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2 - 摘要:摘要: 运动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 通过运动负荷对机体进行刺激使机体经历 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运动水平逐渐获得提高。 训练是个运动的过程, 影响训练的因素很多,教练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变更计划内容、训练的方法手段等。通过训练 计划提供的负荷数据研究训练, 所得结果不可能真实准确反应负荷对训练的影响, 不能科学 地反应训练的本质规律。另外,教练员对训练负荷的统计多局限于纸、笔记录的方式,这种 方法,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运动员的负荷程度,也不能和一些生理生化测试的指标 进行实时的对比。 我国对训练负荷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有关负荷的概念、 测量方式、 评价方式、 定量、 定性或者是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负荷做出评价, 而且所获负荷数据多局限于从计 划中获得。 这种从理论上分析负荷对训练的影响虽然能够反应一些共性的东西, 但不够准确。 目前, 个人电脑和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 教练员们也希望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统计训 练过程。我国的女子链球项目目前在亚洲处于统治地位,其中不乏顾原、张文秀这样的世界 级优秀选手,雅典奥运会上发挥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跟踪训练法、比较分析法、数据整理分析法对我国高水平掷链球 运动员 2004 年 11 月2005 年 2 月冬训阶段训练负荷数据的实地采集,得到一套完整的数 据资料,所采集数据基本能反映链球队的训练情况。所得数据通过“田管中心组织”研制的 田径运动训练负荷计算机统计分析监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有助于我们了解运动队训练负荷 的执行情况, 这些数据更能准确的反映训练。 从实际采集数据与训练数据分析看实际采集负 荷与计划安排负荷差距较大, 为完善数据统计系统提供依据, 同时为教练员今后的训练提供 参考。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3 - 1.前言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运动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通过负荷对机体进行刺激使机体经历负 荷恢复超量恢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运动水平逐渐获得提高。长期以来,我们有关负 荷的研究很多,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负荷研究的文献发现, 我国对某一项目训练负荷研究大都 集中在对该项目训练负荷特征和训练负荷计划安排或训练负荷量计算方面上的研究,而且所 获负荷数据一般从计划中获得。 这种从理论上分析负荷对训练的影响虽然能够反应一些共性 的东西,但不够准确。近些年有些体育科研人士开始深入训练,从训练中获得第一手数据, 然后对训练负荷进行研究。 如陈广等人通过跟踪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的训练, 结合生理生化 指标,研究胡刚军的训练情况,这种方式较真实准确地反应了训练的实际负荷。但记录形式 仍只是采用手工, 这种方式工作量大而繁琐, 难以精确进行分类统计, 费时费力, 不能真实、 准确、及时地反映运动员的负荷程度,也不能和一些生理生化测试的指标进行实时的对比, 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目前,个人电脑和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教练员们也希望能够使用计算 机技术来管理统计训练过程。 1998 年以来,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身份数据,比赛数据统计系统已经建立,训练数据的 统计系统一直是空白。 虽然我们可以纵向分析运动员多年比赛成绩的变化, 但是由于没有具 体训练数据的资料,无法分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负荷效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套 完整的中国优秀运动员训练资料,包括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取得过冠军、前三名的运动员, 所以我们不能完整地总结这些运动员训练成功的规律,也不能为今后的训练提供真实的参 考。 我国的女子掷链球项目目前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不乏顾原、 张文秀这样的世界级 优秀选手,雅典奥运会上发挥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若想 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必须依靠科学训练。 对于掷链球的研究我们现在还不是 很多,对掷链球训练负荷的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大多集中在对掷链球的技术,素质训 练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欲通过对我国高水平链球运动员 2004 年 11 月至 2005 年 2 月冬训 阶段训练负荷数据的实地采集, 得到一套完整的数据资料。 运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 中心组织研制的田径运动训练负荷计算机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对所获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为 完善数据统计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教练员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训练负荷理论的概述训练负荷理论的概述 1.2.1.1 国内对训练负荷的认识 1.2.1.1 国内对训练负荷的认识 国内传统训练学理论将其定义为: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4 - 激。我国体育院校各类教材中关于训练负荷的解释:“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达到的生理 负荷量,即人体在运动训练或体育课中由训练量引起的生理机能反映的量或范围。包括生理 负荷量和心理负荷量。 ” 一般的观点是将加载于练习者的身体活动形式(或具体的练习)称训 练负荷,而将人体的各种内部变化(额外的生理负担)称生理负荷,将运动练习引起的心理变 化称为心理负荷。 国内不少学者对训练负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西宽“认为训练负荷包含两个方面含 义,即运动量或训练强度;训练负荷的表面数据和生理负担量或训练负荷的内部数据;王广 虎等认为训练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两个不同概念。 生理负荷是描述人体系统机能状态的内部参 量,其性质是一种状态量,而运动负荷是描述人体行为动态过程的外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过 程量;徐本力指出:训练负荷是指运动员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 表现出来的应答反应的程度,并认为训练负荷是一个由多因素、 多层次结构构成的完整系统, 包括训练负荷、比赛负荷、教学负荷、健身负荷等,这些负荷分别由内部负荷和外部负荷组 成。这些解释都将“外部刺激”和“内部效应”的双重因素给予了考虑和区分。也有人提出 训练负荷只有一个,就是运动中作用于人体的运动刺激,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只是对运动刺 激的应答性效应,表现在生理、心理效应两个方面。这些认识的产生可能与以下的作用过程 有关。 运动练习作用于人体的过程表明:从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主体“人”的角度来讲 运动练习是一种刺激,对人体是一种“负荷” ;而站在人的整体角度、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的变化及社会心理的改变来说,它也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负荷” 。两种“负荷”作用的对 象均为人体,但两者之间却明显存在着因果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因。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追求 “果”的适宜形式,“因”目前普遍认为是实现“果”的方法与手段。为主体工作的性质, 决定了运动负荷主要指训练负荷。训练负荷更加明确了负荷的主体及其目的、内容、方式以 及手段,与此相应的就有运动竞赛中的竞赛负荷。 1.2.1.2 国外对训练负荷的认识1.2.1.2 国外对训练负荷的认识 在涉及到运动训练的负荷时,国外许多专家在论及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有关问题时较 多的提“训练负荷”,而少用“运动负荷”(哈雷,马特维耶夫)。尽管运动竞赛学已经从运动 训练学中分化出去,并且有竞技能力学与之平行的趋势,但是它们仍然在训练学或称训练科 学的范畴, “训练”是主题。 国外学者对运动负荷和训练负荷的定义大致有这样三种。第一是“刺激说” 。哈雷博士 (1969)认为,如果一种刺激能够产生训练效果,也就是说,能够发展、巩固或保持训练状态, 那么这种刺激就叫做训练负荷。 第二是与刺激说相关联的 “刺激应答说” 。 普拉托诺夫(1987) 认为, “所谓运动训练中的负荷,应当理解为身体练习作用于运动员机体从而使其机能系统产 生积极反应的影响过程”,这里负荷成为一个“过程” 。这一定义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第 三就是“工作量说” 。马特维耶夫提出,训练负荷是指与安静状态相比,由完成练习所引起的 功能活性的追加值,或者说是一个变化值。 马特维耶夫的工作量说得到王广虎等人的认可,他们也认为负荷是一个参量。训练负荷 的定义中,被定义项是训练负荷。根据相关辞典对“负荷”的定义,负荷的属性是“一定时间 内承受的工作量。 ” 由此推定,运动负荷和训练负荷的属性也是 “一定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 ”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5 - 强调一定时间内承担的工作量度很有必要,否则,运动训练就没有意义,运动员以普通人的健 身负荷去进行训练肯定没有实效。 本人通过阅读文献及实地跟踪训练更同意刺激应答学说。 从链球队的几名队员冬训的反 应来看,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每名队员在力量素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承受训练的量及强度的 能力也更强。这是接受刺激使其机能系统产生积极反应的集中体现。 以往研究,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对负荷研究多数不能做到跟踪及时做出分析。 我们此次 跟队,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数据,能够解决这一个难题,能够完整的采集训练负荷,对其归纳、 分类、整理并及时录入到计算机中。运用软件处理所获数据,绘出图形,进而可以及时、准 确、方便、快捷地了解负荷与训练的关系,从而为教练员提供反馈,为教练员随后的训练提 供依据。 1.2.2 训练负荷的分类 1.2.2 训练负荷的分类 训练负荷的分类,就是把训练负荷分成不同的组群, 由于训练负荷作用的对象是运动员, 运动员承受负荷后形成各种反应,外在表现是完成各种动作的行为,内在表现是接受负荷刺 激。 而这些行为又是项目动作本身或为提高成绩所必须, 这就为训练负荷的分类提供了依据。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它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 个方面构成。任何一次训练负荷都包含着一定的量和强度,因两者对机体产生刺激的特点不 同,而将其分别度量以便科学地调控训练负荷,达到创造优异成绩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只 有增加训练负荷,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负荷强度是指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一个因子。负荷强度刺激 引起的机体反应比较强烈,所产生的训练适应也比较深刻,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 机体水平,但不太稳定,解除负荷后消退得也较快。而负荷量是指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 构成训练负荷的另一个因子。负荷量引起的机体反应不如高强度刺激引起的反应那么强烈, 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解除负荷后消退得也比较慢。 负荷强度的训练学度量指标,通常有练习 的密度、练习的难度、质量、以及练习的速度、负重量、高度、远度等;负荷量的训练学度 量指标,通常有练习的时间、次(组数)、练习的总距离、总重量等。 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负荷量是负荷强度提高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的负 荷量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负荷强度,运动员训练负荷能力的提高才是稳固的。在运动训练过程 中,要根据不同专项、运动员、时期交替安排大、中、小训练负荷,使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变 化序列、训练与恢复的协同组合在动态平衡中进行。运动训练可以比拟为一种刺激(反应过 程)。通过施加负荷,使机体受到刺激,而机体则以适应的形式、对策对刺激做出反应。作为 刺激的训练负荷和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机体的适应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在运 动训练时训练负荷是要机体从机能上、生物化学上和身体结构上各方面适应更高的训练要 求。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6 - 1.2.3 掷链球项目的特征 1.2.3 掷链球项目的特征 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投掷项目被归结到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掷链球是一种 快速力量型重投项目,是力量、速度的集中体现。掷链球具备该类项群的特征。 掷链球是 运动员在投掷圈内,以旋转前进的动作形式,使链球逐渐获得加速,最后将球掷向远方。链 球飞行的远度取决于链球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 出手初速度的大小与旋转的角速度和旋转 半径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投掷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以最快的旋转速度、最大的旋转半径, 获得最快的速度。 1.2.3.1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 1 体能特征 1.2.3.1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 1 体能特征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由于运动员快速力量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占决 定性地位,因而在机能上表现出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兴奋 过程占优势,感官机能高度发展等。在素质特征上,把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力作为典型素质 予以发展。同时,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对加大肌肉用力距离和完成技术也很重要。 2 技术和战术能力特征 2 技术和战术能力特征 本项群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表现为技术动作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控性;技术动作 明确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以及技术原理与个人技术特点的完美结合。 战术上,努力实现预定参 赛计划;运用多种暗示激发运动员战斗意志和拼搏精神等。 1.2.3.2 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 1.2.3.2 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独立完成运动技术动作,较少受到其他选手和裁判员的影响,场地、 器材及装备相对固定。 所以,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动员比 赛成绩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 同时,掷链球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的一个,运动员需要持器械连续旋转最后将链 球投出。 如何利用旋转获得最大的旋转速度,最后作用到球体,这需要全身各个关节的协调配 合,所以训练中教练员要将技术练习贯穿始终。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掷链球训练的资料发现,当前一致认为技术、力量是影响掷链球成绩 的两个主要因素。 了解了掷链球的项目特征, 我们就可以在训练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设计一 些简单实效的训练方法,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使训练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1.2.4.我国掷链球项目的研究现状 1.2.4.我国掷链球项目的研究现状 孙有平等在 我国男子链球成绩滑坡的原因探析 中指出我国男子链球成绩滑坡的主要 原因是,技术进步迟缓,专项身体素质水平明显下降。李群林在链球运动员力量练习的选 择与设计一文中: “据研究表明:掷链球对力量素质的依赖性比跳跃、铅球、铁饼等的要 求和依赖性都高” 。人体与链球在高速旋转中为了对抗强大的离心力,稳定旋转轴,并保持 最大的牵引半径和旋转速度, 人体就必须向链球运动方向的异侧倾斜, 尽可能使躯干保持直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7 - 立姿势, 因而要求运动员拥有足够大的躯干力量和下肢力量, 可以说一般力量是运动员充分 发挥竞技水平的前提和保障。 落平川在链球训练本质特征的三要素一文中,通过对前苏联三代奥运会男子链球冠 军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的比较发现: 谢迪赫比前者的专项成绩提高了 12.95 米, 一般力量 却下降较大幅度,从中得出技术是链球训练的核心。孙大元、吴长松在优秀男子链球运动 员技术与身体训练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有许多老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如 身材、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等比现在的运动员好,但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 大多数运动员拖着球旋转。车晓波等在中外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一文中,从技术上分析了我国男子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差距。谭建共在俄罗斯链球 运动员投掷技术特点的分析 一文中, 从掷链球的整个技术过程分析了俄罗斯运动员的特点, 指出中国运动员的不足。此外,康利则在我国女子链球运动水平现状的分析一问中,从 我国几名高水平运动员的年纪运动年限及技术的角度谈我国女子掷链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文章发现,关于掷链球研究的文章中,多数集中在掷链球技术上。对 于掷链球训练负荷的研究非常少。我国从事掷链球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不多,水平也相对 较低。目前,我国只有八个省、市、单位设有掷链球项目,在青少年中很少有此类比赛。近 年, 只有山东和辽宁两省少体校设有掷链球项目, 因此我们还属掷链球项目普及较差的国家 之一。从事掷链球训练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近些年有关掷链球的文章只有 80 余篇,而 且多数根据一些训练、比赛的数据进行研究,高科技手段介入也很少,对掷链球方面的研究 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国家田径集训队 3 名女子链球运动员和 1 名北京体育大运动竞 技学院女子链球运动员,其中国际健将两名,健将一名,二级运动员一名。四名运动员的特 点如下: 1.刘英慧:国际健将,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7 岁,1.刘英慧:国际健将,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7 岁, 身高 178cm,体重 90kg,训练年限为 7 年 2 个月, 最好成绩 69.05 米。 2.赵文姜:国际健将,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1 岁, 2.赵文姜:国际健将,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1 岁, 身高 183cm 体重 87kg,训练年限为 3 年 4 个月, 最好成绩 64.95 米. 3.安 袆:国家健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学生,21 岁,3.安 袆:国家健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学生,21 岁, 身高 177cm,体重 94kg,训练年 限为 7 年 1 个月, 最好成绩 59.35 米。 4.付 涛:二级,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17岁,4.付 涛:二级,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17岁, 身高180cm,体重70kg, 训练年限为2年 9 个月, 最好成绩是 54.35 米。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7 - 立姿势, 因而要求运动员拥有足够大的躯干力量和下肢力量, 可以说一般力量是运动员充分 发挥竞技水平的前提和保障。 落平川在链球训练本质特征的三要素一文中,通过对前苏联三代奥运会男子链球冠 军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的比较发现: 谢迪赫比前者的专项成绩提高了 12.95 米, 一般力量 却下降较大幅度,从中得出技术是链球训练的核心。孙大元、吴长松在优秀男子链球运动 员技术与身体训练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有许多老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如 身材、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等比现在的运动员好,但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 大多数运动员拖着球旋转。车晓波等在中外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一文中,从技术上分析了我国男子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差距。谭建共在俄罗斯链球 运动员投掷技术特点的分析 一文中, 从掷链球的整个技术过程分析了俄罗斯运动员的特点, 指出中国运动员的不足。此外,康利则在我国女子链球运动水平现状的分析一问中,从 我国几名高水平运动员的年纪运动年限及技术的角度谈我国女子掷链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文章发现,关于掷链球研究的文章中,多数集中在掷链球技术上。对 于掷链球训练负荷的研究非常少。我国从事掷链球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不多,水平也相对 较低。目前,我国只有八个省、市、单位设有掷链球项目,在青少年中很少有此类比赛。近 年, 只有山东和辽宁两省少体校设有掷链球项目, 因此我们还属掷链球项目普及较差的国家 之一。从事掷链球训练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近些年有关掷链球的文章只有 80 余篇,而 且多数根据一些训练、比赛的数据进行研究,高科技手段介入也很少,对掷链球方面的研究 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国家田径集训队 3 名女子链球运动员和 1 名北京体育大运动竞 技学院女子链球运动员,其中国际健将两名,健将一名,二级运动员一名。四名运动员的特 点如下: 1.刘英慧:国际健将,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7 岁,1.刘英慧:国际健将,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7 岁, 身高 178cm,体重 90kg,训练年限为 7 年 2 个月, 最好成绩 69.05 米。 2.赵文姜:国际健将,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1 岁, 2.赵文姜:国际健将,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21 岁, 身高 183cm 体重 87kg,训练年限为 3 年 4 个月, 最好成绩 64.95 米. 3.安 袆:国家健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学生,21 岁,3.安 袆:国家健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学生,21 岁, 身高 177cm,体重 94kg,训练年 限为 7 年 1 个月, 最好成绩 59.35 米。 4.付 涛:二级,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17岁,4.付 涛:二级, 国家田径集训队队员,17岁, 身高180cm,体重70kg, 训练年限为2年 9 个月, 最好成绩是 54.35 米。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8 - 2.2 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任务,主要查阅并研究了大量有训练学专著及期刊等资料,其中包括 有关训练负荷的定义、本质、投掷项目的训练、链球的训练等相关研究。 2.2.2 训练跟踪记录 2.2.2 训练跟踪记录 于 2004 年 11 月 1 日至 2005 年 2 月 21 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校 链球队的训练进行 3 个多月的跟踪,对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负荷量、负荷强度等数据 进行采集, 详细地记录了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练习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录入到计算机数据 库中。 2.2.3 比较分析法 2.2.3 比较分析法 运用计算机田径运动员负荷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数据分析程序,将统计的数据生成相关图 表,通过对比与归纳法对统计图表进行训练学分析。 2.2.4 数据整理分析法 2.2.4 数据整理分析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录入的数据做标准化处理,统计每名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负荷量和强度, 负荷量的统计单位为各类练习手段的练习单位,其中专项技术类以次为单位;力量类负荷以 公斤为单位;专项投掷类练习以次为单位。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冬训负荷安排及实施 3.1 冬训负荷安排及实施 3.1.1 掷链球训练负荷手段的分类 3.1.1 掷链球训练负荷手段的分类 训练负荷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 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方法的具体体现。合理地选择训练手段,有针对的进行训练是 取得预期训练效果的关键。 本研究依据掷链球训练的特点, 和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将冬训所安 排的负荷手段进行以下分类。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8 - 2.2 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任务,主要查阅并研究了大量有训练学专著及期刊等资料,其中包括 有关训练负荷的定义、本质、投掷项目的训练、链球的训练等相关研究。 2.2.2 训练跟踪记录 2.2.2 训练跟踪记录 于 2004 年 11 月 1 日至 2005 年 2 月 21 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校 链球队的训练进行 3 个多月的跟踪,对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负荷量、负荷强度等数据 进行采集, 详细地记录了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练习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录入到计算机数据 库中。 2.2.3 比较分析法 2.2.3 比较分析法 运用计算机田径运动员负荷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数据分析程序,将统计的数据生成相关图 表,通过对比与归纳法对统计图表进行训练学分析。 2.2.4 数据整理分析法 2.2.4 数据整理分析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录入的数据做标准化处理,统计每名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负荷量和强度, 负荷量的统计单位为各类练习手段的练习单位,其中专项技术类以次为单位;力量类负荷以 公斤为单位;专项投掷类练习以次为单位。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冬训负荷安排及实施 3.1 冬训负荷安排及实施 3.1.1 掷链球训练负荷手段的分类 3.1.1 掷链球训练负荷手段的分类 训练负荷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 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方法的具体体现。合理地选择训练手段,有针对的进行训练是 取得预期训练效果的关键。 本研究依据掷链球训练的特点, 和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将冬训所安 排的负荷手段进行以下分类。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9 - 3.1.1.1 技术类技术类 包括两个方面: (1)模仿练习:下肢的快速转动是使链球获得最大出手初速度的关键,掷链球的专项技 术手段主要是针对下肢的转体。通过这类练习提高下肢转体速度,下肢的支撑能力,及加强 身体本题感觉,使运动员在持球高速旋转的每一圈里,能够保持身体位置的高度准确,保证 出手的角度。这类练习手段包括:徒手或负重的单腿支撑转体 180 度、徒手或负重的单腿支 撑转体 180 度接双腿支撑 180 度、徒手或负重的连续转体 360 度。 (2)专项投掷能力练习 专项能力是指, 在比赛中将训练所获得的各种身体素质转化为比赛成绩的能力。 这类练 习手段包括:投掷 3kg、 3.5kg 、4kg、4.5kg、5kg、6kg 六个不同重量的链球。用轻器械 进行专项的投掷练习目的是提高专项速度。 轻重器械混合投掷练习是为了提高投掷速度和投 掷能力,提高动作幅度,避免造成动作速度和动作节奏的僵化。 3.1.1.2 力量类 3.1.1.2 力量类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几乎所有竞技项目都离不开力量训练。 掷链球项 目对身体各个部分力量要求相对较高, 尤其是链球在高速旋转中人体要克服巨大的离心力做 功,所以力量练习是链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一般力量练习、专项力量练习。 (1)一般力量练习:主要指运动员完成投掷动作所需要的一般性力量。一般力量越好 身体在旋转过程中对抗离心力的能力就越强,就能更好地控制球。此类练习手段主要包括: 半蹲、深蹲、抓举、高翻。 (2)专项力量练习:是指根据专项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用适当的手段,对准身体各肌 肉群施加阻力,促进该肌肉群的力量发展。专项力量练习手段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与 正确技术在结构上相类似:二是与动作结构的发力特点相类似。该类练习主要包括:25kg 静力反弓体、仰卧举腿、双手持杠铃片体前左右转体、15kg 负重半蹲跳、25kg 负重半蹲跳、 单腿提踵静蹲等。 3.1.2 冬训阶段划分及训练目标 3.1.2 冬训阶段划分及训练目标 本次冬训从 2004 年 11 月 1 日开始至 2005 年 2 月 20 日结束,为期 16 周。教练员根据 2005 年比赛任务情况将冬训分三个阶段。 3.1.2.1 第一周期(3.1.2.1 第一周期(2004.11.12004.12.11) 第一阶段为期六周,每周 9 次训练课。 此期间训练的主要任务是: 调整运动员状态,恢复 训练水平,为新一轮的冬训做好身体储备。训练安排以量为主,负荷总量为三个周期中最大 的,以中等强度为主。 模仿练习安排较多,各类单腿支撑转体 180 度等支撑练习的总量占整个 周期模仿练习总量的 61.83左右,同时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力量强度逐渐增加。专项 投掷能力方面,教练员安排了大量的重球、标准球投掷练习。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0 - 3.1.2.2 第二周期(3.1.2.2 第二周期(2004.12.202005.1.19) 该阶段训练教练员以提高专项能力为主, 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等各方面素质, 及 专项投掷能力。该周期以大运动量大强度为训练原则。模仿练习方面,增加了负荷单腿支撑 转体 180 度等支撑练习,负荷支撑练习量占同期支撑练习总量的 78.13%,强度接近极限。专 项投掷能力方面增加重球投掷量,并且要求强度。 力量练习的相对量比上一周期稍大,强度也 明显增大。专项力量练习相对量继续增加。 3.1.2.3 第三周期(3.1.2.3 第三周期(2005.1.202005.2.20) 本周期主要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投掷能力,尤其是增加轻球投掷量,发展专项速度,投掷 量相对上个周期有所减少,每次训练课投掷量一般不超过 16 次, 要求突出强度。 一般力量及 专项力量练习的内容、负荷量和前两个周期相同,量和强度相对减少。 表 1 为各个周期教练员为运动员制定的负荷总量统计表。 从整个周期计划安排可以看出: 冬训从大运动量中等强度开始, 过渡到大运动量大强度, 而后减量保持强度,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见表 1) 表 1 全队各周期训练负荷总安排一览表 手 段 模仿练习(次) 专项投掷(次) 力量(吨) 第一周期 9500 750 75 第二周期 5000 714 75 第三周期 864 610 45 合 计 15364 2074 195 表 2 全队各周期完成负荷情况一览表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姓名 模仿练 习(次) 专项投掷 (次) 力量(吨) 模仿练 习(次) 专项投 掷(次) 力量(吨) 模仿练 习(次) 专项投 掷(次) 力量(吨) 刘英慧 7300 704 68.70 4100 302 42.98 864 616 68.20 赵文姜 3100 677 48.61 4800 333 51.85 648 444 51.83 安 袆 6450 656 48.61 4460 324 47.75 864 632 68.20 付 涛 7910 688 66.66 4460 372 56.12 864 632 69.79 3.23.2 第一周期训练负荷分析 周期训练负荷分析 第一周期的时间为 2004 年 11 月 1 日-2004 年 12 月 11 日 这个周期中的主要任务是:调整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恢复训练水平,为接下来的大运动 量大强度训练做好体能储备,同时改进运动员的技术。 3.2.1.刘英慧的训练负荷分析 3.2.1.刘英慧的训练负荷分析 本周期刘英慧各运动量的完成情况(见表 2) 本周期刘英慧模仿练习完成计划的 76.84, 力量练习完成计划的 91.6, 专项投掷练 习完成了 93.87, 从负荷总量的完成情况分析, 刘英慧基本完成了训练计划安排的训练量, 实现了教练员的训练意图。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1 - 图 1 刘英慧第一周期模仿练习变化曲线图 模仿练习:模仿练习:本周期模仿练习主要以各种无负荷的单腿支撑转体 180 度等支撑练习为主, 刘英慧,安袆,付涛主要练习内容相同,赵文姜主要以原地徒手 360 度连续转体练习为主, 总负荷量如表 1。见(图 1)刘英慧模仿练习的量在第一周期前半段比较集中,呈递增状态, 到 11 月 19 号左右达到最大量,此后开始练习量减少。到冬训的后两周负荷量控制在 400 次以下。刘英慧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差,训练的前两周她的支撑练习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原因是经过奥运会后近两个月的调整, 刘英慧的体力恢复很好, 对前半段的训练量能够接受。 当第三周的星期二负荷量突然增大后,随后几天的训练量大幅度降低,经过一周调整,虽有 回升但量也要比其他人低很多。 作为一名老队员, 承受大运动量训练能力差的弱点从支撑这 种技术练习里就有所体现。 本阶段后两周减少此类练习量, 以保证其有体力完成其它训练任 务。第一周期刘英慧完成模仿练习总量为 7300 次,完成计划的 76.84。 图 2 刘英慧第一周期专项投掷练习变化曲线图 专项投掷:专项投掷:由于训练以外的原因,有时候训练开始时间推延,训练过程中天就黑了,为 了安全,投掷量临时减少。或者由于缺勤导致投掷量不能按计划完成,这些是正常的。教练 制定计划时也是有弹性的,经常投球过程中教练发现某队员技术变形,或体力不好,投球练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4.11.01 2004.11.04 2004.11.07 2004.11.10 2004.11.13 2004.11.16 2004.11.19 2004.11.22 2004.11.25 2004.11.28 2004.12.01 2004.12.04 2004.12.07 2004.12.10 日期 次 0 5 10 15 20 25 30 2004.11.01 2004.11.03 2004.11.05 2004.11.07 2004.11.09 2004.11.11 2004.11.13 2004.11.15 2004.11.17 2004.11.19 2004.11.21 2004.11.23 2004.11.25 2004.11.27 2004.11.29 2004.12.01 2004.12.03 2004.12.05 2004.12.07 2004.12.09 2004.12.11 日期 次 投球3.5kg 投球3kg 投球4kg 投球5kg 投球6kg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2 - 习所要达到的效果不能实现,保证不了质量时,教练员也会终止该队员继续进行投球练习。 本周期主要是进行重球、 标准球的练习, 其中重球占总投掷量的 53.69标准球占 35.51, 轻球占 10.80。见(图 2)本周期整体上以重球投掷练习为主,后半段重球投掷的总量明显 多于前半段,密度也大的多。通过三周调整,教练员开始有意识地增加重球投掷比例,提高 运动员的投掷能力。本周期轻球练习量很少,只是在周期间的调整中出现过。 刘英慧每天的投掷总量不大,在 2040 之间,教练员对投球的强度要求不高,以改进 技术, 恢复投掷能力为主。 根据需要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教练员有时会增加或减少投掷量。 本周期刘英慧一共完成 704 次投球,完成计划的 93.87,基本完成了教练员布置的任务。 见(表 3) 表 3 全队第一周期投球总量 图 3 刘英慧第一周期力量练习变化曲线图 一般力量:一般力量:本周期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就是恢复队员训练水平,调整队员的训练状态, 不要求强度,保持一定的量和练习密度,每周三次课(星期二、四、六下午)安排一般力量, 每次训练课的量都在 3000kg 到 5000kg 左右, 作为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课来说这个量是不大 的。刘英慧从每次课的完成情况来看,前两周练习量升降幅度不大,每次训练课的完成量相 当于以往最大每课次的 60左右。由于身体原因第三周和第四周的练习量整体较低。12 月 2 日练习量为本周期的峰值,那一天刘英慧试着上了一次量,高翻练习的组数有所增加。而 后的 8 天,负荷总量大幅度降低,单次课负荷量基本在 3000kg 左右,12 月 11 号,负荷总 量达到最低,仅为 2300kg,老队员体力差,对量的承受能力差的弱点显现出来。见(图 3) 专项力量:专项力量:该手段主要是针对专项技术进行的一些小力量练习,如 15kg 杠铃片体前转 体、25kg 负重反弓体、25kg 负重半蹲跳等练习,器械重量相对固定,基本安排在每周一三 五的下午训练课中。课练习总量不大,一般在 2000kg 左右,负荷强度相对一般力量小的多。 (见图 3)刘英慧的此类练习,前两周负荷量逐渐增大,幅度不大,在 11 月 5 日那天达到 整个周期的峰值,也是唯一上 2000kg 的一次,主要是身体状况较好,增加了各练习内容的 组数。第一阶段的后三周里,由于缺勤及身体原因,专项力量和一般力量一样呈下降趋势, 姓 名 3kg 3.5kg 4kg 4.5kg 5kg 6kg 总计(次) 占总量() 刘英慧 12 64 250 0 254 124 704 93.87 赵文姜 36 0 307 0 305 32 677 90.27 安 袆 71 0 294 0 259 32 656 87.47 付 涛 100 0 239 339 10 0 688 91.73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04.11.01 2004.11.03 2004.11.05 2004.11.07 2004.11.09 2004.11.11 2004.11.13 2004.11.15 2004.11.17 2004.11.19 2004.11.21 2004.11.23 2004.11.25 2004.11.27 2004.11.29 2004.12.01 2004.12.03 2004.12.05 2004.12.07 2004.12.09 2004.12.11 日期 公斤 一般力量 专项力量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3 - 而且图形密度小 3.2.2 赵文姜的训练负荷分析 3.2.2 赵文姜的训练负荷分析 本周期赵文姜各运动量完成情况见(表 2 ) 本周期赵文姜共完成模仿练习 3100 次,由于教练员对其技术练习作特殊要求,赵文姜 的练习总量明显少于其他三名队员。力量练习她完成了 64.81,主要是由于本周期缺训较 多,离计划安排负荷量差距较大,没有实现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其力量素质恢复的较差。专 项投掷能力方面,赵文姜完成计划投掷量的 90.27,基本完成了训练计划安排的负荷量。 图 4 赵文姜第一周期模仿练习变化曲线图 模仿练习:模仿练习:赵文姜的身体素质好,但技术较差,球的旋转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体前球 的低点与高点位置不准确, 最后的出手角度靠前, 超越器械不充分。 针对赵文姜的技术特点, 教练员本周期没有安排其做单支撑等练习,而是安排了原地徒手或持轻物的连续转体练习。 练习总量和其他三人也相差很多, 教练员对其另做安排, 赵文姜的计划安排总量为 5000 次。 目的是为了保持其动作完整性, 通过连续转体练习强化身体本体感觉。 教练员为了逐渐改变 她的技术,结合她的投球情况观察新技术是否适合她,所以没有完全破坏她的固有技术。 前两周,赵文姜模仿练习的密度不大,练习量逐渐增加,基本是每七天她的量达到一次 峰值,11 月 16 日达到本周期的峰值,而后一周左右时间里,负荷量大为降低。原因是,前 两周各类负荷总量都逐渐增加,队员有些疲劳,为了巩固技术,教练员对各类负荷的比例做 了一次小的调整,模仿练习总量在第一阶段的第三周略有降低。见(图 4)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4.11.01 2004.11.04 2004.11.07 2004.11.10 2004.11.13 2004.11.16 2004.11.19 2004.11.22 2004.11.25 2004.11.28 2004.12.01 2004.12.04 2004.12.07 2004.12.10 日期 次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4 - 图 5 赵文姜第一周期专项投掷练习变化曲线图 专项投掷:专项投掷:本周期赵文姜共完成 677 次投球练习,占总计划量的 90.27,基本完成了 计划任务。其中轻球占完成总量的 5.32,标准球占 44.90,重球占 49.78。每次课教 练员安排的投掷量不大, 结合其它练习手段合理分配投掷练习量。 本周期前半段练习总量相 对较小,而且只以 4kg、5kg 为主,后半段,投掷量明显增多,而且增加了一部分轻球练习, 目的是向提高专项投掷能力过渡。投掷情况见表 3。 见(图 5)本周期赵文姜投掷练习也是以 4kg 5kg,6kg 重量的球为主,每天重球的投掷 总量基本在 16 次以下,也是防止破坏运动员的技术,后三周每周都安排赵文姜一次轻球练 习,目的是调节投掷的强度,提高专项速度。11 月 23 日、25 日两天赵文姜也曾投过两次 6kg 的重球,但技术明显变形,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以后就没在安排其 6kg 的投球练习。4kg 标准球的投掷练习贯穿始终,巩固其掌握新的技术。 图 6 赵文姜第一周期力量练习变化曲线图 一般力量:一般力量:前两周与刘英慧完成的负荷量基本相当,11 月 9 日负荷量达到本周期的峰 值,总量为 5300kg。本周期的任务是恢复训练水平,所以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4.11.01 2004.11.03 2004.11.05 2004.11.07 2004.11.09 2004.11.11 2004.11.13 2004.11.15 2004.11.17 2004.11.19 2004.11.21 2004.11.23 2004.11.25 2004.11.27 2004.11.29 2004.12.01 2004.12.03 2004.12.05 2004.12.07 2004.12.09 2004.12.11 日期 公斤 一般力量 专项力量 0 5 10 15 20 25 2004.11.01 2004.11.03 2004.11.05 2004.11.07 2004.11.09 2004.11.11 2004.11.13 2004.11.15 2004.11.17 2004.11.19 2004.11.21 2004.11.23 2004.11.25 2004.11.27 2004.11.29 2004.12.01 2004.12.03 2004.12.05 2004.12.07 2004.12.09 2004.12.11 日期 次 投球3kg 投球4kg 投球5kg 投球6kg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 - 15 - 采用波浪式增加负荷的形式。 以后的训练中赵文姜的负荷量较刘英慧小一些, 负荷量一般在 3000kg 至 4000kg 之间。赵文姜的最大力量和刘英慧相当,但第一阶段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有伤病,所以教练员没有安排太大的负荷量。第三、四两周赵文姜缺勤较多,一般力量完成 总量为四人最低。此后两周赵文姜调整状态,练习总量在 2000kg 至 3000kg 左右,恢复身体 技能为主。见(图 6) 专项力量:专项力量:前两周负荷量逐渐增加,能够完成训练任务。随后两周内赵文姜缺席三次训 练课,图形出现终断,此后阶段赵文姜调整,同一般力量练习一样练习负荷量很小。见(图 5) 3.2.3 安袆的训练负荷分析 3.2.3 安袆的训练负荷分析 本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