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 卷, 第I卷为选择题, 共50 分, 第 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0分。(3)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卷本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图1是西周重要分封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直接控制所有封国B.西周王朝很难具有真正的统治力C.D.西周分封制实现了文化一统同姓封国远离王朝政治中心2. 为了优待官员,西晋开始实行占田制, 官员按品占田, 一品五十顷, 以五顷为差等降。至九品十顷,至明废除。这种占田制A.不利于对官员的等级化管理B.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C.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激发了官员的工作热情3. 在中国封建法典中,从来没有专门的私法典,在公法中涉及私法的条例数量也较少。远比不上人们熟知的罗马法那样大量而又明确地表现私法的内容和性质。 主要原因是中国A.缺乏民主政治的生活环境B.统治者不重视法律的完善C.D.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 (共6页 )4.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 多年, 至1905 年清末新政被宣布废除。 下列对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打破等级性,增强政府结构的流动性B. 整合国内风俗教化,维护国家统一C. 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D. 科举制是导致晚清积弱的根源5.1682年清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 认为 “台湾属海外地方, 无甚关系”,并将台湾视为 “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腐朽缺乏战略眼光B.统治者缺乏国家主权观念C. 台湾不具有经济发展价值D. 国力削弱,力不能及6.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 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年;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革除老爷、大人称呼。这些法令 A. 使广大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习惯B. 促进文化习俗向近代转型C. 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D.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7.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 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清除了封建思想文化C.D.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具有较强的革命性8.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 年, 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8 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 家被毁, 1931年处理 “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 随同人员蔡元培、 顾维钧都一起被殴。外交官员被打反映了 A.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 B. 外交官员不注重维护民族利益C. 民众法治观念需要加强D. 民众的盲目排外思想9. 在全面抗战时期,由于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抗战路线,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下面对 “两个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是在统一战线形成后开辟的B. 都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 都属于国民革命的范畴D. 都得到了英美的军事支持10.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多次强调 “兵民乃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是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开展土地革命发动群众C.D.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积极参加正面战场抗战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 (共6页 )11. 农业劳动模范山东省代表吕鸿宾回忆了悲痛的历史和解放后当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的情况,说:“(这次)庄里选到乡里,乡里选到县里,县里选到省里,省里选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该怎样高兴。这体现了A.直接民主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D.民主集中原则民主监督原则12. 图2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项原则图2A.共同繁荣原则B.民族平等原则C.D.民族团结的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13.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 必须一边倒。 骑墙是不行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一边倒政策A. 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统一B. 大大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C. 使中国同周边关系直接得到改善 D.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14. 不结盟运动主张在两个集团之间保持积极中立,而不是消极的中立。也就是说,不要孤立于同我们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命运之外。中国采取的积极中立政策是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C. 不结盟政策D. 独立自主1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一规定A. 明确阐述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B. 确立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C. 标志着港澳回归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D. 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6.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用 周易中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来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创举。据此可知,习近平主要强调该外交原则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C.D.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 (共6页 )17. 十二铜表法规定 “债务宽限期满,如债务人仍不清偿, 又无人为其担保, 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 系以皮带或脚镣, 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 愿减轻者听便。”平民在这部法律中获得的权益不包括A.确立了按律量刑的依据B.打破贵族对立法权的垄断C.获得了平等的政治地位D.与贵族平等的司法解释权18.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867年、1886年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20 世纪,女子逐步获得普选权。由此可知英国议会改革的实质是A.消除阶级和性别的差别B.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扩大C.D.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议会权力的不断扩大19.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B.A.南北方经济利益冲突加剧联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C.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联邦政府权力需要进一步强化20.1787年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 才能联合起来, 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 他的话为双方的争吵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个 “平衡点”不包括A.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建联邦政府B. 众议院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席位C. 参议院不分大小每州两个席位D. 南方以3/5的比例将奴隶计入州人口总数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 A. 德国的民主政治程度比较低 B. 联邦议会地位明显高于帝国议会C. 帝国宪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帝国宪法是一部封建性质的宪法22.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 “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其办法是A. 国家公职机构人员均由普选产生 B. 废除旧法庭建立工人的司法机构 C. 公职人员的工资不超过工人工资 D. 公社主要由普通工人和群众组成23.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许多美国人在20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20世纪60年代最能体现美国 “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A.北约组织建立B.古巴导弹危机C.D.柏林墙的修筑星球大战计划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 (共6页 )24. 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就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其目的是A. 冲破欧洲民族国家的界限B. 加强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C. 增强西欧各国的政治互信D. 增强西欧抗衡苏联的力量25. 全球通史讲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西欧为摆脱 “卒子”地位的举措是A. 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摆脱美国控制B. 发行欧元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C. 加强防务合作保障欧洲的安全D. 加强合作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第卷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唐朝初年,宰相常在门下省议事,称之为政事堂。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并不负责裁决政务,政务的裁决在尚书省和门下省。高宗时期,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伴随议、表、状等文书大量增加,皇帝上朝议事的减少,中书舍人由 “侍奉进奏”的职掌逐渐发展为参议表章,逐渐取得裁决政务的职权。开元十一年 (723),张说任中书令,奏改政事堂名为 “中书门下”,所用印文为 “中书门下之印”。因尚书省不设令,仆射名份不及两省长官,故名为 “中书门下”而略去尚书省。材料二 内阁的阁臣,一般都是文学侍从出身。最初内阁的大学士从翰林院的侍读、侍讲学士、编修等人员中选用,后来内阁地位不断提升,内阁大臣的选拔,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重要职位上选拔。明朝内阁制度下,全国的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按照规定,明朝皇帝针对内阁所作的 “票拟”仅仅批几本,大多数的 “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万历皇帝年幼即位,他早年的 “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因此张居正常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 “票拟”赞同。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中枢议事机构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度的利弊。(12分)高一历史试题第5页 (共6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年俄国社会面临的问题。(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俄国两次动乱的原因。(8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有关知识,陈述应对俄国十月革命应给予高度评价的理由。27.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材料一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城市人口第三产业每千人口占世界每千居民婴儿死亡率国别占总人口就业人员工业总产值受过普通拥有医生数(逆指标)比重%比重%比重%教育人数俄国18160.185.366.5260美国45.736.91.4435.8197162德国64.824.80.515.7157.4207英国75.814.0142.3145法国44.128.80.56.4176149材料二 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 (俄罗斯议会)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已提出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得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到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经席卷全国90% 的县区。而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导致临时政府陷入危机。材料三 目前俄罗斯国内右翼主义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是:十月革命的结果使俄国“偏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轨道”,“中断了俄国的自然发展进程”。而思想家斯拉文则说: “(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和全世界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们坚信,这一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的丰富遗产还将长时间地鼓舞着为摆脱寡头资本统治而进行不懈斗争的世界各国劳动者,寡头资本给人类带来了社会民族冲突、战争和破坏。”(1) (2) (3)(6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在历史学科中,抗日战争史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早在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是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战起点的较早表述。xx1月,教育部表示xx春季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长期以来认识不尽一致的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终于通过进入教材的形式加以解决。“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 年的 “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其中,以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局部抗战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简要指出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我国确立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重大历史意义。(6分)高一历史试题第6页 (共6页 )高 一 历史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CDBBDCCCB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CCBDAACBDD26.(18分)(1)变化:议事机构由政事堂向中书门下体制的过渡(地点由门下省转移到中书省);门下、尚书省的行政职权萎缩;三省平等制衡的机制逐渐被破坏。(每点2分,三点6分)(2)利:官员文化素质高;办事流程规范;政务处理效率比较高;可帮助皇帝减轻压力。(每点2分,三点6分)弊: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决策过程易被权臣操控;易造成内阁与六部争权夺利。(每点2分,三点6分)27.(16分)(1)问题:在近代化进程中俄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或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