的也是没有食物等待死亡的来临。天灾( 大 旱) 、人祸( 战争) 简直让人在死亡线上无力挣扎。诗人面对如此苦况惨景,无奈得只好“倚 拖泪横臆”。北宋与夏的战争,使统治者的暴敛和征兵变本加厉,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 痛苦。封建统治者不仅不去救灾,反而造灾。人们不但死于战争,而且死于饥荒。诗人 多么希望统治阶级的“暴敛”能“暂息”,更盼望天降甘霖,旱灾早日消除,长江、淮河 像往日一样奔腾澎湃,山间田野青翠如旧。这是诗人的理想,也是人民的心声。可是天 会听到这种呼声吗? 统治者会在乎吗? 蔡襄的送许寺丞知古田县一诗对于战争扰民的描述更加详尽,我们不妨拿来一 睹:“于今方用兵,连年戍羌虏。战死动万计,募人填卒伍。赐农靡国帑,走粟填边 庾。平时赋税外,弓刀甲福弩。干名应急须,筋皮角毛羽。前年科瘫革,农牛半斤斧。 杀之先冒禁,不杀即鞭楚。江南供瘤翎,是物不疯渚。十倍买所无,赢利资商贾。编纸 作战癀,纫联驱妇女。输来不适用,空屋窠虫鼠。此类如瘭毛,更仆难悉数。”从 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募兵卒、敛税、括粟外,大宋朝还有如此名目繁多、花样百出 的强加于人民身上的负担,像科弓、刀、甲、褊、弩等。如果说这些东西都送到前线用 在抗敌上也无可厚非,可是偏有些东西“不适用”,结果堆在空犀子里成了虫鼠们的巢穴, 使人民的辛劳和血汗自白浪费。这怎能不令人气愤难当? 而梅尧臣的两篇代表作! i f 家语和汝坟贫女以及送栎阳宰朱表臣等诗所 言的百姓之苦、官吏之残酷以及恶吏暴虐百姓的现实无不与陶弼在兵器一诗中“朝 廷急郡县,郡县急官吏。官吏无他术,下责蚩蚩辈。耕牛拔筋角,飞鸟秃翎翅。竿截会 稽空,铁烹董山碎。供亿稍后期,鞭朴异他罪”的描述,以及欧f f h 修的“天兵血两陲, 万辙走供亿” 7 等诗句在内容上互相印证。可见人宋朝在当时因宋夏战争扰民之深之广。 6 北采宝兀、庆历年间束夏战事诗初探 据长编记载,宝元、庆历年间,朝廷多次f 诏“括马”,“括驴”、“括粟”、t 一括钱”、 “科民”、“科弓手”,极尽搜括人民膏血之能事,使从南至u - i l 、由东到两的举国百姓皆陷 入水深火热之中,而尤以陕i h ;、京东、京两、河北、河东等路百姓受害程度最深。 诗人是社会的良心,北宋这群诗人凭着自己的良一i i ,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民在战争中 所受的苦难。他们关注黎民苦难,并且对他们的遭际饱含同情、怜- 悯,却又爱莫能助, 只能在扼腕叹惜中加深自己心灵上的痛苦与折磨,在祈祷与期盼中等待和平安r 的日子 甲些来临。 这部分诗歌为我们真实地展示了一幅震憾一l i , 灵的黎民咀泪生活图画。通过人民生产 生活遭战争破坏的现实来折射战争,从而达到了控诉战争的目的,具有相当重大的社会 价值。 ( 四) 抒发忧国、爱国激情的诗歌 “天f 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异族入侵、国难当头的局面。任何一位有志之士都不会 怡然自乐,陶醉于个人生活的安宁,而会把国家的命运铭刻在心头,以身许国,以杀敌 雪耻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但是,现实却不允许所有怀有报国之志的人都能够从戎赴边, 实现他们的理想。无奈之余,这些不能亲自平戎的人就只好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心系边 塞、“位卑来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述说自己炽热的为国建功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 倾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失落,或是清醒地阐述自己的退敌之策,使这些诗歌充分展 现了他们忧国、爱国的激情。 首先,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诗人心系边塞的作品。著名的有梅尧臣的襄城对雪其 二这首诗,它作于宝元二年( 1 0 3 9 ) 初,当时宋夏边塞屯兵,战争蓄势待发。正在襄城知 县任上的梅尧臣身在内地却心系边关,面对眼前的大雪,不由得想起戍守在边境的将士 们,对于他们受到的寒冷之苦表示深切的关心和同情。其诗云: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谁思五原f ,甲色千里屯。冻禽立枯枝,饥兽啮陈根。 念彼无衣褐,愧此貂裘温。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梅尧臣对雪生情,想起边兵们此刻正在风雪中忍饥受冻, 而自愧于享受貂裘之温。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件轶事,据来人轶事 汇编卷七录东轩笔录语云:“庆历间西师来解,晏元献( 殊) 为枢密使。会大雪,欧 阳永叔与陆学士经同往候之。遂置酒西园,永叔赋晏太尉两园贺雪歌,其断章云:主 人与国兆休戚,不唯喜悦得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晏深不平,语人 曰:昔韩愈亦能作言语,赴裴度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不曾如此作闹。”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位生死之交面对雪景皆无意娱赏而心忧边患之同, 以及二人与晏殊这样的“太平宰相”、“清客相公”只知游赏玩乐而置国事于不顾之异。 从欧阳修喜雪示徐生一诗中所言“天兵血西陲,万辙走供亿。嗟予愧疲俗,奚 术肥而瘠”的慨叹,到石介偶作中“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讵足污斧钺寻当 投荆榛。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t :。岂兹将帅间,迥无晋公伦。张旗发一号,岜无李处 耘。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容兹盈寸蟹,荡漾丁流津。平生读诗书,胸中心经纶a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倚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的忧郁,再到石介那首植萱( 萱: 一种草本植物,据说可以使人忘忧) 中忧患至极转而要“植萱丁二阶兮,庶忘菁忧”的希图 白我排解的无可奈何,我们真的可以深深体会到发白他 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那份为 7 北宋宝,l 、庆历年间来夏战事诗衲搽 国为边操尽心力的忧虑与痛苦。他们欲罢不能,在郁闷到极点的时候,就以诗歌作为“火 山”爆发口,紧皱眉头、将满腹心事倾注其中,使得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让人咀 嚼、品味不辍。 其次,除去对边地战事的忧心忡忡外,诗人们把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高声呐喊自己为 国立功的崇高理想上去。就拿苏舜钦来讲,他一生遭际坎坷,然而他保卫祖国、灭寇杀 敌的雄心壮志却一点来减过。他的吾闻一诗写道; 吾闻壮士怀,耻与岁时没。山必凿凶门,死必填塞窟。风生玉帐上,令下厚地裂, 自万呼吸间,胜势一言决。马跃践胡肠,+ 漏饮胡血,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予生 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北。 这首诗正应了欧阳修对苏舜钦诗的评价:“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 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8 全诗情词激越,高亢有力,令人读毕为之 动容。诗中以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汹涌澎湃的激情表达了“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 血”的爱国志向。诗人多么希望能够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杀敌雪耻。这种愿望使他神魂 颠倒,寝食不安,以致于白天往往看着书,心却早已飞到玉门关外,飞到了两北战场上。 子美这副样子,真的会“世间儿女见须惊”啦。 而在其另外一首诗歌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中,子美热情洋溢地写道:“不然弃砚 席,挺身赴边疆,喋血鏖羌戎,胸胆森开张,弯弓射挽枪,跃马埽大荒,功勋入丹青, 名迹万世香,是亦丈夫事,不为鼠子量。”这是何等豪迈壮烈的英雄气概。诗中传达的那 种炽热地希望弃文从戎的志向与他在夜闻秋声感而成咏同邻几作中所表现的“少小 学文章,出值用武年,儒官多见侮,敢为战士先,欲弃俎豆事,强习孙吴篇”的想作一 名战士,以便为国效劳,灭虏杀敌,建功立业的思想是一致的。 再次,谈谈诗人们抒发报国无门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的作品。就拿梅尧臣来讲, 他一生作了许多宋夏战事诗,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可昭日月。可这样一个满怀报 国之志的诗人偏偏官小位卑,一生未曾得志。为了国事,他曾不厌其烦地注孙子一 书,井满怀信心地以为“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贲,终资仁义师,焉愧道德藩。挥毫试 柝理,己厌前辈繁,信有一日长,可压千载魂。” 9 j 可惜他的一片赤诚未得到应有的回 报,朝廷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和重视。在无奈之下,他只好用“吾徒诚台进。尚念有亲 尊”来安慰自己。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父母亲人的缘故而放弃自己报国献力的毕生 追求呢? 他的报国无门之叹在诗中俯拾皆是。比如在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中的“吾愿 勘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中的:“谈兵究弊又何益,万 口不谓懦者知。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以及桓妒妻全诗所寓请缨无路之悲等等,抑郁悲愤之情简直不能自已。欧阳修在梅 圣俞墓志铭中曾说:“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那么就可以想象这样一位 “仁厚乐易”之人是在怎样郁闷无比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汹涌的悲情的。 另外,象欧阳修的听平戎操、立秋有感寄子美、姚嗣宗的书驿壤二首其一 等诗无不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郁苦闷之情。 最后,谈谈诗人积极进御敌之策的作品。这一类诗作相对较少,但完全可以看出来 人对边患的殚精竭虑之状,以及他们苫思冥想退敌之策的积极性。就象前文提到的梅尧 臣注孙子一事,虽然我们今天已看不到其所注山容,亦无法去评定它的价值,但只 北宋宝兀、庆历年问来夏战事诗初探 就其苦心孤诣的精神便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在他的诗歌中当然少不了要谈谈自己对 于御敌的一些见解。比如在寄永兴招讨夏太尉一诗中即言:“所宜蓄锐保城壁,转馈 先在通行商,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譬如蚊m f 噌肤体,实与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这就是在总结宋师败绩的原因后,经过冷静思考、 客观分析而提出的“蓄锐”防守的战略主张。应当说,他这种不因小搔扰而乱大谋,守 外实内,知己知彼、待机决胜的主张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主 守的战略主张与当时许多人不谋而合。比如苏舜钦在论西事状一文中说到的:“中国 利守,夷狄利战,从古然也。若能坚壁清野,勿与之敌,设伏用奇于险塞之地,待 其师老粮尽而反覆击之,不劳深讨而可成功也。”他更在串夷一诗中激切写到:“闭 之塞漠为良策,啖以民膏是失图”。而当时的夏竦,不知梅尧臣的寄诗对他是否产生点影 响。据长编卷1 2 9 中载:“夏竦等合奏:今兵与将尚未习练,但当持重自保,俟其 侵轶,则乘便掩杀,大军盖来可轻举。”可见他也是主守的。总之,这种主守的战略意 图在当时极有市场,只可惜并未被当权者注意,直到好水川之战惨败后,沉痛的教训使 t :宗认识到以范仲淹、夏竦为首的大臣们多次上书提出的持久防御战略的正确性,遂决 定采用该战略,诏令陕西诸路总管司严守边备,从而使得陕西边防得到了相当的加强。 所以,由此可见象圣俞、子美这样的书生并非百无一用,在同仇敌恺的情绪中,他们与 那些边将大臣们一样有颗爱国之心,一样有卓绝的战略眼光和较高的认识水平。 此外。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亦有以指陈宋军中存在的弊病为内容、以完善队伍为指 向的诗,如陶弼在兵器一诗中就有“旧屯老且死,少者无实艺。良田不训练,手足 迷击刺。新寄将家子,从小生富贵,六韬未曾读口但知肉味。师复从中御,进退由间 寺。权轻号令冗,两战无遗类”的勇敢而真诚的指陈军中诸多弊端之谏,最后他又恳切 地说:“是知用兵术,在人不在器。君耳舜高听,君且舜明视。愿瘫谋略长,勿倚千戈锐。” 刘敞更在豫章儒者诗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国之本的主张,认为“吏奸万事癞,外患随 因缘”。只要用贤去奸,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些诗人决非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而是在间接地为国献策,希望自己所言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继而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晟终达到国富、兵强以克强敌的目的,可见其用心良苦啊! 这一类诗最最直接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或以高亢的激情鼓人奋进,或以 郁闷的悲情感人肺腑。总之,都最终体现了诗人们共有的爱国忧国的心声。这些作品, 就像夜空中的启明星,照亮了诗坛;又像一面高悬的明镜,映照出诗人澄澈的赤子之心。 如果我们把贯穿整个宋代的爱国主义文学创作比作一部交响乐的话,那么宝元、庆历间 的这部分诗歌则是这部乐曲中的第一个扣人心弦的高潮部分,并将流传千古,成为不朽 之绝唱。 ( 五) 边将们反映边地战斗生活的诗歌 宝元、庆历年间的宋夏战事诗中还有一部分边将们所作的反映边地战斗生活方面的 诗歌。我们知道对夏作战的宋边将很多,其中的读书人可谓不少,然而不知何故,他们 却极少把自己的战斗生活写到诗中,所以造成写这方面内容的宋夏战事诗数量极少。也 j e 因其少,故而弥足珍贵。另外,因为这类诗的作者们对宋夏战争有亲身体验,所以他 们诗中所展现的内容和角度是身在后方的诗人们所不能或不曾表现的。所以,笔者在此 将其专列一类,以更加全面地介绍宋夏战事诗。 9 北宋宝兀、庆历年问求夏战事诗初探 我们来看范仆淹在庆历二年( 1 0 4 2 ) 所怍的城大顺同道中作一诲: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短短的五句诗却传输给我们 许多信息:时间:三月的春天;地点:筑人顺城归营途中;事件:筑大顺城;人物:将 军( 范仲淹) ;心情:思乡( “春老未还家”) 。据长编卷1 3 4 载,庆历元年( 1 0 4 1 ) 冬 十月宋廷将陕西分为秦风、泾原、环庆、延四路。当时,范仲淹正管勾环庆路马步军 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知庆州。在知庆州期间,他积极修筑堡寨以加强防御,据清人赵 本植编撰的庆阳府志记载,范仲淹仅在庆阳地区修复的城寨就有二十九座。大顺城 就是其中一座。据宋史范伸淹传载:“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 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 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 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可见筑大顺城对于环庆防务有巨大的益处,因而诗人在作品中心满意足地称“将军了边 事”。在这样一个晚春时节,本就易生愁绪,而本应早就开放的山花在边地迟迟才开,就 使得诗人不由得想起家乡的春天、家乡的山花、乃至家乡和家乡的亲人。于是,一股思 乡之情油然而生。而这种浓浓的思归之情我们亦可以在他的两首著名的边塞词中寻见: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1 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 1 。我们知道范仆淹是一位名震遇迩的守边名将,他在抵御西夏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 的贡献。然而,他又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他的诗作的可贵之处 正在于除了抒发“了边事”的豪气、“燕然未勒”的遗憾之外,更有其浓重的思乡之情, 使人看到一个赤胆忠心、守卫边防的名将的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 如何不丈夫”范仲淹就是这样真率明朗地将心事剖躇出来。这篇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比起 那些陈陈相因、矫饰造作的作品而言,其审美价值的高低是不言而喻的。 曾拜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等职的夏竦留下来两首战事诗,可是他诗中所表现的 情感与仲淹截然不同。我们一读诗便可清晰辨别。 书怀 黄阁有贤图国计,皂囊无党害边功。 河湟饮马无难事,一点沙尘在目中。 到任泾州寄长安府学诸先辈 半载秦川令始行,论文犹未款群英。 横戈且趁从军乐,不及期年待政成。 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夏竦的那种平定西夏骚扰的自信心,以及他强烈的建立功 业的豪情还有以从军杀敌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在宋史本传中被冠 以“好邪”者的另一面。 此外,在韩琦、范州,淹两人的诗中亦有一些回忆宝元、庆历年间战事情况及其边地 生活的作晶,我们也将其归入此类诗歌。比如范仲淹的送河东提刑张太博一诗t 首 先回顾了他本人在张太博( 即张焘。字景元) 的协助下于庆历二年春天招抚属羌的行动, 艿最终使得请羌皆为汉用,平定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叛乱。接着作者义同忆了筑人顺城的 过程,最后又追述了葛怀敏兵败之际,诗人召集兵马趋驰救援之事。总之,该诗内容十 0 一j ! 窒圭! ! :壅竺! 望堡塞些皇! i 塑篓 分丰富,儿桩在宋代史书中都有所记载的事件丁| 该诗中均得见,而且其细1 ,上的描写更 是超过史二鞲中的简约记载,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类似的还有范仰淹的阅古 堂诗、韩琦的答孙植太博后网宴射、荣归堂等作,吊。 最后,再谈一下范雍的纪西夏事,这组诗作于三j i 【e l 之战屙,作为当时主将的范 雍在经历了这次大战后,获得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并丁诗中一一陈述。他总体上揭示了 两军的强烈的对比和差别:宋军战线过长,戍守兵力分散。兵不识战而x 十分轻敌;而 夏军勇猛震7 悍,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又常能设巧计使宋军钻入其包围圈,围而 歼之。这完全是范雍作为一名败军之将在痛定思痛后的真知灼见,应该使宋统治者、领 帅们引以为戒。只可惜他们置若罔闻,以至在后来的战斗中不断地重蹈覆辙。 总之,宋边将韩琦、范仲淹、夏竦、范雍等创作的战事诗,数量尽管寥寥,但这些 作品却让我们窥见许多东西,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宋复战事诗,乃至宋夏战争。这 些诗不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更丰富了战事诗的表现范罔,虽少却是精华,非常值得重 视。 ( 六) 其他与宋夏战争相关的诗歌 在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中还有一些其他内容的诗歌,我们将其归纳为一类。 有反映西夏对宋王朝反叛这一事件的诗歌,如祖无择的夏州叛一诗日: 羌虏奸诛轸圣忧,出师十万拥貔貅。朝廷命将诗书府,廊庙论兵帷幄筹。舜后舞干 期振旅,汉臣投笔待封侯。宦王穴月存周雅,愿继徽声颂国猷。” 全诗反映了宝元元年( 1 0 3 8 ) 西夏元吴称帝后,于康定元年( 1 0 4 0 ) 率十万大军( “出师 十万拥貔豸孵) 自塞门川而下大举侵宋这一历史事件。作者不但谈到朝廷任命文官到边为 将以及宋廷上下讨论制敌策略等事,而且描摹出将士们希望为园立功、求取封侯的热情。 诗人满怀必胜的信念等待朝廷的胜利。可见在三j i l 口等败绩之前,宋人的情绪还是积极 乐观的。 再有,象梅尧臣的昆阳城一诗亦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内容。全诗如下: 试看昆阳下,白骨犹衔镞。莫愿隍水头,更添新鬼哭。 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昆阳城下“白骨露于野”的可怖画面。战死之人已化为 白骨,可骨头上还嵌着令其毙命的箭头。这特写镜头发人深省,让人不由得想象战争 的惨烈、想象死者之众,更会让人想到这些死去之人不能入土为安,而他们的亲人却不 知其死活仍在苦盼等等令人伤心的系列事情。这使得作者心中充满悲戚和怜悯,所以 他由衷地期望宋夏边境( 隍水即湟水。恰处在当时宋夏边境) 不要再有人战死,不要再“添 新鬼哭”。扶深层的意义上讲,诗中其实包含着诗人深切的反战意识,而他对于人民生命 的珍视,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还有象刘敞闻宫输竹箭毛翎一诗号召人民“人义须勤乇”,希望人民支持、响应 国家的需要,多做贡献等内容,体现出一名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觉悟等等。总 之,这些诗内容驳杂,笔者就不一陈述。 总而言之,宝元、庆历问宋夏战事诗的内容十分丰富,思想较为复杂。其中有的诗 歌就是单纯的传达一种信息,而有的则反映了多方面的思想内容,这样就使我们对其思 想内容的归纳、梳理t :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做到如此程度,企望前 辈专家予以指正。 北来宝元、庆历年间束夏战事诗初探 二、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的特点 笔者在就宝元、庆历间宋夏战事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诗 歌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总体来讲有四个方面: ( 一) 包容量大,辐射面宽 宝元、庆历间宋夏战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体现出包容量大、辐射面宽的特点。 这些诗歌以宋夏战争为核心,辐射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生、诗人的情感态 度等各个方面。牵涉的人由国家各级官吏到黎庶百姓,覆盖的地理范围由战火纷飞的陕 两一线战场到倍受战争困扰的广大内地( 具体内容即体现在本文第一大部分所述) 。这方 方面面最终如拼图一样懿合成北宋社会面貌的恢宏画卷。使人们在读这些作品时,既可 以窥见宋夏战争的全貌,又可以对宝元、庆历年间的北宋生活有一个深入具体的了解, 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众所周知,战争绝不是一种孤立、单纯的军事行为,它是政治的继续,又需要一定 的经济实力作为其强有力的后盾,最主要的就是战争要由人来参预、完成。所以战争一 经爆发,就必将牵动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比如大到国家( 统治者) 对敌的态度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敌策略、将帅的鳞选任免、兵士的征集招募、军队的庞大开支等问题,小到人民 所必须面对的兵役徭役、苛捐杂税等。总之,战争的触角无孔不入,无处不能感知。所 以以战争为背景的社会环境,就给生活在其中的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无限的反映生活、 表现战争的创作素材。这是造成宋夏战事诗包容量大、辐射面宽这一特点的客观原因。 而从诗人自身来讲,我们发现这些战事诗的创作者的构成十分驳杂。其中,有在边 疆奋力卫国、屡建功勋的边帅,如韩琦、范仲淹:亦有懦弱无能、来建寸功的败军之将t 如范雍;有在朝廷春风得意的高官如宋庠、宋祁等人;有官小位卑、郁郁不得志的梅 尧臣、苏舜钦等人。这些人在共同面临西夏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固然都会同样地产 生爱国卫国的激情,可是由于他们身世经历不同、地位身份之差、脾气禀性各异,所以 就造成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创作角度大相径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也迥然各异。 比如范仲淹,在庆历年闻承担了北宋抗夏的主要任务,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生活,感受也 真实深刻,所以在他的战事诗中我们可以见到细致生动的对于战斗场面的描述,可以深 深体会到他戍边之余的思乡情绪的真实流露;而象宋庠这样皇帝的近臣,每日高枕无忧, 既看不到战场的烽烟,又体察不到民生的疾苦,所以即便他有不少的战事诗作品,也多 是与边将的送赠唱和诗,至多鼓励对方为国建功立业,甚至不曾谈及一丝自己的平边抱 负;而梅尧臣这样的人,虽空有报国疆场的壮志无奈只能屈于主簿、知县一类小官的 贫困与卑微。只能目睹人民受战争的株连与祸害而无能为力,所以其诗中必然有希望报 国的慷慨激情和理想难遂的满腹悲凉,以及对于民生疾苦的真实记录。总之,作者群构 成的多样化是造成战事诗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容量巨大、辐射的社会面宽这一特点的另 一个重要原因。 ( 二) 记实性强 宝元、庆历间宋夏战事诗体现出较强的记实性,它真实地记录了宋夏战争以及与之 相关的北宋社会生活,许多内容堪与史书相印证,可以作为诗史来读。 2 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诗初探 比如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有感于当n 诗坛上“迩来道颇丧, 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1 2 的颓风,提出了“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 激风成小篇,辞虽浅陋颇刻苦,未到二雅安忍捐” 1 3 的创作主张。并且在其创作实践 中真正贯彻了这种积极反映现实生活、不为空言的主张。这在他的宋夏战事诗的刨作中 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故原战一诗就完全运用了记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来夏好 水j j i 一役。全诗如下: 落日探兵至,黄尘钞骑多。邀勋轻赴敌,转战背长河。大将中流矢,残兵空负戈。 散亡归不得,掩抑泣山阿。 庆历元年( 1 0 4 1 ) 二月,元吴亲领十万大军,声称将攻渭州,而其真正目的是要在固 原带消灭宋军泾原路主力。采取的战术是诱敌深入,即:先在好水川设下伏兵,引诱 宋军钻入口袋,围而歼之。当元吴统兵南下时,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正在高平巡边, 获悉敌军来犯后急忙在镇戎军集合本部兵马,又新募勇士8 0 0 0 人,共计1 8 0 0 0 人,令环 庆副总管任福率领迎击敌人:并以泾原都监桑怿为先锋,钤辖朱观、都监武英、泾州都 监千癯率领所部,加上韩琦统领的部队,共3 万兵力,随任福共同抵御夏军。韩琦的作 战计划是:或“出敌之后”,或“据险设伏” 1 4 ,但任福、桑怿却急功邀勋,刚愎自用, 盲目冒进。当时“谍传敌兵少,福等颇易之” 1 5 ,结果导致全军覆没。大将任福身中 十余矢,但仍奋力死战“挥四刃铁简决斗,枪中左颊,绝喉而死,子惟亮亦死”。 1 6 这 一仗,宋军死伤近万人,损失惨重。当韩琦率部接应残兵败卒时,行至途中,数千名阵 亡者的父兄妻子,手持死者旧衣、纸钱,阵前招魂,对韩琦哭日:“汝昔从招讨出征,今 招讨归,而汝死矣! 汝之魂魄亦能从招讨归乎! ”哀恸之声震天动地。诗中所言:“散亡归 不得,掩抑泣山阿”正指此事。这样一场残酷惨烈的战争,尧臣只用短短的4 0 字就将其 勾勒山来。更为可贵的是他完全依照实事,再现战争,使诗中无一字无来处,无一句无 所本,以诗记史,使诗歌体现出记实性强的特点。 再比如梅尧臣的寄永必招讨夏太尉一诗,除去开头一段对- - ) l i 口之战的真实记 录外,另有许多诗句的描写可与史书印证。如“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幕贤俊务所长。或 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赍道粮。官军未进复犯塞, 搴旗杀将何猖狂。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一段至少记载了三件史事: 其一,三川口之战米军大败后宋朝“上卜纷攘,远近惊骇”,急忙撤了范雍边帅之 职,并于康定元年五月“戊寅,徙知泾州、忠武军节度使、泾原秦风路缘边经略安抚使 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缘边招讨使、知永兴军。”同月“己卵,以起居舍人、 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 学士,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 1 7 即以夏竦为主帅,韩琦、范仲 淹为副手共同措置延州一线的防务,三人即是诗中所言“三幕贤俊”。在具体对夏军的攻 防策略上,当时宋廷有两种主要意见:一是韩琦、两府大臣、宰相吕夷简等人为一派, 主张采用攻策,仁宗亦表支持,以环庆一路主攻,狲延一路为招纳或牵制元吴之用:另 一种意见,即以范仲淹、夏竦等人为首的主守派,主张严边城,实关内r 绝互市,待其 凼弱之时,众心离叛乘隙讨伐。这即是诗中所言“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山朔方” 一事。最终,朝廷用攻策,下诏泾原、脚延两路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