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大学化学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大学化学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大学化学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大学化学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7年,电子衍射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预言,电子不仅是一种具有一定质量,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而且还能呈现波动性。,电子波动性的证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大量微粒运动表现出来的性质,即是具有统计意义的概率波。,电子波动性的证明,得出的结论:波动性是与微粒行为的统计性规律在一起的。在底片上衍射强度大的地方(明处),也就是波强度大的地方,一定是电子在该处单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密度大),衍射强度小的地方(暗处),也就是波强度小的地方,一定是电子在该处单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少(概率密度小)。由此可以认为:具有波动性的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在内)虽然没有确定的运动轨迹,但在空间某处波的强度与该处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成正比。,(2)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原子轨道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较,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的合理解=原子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三个量子数n,l,m确定的波函数称为一个原子轨道,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述核外电子在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量子力学借用经典力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轨道”的这一名词,把波函数叫做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与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相对应,也有电子云即概率密度|2的角度部分|Yl,m(,)|2的分布图。例如pz电子云的角度部分是|Ypz|2=cos2,若将|Ypz|2对作图,便可得到pz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它表示了电子在空间不同角度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从角度的侧面反映了电子云概率密度分布的方向性。,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也可以是用统计的方法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某一区域内出现概率大小的一个形象化的图示,s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是核外的一个球形空间。,图中密集的小点只是说明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种运动状态,并不代表有这么多个电子在核外运动。,s电子云l=0,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处于不同状态的电子,它们的波函数各不相同,其|2当然也各不相同,表示|2的图像电子云图也不一样。,原子轨道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较,形状相似,不同的是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形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形要“瘦”些;这是由于Y=cos值小于1,而|Y|2值就更小的缘故。,正负号不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上有、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上都是正值;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上的、号只是代表波函数中角度部分Y的正、负,并不表示波函数的正、负。,3.四个量子数,由n、l、m三个量子数所确定下来的一套参数就可以表示一种波函数。在求解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除了直接引入的这三个量子数之外,后来根据实验和理论的要求,又引入了一个描述电子自旋特征的量子数ms。这些量子数对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确定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以及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非常重要。,3.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主量子数n,n=1,2,3,4,5,6,7(正整数),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层数的。用它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n的取值范围:,K,L,M,N,O,P,Q(光谱符号),3.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主量子数n,核外电子能量既与n有关,又与l有关,取决于n和l的取值。不能只决定于n值的大小。,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对多电子原子:,3.四个量子数角量子数,角量子数l(亦称副量子数),角量子数l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l的取值范围:对于给定的n值,l只能取小于n的整数值。,l=0,1,2,3,4,5(n-1),s,p,d,f,g,h(光谱符号),3.四个量子数角量子数,角量子数l(亦称副量子数),用主量子数n表示电子层时,角量子数l就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分层,对于给定的主量子数n来说,就有n个不同的角量子数l。,3.四个量子数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的取值与角量子数l有关,对于给定的l值,有2l+1个m的取值,可以取从l到l的所有整数,其中包括零:m=0,1,2,3l。,3.四个量子数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角量子数l与磁量子数m的关系,3.四个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表示电子自旋运动的状态,取值只有两个:,自旋量子数ms,直接从薛定谔方程得不到自旋量子数ms,它是据后来的理论和实验的要求引入的。精密观察强磁场存在下的原子光谱,每一条谱线实际是由靠得很近的两条谱线组成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1925年乌伦贝克(Uhlenbeck)和哥德希密特(Goudsmit)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3.四个量子数,四个量子数确定后,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了,原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需要用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层数和主要决定电子的能量;,角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同时也影响电子的能量;,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ms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4.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小结,(2)在微观世界中,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分为不同的能级(n),电子运动的每一个状态均需要用四个量子数(n、l、m、ms)来确定。,(1)电子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确定其位置和动量,它的空间运动状态需要用波函数来描述。,(3)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的区别和联系:,四个量子数n、l、m、ms确定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三个量子数n、l、m确定一个波函数n,l,m,波函数就是原子轨道;电子云就是描述电子出现的概率|2.,4.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小结,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象形状相似,不同是原子轨道的图象中有正、负号,电子云的图象中则没有。原子轨道的正、负号在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会起到关键的作用。,(3)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的区别和联系:,(4)四个量子数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同一个原子中没有彼此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保里(W.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德(F.Hund)规则,2.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全充满、半充满规则,等价原子轨道(n,l相同的亚层)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或全空(p0、d0、f0)的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状态较稳定。例:24Cr3d54s1()3d44s2()29Cu3d104s1()3d94s2(),Z=11,Na:1s22s22p63s1或Ne3s1,Z=20,Ca: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Z=50,Sn:Kr4d105s25p2,Z=56,Ba:Xe6s2。,Ne、Ar原子实,2.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2)电离能的周期性,一般规律:同一周期(短周期)自左向右,电离能递增;(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各周期中稀有气体的电离能最大,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稳定的8电子结构;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离能总趋势是减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起主导作用,核电荷数增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大这一因素不起主导作用),2.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2)电离能的周期性,一般规律:同一周期过渡元素电离能增加程度较小;因其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小,Mn和Zn的电离能比其前面元素Cr和Cu增加较多,因为Mn和Zn的d轨道半充满和全充满;同一元素各级电离能的大小规律:I1I2I3;电离能的数据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活泼性和元素的常见氧化态;,2.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2)电离能的周期性,反常现象:同一周期主族元素NO,PS;O和S外层失去1个电子后,p轨道半充满稳定结构,故电离能小于其前面的元素;同一周期过渡元素Mn和Zn分别具有半充满和全充满的d轨道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故电离能比其前面的元素增加较多;VCrMnNiCuZn651653717737746906,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常以符号Ea表示。像电离能一样,电子亲和能也有第一、第二、之分。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的正值表示放出能量,负值表示吸收能量。电子亲和能是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与电离能相反,电子亲和能表达原子得电子难易的程度;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越强,即非金属性越强。,2.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3)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第二章分子结构MolecularStructure,(3)共价键的特征,具有饱和性,每种元素的原子提供能用于形成共价键的轨道数和成单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4)共价键的键型,键和键的特征比较,(1)杂化轨道类型s-p型杂化,s-p型杂化小结,在s-p型杂化中,键角随着杂化轨道中s含量的增加而变大;,等性杂化杂化轨道性质等同,(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偶极矩越大,定向力(取向力)越大,极性分子偶极矩越大,诱导力越大,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分子间力及产生的原因,(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力是决定物质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范德华力特点:(1)存在于分子或离子间的一种作用力;(2)吸引力,其作用能相当小,范围只有几个pm;(3)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4)色散力存在于任何分子之间,是主要的分子间力;,(2)分子间作用力,(3)氢键HydrogenBond,(A)氢键的形成(B)氢键的特点(C)氢键的类型(D)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注意(1)一种物质是否是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2)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3-1晶体的宏观性质(2),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构形,这是晶体最明显的特征,同一种晶体由于生成条件的不同,外形上可能差别,但晶体的晶面角(interfacialanglt)却不会改变。,钻石晶体,玻璃非晶体,3-1晶体的宏观性质(3),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加热时却是先软化,后粘度逐渐小,最后变成液体。,3-1晶体的宏观性质(4),晶体表现各向异性,例如热、光、电、硬度等常因晶体取向不同而异;而非晶体则为各向同性。例:云母沿层状结构方向易被剥离例:石墨层内导电率比层间高一万倍,3-1晶体的宏观性质(5),宏观上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应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特点来考察,单从一方面进行判断是不充分的。为什么晶体与非晶体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内部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如何探测内部结构?衍射实验(X衍射和电子衍射),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晶体一般都具有最低能量,因而较为稳定;非晶体一般能量较高都处于介稳或亚稳态。晶体和非晶体之间无绝对界线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形成晶体,又可形成非晶体,彼此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一、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小结,(1)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反应物分子必须先爬过一个能峰,即克服反应活化能,反应才能进行。(2)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越大,能峰越高,活化分子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反之,活化能越小的反应速率越快。(3)活化络合物极不稳定,可以分解为产物,也可以分解为反应物,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络合物的浓度及其分解频率。正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反应的摩尔焓变。,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改变反应温度,改变了反应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但并没有改变反应的活化能。(2)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要加快。这两者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都必须爬过一个能垒,反应才能进行,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物能量提高,故两者的反应速率都要加快。不过吸热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放热反应。,注意:,五、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均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参与了化学变化过程,改变了反应原来的途径,降低了活化能。,五、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途径,反应沿一条活化能低的捷径进行,因而速率加快。,五、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合成氨反应,没有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为326.4kJmol-1,加Fe作催化剂时,活化能降低至175.5kJmol-1。,催化剂不影响产物和反应物的相对能量,没有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所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而不能改变反应发生的方向。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加入催化剂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的数值相等,这意味着催化剂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五、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平衡的到达,不能改变平衡点的位置。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原来的途径,降低了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G,对一个G0的反应,想用催化剂改变其反应方向是徒劳的。,(3)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热的关系,途径1=途径(2+3),H3=H1H2,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热的关系,(4-3),(3)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热的关系,2Na2O2(s)+2H2O(l)4NaOH(s)+O2(g),(3)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热的关系,通过查表找出各产物和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热数据,进行如下计算。,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体系达到了热力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2.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规则,(4)当n个反应相加或相减得到某一反应时,其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相加反应的平衡常数的乘积或商,这是多重平衡规则。,如果反应(3)=反应(1)+反应(2),如果反应(4)=反应(1)反应(2),3.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用平衡常数估计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判断反应的程度,只能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一定量的反应物到底能生成多少产物,要通过定量计算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转化率。当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思考,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2SO2(g)+O2(g)=2SO3(g)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1)增加压强(2)增大O2的浓度(3)减少SO3的浓度(4)升高温度(5)使用催化剂,将对化学平衡有什么影响?简要说明理由,例题4已知下列平衡体系(反应容器为1L)在830时的Kc=1.0,若初始浓度CO=2molL1,H2O=3molL1,求算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多少?CO的转化率为多少?,CO(g)+H2O(g)H2(g)+CO2(g),解:设在平衡时CO2=xmolL1,,初始浓度/molL12300,平衡浓度/molL12-x3-xxx,各物质的平衡浓度:CO2=H2=1.2molL1CO=2-1.2=0.8molL1H2O=3-1.2=1.8molL1,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5计算题,CO(g)+H2O(g)H2(g)+CO2(g),解:设在平衡时又有ymolL1的CO转化为CO2,,初始浓度/molL10.81.81.21.2,平衡浓度/molL10.8-y1.8+1.2-y1.2+y1.2+y,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得到y=0.15,例题5如果温度和体积不变,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1.2molL1的H2O(g),当再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多少?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多少?,计算题,CO(g)+H2O(g)H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