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将性别的问题引入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也是未来教 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着手研究教育中的性别问题。教 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集中反映了主流社会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 识,蕴涵于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再生产和强化了社会性别偏见观念,尤其是影响了学生 对所属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归属,并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理化和合法化。因此,研究教科 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是必要的。 首先在绪论部分提出研究本问题的缘起并阐述研究方法与思路,并对我国中小学教 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运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 探究教科书中女性形象所蕴涵的性别意识,质疑教科书作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法定 知识”的合法性,并借助这些文本,结合性别歧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深入揭示教科书 性别偏见问题的隐蔽性和广泛性,对教科书编制理念及编制原则提出具操作性的策略。 论文的第二部分对社会性别理论做了系统分析。2 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的社会性别理 论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多元的思想体系, 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主义、观点和立场,不同的女性主义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或现实 关注出发,从各个角度对社会性别进行探讨和阐述,表达各不相同的理论观点。但从总 体上讲,女性主义者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在肯定男女两性的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强调 他们的社会特征与角色,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强调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 社会性别已逐渐成为与阶级、种族并列的一个分析范畴,被社会学、政治学、历史 学、文学等各个学科引入、借鉴和推广,成为各个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教育领 域也不例外。论文的第三部分首先系统论述了社会性别理论在宏观教育领域的渗透,具 体是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对教育研究的批判以及对传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这 三种形式实现的。其次,笔者进一步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在教科书这一具体教育领域的 渗透,即一些主要西方国家女性主义者对教科书的性别研究综述。 在第四部分,笔者运用以上理论武器,具体分析了我国文科和理科教科书中性别偏 的表现,即男女人物在课文和插图中的出现频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人物职业、能力、 性格方面有显著差异;对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方面着墨不均。并进一步分析系了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存在严重性别偏见的原因,以及对整个教育和学生个体的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从教育决策者、教科书编制者、教师三个角度的 改善措施,探索实现教科书均衡性途径,为教科书编制者提供改革参照系。 关键词:教科书;女性主义;社会性别 分类号:g 4 2 3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o c i a lg e n d e rt h e o r y - b a s e do fg e n d e rb i a si nt e x t b o o k sf o rp r i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r e s e a r c hq u e s t i o n s a b s t r a c t g e n d e ri s s u e sw i l lb e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h a sb e c o m eah o tt o p i ci n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o n eo fw h i c hi s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i no n eo ft h em a j o r t r e n d s :a tp r e s e n t ,ag r o w i n gn u m b e ro fs c h o l a r s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h a sb e e nt oe x a m i n et h e g e n d e ri s s u e si ne d u c a t i o n t e x t b o o k ,w h i c ht h es t u d e n t su s ea st h em a i nm e d i u mi nt h e i r s t u d y ,g i v e sac o n c e n t r a t e d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f r o mt h em a i n - s t r e a mc u l t u r eo f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s e xa n ds e xr o l e t h es e xp r e j u d i c ec o n t a i n e di n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r e p r o d u c e s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s o c i a ls e xp r e j u d i c e ,a f f e c t e dt h es t u d e n t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 b e l o n g i n go ft h er e s p e c t i v es e xr o l ei np a r t i c u l a r ,a n dc a u s e dt h es o c i a lr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 l e g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s e xp r e j u d i c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e xi m a g e ,s e x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 s e xi d e ai n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p r a c t i c a ls t e pt og r a s pt h es e xr o l e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m i n o ra n de n g a g e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s e xe q u a l i t y i nt h ep r e f a c et ot h ef i r s tp a r to fr e s e a r c ht h eo r i g i no ft h i sp r o b l e ma n dd e s c r i b e d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i d e a s ,c h i n a s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t e x t b o o k sa n dt h ei s s u eo f g e n d e rb i a so nt h es t a t u so f t h es t u d y t h e s i su s i n gt h et e x tr e a d i n gm e t h o d ,t h eu s eo fg e n d e r a n a l y s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t oe x p l o r et h ei m a g eo fw o m e ni nt e x t b o o k so fg e n d e ra w a r e n e s sb y i m p l i c a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e dt h et e x t b o o ka saf i n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m a n k i n d ”s t a t u t o r y k n o w l e d g e ”l e g i t i m a c y a n dm a k eu s eo ft h e s et e x t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sw i t ht e a c h e r sa n d s t u d e n t so nt h ef i r s t l i n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g e n d e r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r e l a t e df i e l d so f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i n - d e p t ht h ei s s u eo fg e n d e rb i a si nt e x t b o o k sr e v e a l st h eh i d d e nn a t u r ea n d s c o p eo f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t e x t b o o k sa n dp r e p a r a t i o no ft h ec o n c e p to fp r i n c i p l e s o f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s t r a t e g y t h e s i so f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c o m m u n i t yh a sd o n e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g e n d e r t h e o r y s i n c et h em i d 一2 0 t hc e n t u r y ,t h e r i s eo ft h eg e n d e rf e m i n i s tt h e o r yt h e o r yi sa n i m p o r t a n tb r a n c h ,t h ew e s t e r nf e m i n i s tt h e o r yi s ac o m p l e x ,p l u r a l i s t i ci d e o l o g y ,w h i c h c o n t a i n saw i d ev a r i e t yo f , a n dv i e w sa n dp o s i t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f e m i n i s tf r o mt h e i ra c a d e m i c b a c k g r o u n do rp r a c t i c a lc o n c e r n s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t oe x p l o r eo ng e n d e ra n do n ,t h e i i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x p r e s s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v i e w p o i n t s h o w e v e r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f e m i n i s t s ,t h e r e i sab a s i cc o n s e n s u st h a ti nc e r t a i nb i o l o g i c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m e na n dw o m e no nt h e b a s i so ft h ee m p h a s i so ht h e i rs o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r o l eo f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e m p h a s i so nt h ei m p a c to fg e n d e rd i f f e r e n c e s ,e m p h a s i z i n gt h es o c i a lg e n d e rr e l a t i o n s g e n d e r h a sb e c o m ew i t ht h ec l a s s ,r a c es i d eb ys i d et h es c o p eo fa na n a l y s i sb yt h es o c i o l o g y , p o l i t i c a ls c i e n c e ,h i s t o r y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v a r i o u sd i s c i p l i n e s ,l e a r nf r o ma n d p r o m o t et h ev a r i o u sd i s c i p l i n e st ob e c o m ea ni m p o r t a n te n t r yp o i n t ,n o ti nt h ef i e l do f e d u c a t i o ne x c e p t i o n t h em i r dp a r to ft h ef i r s tp a p e r so nt h es o c i a ls y s t e mo fg e n d e rt h e o r yi nt h ei n f i l t r a t i o n o fm a c r o f i e l do fe d u c a t i o n ,s p e c i f i c a l l yi ne d u c a t i o nt h r o u g h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a sw e l la st h ec r i t i c a ls t u d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 so ff o r mc r i t i c i s mo f t h et h r e e s e c o n d ,if u r t h e re l a b o r a t e dg e n d e rt h e o r yi nt h i ss p e c i f i cf i e l do fe d u c a t i o n t e x t b o o k si n f i l t r a t i o n ,t h a ti s ,s o m eo ft h em a j o r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f e m i n i s tg e n d e rs t u d i e so n t h es y n t h e s i so ft e x t b o o k s a n d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e p a r t m e n to ft e x t b o o k si n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si n o u rc o u n t r yt h e r ea r es e r i o u sr e a s o n sf o rg e n d e rb i a s ,a sw e l la st h ee n t i r e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 i m p a c to fi n d i v i d u a ls t u d e n t s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iu s et h ea b o v et h e o r e t i c a lw e a p o n ,s p e c i f i c a l l ya l la n a l y s i so fg e n d e r b i a si nt e x t b o o k si nc h i n ar e s e a r c ht h ep r o b l e m a n d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e p a r t m e n to f t e x t b o o k si n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si n o u rc o u n t r yt h e r ea r es e r i o u sr e a s o n sf o r g e n d e rb i a s ,a sw e l la st h ee n t i r e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i m p a c to fi n d i v i d u a ls t u d e n t s f i n a l l y ,b yt h ea b o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a u t h o rp u tf o r w a r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p o l i c ym a k e r s , p r o d u c e r so ft e x t b o o k s ,t e a c h e r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si nt h r e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 de x p l o r ew a y st o a c h i e v e b a l a n c eo ft e x t b o o k s ,i no r d e rt op r o v i d et e x t b o o k sf o r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t h er e f o r m f r a m eo fr e f e r e n c e k e yw o r d :t e x t b o o k ;f e m i n i s m ;g e n d e r c a t e g o r y :g 4 2 3 3 i v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 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偕、恕m新粹伍胃 v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2 0 0q 年 7 、涉,伊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 0 0 严嘭 拿年妇班 像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第一章绪论 ( 一) 为什么要研究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 美国学者埃米莉斯泰尔( e m i l ys t e l l ) 在窗口与镜子一文中说道:“如果把 教科书比作学校建立在学生周围的建筑物,那么理想状况下,教科书应为每一位学生提 供了解他人经历的窗口和反映自身现实价值的镜子。只有这些窗口和镜子都向男女生提 供科学的信息和丰富的形象,才能同时满足男女生发展的需要。”n 3 可见教科书作为国家 法定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更大范围的话语主体的控制,是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彰 显,集中体现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一代的行为、举止、知识、能力等各仑方面的 要求,必然反映出社会主流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识。然而多年来,教育对 象一直是以一个整体的、抽象的、无性的人而存在,教育忽视了具体的人的性别存在问 题长期以来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大写的遮蔽了具体性别的“人 ,无形中,这种教育 实践就成为中立的、无性的教育。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 s i m o n ed eb e a u v i o r ) 在 第二性里描述到的:“人们通常用男人这个词泛指一般的人,而女性只相当于阴性, 她为有这个有限的尺度所限定,并不也相当于中性”,“古时候人们用垂直线测量倾斜的 东西,而现在男性就是人类的绝对标准。”乜3 这种男性化的教育,带来学校教科书所描述 的社会性别文化,也常常是以男性的运作为主,女性角色不是被忽略不谈,就是被歪曲 否定,极端的强调“女主内 的家庭角色或将女性视为悲剧命运的代名词,造成女性主 体性的缺失。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的价值诉求,因此,教育研究必须折射教 育所承载的“入”的具体而复杂的内涵。而所谓具体的入就是指“作为一种物质的、理 智的、有感性的、有性别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这些成分都 不能也不应当孤立起来,他们之间是相互依靠的”。3 教科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科书中体现“入”的具体而复杂的内涵,如何使孕育于社会文 化中的教科书文化体现合理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公平发展,是实现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改革目标的重中之重。而且,我国教育领域中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 在开设女性课程、女童教育和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对于教科书这种微观领域中性别问 题的研究尚不丰富,而已有研究多是学者们的零散探讨,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因此, 对现有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 ( 二) 为什么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视角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的概念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发展起 来的女性主义学术概念。在法国女性主义学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s i m o n ed eb e a u v i o r ) 的经典著作第二性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女性主义者在探究男女不平等、妇女 受压迫的根源时,强调性别差异与妇女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的关系。她们着重考察了“性 别角色 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社会性别 的概念。社会性别理论 认为,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原因不是两性之间在生理上的差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事实上在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的西方女权解放运动中,女性主义学者就已把社会性别的 视角引进历史、文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学术领域。经过近4 0 年的发 展,社会性别已经成为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析范畴,经常同阶级、 种族、族裔、性倾向等分析人类社会等级制的范畴并列使用。而在教科书领域,女性主 义者研究发现,教科书通过对女性的省略( o m i s s i o n ) 、忽视( n e g l e c t ) 、刻板化 ( s t e r e o t y p e ) 、歪曲( d i s t o r t i o n ) ,将女性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排除在外或加以贬抑, 造成女性经验无形化和边缘化的事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教科书中同样存在性 别偏见。尤其对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者通过科学技术运用和滥用的大量事实批驳了存在 完全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纯科学 的观点,指出:自然科学领域中教科书呈现的多是 男性价值观主导下的科学知识体系。 尽管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学界和教科书编制者的关注,但关注点 往往从社会控制角度切入,对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学校隐性课程等因素的影响探讨不 深刻不具体;研究成果绝大多数针对社会科学领域教科书,对自然科学领域少人问津。 因此,从社会性别理论入手,试图全面揭示性别偏见在现有教科书中的表现形式,探索 实现教科书均衡性途径,为教科书编制者提供改革参照系,这种研究思路对于国内教科 书研究当属补白之举。 二、我国关于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的已有研究 ( 一) 内地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晓斌教授于1 9 9 4 年发表的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和曾天山教授于1 9 9 5 年发表的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这两篇论文是内地较早就 现行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问题进行了论述的文章。朱晓斌教授具体分析了三种小学语文 课本的性别角色,发现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以不同的方 式“隐蔽 地反映在小学课本中,还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教材改革意见“1 。曾天山教授在 对教材文化做了纵横向的大跨度比较研究后发现,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教材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女性刻板印象嫡3 。这两位学者首开先河,为国内研究教育中性别问题的 学者开启了一扇大门,提供了很多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成为后人研究这一问题 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继二位学者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此问题的优秀学者。 赵静红1 在女性主义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一个本土化的理论思考一文中, 梳理了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的理论,提炼出它们的精髓,并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将女性主 义这一崭新的视角纳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中,就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理 论上的探讨和思索。黄敬忠n 3 在女性主义与课程中的性别问题中指出学校教科书所 描述的社会是父系社会,是完全依靠男人掌握和操作的社会,女性的角色和活动常常被 忽略不谈,极少数描写女性的地方也是强调“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因此,性别差异甚 至是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色彩浓重。 杨洁、吕改莲随3 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印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 分析则是着重分析了2 0 0 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从量上考察了 其中渗透的浓重的传统性别观念和价值界定。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教版小学语 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问题:首先,人物角色重心向男性严重倾斜,致使课文人物呈现 单性别中心的趋向。具体表现在小学六年制语文系列教科书共1 2 册,选入的描写或包 含人物( 包括拟人) 的课文共为1 4 9 篇,涉及人物( 含拟人人物) 2 3 6 人( 次) ,其中女性( 含 雌性) 共出现5 5 人( 次) ,出现频数仅占课文人物总数的2 3 3 ;男性( 含雄性) 出现频数 为1 1 7 人( 次) ,约占人物总数的7 5 。其次,课文中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性格特征的误读。 具体表现在突出男性的性格特征,歌颂男性的个性品质,而女性角色明显缺乏个性鲜明 的性格特点。男性的高尚、伟大、谦逊、坚毅、倔强、平易近人、智勇双全等性格被张 扬,男性的性格显现出强烈的主体性特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尤其是在反映性格时, 无知、愚昧、小气、贪得无厌等被归入女性的性格范畴,女性性格特征的认定保持着强 烈的传统定势。 另外,朱志勇于1 9 9 8 年发表于比较教育研究第5 期的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张彬于1 9 9 8 年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第1 2 期 的试析教材教法中的性别问题;李祖祥2 0 0 0 年发表于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3 期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李介于2 0 0 3 年发表于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2 期的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公平问题;陈雨亭于2 0 0 3 年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 第3 期的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等诸多成果,都不是单独以 某一性别角色为研究对象,而是综合两性角色来进行比较研究,但所有的论文都倾向于 对女性角色数量、职业行为以及性格特征等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一致认为,教科书中存 在对女性角色的歪曲定位,角色呈现方式单一、刻板化现象较为突出,男女性别比例严 重失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诸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融入女性视角、严格控制教材中 男女性别的比例、在教材编委中增加女性编写人员的数量等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史静寰教授在2 0 0 0 年申报了“对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 盲教科书的性别分析研究的课题,并获得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该课题组包括北京 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 0 多位研究人员,这是目前国内有关教科书中性别问题 规模最大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走进教科书与教学的性别世界3 一书是富有开 创性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内唯一一本系统论述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书籍。该书囊括了1 9 篇对幼儿园读物、中小学教科书及相关教学材料和成人扫盲教科书中的性别文化的研究 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教科书文本中的性别失衡与刻板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 ) 男女比例失衡,幼儿读物中女性出现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教科书中女性出现比例下 降;( 2 ) 小学以后的教科书中女性形象过少,特别缺乏有独立身份的女性主角;( 3 ) 男女 在职业分工、活动领域、性格、行为等方面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严重;( 4 ) 缺少富有时代 感、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鲜活而具体的女性性别榜样。该书全面展示了教材中对不同 性别的呈现状况,也深刻揭示了教材所蕴涵的性别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本土化的研 究将对我国编写课本和教学辅助材料所需要的性别视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二) 港台 台湾学者黄政杰及欧用生在检视小学生活与伦理课本时,就注意到了其中性别偏颇 的问题。1 9 8 8 年妇女新知基金会对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进行整体检视,发现所有课本中 均反映出严重不平衡的性别刻板印象与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意识形态,并将此次检视 结果召开公听会公布,出版了两性平等教育手册。1 9 9 3 年台湾教授召开“体检国小 教科书”研讨会,李元贞将1 9 8 8 年和1 9 9 3 年小学教科书中的性别情况进行了比较,发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同五年前相比,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虽然已有小幅度的改善,但整体而言仍没有摆脱 原来的刻板与失衡。1 9 9 5 年由女学会召开的“台湾妇女处境研讨会 ,谢小荃教授回顾 了近几年做过的相关研究,强烈批评充满“性别偏见与歧视的教科书 。1 9 9 6 年台湾中 小学教科书开始允许由民间编印,使得教科书两性观有了全盘更新的机会。1 9 9 7 苏芊玲 在从教科书看女性的教育处境一文中指出:教科书中( 1 ) 女性出现的次数与频率远 低于男性;( 2 ) 传递强调刻板僵化的性别印象;( 3 ) 省略歪曲女性各方面的历史贡献;( 4 ) 传递男主女从的性别意识形态。1 9 9 8 年毕恒达教授在教科书中的女性一文中指出, 台湾小学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绝大多数是男性,而且教科书中还以不易察觉的方式,不 断复制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香港学者游黎丽玲与陆鸿基关于香港初中史科和社会科课本里的性别角色研究发 现n 们,香港中国历史和社会科教科书中存在严重的性别偏见。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女 性角色在第一册中占1 3 0 ,且三册书中出现的女性角色类型为:从事妇女工作;君主淫 乐或宠幸对象;后妃专权;贤妻良母;母系社会状况。在反映现实社会文化的社会科教; 科书中,也反映出性别偏见问题。 : 通过对上述研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不论是内地还是港台地区,中小1 学教科书中普遍存在性别偏见现象。 三、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一) 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对学生的 健康发展具有实际的、直接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和男女两性和谐、平等发展的 理论建构具有重要价值。 l 。理论意义 学校课程在消除性别不平等问题上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无论在 女性主义发源的西方教育发达国家,还是在女性觉醒意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教科 书中的性别偏见现象并未得到实质性扭转。这固然与传统文化势力强大有关,但编制观 念与手段自身存在的种种局限也难辞其咎。本研究在分析既往教科书性别意识缺陷的基 础上,将社会性别研究的相关成果与中国学校教育现实密切联系,探索课程内容均衡选 择的原理与策略,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触角深及教科书编制微观领域,以拓展该领域的 研究疆域。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现实意义 有助于教科书编制者深入思考性别文化特征的体现方式与角度,防止流于性别比例 增减的肤浅认识,为性别公平之理想教材编制提供参照。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参阅了大量关于女性学、女 性教育以及其他与女性话题有关的论文、著作,并对网络上的女性话题给予关注。本研 究搜集到的中外中小学主要学科教科书3 0 0 余本,时间跨越新中国各主要历史时期,包 括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时期。借助这 些文本,结合性别歧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深入揭示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的隐蔽性和广 泛性,对教科书编制理念及编制原则提出操作性的策略。 第二章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女性学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的理论是本项研究的理论基 点。所谓女性学,就是从尊重女性的立场,在学术领域对女性及其有关的诸问题进行研 究的学问,并用女性的视点,对已成定论的学问进行重新探讨3 。2 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 的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多元 的思想体系,包含形形色色的主义、观点和立场,不同的女性主义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 或现实关注出发,从不同角度对性别差异与性别公平进行探讨和阐述,表达了各不相同 的理论观点。 女性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以女性主义为指导,以核心 概念“社会性别 的视角来寻求对传统学科的质疑和挑战,鉴于传统知识体系中妇女整 体被忽视的事实,女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传统学科的主题与结构进行解构,纠正将男 性价值标准与经验作为人类全部生活内容的偏差。 正如伯克利大学教授卡罗克利斯特( c a r o lc h r i s t ) 指出:“( 今天) 任何评论者 要对一篇文章提出全面的评论,都必须考虑到社会性别;同样,社会科学也必须思考社 会性别形成和影响了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材料。n 2 3 女性学研究者对西方知识体系挑战 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在学术界建构起了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创立了跨学科的女性学 和社会性别教学机构,向各个领域作了积极有效的渗透,从而改变了众多学科领域对人 类社会的认识和阐释阻叼。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社会性别概念界定 社会性别( g e n d e r ) 这一概念形成于2 0 世纪6 0 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时期,作 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 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出现,使人类认识到女性的社会 角色和命运不是由先天的生理因素决定的,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 s i m o n ed e b e a u v i o r ) 所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m 1 首先使用社会性别一词的是美国女性主义者,这与2 0 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文化不 无关系。当时的美国社会普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认为贤妻 良母是女性的唯一生存方式,而且认为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是生来如此的,是女性的生 理差异导致了自身的从属地位。因此,2 0 世纪6 0 年代末出现的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者将 这种典型的生物决定论作为首要目标进行批判,而批判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区分生物 性别和社会性别。 。 1 9 7 1 年,安奥克利( a n no a k l e y ) 在其著作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中较早将性 别与社会性别区分了开来。奥克利认为,生物性别( s e x ) 是生物学的,是指生物学意 义上男性和女性的解剖学和心理学特点,而社会性别( g e n d e r ) 是社会建构的男性气质 和女性气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是由生物学性别限定的,而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 理的影响形成的。1 9 7 5 年,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 g a y l er u b i n ) 以“交换女人”为 p 题,在对西方三大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列维一施特 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性别体制 的概念。卢宾认 为,“一个社会的。社会性别制度,是该社会将生物的性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品的一整 套组织安排,这些转变的性需求在这套组织安排中得到满足。侧它表现了两性之间的 生物差异可以转化为社会差异,并以此维持一整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不 但在人类历史上非常有效地存在过,而且现在依旧存在。 受到卢宾的启发,女性主义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究社会性别制度在各种社会文化及 各个历史时期的形态和演变过程,如社会性别制度与其他制度如家庭、政治、经济、制 度之间的关系等。像凯特米利特( k a t em i l l e t t ) ( 性的政治) 和舒拉米斯费尔 斯通( s h u l a m i t hf i r e s t o n e ) ( 性别的辩证法) 在对社会性别概念的论证中将它与 权力联系在一起,她们认为,社会性别是一种中心动力,通过社会性别的确立,权力被 系统进行了安排,男性气质标志着权力和权威,在所有社会中,政治权力和道德权威都 被男性垄断起来。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2 0 世纪8 0 年代,女性主义学者们开始寻求对社会性别进行更为详尽的阐释,主 要方法则是通过强调社会性别与阶级、种族和其他权力形式的相互联系,来分析社会性 别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层面的能动性。琼斯科特( j o a nw s c o t t ) 是这一 时期的典型代表。她的文章社会性别:一个有助于历史分析的范畴用后结构主义理 论对社会性别作了新的阐述。她强调,社会性别是诸多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是基于能 观察到的两性差异之上的;社会性别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社会性别同权力 的观念和权力的构成牵连在一起,因为权力的分配( 对物质资源和象征意义资源的控制 和支配) 经常以社会性别观念为参照。n 6 3 斯科特把社会性别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任 何一种社会关系的形成都涉及社会文化各个部分,所以对社会性别的考察必须是历史 的、具体的。1 9 8 5 年卡罗琳摩塞( c m o s e r ) 发表了妇女与住房政策:走向性别意识, 提出了性别计划的概念。1 9 8 9 年,她继而提出“发展中国家的性别计划这一概念以及 战略性性别需求与现实性别需求的理论观点。可以说,妇女研究者们不再将妇女作为一 个孤立的群体,而是开始注重男女两性的角色和需求,从性别结构和性别关系提示男女 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角色差异,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妇女参与发展的方式即社会性别 方式。1 9 9 2 年,思特加德( l s t e r g a a r d ) 等撰写了性别与发展实践指南一书, 从性别、统计、农业、就业、住房、交通、健康、家庭资源管理及实践操作等九个方面 对性别与发展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妇女研究越来越朝着多学科的方向发展,社会性别研究 呈现跨学科的特点。理论本身的多样化体现在两大理论的发展上:一是第三世界和有色 人种的女权主义理论得以迅速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女人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性别认同 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阶级和民族认同的结果。女性间存在着差异,并没有世界性的统一 的妇女地位。不同种族、民族、阶级的女性有不同文化、利益和价值观念。二是后现代 的女权主义理论。后现代的女权主义理论质疑男女两性这一二元性的结构本质,提出应 批判地分析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研究者们不一再仅仅专注于社会性别,而是将社会性 别与阶级、种族、性倾向等概念结合,具体地分析妇女的处境。 上述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否定而是互相补充。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把社 会性别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了解。社会性别概念只有用于 特定条件下具体分析才有意义。社会性别是西方女权主义在对她们的文化、历史、社会 的剖析过程中发展的理论框架。她们阐述的西方社会性别具体状况也许与我们的社会性 别状况不尽相同或很不相同。但是,将社会性别看做一种制度,一种社会关系的认识却 r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认识来考察我们的社会性别状况,在对我们自己 的社会性别状况的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中,丰富社会性别理论。 可以说,2 0 世纪7 0 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妇女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很快成为女性主义的基本方法,为女性学的存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女性主义学术研 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有关妇女发展的政策和实践。 二、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多元的思想体系,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主义、观 点和立场,不同的女性主义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或现实关注出发,从各个角度对社会性 别进行探讨和阐述,表达各不相同的理论观点。但从总体上讲,女性主义者有一个基本 共识,即在肯定男女两性的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他们的社会特征与角色,强调社 会文化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强调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讲,社会性别理论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社会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人的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 特征决定的,是毋庸置疑的。而社会性别是特定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规范、性别角色 及两性的行为方式,是后天文化习俗影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