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专业论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pdf_第1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pdf_第2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pdf_第3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pdf_第4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磊磊忑蕊一i 黜 论文题目: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 。 专业:教育史 硕士生:董菁 指导教师:张迎春 签名: 签名: 瑾着 捅矍 袁氏世范被誉为中国“家训之亚”,是继颜氏家训后中国家训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本书分睦亲、处己、治家三卷,内容包含孩子幼时知礼、少年求学修身、青年成家立业、成年治家 睦邻、诉讼守法和公益行善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交代研究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系统的梳理,期冀对其理论 研究有所丰实。 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本文对国外和国内研究袁氏世范的文献分析后发现,关于本书的研 究集中在伦理思想与家庭教育方面,较少涉及家庭德育。选择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内容进行研 究,对于丰富现有家庭德育理论研究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是概念界定。主要对袁氏世范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家庭德育的内涵及 四个阶段进行解释。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选取人一生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四个阶段,对袁氏世范中的 家庭德育内容进行系统旱现。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幼年要及早施教,教育子女谨守 “孝悌”,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少年应该立志高远,在外求学要择善而从。与朋友发生摩擦时,应 求同存异,多自我反省;青年时子女嫁娶要谨慎,父母尽量不为年幼子女订立婚约,不轻信媒人的 话;成家之后,男女分工严明,男主外务,女预内务,和睦相处。子女过继一定要考虑充分,避免 出现纷争:成家立窒后,作为家长要协调好亲戚与邻里的关系,明智任用和管理奴婢,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和支持公益事业。 第六部分为结论。通过分析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内容及其表现,笔者得出四个结论:终身 德育论家庭德育贯穿入的一生:年龄差异论一不同年龄阶段德育内容不同;生活德育论 德育在家庭生活实践中进行;知行统一论家庭德育将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关键词】袁氏世范家庭德育道德教育 【论文类型】基础性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n 英文摘要 t i t l e : a n a l y s i so f ”t 1 1 e y u a nf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 f 锄i l y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c o n t e n t s m a j o r :h i s t o 巧o f e d u c a t i o n n a m e :d o n gj i n g s u d e r v i s o r :z h a n gy i n g c h u ns u d e r v l s 0 r :z n a n gy1 n g c n u n s l g n a t u r e : s i g n a t u r e : a b s t r a c t - r h ey ,u a n 。sf a 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i sk n o w na st h es e c o n df a m o u s 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b o o ka n di sa n o 伯e rm i i e s t o n ei n 伯eh i s t o r yo f f a 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v o r k s i th a st h r e ep a r t s :i i v i n g i nh a r m o n yw i t h r e i a t i v e s ,u p g r a d j n g o n e s e 盯a n d f a m i l y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s b o o k c o n t a i n sac h i l d r e nh o wt oo b e yc o u r t e s y ;t h ej u v e n i i eh o wt o s e i f 二c u i t i v a t e ,t h ey o u t hh o wt ob u i i daf a m i i y ;t h ea d u - th o wt od e a l w i t ha l it h ed a i l yi i f bt h i n g s ,a b i d i n gb yl a w s ,d og o o da n ds oo n - t h es t u d yo f 。t h ey ,u a nf a 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伯m i i ym o r a ie d u c a t i o n c o n t e n t sw i g of r o ma sf o o w s : p a r tl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a s o no fw r - t in g p a r t s h o w st h ep u r p o s ea n dm e a n i n go fs t u d y :ih o p et h a tt h i s a r t i c i ew i i le x t e n dt h et h e o r yt h r o u g hm y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1 r h ey u a n f a 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 p a r t ii si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v “b ya n a i y s i so f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y o n 。- r h ey ,u a nf a 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 f o u n dt h a tt h e r ew e r em a n ya b o u t t h ee t h i c sa n d 伯m i i ye d u c a t i o n ,b u t f e wo f 亿m y m o r a i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陀f o 陀,lc h o o s eb m i l ym o r a ie d u c a t i o na sm yp o i n to f v i e wi sap r o m o t i o no fs t u d y i p a r ti vi sc o n c e p td e 们n i t i o n _ te x p i a i n st h ea u t h o r ,t h ew n t i n g 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a n dt h ef b u rs t a g e so f ”r h ey r u a n i i l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f a m ye d u c a t i o n ” p a r tv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i ti sas y s t e m a t i c e x p i a i no f 。t h e y u a n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f a m ym o r a i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j sf r o mt h e c h i i d h o o d ,t h ej u v e n i i e ,t h ey o u t ha n dt h e a d u i t t h e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n t h ec h i l d h o o df b c u s e so n t e a c h i n gi nt i m e ,i o v i n gp a r e n t sa n d b r o t h e r s ,c u i t i v a t i n gg o o d h a b i t s i nt h e p e o do fj u v e n i l e ,t h e e m p h a s i si st oh a v eag r e a ta m b i t i o n ,t om a k ef n e n d sw i t he x c e e n t p e o p l e ,t o h a v er e 们e c 们o nw h e n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h a p p e n 1 n y o u t h ,p a r e n t ss h o u l d n 。tm a k eae n g a g e m e n tf 6 rc h i i da n dd o n tt r u s t m a t c h m a k e l a n e rg e n i n gm a r r i e d ,t h eh u s b a n da n dw i f ew h a v ea c i e a rd i v i s i o nt o v ei nh a r m o n y :t h eh u s b a n di sr e s p o n s i b i ef b rt h e s o c i a - w o r k s ,t h e w i 忆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 f a m i i y w o r k s t h e q u e s t i o n so fs t e p - c h i i dm u s tb ef u yf u l 们e d a d u i t ss h o u i dd e a lw i t h r e l a t i v e sc a u t i o u s l ya n dp e a c e f u y ;b ew i s et oa p p o i n ts e r v a n t s ,d o b u s i n e s sw i t hi n t e g r - t y j p a yt a x e sb yi a wa n d s u p p o r tt h ep h i i a n t h r o p y : p a r tv - i sc o n c i u s i o n b ys t u d yi nd e p t ha b o v e ,w ec a nk n o wt h a t t h eb o o k 。sc o n t e n ti se a s yt oh o i d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im e t h o d sa r ee a s y t oo p e r a t e -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i y ;i ta d v o c a t e s p e o p l e - o e n t e d ,h a v e a c l o s ec o n t a c tw i t hd a yi i f e ,i n t e g r a t em o r a i c o n t e n t s ,f e e n g ,w a n d a c t st o g e t h e rw h i c hs t i h a sag r e a to f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m o d e r n f a m i i y e d r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t h ey h a n s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m o r a l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 【t y p eo ft h e s i s 】 b a s i st h e s i s 研究缘起 1研究缘起 本文选择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关于小学品德课程存在问题的研究,德育问题便成为笔者研究生阶段的 一个研究课题。尤其是在教育实习中接触到很多典型的9 0 后学生,这些学生中部分学生道德意志薄 弱、道德情感缺失和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更引入关注,令人深思。这是本人选择德育问题作为研究 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当代道德建设面临困境,社会上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我爸是李刚”肇事逃逸案、佛山 小悦悦事件和2 0 1 1 年全国司法第一案的药家鑫肇事后杀人案等,曾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议论。舆论 对这些道德事件的关注,促使我对德育问题的思索不断加深。通过对这些问题发生根源进行深入的 追溯,笔者发现家庭德育的缺失或不当是导致这些惨案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家庭 德育,从而成为我思考的内容之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如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通过 强制规定职业道德课的学时来提升官员的官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全国人大代表关于道德问题 的多次提案,间接说明当今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严重,需要人们警惕并寻找改善的途径。国家政策 法规的实施,是我选择德育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原因。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阅读了被誉为“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作为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家庭 教育巨著,不仅对当时社会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乃至对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也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些开明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易于操作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对于我国德育进 行,特别是家庭德育的进行具有启迪意义。袁氏世范研究对于丰富今天教育理论和改善教育实践 有巨大的作用,这是我选择袁氏世范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宋朝是中国家训发展史上的成熟阶段,出现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著作。袁氏世范于 卷帙浩繁的家训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继颜氏家训后的又一个里程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 式上,都有其闪光点。袁氏世范的内容涉及求学、立志、处世、嫁娶、治家、经商的方方面面, 内容贴近生活,读来如事在眼前,说理近于人情,让人不觉有说教的意思。在形式上,与传统家训 著作重词藻与典章经史的引用不同,袁氏世范的语言鲜少有用字生僻和引经据典的现象,即使引 用前人的话,也多是一些俗谚与引用较多为人熟知的话。该书语句读来如同口语,通俗易懂。其就 生活之事说应对方法,事无巨细,详细深入地阐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使家长在实际 生活中便于借鉴模仿。特别是书中很多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的道德规范、德育方法和德育内容,在 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研究的决心。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查阅资料后,笔者发现与关于颜氏家训研究著作、论文的数量之多和范围之广相比较,关 于袁氏世范的研究并不多。袁氏世范的已有研究以伦理思想和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为主,关于 德育思想的研究很少,家庭德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论从理论范畴,还是在现实层面, 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内容进行研究都是必要的。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在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四个阶段的表现进行研究,旨在 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分人生阶段进行系统的梳理,探讨其中合理的家庭德育内容与科学可 操作的德育方法。袁氏世范对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巨大。此书虽然出现在文化和思想落后 的封建社会,且受到南宋理学思想的影响,但其所秉持的很多开明的家庭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对 于今天的德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思想,传承和创新其人性 化的德育内容,借鉴其简单可操作的道德教育方法,对解决今天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提高全社会的 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裨益。 2 2 研究意义 研究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不仅在德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改善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深远的现实参考意义。 首先,研究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内容涉 及人生各个方面,并且论述详尽无说教味,文字易懂且富有哲理,思想开明且近于人情。其对立志、 求学、创业、成家、处事、人际的大多看法并不过时,甚至今天仍可参考。虽然前人在家庭教育思 想、伦理教化、法律诉讼、求学修己方面对袁氏世范有过一些研究,也对家庭德育有所涉及, 但是都没有家庭德育的过程进行深入探寻。本文对袁氏世范的研究力图突破现有的理论研究框 架,由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入手,以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四个阶段进行家庭德育的侧重 内容与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个阶段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寻,追索袁氏世范在家庭这个小 社会中如何进行连续完整的德育,希望能对今后袁氏世范的德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其次,研究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陈延斌教授所说“我们私扬 传统家训中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人道主义,乐群贵和、文明谦恭的修养观”,其实也是“为我们今 天的道德规范建设特别是社会公德规范建设服务。”尽管现代社会教育的形式与传统社会有很大区 别,道德规范也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但袁氏世范在家庭德育方面有很多开明的理念 和合理的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对于化解今天独生子女教育所出现的不合群、自私自利、信仰 缺失、懒惰、啃老等问题,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陈延斌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道德j 文明2 0 0 l 4 p 1 6 3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 文献综述 3 文献综述 查阅中国传统家训著作的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袁氏世范的研究数量与其“家训之 亚”的盛名严重不符。对颜氏家训、温公家范和诫子书等古代家训著作的研究很多,但 关于袁氏世范思想、内容的研究较少。现代学者对于袁氏世范的研究,遍及历史学、文化 学、家庭教育、伦理和诉讼等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思想方面。搜索已有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 文,只能找到一篇硕士论文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袁氏世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博士和硕士论 文选题较少可以看出,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对袁氏世范的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对中国家训的内容、德育方法和价值等进行通论时,对袁氏世范做了简要说明与论述引 证。王长金的传统家训的道德教育观、林忠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方法论和蒋海洹的中国古 代家训教育都是从宏观上认识中国传统家训中的道德教育,在论述中引用过袁氏世范中的一 些句子作为论据,并未对袁氏世范的德育思想和内容作出详细的阐述。浦卫忠在其专著中国 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少儿启蒙教育方法中的第五章家训与蒙学教育的第一节家训与家庭教 育中多次引用袁氏世范的内容,涉及子弟志向、人品培养、道德修养、人际交往与朋友情谊、 治家守业与生活情趣职业选择与人生道路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对袁氏世范幼儿教育思想的 肯定,便因为他并非专门论述袁氏世范,所以研究零散,不系统。 研究中国家训和宋代家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都曾提及袁氏世范。朱明勋博士在其博士论 文中国传统家训研究中的第四章“宋元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家训”的第5 节“宋元明清时期我国 传统家训名篇举要”中对袁氏世范进行了整体的简要介绍,就“睦亲”、“处己”和“治家”三 卷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最后做出简要的点评,肯定其“家训之亚”的美誉和地位,也指出其 作为封建时代产物的一些局限性。朱明勋对文书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德育做了阐释,但较 为粗略。杨华在硕士论文论宋朝家训中对宋朝具有代表性的家训,如温公家训和袁氏世 范等做了总体的介绍和对比研究。但相对于袁氏世范,杨华更青睐温公家训,所用笔墨不 多,只是简要的表层介绍,一带而过。西北师范大学的杨华冈其主要专注于宋史和宋代文学研究方 向,她对宋朝家训及其教化的研究全面而深刻。在简论宋朝家训文献中的道德教育中,杨华对 宋朝比较著名的家训温公家范、诫子书、童蒙训等进行了整体的研究,但更侧重于伦理 黄浦卫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少儿启蒙教育方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 9 9 6 4 p 1 7 6 一1 9 l 5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教化的范畴,其中只是提及 袁氏世范并认为其继承了发扬了颜氏家训家庭教育的特色,没 有更进一步地对其道德教育进行挖掘。华中师范大学的陈黎明在其硕士论文论宋朝家训及其教化 特色中主要是从宋朝家训的简介、宋朝家训的思想内容、教化特色和教化作用四个方面对宋朝家 训进行了梳理,对于袁氏世范只是就其教化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论述,并没有针对道德教育进行 具体的研究。 对袁氏世范伦理教化思想进行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以徐州师范大学的陈延斌教授为代表。 陈延斌在中国伦理史研究上发表的( 袁氏世范) 的伦理教化思想及其特色一文,直接启发河 北师范大学的封娟选择家庭伦理为其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并且此文被很多研究袁氏世范的学 者引用,四库全二持世范的修订本也在最后收入此文。此文主要在以全j b 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指 出袁氏世范作为封建社会特定阶段的产物具有的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其社会性、家 政管理、邻里和睦等问题进行的伦理方面的阐释。 作为研究袁氏世范的首篇学位论文,封娟的硕士论文选择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思想作 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作出系统全面的分析。封娟从家庭教育、吏治、佃租、乡亲等多个角度对其伦 理价值进行了挖掘。封娟的另一篇论文家庭伦理教化思想的研究和赵忠祥、方海茹教授的( 袁 氏世范) 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着重强调袁氏世范以均爱睦家、以和易处世、以公心理财, 提倡教于幼、不废学、使有业的教育原则与合于情理、约于法度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修身向善、 克己持德等。上述几篇文章虽然对袁氏世范家庭教育的研究比较深入和系统,但没有从道德养 成的过程方面对家庭德育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袁氏世范不仅对中国的教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为世界认识中国构架了一序文化桥梁。 在西方汉学界,作为中国传统家训的代表作的袁氏世范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家约 瑟夫麦克德莫特、伊霈霞、墨子刻和包弼德都对袁氏世范做过深入的研究。伊霈霞认识到袁 氏世范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描述,对于研究宋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巨大参考价值,将其翻译成英文 出版发行,并著有宋代中国的家族与财产:袁采的社会生活观一书,对作者袁采的社会生活观 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包弼德在其著作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第一章中,把颜氏家训 和袁氏世范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南北朝到唐宋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型进行了论证。 基于前人对袁氏世范的研究更侧重于家庭教育和伦理教化方面,较少涉及家庭德育思想。 本文选取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四个阶段的德育内容作为研究视角,对其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方 法与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对其对子女进行求学、立业、婚娶、处世方面的道德教育内容进 行梳理,希望对袁氏世范的理论研究有所贡献。 6 概念界定 4 概念界定 4 1 袁采其人 袁采,字君载,生年不可考证,卒于公元1 1 9 5 年,南宋时期信安( 今浙江信安常山县) 人。隆 兴元年( 1 1 6 3 年) 以进士第三名步入官场,从县令做起,最后官至登闻鼓院。登闻鼓院简称鼓院, 是向皇帝报告朝政缺失、冤案错案和官员日常公私利害的法定机关。袁采的官职在今天就相当于国 家法院的官员。袁采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为人才德兼备,百姓称赞他“学博而文富,德足而 行成”。步入仕途后,袁采以秉性刚正不阿和为官清正廉明著称于世。他以儒家“仁”、“礼”之道来 治理政事,重视所辖一方的教化,为官的政绩突出,名声很好。袁采在温州乐清任县令时,修撰过 十卷乐清县志,后来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等,大多著述都亡失了,未能流传后世。 袁采在袁氏世范自序中说自己是个“采朴鄙,好论世俗事”的人,但记性不好,不能记住 别人说的话,或者看过的书,所以他把自己对人伦事务的所见所读所思记成笔记,时间长了就形成 了厚厚的一本书,于是整理成册。袁采把这个册子取名俗训,本意在训俗。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 知 出,袁采为学十分刻苦,勤于和善于思考,并且习惯记录日常的感悟;从政为官,奉公守法,清正 廉洁,两袖清风,没有腐败作风,且全心为百姓服务,赢得卣姓的广泛称颂。袁采本人就可作为封 建社会的道德模范,文如其人,袁氏世范可以认为是德育践行手册。 4 2袁氏世范 越是文化大繁荣的时代,人们越重视教育。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学者名家, 诗人墨客举不胜举。北宋时,名人贵胃著作家训成为当时的潮流,仕宦家训十分繁荣,如苏轼、欧 阳修、司马光等名家学者皆有著作。南宋家训在北宋家训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皆进行了新的 拓展:在教化宗旨上,更贴近日常生活、道德规范和风俗教化。家训文化在南宋达到了繁荣时期。 教育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从某种意义上,与政治密切联系,是为政治服务的。袁采写作袁氏世 范原本是为了实施县政的需要。袁采在南宋淳熙戊戌年( 即淳熙五年,公元1 1 7 8 年) 任乐清县令 时,有感儒家嫡传子思当年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了袁氏世范一书。书原名 为俗训,立意“训俗”,只是作为其“施之乐清”的文化辅助,是为了使当时的县内社会风气弊 绝风清,达到“厚人伦,美习俗”的施政目的。成j 舄后,袁采请他的同窗好友府判刘镇为其作序, 刘镇对此书“详味数月”,认为“其言精确而详尽,其意则敦厚而委屈”,如果加以学习并付诸行 动,“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 袁采的同窗好友府判刘镇为该书的 序中,称赞这本书是“以论思献纳之姿,屈试一邑学道”,即刘镇认为袁采是用思考国家大事和向国 。刘镇袁氏世范( 序) 丛书集成初编第9 7 4 册中华书局,1 9 8 5 p l 7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家献计进策的才能来考校一县有学问有学说的人,岂不是他也认为这本书所倡导的一些美好德行不 应仅仅在乐清进行传播,应该“达诸四海”和“垂诸后世”,成为“一世之范模”,因而建议把书更 名为世范。袁采再三谦让,最后才答应更名为袁氏世范。出人意料的是远近人们争相借阅和 抄录袁氏世范,以至“不能遍应”。袁采为方便大家传阅,把二8 刻版印刷。印刷发行不仅使百姓 方便传阅,也得以使该书传诸后世,对后来的家庭教育和后t h = 的家训著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袁氏世范全书分睦亲、处己、治家三卷,涉及教子、求学、立志、嫁娶、处世、修身和治 家、经商、公益等的方方面面。 卷一睦亲,凡6 0 则,主要讲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的道理和方法,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 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能和睦相处的原因,家庭矛盾所导致的种 种隐患,阐明了家人和睦相处遵守的准则;涵盖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再婚过继、任用奴仆等家 庭关系的各个方面。 卷二处己,共5 5 则,论述个人修养、为人处世和交游之道,涉及人生中必然遇到的华夷智 鲁、富贵贫寒、成败荣辱、德性偏失、亲故密疏、居乡在旅、近贤远俊、勉善谏恶、礼待乡曲、接 济孤寡等诸多问题。对人一生当中会遇到的富贵贫贱、成败得失等都作了哲理性的阐述。 卷三治家,计7 2 则,讲述如何持家兴业,多多行善,依法纳税,适当地置办田产。则基本 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从宅基择选、房屋起造、高厚墙垣、周密藩篱、防火拒盗、管理仓米、 纳税应捐,到别宅置妾、雇请乳母、役使仆隶、厚待佃户、分明地界、签订契约、疏浚池塘、假贷 粮谷、植种桑果、修桥补路、词养禽畜等等,范闱非常之广,阐述极其具体。 4 3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内涵及其四个阶段 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即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小的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 长者对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社会思想意识、政治文化 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人生观、世 界观、价值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对人的品德和言行进行积极的影响,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本文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四个阶段是指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 人生的幼年时期,似一张白板 ,你画上什么就会呈现出什么;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 则黄” 。中国有句俗谚:“三岁看老”,虽然其合理性有待考证,但这些观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说明 幼年时期的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成才、成长和成人至关重要。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作为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陕两: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3 4 p 4 1 2 国【英】约翰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 第六版) 一匕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 ,6 p 2 6 国墨子 8 概念界定 孩子终身的教师,父母和家庭构成的德育第一场景,对于孩子一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习惯的培 育与道德行为的形成起到奠基的作用。孩子幼年处于他律阶段,还不能进行主观道德判断,行为的 标准是父母等成人的规则,他们认为这些规则是客观不可更改的。即皮亚杰所认为的,此阶段的儿 童是道德实在论者。对他律阶段的儿童来说,道德即知识。袁氏世范主张父母可以把“仁之本” 的“孝悌”作为知识传授给幼年子女,使子女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它还认识到大恶都是从小 恶发展来的,孩子幼小之时,智识未开,没有价值判断的能力,需要父母及早施教,及时纠正他们 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与观念,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袁氏世范认为少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求学、立志、修身和交友。该书主张在这一阶段所进 行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和现代心理学者皮亚杰、科尔伯格和信息加工论者的一些看法不谋 而合。皮亚杰等人认为,道德与智慧的是一种平行关系,智慧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 少年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概括、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初步发展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 慢慢步入道德自律阶段。少年具有了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行为主要表现特点是勤奋与自卑,因此, 这个阶段的道德学习应该有别于幼年时刻板灌输的方法,只是把成人的道德观念作为知识强加给儿 童,让他们盲目顺从或者强迫其执行,而应重视启发和引导,让他们通过自主判断明辨是非,逐渐 形成道德判断的能力。少年作为学习的黄金时代,父母要注意引导子女确立高尚远大的志向。远大 的目标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源泉,是人一生发展的指南针。在这一阶段,家庭父母应该引导子女向古 圣先贤学习,帮助子女树立中长期的志向,促使他们刻苦读书,立志成为有用的人。在封建时代, “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而后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现在读书是为考大学和此是一样的。 从长远来看,孩子在目标的引导下,勤于读书,免于无事生非,破坏家门。少年之时作为人生首次 离开父母和家庭这个熟悉的社会环境,到达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的人群,势必会面临新的诱惑。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怎么样,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袁氏世范指出少年没有形成独立的 思想意识,易于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交友十分重要。如果结交一些品行高尚的朋友,他们受 到朋友的良好影响,也会变得更有修身;如果结交一些品行低劣的朋友,他们势必会受到不好的影 响,败坏德行。难能可贵的是袁氏世范在这个阶段主张让子女多走出家门,到外面广泛交友增 长见识,开阔视野。子女对是非善恶等见识的多了,自然能分辨善恶美丑、小人和君子。通过社会 实践,子女主动结交品行高尚、才华卓著的人为友,慢慢形成正确的交友观。与朋友交往,冲突和 摩擦再所难免。当与朋友就某一问题出现不同的意见时,应该求同存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 不善者而改之”。修身也是少年求学时的一个重要任务。与人言谈要和颜悦色,不能傲慢无礼:当出 国【瑞十】皮亚杰,傅统先,陆有铨译儿童道德判断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p 4 8 9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现矛盾和冲突时,应该多自我反省,有过思改。袁氏世范指出少年时要力戒奇装异服,防止因此 招来别人的侮辱诽谤,影响个人在公众眼中的形象。 青年时期,入的性别差异意识逐渐增强,情窦渐开。性别角色的冲突使子女对男女关系很好奇, 此时,父母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子女易因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而耽于酒色,甚至误入歧途。这一阶 段,子女的婚姻被父母提上日程。袁氏世范指出子女的嫁娶是一件需要父母格外重视的事情。主 张当子女年幼之时,性格未定,父母不应过早地给子女订立婚约,避免因家庭变迁,富贵荣辱无常 和性格不合等原因导致两家的差距太多,使夫妇不和。书中特别强调不能轻信媒婆的话。媒婆是一 种以收取利益为目的的职业,她们的话不能完全相信,一定要认真考查后再决定是否结亲。袁氏世 范指出在成家后,妇女应该严遵“三从四德”的以夫为纲,男主外务,女预内务,分工得当,保 证夫妻关系和顺。关于过继别人的孩子来传宗接代或者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别人时,要特别慎重, 防止因为过继子孙而引起两个家庭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如果一定要过继,应该尽量先在同族中选 择子侄,如果同族没有合适的,再考虑过继外姓子孙。过继子孙的遗产继承问题,父母在世是一定 要立好遗嘱,防止子女因为财产问题而生矛盾,最后破败家门。 成年后的人已经是个社会人,可以进行道德观念的自我整合,有了非常明确的道德认识,道德 情感基本形成,道德意志可以主导道德行为。为人父母当家做主,要面对生活中诸多杂事。成婚之 后,兄弟多分家独立,如何相处成为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袁氏世范对于遗孤问题的论述很多, 指出叔侄要和睦相处,避免因贪图钱财而造成的不睦问题。“远亲不如近邻”,应该和邻居相互关照 和睦相处,不要让自家的孩子和禽兽破坏邻居家的财物田地。作为家长,选用和管理奴婢也是一项 十分繁重的任务,需要谨慎明智地安置奴婢,防止他们暗中勾结,破坏家风。家中经济的处理和分 置,家长必须合理妥善地处理。经商和田产的买卖都要立契为凭,诚信经营,不能只为私利,狡诈 欺骗不仁不义。只有守法遵纪才能保证得到的钱财更安全,使用起来更舒心。依法纳税是为社会做 贡献。修路和造桥等公益事业,不仅惠于他人,也得于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积极参与。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四个阶段,涵盖了人生成长、成熟的主要时期,完整而详尽地呈现了 人的道德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形成过程,规定了各个阶段必须完成的社会化任务。这四个阶段 的德育内容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也使向下一阶 段的过渡更加顺利,减少了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l o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表现 5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表现 袁氏世范对家庭德育的论述全面而详尽。笔者从幼子之教、少年求学修身、青年成家和居 家处世的纵向纬度,分别探讨各个阶段的德育内容,以期对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内容有一个系 统的认识。 5 1 幼年懵懂之时,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俗谚都说明幼年时期的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袁氏 世范主张“教儿婴孩”,对子女及早施以“孝悌”等道德规范和行为的教育。同时,指出父母在教 育子女时应当公平均一,防止偏爱造成兄弟失睦,最后导致家门败落。 5 1 1 教子在幼,及早施教 历史上倡导对子女及早进行教育的著作很多。周易中的“蒙以养正”、“教子婴孩”,大戴礼 记的“早谕教”,颜氏家训提出“及早施教”等,都主张在儿童心智初开、性情未定之际,及 时适当地施以文化礼仪、日常知识和道德教育,从而保证儿童在尚处于“白纸”状态时,就传授给 他们立身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童稚之学,以先入之言为主。儿童建构自己的道德意 识、形成自己的道德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化外物为自身的同化、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早的 影响会给儿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袁氏世范充分认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子当在幼认为父母在分配给孚女衣服、 饮食时,必须要均一无辊,只有在孩子年时“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教之以严谨,则长 无悖慢之患;“教之以是非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意思是说在孩子在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就是平 均如一的理念,那么长大后就不会出现相互争夺财物的祸患;小的时候要求他们严谨,长大之后就 没有违背怠慢长辈的隐患;小的时候教给孩子是非好坏如何分辨,长大后就不用他们会做坏事。袁 氏世范主张在孩子幼年时就灌输给他们公平正直、分清是非、平等待人和不冒犯长辈这些公认的 美德。人的道德水平与其幼年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孩子幼年时正处于道德无律和道德他律阶 段,还未形成道德认知的能力,对成人的道德规范是盲从的,容易接受成人施加的道德准则。正如 康德所说的那样:“教育须注重品格的陶冶,使受教育者能有自发的良好的道德表现。”所以,这些 美德的养成是要在孩子尚无是非观念时就要开始渗透,等到长大之后,“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其行为方式自然会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1 5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5 1 2 孝悌和顺,顺适笃诚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袁氏世范睦亲卷近一半的内容是关于“孝悌之道的。从 字面上看,孝字的上半部是一个“老”字,下半部是个“子”字,孝就是一座连接上下代人的“亲 情桥”。悌字左边是一个“心”字,后边是一个“弟”字,就是要真心对待兄弟。由此可以看出, “孝悌”的重要。人在童蒙之时天性纯净,孝心易导,孝行易养,兄弟易和,是孝悌道扎根教育的 最佳时机。 父兄不可辩曲直认为儿子对于父亲,弟弟对于兄长,“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 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就是说,父子兄弟长幼尊卑有序,不能逾越。如果父亲、兄长的 言论行动失误明显得几乎不可掩饰,儿子、弟弟仅而止丁和颜悦色地多次委婉规劝。如果父兄把歪 曲之理加在子弟身上,子弟也应该顺从地承受。当然,父亲和兄长若能做到“通情于子弟,而不责 子弟之同于己” ,儿子和弟弟能够“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那么父子兄弟相处必 定就会其乐融融,居家必然和睦。但儿女如果要一直对父母至孝至诚,是很难的事情。当孩子幼小 之时,依恋父母,父母疼爱并保护孩子,是亲子感情最好的时候,“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 疏。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即等到孩子长人后,名分渐渐严格起来,感情也日渐疏远。 此时父母极力做到慈祥,子女们也力求做到至孝。孝并不是“是谓能养” ,还要带有尊敬之心。“人 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大地、感鬼神。”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一定要诚心诚 意,不能只是在言语上哄瞒欺骗父母。在我们小时,父母“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今日我们 无论如何尽孝也不能报答他们哪怕小小的恩情。等到父母年老体衰之时,越来越像小孩子“喜得钱 财微利,喜受饮食、果实小惠,喜与孩童玩狎。” 作为为子弟则要“顺适其意”和“尽其欢矣。” 但应当注意的是,袁采所说的“孝”并非“愚孝”,他也提出了“父慈”的要求,要求“为父兄 者又发自省”。 “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 ,即父亲要关于运用别人家孩子的过错言 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人予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即做儿子的能用别人家长的不正派 。论语学而 圆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6 谚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j “版社1 9 9 5 1 2 p l o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l 叶j 版社1 9 9 5 1 2 p l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l l 论语学而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l o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9 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5 1 2 p 6 学袁采袁氏世范睦亲天津:天津古籍; 版社1 9 9 5 1 2 p 4 1 2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表现 的过失在劝阻自己的父兄,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父兄和子弟都能 用别人的例子来规劝自己的亲人,使对方反省自己的过错并改正,必定会使父子慈爱和兄弟友爱,二 者感悟不断长进。 尊重人性差异是袁氏世范的一大特点,其科学性一直为后世称道。它认为人的性情各不相 同,有的宽容持稳,有的狭隘急躁,“父必欲子之性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 弟之必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之根源也至于再三,至 于十数,则不和之情自兹自启,或至于终身失欢。”父亲不要强求儿子,兄长不要逼迫弟弟,如此 便能减少矛盾,从而和睦相处。父子本是两代人,上一代的固有思想在下一代看来无法理解,下一 代的叛逆在上一代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思想冲突的直接后果便是父子失和,互相以为仇敌。袁氏 世范主张在处理父子关系紧张时,尊重彼此性格的差异,相互理解。这种处理方法十分有人情味, 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父慈予孝的和乐图。 5 1 3 父母爱子,均一适当 在教子问题上,颜氏家训明确指出父母要防止偏宠偏爱,其教予中举了很多帝王名人的 例子来证明“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父母对于那些偏爱的孩子,“虽欲以厚 之,更所以祸之”。 袁氏世范在这方面的认识也十分深刻,并且比颜之推想得更全面细致。在教子当在幼 一节中,他说父母对喜欢的孩子,给予较多的关心,不喜欢的孩子,则很少爱怜关心。“初不均平, 何以保其他日无争! ” 意思是孩子小时候就没有受到一样的待遇,没有均一的观念,日后定会因为 分财产而生事端,甚至反目成仇。因此,“人有数子,饮食、衣服之爱不可不均一;长幼尊卑之分, 不可不严谨;贤否是非之迹,不可不分别。贤者或见恶,而不肖者或见爱,初不允当,何以保 其他日不为恶? ” 孩子多的家庭,如果父母不能给每个孩子一样的饮食和衣服;长幼尊卑,必须严 格的区别开,不能因为偏爱哪个子女而乱了长幼顺序;好事和坏事,一定要分别。如果品行良好的 的孩子被厌弃,不肖子却被疼爱,因为从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孩子形成不公正的观念,日后 难免做坏事。 袁采在父母爱子贵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