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随堂练习.doc_第1页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随堂练习.doc_第2页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随堂练习.doc_第3页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随堂练习.doc_第4页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随堂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广东高考)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C湖南 D河南解析: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答案:1.D2.A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A BC D解析:甲为贵州省,乙为江苏省。甲省经济落后、劳动力充足,人口流出;乙省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人口流入。答案:D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 BC D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A BC D解析:第4题,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并非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率为0.57%可知:我国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第5题,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直接相关。答案:4.D5.C 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年龄/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0.5142.0141.4680.4940.176女性人口/万人0.3844.7101.1630.4010.178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解析:第6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性别而言,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就年龄结构而言,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占了绝对优势。第7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中女性劳动力多于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最有可能从事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高新产业对劳动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较高,而重工业则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答案:6.B7.A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因南北战争引起的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 BC D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BC D解析:第8题,二战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与东北部工业吸引无关;美国的南北战争发生在二战以前,与二战后人口迁移无关。第9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比向西部迁移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此前的5080年代中期多。答案:8.B9.C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10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2影响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解析:第1011题,通过观察比较和估算便可得出结论。第1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10.A11.D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最可能的原因是_。(4分)(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4分)(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4分)(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2分)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加经济因素(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1:2012年1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2011年我国内地有流动人口2.30亿人,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材料2: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的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流动人口的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材料3:下图是“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1)根据材料1,说明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人口迁移对流入区的影响。(12分)(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10分)(3)根据材料3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4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可归纳出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迁入区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从材料2中概括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第(3)题,从图示比重可以看出流动人口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收入较低。答案:(1)人口的流动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