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_第1页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_第2页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_第3页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_第4页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第28卷第6期2010年11月贵州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28No.6NOV.2010贵州地扪侗寨历史探源张(名古屋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姗日本名古屋4648601)摘要:随着中国第一家民办生态博物馆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的落成,贵州地扪侗寨开始引起世人关注.目前有关地扪研究的论文和专着,多是从建筑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旅游学角度着手;关于地扪历史特别是地扪先人从何而来,除民间流传的几种模糊说法外,还未有专门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实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移民史及贵州建置的历史背景,研究地扪侗寨的形成历史,理清地扪先人的迁移时间和路线.关键词:地扪;侗寨;历史;移民;民族融合中图分类号:K281/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0)06007505一,历代行政区属沿革贵州地扪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北部,地处清水江支流源头的大山深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侗族古村落.传统历史文献中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记载本来就较少,对于地扪这样一个位于深山之中的村落,自然更少.因此,研究地扪的行政区属沿革,多需借助于文献中对其所属的茅贡地区(古文中也称茅洞)的记述.根据寰宇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贵州图经新志,黎平府志,开泰县志等资料整理而成的黎平县茅贡区志对于茅贡以及地扪历史的有关记载如下:南宋理宗宝佑年间(公元1253年一公元1258年)茅贡区隶属容江巴黄长官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隶属古#l/k万军民总管府;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隶属思州宣慰司的古,N/k万洞和曹滴洞司.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路团至高近一带,属武阳所,其余地区分属古州司和曹滴司.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州宣慰司被革除,黎平始设府,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等七长官司;其中古州司辖地包括路团,锦团,高场,茅洞,腊洞,地扪,登芩,罗大,茶寨等十寨.这是地扪在现在可见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的首次出现.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撤古州长官司设三郎司,茅洞,茶寨,地扪,登芩隶属三郎司.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黎平府辖古州,下江两厅,开泰,永从两县,潭溪,八舟等十四长官司五百一十二寨,其中地扪,茅洞等十寨属于八舟蛮夷长官司.民国元年(1912年),茅贡仍沿袭清代建置,地扪属于西靖保.民国二年(1913年)黎平府废,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分县驻地水口),茅洞隶属镇远道黎平县辖,保董不变.民国二十年(1931年),茅洞开始设区,为黎平县第八区,辖十二个乡;地扪属于洗净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榕江县的美旦,孟冲,岭转划归第八区赖洞乡,茅洞乡,器寨乡.茅洞乡辖七保,地扪为第二保.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保都是由两至五个村寨构成,就连茅贡乡驻地茅洞所在的第一保都由茅洞和高进两村构成,地扪单独构成第二保,可见其规模和人口在当时都算是比较大的村落了.1950年12月2613,茅贡废除民国建制,建立区,乡人民政府,划为黎平县第四区,下设三个乡.同年,又将三个大乡调整为十二个小乡,即:茅贡,路团,锦团,寨头,地扪,已炭,器寨,爱众,高寅,贡寨,大榕和九潮乡.1956收稿日期:20100918作者简介:张姗(1985一),女,山东德州人,日本名古屋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2009级博士生.?75?年,茅贡区将十二个小乡合并为七个乡,地扪划归茅贡乡.后虽经多次调整运动,地扪始终属于茅贡乡,至今不变.二,人口来源1,古歌与传说通过上文,可以得知南宋特别是明代之后地扪侗寨大概的行政沿革.但是这之前的地扪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呢?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记载历史的方式和载体一古歌.侗族人民用歌声叙述人类的起源,民族的繁衍,祖先的迁徙,记录侗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地扪人认为其祖宗是吴世雄,他膝下共有八子,其中NiJL子吴尚新和吴尚端到达地扪来繁衍后代.吴世链贿三位哥哥,他们分别是吴世鲁,吴世德,吴世铭.在地扪侗族祖宗进寨歌中唱到一句鲁,德,铭,雄,公补道(侗语),意思就是吴鲁,吴德,吴明,吴雄,他们是我们的祖宗.吴姓祖先定居地扪后,勤劳工作,丰衣足食,不久人口发展到一千三百户.人口的迅速繁衍,使得地扪人口容量达到饱和,人们只好分寨而立.明末时分出人口去茅贡,腊洞,罗大,登岑,其中分去茅贡七百户,腊洞,罗大,登岑各一百户,地扪留有三百户,后来,人们就把这几个存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寨子称为千三寨,而地扪因此成为千三的祖宗.在保留至今的每隔三年一次的千三节,这八.个村寨都要来到地扪祭拜祖先.对于这一段历史,典型的忆祖古歌代表作茅贡忆祖来源歌是这样描述的:静静听着我来讲,大家都在我来唱;讲到人类都是长良生,盘古开天安地方.寨头古树条条根穿地,盘根究底才知祖宗在何方.记起祖宗原在江西吉安府,后来迁居贵州天柱远口设立总祠堂.有了先祖才能有后代,吴家的根种遍地方.迁到榕江住不惯,只因难辨落雨或是出太阳.逐步移离又迁走,来到行谢河岸上,那时潭深难见底,据说潭里有龙王.龙王身边住下有福分,后来子子孙孙坐满堂.儿孙多了住不下,爷奶祖先又商量;分为五寨以条沟为界,同姓开亲寨与寨成双;益和得面开成对门亲,目与宰母亲家走经常.剩下为寨无处结,回又分与目结鸳鸯.人口发展落满寨,又愁屋坐又愁娘.田地越来越嫌少,祖公商议分出去开荒.分去腊洞就把高山上,分去茅贡发七百家人丁旺.分去罗大那里荒田真不少,肥田沃土年年有余粮.三村五寨共条根,总根在千三.尽管古歌提到了地扪人祖宗吴世雄,并讲述了地扪侗寨的发展过程,但是关于地扪先人在到达地扪之前的事情,提之甚少.除了古歌之外,村里有关先人从江西吉安迁往贵州地扪的时间与路线,还有很多传说.概括这些传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相同的是:地扪的吴氏祖先在到达荒无人烟的地扪之前,都益,得面,目,宰母,为寨为地扪村的五个寨子,是侗语的音译.根据笔者在地扪村的实地调查,写作汉语依次为寅寨,芒寨,模寨,母寨,围寨.腊洞,茅贡,罗大是地扪周边的侗寨名称,现保持不变.(此次调查活动属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2008年暑期实践活动之一)千三:在地们附近的一个大祖母堂,民间习俗称社祭堂.?76?曾在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镇以及榕江县居住过一段时间.不同的是两者所说的迁移时间不同:一种说法是吴氏先人在宋代就开始迁移,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在元末明初时,吴氏先人才开始从江西迁徙.2,地扪昊氏家谱与远口吴氏族谱除了古歌和口述资料,村中关于地扪移民来源的文字资料就极为稀缺了.地扪村中现存的唯一历史文字资料为二组寨老吴炳贵家中所藏的吴氏家谱.此家谱由其父吴日中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正月前往远口吴氏宗祠抄录而成.据吴氏家谱记载,地扪人的老祖先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居住在今江苏无锡附近.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雁之兄也.季雁贤而有圣子,太王欲立季雁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乃奔荆蛮.断发文身亦不可用,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者立为吴.泰伯,生于殷高宗武定十年四月初四日,卒琬苏州常熟县枚里平墟.史记正义隐括地志:泰伯塬在吴县北五十里,无锡县界;西梅村鸿山上.去泰伯所居一十一里.至于地扪先人是如何从江淮迁至贵州的,吴氏家谱中的记载是这样的:以前出文王姬昌,以姬昌为姓.季札公逃到吴国,终身以国为姓,改为吴泰伯,为第一世.第七十世到吴篪公,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白沙井又移居庐陵,安塘,三里,俱是江西之地.篪公任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娶妻龙氏夫人生五子,周氏夫人生五子,十子显宦,任知州,知县.第八子吴皙(皙字在家谱中也被写作上林下日)公任江西永新县,隧称八大人.皙公生二子:长子舆辉盛,次子舆盛辉.辉公仍居江西永新县,盛公移居到我贵州天柱县,地名远口.关于具体的迁移时间,吴氏家谱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因此,为找到确切的时间,笔者又查询了贵州远口总祠堂的吴氏宗谱.从上文的古歌和地扪吴氏家谱的内容来看,江西吉安和贵州远口是两个重要的迁移地点.贵州远口总祠堂的吴氏宗谱对这两个地点及相关人物的记载是:秦伯7l世皙祖1世吴皙:吴篪八子,字景直,号五峰翁,又称八府君.南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时任江西吉安永新主簿,在城旁开凿清泉义井,造屋居住,为江西吴姓永新宗支第1世始祖.泰伯86世皙祖l6世盛公l代吴盛:吴架次子.生于南宋江西卢陵(今吉安)县安塘三里,理宗时任大寺丞,以言事忤权贵,遂弃官避地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即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镇)居住,为远口吴氏开基始祖.虽然记载地点和人名相同,但是地扪吴氏家谱与远口吴氏宗谱两者在对吴皙,吴盛的辈分关系上记载却不一致.前者记载中吴盛是吴皙的儿子,后者记载中吴盛是吴皙的16世孙.两者对照,笔者认为远口吴氏宗谱的记载更为可信.首先,地扪吴氏家谱为村民吴日中前往远口总祠堂所抄写,是以远口吴氏宗谱为底本的.其次,地扪吴氏家谱中只记载了祖系人名,并未记载相关人物生活年代和相关事迹,这样就容易遗漏一些人物特别是不出名的人物;而远口吴氏宗谱按照时间顺序把祖系人物和相关事迹都有记载,如吴皙和吴盛之间的15代的人名,生活年代,活动地点,子嗣繁衍情况也都有记载,因此更为可信.根据远口吴氏宗谱的记载,地扪先人是在南宋理宗时由于和权贵不和,从江西迁往贵州的.这一时间正是地扪所属的茅贡区首次出现在文献史料记载中的时问,也是中国移民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时间.据中国移民史的记载:北宋时期,吉州(治今江西吉安市)便是人稠地狭的府州之一.吉其问皋缠壤束,水耨陆垦之民急角其力,限尔疆彼界,如一枰上常窘边幅舍者.J江西,江东两路(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和安徽省的长江以南部分,江苏省的南京市一带),特别是今江西省境,是宋代人口迁出较多的地区.因此,地扪先人从江西向贵州的迁移可能恰是江西填湖广浪潮中的一部分.并且,从吴氏姓氏的研究成果来看,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人氏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西拓湖南的吴姓,成为今天湘西,黔东吴姓的主要来源.其中贵州的吴姓和湖南怀化地区的吴姓,大都是经由贵州天柱远口分散的.此说法为笔者2oo8年8月3日采访地扪二组寨老吴炳贵所得.JIl:说法由笔者20o8年8月1日采访地扪五组寨老吴世儒,十组寨老李孝良,总寨老吴世得所得.?77?至此,通过文献史料记载,古歌传唱内容,地扪吴氏家谱以及远口吴氏族谱的互相印证,基本可以推论地扪先人是在南宋时期从江西吉安迁至贵州天柱远口,迁至地扪的时间在此之后,在明代之前.至于村中流传的地扪先人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往贵州说法,笔者认为大概是和明代初年朱元璋对贵州大规模的移民有关.本来,移民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族谱上面一般只有典型人物和典型时间的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其他时间没有移民的存在.族谱上不曾记载的移民潮流,就印记在乡土社会民众的记忆中了.3,民族融合明确了地扪先人的迁移路线和时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地扪在吴氏先人到来之前,是否如村民所说荒无人烟呢?地扪人所公认的祖宗吴世雄是元末明初之人.吴氏族谱中的相关记载如下:吴世雄,字楚裕,元末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仕广西桂林府桂林县主簿.是时,反元农民纷纷起义,世雄遂解印返里.耕读为本,教子自娱以见志,有陶靖节之风._4按照地扪人的说法和古歌传唱内容,吴世雄的两个儿子吴尚新和吴尚端来到空无一人的地扪建寨,从此才有了地扪村.根据茅贡忆祖来来源歌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地扪人口是到达一千三百户之后,才分往茅贡,罗大,腊洞,登芩的,而茅贡在明代文献中已经有所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黎平特洞洞民吴国佐等在皮林起义,围攻中潮所,威胁黎平府.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正月,巡抚江峰出镇靖州,命陈粼率别将李遇文等分七路进剿,粼师擒苗党艮贡等,游击宋大斌破特洞,诸苗据险不出,粼纵火焚之,诸苗多死,国佐逃天甫四十八寨,复人古州茅洞,进获之.如果茅贡在地扪人迁入之前还未成村,那么则说明在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之前;地扪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户.如果茅贡已经成村,根据千三节的有关记载,地扪分寨最晚也是明末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吴尚新和吴尚端到来之前,地扪应该已有侗族人居住.首先,如果真的是空无一人,那么从明初到明万历年间或者明末的二百多年年里繁衍出一千三百户的人口是不大可能的.其次,如果没有侗族人居住,那么地扪应该会像附近的隆里古城一样,成为一个纯正的汉族村落而非侗族村落.?78?在研究地扪移民过程中,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地扪吴氏先人在江西时为汉族,迁至贵州之后却全部变成了侗族.要说明这一问题,还要从侗族的族源人手.现在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属于西南的土着民族.但是在侗族民间广泛流传的先民来自江西之说也是有原因的.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不少江南籍的汉人,因战乱或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迁入侗族地区.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加强封建统治,除沿袭元代衣钵以随军有功人员任长官司而外,还在侗族地区安屯设堡,拨军下屯,拨民下寨,对侗族人民进行军事统治,而且这些人大都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汉人.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和洪武三十年年(公元1397),先后在侗族地区设立五开卫和铜鼓卫.据黎平府志记载,当时府属的潭溪,新化,洪州,欧阳,隆里,亮寨,中林,湖州,湖耳,三郎等地,计有正副长官司15人,籍隶江西者l3人,其中又有11人是太和县的.后军屯废弛,大部分屯户就在当地落籍,他们长期与侗族人民杂居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通婚姻,其中一部分人逐渐融合于侗族.此外,在民族压迫时代,也有一些人在科举应试序谱系的时候,为了避免民族歧视,隐瞒民族成分,也称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Ls因此,地扪侗寨先人为汉族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汉族人进人侗族地区后,为适应当地生活,通过婚姻等方式逐渐融合在侗族之内.但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侗族人为寻找族源的正统性,追溯源头,编写家谱时又把自己的先人归于强势的汉人族群.在当地采访调查中,笔者得知在清代以后,还有一些从湖南的汉族移民迁入地扪,但是迁人地扪的前提是必须改吴姓,变侗族.现在地扪的吴姓村民已经占到全部村民的98%.李,段,徐,刘这些民国时期迁人地扪的外姓人家在日常服饰,生活习俗上和吴姓侗族虽然还是有些差别,比如他们对外讲侗语,在自己家庭内部交流多讲汉语;与他们通婚的对象多是外村的汉族或者侗族,而地扪吴姓结婚对象的首选还是地扪的吴姓侗族.但是,这些外姓在户口上登记的民族成分也全部都是侗族.三,结语通过以上研究,地扪侗寨先人迁移的时间和路线基本清晰.今天地扪人口中所说的先人是在宋代江西填湖广浪潮中从江西吉安迁往贵州远口的汉人,后又从远口经榕州迁移至地扪.在这些汉人到达地扪之前,地扪已有侗族人民居住.因此地扪先人实际上包括汉,侗两族人民.明代朱元璋的贵州大移民更加促进了地扪侗汉之间的民族融合,并且这种融合一直延续到今天.参考文献:1黎平县茅贡区志编纂领导小组.黎平县茅贡区志M.1987.520.2杨国仁,吴定国.侗族祖先哪里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143144.3地扪吴氏家谱>手抄本z.1941.4.-91O.4远口吴氏宗谱EB/OL,/fp/ykzp/200706/925.shtm1.5刘弁.龙云集(卷二十五),送盛大夫仲孙归朝序A.四库全书本M.6葛剑雄,吴松第,曹树基.中国移民史(卷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71.7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六)M】.1962:68456846.8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63:l213.责任编辑:罗晓明】AStudyontheHistoryofDimenDongVillageinGuizhouZHANGShah(DepartmentofAsianHiaory,Nagoya,Japan464-8601)Abstract:Withtheestablishmentof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