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pdf_第1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pdf_第2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pdf_第3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pdf_第4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隐喻现象向来就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只是被当 作一种修辞格来看待。而在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 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认识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在语言和思维 中无处不在,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认知语境。本文在国 内外认知语境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其理论与方法同隐喻相结合,分析了隐 喻的认知语境。 在对国内外隐喻及认知语境的研究现状做一系统梳理后,提出了隐喻认知语 境的六个基本特征。隐喻的认知语境除了有完型性,动态性,人本性这三个认知 语境共有的特征外,本文结合隐喻现有的研究成果,根据隐喻自身的特点,对隐 喻的认知语境又提出了四个新的特征,即映射性、联想性、逻辑界限模糊性和层 级性,( 层级性又包括相似性、文化突显性和人本性) 并结合丰富语料对各个特征 进行了详细论述。隐喻的认知语境研究将有助于隐喻研究的深化,可以使我们更 好的了解交际者是如何表达和理解隐喻的。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境;基本特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m e t 印h o rh a sb e e nm et o p i co fh a u l l t i n gi n t e r e s t 锄o n g s c h o l a r s i nt h et m d i t i o n a lr h e t o r i c ,m e t a p h o ri so n l yaf l g u r eo fs p e e c h ;w h i l ei nt h e n e w l yr i s i n g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m e t a p h o ro c c u p i e sac e n 砌p o s i t i o n ,a n di t i s r e g a r d e d 嬲a ni m p o r t a n tc o g m t i v et o o l t oh e l pu su n d e r s t a n dt h i sw o r l d m e t 印h o ri s p e r v a s i v ea n de s s e n t i a li nl a n g m 鸣ea n dt 1 1 0 u g h t ,a r l di sam a t t e ro ft h o u g h t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u n d e r s 胁d i n go fm e t a p h o ri si m p o s s i b l e 、v i m o u tm ec o g n i t i v ec o n t e x t b a s e do nt h ec o n t e m p r a r y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c o g l l i t i v ec o n t e x tb o t hi nc h i n aa n d a b r o a d ,t h et h e s i sa n e m p t st om a k ea na n a l y s i so nn l ec o g m t i v ec o n t e x to fm e t a p h o r a n di t st h e o r i e s 觚dm e t h o d s a p p l i e d t h i st h e s i sb e g a i l 淅t has y s t e m t i cr e v i e wo v e rt l l ec o n t e m p r a r ) ,r e s e a r c h e so n b o t l lm e t o p h o ra n dc o g n i t i v ec o n t e x ti nc m n aa r l da b r o a d ,a i l dm e ne x 锄i n e ss i xb 2 l s i c c h 2 u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e t a p h o r sc o g i l i t i v ec o n t e x t b e s i d e sg e s t a l t , h i l m 趾i t y ,a n d d y n 胍i c ,w h i c ha r et l l ec o m m o nc k 崛l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o g l l i t i v ec o n t e x t t 1 1 i st : l e s i sp u t s f o m m df o u r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c c o r d i n gt 0t h e 彻t u r eo fm e t a p h o r ,s u c ha sm a p p i n g , a s s o c i a t i o n ,v a g u ed i s t i n c t i o no fl o g i ca n dg r a ( 1 a t i o n ( ( h - a d a t i o nc o n c l u d e sr e s e m b l a n c e , c u l t u r es a l i e n c ea n dh 啪a f l i t y )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o ne a c hc h 锄l c t e r i s t i c 晰t i li l l u s 舰t i o n s o fa m p l ed a t a t h er e s e a r c ho n 山ec o g n i t i v ec o n t e x to fm e t a p h o ri sh e l p f u ln o to n l yt o t h em e t a p h o rs t u d y ,b u ta l s ot 0m ee x p l a l l a t i o no nh o wm em e t a p h o r sa r ee x p r e s s e d a n du n d e r s t o o d k e yw o r d s :m e t 印h o r ;c o g m t i v ec o n t e x t ;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弘履壶签字日期:加8 年r 月f 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垄江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江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之茛膨弓 导师签 签字日期:2 阳8 年j 月7 日 签字日期: 办矿年厂月j7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i 公氛亏、;嗄2 “;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绪论 绪论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和 思维方式。正如l a l ( o f r 和j o l l l l s o n 在其所著的胁嘲,办d 糟耽三f v pb ) ,一书中所说 “人类思维过程主要是隐喻性,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的形式构成和定义的, 隐喻的语言表达之所以成为可能,完全是因为人的概念系统中存在着隐喻。”隐喻 除了在诗学、修辞学、美学中发挥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外,也频频出现在语用学、 哲学、认识论以及认知研究之中。以隐喻研究为核心并广泛扩展渗透至多学科领 域的“隐喻学( m e t 印h o r o l o g y ) 逐渐成形,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隐喻热”。 传统隐喻研究是局限于语言学和修辞学领域的,而当代的隐喻研究则彻底打 破了这个局限,将之置于心理学、哲学、符号学、文艺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 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视域内,并着重揭示其在人类认知、思维及交流等领域潜在 的巨大作用。 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认知语境,f 是由于认知语境的介入才使隐喻的 生成和理解成为可能。认知语境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s p e r b e r 和 w i l s o 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s p e r b e r 和w i l s o n 认为“一个人总的 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 ,“语境是一个心理 建构体( p s y c h o l 睹c a lc o n s t n l c t ) ,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正是这些假设,而 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制约了话语的解释。”传统语境观把语境看作是 c 1 + c 2 + c 3 + 简单的集合,而认知语境观则把语境看成是个要素交融的集合体, 一个整体,一个人所有知识、概念、经验、情感内化后的开放性整体,是一个不 断发展变化的知识集。s p e r b e r 和w i l s o n 的认知语境观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 的肯定。这一语境观打破了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预先设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局限,提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给语境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认知语境对隐喻生成理解的影响上,并没有 单独对隐喻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的认知语境进行深入研究。本文f 是基于这个目 的而展开的。在国内外认知语境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其理论与方法同隐喻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结合,分析了隐喻的认知语境。隐喻的认知语境研究,是从认知语境学的角度 分析了隐喻在表达理解中其认知语境所具有的特征及其工作机制,从而为隐喻的 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隐喻的认知语境研究将有助于隐喻研究的深化,可以使 我们更好的了解交际者是如何表达和理解隐喻的。 第一章隐喻理论的研究述评 第一章隐喻理论的研究述评 英语m e t 印h o r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m e t a p h e r e i n ,前缀m e t a 意为“在中间”, “p h e r e i n ”意为“携带”,当这两部分组合成一体时,隐喻就可理解为一种把事 物从一处转向另一处的媒介。隐喻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亚里士多 德( 前3 8 仁前3 2 2 ) 在其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 认为“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其应用范围包括以 属喻种,以种喻属,以种喻种和彼此类推。这种包含了对比论的精辟阐释旨在 把所有的隐喻现象连成一个整体。 隐喻这种语言现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对象。它作为一种修辞和认知的工具已 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同常说话,我们都离不丌它,甚 至是思维也缺它不行。那么到底什么是隐喻呢? 我们先对隐喻的定义进行一下回顾: 第一节隐喻的定义 对于隐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通常是指用某物的词或词组去指代它物,从而暗示它 们的相似之处。一美国传统辞典 隐喻是在两种不同物体间做暗示性的比较,即以想象的方式来认定一个物体 与另一个物体间的类推方式,若非基于后来有前者的特征,便是赋予前者约定俗 成的特性。大美百科全书 隐喻与明喻一样,都是一种不同事物间的对比,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使用现 象。亚里士多德 隐喻是一种修辞语言的形式,即把一种未知的或知道很少的词语,与知道较 多的词语比较,从而说清前者。一o w e nb a r f l e l 护 隐喻是一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比较,如“h ei st h er o c k o fg i b m l t a r ”。 m 胡利:麟认知隐喻学【m 】北京:北京大学 j 版礼2 0 0 4 圆b a r n e l d ,0 w e n 尸d p f f cd 耙f f d 门:月胁咖胁 和口疗以毋朋k 刎p ,d w 押【m 】, c t = w e s l e y 鲫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2 7 1 9 7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r a m 隐喻是一例语言的非本义使用,其中有意图的陈述内容必须通过构筑类推来 断定。f r a s e 尸 隐喻是一种范围错误,将属于一个范畴的现象呈现于适用于另一个范畴之中, 隐喻就是“抹去语言中的逻辑界限和已确定的界限,打乱旧的分类,以便在旧的 逻辑界限的废墟上建立新的逻辑界限。p a u l 鼬c o e 一 隐喻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准则,故要推导出其含义。g r i c e 隐喻是语体学上的形象表达,属于随意言谈,并不违反什么原则,在理解话 语的喻意用法是,我们不能只限于从中搜寻恰当的含义。还要获知他们产生的复 杂效果,比如语体效果或语境效果。一s p e r b e r ,、m l s o n 要决定某词是否用做隐喻,可以通过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本体和一个喻体,并 共同作用产生了一种包容性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分出本体和喻体,我们就可暂时 认为该词用的是它的原义。如果我们能分出至少两种互相作用的意义,那我们就 说它是隐喻。础c h a r d s 隐喻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 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l a k o f f & j o l l l l s o n 至此,l a l ( o 仃和j o h n s o n 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使隐喻研 究从此摆脱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 领域。 纵观隐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隐喻的修辞观二、隐喻的语用 观三、隐喻的认知观。下面,笔者将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a b r a m s ,m h 一g ,d 盯口矿f f p 阳秒死,脚【j 】, f o 九w o n h :h a r c o u n l9 9 3 让f t a 蝌,b t h ei n t e r p 他t i d l i o n 巧n o v e lm e l a p h o r s mo r l o 掣f e d 】m e t q p h o rn n dt h o 鸭h t 帆,c a n 怕 d 罟e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l9 9 3 。p a u lr i c o e u r 砌p 尺“,p 可 钯f 印 o r l m 】l o n d o n :r o u t l e d g e k e g 姐p a u j ,1 9 7 8 “g d c e ,h p f u n h e rn o t e so hl o g i cn n dc o n v e r m “o n ,t np c o l el e d js y n t “d s e m d m i c s :p r n g m d t i c su 岫, n e wy o r k :a c a d e m i cp r e s s ,i9 7 8 钟s p e r b e r ,d d w i l s o n 舰,p v 乜甩c p jc d _ ,l ,以“,i 髓。口,f d 胆口玎di 殛行f f f i 甩【m 】o x f o r d :b l a c k w e l l ,1 9 8 6 时r i c h 州s ,a 砌p 肪f ,印砂q 厂融p f d r f c 【m 】 n e wy o r k :o x f o r du n i v c r s i t yp r c s s ,l9 6 5 。l a i ( o mg j o h n s o n ,m 胁印 d 憎w p ,j 垤妙【m 】c h i c a g o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 ,1 9 8 3 第一章隐喻理论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隐喻的修辞观 传统的修辞学有关隐喻的经典理论有三: 一、对比论 对比论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指出:“用一 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其应用范围包括以属喻种、以 种喻属、以种喻种和彼此类推。 从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 他对隐喻的分析都集中在了词语上,是以词语为中心的,并首次用了“种”和“属” 的概念,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类型层次上。隐喻在这里被看成是作用于类型 层次之间的概念现象。 因此,要构造隐喻,我们可以: ( 1 ) 往上一个层级从而找到更抽象的概念。 ( 2 ) 往下一个层级从而找到更确定的概念。 ( 3 ) 跨越层级找到同等确定的同级词。 二、替代论 替代论的创始人是公元一世纪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 q u i m i l i a l l ) 提出来的, 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去取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隐喻是一种替代格,是用一 物直接替代不相关的另一物或是用词暗示那样的替代。 亚里士多德也在其论著中 提到,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 比关系,因此隐喻与明喻本质上是一致的。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辞作用。 亚里士 多德的观点影响了其后2 0 0 0 多年西方修辞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其实,无论 是昆提连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把隐喻看成了一种修辞方式,是可有可无的,是语言 使用的一种装饰。 m 弧里i j 多德诗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6 第1 4 9 页 国文旭罗洛隐喻语境文化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 0 0 4 ,( 1 ) 第1 l 页 王静隐喻探究 d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6 第4 0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互动论 2 0 世纪3 0 年代,里查兹( i a 黜c h a r d s ) 在其修辞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 名的互动论,指出隐喻的实质是“互动”( i n t e r a c t i o n ) 的观点,后由布莱克予以 发展和完善。理查兹在该书中提出了“t e n o r ( 本体) 和“v e i h j c l e ( 喻体) 两个术 语来指代隐喻中的两个部分。本体指的是要表达的想法或观念,喻体指的是想法 借以表现的形式。而所谓“互动”,是指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互相影响,互相启示, 其意义是他们“互动作用”的结果,而本体和喻体之所以能够产生互动就在于两 个成分的概念中存在着“共同点 ( g r o u n d ) 【1 】m e na r ev e r b s ,n o tn o u n s 【1 】中的“m e n ”不是与女人相对应的男人,而是从喻体中借代来的“能采取 行动的 人,而“v e r b 也不是词类中的动词,而是表示“动 的特性。所以其 隐喻义为人的价值贵在行动。是本体“m e n ”与喻体“v e r b 互动的结果。 尽管以上三种理论在修辞时代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它们不可避免的存有很大 的缺陷。在这些理论中,隐喻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隐喻的重大意义对学者们而 言,无非就像时装对于妇女,然而他们却未认识到,妇女不同的时装风格体现了 个体或群体的偏好。事实上,隐喻也体现了小到个人大到全人类的思维倾向。不 同的隐喻表达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独特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其中的隐喻结构体现了 人类共同的思维结构。因此,要对隐喻进行全面的解释,就必须寻找新的视角。 第三节隐喻的语用观 一、塞尔的理论 塞尔( j o h i ls e a r l e ) 对隐喻研究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语用学的解释理论。过去的隐 喻一直集中在语义学上,而塞尔则否定了传统的语义学隐喻观,认为句子或话语 的意义和说者的表述意义并不是一致的,隐喻的意义应该是说者的表述意义。所 以对隐喻的研究也应该集中在表达意义层次而非句子意义或语义学的意义层次上 义旭罗洛隐喻语境文化 j 外语j 外语教学,2 0 0 4 ,( 1 ) 第1 2 页 - 6 - 第一章隐喻理论的研究述评 进行探讨。他重点解释了隐喻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被理解的。塞尔认为在隐喻 中虽然说者的表述意义与句子意义不符合,但又以各自的方式与句子意义发生联 系。他说:“说者说p 时意谓的是s 是p ,阐明隐喻的问题就是要阐明说者和听者 如何从字面的语句意义s 是p 进入到隐喻的表达意义s 是r 的。 2 s a l l yi sab l o c ko f i c e 很明显,说者在说这个句子时,他意欲该句有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说者的 表述意义”。该陈述的真值条件并不取决于句子本身。我们若想获得句子的真值意 义,还需要其他的原则和信息进行推导,从而从si sp 中推导出si sr 来。塞尔 还试图描绘了一些原则来解释他的理论。 应该说,塞尔的这种对隐喻意义和句子意义的区分还是很有意义的,并且也 很有启发性,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对此作过研究,但他对人们理解隐喻过程的 分析遭到了质疑,隐喻理解的机制要远比这些复杂得多。 二、戴维森理论 戴维森( d o n a l dd a v i d s o n ) 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 他完全否定了塞尔关于隐喻的意义是有操作规则的观点,认为隐喻没有句子字面 意义之外的另一种隐喻意义,明确指出了隐喻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认为只 有在具体的语境中隐喻的意义才能被确定,缺少具体的语境,隐喻的意义是无法 断定的。他强调“隐喻的含义无非就是其所涉及的那些语词的最严格的字面上的 解释”。隐喻就像是一幅画,它只给了我们一种感觉,不会给出字面的表达,所 以也就不可能有字面的解释。戴维森认为,理解一个隐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 性和想像性的努力,不可能有专门为了理解隐喻而写的手册或规则之书,因为隐 喻完全被从意义理论中移走了 。戴维森的这种理论可说是有独到见解的。 回马蒂尼奇语言哲学【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8 习d a v i d s o n ,d fm p f q p d ,苫m p 口_ r 1 7 i ns a c k ( e d ) 1 9 7 8 圆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m 上海:学林m 版社,2 0 0 7 第3 8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节隐喻的认知观 对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1 7 2 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维 柯( g v i c o ) 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 观点。1 9 3 6 年,理查兹在其修辞哲学一书中也把对隐喻的分析拓展到了认知 领域。在“论隐喻 一文中,理查兹指出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当人们使用隐喻 句时,就是把表示两个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互相作用,其结 果就是隐喻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讲,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和交际,是语境间的 交易”。这些观点表明理查兹对隐喻的认识已摆脱了修辞学的传统理论,把隐喻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外界世界的认识联系起来。 1 9 8 0 年,l a k o f r 和j o h n s o n 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 e t o p h o r s w el i v eb y ) 。至此,隐喻的研究真正的纳入了认知语言学领域。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诞生于2 0 世纪7 0 年代。它是在反对当 时占主导地位、崇尚语言自由论的生成范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家明确 的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像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学也 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而是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工具 。 l a k o f r 和j o h n s o 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 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 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 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 。同时,l a k o 行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即映射( m 印p i n g ) 。他运用起点域( s o u r c eo f d o m a i n ) 与目标域( t a 唱e td o m a i n ) 之间 的映射以及想像图式( i m a g es c h e m a s ) 来解释隐喻。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 易于理解的起点域映射到一个不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在起点域和目标域之 间有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关系(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 ,其心理基础不是两域之 ”r i c h a r d s ,a 劢p p d s 印砂肋p f d r 科m 】 n e wy o r k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6 5 义旭罗洛隐喻语境义化 j 外语j 外语教学,2 0 0 4 ,( 1 ) 第1 2 页 锄义旭 讨论认知语言学的训f 究日标、原则和方法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0 0 2 ,( 2 ) l a j c o mg j o h n s o n ,m 胁f 印 d 脂w p ,眦砂【m 】c h i c a g o :n l e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 ,1 9 8 0 第一罩隐喻理论的研究述评 间的相似性,而是抽象的意象图式。 我们来看下面一组句子: 3 】 o u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h a dh i tad e a d e n ds t r e e t 【4 】i th a sb e e nal o n gb 啪p y r o a d 【5 】w ea r eg o i n gi nd i f f e r e n td i r e c t i o n s 6 】w em a yh a v et h eb a i lo u t 【7 】t h em a r r i a g ei so nt h er o c k s 8 】i ti so f r t h et r a c k 9 】w ea r es p i n n i n go l i rw h e e l s 10 】w e a r ea tm ec r o s s r o a d si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以上八个句子都是用来描述恋爱或婚姻出现的危机的。从上面的句子我们可 以发现,隐喻并不是一种违反语言常规的语言现象,而是根植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上面的八个句子非常具有系统性,在这些不同的句子后面隐藏着同一映射,即恋 爱或婚姻关系是一个旅程,这说明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实际上是以旅程这一我们 熟悉的领域来理解恋爱或婚姻这一相对于抽象的领域的。l a k o f r 和j o l u l s o n 的隐 喻认知理论,不但在语言学领域,而且在认知科学领域和哲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他们将人类的认知能力置于研究中心的经验主义方法,为语言学研究和认 知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意义深远。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发展历程。纵观隐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隐 喻的修辞观、隐喻的语用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笔者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论述。 从亚罩士多德在概括诗学风格或修辞方法的框架下研究隐喻,到塞尔提出的语用 学解释理论,再到l a k o f r 和j o h n s o n 提出的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 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隐喻已从最初的被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现如今被 认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隐喻的研究已纳入了认知语言学领域。 。高远李福印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7 p x “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第一节 认知语境研究述评 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创造过程,从不 同角度探讨语言使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把语境作为语言发生和形成的基础无 疑是语用学研究的理论前提。熊学亮在其语用学和认知语境一文中指出,语用学 实际是一门语境学,用来研究语言的显性内容( 语言信息) 和语言的隐性内容( 语 言含义) 是如何通过语境发生关系的。至此把语境学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 语言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语境存在,特定的语言根植于特定的物质的,社会的, 精神的语境中,其理解和表达也必须以特定的语境为载体。正如f a u c o r u l i e r 指 出的那样:“语言表达形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确切的说,它有一种意义潜能,只 有在完整的话语和情景中意义才能产生。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是德国语言学家w e g e n e r 于1 8 8 5 年最先提出的。 他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 定,但他的语境观并没有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1 9 2 3 年,m a l i n o w s l d 在其原始 语言中的意义中再一次讨论了语境的问题,并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 c o n t e x to f s i t u “o n ) 和“文化语境 ( c o n t e x to f c u l t u r e ) ,把语境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这就 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们讨论语境时一般都从m a j i n o w s l d 开始讲起的原因。伦敦学派 语言学家j r f i n l l ( 1 9 5 1 ) 发展了m a l i n o w s 虹的语境理论,他的情景语境模式 涵盖了场景语境( s i t u a t i o n a lc o n t e x t ) 和语言语境( 】i n g u i s t i cc o n t e x t ) 两方面。f i n l l 认 为,意义是一个多重现象,其各个侧面一端与外部世界特征相联系,一端与语言 分析的不同平面( 语音,语法和语义) 相联系。情景语境旨在不同平面上分析一 个话语时被视为相关外界特征的总和。并且他认为语言只能在环境中获得意义。 “话语不应完全脱离使之发生作用的社会语境”。因此,现代口语中所有文本都被 m 赵妮认,刖语境o 隐喻理解 j 高等教育! j 学术研究,2 0 0 6 ,( 2 ) 第4 9 页 哲 f a u c o n n i e r ,g 肘q 即棚秽加7 协d 嘶,口_ p l d 口馏“q 妒【m 】c a r n b r i d g e :c 锄b r i d g eu n j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7 1 0 第二章认知语境研究述评 认为具有“话语含义 ,并且和某种情景语境中的典型参与者有关。伦敦学派“意 义即语境”的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之后的大批语言学者。如h y m e s 和 l y o n s 都认为意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获得解释。h y m e s 在其许多论文中都阐明了语 境对于意义的重要性,他认为“一方面,语境限制了意义可能的解释域,另一方 面又赋予了意义的内涵的解释。 l y o n s 则断言:“不将一个词放在语境中,要弄清他的意义常常是不可能的。” 他从话语的得体性出发把语境视为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和参与 者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因素,由六种知识构成:交际者对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对语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知识;对语言活动正式程度的知识;对合适的交际媒 介的知识;对话语适应主题的程度的知识;以及对话语适应语言活动情景的领域 的知识。h a l l i d a y 从人类信息交流过程研究语境对于语篇的作用,认为语境先于语 篇而存在。他将语境的特征归纳为语场( f i e l d ) ,语旨( t e n o r ) 和语式( m o d e ) ,三者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语境构型,支配在这一情景中可选择意义的类型和范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语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从语言的知识,语 言的上下文,到交际的时间,地点,所选的话题,交谈的方式,交际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了解程度,甚至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等都被 包含在其中,这些因素都影响制约着话语的理解。但是传统的语境观也有其局限 性。语境被看作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参数。早期的语言学家通常把理解话语的语境 看作是事前设定的,静态的条件。本质上地把语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交际者受 控于语境,因而忽略了交际主体“人”的中心地位。传统语境观过分强调语境在 交际中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把交际双方置于被动的地位,交际双方的推理只能是 被动地按是否遵守或违背交际原则来进行适应相应的语境因素,这就使交际者在 言语行为中失去了选择语境的主动性。实际上,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在使自己 的言语行为适应环境的同时,还会主动利用各种手段为交际创造一个适当的言语 环境。 。胡霞 认知语境研究【d 】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5 。l y o n s & 删f 研【m 】c 枷b r i d g e :c a m 研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7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世纪7 0 年代,美国和欧洲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发展迅速,处在语言学研究的 前沿。1 9 8 6 年,s p e r b e r & w i l s o n 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首次提出了认知环 境( c o g n i t i v ee n v i r o 眦e m ) 从而引起了语境的“认知转向”。 与传统语境相比,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对语境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其理 论基础主要是:( 1 ) 现代认知科学是以f o d o r ( 1 9 8 3 ) 的人脑的单元结构和 j a c k e n d o 鼠1 9 9 7 ) 的人类思维的建构中提出的命题,心理表征,表征模块理论 为代表;( 2 ) 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用理论以l a k o 行( 1 9 8 7 ) ,l a n g a c k e r ( 1 9 9 1 ) 和 n u ”s ( 1 9 9 2 ) 提出的诸如经验化、概念化、范畴化、典型化、意象化、语法化、认 知语法理论、语言表征与概念化表征理论为代表;( 3 ) s p e r b e r & w i l s o n 提出的“关 联交际与认知”理论。1 9 8 6 年由他们提出的“关联交际与认知”理论集中体 现了现代认知科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既构成了认知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基础,也是 认知语境构建的理论基础的核心。 第二节国外认知语境研究述评 一、s p e r b e r w iis o n 的认知语境 s p e r b e r & 、m l s o 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认知环境( c o g n i t i v e e n v i r o m l l e n t ) 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感知 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这所有的事实对他来说是显明的。一个人总的认知环 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决定的。 他们突破了传统语境概念, 提出了一个新的语境观。为了能够描述交际的认知状态,s p e r b e r & w i l s o n 提出了 “互为显映”( m u t u a lm e n i f e s t n e s s ) 的概念。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所有对他显映事 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由于人们所处的物理环境不同,认知能力也有所差异,各 自所建立的“心理表征 就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并根据不同的心理表征,做出 不同的推理。他们有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推测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的经验有关。 因此,即使他们都共享狭义上的物理环境,其认知环境也是有差异的。但是与此 s p e r b e r ,d d w i l s o n 肋p 阳,l c p jc d 卅所“月f c 口f j d ,ln 蒯c 9 9 门f f j 伽i m 】o x f b r d :b l a c k w e l l ,1 9 8 6 - 1 2 第二章认知语境研究述评 同时,人们又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从相同的世界获得信息,建立心理表征, 所以即使他们不能共享总的认知环境,还是有部分认知环境是可以共享的。当两 个人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就产生认知环境的重叠。这种重叠 的部分便构成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在这样一个共同的认知环境中,每一个 显映的假设都是“互为显映”的,以此构成交际的基础。在交际过程中,语境是 存在于双方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是f 确理解话语以取得成功交际的前 提。正如s p e r b e r 和w i l s o n 所说,“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 p s y c h o l i g i c a lc o n s n u c t ) , 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正是这些假设,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制约了话 语的解释。”正因为存在着不同的语境前提,导致了不同的语境效果。所以在交 际过程中,语境是作为一个变量存在的。 s p e 慨r 和w i l s o n 的认知语境观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肯定。这一语境 观打破了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预先设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局限,提出语境是 一个心理建构体,给语境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并且从交际的过程分析了语 境的动态变化,使语境的研究发生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二、v i o i 的标准语境 o l i 在其论文p r o t 0 帅i c a l l i 吼t y p i c a l i t ) ra n dc o n t e x t 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标 准语境”的概念,“我将把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境中的规律性定义为标准语境。我们 具有重复出现的情境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什么将发生和不发生的期待,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以此为基础的,从而形成理解并预测我们周围世界是如何运作 的能力圆。他对标准语境的研究被认为是认知语境研究的一部分。v i o l i 指出,在 我们日常经验中,我们称作“语境”的东西是以高度的结构性和规律性展现在我 们眼前的。通过类似情景反复发生的规律性,我们积累了自己对于这些情景的经 验,并且在一定的语境中识别出这种规律性。例如:“c o 咖u n i c a t e ”激活了一个典 型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交际双方通过面对面的对话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就 。s p e r b e r ,d d w j l s o n 船如v 口疗卯jg d 肌研“门f c 口f f d 疗钾d c 咖f r j 鲫【m 】o x f o r d :b l a c k w e l l t1 9 8 6 西、,o i i i ,p 尸,d r d o p 加,魄聊f c 口,f 纱,册dg 鲫f “f 厶町,加 和口疗以g 鲫d i 析伽【m 】p h i l a d e i p h i a :j o h nb e n j 帅i n s p u b l i s h j n gc o m p a n y ,2 0 0 0 p 1 1 6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c o i 衄l u i l i c a t e 的标准场景。这并不排除非标准情境的可能性。例如,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网络都可能成为交流的手段,使远距离的交流成为可能, 但是非标准的情况必须详细说明,没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词语就会激活它使用 的标准语境,因为我们心中已存在着关于每个词的隐含提示,以及与解释这个词 有关的所有手段。标准语境代表了理解意义的背景。语言意义的稳定性有一部分 是以标准语境的这种规律性为基础的。 v i o l i 的研究非常有新意,他提出了“标准语境 的概念,认识到了经验在诠 释意义中的重要性,他把语言的意义看作语言结构与反复出现的、图式化的标准 语境结合的产物,看作人的心智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指明了语境建构是 一个心理过程。 第三节国内认知语境研究述评 1 9 9 6 年,熊学亮在其论文语用学和认知语境中首次提出了“认知语境 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是对外部世界结构化( 即概括或抽象化) 的结果, 而具体场合及个人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用特征,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这样一 来,原来的知识结构就变成了推理的逻辑部分,原来的具体语境因素就变成了大 脑中的种种关系,比如一提到某一具体场合,就会自然想到在该场合可能使用的 语言表达;一提到某种语言表达,便会自然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系的具体场合。 这种语用因素结构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认知语境。 这也正验证了 范岱克的那句话:“语境就在你的头脑里”( c o i l t e x ti si ny o u rm i n d ) 。 下面是国内语用学者有关认知语境的代表性的定义: 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 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 熊学亮,1 9 9 9 ) 语境,又称语境假设,是语言交际双方共同的前提。( 何自然,1 9 9 7 ) 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 j 外语学刊,1 9 9 6 ,( 3 ) 第2 页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 m j :海:j :海外语教育 l :版社,1 9 9 9 第1 1 5 页 切何白然、蒋艳梅语境的动态卅f 究 j 外国语,1 9 9 7 ,( 6 ) 第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