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_第1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_第2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_第3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_第4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学专业论文)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内容摘要 家训主要是长辈教诲后代子孙如何治家处世的训诫,又可称为家诫、家范、家 法、家规、庭训、遗训、遗诫、规范、劝言等。在古代家训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 规范的论述占有很大篇幅,但是经济活动终究是家庭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如何去处理这些经济事务乃是关系到家庭稳定和兴衰的关键。因此,家训作者在对 子孙进行教诲时,如何治家理财就成为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家训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都有一些代表之作,尤其是北齐的颜之推所著颜 氏家训的出现,遂使家训系统化和社会化,真正开启了后世家训之作的先河。宋 元时期,家训写作蔚然成风,家训作品层出不穷,成为我国传统家训的繁荣时期。 到了明代,家训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家训进入族谱,常常累代纂修,家训数 量繁多,内容丰富,商贾家训兴起,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明代成为我国传统社会家训 的鼎盛朝代,为我们研究明代家庭的经济观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出现 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从家训中考察明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经营理财观念, 从中可以反映出明代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某些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让我们 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多一些具体而真实的认识。 本文仅在明代家训的范围内对其所涉及的经济观念进行论述和分析。主要从家 庭经济管理、土地及地租、商品货币、消费、同居共财与析产分居和其他一些方面 的经济观念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探讨,着重分析了这些经济观念在明代的特点、 发展及转变,并探究这些经济观念背后所潜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揭示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以考察明代经济的若干发展特征及其历史演变,从而有 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和家庭 教育服务,这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明代;家训;经济观念 硕士学位论文 m s 1 i ! r s 1 h f s i s a b s t r a c t f 锄i l yi n s t i u c t i o i l s ,a l c a l l e dd o m e s t i cc o m m a i l d m 即t s ,d o m e s t i cm o d e l s ,d o m e s t i c d i s c i p l i n 豁,d o m e s t i cr u l 懿,d o m e s t i ci n s t f l l c t i o n s ,d e c e a s e di n s t m c t i o n s ,d e c e a s c dw 锄s 。 p u b l i cn o n n s ,a d m o n i s h m e i l ta i l ds oo n t h e yw e r em a i n l yt 1 1 ei n s t m c t i o n sm a tt l l ee l d e 瑙 t a u g h tt h e i rd e s c d a n t st om a i l a g et l l ef a m i l y 觚da d 印tt ot l i es o c i e 哆t h e 觚i l ye “c s 锄dm o r a ln o 彻sw e r em o r em 柚o t l l e rc o n t e n t si nt h e 觚c i e n tf 锄i l vi n s 仃u c t i o n s h o w e v e c o n o m i ca c t i v i t i 髂w e r et 量l eb 嬲i cp r o b l e mi nf h m i l yi i f e nw a sv i t a i i m p o r t 锄c ef o rt l l ef a m i l yt 0d e a lw i t hm ee c o n o m i ca f f 萄瓠t h e r e f o r e ,i tw 嬲n l em a i o r c o n t a f i tf 1 0 rm ew r i t e r so ff i a m i l yi n s t m c t i o n st ot e a c hm e i rd e s c e i l d a i l t st 0m 觚a g ef i 锄i l y a n dd o m e s t i cf i n a n c e t h el l i s t o 拶o ff a m i l yi n s t r i l c t i o n sw e n tb a c kt o 锄c i e n tt i m e t h e r ew e r e m e r 印陀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i ne a c hd y n 嬲咄e s p e c i a l l yt 1 1 e 物船 彬积姗,w ,h i c hw 勰嘶t t 饥b y y 撕z h i t u io fn o r t h 锄q id y n 嬲t y i tp r o m o t e dt l l es y s t e m i z a t i o na i l d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f i 锄i l yi n s 讯l c t i o i l s i to p e dar e a lt r a i n i n gf o rf 锄i l yi r 塔缸u c t i o 嬲s o n g 觚dy l l 锄 d y l l 嬲t i 骼,l ew r i t i n go f i l yi n s t m c t i o n sb e c 锄ec o i i l 】【i l o np m c t i c ea i l dm 锄yw o r k s 锄e r g e d ,w h i c hw 鹊m e 仃a d i t i o n a l 伽 i l i l yi n s t n l c t i o n s r i p e 站l g e t h ef a m i l yi n s 臼m c t i o n s c u l t l l 托w 朗ti n t 0an e wp e f i o di i l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f 锄i l yi 邶t m c t i o n sw e n ti n t o g 胁e a l o g ya n dw e r ee d i t e d 舶mg e n e m :t i o nt 0g 锄嘞t i o n n e 锄o u n to f 加n i l y i n s 仃u c t i o n sw 懿i n c r e 嬲i n 吕t l l ec o n t e n t sw e r cd c h c r 锄d 五c h e r t h em e r c h a n t s 7f 锄i l y i n s 觚c t i 彻s s e d s oi tw 嬲m e 胁1 i l yi n s 加c t i o n s 削lb 1 0 0 m i n gs t a g ei nm i n gd y n a s 劬 w h j c hp r o v i d e du sr i c hm 呶= r i a l so ns t u d y i n gt l l ef 肌i l y s e c o n o m i ci d e 嬲i nm i sd y n 勰哆 m i n gd y i l 嬲t yw 弱锄i m p o r t a mt 啪i i lc h i n e s el l i s t o p 删c u l 砌yi nt l l ef i c l do f c i a le c o n o m y m a n yn e wd e v e l o p m 朗t 锄dc h 觚g 懿a r o s e w ee x p l o r e df 觚m y l i f e s t y l e 锄df i n 觚c i a jm 觚a g 咖饥t 舶mf i 锄i l yi n s 饥l c t i o n so fm i n gd y i l 弱够w ec o u l d d i s c o v e rs o m ef e a t u r c so fm i i l g s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觚ds o m en e wt d c i e s b y 蹦n m 撕z i n g锄d觚a 1 ) ,z i n gm ee c o n o m i ci d e 鹊,w ec o u l dg e tc o n c r e t e锄dt m e 啪d e r 咖m d i n ga b o u tm i n g s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l l i se s s a y0 n l yd i s c u s s e d 锄d 锄a l y z e dm ee c 0 n o m i ci d e 嬲i nt h er a i l g eo f m i n g s f 姗i l yi n s 仃u c t i o n s ,s u c h 猫i l ye c o n o m i cm 锄a g e n l t ,l 锄d 锄dr e n t ,c o m m o d i t ya n d c 明r 铋c y ,c o n s u i n p t i o n ,l ep r o p e n yw h i l el i v i n gt o g e 廿l e r0 ra p a n nf o c u s e do nt l l e i i 、i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i h e s l s c h 粕g e s 锄df e a t u 陀sa i l d 柚a l y s e dt l l e 豫鹤o n so f c c o n o m i ci d e 嬲舶m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c u l t l 】i ea n ds o0 n i tr e v e a l e dt l l ec o l l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l l ee c 0 n o m i ci d e a sa n d 的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s t u d i e dt i l ec h 锄c t 嘶s t i c 锄d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i n g se c o n o m y ,w h i c h h e l p e d 哪d e 印e i l o u rl ( i l o w l e d g eo ft l l el l i s t o r y 删i n g i tw a sv e 巧m e a i l i n g 如lf o ru s t od r a wm eu s e 如ln u t f i 锄tf b mt l l ef a m i l yi n s 仇l “o n s a t 廿l es 锄et i m e ,i tg a v ea s a l u t 孤yl e s s o nf o rm o r d e nf 姗i l y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m i i l gd y n 勰t ) r ;f a m i l yi n s t r u c t i o n s ;c c o n o m i ci d e 猫 h l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t e r 。s1 h i :s l s ( 一) 选题意义 绪论 纵观中国历代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其思想价值博大精深。但是,相对于传统 家训文化的繁盛,学术界对传统家训的研究却大大滞后。著作方面,笔者仅查阅到 三部家训著作:徐少锦、陈延斌的中国家训史、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 和王长金的中国传统家训思想通论固。除此之外,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传统家 训的研究还处于收集资料、选注译注、文献引用等初级阶段上,是对传统家训的粗 加工,还谈不上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但这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家训起到 了很好的先导作用。论文方面,对家训的断代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清以前的汉唐、唐 宋时期。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研究家训大多是从文化角度去探讨,至于从经济 史的角度去研究家训的文章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家训更多地阐述了如何处理 家庭关系的一般原则,兼之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束缚,对于经济问题则不甚 关注,然而,经济活动终究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问题,如何去处理这些经济 事务乃是关系到家庭稳定和兴衰的关键。因此,在长期的家庭经济活动中,家训作 者必然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济原则。 关于“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 这一课题,就笔者目前所能考察到的范围看, 学术界研究还很少。由于对家训的断代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清以前的汉唐、唐宋时期, 而家训研究的角度又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去探讨,因此,对明代家训中经济观念的的 研究就相对薄弱,与其“鼎盛期 的家训地位极不匹配,所以对明代家训中的经济 观念研究亟需加强。可以说,无论从对家训断代研究的范围、研究的角度,还是从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情况来看,对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不仅可以拓展 家训研究的领域,而且可以加深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微观研究。只要我们本着“古 为今用 的精神,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思辨的眼光进行分析、甄别与现代诠释, 坚持去谬存真的原则,分清良莠,继承精华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对于推动家庭道德 建设,强化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进一步淳化民俗、匡正世风,具有积极的借鉴价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马镛: 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版。 王长金:中国传统家训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 l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 s i h i i s i s 值和启迪意义。 综上所述,本论文选题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学术界对明代家训中经济观念 的研究比较薄弱,是一个较新的方向。其二,可以进一步了解家训文化的特点以及 明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其三,可以拓宽和加深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的领域。最后,对家训的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任何社会 都不能与传统文化隔离,汲取传统家训文化中有益的方面,可以达到古为今用的效 果,从而推动当今的社会建设。 ( 二) 基本概念 1 、“家训”的界定 对家训概念的界定,学界尚未形成定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徐少锦等认为:“家训主要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 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这种解释突出了家 训的训诫者和被训诫者之间的关系,但对家训的内容却没有涉及。孔令慧认为:“家 训是父母或其它长辈基于一定的经验或知识,利用口训或书面文字等方式垂训后代 子孙的修身、治家之言,反映了家庭或家族长辈的律身之道和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涉及立志、修身、养身、礼让、仁爱、勤奋、节俭、清廉、忠孝、交友等许多方面。” 该解释详细介绍了家训的主要内容及形式,而对家训的目的、来源却介绍不够。 张白茹等认为:“家诫,有称家训,诫子书等,它是士家大族“整齐门内,提撕子 孙 的言论和说教。其主要内容是用传统的礼法制、伦理道德规范、日常的行为准 则,规范与处理家族内部各种关系,教育后代如何立身处世。 这种说法的突出特 点是点明了家训的目的和来源,但对于家训的内容却极少涉及。相对来说,中华 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比较全面:“家训本治家立身之言,用以垂训子孙者也。原有 助人文风化,然既期弟子能够了解,故措辞浅近,略近口语,用语亲切,情感真挚, 并演为文学体裁之一。 “至家训文学之来源,约有三端:一为古人诫子书、家 诫之属;二日古人之遗令或遗诫;三为古人生平自叙。唐以降,家训文学特盛,然 往往但被伦理,而乏文采。有宋以后,益以理学激荡,家训乃成说教之工具。然明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陕两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导言第1 页 。孔令慧:传统家训! j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2 期 o 张臼茹、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诫论略,安徽史学2 0 0 2 年第3 期。 。 台北 张其昀监修:中华西科全书,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 9 8 1 年版,第五册第4 l l 页 2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f r s1 i i i :s l s 白通俗,近于语体之风格,则未尝或失也。 该定义介绍了家训的目的、特点、来 源、流变等,但对于家训所包括的内容,介绍却不够细致。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家训,又称家范、家诫( 戒) 、家书、 家规、家语、宗规、家约、遗书、遗命、遗诫( 戒) 终制、遗训等等。是某一家庭 或家族中父祖辈对子孙辈、兄辈对弟辈、夫辈对妻辈和后辈对前辈所作出的某种训 示、教诫,是以传统儒家价值观念为基础形成的训诫家人和族人的言论和说教。教 诫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诫者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教诫者取材于祖上的遗言和族规、 族训、俗训或乡约等文献中的有关条款,主要包括修身、治家、励志、勉学、择师、 交友、为人处世、做官之道等内容;表现为散文、诗歌和警语等文体;它包括口头 家训和书面家训两种形式。 2 、经济思想的内涵 经济一词的含意是经世济时,是要把国家社会的事情办好,而西方的 经济学说史则起源于研究家庭的生计。 圆可见,中国经济思想历来着眼于宏观地研 究社会经济问题,往往同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经济思想就是在人们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对客观经济 规律的认识,反映着人们对于客观经济规律的看法和态度。这种认识由于人们的立 场、世界观和实践深度的不同,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可以是比较深刻 的,也可以是片面肤浅的。” 可以说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我们历代祖先在社会生 产、分配、交换、消费诸领域中不断实践的结晶,它产生于经济实践,并为经济实 践服务。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可以说是个伦理型的社会,因此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不 可避免地带有伦理色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家训中的经济观念主要指在家庭或家族经济管理、治 生、析产、消费等经济行为中所遵循的经济原则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主要包括家 庭经济管理体系、土地及地租、消费、商品货币、同居共财与析产分居和其它一些 方面的经济观念。通过对这些经济观念的归纳和探讨以分析各种经济思想产生的时 代背景,揭示出这些经济观念在不同的时代所具有的特点、发展及转变,从而可以 考察其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历史演变。 。 台北 张其昀监修:中华百科全书,中国文化火学出版部1 9 8 1 年版,第五册第4 1 l 页 。姚家华、孙引:中国经济思想简史,j 二海三联书店1 9 9 5 年版,导言第7 页 。蔡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教程,高等教育 i 版社1 9 8 9 年版,绪言第2 页 3 硕士学位论丈 m 人s t l ! r 。st j f s l s ( 三) 研究现状 从清末一直到建国后的八九十年代以前,关于对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还处于纂 录家训阶段,至于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相关的研究论文相 对来说比较多的状况,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1 、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 从清末一直到2 0 世纪7 0 年代,国内外有关家训的研究笔者只看到一篇论文的 题目,即由知堂的关于家训( 北平晨报学园1 9 3 6 年1 月2 7 同总第8 9 9 期) 可以说,此时的家训研究尚属匮乏。 2 、2 0 世纪7 0 年代 这一时期关于家训研究的文章稀少。在社会一片“批林批孔”声势中,传统家 训很少有人问津,即使偶尔有一两篇文章还是政治舆论的附属品。如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批判 (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7 4 年第1 期) ;砸 碎禁锢劳动妇女的精神枷锁批判女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7 5 年第1 期) 。 3 、2 0 世纪8 0 年代 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史学框架被打破,史学研究逐渐活跃,家训的研究 也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此时家训的研究还属起步阶段,没有专着,著述尚属家 训的编写、辑录注释等方面,如家训辑览、历代家训选注等。研究论文 方面,此时质量上乘的论文开始出现,如谈敏的历代封建家训中的经济因素( 中 国史研究1 9 8 6 年第2 期) 但这一时期的论文比较少且研究范围比较窄。 4 、2 0 世纪9 0 年代至今 此时的家训研究朝着广度和深度迈入,内容涉及到传统家训的方方面面,研究 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家训的通论和家训的个案研究两个方面。但总的来说,学术 界对家训还谈不上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 1 ) 研究专著 这一时期,关于中国家训的研究专著开始出现,但到目前为止,笔者只查到三 西张艳国等编:家训辑览,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 雪史孝贵主编:历代家训选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 4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j l ! r + st h e s i s 部即上文提到过的徐少锦、陈延斌的中国家训史、王长金的中国传统家训通 论和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 这一时期,家训的辑录著述增多,如历代名人家训、中国历代家训大观 、中国历代家训大观等等。 ( 2 ) 从通论的角度研究家训的论文 这方面的论文如刘剑康的论中国家训的起源兼论儒学与传统家训的关 系( 求索2 0 0 0 年第2 期) ;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的王长金教授申报了关于家训 的研究项目,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如论传统家训的家庭发展观( 浙江社会 科学2 0 0 5 年第2 期) 。 ( 3 ) 对家训的个案研究 对家训的个案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思想和对女训的 研究方面。这方面的论文很多如:李宗长的由 看颜之推的心态( 东 岳论丛1 9 9 9 年第l 期) ;戴素芳的曾国藩的家训伦理思想探略( 湘潭师范学 院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 ;杨小敏的 与唐代后期知识女性的家庭伦理思 想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2 期) 。 ( 4 ) 从教育学、伦理学、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家训的论文 鉴于古代家训中伦理教化的原始资料很丰富,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阐述伦 理教化比较全面、深入的论文如王长金的传统家训的德育观( 南京林业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2 期) ;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家训的论文如张艳国 的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 中州学刊1 9 9 1 年第5 期) 。 ( 5 ) 涉及家训中经济内容的论文 封建社会后期的家训( 包括宋代) 比起前期的家训,最显着的特点是涉及经济 的内容增多,所以今人研究家训中的经济因素,多以宋以后( 包括宋代) 的家训为 原始资料。出现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如徐少锦的中国古代商贾家训探析( 齐齐 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 9 9 8 年第1 期) ;吴传清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视野中的治生 之学立足于封建士大夫家训文献的考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版) 2 0 0 0 年第1 期) ;龙登高的略论宋代士大夫家庭的经济生活( 史学月刊 1 9 9 1 年第4 期) ;梁太济读 并论宋代封建关系的若干特点( 内蒙古 大学学报1 9 7 8 年第2 期) ;谈敏的历代封建家训中的经济因素( 中国史研究 1 9 8 6 年第2 期) 。 喻岳衡编: 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1 9 9 1 年版。 。尚诗公主编:中国历代家训人观。文汇出版社1 9 9 2 年版 蕾周秀才等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大连出版社1 9 9 7 年版 5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l s 通过以上综述可知,对中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总的来说,9 0 年代以来,对古代家训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对于 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无论是从单篇的论文来看,还是从专著来看,仍未引起学术界 足够的重视,缺乏应有的深度。 第二,研究的时段和重点上,9 0 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传统家训的研究重点主 要集中在颜氏家训、曾国藩的家训、女训等个案研究及对传统家训的通论研究 等方面,且断代研究主要集中在汉、魏晋、唐、宋阶段,对明清阶段的家训研究则 相对比较薄弱,除了曾国藩的家训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通论中对明清家训进行了 粗线条的梳理外,明清时期其它的家训都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第三,研究的方法上,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学和伦理学的方法,缺少从文献学、 经济学、文化史、社会史的角度对明清家训进行综合研究。 第四,研究的视角上,主要从教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论述家训中 的经济方面的文章却鲜少,除了从家训通论的角度涉及到经济内容外,主要论述唐 宋家训中的经济因素,而对明清家训的经济研究论文目前笔者还没有看到,更谈不 上对明清家训中的经济内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对明代家训中的 经济观念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尚祈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6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i e r st h e s l s 一、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家训文献考察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殊形式,是我国古代家庭、家族长辈为教育子孙 而专门撰写的文献。家训这种教育形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的种类和文体 的形式非常丰富,要探究家训文化,对家训总体概括的了解是基本前提。 ( 一) 明代以前家训述略 中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周公诫子家训的出现标志着家训的萌芽,周公便成为 中国传统家训的开创者,其家训思想主要反映在尚书、礼记、史记等古籍 中。两汉到三国是家训的定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家训,如汉代班昭的女诫、 东汉马援诫兄姊马彦、马顿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这一时期的家训 虽然为后世家训的发展规定了大致的方向和范围,但大多仅针对一事,或局限某些 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的出现,遂使家训 系统化、理论化和社会化,可以算作是关于家训的第一部系统专著,被后人誉为“古 今家训以此为祖。对后世影响很大。颜氏家训集以往仕宦家训之大成,它与 集以往帝王家训之大成的帝范一起,标志着两晋到隋唐是我国古代家训的成熟 时期。宋元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推广,政府的鼓励等原因,家训写作蔚 然成风,家训作品层出不穷,成为我国传统家训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诸多为后代所 传颂的著作,如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陆游的放翁家训、 元代许鲁斋的许鲁斋训子语等等。 ( 二) 明代前期、中期、后期家训文献 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商品 经济的发达、社会变动的剧烈、科举制度的成熟等原因,与以前相比,明代家训进 入族谱,常常累代纂修,谨守家教弗坠。出现了嘉言类编式的著作,如明薛梦李的 教家类篡八卷。出现了汇集多部家训的丛书,如明代秦坊所编范家集略六 卷。家训内容更加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明中期 o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3 0 5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r r e r st h e s l s 以后,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商贾家训兴起。可见,明代家训数量繁多, 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体更加完备,有诗歌体、格言体、警句体、箴铭体、歌诀 体等文体,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明代成为我国传统社会家训的鼎盛朝代。 明朝是在元末农民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明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行重农轻商 的政策。同时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推行道德礼教下移运动。在 这种社会背景下,明朝前期的家训文献中的经济内容多数涉及农业、土地观念,强 调治田,对商业论述较少。例如吴天泰在示族子中说:“人生各分定如面异黔 皙,读书求仕宦运数杳莫测,不如事田虽勤苦但食力。” 到了明代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冲击传统的轻商观念,逐渐形成重 商逐利的社会风气。这种变化反映在家训上,便是越来越多的家训经济内容涉及 如何经营工商业,其作者开始从过去单一教子耕读相兼变为读书、从商并行。涉 及这一内容的家训不胜枚举,下面略举几例进行说明。吕近溪认为要学养生,世 间生艺需要会一件,“世间生艺,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为人若肯学 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 圆许相卿则进一步明确指出: “农桑本务,商贾末业,书画医卜皆可食力资身。 庞尚鹏也认为:“民家常业, 不出农商。 蚀 万历以后,政局日益黑暗,内忧外患,例如明末党争,宦官专权,尤其是在 遭受“梃击”、“移宫”、“红丸 等案后,士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遭受了沉重的创 伤,极其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了他们无情的一击,使士人走向涣散、堕落,人心迷 茫,官场险恶,于是大多家训作者便劝诫子孙当官危险不如种田,要知足常乐。 叶瞻山在家训中指出,“富莫富于能知足 。张履祥告诫子孙要守农,“子孙 只守农士家风,求为可继,惟此而已。一 姚舜牧则进一步明确告诫子孙要耕读并 重,不得做官,“吾子孙但务耕读本业,切莫服役于衙门,但就实地生理,切莫奔 利于江湖。衙门有刑法,江湖有风波,可畏哉! 虽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险,尤有甚 于此者。”o 综上所述,任何家训的作者都要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的制约,任 明 吴天泰:示族子,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第1 0 2 卷,第3 9 6 0 3 页。 o 明 吕近溪:小儿语,见 清 陈弘谋辑五种遗规养正遗规卷下。续修四库全书第9 5 l 册,第2 卜2 2 页 零 明 许相卿:许云邮贻谋,从书集成新编第3 3 册,第1 8 l 页。 印 明 庞尚鹏:庞氏家训, 丛书集成新编第3 3 册,第1 9 3 页。 田 明 叶瞻山:家训,见课予随笔钞卷3 ,丛书集成续编第6 l 册,第5 5 页 - 明 张履祥: 训子语,见 清 陈弘谋辑 丛书集成新编第3 3 册第1 9 8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i i r s r i e s i s 何家训都难免带上时代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任何家训都具有时代性。但就明 代中期而言,虽然由于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家训内容涉及如何经营工商业的比较 多,但是也有强调务农的观点,例如霍韬在家训中认为务农可培养节俭品性, “幼事农业,则习恒敦实,不生邪心。“故子侄不可不力农作。同样道理,明代 后期,虽然大多家训作者告诫子孙当官危险不如种田,但也有少数家训作者认为士 农工商皆可治生,例如,朱舜水在与诸孙男书( 节录) 中指出,“如辈既贫窘, 能闭户读书为上,农、圃、渔、憔,孝养二亲,亦上也。百工技艺,自食其力者次 之。,圆 ( 三) 明代家训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明代的家训,与以前的家训相比较,无论在教化内容、途径、方式方法上都有 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归纳起来,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女子家训大量增加 这里说的女子家训,既指专为女子撰写的家训,也指由女子撰写的家训。虽然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班昭女诫这样的专门教训女子的家训著作,但此后针对女子 的德育读物并不太多,而以家训形式出现的就更为少见。到了明代,由于朝廷的重 视和提倡,加之宋明理学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女子撰写的家训。最有 影响的是明仁孝文皇后的内训。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官吏温璜记录整理的母训 温氏母训、李氏与丈夫袁参坡( 由其子记录整理) 的庭帏杂录等。 2 、商贾家训的繁荣 商贾家训的繁荣,是明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择业观念转变的必然产物。中国 自古以来有重农轻商、重农抑商的传统,但到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工 商业城镇逐渐兴起,商人数量大大增加,必然冲击传统的轻商观念,反映到家训上, 治生家训明显增多,明代家训对子弟的择业指导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是不 再单纯地要求子弟走仕途,而是凡能够自立的职业都可以选择,农桑、商贾乃至于 书画医卜均可。二是提倡学习经世济用之学,要求子孙掌握一些技艺。这就为商贾 家训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3 、家庭民主聚谈制度的创设 明代以来,家训教化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家族聚谈制度,不少家训都有类似的 明 霍韬:家训,见喻岳衡编: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1 9 9 1 年版,第1 7 1 页。 簟 明 朱舜水:与诸孙男书( 节录) ,见喻岳衡编: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1 9 9 1 年版,第2 0 5 页 9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规定。最早创设这种制度的庞尚鹏在其庞氏家训中对这种民主聚谈制度的举行 时间、内容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姚舜牧的药言也规定了利用家庭聚会的形式进 行维护“家声 教育的具体做法。 4 、贞烈观念的强化 宋元明清时代,贞操观念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北宋时,由于理学尚未在整 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女子改嫁仍然是很普通的事情。到了南宋,朱熹极力宣扬贞 烈观念,随着程朱理学被奉为儒学的正宗,理学有关片面约束妇女、反对妇女再适 的观点才逐渐在整个社会流行起来。到了明代,这种贞节观念已经为社会普遍认同, 在贞操观念和婚姻方面束缚、奴役妇女的礼教进一步发展。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也 有一些开明的家长,在其家训著作中对寡妇改嫁表示了赞成或宽容的态度。如温 氏母训中说:“少寡不必劝之守,不必强之改。 5 、家法惩戒的加强 明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导致了人们交往的扩大,斗殴、赌博、 酗酒、狎妓之风较之以前更为盛行。为了引导子孙避恶向善,许多家长都以家训、 家规、家法的形式对子弟进行严格的管束。且随着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道德法律 化的特点更为突出。这在家训发展上的表现就是戒律的增多,以及对违反家规的惩 罚性措施较之以前更为严厉,如明代何心隐的家训,霍韬的渭崖家训,何伦 的何氏家规,庞尚鹏的庞氏家训等,这些家法族规规定,对违反家训族训、 犯有过错的家族成员,轻者鞭打杖责,重者开除族籍、交官府治罪。 同时,传统家教受宋明理学存理灭欲、道家无为、佛教因果报应等思想影响, 在家训著述中也有所体现。家训作者多通过主张“内求”、“慎独等道德修养的 方法,把自我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通过道德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沿着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追求。 明代家训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家庭教育成果,在中国家训史上起着承 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明代家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阶级性、时代性的局限。如 灌输愚忠愚孝、男尊女卑、明哲保身、污蔑农民起义,宣扬“棍棒底下出孝子 , 其家法族规,把许多行为规范法律化,使家教中的惩罚主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明代家训总体上来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究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朝廷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明代家训的空前繁荣,与封建皇帝的积极 倡导和身体力行有很大的关系。封建统治者为加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明 温以介: 温氏母训,丛书集成新编第3 3 册,第2 0 4 页 1 0 硕士学位论丈 m a j ;t i i r st l l i i s i s 统治的需要,相应地要求作为“国”之缩影的“家 的统治者封建家长也要加 强对子弟家人的管束和教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家训的发展。朱元璋曾亲自编撰家 训训诫睾室子弟,他于洪武十一年( 1 3 7 8 ) 撰写了一篇诫诸子书,教训皇室子孙。 明仁孝文皇后亲自撰写的内训,是封建帝后撰写的最为全面的一部家训,在中 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皇后的大力倡导,也是明代女教发达、女训 读物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商业繁荣,都市增扩,市民势力增长,通俗文化产生,商贾家训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势力不断壮大,他们抵制传统轻商观,敬业乐群。不少文 人官员也涉足商业,经商蔚然成风。这些因素促使了明代家训对子弟的择业指导发 生了重大变化,且商贾家训出现了繁荣。 复次,官僚士大夫的积极传布。除了封建皇帝的倡导之外,饱受儒家思想浸润 的官僚士大夫的积极宣传也是明清家训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传播家训著作的官 僚士大夫中,较为有影响的当数明代的儒士王相,他编辑的女四书,成为流传 甚广的女教尤其是家庭女教读本。这些官僚士大夫们的编辑、刊行,使得家训著作 在民间广为传布,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家训的发展。 另外,家庭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封建专制社会,家庭、家族的命运从根本上取 决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豪门巨族完全有可能在一夜之间突遭横祸而沦为破落小 户,“贫不过五世,富不超三代 ,历史上很少有经久不衰的豪族。因此在贫富无 常的历史条件下,为家族的生存竞争,为家运富贵久远之计,制定一套家训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 可见,明代家训文化主要由以上几方面原因兴起的,它普遍存在于广大家庭中。 因此,家教文化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事实上,由于大多数古人是文盲、 半文盲,绝大多数家训都是口述的,成文的毕竟是少数。即使是成文家训,也多只 在家族内部流传。家训i 能够在社会上流传,刊行于世,不仅必须是成文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家训的制订者或后继者,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否则家训就很难为外人所知,从而产生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明代,封建社会转衰而家训发展却呈现空前繁荣。明代家训的治生 之学也发展到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从家 训中考察明代家庭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经营理财观念,从中可以反映出明代经济发展 的某些特征,显现出某些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让我们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多一 些具体而真实的认识。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r i i r st l f s l s 二、家庭经济管理 一个大家庭或家族,如果不对其进行行之有效、分工明确的经济管理,对家庭 财产不加妥善经营,对家庭财富的象征即土地不进行有效管理,家道顷刻就会衰败。 从明代家训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经济管理方法。只是具体到每个家 庭,由于财力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其进行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却是一致的。 下面就对其经济管理思想及方法进行分析。 ( 一) 家长的选任及其职权 在明代家庭经济管理中,家长居于中心位置,管理家庭的一切事物。家长又称 尊长、主事、族长( 虽然家庭和家族并非完全相同,但在本文中,家长、族长都行 使同样的权力,故一并进行论述) 、主家者,对全体家庭成员进行管理和控制。家 长通常是由家庭成员中辈分最高、年龄最长者充任。在一个只包括父母子女两代的 家庭里,父亲是家长;在包括祖孙三代的家庭里,则祖父是家长。只有在户内无男 人时才可由女性尊长担当“女户的家长。 但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庭经济管理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也出现了不限年龄辈份,而通过选举德才兼备的人为家长的情况。南海霍氏,“凡 立家长,惟视才贤,不拘年齿。 这种观念是较为进步的。 此外,从徽州文书中,透露出这样的讯息:明初族长的身份可以是佃户,并非 仅族中富裕户可以担任,“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初期的契约中,休宁县一位 叫朱胜右的,在洪武三十年( 1 3 9 7 ) 订立的卖田赤契中,是作为主盟族长具名 的。然而从建文元年( 1 3 9 9 ) 订立的另一件卖田赤契中可以知道,朱胜右租佃有他 人土地,是一户佃户。在土地主将这块土地的一部分出卖与他人后,朱胜右又成为 另一家人的佃户。这说明了明初徽州的族长并不一定由族中的富户担任,一般的自 耕农即可,甚至具备佃人( 并非佃仆) 的身份也不影响他的威望和地位。 圆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名义上权力与家庭经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家庭仍然只有 一名家长,但家长或因年岁已高,或不愿意主持家务,于是再由一个人来具体主持 家务,行使家长管理家务的权力。有的家族还仿照古代的宗法制度,设“宗子 一 。 明 霍韬渭崖文集, 丛书集成续编第7 8 册。 。严桂夫、王国健:徽州文书档案,安徽人民f 1 版社2 0 0 5 年版,第5 5 页。 1 2 叫囊萝越跽斋 鬟翥| _ 一封蕞l 臼曼l i l 釜 翌! 褥薹幽霉型霪墨苍i 此薹量磐蒙8 弹强6 ;剖晶燕爱描; 穗篓蓁作羹雾霪j 一耋静窭萋确灌并锅i 哟蓁谚一环研;薹粥型雾钐燮暮蠢 擢;苄带蓁酲如褛嘿霉惫塌甾;涮鼎些i 饔昧昧而耋j 魄硎丝茬,勇重艋硇憾羹龇窘 籍叁雾蓁螽并;妻豪衙鞲i 襻镐一非埔唔霁盈i 孵疆翮夥;匡釜 雾1 :| = - 蓁; 扑削语事仕囊增整罅荆萎葛舔国砌丽茧。合人心。”圆家长面对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还要有公正无私,宽以待人 的品德,否则难以服众。“治家者,贵平情,要在公私上着心思,是治家即齐家也, 非正不可。 方孝孺在宗仪中说,如果家长不能做到公平无私,那么家长死后 将不能入祠堂受祭,“自族长以下,主财而私,典事而惰,相礼而野,不能睦族, 没,则告于祖而贬其主,不祠。 这些家法族规也多少使家长不能随心所欲,对维 护家庭利益,成就家业兴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二) 管理人员的分工及其权限 一个大家庭或家族,单靠家长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管理不了的,家长需要有许 多助手,“凡居家不可无亲友之辅” 。不同的大家庭助手的名目不同。一般说来, 大家庭必须有主母一人,掌领全家妇女。主母一般由家长之妻担任,并不可使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