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六书本义》研究(1).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六书本义》研究(1).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六书本义》研究(1).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六书本义》研究(1).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六书本义》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书本义研究 刘艳清 摘要: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关于对宋元明时期六书学研究的评价。文字学界历来忽 视对宋元明六书学的研究,在学术史上对这一时期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 予提及。其实,这一时期的六书学对后代许多文字学的研究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我们应该对这一时期的六书学做深入研究,给予它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其 二,研究的原则。王宁先生屡次呼吁:提倡学术史专书研究,清理我们的学术家 底,一本一本研究清楚,为今后写好通代语言学学术史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其 三,六书本义专书研究的意义。六书本义是明赵搦谦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该书集中反映了赵氏的六书学理论。但到目前为止,对该书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 足。本文旨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王宁先生汉字构形学理论为基本指导,从形义、 音义两个方面对六书本义作全面的考察,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中国文 字学史上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第一章概述。本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第二节是对赵撰谦生平及其著述的 介绍。这一部分参考能够见到的所有文献,考订作者生平及其著述。赵氏好学不 倦,广交天下文友,为其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节说明赵氏著述六书本 义的动机。赵氏撰写六书本义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助人识字,进而读 经明道。二是为了规范字体。赵氏认为识字乃治学之本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第 四节介绍六书本义的版本情况。穷尽式地搜集所能见到的所有版本,目前所 能搜集到的六书本义共有九个版本。第五节介绍六书本义的体例。从编 排上来说,该书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以子母相生设定部首、受易学影响的分类 思想、以“正生兼生”分类六书。第六节介绍六书本义的收字及字体情况。 书中共收字一千三,所收字体共八种,分别是古文字、古文奇字、籀、续、隶、 通、讹、俗。 第二章从形义关系角度探讨六书本义中的理论。六书本义中对“六书” 的认识不完全等同于说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本章首先分析赵氏的六书理论。 第一,关于“六书”的作用。赵氏继承郑樵、戴侗观点,充分肯定了六书在小学 研究中的关键地位,对经典释读的重要作用。第二,“六书”的体用说。清戴震提 出“四体二用”理论在六书本义中已见端倪。第三,六书本义以小篆列字, 反映了赵氏对“六书”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详细分析赵氏“以母统子,以子该 母,子复能母,妇复孕孙”的文字分化孳乳系统以及赵氏的文字拆分理论对当今 汉字构形学的影响。赵氏对较早地以图表形式把部件拆分与“六书”演化结合起 来研究的尝试,对我们后来的部件拆分以及构形学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章从音义关系方面探讨六书本义的理论。分别从谐声论、假借论两 个方面分析六书本义音和义的关系。赵氏谐声理论认为,谐声字有母子两部 分构成,主母以定形,因母以主意,而附他字为子,以调合其声者也。而其假借 理论则认为是本非己有,因它所授。 总之,赵氏六书理论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首先,他提出了应将“六书”归 于“四书”,是戴震“四体二用”说的直接源头。其次,赵氏较早地以图表形式把 部件拆分与“六书”演化结合起来,这对我们后来的部件拆分和构形学的研究有 较高的参考价值。另外,赵氏将“亦声”归入谐声字中,这一点也非常正确。但 是,六书本义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地方。比如,赵氏对假借的 定义,常常把假借、转注和词义的引申相混淆,这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六书本义;赵撼谦;文字;形义:音义 i i r e s e a r c ho nl i us h ub e ny i l i uy a n q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l sd l v l d e di n t of r o u rp a r t s h lf b r e w o r d ,t l l e 肌t h o rs h o w sr e a d e r st h ev a l u eo f h e rr e s e a r c h 柚dt h er e a s o nw h y s h ec h o o s et h i st o p i c f i r s t l y ,t l l ea u t l l o ri m r o d u c e st 1 1 ec 岍e i l ts i t i l a t i o fs t i l d y i n gm a t i i l l l e r i t a n c e 舶mc o n v e n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e sw i t l l o u ta d e q u a t ec o i l s i d e r a t i o n 锄dl a c ko f r e a l i s t i cr e s e a r c h e s ,m o s tc 0 1 1 t 锄p o r a r ys c h o l a r sp a yl e s sa t t c n t i o nt or c s e a r c h e so n ” “u s h u ” d u 咖gt l 地p e r i o d 劬ms o n gt om i n g a c t i l a l l y ,w em u s tm a l ( eaf a i r 眦d o b j e c t i v e 雒s e s 锄e n to f t h 锄 s e c o n d l y ,t h e 跏t l l o rm e m i o 雌t l l ep r i n c i p l eo fr e s e a r c h w i mac x p l a n a t i o no f p r i n c i p a l i d e 蠲a b o u tc h i n e s ep l l i l 0 1 0 9 yi n i t i a t e db yw a i l gn i n g ,t h i sp a np l a yt h em l e o f i n 咖d u c t i o na i l da l s op r o v i d e sa 1 1 da c a d 锄i cp r o u df o r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n d r d l y ,t h es i 嘶f i c a n c eo f t l l es t u d y “l i us h ub e ny i ”“l i us h ub e n i s 趾w o r ko f p h i l o l o g yw t t e nb yz h a oh u i q i a i lo f m i n gd y i l a s t y t 1 l i st h c s i si sa i la n 百e t l l a tl e a n l sf b mm ew r i t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z h a 0h u i q i a n t sf o 锄r i 曲t e o u s n c s sr c l a t i o n w i t l l i nm e”l i us h u ”也r i e 1 1 1c h 印t e ro n e ,t h ea u t h o ri 劬r o d u c e sz h a oh u i q i 距a n dl l i sc x p 嘶e i l c ei ns e c t i o ni a n d n h ls c c t i o n ,e m p h 鹪i z i n gt oc x p l a i nm em o t i v a t i o nm a tz h a 0h u i q i a r lw r i t e 三m s 而“& n 韩 ms e c t i o n ,i n 仃o d u c i n gt i l e e d i t i 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 三m 勋曰朗n b a c k g r o u n da i l da c a d e m i cf o u n d a t i o n so f t h eb o o k h ls e c t i o nv ,i i l 嘶d u c i n gm es t y l e o f 三m 册“占p 胛h t h ef o r n la i l dr i 曲t e o u s n e s 8o ft h ew o r k s 趾dr e s e a r c h c r so n 三m 册“砌ln c o n d u c t e db yt h ea u t h o ra r ed i s p l a y e di np a n h lc h 印t e r t w o ,t h ef o 册a n ds i 鲥f i c a n c eo f t h ew o r k sa i l dr e s e a r c h e r s 伽工胁砌 玎y fc o n d u c t e db yt h ea u t h o r h lc h a p t e r t i l r e e ,t l l ep m 删n c i a t i 孤ds i 印i f i c a i l c eo ft l l ew o r l ( sa i l dr c s e a r c h e r s o n 三胁鼢“b 绷玎c o n d u c t c d b y t h e a u m o r i i i h ls h o r t ,z h a oh u i q i a n t h e st h e o r yo f”l i us h u ” h a v i n gm a n yv a l u a b l e v i e w p o i n t s k e y w o r d :三m 册“曰删n ; z h a 0h u i q i a i l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f o 册a 1 1 d s i 印i f i c 锄c e :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1 1 ds i 咖f i c a l l 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砌葫凋t 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刁包含真他个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垒! ) 翅南:2 11 璎! 诵 日期竺! :三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支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萁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科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i 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如 r 、邀 引言 “六书”名称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据周礼地官保氏记载, 远在周朝,我们国家就曾设立学校,教授“六书”1 。但由于文献不足,这个时期 “六书”的具体内容已不得而知。此后,人们对“六书”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到 两汉时期就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 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 借,造字之本也。”2 周礼地官保氏郑众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 处事、假借、谐声也。”3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日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 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搦,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 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4 许慎的研究标志着六书学的形成。但许慎之后 的一段时间,就很少有人对六书进行专门的研究了。直到宋代,小学家才真正认 识到“六书”乃文字之本,经郑樵倡导,“六书”之学蔚然成风,形成六书研究全 面中兴的局面。这首先表现在研究“六书”理论的学者众多,他们有南宋的郑樵、 毛晃,宋元间的戴侗,元代的杨桓、李世英、李文仲、周伯琦,明代的赵古则、 赵宦光、刘泰、王应电、吴元满、魏校等。其次表现为著述十分丰富,其中用“六 书”作为书名的就有六书略、六书故、六书统、六书溯源、六书正讹、 六书本义、六书精蕴、六书索隐、六书指南、六书正义、六书总要、 六书长笺等多部著作。 虽然宋元明时期学者十分重视对文字学的研究,但是,后代学者对这一时期 的文字学研究却颇多争议。推举者少,批评者多。民国初年的胡朴安在其中国 文字学史中就对宋元明文字学有如下评价:“宋元明之文字学,在文字学史上有 可纪之价值者,当推二徐之校定说文解字。,其他著书者颇多,而皆无甚 重要。如戴侗之六书故,既非说文中之篆文,又非金文中之古文,非今非 古,殊无根据。杨桓之六书统,其意在于纠正戴侗之失,而其刺谬则更甚于戴 侗。赵撼谦之六书本义,其分部不照许氏之旧,任意出入,多所乖舛。, 1 李学勤主编 2 ( 汉) 班同 3 李学勤主编 ( 汉) 许慎 十三经沣疏周礼注疏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3 5 2 汉书艺文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1 7 2 0 十三经洼疏周礼注疏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3 5 3 说立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l :3 1 4 下 大概多师心自用之说,此明人著书之通病也。”5 且说以六书命名的字书都是“无甚 价值之文字学书”6 。近人沈兼士也说:“若以六书隐括说文全书,其法盖创自 郑氏。自尔戴侗之六书故、周伯琦之六书正讹、杨桓之六书统、魏校之 六书精蕴、赵古则之六书本义、赵宦光之六书长笺演之,遂成六书分 类之学。徐韵流风,至清犹盛。致令一般治说文者,以为舍六书分类之外, 别无他法。而此研究之结果,复不能利用之以治其它学问,是之谓孤立的研究。” 7 王力的中国语占学史在提到宋元明文字学研究时也说:“自大小徐以来,说 文之学中断了八百年。王安石作字说,郑樵作六书略,有许多穿凿附会 的话,为文字学家们不取。南宋戴侗作六书故,既非说文中的篆文,又非 金文中之古文,字多杜撰,也受到了学者们的訾议。除此之外,谈文字学的人虽 不少,但是在段玉裁以前,没有值得称述的人。”8 后代学者对宋元明六书学的研究 也往往是泛泛而论,陈陈相因;更有甚者,无视宋元明六书著述的存在,在学术 史上根本不予提及或一带而过。 虽然宋元明时期的文字学不为学界重视,但是,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文字学 研究的许多观点都是很了不起的,它对文字学许多问题的研究都起着承前启后的 作用。在六书研究史上,正因为有了这个时期,才有了清代文字学研究的鼎盛。 因此近一些年来,人们渐渐开始关注宋元明时期的六书学研究。如党怀兴的宋 元明六书学研究就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对宋元明时期的六书学理论作了深入系 统的研究,指出了这一时期六书学的成就及不足,给其在文字学史上有了一个准 确的定义。但是,对宋元明时期六书学专著的研究还很不足,很多六书学著作至 今也未标点出版。王宁先生屡次提到:“对宋元明以及清代前期学术史的研究要给 予特别的重视,因为自清代乾嘉以来,这是一直被忽视的时代,被曲解了的时代, 理清这一时代的学术家底,才能动手写通代学术史。”。党怀兴也呼吁:“提倡学术 史专书研究,清理我们的学术家底,一本一本研究清楚,为今后写好通代语言学 学术史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因此,我就把选题确定在宋元明时期的专书研究 上。 赵撰谦是明初文字学的开山始祖。六书本义是他的一部文字学著作,该书 集中反映了赵氏的六书学理论。自刊行以来,学界对该书的评论毁誉不一,有推 胡朴安中国文一学史 m 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 9 8 3 :2 4 8 2 5 0 胡朴安中国文# 学史 m 北京:北京市中田书店,1 9 8 3 :2 5 l 沈兼七沈兼f 学术论义集影印j 争治本郑樵书略序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3 3 1 i :力中国语三学史 m 太腺: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l :1 0 91 1 0 党怀必文献发掘j 学术史的研究问题 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4 ,4 :3 党怀兴来几叫六书学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i i j 版社,2 0 0 3 :1 7 2 举的,也有批评的。明焦兹焦氏笔乘称其字书最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六 书本义提要:“六书本义辨别六书之体,颇为详晰。其研索办有苦心,故录而 存之。”近人赵振铎也说:“戴侗的六书故、杨桓的六书统、周伯琦的六 书正讹、赵古则的六书本义都是这个系统的著作。清代以来,正统派的 许学家看不起它们,其实这些著作里面蕴涵着一些有关文字问题的新思想,值得 发掘。”清儒对六书本义则多持否定态度。如曹仁虎转注古义考:“至于 赵古则辈,因此遂诋说文考、老之非,而实是许书之误也。”“又,“明之 赵古则、杨慎、吴元满皆以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假借、转注为次,盖转声 之说起于宋时,其意谓假借不足,而后转声以演义,故以之居六书之末。既紊六 书部位,又与转注之本义不合,未可从也。”近代以来的学者则很少关注对六书 本义的研究,仅在语言学史中有一般性的介绍,如在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张其昀“( 说文) 学” 源流考略中有对六书本义的介绍,但并未做深入分析。党怀兴宋元明六 书学研究对赵氏文字孳乳理论、兼书说、谐声说、假借说、转注说等问题有所 探讨,但也未做全面的研究。因此,历代学者虽然对六书本义做过一些研究, 但这些研究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陕西师范大学王莉硕士毕业论文( 六书本 义) 形义研究对六书本义做了专门的研究,但该文的研究范围仅在文字的 形义关系,而对于文字的音义关系涉及较少。 本文旨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王宁先生汉字构形学理论为基本指导,从形义、 音义两个方面对六书本义做全面的考察,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中国文 字学史上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 明) 焦姚焦氏笔乘 劬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 9 9 1 :2 6 ”( 清) 水珞,纪昀四库拿书总日提要 m 海口:海南出版杜,1 9 9 9 :2 3 l ”赵振铎中国语苦学史呻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0 :2 9 3 “( 清) 营仁虎转注古义考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3 3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作者生平 赵撼谦的生平,在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三文苑一、番禺县志列传二 考古文集、赵古则文集、焦弦焦氏笔乘、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 上一琼州赵考古先生谦、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十四赵掇谦传中有记载。 赵撼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字撰谦,浙江绍兴余姚人。生于元顺帝至正 十一年( 1 3 5 1 年) ,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 1 3 9 5 年) ,年四十五。其学术研究 主要集中于明代初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六书本义云:“六书本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 本,明赵捐谦撰。掇谦,原名古则,余姚人,宋秦悼惠王之后。明初征修洪武 正韵,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寻以荐为琼山县教谕。事迹具明 史文苑传。焦弦笔乘称其字学最精。行世者惟六书本义及学范六 篇。学范芜杂,殊无可取。” 赵氏乃宋秦王延美之后,被降为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食于食山寺中, 与学佛者共同学习,达旦忘寐,刻苦攻读。后游于四方,广交天下文友,据明 史记载“与朱右、谢肃、徐一夔辈定文字交。6 又,“定海乐良鄞郑真明春秋, 山阴赵傲长于说诗,迮雨善乐府,广陵张昱工歌诗,无为吴志淳华亭朱芾工草 书篆隶,搦谦悉与为友。”十七、八岁时,赵氏于天台郑四表门下学易,据明 黄宗羲明儒学案记载:“四表学于张以忠,以忠学于王伯武。伯武,胡云峰之 高第弟子也。”新安文献志:“胡云峰,炳文,字仲虎,婺源人。父斗元传易 学于前进士朱洪范。9 又据徽州府志卷七:“( 胡炳文) 既长,笃志朱熹之学, 上溯伊、洛,以达朱、泗之源。”由此可以推断,赵氏承继了朱熹之易学思想。 赵氏曾曰:“士人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本读书,读书必本识字,六书明然后 六经如指诸掌矣。”从此可看出其已充分认识到了六书对读经明道的作用,于是赵 氏苦心钻研六书学,“凡五誊始克成编,而名之日六书本义”,于明洪武十一年( 公 元1 3 7 8 年) 春正月,完成了六书本义的写作。 “( 清) 永珞,纪昀四库全书总日提要m 海口:海南出版社,1 9 9 9 :2 3 l ”( 清) 张辽五明史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7 3 2 3 ”同i : ”黄宗羲著沈芝盈直校明儒学案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1 0 虬 ”摘录于t 文渊阁叫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忠文化h ;版有限公司 l ;版,1 9 9 9 ”刚l : 4 明洪武十二年( 公元1 3 7 9 年) ,朝廷征修正韵,赵氏年二十八,应聘入京 师,用为中都国子监典簿。又因与同官不合,以年少为由被罢归。宋濂曾遣其予 宋燧从学于赵氏,宋燧校正韵,于是赵氏之说多采入于正韵。 被罢之后,赵氏隐居于坞山万书阁,筑考古台,取诸家论著,证其得失,其 大部分著作都是于这一时期完成的。如声音文字通、造化经纶图,被人称为 考古先生。 。 明洪武二十二年( 公元1 3 8 9 年) ,经吏部侍郎侯庸推荐,赵氏担任琼山教谕, 琼海之人,皆知向化。在此次期间,赵氏编写了童蒙习句、学范等书,积 极开展文教活动,后人赞誉其:“海南子弟,得闻圣学,实自谦始”,誉称其为“海 南夫子”。 明洪武二十八年( 公元1 3 9 5 年) 十一月一日,赵氏卒于广东番禺,年四十五。 第二节著述 赵氏著述,今仅存六书本义十二卷、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学范 二卷、考古文集二卷、造化经纶图一卷。 一、章蒙习句通行本,四库全书卷四十三经部四十三小学类存目 一一卷“明赵撰谦撰。捐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焦姚笔乘载:捐谦 著书十种,此书居第八。惟六书本义及学范行世,余书则邱清、李东阳、 谢迁先后访于岭南,不获。则此书为明人所未见,亦仅存之本矣。其例:凡列 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及真书,各有定格,而隶草变体至多,不 能赅备,姑见崖略而已。撼谦本以小学名,此则乡塾训课之作,非其精义所在也。” 2 l 二、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四库全书卷四 十四经部四十四小学类存目二:“明赵掇谦撰。撼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 是书乃所定韵谱也。考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日、月、星、辰凡一百六十声为 体数,去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四十八,得一百一十二,为日、月、星、 辰之用数。水、火、土、石凡一百九十二音为体数,去太阳、少阳、太刚、少刚 之体数四十,得一百五十二,为水、火、土、石之用数。搦谦此书,则取音为字 母,声为切韵,各自相配而,而注所切之字于上,凡有一音,和以十声,盖因邵 子之图而错综引伸之。然以一卦配一音,又以一卦配十声,使音与声为唱和,卦 与卦为唱和,欲于邵子经世图之外增成新义,而不知于声音之道,弥滋穿凿, 殊无足取。焦弦笔乘载:掇谦殁后,其门人柴广敬以是书进于朝,末及版行。 2 1 ( 清) 永珞,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海口:海南出版社,1 9 9 9 :2 4 2 5 明史艺文志载是书为一百卷。此本尚存三十二卷,盖别本之流传者。然卷 首起自一之四,办残阙之书,不足取证,以败楮视之可矣。”2 2 三、学范二卷,浙江巡扰采进本,四库全书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 一杂家类存目八:“明赵掇谦撰。撼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是书分六门: 一日教范,言训导子弟之法;二日读范,列所应读之书:三日点范,皆批点经书 凡例;四臼作范,论作文;五日书范,论笔法;六日杂范,论琴砚、鼎彝、字画、 印章之类,掇谦颇以小学名,而此书所述至为弁陋。杂范一门,尤为不伦。盖家 塾训之式,用以私课子弟耳。悬以为学者定范,则谬矣。” 四、考古文集二卷,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 十二别集类二十二:“明赵撼谦撰。撼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明诗综引 黄宗羲之言,谓其诗集名考古余事,凡干首,不传于世。今考焦姚国史经籍 志,捐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则亦未见 原本,信乎其久不传也。此本所录诗仅十余篇,古文亦只五十余篇。前有顺治丁 酉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于藏书之家,殆天将籍是 而彰考古云云。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成帙者耳。集后附遗言十六条,又载 其裔孙诸生馥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与浙中族姓札数通,盖撼谦没后,其 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疆请于姜而复之。又搦谦所作造化经纶图 亦附于后,编次颇无条理。然传刻先集者多因祖父以附子孙,自宋元以来,即往 往以文集为家牒,陋例相沿,亦不自是编始矣。抵谦以小学名家,不甚以文章著。 此本又仅存残剩,未必得其精华,而意度波澜颇存古法,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 则学有原本之故也。”“ 第三节六书本义的写作目的 在六书本义之前,六书学著作己非常多。那么,赵氏为什么还要撰写这 样一部文字学著作,他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六书本义原序中,赵 氏对写作六书本义的动机作出了具体的阐述: 士人为学硌先穷理,穷理必本读书,读书必本识字。 识书则当研究乎六义,此古者保氏之教然也。 赵氏受宋明理学影响甚深,认为士人为学必须穷究事理,要想做到这一点首 先要读书,读书首先需识字。因此,为士者首先要从文字入手,“六书明,然后六 经如指诸掌矣”。 ”( 清) 永珞,纪昀叫库伞书总日提受 m 海口:海南:| 版社1 9 9 9 :2 4 8 ”( 清) 水珞,纪昀叫库全书总目提鲎【m 】海l j :海南 | ;版社,1 9 9 9 :6 7 6 ”( 清) 水珞,纪昀凹库全书总日提受 m 3 海u :海南 j 版社1 9 9 9 :8 8 4 6 宋元时期,六书理论虽已发展到相当程度,但赵氏认为,各家并没有真正掌 握到了六书的精蕴,对六书诠释常形成混淆: 识书则当研究乎六义,此古者保氏之教然也。呜呼,书自三代以下,六叉 不明也久矣。虽汉许慎之博著说文于义,止得象形谐声二类而已,指事会意 间得一二,假借转注则未之取也。郑夹潦研精极虑,拳拳乎此,著述虽多, 然又不过为慎之驾说也,观其假借颇明,则转注昧矣,若徐锴,戴侗辈,识 见平庸,循迹蹈辙,虽取重于世,较于超然特起者则劣也如沈约韵书、野 王玉篇,家藏人用,究其不失于鳞次者鲜矣。 至天宝问,诏以隶法写六经,于是其道尽废。其有作兴之者,如吕忱之字 林、李阳冰之刊定、徐铉之集注、徐锴之系传,王安石之字说。 张有之复古编、郑渔仲之六书略戴侗之六书故,杨桓之六书统, 倪镗之六书类释,许谦之假借论周伯琦之正讹之类,虽日有功 于世,然凡例不迭,六义未确,终莫能明。其以指事为象形,会意为指事既 非矣,至有以转注为假借,会意为转注,则失之甚者也。 另外,元明时期,简体字增加,俗体字泛滥。俗体字的大量使用使经书的意 义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因此,从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角度考虑,新的文字异形, 字多形的局面是很不利的,这就要求学者们对文字加以研究,以规范文字的使 用。于是,“古则自早岁即尝研精覃思,折衷诸家之说,附以己见,馔集六书之义, 正其以母统子,以子该母,子复能母,妇复孕孙,生生相续,各有次第, o 总之,赵氏撰写六书本义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助人识字,进而读经明道。 二是为了规范字体。赵氏认为识字乃是治学之本,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节六书本义的版本 一、六书本义十二卷卷首一卷,明洪武年间刻本,十四行二十八字,原题 “余姚赵古则编注”,纲领末记云:“刊生赵冲彰”,卷内有“镜之藏书等印记”, 徐一夔序、鲍恂序( 洪武十三年) 林右序、自序( 洪武十一年) 2 5 。 二、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正德十二年邵臂刻本,今藏于国家图书 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无锡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三、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正德十二年邵苜刻本,清丁丙跋”,题“余 姚赵古则编注”,前有纲领一卷,图一卷。页小字二十八行,行二十八字,卷末有 “泰川胡文质刊”。今藏于南京图书馆。 四、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正德十四年( 1 5 1 9 ) 刻本。十四行,二 4 于蕈民中国善本书提要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5 7 4 中国善本书日 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4 4 0 。王重民中国善奉书提要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3 ;5 7 7 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2 8 。 五、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正德十五年( 1 5 2 0 ) 胡东皋刻本”,今藏北 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北大学图书馆。 六、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正德十五年胡东皋刻本,清刘孚周校。 宽格七行窄格十四行,二十八字,闻有大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今藏于北 京大学图书馆”。 七、六书本义十二卷图一卷,明万历三十八年杨君贶校梓本,十四行二 十八字,白口,四周双栏。分数位、天文、地理、人物上、人物中、人物下、草 木、虫兽、饮食、服饰、宫室、器用各编,编为一卷、凡十二卷。前有六书纲领 六页,本义图六页、凡例九则。此本有徐一夔序、瑗中老人携李鲍恂序、天台林 右序和赵古则自序。钤有“唐寅之印”( 朱) 、“六如居士”( 白) 二印,皆伪。 今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八、六书本义十二卷,残存卷1 7 ,掘会陵杨君贶刻本钞本”。今藏于北京 师范大学图书馆。 九、六书本义十二卷,江苏巡府采进本,今四库全书本所收即此本。 一册,行四十八字,四周双栏,卷首有提要、赵古则自序、凡例、纲领、图考。 本文写作所依据的即为此本,但是本的原刊本还未找到。 第五节六书本义的体例 六书本义为明代文字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明代第一部探讨六书理论的论 著。书前有六书本义纲领,分六书总论、象形论、指事论、会 意论、谐声论、假借论、转注论七篇,集中反映了赵氏的六书理 论。书前另有六书本义图考,共有天地自然河图、虚戏始画八卦为文 字祖图、六书相生总图、以母统子之图、以子该母之图、六义 相关图、谐声累加图、正声转声同谐图、声音俱谐图、音谐声 不谐图、一声谐二音图、一音谐二声图、一音谐三声图共1 3 幅图。 在六书本义纲领、六书本义凡例中,赵氏阐述了他编纂六书本义的基 本原则与体例。结合这两篇所述及六书本义一书的具体情况,总结六书本 义体例如下: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h 珊 北京:线装书局2 0 0 5 :1 7 0 ”i 蕈民中围善本传提萤 m 卜海: :海古籍j i ;版针1 9 8 3 :5 7 ”翁违溪中日古籍善本总日 m 北京:线装书局,2 0 0 5 :1 7 0 ”傅增湘藏旧群拈纤眼录 m 北京:中中书局,1 9 8 0 :1 4 2 ”北京帅范人学| 呈i 书馆中文古籍书日 m 北京: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日影印发行1 9 8 3 :4 0 一、编排体例 1 以子母相生设定部首 六书本义定部首数为三百六十部:“郑夹潦以为当作三百三十类,以去 子不能生者二百十,皆为未当,今定为三百六十部,不能生者附各类后,能生而 旧者则增入之。”赵氏部首总数,受郑樵象类书的影响最大,但是象类书 亡佚,我们已无法比较六书本义和象类书部首间的差异。不过,有一点 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是以这个字能否孳乳衍生他字作为标准的,如果不 能孳乳的字,就要删去。正如六书本义原序中说:“古则自早岁即尝研精覃 思,折衷诸家之说,附以己见,撰集六书之义,正其以母统子,以子该母,子复 能母,妇复孕孙,生生相续,各有次第。”全书收一千三百字,分三百六十部,以 予母相生原理,设立部首以统筹列字。再以十个类目编列部首:每一部下按形( 象 形) 、事( 指事) 、意( 会意) 、声( 形声) 的顺序排列所衍生的字,各书的兼书排 列于各书之后,并指明所收字数。 2 受易学影响的分类思想 赵氏年少时曾受业于天台郑四表门下学易,于易学有所研究,在六书本 义正文前就录有一幅天地自然之图:“天地自然之图,虚戏时龙马负图出于 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 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此图即可 以看出赵氏受易学影响甚深,而且赵氏六书本义将字按事类分为十类:数位 篇、天文篇、( 地) 理篇、人物篇( 上中下) 、草木篇、虫兽篇、饮食篇、服饰篇、 宫室篇、器用篇,以象天地生成之数,其中人物篇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二卷, 正好象征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将说文5 4 0 部合并归纳为3 6 0 部,也是为了配 合一年三百六十天天数:“以当一瞢之日,目该万有余数,以当万物之数”,这一 分类思想和赵氏生生不己的易学观念是分不开的。 3 以“正生”、“兼生”分类六书 在六书理论上,赵氏承袭郑樵,以“正生”、“兼生”分类各书,其内容除 依据郑樵外,也多受张有复古编的影响。赵氏所说“兼生”,象形类有“形 兼意”、“形兼声”,指事类有“事兼声”,谐声类有“声兼意”,假借类有“转注 而借”,转注类有“假借而转注”。赵氏于六书本义纲领之象形论中, 曾对“正生”、“兼生”差异作诠释:“此十种直象其形,故谓之正生。推 之又有所谓兼生者二焉,其一日形兼意,日、月之类是也;其二日形兼声,垒、 箕之类是也,以其兼乎它类,故谓之兼生。”依赵氏说解,凡不属于独体性质者, 不能称作“正生”,分类十分详细。兼书说反映了赵氏对汉字构成的新认识,将 9 在说文中笼而统之的字形分而细化,对汉字的构成部件、构成体作更深入的 研究。 二、说解体例 六书本义对文字的说解,首先是在每字之下列出反切,说明字的读音, 接着训释字的意义、然后分析字形。文字形、音、义都解释完毕后,说明假借、 转注和引申等情况。如: 醑:彼力切。二百也。从二百为意。借,迫近也,续作逼。( 卷一数位篇百 部) 川:昌缘切。毋穿通流水也,象积水流形。( 卷三理篇川部) 兄:殳如切。孩子也,从人,上指小兄头囟未合状。作咒,非。方音研奚切, 亦作倪娩。借姓,汉有兄宽。又与觏通,又衣名,作d ,非。( 卷四人物上篇人 部) 北:蒲妹切。从二人相北为意。注见八,作北,非。借败走为北,转必勒切, 朔方名。( 卷四人物上篇人部) 1 关于注音 赵氏对音韵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洪武十二年秋( 公元1 3 7 9 年) ,他曾被 明太祖征召入京师,参与修正韵。因此六书本义中,赵氏很重视对字音 的标注,其中为每一字注明反切。赵氏认为说文本来没有反切,汉时仅用“读 若”表音,说文音切,是后来朱翱所补。朱翱反切多有错误,所以赵氏于每一 字下都重新标音,除了反切以外,还有几种其他的标音方式,如: ( 1 ) 转音:六书本义中,“转音”表示义变后影响音变。 ( 2 ) 方音:六书本义中,“方音”表示方言读音。 ( 3 ) 或音:“或音”表示两字在说文中读音虽不同,但在明初读音已同。 ( 4 ) 本音:“本音”是说明两字的读音相同。 2 关于释义 六书本义释义较为全面,不仅列出本义,还列出引申义、假借义。释义 大都引文献为证。 ( 1 ) 引经 引经主要有几个作用:说明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俗字、方音等。 昆:公浑切,同也,比同为昆,大易照临,音同之意。借后也,又西 夷名,诗用混弗,孟子用昆,盖方音微不同而字亦随用也。( 卷二 天文篇同部) 谷:孤录切,泉出通川为谷,上象半水下注,下象受水之处。方音俞玉切, 1 0 借穷也,诗:“进退维谷”。( 卷三理篇谷部) 戽:七入切,聂语也,从口就耳为意,今诗用“缉合”,正古文诗: “耳戽幡幡”。( 卷五人物中篇口部) 曾:才登切,词之舒也。示儿编云:“曾字除人姓及曾孙外,皆当 音层。( 卷五人物中篇日部) ( 2 ) 引通人说 引通人说主要为证明本义、或证明构形理据。 升:居竦切,臼手也,从尹、又手相向为意,扬雄作$ ,通用拱。( 卷五- 人物中篇又有部) 朦:弱鱼切,司马相如云:“朦封豕之属,尔疋朦疋头。”郭氏日:“大如 狗,侣夔,黄黑色,多奋讯,其头能举石撼人疆类也。”,产亦声。( 卷八 虫兽扁豕部 ( 3 ) 有时,六书本义还会引用典故 寺:祥吏切,廷守也,从寸,法度之处,止声。浮屠初入中国时止于鸿胪寺, 后以佛氏所居日寺。( 卷五人物中篇寸部) 兔:土故切,兽名,视月而生,故日明视,象踞后尾起形。( 卷八虫兽 篇兔部) 第六节六书本义的收字与字体 一、收字 六书本义收字一千三。六书本义凡例:“说文凡九千三百五十三文, 重一千一百六十三文,铉等新沾四百二字。今既定三百六十部为母,其不能生而 为子者,附本生母下,虽非子而义晦者亦入焉,合一千三百字,其余义显者,但 存其数。若成书,则有声音文字通在焉。对说文当收而未收之字,如希、由 之类;当正而不正的字,如酉、之类,皆还原其原状。” 六书本义共补充了说文未收之字1 2 个: 廿廿:息入切。四十并也,从二廿相连为意。( 卷一数位篇廿部) 由:夷周切。所经从处。韩诗注:“东西耕日横,南北耕日由。”从田而 指经行之径。又转繇。借因也。亦转舞。汉宣纪上亦“丛繇”。知又与号通, 书若颠木之有由蘖,作丰油,非。( 卷三理篇田部) 品:鲁狠切。坡土为营壁也,从三田,即土意。亦加土作鱼。古值象形,作晶。 亦作垒,作,非。露、嚣、勰、墨从其声。( 卷三理篇田部) 免:美辨切。妇人生子免身也,从人勺,出人为意。亦作倪、矮。借止也。( 卷 四人物上篇勺部) 兽:直由切。谁也,从口、巨声。( 卷五人物中篇口部) 杀:所八切。戮也,上象二刃相交杀形,术声。亦作毅。古作雨、淤、鼋j f 、稀。 转所戒切。减削也。作刹,煞非。又拭同。( 卷六人物下篇杀部) 个:右贺切。竹一枝也,史竹万个,从竹省半为意。亦作筒,支、聿,字从 之。转与翰同。考工记:“梓人为侯上两个。”又与介同。( 卷七草木篇竹 部) 妥:土火切。安也,从爪、安省,爪手安妥之意。古转敷,非。( 卷八虫 兽篇爪部) 弗:此象以二物直穿之形,借习也。与掼、道同,作惯,非。方音楚限切。( 卷 九饮食篇象形附) 希:张罩切。刺粉米无画也。周礼:“司服希冕。”从巾,上指刺文交 互形。书用烯,或混黹、褙,作缔,非。借难名,作鹉非。转同稀,又与瞬通。( 卷 十服饰篇巾部) 弱:力至切。刀鼯也。又里之切。剥也。亦作努,并从三刀为意转音黎,姓 也。( 卷十二器用篇刀部) 哺:廑候切。侧逃也,从内于亡,纳藏l 西蔽之意。俗用漏。从丙,讹。( 卷 十二器用篇亡部) 二、字体 字体方面,六书本义所收有八体,分别是古文字、古文奇字、籀、续、 隶、通、讹、俗。上古所制者称古、古别出者日古文奇字、史籀改作者称籀( 亦 作史) 、古借用后世复出者日续( 新附文也) 、隶书、通转借用者日通、后人讹 书者日讹,赵氏虽反对俗字,但也收录俗字。以下列举各类字例,以兹参考。 仓:千冈切,毂臧也,从食省、下象仓形,古( 古文奇字) 作全。( 卷九饮 食篇食部) 圭:力竹切,高乎日圭。从土、亢声,亦加自作陆,籀文作膦。( 卷三理 篇土部) 启:遣礼切,开户也。户开如口开之易,故从户、口为意,今但用放,借肥 肠也,续收臀从肉。( 卷十一宫室篇户部) 蕾:枢仑切,四时之首,从日、帅生于普,故又帅、屯声。亦省作,隶作春。 ( 卷二天文篇日部) 土:统五切,地能吐生万物故日土,象有物地吐出形。转董五切,圜土狱城, 又与杜通。( 卷三理篇土部) 苏:徐醉切,从意也。上象气意,说则气舒散,豕声,俗但用遂。( 卷一数 位八部) 第二章六书本义形义关系论 第一节分析文字的基础六书理论 “六书”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但由于文献不足,这个时期“六书”的具体 内容已不得而知。汉代对六书的解释,已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后据唐兰考 证,三家说法同出一源,皆本于西汉术古文字创始人刘歆。不过,郑众和班固都 没有对六书加以具体阐释,只有许慎写成说文解字一书,对“六书”理论作 了系统阐释,并将它应用到具体字的说解当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慎 的六书理论为汉字的构形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许慎之后的一段时间,就很少有人 对六书进行研究了。直到宋代,小学家才真正认识到“六书”乃文字之本,经郑 樵倡导,“六书”之学蔚然成风,形成六书研究全面中兴的局面。赵氏六书本义 中对六书理论的认识不完全等同于说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六书本义 的六书理论,我们应当给予公正的评价。 一、关于“六书”的作用 宋元明时期,文字学家对六书在小学中的地位,以及小学与经学文献研究的 关系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在六书学著述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六书是文字之本, 文字是研究六经的基础。如郑樵六书略六书叙所说:“经术之不明,由小学 之不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