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doc.doc_第1页
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doc.doc_第2页
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doc.doc_第3页
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doc.doc_第4页
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阅卷分析报告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尊重爱护学生,关心其感受,关注其生存意识、生活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试题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2011年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重点,突出基础性、体现科学性、适应时代性、创设情景性和注重创新性,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一、试题分析1、试题格局分布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共15个小题占30分,约占总分的43%,非选择题共10个题占40分,约占总分的57%。其中填空题15分,约占总分的214%,实验题15分,约占总分的214%,计算题5分,约占总分的71%,简答题5分,约占总分的71%。试题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即5:3:2比例分布。其中容易题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容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共35分约占总分的50%。中等题是利用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去解决和分析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共21分约占总分的30%。较难题注重考查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具有适当的开放性,共14分约占总分的20%。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中共设计了71个知识点,中考试题考查了约65个知识点,知识覆盖率达到了92%。试题的形成过程是源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础上,又赋予新的内涵,无论在改编和设计过程中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2、试题的三大特点2011年中考试题的第一大靓点就是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每一个题的设计,图文并茂,25个题中,有15个题配置了图片,图片选自教材,组合灵活,布局简洁,表达清晰,学生看了通俗易懂,轻松快乐。如30题微观模拟、31题实验设计、36题实验探究等题,穿插的图片代替了复杂的语言概括,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回答了问题。2011年中考试题的第二大靓点就是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人性化。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1题、28题、29题等,以宣化街高架桥、生活中使用的汽车、人们平时吃的玉米为内容,考核了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生活性。22011年中考试题的第三大靓点就是注重知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考查的内容不是知识的重复和死记硬背,更关注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如何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片天空。如32题给出一些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灭火的原理进行分类,学生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解答,34题给出一幅图片,学生可以根据平时学过的水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回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3、试题对教学导向(1)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技能是化学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试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的情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1题、2题、3题、4题、5题、7题、8题、12题、13题、29题、30题、32题、34题等,都是源自教材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的应用为学生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试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依靠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积累,要依靠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精心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探究与合作、领悟与反思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如7题,通过一幅图片来观察每种原子的个数,从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经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如33题,通过观察气球大小变化,经分析得出气球大小不同的原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分类分析的能力如33题,根据一些灭火事例,让学生从灭火原理的角度进行分类,既考查了分类的知识,又打破了原来的模式,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探究思维的能力第36题是一道颇有新意的探究题。试题内容是酸碱盐部分的核心知识,问题设计突破了平时问题的一般设计思路,结合图示提出问题,先通过实验分析固体A的成分,确定了固体的组成;在对溶液组成的分析中,没有设计实验去验证,而是利用已经获知的固体成分,分析溶液的组成,这样的问题设计使整道题既完整又统一,更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如37题,既考查了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纯度的计算。学生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思维的能力如15题,通过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来进行计算就比较麻烦,如果用守恒法来进行计算就非常简单,同事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为学生解答其他习题提供了方便。这样就考3查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础。(3)试题注重联系实际很多试题能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也能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的贡献。如19题、28题(1)、29题(2)、32题、34题等,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体现了化学与我们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4、教材知识内容的分布按“人教版”单元内容考试说明分值要求2011年中考分值设置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05单元一走进化学世界44单元二我们周围的空气655单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53单元四自然界的水555单元五物质组成的表示44单元六化学方程式66单元七碳和碳的氧化物66单元八燃料及其利用555单元九金属和金属材料665单元十溶液55单元十一酸和碱77单元十二盐化肥675单元十三化学与生活44按“湘教版”专题内容考试说明分值要求2011年中考分值设置专题一化学造福人类545专题二走进化学世界77专题三利用大气资源10105专题四探究物质的变化88专题五初探溶液奥秘99专题六泛舟能源海洋66专题七初识酸碱盐13135专题八打开材料之门875专题九保护身体健康4445、考试说明内容分布难度分布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考试说明2010年中考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2010年中考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2010年中考2011年中考分值3536392125241497百分率50%51%56%30%36%34%20%13%10%题型分布分值及所占比例考试说明2011年中考选择题30分约占43%30分约占43%填空题13分约占19%15分约占214%实验题16分约占22%15分约占214%计算题7分约占10%5分约占71%简答题4分约占6%5分约占71%6、2011年中考成绩预测选择题题号12345678难度系数09509090908070707题号9101112131415难度系数06060650808055035非选择题题号28293031(1)(2)(3)(1)(2)(3)(1)(2)(1)(2)(3)(4)难度系数09085070950709080806508508065题号32333435(1)(2)(1)(2)(1)(2)(1)(2)(3)难度系数08507035045090905055055题号3637(1)(2)(3)(4)(5)(1)(2)(3)(4)(5)难度系数060450550350450706506055035511年中考“四率”预测:平均分:484分,及格率:70%,优秀率:40%,满分率:1%二、阅卷分析1、抽样分析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完全遵循了中考命题原则,以考试说明为基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教材,符合哈尔滨市教育局提出的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试题评卷工作于2011年6月29日开始,7月8日结束。阅卷同样采用了网上阅卷,每道题由两人独立阅卷,每一道小题允许的误差阈值均为零,如果出现不同的分值,由命题顾问组完成仲裁,使阅卷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阅卷过程中不仅能够监控到每道题的阅卷进度,还能随时看到每道非选择题的通过率和得分情况,具体情况如下:题号28293031323334353637分值5335243465平均得分2.721.571.801.900.970.932.371.892.181.82通过上述统计获得的信息表明非选择题部分预测与实际的存在一定偏差,反映的情况是市区考生答题情况较好,和预测情况应该是相符合的,而对于外市县考生的预测程度过高。由于阅卷过程无法看到学生在选择题答卷的具体情况,所以只能从非选择题的角度进行分析。2、答题中体现出教学方面的成绩(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第28题(1)(2)、29题(1)、32题、36题(1)准确率较高,这些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的考查将这些基本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热点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2)具有一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33题素材直接来自于教材,结合图示让学生分析A、C中气球大小不同的原因,图示中完整表现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对实验的再现,从中捕捉有关的信息,再结合理化知识加以解释。从现象到本质,进一步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而这一问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考查学生审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整道试题反应出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在审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具有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哈尔滨作为一座滨水城市,水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第34题通过一幅漫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谈你的具体做法时,学生的从工业、农业、生活中写出了不同的做法,展现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关系环境,主动做节水、爱水宣传员和小卫士的美好愿望。也是非选择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4)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第36题是一道探究题。问题设置由固体的组成分析溶液的组成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的考查,也是一道拉挡题。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一些学生能够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6钙,分析出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钙,说明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5)具备一定计算能力试卷中第37题涉及到数据分析,对一般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由于问题的梯度设计比较科学,为学生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做了基本铺垫,使答题比较顺畅。3、答题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查缺补漏,对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教学对策总结如下:(1)书写文字问题答卷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错别字: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酚酞酚酉犬饱和饱合碳酸钠碳酸纳石蕊石芯淀粉酶淀粉霉汽油气油试剂试计膨胀膨涨教学对策:错别字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学时应不断提出加以重视,并注重平时作业批改,对于共性问题还要反复强调。(2)化学用语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漏写或多写反应条件,漏写气体符号、漏写沉淀符号、元素符号,大小写错误,不配平、不写等号、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等。例如:CH4+2O2点燃CO2+2H2OCH4+2O2=CO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HCl=CaCl2+H2O+CO2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HClK2CO3+Ca(OH)2=CaCO3+2KOHK2CO3+Ca(OH)2=CaCO3+KOH不反应Cu+2HCl=CuCl2+H2教学对策:书写问题在以往的阅卷分析中也有描述,今年仍频繁出现,应予以重视,可将学生平时出现的书写错误集中归纳、整理、强调。(3)不注意审题,答非所问审题不认真是今年阅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第30题(2)B到C的过程写成了整个反应的微观过程。第33题(1)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却没有答出化学知识,A、C大小不同只阐述C的变化,没有说明A的状态的原因;第33题(2)要求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却没有从具体物质分析,而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这个探究实验。第34题(2)要求再写成一种具体做法,部分同学却还利用漫画的做法或者做法不够具体。教学对策: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培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审题,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4)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语句不完整、语言前后混乱,逻辑性差。例如:第28题(2):防锈的原理写成了Fe生锈的条件。第29题(2):咀嚼玉米有甜味的原因写成酶与玉米催化水解为麦芽糖,淀粉与水形成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第30题(1):将组合成写成组成。第31题(4):将试剂写成固体(或液体),将反应仪器写7成反应装置。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材的背景材料,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语言表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实验问题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画实验装置图时不能把握画图要点。教学对策:加强平时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注重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培养观察辨析现象的能力。规范装置图画法,指明注意事项,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4、今后的教学建议依据中考改革的趋势,更好地完成中考试题的评价性和选拔性的双重功能,全面理解落实三维目标,结合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化学教学谈点建议:(1)注重双基的训练和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化学试卷考查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和学习的基础,是考查学生完成创新的载体,是解决中考难题和开放性试题,获得理想成绩的钥匙,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保障,缺乏基础地盲目地做套题及各种专题,视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获取优异成绩的愿望不可能实现。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