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变电运行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岗位,对变电运行员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 然而,变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的稀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因此,研究如何构建 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概括来说,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变电运行员工 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构建以变电运行为主题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其次,在借 鉴般虚拟社区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江西电力行业虚拟学习社区的 激励机制和可操作性框架。最后,从江西省电力公司构建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 习社区的宏观层面出发,提出了如何配置构建以及营运管理这一虚拟社区所需 的配套条件。 关键词:江西,变电运行,虚拟学习社区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p o w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o p e r m i o ni sa l l i m p o r t a n tp o s t si ne l e c t r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i ti sr e q u i r eh i g h s k i l lt ot r a n s f o r m e ro p e r a t i o ns t a f f h o w e v e r , t h e 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e c h n o l o g yo fp o w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o p e r a t i o na n ds t a f f l e a r n i n gw a y so f s c a r c ef o r m e das t r o n gc o n t r a s t i n t e r n e tt e c h n o l o g y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e ran e wi d e at os o l v et h i sp r o b l e m t h e r e f o r e ,s t u d y i n gh o wt ob u i l dw e b b a s e d 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i e st ou p g r a d et h e i r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yi sv e r ym e a n i n g f u l 。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p a p e r sm a i ni n n o v a t i o n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 a s : t h ef i r s t :p r o p o s e da l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i e si nt h e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o w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o p e r a t i o ns t a f f sj o bc a t e g o r y , p r o p o s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t h a tt o o kt h ep o w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 o p e r a t i o na st h e m e n e x t ,i nr e f e r e n c e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l n m o l lv i r t u a l c o m m u n i t y s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 s ,p r o p o s e dt h e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s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a n d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f r a m et h a ta i m e da tt h ej i a n g x i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f i n a l l y ,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m a c r o - l e v e lo fp o w e rc o m p a n y ,p r o p o s e dh o wt o c o n f i g u r et h es u p p o r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i sv i r t u a lc o m m u n i t y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j i a n g x ,p o w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o p e r a t i o n ,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储签名c 瑚:缈签字吼碱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文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导师签名( 手写 签字日期:夕影年 日 0 绪论 0 绪论 0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江西省电力公司系电网经营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建设江西电网,肩负 全省电力供应任务,承担江西电网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组织江西各电厂参与省 间电力交易。 截止到2 0 0 7 年6 月底,江西省电力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 7 0 5 2 亿元( 合并 口径) ,所属单位3 2 个( 其中:供电公司1 2 个) ,控股的县级供电公司9 8 个, 公司系统员工约7 万人( 含县级供电公司) 。 江西电网以南昌为中心,北起九江,南接赣州,东至上饶,西抵萍乡,通 过2 回5 0 0 千伏线路和1 回2 2 0 千伏线路与华中电网联网。江西电网主网架目 前仍以2 2 0 千伏为主,5 0 0 千伏主网架正在形成中。全网现有2 2 0 千伏及以上变 电站6 4 座、容量1 7 1 9 0 兆伏安,其中:5 0 0 千伏变电站8 座( 含开关站1 座) , 容量5 2 5 0 兆伏安;2 2 0 千伏变电站5 6 座,容量11 9 4 0 兆伏安。2 2 0 千伏及以上 输电线路1 9 3 条,长7 3 8 8 8 千米,其中:5 0 0 k v 线路1 7 条,长1 3 2 0 7 3 3 千米; 2 2 0 千伏线路1 7 6 条,长6 0 6 8 0 6 7 千米。 安全生产和电网运营,是江西省电力公司两大任务,江西省电力公司要努 力早日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的战略目标,所谓“一强三 优”现代公司中的“一强”即为“电网坚强 j 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 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电网安全离不开安全生产, 其部门主要包括:电网调度、变电运行工区、继电保护班、变电检修班、高压试 验计量班、线路检修班等,这些班组都是为保障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而设置 的,变电站是各班组工作的聚集点。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负荷剧增,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形成大机组、超高压、跨地区、跨省大电网,使得运行操作越来越复杂,而对 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未能正确处理、及时处理, 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作为供电企业重要的生产岗位之一的变电运行岗位,直 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且变电运行专业责任重大、技能水平要求高、知 识面要求宽、沟通能力要求强。因此提高变电运行员工的综合素质是电网安全 0 绪论 运行的根本保障。 目前,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有三个学习途径: 一是拜师,作为一个变电运行岗位的新进人员,必须找一个在变电运行岗 位工作、有经验、有收徒资格的变电运行员工当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合同 规定师傅有义务将徒弟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到能通过出徒考核为止。这种师徒 关系,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岗位的一大特色,是一代代变电运行员工获取经验 和知识的传统学习途径。拜师主要是针对变电运行新员工的制度,是入门级的 培训,经验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大部分是靠离岗培训和自学。 二是培训,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是江西省电力公司下属培训机构,变电 仿真中心是该培训机构的核心部门,是变电运行员工提高技能的重要学习途径。 然后,江西省变电运行员工共计达3 5 0 0 人,由于变电运行员工工作性质的特殊 性,每年送到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来培训的人员只有5 0 0 6 0 0 人,不到六分 之一。同时,离岗培训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变电运行的知识点。 三是自学,变电运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以及通过有限学习资源 的个人学习,是当前变电运行员工的主要学习途径。由于江西省电力公司每两 年开展一次2 2 0 k v 变电站站际大检查,随时抽考变电运行员工,各供电公司每 年开展的春季、秋季两次安全大检查等,还有竞争岗位及其它专业考试等等, 这些虽然增加了变电运行员工的自学原动力,但也导致了学习在同一个变电站 内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另外,变电站上班制度为“倒班制”,共同交流的机会 很少,在各市供电公司内纵向、横向缺乏交流与共享,从而严重地影响学习的 效率。 随着变电运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和对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对变电运行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述三种学习 途径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网络提供了丰 富的学习资源与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学习的环境将不再局限于围墙 之内的学校校园,学习的内容可以延伸到许多远程虚拟世界中( 如虚拟教室、 虚拟图书馆、虚拟学校等) 的多种资源,学习的对象则可经由网络媒介将设备 厂家、变电运行培训老师、变电运行员工、生产技术部门的专职及管理人员等 等共同组成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的形态也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由所 有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主动建构、共同创造并可以分享的知识互动过程。 2 0 绪论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就具有重要意 义。 中部要崛起,电力需先行。江西省电力公司的发展面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 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以及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 挑战。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处在电网安全运 行重要岗位的变电运行员工,在整个江西电力从业人员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因此,构建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0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我国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仍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以定性研究为主, 属社区平台的建构阶段;而国外的研究则以定量分析为主,对社区中的成员角 色、人际关系以及虚拟学习社区的实施效果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1 ) 虚拟学习社区环境的建构 目前的虚拟学习社区环境多基于w w w 模式。w w w 以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对 多种媒体形式的支持、2 4 小时不问断服务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 的理想环境。当然,虚拟学习社区的环境是开放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教学 平台,可以说,整个互联网都是虚拟学习的大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为虚拟的人际交流提供了多种渠道,将这些技术纳入虚拟学 习系统之中,为虚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交流感受。目前国 外对虚拟学习交互渠道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具体的交互手段中,例如教学计划 的制定、电子邮件的采用、讨论区的利用等等。国外关于各种交流渠道的研究 都是基于各种实验和数据的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2 ) 虚拟学习社区成员及其人际关系研究 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等的话语权,因此虚拟学习社区中师 生角色的转变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焦点。近年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逐 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与网络教育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k e t t n e r p o l l e y ( 1 9 9 9 ) 指出,互联网时代,教师成为了“虚拟教师”,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 变成了信息的过滤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最佳信息,同时更要引导学生 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一个在线教师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他同时也要 选择、过滤信息以供学生思索,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探讨,诱导学生 3 0 绪论 进行有思想的讨论等等。新教育:为学习服务一文指出,在信息社会,教 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不同的人各有擅长,因此教师在某些方面有可能强于学生,但 是学生也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强于教师,教师同样可以向学生讨教自己不懂的东 西。 实践证明,虚拟的教师和学生比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发生的交流机会 会更多。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在线学生会发起热烈 的讨论,而且每一个人都积极响应。与在教室中的学生相比,他们虽然可能分 布在各地,但却仍能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而且对话会更加频繁。网络上人人 平等的观念也延伸到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于是,虚拟的教师不再是传统观念上 的高高在上的“圣人( s a g eo nt h es t a g e ) ,而成为了平等关系中的“引导 者”( g u i d e o nt h es i d e ) 。 ( 3 ) 虚拟学习社区实施效果研究 虚拟学习社区的效果主要是从学习成绩、学习者的满意度和人际交流程度 等方面来进行评估的。如今,虚拟学习社区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而虚拟学习社区的劣势则集中在缺少面对面的交互和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这一 点上。尽管网络教学为无法同时集中在一起的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但有学者指 出,网络在情感交流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当代风行全球的数字化生存 的结果是,那些在人类普通的情感领域的东西,如暗示、感染、触摸、模仿等 具体的行为方式都将失落。因此,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离 。比起面对面的交 流来,网络上的交流缺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这是决 定学生对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 4 ) 虚拟学习社区管理措施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因此不能放弃管 理。 何保建在对虚拟社区管理的透视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对虚拟社区的管 理要以网络为主渠道,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社区网站为中心,以优化网络环境 为目标,以网民生活得更美好为目的”的观点。具体如下: ( a ) 努力完善和发展虚拟社区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去精心设计网站。 ( b ) 以净化虚拟社区的环境为管理重点。在对虚拟社区的管理上,首先,要 有对虚拟社区的高度责任心。其次,充分调动“版主”、“网管”的积极性,以起 4 0 绪论 到示范作用。第三,要切实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第四,完善虚拟奖惩制度。 ( c ) “依法治社”,维护社区生活秩序。要加大网络立法的力度,尽快制定 规范网络行为的法规,明确网站及网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网络违法行为作出明确 规定。 ( d ) 精心安排,缩短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距离,力争虚拟社区与现实社 区的两种生活的相互渗透,并达到本质上的统一。n 3 邹婷婷在浅析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通过分析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中存在的信息过剩和信任缺失问题,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探 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啦, 各种类型的虚拟社区显示,人们通过逐条阅读他们的公开留言或私人电子 邮件来了解其他参与者及其兴趣,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 找正确答案的拥有者极其困难。第二,消息回复率极低。第三,信任的缺失。 ( a ) 寻求制度上的解决途径 第一,在电子讨论分组中规范用户的行为。要避免用户发送些与商业业 务不相关的请求或煽动其他参与者。第二,为每一个用户创建一个个性化的、 基于兴趣的分组。这样用户知道哪些人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能直接与这些博学 的人取得联系,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与那些志同道和的人一起工作,并可以 建立更牢固的个人关系。 ( b ) 寻求技术的支持 点对点的交流模式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依靠点对点 的关系获取信息及建议,而不是向所有的人发出请求。与广播式讨论相比,点 对点的交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它容易建立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间的信 任:二是它比消息栏更具有互动性;三是交流更深入、细致;四是点对点的交 流是一种类似于现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 5 ) 综合评述 纵观国内外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的眼光更多是集 中在网络教学过程本身,基于在实验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 相应的结论;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建构或教学策略的制定、实施提出中肯的建议, 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国内的虚拟学习社区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对于网络教学的可行性论证和具体教学平台的开发 方面,对于网络教育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师生交互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 5 0 绪论 加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论思辨和定性分析,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因 此,有机地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有助于国内学者对网络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着陆”,从而为国人创造理 想的虚拟学习社区,为中国的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当前,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在大型国有 企业的应用,国内对于它的讨论并不多见,而做出了实践性的研究就更少,迄 今为止我们也还没有见到一本相关专著。因此构建这样一个虚拟学习社区我们 还需要做很多积极的探索。 0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以下方法:( 1 ) 文献研究法;( 2 ) 比较研究法;( 3 ) 定性与 定量分析方法;( 4 ) 归纳总结。 尽管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与实践都己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结合行 业的实际应用研究还是不足。本文站在电力行业的角度上,研究如何构建一个 电力变电运行员工的虚拟学习社区。 文章在第一章中首先提出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理论基础,这一章节 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通过分析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基本构成,概述江西电力变电运行 员工学习途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 社区的必要性。本章节是在实施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之前,为了其技术先进性、 经济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系统全面地对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各相关方面所做的 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 接下来提出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思路、可行性及实施方案,文章的第三 章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个层面确定了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架构,为整个虚 拟学习社区的搭建了一个运营管理的整体框架。在第四章中,就虚拟学习社区 的技术实现,提出了一个合理有效的网络技术方案。文章从三层结构系统模型 原理、应用程序开发以及数据库设计等三个技术区域给了具体的方案,另外,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文中通过研究影响知识 共享的动机分析,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江西电力变电运行 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的激励机制构建的框架。在第五章中,研究了构建虚拟学习 6 0 绪论 社区的配套条件,主要是站在江西省电力公司全局的层面上从政策、资金和人 员等方面对该虚拟社区建设的支持。 最后是就本论文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包括论文基本结论,并提出了本 论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0 4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概括来说,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变电运行员工 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构建以变电运行为主题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其次是对江西省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的现状做了详尽的研究,找出了其 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进行构建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必要性,并进行了 可行性研究。 再者,在借鉴一般虚拟社区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电力行业构建 虚拟学习社区的激励机制和可操作性框架。 最后,从江西省电力公司构建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的宏观层面出发, 提出了如何配置构建以及营运管理这一虚拟社区的配套条件的建议。 7 1 相关理论概述 1 相关理论概述 研究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几个理论 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激励理论。 1 1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一些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7 0 年代美国哈佛大 学的阿吉瑞斯( c h r i sa r g y r i s ) 和舍恩( d a s c h o n ) 。1 9 7 7 年阿吉瑞斯在哈 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组织中的双环学习,首次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 并于1 9 7 8 年与舍恩合著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详细并正式界定了 “组织学习概念,同时也对“组织学习 类型进行了划分。他们认为学习可 以划分三种类型:适应性学习、单环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并提出创造性学习 是组织学习的发展阶段,这种学习方式能对组织规范进行探索与重建。从2 0 世 纪8 0 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并逐渐风靡全球。美国的杜邦、英特儿、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世界一流企业, 纷纷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时代标志的著名的微软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 是倾心建立学习型组织。 1 1 1 何为学习型组织 1 9 9 0 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 p e t e rs e n g e ) 出版了第 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 织的热潮。美国的a t & t 、福特汽车( f o r d ) 、通用电气g e n e r a le l e c t r o n i c 、 摩托罗拉m o t o r o l a 、科宁c o r n i n g 、联邦快递f e d e r a le x p r e s s 、欧洲的赛恩斯 钢铁、罗福r o v e r 、a 1 3 b 等都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 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 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 总和的综合绩效。 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对学习的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学习一般 8 1 相关理论概述 有三种类型: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这三种方式是不断深入的, 个人学习是基础,而学习型组织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另外,学习型组织对人 性的假设是“自我超越人”,区别以往的人性假设( 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 , 其最大的特点是把组织成员看作不断成长的、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提高的。 1 1 2 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书中认为:学习型组织 不在于描述组织如何获得和利用知识,而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学习型 组织。他说:“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 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 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五项技能,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 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 ( 1 ) 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就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 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学习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并且 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 2 ) 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一个看待旧有事物而形成的特定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 成,将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发生的问题,并用 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这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会影响我们看待新事物,影 响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而培养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和及 时的决策,进而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 3 ) 建立共同愿景 简单地,共同愿景可以表述为:我们想要创造什么? 它是被组织成员共同 认可、向往、渴望的愿望和景象。建立共同愿景包含了四个要素:愿景、价值 观、目的和使命、目标。 ( 4 ) 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学习型组 织的团队学习被称为“深度会谈 ,它使每个人都能摊开心中的假设,以多样的 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并自由交换想法,从而获得共同提高。 9 1 相关理论概述 ( 5 )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试图看见整体的思考方式,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 的发展。圣吉根据系统动力学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型,即为系统基模,包括 三个主要方面不断增强的反馈、反复调节的反馈、时间的滞延。系统思考有助 于我们看清结构与变化形态,帮助我们了解惯用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无效,以及 效果较高的办法可能存在何处。 根据上述的修炼技术为基础,学习型组织具有五个特征:有一个人人赞同 的共同构想;在解决和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作为相互关系 系统的一部分,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 考;人们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人们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 共同构想一起工作。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 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 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口1 有研究认为,五项修练之间关系可概括为: 第一,五项修炼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 第二,自我超越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第三,自我超越不能离开了对世界一体的系统思考; 第四,我们必须以动态的心智模式去看待世界; 第五,共同愿景的建立离不开自我超越、自我愿景和系统思考的修炼; 第六,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 第七,五项修炼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h 1 1 1 3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研究 张声雄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六大要素哺1 : ( 1 ) 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 ( 2 ) 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 ( 3 ) 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 4 ) 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 ( 5 ) 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 ( 6 ) 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傅宗科、彭志军、袁东明总结了学习型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1 : 1 0 1 相关理论概述 ( 1 ) 层次扁平化 ( 2 ) 组织咨询化 ( 3 ) 系统开放化 1 2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当前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主要是出于对以知识 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则是出于寻求买方市场条件 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途径。人力资本开发是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 学习社区的根本目的。 1 2 1 人力资本的概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 舒尔茨( t w s h u l t z ) 认为,人力资本( h u m a n c a p i t a l ) 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 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人力,包括 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 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并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 ( 1 ) 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 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 ( 2 ) 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 ( 3 ) 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 4 ) 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 ( 5 ) 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n 们 在国内,有学者对这个概念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一是认为人力资本分初级 和高级两个层次。前者是指健康人的体力、经验、生产知识和技能。后者是指 人的天赋、才能和资源被发掘出来的潜能的集中体现一智慧。n 羽二是认为人力 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形态,提出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概念。 前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后者 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三是从个 人和群体角度来对人力资本进行定义,前者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 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后者指存在于一个国 11 l 。相关理论概述 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 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n 3 1 1 2 2 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特性 人力资本的产权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忽 视产权的研究。一批中国学者从企业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的产权进行了研究。 主要有三种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义:第一种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 有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 健康水平等的所有权。n 3 1 第二种是从企业产权角度来理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 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第三 种是从产权的可交易性和合约性来理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 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 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周其仁教授的论述有代表性。一方面人力资本 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它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 但有学者认为它的所有权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其“承载所有者 才是个人,人 力资本“承载所有者 与其所有者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充满矛盾。n 副另一方面 是人力资本产权的完备性和关闭功能,它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 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 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 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从来就不存在。 1 2 3 人力资本的形成 胡锋就加快人力资本形成在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里面提出了如 下建议。 ( 1 ) 转变观念,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 2 ) 实行后发国家的人力资本“借贷策略 ,获得人力资本投入与转移中 的“后发利益”。 ( 3 ) 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 ( 4 ) 加强制度建设。从法制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消除劳动力自由 流动的制度性障碍。n 妇 李建民在人力资本通论中指出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1 2 1 相关理论概述 关键在于它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从生产过程角度看,它具有要素和效率两个 方面的生产功能。前者是指人力资本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 素。后者是指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其途径是: ( 1 ) 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 ( 2 ) 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可以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n 3 1 1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构建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依 据。 1 3 1 建构主义的发展与由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哲学或者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经进一步 发展而来。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j p i a g e t ) 。他认为客观的知 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这种交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 过程:“同化”与“顺应 。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 基着重探讨了社会文化历史对人们心理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语 言和人际交往对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 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 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另外,维果斯基有“最近临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正 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有这些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都 有很大的影响口,8 1 。 1 3 2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是学习 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 13 1 相关理论概述 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 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 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 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 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或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 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 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 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 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 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所以说,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 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 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 的能力。 1 3 3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方法 不难看出,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的定位:学生 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主体作 用体现在: ( 1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 2 ) 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 ( 3 ) 学生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而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 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 ( 1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 2 )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1 4 1 相关理论概述 ( 3 )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 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1 4 激励理论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管理心理学的宗旨就在于研究人类心理和 行为的规律性,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励理论是运转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 工虚拟学习社区的原动力。 1 4 1 激励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是第一个试图对需求综合分类的研究者。他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由 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人的需求进行分类,第二部分阐明这些分类之间的关 系。这一理论对管理者是很有启示意义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理论那样简单,理 论研究上并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持,实证研究并不认为这一理论有效度,不支持五 种需求层次的阶梯关系。口3 1 赫兹伯格提出另一重要的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双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 认为,工作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 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h e r z b e r g 分析发现,成就感、别人的认同、工作、 职责、进步、个人成长等因素同工作满足有关,被称为激励因素( m o t i v a t i n g f a c t o r s ) ,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人满足,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致令人不满。组 织政策、管理者的行政措施、督导方式、人际关系、工作条件与环境、劳动报 酬等因素与工作中的不满有关,被称为保健因子( h y g i e n ef a c t o r s ) ,这些因 素解决不当会导致不满,但即使解决好了,至多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口q 1 4 2 激励的过程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激励人们,即激励的过程。过程理论 的核心在于找出形成、维持及终于行为的程序。 v r o o m 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的期望程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具有的吸引力。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进行描 述:期望理论认为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相互作用的函数。汹3 a d a m s 的公平理论提到是关于人们的判断方式,看他们如何判断报酬分配的 公平或不公平。判断时,人们般有三种主要类型:以贡献为基础,以平等为 15 1 相关理论概述 基础和以需求为基础。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原则对报酬的分配是 否公平进行判断,与实际公平与否无关。凹剐 s u m m e r s h e n d r i x 研究发现工资公平感对工作满意感和对组织的奉献具有 影响啪1 ,g r e e n b e r g o m s t e i n 发现工作的名称也会影响人们对公平的认识。他 的另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均很重要,管理者怎样对影响公 平知觉的决策方式做出解释并执行是非常重要的。7 1 1 6 2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现状分析 2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现状分析 2 1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基本构成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是指江西省电力公司操作、管理变电设备,监视其 运行的工作人员,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 1 ) 巡视检查和监视变电设备的运 行工况,发现设备异常,处理简单的设备缺陷;( 2 ) 执行调度命令,进行倒闸 操作和事故处理;( 3 ) 布置变电设备检修前的安全措施和检修后的验收工作;( 4 ) 管理设备资料、台账、图表;( 5 ) 抄录仪表读数,填写运行日志和技术记录。 随着江西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变电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变电运行员工 越来越多。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使得江西省电力公司不 断从数量和质量上扩大变电运行员工队伍。从2 0 0 4 年至2 0 0 7 年年底,江西省 电力公司变电运行员工的人数、所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等 级资格及学历在大专以上员工的比重呈递增趋势。 从下列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 0 0 4 年至2 0 0 7 年,江西变电运行员工数 量是呈增加趋势。当然,随着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 的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也不断增多,变电运行员工在数量上必将有所减 少,但对员工的技能素质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3 5 0 0 3 0 0 0 萋2 5 0 0 2 0 0 0 1 5 0 0 1 0 0 0 2 0 0 4 年2 0 0 5 年2 0 0 6 年2 0 0 7 年 图2 1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数量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江西省电力公司( 2 0 0 7 年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评价 1 7 2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现状分析 1 0 0 8 0 a r 6 0 u u 求 忸4 0 2 0 0 2 0 0 4 年2 0 0 5 年2 0 0 6 年2 0 0 7 年 变电运行员工占总员工比重 变电运行员工具有高级工职 业技能资格比重 变电运行员工具有大专以上 学j 力比重 图2 2 所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资格及学历在大专以上员工的比重 资料来源:江西省电力公司 ( 2 0 0 7 年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评价 另外,具2 0 0 7 年的数据显示,变电运行员工的男女比例为3 :2 ,平均年龄 在3 5 3 岁。 2 2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学习途径现状概述 目前,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有三个学习途径: 一是拜师,是电力企业的优良传统,通过生产技术的传、帮、带,提高新 进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一个变电运行岗位的新进人员,必须找一个在变电运 行岗位工作、有经验、有收徒资格的变电运行员工当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 合同规定师傅有义务将徒弟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到能通过出徒考核为止。除转 业军人可选择不拜师外,其他新进变电运行岗位的员工1 0 0 要拜师。这种师徒 关系,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岗位的一大特色,是一代代变电运行员工获取经验 和知识的传统学习途径。 二是培训,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是江西省电力公司下属培训机构,变电 仿真中心是该培训机构的核心部门,是变电运行员工提高技能的重要学习途径。 表2 1 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近三年的培训数据统计如下: 年份2 0 0 5 年 2 0 0 6 年2 0 0 7 年 仿真培训人数 1 9 9 人2 0 8 人4 3 7 人 高级工培训人数4 8 6 人2 2 7 人 1 3 7 人 资料来源: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变电仿真中心 1 8 2 江西电力变电运行员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