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疆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申请人夏四平 指导教师赵玉芳副教授 摘要 农民工社会谈冠是露翦社会心理学研究魄热点闭题。出于研究者视咫不冀,该领域的研 究还存在较多的争议:农民工社会认同结构的建构存在一定分歧,缺乏熊测量农民工社会认 同的有效问卷,有关农民工社会认同特点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 础之上,采用泰菲儿( t a j f e l ) 有关社会认同的理论,并先后随机抽取成都市的2 8 0 名和5 2 0 名农民工作为研究样本,对农民工社会认同结构进行分析与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的农 涎工社会认溺阿卷作为研究王吴,对成都市5 2 0 名农民工进行闷卷调查,探讨农民工社会 认弱懿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 1 ) 农民工社会认同包含3 个维度,露:;日屡认同、l 毽属情感秘归属评 价,符合初始的理论构想;所设计的农民工社会认同阍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 农民 工社会认同具有以下特点: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对农民的社会认同上持较为肯定的态度,但主 要表现在归属情感和归属评价七,而在归属认同上比较模糊;性别上,男性在社会认同上高 予女生,表现在归属情感和归属评价维度上;年龄上,不同的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存在较显著 的差异,表现在归属情感、归属评价上,总体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2 5 3 5 岁出现一 个较为哽显的拐点;文化程度上,不同的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存在显著酶差异,表现兔隧文纯 程度提高而降低,在归属认同上表现为随文化程度的提高面下降的趋势,在归属情感上表现 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工的归属情感最低,在归属评价上 表现为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个人收入上,不同的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存在显著差 异,月收入为1 2 0 0 一2 0 0 0 的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最高,在归属认同维度上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 疆南大学硕士学熊论文摘要 势,归属情感、归属评价维度上表现为一个逐渐上井的趋势;打工时闻上,不同的农民工鲍 社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归属认同维度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 一1 2 年为最低 点,归属评价维度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 _ 1 2 年为最高点;不间家庭住址上,农民 工的社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随远离城市而缓和下降的趋势,归属认同维度上表现为 随远离城市而下降的趋势,归属评价维度上呈现出随远离城市而上升的趋势。 在对研究结栗进李亍分析耧讨论矮,研究得出以下缩论:( 1 农民工丰圭会认同结构模型包 含:;爨属认阔、;毽属情感释归属评价三个维度。( 2 ) 农民工社会认露在性嬲、年龄、文化程 度等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认同特点 l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扛徽l a b s t r a c t l 沁融m i g r a mw o r k e r s s o c i a li d 锄t i 锣i sah o ti s s u eo ft h e 州e n ts o c i a l p s y c l 埝b g y 辖s e 鑫斌b e c 戤o f 氇e 臻s e 赶e h 潞越蠹o f e 躐访稍蹲横l 绺,谯霉跫鑫糟s 耄主l la l o to fc o n t r o v e r s i e si n 也i sf e s 嗣瞄l b i 矗e l d :ad i s 则锄e mo nt l l ec o l l s t l l 砧t i o no fr u | 勰l m i 伊a n tw o r k e r s s o c i a li d e n t i t ) rs y s t e m , al a c ko fe 妇b c t i v eq u e s t i o i l i l a i r et os u e y t 麦l l c i fs o c i a 王i 彘蕊t y ,锄d 擞舔躐r e s e 静c hr e s u | t sa b o 融m e 诧a 嘛so ft h e i rs o c i a l i 捌珏b 弱c d 豫龇镢i s t e d 糟s e 锻h 躐d 喇f e l s 谯e o 翠o f 固o c 谢i 纛镰基哆, 懿sp 举嚣 柏a l 弦髂a n dv 谢f i e st l l en l r a lm i g r 觚t 、r k e r s s o c i a li d c n t i 哆s y s t e m ,b ys e p a r a t e l y s t u d 蜘gm e 砌d o ms 锄p l e so f 2 8 0 锄1 d5 2 0 门m lm i g r a n tw o r k 懿i nc h e n g d u n 饥, b 豁舐傩龇刚e yo f5 2 0 御融窳影瞄鳓瘦懿遮蕊懿g 弧弼斑氇cs e 重s 如s i 霉斌 足删,肘赵即嬲耽咄g 搿跏纭z 嗣锄的,跨田踟斑嚣口妇,娃搀p a p e fe x p l o f e sl h e 怒a 缸瞄s o f m r a li i l i a n t 、糊r k e r s c i a li d 训咄 1 融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s h o w st 重l a t :( 1 ) m er m 试m i g r a mw o r k e r s s o c i a li d e i l t i t yh 弱 a 豫 臻l s 氧强弱 - 主妇蛀够 o fb e l o 珏g 遮g ,嗣嚣l s eo fb e l o 珏菩懿g 鑫魏d 芏鼍旃e o f b e l o n g i n 争州c h c o r d sw i 也m eo r i 西n a l 证l e o r c t i c a l 酗s u m p t i o l l ; t l l ed e s i g n o d q u 髓t i o n n a i r ci sp r 0 v e dt 0b e 他l i a b l ea n de f r e c t i v e ( 2 ) t h en l r a lm i g r a n tw o r k 嘲 s o c 溺i d e 娟锣h 舔t l l e 南l l o w i n g 凳a 觚髓:m o s to ft 量蝣砌嘣m i 静a n tw 1 ) 1 妇勰酗l d p o s 撼v ea 鼓i t l l d et o w a r d sm es o c i 破i d 鼹镬熏y , b 瞳氯i s p o s 越v cm a i 砖y 弧也es 髓s eo f b e l o n g i n ga n dt h er e v i e wo f b e l o n g i i l g ,w l l i l ei ti sv a g u ei l lm ei d e i l t i t yo fb e l o n 垂n g ; l l lr e s p e c to fg e l l d e r ,m em a l eh 躺l l i g 重l e rs o c i a li d 锄t i 桫n 姗m ef c m a k ,w t l i c hi s 勰p 托s 参糕斌遮s e 熊s eo fb e 妣爵n g 翘d 饿ef e v i e wo fb d o n 菩n g ; 融f e 印c c to fa g e , m e 糟i sag r c 雏d i s c p 跹e yb e 魄e e 芏ld i 珏b r c n tf l l f a lm i g 豫瓜w o 】c l 【e f s ,w 赫c hi s r e p r e s e n t e di n n s eo f b e l o 啦g 粼nr c v i e wo f b e l o n 酉n g ,烈dt l l eg 锄e r a l 仃e n di su p a t 董i 掇秘d 饿瞰d o 嘲, 晰也盟o b 、r i o u s 蛐gp 0 觚a tm ea g eo f 2 5 q 5 ;h l 船s p e c t a fe d 毽e 旋。棘l e v 镤, 氇e 区s c 裁:p 鼹e yi s 辨躐,w 瓤c hi s 印溺e 羹l e d 穗痰也e c i 越 i d 锄t i t y 锄dt l l ei d e m i t yo f b e l o n g i n gl o w 既a n dt h er e v i e wo fb e l o n g i l l gd s e s 谢蛀l e 也e e d u c a t i o n1 e 、,e lr i s e s :h lr e 印e c to f p 蹦沁n a li n c o m e , m ed i s 凹e p a l l c yi s 黟e a ta i l dt l l e 翔蹦m i 舯n tw o 暾e f sw i mm o n t h l y 奴锄eo f1 2 0 。o oy u 勰h a v em e 量l i 曲e s t s o e i a li d e n t i t y ,w k l el h e 遗e n t i t yo fb e l o l l 蓼n gs 幻w s 鑫鼬a ld o w 露糖e 砖教通壤e s c n s eo f b e l o n g i n ga i l du l er e 、,i e wo f b e l o n 西n gs h o wa a d u a lu pn 铷d ;h lf e s p e c to f l l l 惩蔑大学硕士学位 a b s 镌c t w o 戚f 毽t i m e , t h ed i s c r e p a n c yi sn 戍v e g 鲈a 耋,a n d 像ei d 删够o f b e l o l l 爵端蠡h o w s ad o w n - 锄d u p 臼dw i t l l8 - 1 2y e a r s 猫t l l el o w e s tp o i n t ,a n dm er c v i e wo f b e l o i 西n g s h o w s 强u p a i l d 舶w 1 i 仃e n dw 沛8 12y c a r s 勰( h eh i 曲e s tt i - 铋d ; m r e 单e c to f 加n i l y 羚蠡d 鼹c e ,也e 文s c 印a l 圮yi sg 羚a 耋,越通m es o e i 蠢i d 酬移盘o w sa 鬻减醛南黼 t r e n d 勰也ed i s t a i l c eb e t w e e nt l l ef a m i l yr 销i d e n c e 越dt l l ec i t yi n c r e a s e s ,w 燃l et h e i d e n t i 够o f b e l o n 西n g 幽【o w sad o w - i lt 崩1 da i l dm er e v i e wo f b e l o n 西n gs h o w sau p 仃既l d 怂e rm 越鹋勰觚a 重y s i sa n dm s c l l s s i o no v e rm er e s e a r c h s u l l ,m ep a p c r p f e s e l 熔氇黪f o l l o w i l 毽c 强e h s 主熊s :( 1 也e 擞o d o lo f 耀r 鑫l 两暑秘毽w o 呔粥s o e i 鑫薹 i d 胁t i 锣s y s t e mh a st b r e ed i m e i l s i o i 塔i l l c l u d i n gi d e l l t i 妙o fb e l o n g :i i l g , s e 璐eo f b e l o n 西n ga n dr e e wo fb e l o n g i i l g ( 2 ) t h e 粥i sag 阳a td i s c r e p a n c yo n 删m i g r a n t w i 蜘c 潍i 彘蕊移泌r e s p e c 甜鲥e f ,a g e ,甜森鳓l e v e l 锄d 锄 k e y w o r d s :l 渤mi i l i 伊a n t 、糊血e r s o c i a li d e n t 姆f e a n 鹏 i 、,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母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t 者:夏谚争j 耸字霹期:锄箩,归巧鑫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嚣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日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予:致四净 导师签名:去刍芳 签字日期j 聊铲妒矛 签字日期:弘略年争月习p 媛南大学硕士学位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阀题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社会认同文献综述 对于个体与群体( 包括社会类别) 的关系,自2 0 世纪之初当代社会心理学诞 生时就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 t 珏r n e r , e t8 l 。, 1 9 8 7 ) n 】。到了 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欧洲社会心理学家以群际关系( i n t e r g r o u pr e l a t i o n s ) 、 群体过程( g r o u pp r o c e s s e s ) 以及群体成员身份( g r o u pm e m b e r s h i p ) 的角度对 这一阚题做毒了回答,开辟了一个新昀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一社会认露,并以 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危。在长期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视 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1 1 社会认同的提出与界定 1 1 1 认同的提出与界定 1 1 1 1 认同的提出 从词源上讲,“认同( i d e n t i t y ) 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 d e m ( 即相同) 。在 哲学和逻辑学中,i d e n t i t y 就被译成“同一性 ,它既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同或 网一,也表示固一事物在时空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薹d e 珏t 主t y 在 英文中有多种含义,既包括客观的一些相似或相同特性,如相同的身份、相网 的表现等,又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由此形成的关系。在硒方,“认同概 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提出,詹姆斯曾用群性格静一词表示他的认 圊感受:“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在精神或道德态度上看出,当这种情形突然发生 在自己身上时,他会感到自已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 在说,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 另一个入或透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打 认同是一个复合词,其意义是由“认坩和“同 复合而成。“认栉在古汉语 中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主要由三种涵义:一是认识、辨明;二是认为、当作;三是 承认。“认弦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多义词,主要涵义有露种:一是认识、分辨;二是 没有关系的建立某种关系;三是同意、承认;四是认吃亏。“同 在古代汉语中 的涵义有:一是相同、一样;二是一同、共同;三是参与、干预。“同在现代汉 语的涵义主要有:一是相同、一样;二是跟相同;三是共同、一起。“认同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涵义: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两感到亲切;二是承认、认 可。然而根据“认 和“同”涵义的复合来说,“认同还有赞同、同意的意思, 题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部分文黻综述与阁艨 其义与承认有相似之处。 1 1 1 2 认同的含义 “认同”的定义有不同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t h e o d o r s o n 的现代社会 学字典认为,认同是一种同化与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它是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 标准、期望与社会翅色,内化子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嘲。卡颠特指出,认同 是人们意识与经验的来源。当认同指涉的是社会行动者之时,认同是在文化特质 或相关的整套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而这些文化特质是在诸意义 的来源中占有优先位置的。翻从心理学的竞度,费穗字的社会心理学辞典认 为,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使别人 被自己同化,还是自己被别人同化的过程,都称为认同。h 1 张春兴的心理学大辞 典认为,认同是指搿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 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菰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予一致的心理历程捧。秘沙莲 香认为,“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文化之 间是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互 动的内在力量,从而是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因此这个概念又用 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m 1 1 1 3 本文对认同的界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本文比较赞同心理学大词典关于认同概念的界定, 把认同理解为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 由模仿、内化,丽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 l 。 。2 社会认同的提出与巽定 羔。l 。2 。l 社会认同的提出 社会身份论源于欧洲,在英国社会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欧洲是一个多民族、 多语言的地区。中世纪时,欧洲各地区的政治和文化都统摄在基督教的宗教权威 下,及后皇权兴起,诸侯王划地而治,到1 9 世纪,社会政治革命在欧洲蔓延,国 民主义兴起,欧洲各匿人民多以本国的语言传统和历史文化为荣。欧渊各语言族 群( e t h n ol i n g u 兰s t i cg r o u p s ) 闻的纷争,更成为2 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钱。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在中世纪最残酷的战争,它是以护教的名义发起的。相对之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发起入则是以让优越族群统驭甚至消灭劣等族群为号 召。第二次世界大战盾的欧洲,书不同文、语不同音的族群闻仍然存在着不少矛 盾,社会身份论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文歉综述与阕题 l 1 2 2 社会认同的含义 自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由t a j f e l 和t u n n e r 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已发 展成为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该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通过社会分类、 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原则建立的。该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认为个体 认同是指对个人的认同作用,或通常说明个体具体特点的自我描述,是个人特有 的自我参照;而社会认同是指社会的认同作用,或是由一个社会类别全体成员得 搦的自我描述。t a j f e l ( 1 9 7 8 ) 将社会认阊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 或她) 属 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栉 h 1 t a j f e l ( 1 9 8 5 ) 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而属于某些特定的社 会群体,以及对其伴随而来的情感意义及价值意义的了解删。换言之,就是指构成 一个人自我概念中源自于一个人社会群体成员( 或群体类别成员) 身份的郝部分。 社会认同,也被称为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7 自己是某一 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类属中的一员。成为群体的成员或类别中的一分子,不仅会具 有来自社会制度的安排或与生俱来的特征( 例如,具有某一个国家的国籍,属于 菜一秘族等等) ,同时,也必然伴隧着穗应的身份获得的心理过程,即社会认同 过程( s o c i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也被译为“社会身份认同过程一) 。这个心理过 程即是个体与某一社会身份建立心理联系( p s y c h 0 1 0 9 i c a l1 i n k ) 所经历的历程。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 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即自我理解为群体的成员; ( 2 ) 伴随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 3 ) 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 值评价意义,其中既有内群体成员与自己形成的共识,也有夕卜群体评价的嵌入。 简金斯认为,社会认同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它的内在方面是指群体认 网,郊群体成员在主观上所吴有的群体归属感。它的外在方面是指社会分类,即 社会对某一成员的群体归类和划分。社会认同是有边界的,它的内在边界就是群 体成员主观认同或认定的边界;它的外在边界则是社会赋予某个群体的边界,即 社会分类所划分的边界( j e n k i n s ,1 9 9 6 ) 。李友梅认为,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 固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嘲 1 1 2 3 本文对社会认同的界定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笔者比较赞同t a j f e l 等人在社会认同理论中关于 社会认同的界定。本文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或类别成员归属于某 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类别,而经历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的心理历程。 3 颓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阀题 1 2 社会认同的理论 1 。2 1 社会认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解释群体间行为的种族中心主义( e t h n o e n t r 主s 擞 。种 族中心主义是指内群体偏好( i n - g r o u pf a v o r i t i s m ) 和外群体歧视( o u t g r o u p d e r o g a t i o n ) 。群体内行为和群体间行为显现了明显的种族中心主义特征n 硼。对 “群体行必普遍的种族中心特征 的第一次论述要追溯到董9 0 6 年萨默的记述。最 初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解释最有影响的是s h e r i f 提出的现实冲突理论( r e a l i s t i c c o n f l i c tt h e o r y ) ,他认为,群体间态度和行为反映了一个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 的客观利益。如果群体目标不一致,一个群体以其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得自 己的圈标,就会进现竞争。因此,群体闻就倾向于有歧视的态度和相互的敌意。 另一方面,如果群体目标是一致的,所有群体都朝同一目标努力,那么他们彼此 之间更易于建立共同的、友好的、合作的关系。m 3 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家固然承认 s h e r i f 这一经典研究的地位,但是,饱们没有满足这一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是继 续推进了关于群体形成机制的研究。比较翠的研究是泰菲尔等人做出的。他们在 实验中发现了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可以减少到只对人们进行分类,就足以产生群 体的内外区隔和偏私现象。因此,这一研究被称为“最低限度群体情景范式 又 译“最简群体范式捧( 糟主n 主黼lg r o 印辩r 利主g 疆) 研究。t a j f e 王等人在最筒群体范 式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 1 。2 。2 社会认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认同理论( s o c i a li d e n t 主t yt h e o r y ) 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成型于2 0 世纪7 0 年代末的欧洲,在9 0 年代开始在北美及其它国家的社会心理学界形成一 定的影响。介绍这一思想的第一篇文献发表于1 9 7 2 年( i i i a j f e l ,1 9 7 2 a ) 该理 论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 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 s o c i a li d e n t i t y ) 来提高自尊,积极的自 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裙关的井群体的有利比较。当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 用各种策略来提高自尊。个体过分热衷于自己的群体,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其他群 体好,并在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自尊中体会团体间差异,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 见和群体间冲突。n 羽并认为,社会认同是由社会分类( s o c i a 卜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 、 社会比较( s o c i a 董c o 疆p 8 r i s o n ) 和积极区分原剐( p o s 主t 主v e 蠢主s t i n e t 主v e n e s s ) 建立的n 扣。社会认同理论的核心是探讨社会类化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探讨个人如 何与一个或多个社会类别、社会群体建立心理联系的过程。社会认同的心理过程 4 嚣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闻题 会发生在一切社会类别当中。例如语言、宗教、年龄、性刹、地域、国家、党派、 职业、阶级阶层等等。 1 2 3 分析与小结 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社会认同理论已成为这一领域最 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社会认同理论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理论,有许多值得探讨的 问题有待我们进行研究。从社会认同研究的发展脉络中,不难看出社会心理学正 在从关注个体逐渐扩展到注重群体、群己关系和群际关系这样一个趋势。群体关 系方面的探讨,丰富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从个体内部( i n t r a p e r s o n a l ) 、个 体性( p e r s o n a l ) 、个体间(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 、群体( c 0 1 1 e c t i v e ) 到群体间 ( 主羚弋e r 器。娃p ) 以及整个社会( s o e i 鑫羔舱珏t a l 主乇y ) 的框架。 1 。3 研究现状 社会认同慧社会成员共露拥有昀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 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目 前针对社会认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以下四类: l 、关于社会认同对象的研究 社会认同研究可以应用在组织凝聚力、国际关系、族群或族裔冲突、职业流 动( 如跳槽) 、社会影响( 如从众) 、社会运动、宗教行为和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 香港的心理学家( 林瑞芳等人,1 9 9 8 ) m 3 。在香港回归中国前后,对香港青少年 的国家认离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广州的青少年与香港的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进行 了对比后发现,广州毒少年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较香港青少年强烈,香港青少年 则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较强烈。吕卫华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大学生呈现出身 份角色的失调性认同、经济生活的失落性认同和制度体制的失衡性认同。并认为, 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深层原墨是基于农村贫毽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记忆与经历的社 会变迁而导致的社会建构n 幻。张爱淑等分析了高校女性管理者在自我认知的基础 上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在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建构下,高校女性管理者 褥到社会认同的主要障碍;并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女性管理者如何通过寻求自我 认知与社会认同的适度均衡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f i 帕 2 、关于社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志裕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在研究香港回归翦着,民众对社会认翮的心 理动机、心理动机、认知历程,及其对社群观感、社群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影响做 出了研究。认为社会认同动机一般包括:提高自尊,减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 5 鼹南大学硕士学傍论文第一部分文黻综述与同题 感满足归属感与个性的需要,找寻存在的意义n 。张海波、童星( 2 0 0 6 ) 从社会 适应的角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 就业状况、文化程度5 个方面h 引。 3 、关于社会认露视磊的研究 ( 1 ) 社会心理学视角。t u r n e r 和| r 8 j f e l ( 1 9 8 6 ) 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为个体认同是指对个人的认同作用,或通常说明个体具体特点的自我描述,是 个人特有的自我参照;而社会认同是指社会的认同作用,或是由一个社会类别全 体成员得窭的自我接述。n 蜩t 8 ;f e l ( 1 9 7 8 ) 将社会认同定义为:搿个体认识到他 ( 或她) 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 义。一例社会认同最初源于群体成员身份。人们总是争取积极的社会认同。而这 种积极的社会认同是通过在内群体和相关的外群体的比较中获得的。社会认同理 论认为,李会认同是由社会分类( s o c i 8 圭c 越e g o r 主z 8 乞兰o n ) 、社会比较( s o e i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 和积极区分原则( p o s i t i v e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 ) 建立的。 ( 2 ) 族群认同视角。以e d w a r ds h i l s 、v a nd e nb e r g h e 和j o s h u a f i s h m a n 为 主要代表的族群原生论认为,作为族群性基本要素的语言、行为举止和其他文化 特征都和体貌等一样,被认为是血缘遗传的结果,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习得 的。洲以c l i f f o r dg e e r t z 和c h a r l e sk e y e s 为主要代表的根基论认为,族群研究 的最小分析单位是成员个体,族群认同主要来自根基性的情感联系。安德森认为 搿民族捧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无可选择、生来如 此的“宿命一,使人们在“民族静的形象之中感受到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 命的存在。这种感受正是族群认同和族群凝聚力的核心所在,是根植于人类深层 意识的心理建构淄。兰林友指出族群认闻( e t h n i ci d e n t i t y ) 存在着将社会世界划 分为“我们 与“他们挣类别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或情感成分。所以,与社会分层 不同,这是以社会经济因素将人们按照一系列水平的轴线分割和统一的,而族 群认闷则依据一系列垂直的轴线分割和统一的。通常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族群认 褥:族群认同的情境性;族群特震;族群认阕的流动性;族群类型汹1 。 ( 3 ) 阶层认同视角。李友梅认为,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 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 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在社会层面,认同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领域:福 利渗透、意义系统和毒会组织方式跚。冯仕政利用2 0 0 3 年度g s s 数据,扶社会分 层意识、阶层认同的基本情况、阶层认同的维度、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公正感、 社会冲突等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和社会认同作了简要的分 析,并得出五点基本结论渊。 4 、关于社会认同维度的研究 6 薅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文黻综述与闻题 镰e e k , j 。m 。,s 毽i t h ,s 鹾。,髓。印,l 。r 。编制的认同倾向量表已 经被广泛采用脚1 ,该量表是根据j o n a t h a nm c h e e k ( d e p a r t m e n to fp s y c h o lo g y w e l l e s l e yc 0 1 1 e g e ) 自勺量表( a s p e c t so fi d e n t i t yq u e s t i o n a r e , v e r s i o n4 ) 改编丽成的。该量表将认园分为四个维度,共4 5 个条冒,鄂个人认同( p e r s o n a 王 i d e n t i t y , pi ) ,包括l o 个条目;关系认同( r e l a t i o n a li d e n t i t y ,ri ) , 包括1 0 个条目;社会认同( s o c i a li d e n t i t y ,s i ) ,包括7 个条目;集体认同 ( c o l l e e t i v ei d e n t i t y ,e i ) ,包括8 个条目;另外还包含1 0 个特殊条目s p ( s 毽p e 订主e 主a l 量d e 纛t 主t y ) 。广义上,社会认圊主要包括上述圈个维度孛的三个 即关系认同、社会认同、集体认同,狭义上的社会认同则只指7 个条目上的内涵。 张剑峰认为在社会群体认同研究语境下,认同不仅仅是指先赋的、客观存在的身 份认网和纯粹主观意义上的心理认同,还包括人们的行为和文化实践认同,并将 族群认同划分为三个维度:体质的、先赋的文化特征,如肤色、母语、宗教、风 俗习惯等;对本族族群的心理归属及划分我族和异族的意识标准;日常行为和文 二化实践嘲。 , : 1 4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认同的研究对象已经在逐步扩大,已经被 运用到诸多领域,研究者已开始对农民工这一研究的对象进行关注。从社会认同 的影响因素来看,国内外对社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不足,对社会认同特点 的研究也是很少涉及。在研究的视角方面,研究者对社会认同理论介绍的较多, 但具体运用的较少,还处予探索性阶段。在划分维度方面,还没有一个较为认可 的范式,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闻。本文试图以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的对 象,运用社会认同理论,提出社会认同的三个划分维度,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 探究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特点,以弥补对社会认同研究的不足。 2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 1 研究背景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当代中国城 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作为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概念,“农民工帮是中国在特 殊历史时期坦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从身份上说,他们来自农树,有农村户口, 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且有一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 地从事农业劳动,从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说,他们是工人,他 们一年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闻都生活在城镇里,在各种企事业单位里从事 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依此获取劳动报酬作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嘲】。 7 蘸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蒸分文献综述与阀题 当前,农民工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叛生代的农民工的数量和规 模不断扩大,老一代农民工正在逐步退出城市,回归乡村嘲1 。农民工乡土意识逐 渐淡薄,城市归属感醑益增强,个体身份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城市化的进 程和社会制度的创新,增加了农民向城市流动的积极性,他们渴望在城市串收获 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渴望能够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现实并不能如他们所愿。农民 工的社会认同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尤其是城市入对农民工的认同和接纳。老一代农 民工在大量涌入城市的时候给城市的交通、治安、卫生环境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一 定的压力,导致了市民对农民工的抱怨和歧视,老一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比 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城市人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这样的现实中他们感 受到了更多的歧视和排斥嘲。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进城市和城市就业压力的 扩大,城市人除了生活的排斥和思想上的隔阂外,心理也产生了由于农民工带来 的压力,因此一度造成了对农民工流动的恐慌。尽管农民工所作贡献的有所增加, 但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并没有得到根本上改变。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中心吴 玉军( 2 0 0 7 ) 博士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王城市认同困境中指出,随着社会对 人口流动的无理恐慌,认为农民工为“盲流一,即盲网流动的人群。随后渐渐由 “打工妹挣、“打工仔、“外乡人牡、“乡下人 代替了“盲流 ,虽然称谓 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僵并没有根本改交对民工的歧视性现实。在一些城市居民 的观念中,城市是城里人的城市,不是乡下人的城市。因此,他们在农民工面 前常常以主人自居。虽然现在城市人对农民工的认识和态度与过去相比有所转变, 但在翻常生活中对农民工的抱怨和歧视还是随处可见。 二是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复杂性。在宣我认圊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 些人认为自己一直是农民,其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维持在农民的水平上;一些进 入城市时间比较长的农民工,由于受城市环境的熏陶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认 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城市人弦;还有一些入,既认为自己的城市入,但也没有否 认和舍弃农民的身份,这一部分人占多数,被学者称为“边际人挣或“双重边缘 人一【3 。有学者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时发现,6 4 。7 的新生代农 民工认为自己是普通的打工者,1 3 5 的人认为是拥有部分非农业收入的农民,而 认为自己是农民工的所占的比例只有3 8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老一代农民工中, 虽然大部分的人认失自己是普通的打王者( 所占比例为弱。羔吣,但有2 2 冁的比例 认为自己是农民工,比新生代3 8 的比例要高很多。从数据上看,是否还应再 将搿农民工 三个字用在新生代身上,是一个值得疑虑的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对 这一称谓的认同发已经很低。 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热点闯题。 s 鳆南大学硕士学镣论文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翘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制度的创新,城市农民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但同 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特别是城市人对农民工的认同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民工的自我认同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以及 自我认同的复杂性,必然会导致农民工在认弱方面产生困惑,进而出现心理上的 焦虑鸟不满,对社会的和谐必然形成隐患。因丽,在考察农民工社会问题时,有 必要从社会心里学的角度来探究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 2 2 问题提出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 ( 1 )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维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2 ) 每个维度上农民工的认同特点是什么? ( 3 ) 影响农民工社会认同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社 会认同特点? 2 3 研究假设 ( 1 )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结构要素包含三个部分:归属认 同、归属情感和归属评价。 ( 2 )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结构要素在某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 。4 研究豳的 本研究试图从我国农民工实际状况出发,编制一份能有效测量农民工社会认 同的量表,并以此为研究工具,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初步了解农民工社会 认同的结构要素;第二,分析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三,探讨农民工社会认同 特点的相关影响因素。 2 5 本研究的意义 2 5 理论意义 ( 重) 本研究编制的社会认同量表,可以为社会认同相关的领域研究提供维度 的参考和量表的编制; ( 2 ) 进一步丰富社会认同理论的内容,通过农民工认同研究,期望能够揭开 社会认同研究新的思路,如维度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科学的研究思路和 方法; ( 3 ) 本研究探讨了社会认同的特点,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认同的主体 原因。 9 强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都分文献综述与问题 2 。5 2 实践意义 ( 1 ) 了解和掌握农民王社会认同的特点和差异性,为相关部f 制定政策做出 决策,由此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 2 ) 针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现状,可以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和制度干预,防止 由于社会认同问题而导致社会闻惩,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为营造和谐社会做 出贡献; ( 3 ) 推广使用农民工社会认同调查问卷。 l o 疆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农民丁社会谈弱的结构分析与验证 第二部分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结构分析与验证 1 研究目的 采用阀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与验证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 编制一个测量农民工社会认同的有效工具。 2 研究假设 社会认同包含以下三个结构维度:即归属认同、归属情感以及归属评价;以 此为基础编制的问卷能作为测量农民工社会认同的有效工具。 3 研究工具的初步编制 3 1 预测问卷的结构维度 参考已有研究对社会认同的论述和理解,分析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群 体为被试编制的社会认同溜卷,同时对5 名农民工采取开放式访谈,了解农民工 对社会认同内涵的看法。结合理论和访谈结果,本文认为泰菲尔对社会认同成分 的论述和本研究中农民工社会认同的成分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包含以下3 个维 度,即归属认同、归属情感以及归属评价。通过对社会认同成分的考察来分析农 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 3 。2 预测闻卷题项的编制及评估 3 2 。 题壤的编制 根据理论构想并结合与心理学教师及硕士研究生的讨论结果,同时参考已有 的一些问卷。问卷主要以自编为主,最初编制的题项库一共有4 3 道题。每个维度 包含1 4 道题左右。( 见附录一“农民工社会认同项目评估问卷一) 。 3 2 2 题项的评估 请心理学老师、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编制的项目评估问卷进行专业评定。 专业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对各个分量表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建议;评判每 一个项目是否准确地测量了相应维度所代表的概念,筛出不属于该维度的项臣; 对项目的语言表述形式进行分析,了解项盟是否具有歧义,并提池修改意见。 同时将编制的项目评估问卷随机排列形成问卷初稿,并进行第一次预测,被 试共1 7 7 入。第一次预测秘的主要是了解样本农民工提出的建议和看法是否与专 业老娜及学生评定一致,各个项目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顼虽的语句描述是否能 够被理解,项目表述是否符合农民工的阅读习惯,同时初步了解整个量表的一些 霞南大学硕七学位 第二部分农民一社会认同盼结构分辑与验证 统计学数据,如信度、项强区分度、结构效度等,为初始问卷的修改提供一个方 向。 参照心理学教师、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评估意见以及初始问卷的结果分析和 农民工对于该阂卷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对初试闻卷初稿及其项冒进行调整和修 改。根据评价和测试后修正的问卷共剩下2 9 个项且,其中归属认同因子包含8 个 项目,情感归属因子包括1 1 个项目,归属评价包括1 0 个项目。( 见附录二“农民 工社会认同预测闯卷拶) 3 3 问卷的预测与选题 3 。3 。 预测被试 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