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福建,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_,(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3)A,【解析】(1)既然找出与诗题相呼应的字,就要把握诗题中可能有照应意义的词语。从诗题本身看,一个关键词是“访”,一个关键词是“隐”。与“访”相呼应的应该是动词,表现“访”的有关动作行为的,从诗句看,应该是“踏”;与“隐”相呼应的有“不出门”“无人迹”等。由此可断定答案应该是“踏”。(2)隐者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诗句对“隐者”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表现出来的,写隐者独酌,既表现出隐者的避世生活,也表现出率真自然的性情。,(3)本题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延伸,只要能明确原诗中所寄寓的“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就不难判定本题的答案。A句诗说的是陶渊明回归园田,怡情自然的脱俗情怀,语出其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B句语出李白的蜀道难表现了蜀道奇险的状况,表达了不如早早归家的希望。C句语出杜甫的登高,抒发诗人内心无尽的“苦恨”。,D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人被贬往蛮荒之地,病卧浔阳,即使是暖春早晨鲜花绽放,即使是中秋夜晚明月当头,诗人无朋为伴,无友共赏,只好自斟自饮,借酒遣愁。景虽美人却孤,晨虽良意却闷,诗人以美景显哀情,借春江秋月将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精神上郁闷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2(2010天津,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_(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_(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用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_,【答案】(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解析】(1)很明显,峡口送友人的中心意象在第一句“峡口花飞欲尽春”中,“花飞”描写了花朵纷纷飘落的景象,一个“尽”字点明春天将结束,即暮春。(2)第一首“来时万里同为客”句,第二首“自缘身是忆归人”句,分别用一个“客”字和一个“归”字,点出作者身在异乡、盼望回归故乡的游子身份,表达了共同的思乡之情。(3)对一首诗的理解诠释,见仁见智,不必强求一致。但须在情在理,避曲说,不臆断。第一种意见着眼于景情关系,第二种意见深入揣摩诗人心理,都言之有理。,3(2010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1)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与蜂为伴,在草丛中盘旋;为避鸟雀,隐藏于薇叶之下;映日翻飞,顺风起舞;在花丛中、密叶间时出时没,穿进穿出。伴随着绿蕙、青薇、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等不断转换的背景,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一一展示了出来。(2)咏物之作,意在借物以寓情,托物以言志,此诗并非泛泛的咏蝶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史载刘孝绰自幼聪颖,然恃才傲物,一生仕途坎坷。此诗前六句描摹素蝶形象,末二句以素蝶口吻表白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4(2010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这是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解析】根据“醴泉”“山冈”“凤凰”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把“凤凰”这个形象和阮籍的生平联系,再细细品读诗歌后半部分,不难分析出诗人的痛苦情感。这首诗写了“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阮籍以“凤凰”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及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实际上是诗人的自况,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清朝饮醴泉延颈望八荒”,这四句描写“凤凰”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独自一个,没有同伴,没有共鸣。这样的处境是和阮籍自身一致的。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的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把握、对意象的把握及其寓意的感悟、对意象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常见“形象”分类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诗中所咏叹的石灰。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一幅清新、恬静、纯朴的山村风景图。,一、如何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形象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感知形象。形象在诗歌中都是显性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自会有其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也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征,鉴赏诗歌时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形象,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人物形象中有诗人的褒贬倾向,物象和景象中更是往往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借助诗歌的形象,一步步深入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它进行赏析评价,这才算是完成鉴赏工作。总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兼及形象本身、形象特征和形象背后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在鉴赏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才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二、鉴赏诗歌形象题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模式角度1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例2(2009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分析评价词中作者形象及其观点态度的能力。在这首词中,作者倾注了浓烈的主观色彩。“波神留我看斜阳”“水晶宫里奏霓裳”等浪漫的想象,显示了他的英姿以及豪迈的气概,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采。“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思路点拨1解题方法(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概括所描摹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角度2分析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A考查意象类,例3(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句写小桥流水,自是江南水乡特色;次句写绿岸浮萍,突出石湖的宁静清雅。三、四句写景即为写人。全诗意境空灵而寄寓幽远,造语平实而格调自高,可谓别是一家。,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B考查意境类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例4(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