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习本单元一是理解和把握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演变过程;二是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三是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理解思想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1.认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重点)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重难点)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被称为“智者学派”。2基本思想: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4评价(1)积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2)消极: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知识点拨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2)意义积极: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思考古希腊“神的人格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古希腊主 古希腊神话神宙斯像 中诸神雕塑提示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重视。2智者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提示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普罗塔哥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这句话蕴涵了怎样的精神?提示(1)“人是万物的尺度”。(2)人文主义精神。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3主要思想(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4评价(1)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2)缺陷: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不等于知识;“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误区警示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相反其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4与普罗塔哥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提示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2亚里士多德(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2)主要思想贡献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充分体现出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破解未知的人文精神。5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对人文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提示焦点:人类社会。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主题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1普罗塔哥拉的思想史料“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教你读史反映了普罗塔哥拉对神灵怀疑和否定。的含义是指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问题思考史料体现了普罗塔哥拉的什么思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进步意义?答案思想:对神提出质疑,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意义: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2苏格拉底的主张史料“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的演讲教你读史史料中中“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中“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中“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是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体现。问题思考依据以上史料,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答案提出“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同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异政治观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道德观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主题二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史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史料二“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问题思考据史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答案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异同和原因(1)异同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2)原因经济:古希腊山多地少,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繁荣;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次要地位。政治:古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民主式的民主政治发达;古代中国形成统一的王朝政权,传统的王权思想兴盛。思想:古希腊形成开拓进取、自由平等的精神;古代中国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治国、治人的思想。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答案B解析注意“人类意识”这个关键词,强调以人为本。“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有中国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西方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文精神的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2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塔哥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答案D解析D项“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利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D项正确。3(2017济宁高二检测)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A主张美德即知识B主张认识你自己C反对宗教权威D理性的行为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故选D。4(2017遵义高二检测)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根本变化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答案D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性认识,“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的作用,上升到人的理性认识,故选D。5“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可知,是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体现其追求真理的观念,因此选A项。B、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观点。基础达标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强调人的价值,故选D。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他强调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反映了其思想缺陷忽视道德建设。4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人类社会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把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性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符合题意。5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他曾自问:“什么是美德?”他自答:“美德即知识!”材料中的“他”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C伏尔泰 D卢梭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美德即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6(2017济宁高二检测)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故选C。7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8亚里士多德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主要体现了他()A非常尊敬老师柏拉图B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C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D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的是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故选D。A只体现了前半句内容;B、C与题干无关。9(2018武汉高二检测)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B是其基本内涵。A是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主题,C、D属于智者学派,故排除。10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孔子苏格拉底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专制政治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孔子并不反对专制政治。A、B、D三项都是两人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能力提升11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做万物的本原;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将谈论的对象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这反映出()A古希腊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希腊城邦已完成了统一C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确立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古希腊学者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说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当时古希腊的社会性质为奴隶社会,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违背史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项不符合题意。12(2017安阳中学月考)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他们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答案C解析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表明,人体的完美比例可以被运用到一切活动中,实质就是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13(2017济宁高二检测)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答说:“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理性”是()A个人的价值判断 B人类内在的美德C个人利益的追求 D城邦的政治秩序答案B解析结合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可知他提倡的“理性”应为人内在的美德,故B正确。14“苏格拉底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答案B解析材料讲的是苏格拉底在和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故选B。15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的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